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共36张PPT)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共36张PPT)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共36张PPT)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共36张PPT)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共36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的故事鲁迅会写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目标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好的故事”其实是个梦境,鲁迅先生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个梦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会写的字生字学习

多音字参cēn:(参错)(参差不齐)cān:(参加)(参天大树)shēn:(人参)(西洋参)人参参天大树

多音字削xuē

:瘦削剥削xiāo:削果皮削铅笔词语学习词语理解朦胧:不清楚;模糊。造句: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参差:长短、高低不平。造句:这些小树长得参差不齐。优雅:幽静而雅致。造句:她是个很优雅的女性。近义词预告——(预报)昏暗——(阴暗)朦胧——(蒙眬)优雅——(优美)仿佛——(好像)澄碧——(澄澈)荡漾——(飘荡)瘦削——(孱弱)瞬间——(霎时)凝视——(凝望)反义词缩小——(扩大)昏暗——(明亮)朦胧——(清晰)优雅——(粗鲁)解散——(聚合)退缩——(前进)结束——(开始)凌乱——(整齐)词语辨析骤然猛然相同点:两个词都有有“突然、忽然”的意思。不同点:“骤然”可用于动作行为发生的突然、迅速,但主要用于状态变化得急骤、迅速;“猛然”可用于动作行为发生得突然、迅速。1.天气(

)变冷,很多人感冒了。2.侦察员(

)扑过去,摁住了敌军的哨兵。骤然猛然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2):写夜深人静,“我”即将入梦。

第二部分(3—12):具体描绘梦境,写梦中是一个“好的故事”。2.“好的故事”是指什么?指的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梦。

1.学习第1、2自然段,思考问题。(1)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课文解读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灯火渐小,被“石油”熏得昏暗的灯罩,四周频繁炸响的鞭炮,烟草的烟雾弥漫室内,一切都表现出这是一个“昏沉的夜”。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十分沉闷,令人窒息,令人厌恶,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射。

(2)从第2自然段可以看出什么?夜深人静,鲁迅先生“靠在椅背上”休息,手上依然捏着书,可见他酷爱读书。读书人已觉困倦,闭目小憩,即将入梦。只有睡着了,才可能梦到“好的故事”。

2.学习第3—12自然段,思考问题。(1)第3自然段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是一个过渡段,承接上文闭眼休息,自然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述。

(2)“好的故事”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因为它汇集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如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无穷无尽。

(3)第5—8自然段描写了什么内容?这几段具体而形象地描写了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朦胧中看见的一幅美丽的江南农村生活画卷。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这个梦的喜爱之情和对梦中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怎样理解第11自然段的内容?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只能在梦中出现,作者想“追回它,完成他,留下他”,表现的是对故乡景物的留恋不舍和对美好事物的强烈追求。作者从美好的梦中醒来,只看见昏暗的灯光和昏沉的夜色,暗喻现实只有残酷和黑暗,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他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5)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然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会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拓展延伸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1.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2.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中心内容吧。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去追求光明美好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歌赞。写法借鉴意象物化法

本文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在意象的选择上采用了物化的方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一般。鲁迅先生用了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这种被物化的意象更加真实可感。采用意象物化法要特别注意被物化的事物要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诗人选取“方块字”“唐诗宋词”来说明祖国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很具有代表性,“阳关道”“艳阳天”“蜜罐温床”也具有典型的象征性。意象物化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