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_第1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_第2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_第3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_第4页
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第1篇: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调查蛇活动方案

朝阳镇中心小学——黄秀芳

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科学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制造、动手、动脑的乐趣。我班将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蛇为什么会在冬天出现。通过此次活动,培育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蛇的有关知识,从而产生对蛇的喜爱,并保护好蛇。2、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科学实践方法,善于从身边进行科学实践。3、培育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勇气、意志力和耐心,促进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准备:1、参加人员:五班级科学老师和全体学生。2、学生准备的材料:网上资料、图书馆资料和图片展示。

四、活动时间:20xx年1月8日——20xx年1月20日五、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蛇为什么会在冬天出现七、活动主题:体验、创新八、活动步骤:

1、问题的形成:去年,也就是20xx年1月上旬,正是冬天,非常寒冷,蛇原来处于冬眠状态。可我校发生了一件令人惊讶而又奇怪的事,学生们在上朝阳山学校的半坡石级台阶的围墙外面的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条蛇正缠绕在这棵大树上,久久没有离去。而且连续两天都是在中午12点左右看见这条蛇缠绕在这棵大树上的。学生们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我。我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制造、动手、动脑的乐趣,培育对科学产生浓厚的爱好。于是,我对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蛇为什么会在冬天出现?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们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素材,让学生去感知、认知、实践,最终找到合理的答案。

2、全体学生分成三个组,由组长把组员搜集到的蛇的有关知识统计起来,向班级及老师汇报。

3、活动成果展示:(1)展示学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们通过从网上搜集资料、从图书馆查找资料之后,得出了以下三种结论:有的学生认为在地震即将来临之际,有些动物会产生异常现象,如:鱼在地震之前会跳,狗会狂吠,蛇会成群出动等,而学生们发现的蛇只有一条,而不是成群,所以,这种结论是不正确的,排除了这一说法。;有的学生认为这条蛇的洞就在台阶附近,由于12点左右正是学生们放学期间,大家要经过此地,把蛇惊吓到了,蛇受到惊吓就爬到树上去缠绕在大树上不下来了。这种现象是有可能发生的,不排除。还有的学生认为蛇类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时间一般为上午10——12时左右。行日光浴时,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于树干上,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石头堆外面呈盘蜷伏的,姿态变化多端。而当时学生两次发现的蛇都是在中午12点左右缠绕在树干上的,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蛇在进行日光浴,出来晒晒太阳。这种说法从网上和书上得到了证实,是正确的。(2)展示手机所拍摄到的冬天来了,一条蛇缠绕在一棵大树上的照片。

五、活动总结: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蛇,了解了蛇为什么会在冬天出现的原因。从而更加喜爱蛇,并决心保护好蛇,同时还培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祖国明天的辉煌添砖加瓦。

第2篇: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20xx-12-2620:46:00|By:el_yananming]

8

推荐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阆中市二龙镇小学校颜安明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收集沟通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在收集与沟通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爱科学、爱制造的情感和动手、动脑能力。

2、对学生进行发明制造的技法和进行制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潜力。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活动时间:一个月左右

三、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收集古今中外发明家、科学家的故事

一、导入:

陶行知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制造之地,天天是制造之时,人人是制造之人。”让我们从小树立勇于制造的精神,在制造的天地里越飞越高。

二、让学生沟通收集到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

三、学生自己设计,将收集到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有关信息制作成卡片,与好朋

友一起分享。

第二阶段:结合生活实践,学习发明制造的技法

一、谈话导入:

前一阶段我们通过阅读并沟通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激发了大家发明制造的爱好,但是有了制造的爱好并不等于制造,我们还应掌握前人总结的制造技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师生共同讨论发明制造的基本技法。

1、找缺点

老师:顾名思义,就是对已有物品找出不足之处,然后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30年前,日本人鬼冢喜八郎针对日本篮球鞋容易打滑这个缺点,把运动鞋的平底改成凹底,解决了篮球鞋打滑的问题。鬼冢喜八郎的这种发明方法称为缺点列举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使用起来不顺手,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想想改进的办法。

