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_第1页
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_第2页
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_第3页
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_第4页
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1考纲·网络—掌控全局考纲点击网络构建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考纲·网络—掌控全局考纲点击网络构建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梳理·判断—突破点面梳理基础一、焓变反应1.焓变。(1)焓(H):描述物质所具有的________的物理量。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2)焓变(ΔH):反应________的总焓与________的总焓之差。(3)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内能kJ/molkJ·mol-1产物反应物梳理·判断—突破点面梳理基础一、焓变反应内能kJ/molkJ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________,则ΔH=________。(4)表现形式: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5)计算方法。①ΔH=________物总能量-________物总能量;②ΔH=________物总键能-________物总键能。2.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________断裂和________形成。(2)特征:既有________生成,又有________的变化。热能Qp生成反应反应生成旧化学键新化学键新物质能量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__3.反应热。(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的________。符号:________,单位:________或kJ·mol-1。(2)产生原因。热效应ΔHkJ/mol吸热>0放热<03.反应热。热效应ΔHkJ/mol吸热(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化合分解(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化合分解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________或________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例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表示在298K、101kPa时,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反应完全后,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571.6kJ的热量。放出吸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2mol气态H21mol气态O2

2mol液态H2O放出二、热化学方程式放出吸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2mol气态H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________是相同的,它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_无关。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25℃、101kPa下,______纯物质______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注意:稳定氧化物主要是指:碳元素全部转化为______,氢元素转化为______,硫元素转化为________。例如:反应热始态终态途径1mol完全CO2(g)H2O(l)SO2(g)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___C(s)+O2(g)===CO(g)ΔH=-110.5kJ·mol-1C(s)+O2(g)===CO2(g)ΔH=-393.5kJ·mol-1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而不是110.5kJ·mol-1。(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表示在25℃、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______393.5kJ的热量。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______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放出1molC(s)+O2(g)===CO(g)ΔH=-110.5(2)定义要点:①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________。②H+(aq)+OH-(aq)===H2O(1)ΔH=57.3kJ·mol-1,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均为57.3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________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1。③以生成________水为基准。④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放热吸收1mol(2)定义要点:放热吸收1mol四、能源1.化石燃料。(1)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蕴藏量有限,属于________能源。(3)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的办法: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2.新能源。(1)种类: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2)特点:资源丰富,可以________,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再生四、能源煤石油天然气3.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1)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不可再生能源: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3.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4.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1)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天然铀矿等。(2)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4.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1·浙江高考)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ΔH=489.0kJ·mol-1CO(g)+O2(g)===CO2(g)ΔH=-283.0kJ·mol-1C(石墨)+O2(g)===CO2(g)ΔH=-393.5kJ·mol-1则4Fe(s)+3O2(g)===2Fe2O3(s)ΔH=-1641.0kJ·mol-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2012·浙江高考)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气,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3.(2012·福建高考)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4.(2012·江苏高考)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5.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Br(l)具有的能量()√××√2.(2012·浙江高考)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6.(2012·安徽高考)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HCOONa+H2O,该反应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7.(2012·南昌调研)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8.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6.