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期末总结及复习题_第1页
气象期末总结及复习题_第2页
气象期末总结及复习题_第3页
气象期末总结及复习题_第4页
气象期末总结及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小结(1)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形式称为辐射。基本规律:1)辐射能力强的物体,其吸收辐射的能力也强;反之,辐射能力弱的物体,吸收能力也弱。黑体吸收能力最强,放射能力也最强。2)温度较高的物体单位面积放射的总能量,要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射多。3)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的最大辐射的波长愈短;反之,物体的温度愈低,其放射的最大辐射波长愈长。(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吸收:将太阳辐射能转化成内能;有选择地吸收(红外吸收为主)散射:改变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辐射到不了地面反射:云层和尘埃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①直接辐射:以平行光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太阳高度角:影响等量太阳辐射的散布面积和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质量数。太阳高度角越小,地表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小;日变化一一正午大年变化一一冬季小、夏季大地理分布变化一一低纬度高,高纬低;纬度越高,年变幅越大;高、低纬度的差值冬季大,夏季小;赤道附近一年中有两个峰值,而其他地区均只有一个峰值大气透明度:大气的透明系数决定着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多少。当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大气浑浊时,则透明度差,太阳减弱的程度就大;反之,则透明度好,太阳减弱的程度小。②散射辐射:向下到达地面的那部分散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日变化一一正午前后最强,日出日落最弱;阴天强,晴天弱年变化一一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地理分布变化一一低纬强,高纬弱③总辐射(W=S+D)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日变化一一早晚弱,中午强;阴天弱,晴天强年变化一一夏季强,冬季弱纬度变化一一纬度低,辐射大高度变化——海拔高,辐射大地面和大气辐射大气中长波辐射的特点太阳直接辐射是平行辐射,地面和大气是漫射辐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仅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未考虑大气本身的辐射的影响。长波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可以不考虑散射作用大气逆辐射=入射到地面的长波辐射二大气本身的热辐射+云的热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3)地面辐射差额和能量平衡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吸收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大气的辐射差额:大气吸收辐射与放出辐射的差值地-气系统辐射差额:把地面和大气看作一个整体,其辐射能的净收入(4)大气非绝热变化非绝热变化:空气内能变化过程中,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气温非绝热变化一一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和凝结(5)大气的干绝热变化和湿绝热变化,位温和假相当位温绝热冷却、绝热增温干绝热变化:当一团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与外界没有任何热量交换做升降运动,且气块内没有任何水相变化时的温度变化过程叫干绝热变化。位温和假相当位温:气块在循干绝热升降时,其位温是恒定不变的千处爆姓千处爆姓(6)大气静力稳定度大气静力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大气,空气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在静止大气中,某一气块儿受到扰动在垂直方向产生一定位移后,将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①有返回原来位置的趋势一一稳定大气②更加远离平衡位置一一不稳定大气。③静止在新的位置达到平衡一一中性大气(7)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稳定大气 中性大气 不稳定大气曲纥<I”片气火的冷度随"度也化她找)气温的水平分布(1)7月北半球等温线比1月稀疏,则夏季的南北温差小于冬季(2)北半球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向赤道,海洋则凸向极地,7月完全相反。(3)夏季全球最高气温在20°N,冬季则在5-10°N。(4)北半球冬季最低气温位于高纬大陆内部和格陵兰地区,夏季在极地。南半球冬夏都在南极。(5)全球气温冬夏分布基本上体现了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