2、启发法

老师:启发是从其它事物中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很多事物都可能有启发作用。例如:飞鸟启发飞机的发明,木梳启发插秧机的发明。在你搜集的发明故事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瓦特从水烧开后,水蒸气把水壶盖顶得动起来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学生:传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是从茅草边缘的锯齿割破手这一现象中获得启发而发明了锯子。

学生: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

3、组合法

老师:组合发明法是两种或几种已有的东西组合起来,使之产生一种新的、具有更多功能的新物品。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画家海曼是个丢三落四的人,在画画时常找不到橡皮,为此,他不得不把橡皮用细绳拴在铅笔上。他的一位朋友威廉看到了这一似乎笨拙可笑的做法,于是回去讨论设计了橡皮铅笔,并申请了专利,每年可得50万美元的专利费。

学生:美国加州有位制造小汤匙的青年,发现给孩子或病人喂饭时有冷热

掌握不好而或冷或热的情况。为此他设计了一种带温度计的小汤匙,销路极佳,顿时发财致富。

……

4、检核目录法。

此法几乎使用于一切领域里的制造活动,因此享有“制造法之母”的美称。例如我国著名学者许立言、张福奎提出的“发明制造十二法”:

(1)加一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加多等。如万吨货轮、摩天大厦的建造等。

(2)减一减: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减轻、减少、省略、降低、拆散……如无线电话、无人驾驶飞机、微型收音机、集成电路芯片的发明等。

(3)扩一扩: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放大、扩展,从而导致发明。如放大镜、宽银幕、多功能器物的发明等。

(4)缩一缩:在事物原有基础上运用缩小体积或浓缩等办法来实现发明。比如在有了挂钟、台钟之后,人们又相继发明了怀表、手表、电子表等;还比如人们发明的电脑笔记本等。

(5)变一变:通过在事物原有基础上改变形状、颜色、气味、次序、轻重等来实现发明。如电视机由黑白到彩色,由单频道到多频道,由单一画面到双画面、多画面等。

(6)改一改:在原有基础上改不足、改缺点、改不便,如方便食品的发明等等。

(7)联一联:即考虑事物的原因、结果之间的联系,考虑能否和其他东西联系起来。如哈尔滨的卖鞋“女能手”杨华,她由“大手大脚”想到人的脚肥瘦大小与人的手是否有什么关系,于是,经过十年的观察与实践,看手测鞋号正确率达到100%。

(8)学一学: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以提高自己产品的产量或质量。

(9)代一代:用另外的方法、另外的材料与零件来代替原有的东西。如以纸代布制成衣,用大豆食品代替肉类等。

(10)搬一搬:将某种事物移做他用,将原理、技术、方法、阅历移做他用。如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等。

(11)反一反:颠倒事物的方向、顺序、结构等。如缝纫机的发明,就是反过来把线纫在针尖上的一种机器的发明。

(12)定一定:为事物定个界限、标准、型号等等,以求得新的发明设想。……

三、全课总结:

制造的技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方法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如果能理解和运用这些发明制造的技法,那么必将大大开发我们的潜力,使每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制造性的人才。同学们,努力吧!

第三阶段:动脑、动手实践活动

活动一:我的书包我设计

活动目标:

1.自行设计较新颖的书包,培育学生的制造力、想象力。

2.通过活动,培育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伴奏带;每组白纸3张;学生自带水彩笔、油画笔或蜡笔。

活动过程:

一、揭题

1、导入:书包,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吧,每天都在使用,它的优点可真多,但同学们在使用中有没有发现它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

(1)学生回忆、讨论

(2)指名回答

2、既然同学们觉得书包有那么多不方便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

3、揭题

你们的意见老师明白了,就是要改装一下书包。

揭题:书包设计大赛

二、围绕问题展开活动

1、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新型书包。要求:科学、美观、方便、实用。[2人一小组,找合作伙伴,先讨论,再构图设计。学生开始活动(伴轻音乐),活动20分钟左右]

学生大胆设想、动手设计。

2、小组沟通、推选

同学们通过合作,已经把新书包的蓝图构画出来,下面每组沟通一下,要求:

(1)说说自己设计的书包叫什么名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新用途?