(2012·安徽高考)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热点一热点·典例—融会贯通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E生成物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ΔH的符号ΔH<0(“-”号)ΔH>0(“+”号)热点一热点·典例—融会贯通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反应过程图示反应过程图示【例1】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例1】已知某反应A(g)+B(g)C(g)+D(g(1)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mol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Δ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解析:(1)由于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放出的能量,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焓变大于零,从图象中看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产物的能量高,该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答案:(1)吸热E1-E2一定低(2)减小减小不变解析:(1)由于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放出的能量,所以该反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解析: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水分解需吸收能量,反应物能量低,生成物能量高。答案:B解析: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水分解需吸收能量,反应热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状态的热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3)如果为放热反应,ΔH为负值,如果为吸热反应,则ΔH为正值,并写在所得热化学方程式的后面。(4)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可将反应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热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2)ΔH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的ΔH不要弄错,计量系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3)在所写化学方程式后写下ΔH的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ΔH应用空格隔开。(4)ΔH<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0时,为吸热反应,即“吸正、放负”。(5)Δ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因为不同温度下同一反应的反应热可能不同,反应在298K时可省略。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思维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要注意“五看”:①看方程式是否配平;②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③看ΔH的“+”、“-”是否正确;④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⑤看反应热数值与物质系数是否相对应。可以简记为看“配平、状态、正负、单位、数值”。思维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要注意“五看”:解析: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了2molH2O还有BaSO4生成,因此A项放出的热量比57.3kJ×2还多,A项错误;辛烷的燃烧热是指101kPa时,1mo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其值是5518kJ,C、D均错误。答案:B解析: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了2mo解析:注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答案:B解析:注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热点三反应热的计算1.主要依据。热化学方程式、键能的数据、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等。2.主要方法。(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即

ΔH=E生成物-E反应物。热点三反应热的计算1.主要依据。(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应用盖斯定律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①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如由C(s)+O2(g)===CO2(g)ΔH1。②合理设计反应途径,如。由图可得:ΔH=ΔH1+ΔH2。应用盖斯定律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②合理设计反应途径,如(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即Q(放)=n(可燃物)×|ΔH|。(6)根据比热公式进行计算,即Q=c·m·ΔT。♨特别提醒1.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相加减时,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带符号。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逆反应时,ΔH的数值不变,符号相反。(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即Q(放)=n(可燃物)×|【例3】

(2013·广东高考)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①I-(aq)+O3(g)=IO-(aq)+O2(g)ΔH1②IO-(aq)+H+(aq)HOI(aq)ΔH2③HOI(aq)+I-(aq)+H+(aq)I2(aq)+H2O(l)ΔH3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ΔH=________。【例3】(2013·广东高考)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解析:将已知3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可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g)+2I-(aq)+2H+(aq)===I2(aq)+O2(g)+H2O(l),由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ΔH3。答案:O3(g)+2I-(aq)+2H+(aq)===I2(aq)+O2(g)+H2O(l)ΔH1+ΔH2+ΔH3解析:将已知3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可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3.(2012·广东高考)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ΔH已知:4Li(s)+O2(g)===2Li2O(s)ΔH14LiI(s)+O2(g)===2I2(s)+2Li2O(s)ΔH2则电池反应的ΔH=________。3.(2012·广东高考)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实验·操作—提高素养实验课题: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2.实验原理。(1)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起始温度,求其平均温度t1,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温度t2,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0.50实验·操作—提高素养实验课题: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mol/L盐酸和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mL,盐酸的质量m1为50g,氢氧化钠的质量m2为50g。近似认为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J/(g·℃),所以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m1+m2)·c·(t2-t1)=0.418(t2-t1)kJ。mol/L盐酸和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3.探究活动。(1)在500mL大烧杯底部垫上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150mL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3.探究活动。(2)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定其温度,记作tHCl,然后将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洗液不倒入小烧杯中)。