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辐射逆温一一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湍流逆温一一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平流逆温一一暖空气平流的冷的地面或水面而形成的逆温下沉逆温一一整层空气下沉压缩增温形成的逆温锋面逆温一一锋面处冷暖气团温差显著形成的逆温地形逆温一一夜间冷空气下沉所形成的逆温1.Y=0.6℃/100m,地面温度要升高到多少逆温才可能消失2.下图是某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下图是某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高度1)t1-t5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2)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3)若该地气温由仃逐渐演变到t5,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台风过境B、晴朗无云的夜晚已冷空气南下D、暖锋过境4)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t1到t5的演变A、山地B、谷地C、平原D、丘陵填空题:.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点时,最低温度出现日出前后时。年变化是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气温铅直梯度是0.65℃/百米,到2000米处,温度应是」5k℃。.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6)而造成。多发生在(7)季节。.当r=1℃/100米,r=0.9℃/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8)的。判断题()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干绝热直减率:rd=0.5℃/100米;湿绝热直减率:r=1.0℃/100米。()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选择题:.地面温度最高时,则是( )时。①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②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③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④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由于水的热容量大,所以灌溉后的潮湿土壤,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变化是( )。①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快②白天升高快,夜间降温慢③白天和夜间,升温、降温都快④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慢.从M地出发翻越山地,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低0.5℃。翻过山顶往山下来,气温每百米升高1℃。求M处的干空气大气压强.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变化?此高度以下,大气的稳定状况如何?计算同一海拔A、B两地气温。描述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越往高处,气温越低?第三章小结了解水(分)相变及判据。水的各相之间分子交换的过程水、水汽两相系统:E〉e蒸发(未饱和);E=e动态平衡(饱和);E<e凝结(过饱和)冰、水汽两相系统:Es〉e升华;Es=e动态平衡;Es<e凝华(2)熟练掌握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蒸发面性质、形状有关

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溶迹面的饱和小汽压.冰面和迥冷却水面的t包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溶迹面的饱和小汽压.冰面和迥冷却水面的t包和水汽压冰晶效应过冷却水对于凸面而言.曲率越大,饱和来汽压越大;凹面的曲率越大,饱和水汽压越小.水汽凝结条件:1、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必须达到过饱和状态2、足够的凝结核(或凝华核)(2)掌握空气湿度的日、年变化特点。绝大笠数地区士与气温的日变化应栩地面水分蒸发强度小士小E中并且E个比e个快时间因此时间因此T个2同理2ff近舟地区及其它大型水体的周围f晴朗稳定的天气条件下)与气温的日变化同相海陆风(水陆风)昼:吹海风,潮湿夜:吹脸风,干燥海陆风(水陆风)昼:吹海风,潮湿夜:吹脸风,干燥»年变化大多数地区:与气温的隼变化反相附间.T个地面水分蒸发强度个e个Tt附间.T个地面水分蒸发强度个e个TtE小并且E个比冲快同理Nr个季风气候区:与气温的年变化同相品季;豆季风,来自海洋,潮湿冬季:冬季风,来自内陆「千燥了解云的分类、形成和特征。(5)掌握雾的形成和分类。(6)掌握降水的形成过程。(7)掌握人工影响天气原理与方法。填空题.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凸面饱和水汽压随半径增大而;0℃以下,冰面比过冷水面饱和水汽压。.产生积状云的上升运动为 ,产生层状云的上升运动为 ,两种上升运动的主要区别是。.大气中云滴增长为雨滴的过程有两个,它们是 和。.城市出现雾的频率比郊区大一些,这是城市内较多的缘故。.形成雾、云的基本条件有三个、和。.人工降雨,影响冷云降水机制中最主要的过程是,暖云降水机制中是。作业.从分子运动论说明水的相变过程?气象上判断水分子位相转变方向,常用什么方法?.为什么人们离开暖浴池会感到寒冷?而盛夏一场雨后,暑热会明显减弱?.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为哪些?对雾和云各主要靠什么?.何谓链锁反应?.计算:温度为10℃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大气压为1010hpa,求实际水汽压和空气密度第四章小结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一一静力学方程;三种理想大气的变化特征气压随时间的变化一一原因气压场一一气压的空间结构(温压场对称系统;温压场不对称系统)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一一四种力;自由大气的风及随高度的变化(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摩擦层中的风一一会画风向,能比较大小大气环流一一三圈环流;三风四带;近地面大气环流特征(大气活动中心);高层大气环流特征练习题.