(2)推选出本组一只设计最好的书包参加决赛

3、书包设计大赛即展览会

(1)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通过沟通、学习、每个小组已推选出了一只最好的书包,下面请我们的小小设计师带着自己的杰作上台介绍设计意图,参加展览会。

(2)评奖、领奖

三、总结

(1)学生谈谈活动感受。

(2)老师小结:

这次活动老师认为我们班每个同学表现都很好,不仅发挥了自己的聪慧才智,设计出了较美观、方便、新颖的书包,而且能互相帮助,谦虚好学,真让老师佩服,老师为你们骄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商店里见到同学们设计的书包,希望在你们身上!

活动二:鸡蛋“撞”地球

活动目标:学习应用制造性思维方式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尝试动手动脑

相结合的制造方式。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以“一个鸡蛋在离地面十几米的上空掉在水泥地面上会怎么样?”引入,让学生们充分讨论“怎样包装这个鸡蛋才不会摔破?”

二、动手操作,自主实践。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切实有效了包装方案让学生们带回家动手实践,并提出“包装外壳的重量越轻越好”的活动主题。鼓舞学生多次尝试,培育刻苦钻研的品质。

(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延长鸡蛋与地面撞击时的相互作用时间,这可通过用一般容器(容器的材料、形状、结构不限)包装鸡蛋来实现;二是降低鸡蛋撞击地面前瞬间的速度,这可以通过在包装容器上加起减速作用的降落伞而实现。)

三、作品展览,现场比赛。

在学生自主实践的基础上,选一时间定点比赛,投蛋高度一般在三层楼或四层楼左右,落蛋地为水泥地面,旁边无高大树木等影响。比赛前先把同学们的各种包装展示出来,然后根据人数分组投放,没轮到的学生站在下面观看,感受现场气氛及鸡蛋下落过程的形态。全部投放完毕后,对没有撞碎的作品的外包装进行过秤(除鸡蛋外的所有东西),按份量轻量依次确定名次。

四、沟通体会,促进提高。

请比赛优胜者讲述自己的包装设计及实践经过,特别是一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再分析一些失败者的失败原因。

第3篇: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小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方案

[20xx-12-2620:46:00|By:el_yananming]

8

小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方案

閬中市二龍鎮小學校顏安明

一、活動目標:

1、讓學生收集沟通中外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在收集與沟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科學、愛創造的情感和動手、動腦能力。

2、對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的技法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開發學生的潛力。3、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樹立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

二、活動時間:一個月左右三、活動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收集古今中外發明家、科學家的故事

一、導入:

陶行知說過:“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從小樹立勇於創造的精神,在創造的天地裡越飛越高。二、讓學生沟通收集到的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

三、學生自己設計,將收集到的科學家、發明家的有關資訊製作成卡片,與好朋

友一起分享。

第二階段:結合生活實踐,學習發明創造的技法

一、談話導入:

前一階段我們通過閱讀並沟通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激發了大家發明創造的興趣,但是有了創造的興趣並不等於創造,我們還應掌握前人總結的創造技法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二、師生共同讨论發明創造的基本技法。1、找缺點

教師:顧名思義,就是對已有物品找出不足之處,然後再針對這些缺點進行改進。30年前,日本人鬼塚喜八郎針對日本籃球鞋容易打滑這個缺點,把運動鞋的平底改成凹底,解決了籃球鞋打滑的問題。鬼塚喜八郎的這種發明方法稱為缺點列舉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使用起來不順手,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想想改進的辦法。

2、啟發法

教師:啟發是從其它事物中能夠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起了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很多事物都可能有啟發作用。例如:飛鳥啟發飛機的發明,木梳啟發插秧機的發明。在你搜集的發明故事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學生:瓦特從水燒開後,水蒸氣把水壺蓋頂得動起來的現象中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