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测定其温度,记作tNaOH,然后将温度计上的碱液用水冲洗干净。(3)先将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中,然后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中(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盖上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作t终。重复上述实验两次,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2)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t2-t1)/℃HClNaOH平均值120.220.220.223.63.4220.220.120.1523.53.35320.220.320.2523.63.354.操作提示。(1)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且酸、碱溶液应该用稀溶液(0.1~0.5mol·L-1)。由于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较大,电离程度就不能达到100%,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t2-t1的热量必然要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的误差。(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分别先后测定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读数。记录终止温度时要记录最高温度,此时误差最小。(3)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的热量必然要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的误差。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例4】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例4】50mL0.50mol·L-1盐酸与50m(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烧杯上如果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若上述HCl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实验前后溶液的温度分别为t1℃、t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ΔH=________kJ/mol(均填表达式)。(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5)该实验常用0.50mol/LHCl和0.55mol/L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在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6)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7)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该实验常用0.50mol/LHCl和0.55mo解析:(4)实验室里是通过测定0.50mol·L-1盐酸和0.55mol·L-1NaOH溶液各50mL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的。依据计算公式,反应放出的热量Q=4.18×10-3kJ·g-1·℃-1×100g×(t2-t1)℃=0.418(t2-t1)kJ,中和热ΔH=-=-16.72(t2-t1)kJ·mol-1。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保温隔热,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0.418(t2-t1)-16.72(t2-t1)(5)保证盐酸完全反应内外温差大,损失热量(6)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7)偏小解析:(4)实验室里是通过测定0.50mol·L-1盐酸和4.现有浓硫酸、生石灰、水、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1.0mol·L-1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晶体、1.0mol·L-1稀硫酸、1.0mol·L-1稀盐酸、硝酸铵、1.0mol·L-1醋酸、1.0mol·L-1氨水、镁条等药品,仪器自选。根据上述药品完成下列实验。(1)如下图所示,分别在甲试管里完成:①浓硫酸溶于水;②生石灰溶于水;③镁条溶于醋酸;④硝酸铵溶于水;⑤氢氧化钡晶体与硝酸铵反应等实验。通过观察烧杯里的现象,可以判断各实验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其中观察到导管里水柱上升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上述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_______。4.现有浓硫酸、生石灰、水、1.0mol·L-1氢氧化钠溶(2)下列反应中生成等量的水,放出的热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__。A.生石灰与1.0mol·L-1稀盐酸B.生石灰与浓硫酸C.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1.0mol·L-1稀盐酸(2)下列反应中生成等量的水,放出的热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__(3)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1,KOH(aq)+HNO3(aq)===KNO3(aq)+H2O(l)ΔH=-57.3kJ·mol-1。若在质量分数和溶液质量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稀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之比为____。A.1:1B.3:1C.7:5D.5:7(3)已知NaOH(aq)+HCl(aq)===NaCl(a解析:(1)导管里水柱上升,说明在甲试管中的变化过程是吸热的,硝酸铵溶于水属于吸热过程,硝酸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2)生石灰、浓硫酸本身溶于水都要放出热量,H+与OH-生成水也要放出热量。故放出热量的多少:B>A>C。(3)根据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只要强碱与强酸在稀溶液中生成1mol水,则放出的热量相等。1molNaOH(40g)和1molKOH(56g)分别与强酸的稀溶液反应时放出的热量相等,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分别与强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之比为答案:(1)④⑤②③(2)B>A>C(3)C解析:(1)导管里水柱上升,说明在甲试管中的变化过程是吸热的巩固·演练—基础达标1.(2012·重庆高考)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巩固·演练—基础达标1.(2012·重庆高考)肼(H2NNHA.194B.391C.516D.658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设N—H键的键能为y,则有:-534kJ/mol=4y+154kJ/mol+500kJ/mol-2752kJ/mol,解得y=391kJ/mol。答案:BA.194B.391解析:本题考2.(2012·江苏高考)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2012·江苏高考)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A项,从图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吸热反应,错误;B项,焓变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值,与反应过程无关,错误;C项,加入催化剂之后,E2变小,说明活化能减小了,正确;D项,正反应活化能为E1,逆反应活化能为E2,显然E1>E2,错误。答案:C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A项3.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解析: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燃烧时生成大气污染物;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答案:B3.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4.(双选)丙烷是火炬的绿色燃料。a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QkJ,将其气态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测得NaOH溶液增重13.2g。