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的实验研究方法_第1页
劳动经济学的实验研究方法_第2页
劳动经济学的实验研究方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内容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实验研究方法在经济学十分是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呈稳步增长的态势。较之于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的优势重要在于能够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更为严格的控制,并能可靠地预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实验自己具有的可反复性也使研究结论更易于验证。当前学术界仍存在着一些反对实验研究方法的意见,如实验被试的选择偏差,被试所获得的支付水平的高低,观测的数目以及内、外部有效性等。本文关键词语:劳动经济学;实验研究方法;应用abstract:inthepastfewdecades,experimentalresearchmethodsshowedasteadyincreasetrendineconomics,paredtootherempiricalresearchmethods,themajoradvantagesofexperimentalresearchmethodaretheabilityofmorestrictlycontrollingtherelatedfactors,reliablepredictionofcausalrelationshipbetweenvariables,andtheeasierresearchfindingsvalidationbecauseofrepeatabilityoftheexperimentitself.atpresent,therearestillanumberofacademicresearchmethodsagainsttheexperimentalobservations,suchastheselectionbiasofexperimentalsubjects,thehighorlowofpaymentlevelobtainedbysubjects,thenumberofobservations,aswellasinternalandexternalvalidity.keywords:laboreconomics;experimentalresearchmethods;application一、实验研究方法的优势理论检验在科学进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者能够利用不同数据源实现对理论的检验。这些数据来源大致可按两个维度进行划分(friedmanandsunder,1994):一是实际数据(happenstancedata)和实验数据(experimentaldata);二是实地数据(fielddata)和实验室数据(laboratorydata)。实际数据是未加控制的、天然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副产品,而实验数据是在受控条件下,为了明确的科学目的而人为创造的。实地数据来源于天然环境,而实验室数据来源于实验室环境。这两种维度的数据可构成四种组合数据。长期以来,经济学被看作是运用实地实际数据来进行研究的“非实验性〞科学,如失业率、工资水平、教育年限和收入水平等均属于实地实际数据。既然实地实际数据如此丰富,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地进行实验并创造自己的数据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在劳动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优势。(一)实验研究对相关影响因素的严格控制锦标赛理论得名于体育竞赛,是指员工通过竞争以获得某项奖励(如薪酬增长或晋升),胜出者由相对绩效排序决定。在锦标赛理论中,员工的平衡努力水平被定义为边际努力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努力水平。边际收益取决于奖金数额以及获胜的机率,并与后者呈负相关关系(lazearandrosen,1981),给定平衡努力的选择就能够直接导出最优奖励的水安然平静构造。现以锦标赛理论的检验阐释实验研究具有可控制性的潜在优势。若对锦标赛理论进行直接的实证检验,首先要求研究者知道参与竞争的员工数目,奖励确实切大小,员工努力的成本函数,以及生产函数(包含误差项的性质)。同时,为了确定最优奖励水平,还需要了解企业的支付函数与员工的参与约束。所有这些信息在实验室实验中都是确定的,研究者能够清楚地予以设定。通过观察实验被试所选择的努力水安然平静获奖情况,就有可能对最优报酬作出精到准确地预测并进行检验,而采取实地实际数据对锦标赛理论进行直接检验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当使用实地数据时,研究者很少能确切地知道以上提及的各种因素;而且研究者也很难保证明地环境与理论假设的环境高度类似。例如在锦标赛理论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假如员工在竞赛中有消极的毁坏竞争对手绩效表现的行为,努力与奖励的最优水平同不存在毁坏行为情况下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一样的道理,使用实地数据的研究者很少能知道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是一次博弈还是反复博弈,然而反复博弈的理论预测往往明显不同于一次博弈的结论。还有其他一些主要因素,如员工相互之间了解水平怎样?员工之间的沟通及同伴压力如何,有无构成共谋的可能?员工之间的互动方式是公开还是匿名?在实地实验中,以上因素及其他环境细节都会影响研究对象的行为,却不能被有效控制。与之相反,在实验室实验中,这些环境因素能够被严格控制,因而能够进行系统的研究。例如,在实验室实验中,对一次博弈与反复博弈情形进行比较研究,或者对匿名互动与“面对面〞互动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将是非常方便的。当然,这种能对影响因素进行更好地控制的优势不局限于锦标赛理论的研究。例如,在关于不同行业间工资差别的争辩中,很难判定所观察到的差别是反映出的真实“租金〞,还是不可观察的异方差性(gibbonsandkatz,1992)。同样地,几乎不可能根据实地数据来判定失业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即很难判定失业员工在低于现行工资的情况下能否真的愿意继续工作。