學生:傳說我國古代著名工匠魯班是從茅草邊緣的鋸齒割破手這一現象中獲得啟發而發明了鋸子。

學生: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發,發明了雷達。

……

3、組合法

教師:組合發明法是兩種或幾種已有的東西組合起來,使之產生一種新的、具有更多功能的新物品。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學生:畫家海曼是個丟三落四的人,在畫畫時常找不到橡皮,為此,他不得不把橡皮用細繩拴在鉛筆上。他的一位朋友威廉看到了這一似乎笨拙可笑的做法,於是回去讨论設計了橡皮鉛筆,並申請了專利,每年可得50萬美元的專利費。

學生:美國加州有位元製造小湯匙的青年,發現給孩子或病人餵飯時有冷熱掌握不好而或冷或熱的情況。為此他設計了一種帶溫度計的小湯匙,銷路極佳,頓時發財致富。

……

4、檢核目錄法。

此法幾乎使用於一切領域裡的創造活動,因此享有“創造法之母”的美稱。例如我國著名學者許立言、張福奎提出的“發明創造十二法”:

(1)加一加:在原有的基礎上加高、加厚、加多等。如萬噸貨輪、摩天大廈的建造等。

(2)減一減: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減輕、減少、省略、降低、拆散……如無線電話、無人駕駛飛機、微型收音機、積體電路晶片的發明等。

(3)擴一擴: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放大、擴展,從而導致發明。如放大鏡、寬銀幕、多功能器物的發明等。

(4)縮一縮:在事物原有基礎上運用縮小體積或濃縮等辦法來實現發明。比如在有了掛鐘、臺鐘之後,人們又相繼發明了懷錶、手錶、電子錶等;還比如人們發明的電腦筆記本等。

(5)變一變:通過在事物原有基礎上改變形狀、顏色、氣味、次序、輕重等來實現發明。如電視機由黑白到彩色,由單頻道到多頻道,由單一畫面到雙畫面、多畫面等。

(6)改一改:在原有基礎上改不足、改缺點、改不便,如方便食品的發明等等。

(7)聯一聯:即考慮事物的原因、結果之間的聯繫,考慮能否和其他東西聯繫起來。如哈爾濱的賣鞋“女能手”楊華,她由“大手大腳”想到人的腳肥瘦大小與人的手是否有什麼關係,於是,經過十年的觀察與實踐,看手測鞋號正確率達到100%。

(8)學一學: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和工藝,以提高自己產品的產量或品質。

(9)代一代:用另外的方法、另外的材料與零件來代替原有的東西。如以紙代布制成衣,用大豆食品代替肉類等。(10)搬一搬:將某種事物移做他用,將原理、技術、方法、經驗移做他用。如超聲波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等等。

(11)反一反:顛倒事物的方向、順序、結構等。如縫紉機的發明,就是反過來把線紉在針尖上的一種機器的發明。

(12)定一定:為事物定個界限、標準、型號等等,以求得新的發明設想。

……

三、全課總結:

創造的技法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方法互相交叉、互相滲透。如果能理解和運用這些發明創造的技法,那麼必將大大開發我們的潛力,使每個同學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同學們,努力吧!

第三階段:動腦、動手實踐活動

活動一:我的書包我設計

活動目標:

1.自行設計較新穎的書包,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活動準備:

音樂伴奏帶;每組白紙3張;學生自帶水彩筆、油畫筆或蠟筆。活動過程:一、揭題

1、導入:書包,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吧,每天都在使用,它的優點可真多,但同學們在使用中有沒有發現它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呢?

(1)學生回憶、討論

(2)指名回答

2、既然同學們覺得書包有那麼多不方便的地方?你有什麼想法?(學生回答)

3、揭題

你們的意見老師明白了,就是要改裝一下書包。揭題:書包設計大賽二、圍繞問題展開活動

1、請同學們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新型書包。要求:科學、美觀、方便、實用。[2人一小組,找合作夥伴,先討論,再構圖設計。學生開始活動(伴輕音樂),活動20分鐘左右]學生大膽設想、動手設計。

2、小組沟通、推選

同學們通過合作,已經把新書包的藍圖構畫出來,下面每組沟通一下,要求:

(1)說說自己設計的書包叫什麼名字,它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新用途?