则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和a都正确的是()A.C3H8(g)+5O2(g)===3CO2(g)+4H2O(l)ΔH=-5QkJ/mola=2.2B.C3H8(g)+5O2(g)===3CO2(g)+4H2O(g)ΔH=-10QkJ/mola=4.4C.C3H8(g)+5O2(g)===3CO2(g)+4H2O(l)ΔH=-8QkJ/mola=2.2D.2C3H8(g)+10O2(g)===6CO2(g)+8H2O(g)ΔH=-20QkJ/mola=4.44.(双选)丙烷是火炬的绿色燃料。a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5.煤作为燃料,可以有下列两种途径(把煤看成由碳组成):途径Ⅰ:C(s)+O2(g)===CO2(g)ΔH=-akJ/mol途径Ⅱ:C(s)+H2O(g)===CO(g)+H2(g)ΔH=+bkJ/mol2CO(g)+O2(g)===2CO2(g)ΔH=-ckJ/mol2H2(g)+O2(g)===2H2O(g)ΔH=-dkJ/mol试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等质量的煤,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5.煤作为燃料,可以有下列两种途径(把煤看成由碳组成):(2)b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用a、c、d表示)。(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反应时,反应物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用a、c、d表示)。解析:(1)物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其中间的变化过程无关,所以燃烧等质量的煤,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等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2)将途径Ⅱ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变形得:C(s)+O2(g)CO2(g)ΔH=b-,则与途径Ⅰ比较得:-a=b-。(3)根据制取水煤气的反应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4)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烧后,可减少大气污染并提高燃料效率。解析:(1)物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答案:(1)等于(2)b=-a+(3)小于吸收(4)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答案:(1)等于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转化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64考纲·网络—掌控全局考纲点击网络构建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考纲·网络—掌控全局考纲点击网络构建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梳理·判断—突破点面梳理基础一、焓变反应1.焓变。(1)焓(H):描述物质所具有的________的物理量。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2)焓变(ΔH):反应________的总焓与________的总焓之差。(3)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内能kJ/molkJ·mol-1产物反应物梳理·判断—突破点面梳理基础一、焓变反应内能kJ/molkJ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________,则ΔH=________。(4)表现形式: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等。(5)计算方法。①ΔH=________物总能量-________物总能量;②ΔH=________物总键能-________物总键能。2.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________断裂和________形成。(2)特征:既有________生成,又有________的变化。热能Qp生成反应反应生成旧化学键新化学键新物质能量对于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全部转化为__3.反应热。(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的________。符号:________,单位:________或kJ·mol-1。(2)产生原因。热效应ΔHkJ/mol吸热>0放热<03.反应热。热效应ΔHkJ/mol吸热(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化合分解(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燃烧化合分解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明反应所________或________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例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表示在298K、101kPa时,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反应完全后,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571.6kJ的热量。放出吸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2mol气态H21mol气态O2

2mol液态H2O放出二、热化学方程式放出吸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2mol气态H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________是相同的,它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_无关。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25℃、101kPa下,______纯物质______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注意:稳定氧化物主要是指:碳元素全部转化为______,氢元素转化为______,硫元素转化为________。例如:反应热始态终态途径1mol完全CO2(g)H2O(l)SO2(g)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___C(s)+O2(g)===CO(g)ΔH=-110.5kJ·mol-1C(s)+O2(g)===CO2(g)ΔH=-393.5kJ·mol-1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而不是110.5kJ·mol-1。(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表示在25℃、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______393.5kJ的热量。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______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放出1molC(s)+O2(g)===CO(g)ΔH=-110.5(2)定义要点:①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________。②H+(aq)+OH-(aq)===H2O(1)ΔH=57.3kJ·mol-1,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中和热均为57.3kJ·mol-1,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________热量,其中和热小于57.3kJ·mol-1。③以生成________水为基准。④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放热吸收1mol(2)定义要点:放热吸收1mol四、能源1.化石燃料。(1)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蕴藏量有限,属于________能源。(3)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的办法: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2.新能源。(1)种类: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2)特点:资源丰富,可以________,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再生四、能源煤石油天然气3.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1)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不可再生能源: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3.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4.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1)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天然铀矿等。(2)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4.