然而,在劳动力市场中采取实验室实验研究,控制员工的外部选择,则能对上述问题轻易作出回答(fehrandfalk,1999)。以上例子极具说服力地表示清楚,实验室研究较之于实地研究,能对相关影响因素施行更好的控制。(二)实验研究能够推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室实验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构成因果关系推论的可靠性。在实地研究中,很多有意义的变量是内生决定的,多数情况下最多也只能确认变量之间是相关的,而很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我们能够有把握地推断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实验研究是确认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三)实验研究的结论易于反复验证实验研究具有易于复制的特征。传统的经历体验数据作为检验数据,具有不可反复性的缺陷,即所谓的“历史不能重演〞。而对理论的证明或证伪都需要大量的检验。smith(1962)指出,实验研究的可反复性克制了所有观察结论所普遍存在的一次性的缺陷。其他研究者能够很容易地复制实验设计,进行独立验证,进而证明或者证伪专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实验数据的应用可避免某些理论没有经过一个可反复的严格证明或证伪的经过而被称之为所谓的“传教士的理论〞。二、实验研究方法的反对意见首先,由于实验中的被试经常为学生,实验研究常被批评存在被试选择偏差,批评者以为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缺乏理论经历体验。其次,重要针对实验中的支付(payoff)问题,由于一般情况下被试在实验中获得的支付较低①,他们可能不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第三种批评重要针对被试数目太少的问题,实验研究结论往往遭到置疑。第四种批评重要来自于实验研究结论能否推而广之,对现实能否具有预测和指点作用,即实验研究的外部有效性问题。虽然这些批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具有根天性的意义,由于通过细致周详的实验设计,这些问题完全能够克制和解决。(一)被试选择偏差研究者之所以选择学生作为被试,重要是出于方便性的考虑。学生容易招募,能够迅速理解实验规则,而且他们的时机成本相当低。但是,并没有根本的理来历排挤其他对象,而且非学生被试的使用也在逐步增长。其次,通过细致周详的实验设计和与施行,有可能发现不同被试样本在行为上的有趣差别。list(2003)对市场经历体验能否能消除天赋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cooperetal(1999)利用中国学生和中国中层经理作为实验被试,检验了起源于效率工资鼓励的棘轮效应理论。同样地fehrandlist(2003)以企业ceo作为实验被试,研究他们使用显性鼓励方式的水平以及怎样对这种鼓励作出反应。list(2003)的研究结果表示清楚缺乏市场经历体验的经纪人表现出了天赋效应,而在拥有市场经历体验的经纪人身上却没有发现这种效应。拥有市场经历体验的经纪人之所以没有具体表现出出天赋效应,不是由于选择效应,而是由于市场经历体验自己。cooperetal(1999)在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经理和学生的行为在很大水平上收敛于混谣雷同平衡。因而,被试样本之间的行为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在实验的初期,他们观察到不同样本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假如实验指点语用一种抽象的、无关经理决策的详细环境的语言来描绘叙述,那么学生的行为较之于经理将更快地收敛于平衡点。相反,假如实验指点书中含有大量的与企业计划者和经理间的互相作用相关的内容,那么,经理的行为将更快地收敛于平衡点。fehrandlist(2003)发现学生和ceo之间确实存在行为差别,ceo明显比学生更信任别人,而且也更值得别人信任。固然如此,两个被试样本仍然作出了使用显性鼓励方式的一样选择,虽然该方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例子均表示清楚,被试样本差别可能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这些研究也显示出了不同的被试样本在行为上并没有表现出根天性的不同。在cooperetal(1999)的研究中,学生和经理们的行为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是高度类似的。同样,在fehrandlist(2003)的研究中,根据理论推断,假如假定所有实验的参与者是完全自利的,信任行为则不会存在,但作为被试的学生和经理们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信任行为。除此之外,两类被试样本都显示出大量利他的、互惠式公平的行为。因而,固然存在某种水平上的被试样本选择偏差,但是不同样本的行为从实质上来说却是非常类似的。(二)被试所获支付较低被试在实验中所获得的支付水平(stakelevel)较低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问题,研究者一致以为更高层次的支付水平能显著地降低被试行为的方差(camererandhogarth,1999)。这就表示清楚当被试在实验中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利益时,他们会以愈加认真的态度参与实验。但是camererandhogarth(1999)在回首了大量检验支付大小效应的研究后发现,核心的行为趋势极少由于支付水平的变化而改变。虽然支付(利益)对于实验被试而言是主要的,但是,利益大小的变化往往不会改变核心行为趋势。一个有趣且主要的例外出如今holtandlaury(2002)的研究彩票选择实验中,随着平均支付从70美圆增长到230美圆,实验被试表现出明显加强的风险厌恶型特征。相反,在公平偏好实验中,支付水平的增长很少或者不会影响公平行为反应的发生。(三)被试样本量太少关于实验被试样本数量较实际数据过少的问题也是能够克制的。首先,增长或补充分验的观测数目是可能的;其次,以国家宏观经济中的代表性问题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实验研究也已成为可能。近来,harrison,lauandwilliams(2002)采取丹麦人口总体的一个典型样本,推导出了贴现率;而bellemareandkrger(2003)则以荷兰为样本,进行了信任博弈的实验。