(2)推選出本組一隻設計最好的書包參加決賽

3、書包設計大賽即展覽會

(1)每組派代表介紹創作意圖

通過沟通、學習、每個小組已推選出了一隻最好的書包,下面請我們的小小設計師帶著自己的傑作上臺介紹設計意圖,參加展覽會。(2)評獎、領獎三、總結

(1)學生談談活動感受。

(2)教師小結:

這次活動老師認為我們班每個同學表現都很好,不僅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了較美觀、方便、新穎的書包,而且能互相幫助,謙虛好學,真讓老師佩服,老師為你們驕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在商店裡見到同學們設計的書包,希望在你們身上!

活動二:雞蛋“撞”地球

活動目標:學習應用創造性思維方式去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嘗試動手動腦相結合的創造方式。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以“一個雞蛋在離地面十幾米的上空掉在水泥地面上會怎麼樣?”引入,讓學生們充分討論“怎樣包裝這個雞蛋才不會摔破?”二、動手操作,自主實踐。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選取一些切實有效了包裝方案讓學生們帶回家動手實踐,並提出“包裝外殼的重量越輕越好”的活動主題。鼓勵學生多次嘗試,培養刻苦鑽研的品質。

(提示學生可以從兩方面加以考慮:一是延長雞蛋與地面撞擊時的相互作用時間,這可通過用一般容器(容器的材料、形狀、結構不限)包裝雞蛋來實現;二是降低雞蛋撞擊地面前瞬間的速度,這可以通過在包裝容器上加起減速作用的降落傘而實現。)

三、作品展覽,現場比賽。

在學生自主實踐的基礎上,選一時間定點比賽,投蛋高度一般在三層樓或四層樓左右,落蛋地為水泥地面,旁邊無高大樹木等影響。比賽前先把同學們的各種包裝展示出來,然後根據人數分組投放,沒輪到的學生站在下面觀看,感受現場氣氛及雞蛋下落過程的形態。全部投放完畢後,對沒有撞碎的作品的外包裝進行過秤(除雞蛋外的所有東西),按份量輕量依次確定名次。四、沟通體會,促進提高。

請比賽優勝者講述自己的包裝設計及實踐經過,特別是一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再分析一些失敗者的失敗原因。

第4篇: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收集沟通中外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在收集与沟通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爱科学、爱制造的情感和动手、动脑能力。

2、对学生进行发明制造的技法和进行制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潜力。

3、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活动时间:一个月左右

三、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收集古今中外发明家、科学家的故事

一、导入:

陶行知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制造之地,天天是制造之时,人人是制造之人。”让我们从小树立勇于制造的精神,在制造的天地里越飞越高。

二、让学生沟通收集到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

三、学生自己设计,将收集到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有关信息制作成卡片,与好朋

友一起分享。

第二阶段:结合生活实践,学习发明制造的技法

一、谈话导入:

前一阶段我们通过阅读并沟通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激发了大家发明制造的爱好,但是有了制造的爱好并不等于制造,我们还应掌握前人总结的制造技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师生共同讨论发明制造的基本技法。

1、找缺点

老师:顾名思义,就是对已有物品找出不足之处,然后再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改进。30年前,日本人鬼冢喜八郎针对日本篮球鞋容易打滑这个缺点,把运动鞋的平底改成凹底,解决了篮球鞋打滑的问题。鬼冢喜八郎的这种发明方法称为缺点列举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使用起来不顺手,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想想改进的办法。

2、启发法

老师:启发是从其它事物中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很多事物都可能有启发作用。例如:飞鸟启发飞机的发明,木梳启发插秧机的发明。在你搜集的发明故事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瓦特从水烧开后,水蒸气把水壶盖顶得动起来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学生:传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是从茅草边缘的锯齿割破手这一现象中获得启发而发明了锯子。