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1·浙江高考)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ΔH=489.0kJ·mol-1CO(g)+O2(g)===CO2(g)ΔH=-283.0kJ·mol-1C(石墨)+O2(g)===CO2(g)ΔH=-393.5kJ·mol-1则4Fe(s)+3O2(g)===2Fe2O3(s)ΔH=-1641.0kJ·mol-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2012·浙江高考)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气,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3.(2012·福建高考)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4.(2012·江苏高考)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5.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Br(l)具有的能量()√××√2.(2012·浙江高考)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6.(2012·安徽高考)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HCOONa+H2O,该反应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7.(2012·南昌调研)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8.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6.(2012·安徽高考)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热点一热点·典例—融会贯通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E生成物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ΔH的符号ΔH<0(“-”号)ΔH>0(“+”号)热点一热点·典例—融会贯通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反应过程图示反应过程图示【例1】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例1】已知某反应A(g)+B(g)C(g)+D(g(1)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_______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mol气体A和1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mol气体C和1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则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E2________,Δ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解析:(1)由于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放出的能量,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焓变大于零,从图象中看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产物的能量高,该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答案:(1)吸热E1-E2一定低(2)减小减小不变解析:(1)由于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于产物放出的能量,所以该反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解析: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水分解需吸收能量,反应物能量低,生成物能量高。答案:B解析: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水分解需吸收能量,反应热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状态的热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3)如果为放热反应,ΔH为负值,如果为吸热反应,则ΔH为正值,并写在所得热化学方程式的后面。(4)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可将反应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热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2)ΔH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的ΔH不要弄错,计量系数可以是小数或分数。(3)在所写化学方程式后写下ΔH的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ΔH应用空格隔开。(4)ΔH<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0时,为吸热反应,即“吸正、放负”。(5)Δ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因为不同温度下同一反应的反应热可能不同,反应在298K时可省略。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思维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要注意“五看”:①看方程式是否配平;②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③看ΔH的“+”、“-”是否正确;④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⑤看反应热数值与物质系数是否相对应。可以简记为看“配平、状态、正负、单位、数值”。思维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要注意“五看”:解析: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了2molH2O还有BaSO4生成,因此A项放出的热量比57.3kJ×2还多,A项错误;辛烷的燃烧热是指101kPa时,1mo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其值是5518kJ,C、D均错误。答案:B解析: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仅生成了2mo解析:注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答案:B解析:注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热点三反应热的计算1.主要依据。热化学方程式、键能的数据、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等。2.主要方法。(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即

ΔH=E生成物-E反应物。热点三反应热的计算1.主要依据。(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应用盖斯定律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①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如由C(s)+O2(g)===CO2(g)ΔH1。②合理设计反应途径,如。由图可得:ΔH=ΔH1+ΔH2。应用盖斯定律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②合理设计反应途径,如(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即Q(放)=n(可燃物)×|ΔH|。(6)根据比热公式进行计算,即Q=c·m·ΔT。♨特别提醒1.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相加减时,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带符号。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逆反应时,ΔH的数值不变,符号相反。(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即Q(放)=n(可燃物)×|【例3】