北半球高压中的梯度风是按方向吹的。.某地上空水平辐散气流占优势时,该地气压将会。.在北半球的大气摩擦层中,当不考虑气压梯度力随高度改变时,风向随高度增加而。.低层空气有暖平流时,风向随高度的变化是。.各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实质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南半球,当你面向北站立,而风从背后吹来,则低压在侧,高压在侧。月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的主要活动中心,在海洋上是和,在大陆上是和,7月控制亚洲的活动中心是。.是形成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夏季强,冬季弱。().在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带上,7月份有三个明显的低压大槽。().北半球的费雷尔环流圈属于逆环流圈。().南半球高纬度高层纬向环流中,也存在类似北半球的三个大槽。().在中纬环流圈的上层是东北风,所以中纬度高空的风向也应是东北风。()作业.为什么中纬度天空中的云为什么总是从西向东移动呢?.画出全球的三圈环流和三风四带示意图。.画出北半球自由大气的地转风和梯度风。.画出温压场对称系统气压场的空间结构。.维持与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第五章小结气团和锋(形成条件、分类、特征、影响天气)中高纬度高空主要天气系统(特征和天气)温带气旋(结构、天气、发展阶段)温带反气旋(特征、分类)副热带高压(结构、天气,对我国雨带的影响)台风(结构、天气、形成和消亡、移动路径)雷暴暖气团/冷气团— 暖气团/冷气团— 暖气团冷锋暖锋气团运动天气变化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气温高、气压低%晴朗大温、降雨、阴风气温降低、气年升高、晴朗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气温低、气压高、晴朗阴雨天气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晴朗练习题1右图中,有一气块在暖气团中作绝热上升,在冷气团中有一气块绝热下降,当时的r=0.8℃/100m,在1000m练习题1右图中,有一气块在暖气团中作绝热上升,在冷气团中有一气块绝热下降,当时的r=0.8℃/100m,在1000m高度处来分析,该锋面将会加强还是减弱2QQQm1000m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2月1日早晨8点钟观测的地面天气形势图,2月2日和2月3日为预测形势图"根据这些天气图,试对城市A,B,C,D未来天气变化作出预报:(以2月1日为预报发布日)城市—:今天上午有雨,下午雨停。明天多云:下雨概率30%,西南风,午后可能有大雨口后天天气晴朗,气温下降,西风町城市:今天上午有短时阵雨,西风口明天天气晴朗,气温偏低.后天气温上升较快。城市 :今天局部地区多云,东北风.今晚天空云量逐渐增加.明天可能有雨,东北风.后天天气寒冷,局部地区多云,强西风.城市—:今天局部地区多云,今晚天空云量增加口明天有雨,东南风口后天上午雨停,大风降温。西太平洋利嵩的强动与我圜东部雨带的关条时间脊线位置影响地区4月以前18-20°N华南出现连续的低温阴雨天6月下旬第一次北跳并在20-25*N德定隼南前汛期雉束,江淮流域出现梅雨。7月中旬第.二次北跳并在25-30°N摆动梅雨结束,黄河出现汛期,长江流域进入伏旱季节。8月初第三次北跳跨过30*N华南出现台风,华北、东北进入雨季0黄河处于副高下9月上旬第一次回撤到25“N江淮出现降水.张汉以北秋高气爽1Q月上旬第二次回獗到20°N以南华南降水,台风减少,隼南以北都是双嵩气表的天毛中2.图中虚线为气压变化曲线,实线为气温变化曲线,根据图上气象要素变化情况,判断是什么系统影响?这一天气系统形成的条件是什么?作业.试比较台风与温带气旋的不同点?.青藏高压与西太平洋高压均是副热带高压,二者有何区别?.通常人们所说的“秋高气爽”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地面锋线总是位于低压槽中?.雷暴经过时,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露点如何变化?第六章练习题.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哪几个因子?其分布特点?.画出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大气环流如何影响水分循环?.迎风山地对降水促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析海陆分布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冰雪覆盖对大气的致冷致干效应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第七章练习题根据资料依据有本分类法判断%候类型?怎幺形成的?有什么特点?再从峭候形成因素入手分析它在哪一洲分布面积最广?为什么?TOC\o"1-5"\h\z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1】 12 年气温5.2 4.7 5.0 7,2 10,1 12,0 14,4 14.1 1L6 9,6 7,2 5.4 9.19降水101 81 71 64 69 70 76 102 89 130119 136 1108(mm).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全年少雨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mm,雨热同期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关于图中四种气候分布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

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c和d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D.②③⑤D受单一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