学生: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

3、组合法

老师:组合发明法是两种或几种已有的东西组合起来,使之产生一种新的、具有更多功能的新物品。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画家海曼是个丢三落四的人,在画画时常找不到橡皮,为此,他不得不把橡皮用细绳拴在铅笔上。他的一位朋友威廉看到了这一似乎笨拙可笑的做法,于是回去讨论设计了橡皮铅笔,并申请了专利,每年可得50万美元的专利费。

学生:美国加州有位制造小汤匙的青年,发现给孩子或病人喂饭时有冷热掌握不好而或冷或热的情况。为此他设计了一种带温度计的小汤匙,销路极佳,顿时发财致富。

„„

4、检核目录法。此法几乎使用于一切领域里的制造活动,因此享有“制造法之母”的美称。例如我国著名学者许立言、张福奎提出的“发明制造十二法”:

(1)加一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加厚、加多等。如万吨货轮、摩天大厦的建造等。

(2)减一减: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减轻、减少、省略、降低、拆散„„如无线电话、无人驾驶飞机、微型收音机、集成电路芯片的发明等。

(3)扩一扩: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放大、扩展,从而导致发明。如放大镜、宽银幕、多功能器物的发明等。

(4)缩一缩:在事物原有基础上运用缩小体积或浓缩等办法来实现发明。比如在有了挂钟、台钟之后,人们又相继发明了怀表、手表、电子表等;还比如人们发明的电脑笔记本等。

(5)变一变:通过在事物原有基础上改变形状、颜色、气味、次序、轻重等来实现发明。如电视机由黑白到彩色,由单频道到多频道,由单一画面到双画面、多画面等。

(6)改一改:在原有基础上改不足、改缺点、改不便,如方便食品的发明等等。

(7)联一联:即考虑事物的原因、结果之间的联系,考虑能否和其他东西联系起来。如哈尔滨的卖鞋“女能手”杨华,她由“大手大脚”想到人的脚肥瘦大小与人的手是否有什么关系,于是,经过十年的观察与实践,看手测鞋号正确率达到100%。

(8)学一学: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工艺,以提高自己产品的产量或质量。

(9)代一代:用另外的方法、另外的材料与零件来代替原有的东西。如以纸代布制成衣,用大豆食品代替肉类等。

(10)搬一搬:将某种事物移做他用,将原理、技术、方法、阅历移做他用。如超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等。

(11)反一反:颠倒事物的方向、顺序、结构等。如缝纫机的发明,就是反过来把线纫在针尖上的一种机器的发明。(12)定一定:为事物定个界限、标准、型号等等,以求得新的发明设想。

„„

三、全课总结:

制造的技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方法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如果能理解和运用这些发明制造的技法,那么必将大大开发我们的潜力,使每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制造性的人才。同学们,努力吧!

第三阶段:动脑、动手实践活动活动一:我的书包我设计活动目标:

1.自行设计较新颖的书包,培育学生的制造力、想象力。2.通过活动,培育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活动准备:

音乐伴奏带;每组白纸3张;学生自带水彩笔、油画笔或蜡笔。活动过程:

一、揭题

1、导入:书包,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吧,每天都在使用,它的优点可真多,但同学们在使用中有没有发现它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1)学生回忆、讨论

(2)指名回答

2、既然同学们觉得书包有那么多不方便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

3、揭题

你们的意见老师明白了,就是要改装一下书包。揭题:书包设计大赛

二、围绕问题展开活动

1、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新型书包。要求:科学、美观、方便、实用。[2人一小组,找合作伙伴,先讨论,再构图设计。学生开始活动(伴轻音乐),活动20分钟左右]学生大胆设想、动手设计。

2、小组沟通、推选

同学们通过合作,已经把新书包的蓝图构画出来,下面每组沟通一下,要求:

(1)说说自己设计的书包叫什么名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新用途?

(2)推选出本组一只设计最好的书包参加决赛

3、书包设计大赛即展览会

(1)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通过沟通、学习、每个小组已推选出了一只最好的书包,下面请我们的小小设计师带着自己的杰作上台介绍设计意图,参加展览会。(2)评奖、领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