(2013·广东高考)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①I-(aq)+O3(g)=IO-(aq)+O2(g)ΔH1②IO-(aq)+H+(aq)HOI(aq)ΔH2③HOI(aq)+I-(aq)+H+(aq)I2(aq)+H2O(l)ΔH3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ΔH=________。【例3】(2013·广东高考)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解析:将已知3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可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g)+2I-(aq)+2H+(aq)===I2(aq)+O2(g)+H2O(l),由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ΔH3。答案:O3(g)+2I-(aq)+2H+(aq)===I2(aq)+O2(g)+H2O(l)ΔH1+ΔH2+ΔH3解析:将已知3个化学方程式相加可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3.(2012·广东高考)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ΔH已知:4Li(s)+O2(g)===2Li2O(s)ΔH14LiI(s)+O2(g)===2I2(s)+2Li2O(s)ΔH2则电池反应的ΔH=________。3.(2012·广东高考)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实验·操作—提高素养实验课题: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2.实验原理。(1)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起始温度,求其平均温度t1,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温度t2,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0.50实验·操作—提高素养实验课题: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目的。mol/L盐酸和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mL,盐酸的质量m1为50g,氢氧化钠的质量m2为50g。近似认为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J/(g·℃),所以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m1+m2)·c·(t2-t1)=0.418(t2-t1)kJ。mol/L盐酸和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3.探究活动。(1)在500mL大烧杯底部垫上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150mL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3.探究活动。(2)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定其温度,记作tHCl,然后将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洗液不倒入小烧杯中)。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测定其温度,记作tNaOH,然后将温度计上的碱液用水冲洗干净。(3)先将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中,然后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中(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盖上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作t终。重复上述实验两次,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2)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t2-t1)/℃HClNaOH平均值120.220.220.223.63.4220.220.120.1523.53.35320.220.320.2523.63.354.操作提示。(1)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且酸、碱溶液应该用稀溶液(0.1~0.5mol·L-1)。由于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较大,电离程度就不能达到100%,这样酸碱中和时产生温度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t2-t1的热量必然要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的误差。(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分别先后测定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读数。记录终止温度时要记录最高温度,此时误差最小。(3)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的热量必然要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的误差。化学反应的实质课件【例4】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例4】50mL0.50mol·L-1盐酸与50m(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烧杯上如果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若上述HCl和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实验前后溶液的温度分别为t1℃、t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ΔH=________kJ/mol(均填表达式)。(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5)该实验常用0.50mol/LHCl和0.55mol/L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在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6)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7)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该实验常用0.50mol/LHCl和0.55mo解析:(4)实验室里是通过测定0.50mol·L-1盐酸和0.55mol·L-1NaOH溶液各50mL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的。依据计算公式,反应放出的热量Q=4.18×10-3kJ·g-1·℃-1×100g×(t2-t1)℃=0.418(t2-t1)kJ,中和热ΔH=-=-16.72(t2-t1)kJ·mol-1。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保温隔热,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0.418(t2-t1)-16.72(t2-t1)(5)保证盐酸完全反应内外温差大,损失热量(6)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7)偏小解析:(4)实验室里是通过测定0.50mol·L-1盐酸和4.现有浓硫酸、生石灰、水、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1.0mol·L-1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晶体、1.0mol·L-1稀硫酸、1.0mol·L-1稀盐酸、硝酸铵、1.0mol·L-1醋酸、1.0mol·L-1氨水、镁条等药品,仪器自选。根据上述药品完成下列实验。(1)如下图所示,分别在甲试管里完成:①浓硫酸溶于水;②生石灰溶于水;③镁条溶于醋酸;④硝酸铵溶于水;⑤氢氧化钡晶体与硝酸铵反应等实验。通过观察烧杯里的现象,可以判断各实验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其中观察到导管里水柱上升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上述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_______。4.现有浓硫酸、生石灰、水、1.0mol·L-1氢氧化钠溶(2)下列反应中生成等量的水,放出的热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________。A.生石灰与1.0mol·L-1稀盐酸B.生石灰与浓硫酸C.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1.0mol·L-1稀盐酸(2)下列反应中生成等量的水,放出的热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__(3)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1,KOH(aq)+HNO3(aq)===KNO3(aq)+H2O(l)ΔH=-57.3kJ·mol-1。若在质量分数和溶液质量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稀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之比为____。A.1:1B.3:1C.7:5D.5:7(3)已知NaOH(aq)+HCl(aq)===NaCl(a解析:(1)导管里水柱上升,说明在甲试管中的变化过程是吸热的,硝酸铵溶于水属于吸热过程,硝酸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2)生石灰、浓硫酸本身溶于水都要放出热量,H+与OH-生成水也要放出热量。故放出热量的多少:B>A>C。(3)根据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只要强碱与强酸在稀溶液中生成1mol水,则放出的热量相等。1molNaOH(40g)和1molKOH(56g)分别与强酸的稀溶液反应时放出的热量相等,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