其研究结论显示并不存在被试选择偏差。(四)外部有效性问题对实验室实验更为普遍的批评牵涉到内、外部有效性问题,内部有效性指从某一实验中获得可靠性的原因和结论的可能性,而外部有效性是指从试验研究的外部环境联络中归纳出可靠结论的可能性。内部有效性牵涉到的只是一个适宜的实验控制、敏感度设计及正确的数据分析问题,相对而言,外部有效性的问题则更为严重。批评者以为把实验室的研究结论推广到实地中去,其可能性是非常值得疑心的。外部有效性重要牵涉两个问题。第一,从一般意义上说,当归纳法原理成立时,外部有效性将会是较高的。根据这个原理,只要绝大部分相关的潜在条件坚持不变,那么,行为规则在新环境中也会连续不变。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即使坚持所有条件不变,也难以保证明验结果在现实环境中能够被完全复制。固然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批评也不是仅仅针对实验研究。事实上,没有任何实证研究能够确保在同样的条件下复制出完全一样的结果。第二,实验研究能否捉住了现实中的重要条件。置疑者以为某些实验由于忽略了现实中的很多关键性特征,进而不具有外部有效性,也就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验研究者的回答往往是尽可能模仿出这些被忽略的条件。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验研究和经济学模型一样都是不太现实的,由于它们都是对现实的高度抽象,这种抽象也恰是一种优点,惟其如此能力够使人们增长对相关变量之间互相作用机制的理解。由于对现实性的强调实际上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理论,或者理解理论失灵的原因。因而,实验证据对理论构建非常主要,但是对理解现实却不那么主要。三、增长实验研究现实性的途径(一)实地实验无庸置疑,实验的可控性是其重要优势。然而关于实验室环境和现实生活环境能否一致的问题,可能将备受争议。能够说实验室实验不是对传统的实证经济分析方法的替代,而是对其的有益补充。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实地实验,让研究者在天然的环境中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falkandichino(2003)进行了一个典型的实地实验——将实验控制和现实环境的优点结合起来,研究同伴压力对工作行为的影响。实验是在日常工作环境中进行的,被试被分为处理组和控制组,其产出被分别测量。在处理组中,两个被试在一样的房间中一起工作;而在控制组中,每个被试分别在一个房间内单独工作。从技术上来讲,实验被试所从事的任务相互完全独立。研究结论之一显示,与被试单独工作情形下的产出相比,随机选择的配对被试工作时的产出有了显著的增长。在另一个实地实验中,fehrandgtte(2002)研究了一个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努力的跨期替代问题。在某一段时期内,他们对公司的一半员工根据更高层次的计件工资给付薪酬,而对公司的另一半员工根据固定的计件工资支付。采取这种方式,他们创造一个控制组和一个处理组,用以测量计件工资的增长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水平。(二)“真实努力〞实验使实验室实验环境更贴近现实的另一个途径是进行所谓的“真实努力〞实验。在一个典型的实验室实验中,工作努力的选择由一个递增的货币函数来表示,被试不是选择真实的努力水平,而是选择一个有经济意义的数字。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锦标赛实验中(bulletal.,1987)和效率工资实验中(fehrandfalk,1999)。然而在“真实努力〞实验中,努力代表的是完成一种真实的任务。例如,在fahrandirlenbusch(2000)的研究中,实验被试的任务是剥胡桃;vandijk,sonnemansandvanwinden(2001)要务实验被试利用计算机解决难度较大的双变量优化问题;在gneezy(2003)的研究中,实验被试需在计算机上解决“迷宫〞难题。“真实努力〞的确能够加强实验的现实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以失去可控性为代价的——由于假如实验者不了解员工的努力成本,那么也就不可能得出精确的数量预测。(三)项目评价实验实验技术在项目评价领域也具有很高的价值。不幸的是,基本上不能够获得来自随机的大规模社会项目实验的数据,尤其是在欧洲,政策制订者对施行这样的社会实验往往持着优柔寡断的态度。虽然如此,研究者自己采集数据也是可能的。例如,falketal(2002)提出了一个新颖的项目评价方法,它允许在弱假设条件下确认加入培训项目与被邀请加入面试的可能性之间能否存在因果关系。基本思想是通过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对参与项目的同一个体施行前测和后测,以此对项目进行评价。其程序如下:首先,研究者招募一些失业者参与一个特定的培训项目,然后在这些人完成培训课程之前,向外投递求职申请书。当这些人已经成功完成培训课程并获得证书后,又发出第二次求职申请。两次求职申请内容完全一样,只是第二次多了一个课程证书罢了。由此能够检验加入培训项目对获邀加入面试的概率能否有影响。类似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对女性员工的歧视(weichselbaumer,即出)和失业粘性的(oberholzergee,2000)的研究。四、瞻望过去的20多年,经济学领域的实验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种增长的趋势将连续下去。事实上,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danielkahneman和vernonsmith,可能使实验经济学家们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实验研究方法在众多经济学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其中许多领域都与劳动经济学相关。值得留意的是,经济理论与实验方法不可偏废,二者各有所长,相得益彰。经济理论使我们能够在制度或者参数族(如税率)的框架下对经济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测,而实验方法能够为不同制度环境的运行效果提供经历体验证据,进而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除此之外,在实验经过中对于人类行为的观察,也将促使研究者更严肃地对待个体动机和有限理性问题。从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我们对人的天性进行更现实的刻画。实验研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公平、互惠、损失躲避、过分自负、非指数贴现等现实经济社会现象,通过研究它们对鼓励和契约的影响,对组织设计的影响,以及对劳动力供应和需求的影响,能够大大促进对企业、家庭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理解。注释:①一般而言,研究者为了模仿出真实的市场环境,往往为被试在实验中的绩效表现支付一些数额不大的报酬,以加强所研究问题的现实相关性,提升被试的认真水平,并以此确保实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以下为参考文献:[1]friedman,d.,sunder,s.,1994.experimentalmethods.aprimerforeconomists.cambridgeuniv.press,cambridge.[2]lazear,e.,rosen,s.rank-ordertournamentsasoptimumlaborcontract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1(89):841-864.[3]gibbons,r.,katz,l.doesunmeasuredabilityexplaininter-industrywagedifferentials.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2(59):515-535.[4]fehr,e.,falk,a.wagerigidityinacompetitiveincompletecontractmarket.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9(107):106-134.[5]smith,v.l.anexperimentalstudyofcompetitivemarketbehavior.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62,70(3):111-137.[6]cooper,d.j.,kagel,j.h.,lo,w.,gu,q.l.gamintagainstmanagersinincentivesystems:experimentalresultswithchinesestudentsandchinesemanagers.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89):781-804.[7]list,j.a.doesmarketexperienceeliminatemarketanomalies.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03(118):41-71.[8]kahneman,d.,knetsch,j.l.,thaler,r.fairnessasaconstraintonprofitseeking:entitlementsinthemarket.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6(76):728-741.[9]fehr,e.,list,j.,2003.thehiddencostsandreturnsofincentives—trustandtrustworthinessamong134.instituteforempiricalresearchineconomics,universityofzurich,zurich.[10]camerer,c.f.,hogarth,a.r.m.theeffectsoffinancialincentivesinexperiments:areviewandcapital-labor-productionframework.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1999:7-42.[11]holt,c.a.,laury,s.k.riskaversionandincentiveeffects.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2:1644-1655.[12]cameron,l.a.raisingthestakesintheultimatumgame:experimentalevidencefromindonesia.economicinquiry,1999(37):47-59.[13]slonim,r.,roth,a.e.learninginhighstakesultimatumgames:anexperimentintheslovaketrica,1998(66):569-596.[14]hoffman,e.,mccabe,k.,smith,expectationsandthemonetarystakesinultimatumationaljournalofgametheory,1996(25):289-301.[15]fehr,e.,tougareva,e.,1995.docompetitivemarketswithhighstakesremovereciprocalfairness?—evidencefromrussia.discussionpaper.universityofzurich.[16]harrison,g.w.,lau,m.i.,williams,m.b.estimatingindividualdiscountratesindenmark:afieldexperiment.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2:1606-1617.[17]bellemare,c.,krger,s.onrepresentativetrust.workingpaper.tilburguniversity,2003.[18]plott,c.r.industrialorganizationtheoryandexperimentaleconomics.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82(20):1485-1527.[19]falk,a.,ichino,a.,2003.cleanevidenceonpeerpressure.ceprworkingpaperdp3834.[20]fehr,e.,gtte,workersworkmoreifwagesarehigh?evidencefromarandomizedfieldexperiment.wp125.instituteforempiricalresearchineconomics,universityofzurich,zurich,2002.[21]bull,c.,schotter,a.,weigelt,mentsandpie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