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考试模拟卷I【3套】答案详解_第1页
开福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考试模拟卷I【3套】答案详解_第2页
开福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考试模拟卷I【3套】答案详解_第3页
开福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考试模拟卷I【3套】答案详解_第4页
开福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考试模拟卷I【3套】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开福事业单位2023年招聘考试模拟卷【3套】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套一.全考点综合押题(共150题)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由于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比较多,在我国,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已经开始使用红铜,即天然铜。铁比铜活泼,到春秋时期才发现使用,所以到近代才使用。所以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并非“铁”。

因此,本题错误。

2.下列关于行政征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征用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B.行政征用只有在为了公共利益需要时才能采取

C.行政征用是强制性的,其实施无须征得被征用人同意

D.行政征用不予补偿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行为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行政征用是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目的,按照法定的形式和事先公平补偿原则以强制方式取得私人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程序,所以行政征用需要给予补偿。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常见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所以行政征用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A项正确。

B项:作为剥夺私人财产权的一种公权力行为,行政征用只有在满足公共利益需要时才能采取。因此,公共利益需要成为各国征用行为遵循的首要原则。B项正确。

C项:行政征用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其实施无须征得被征用人的同意。在行政征用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行政相对人无法与强大的政府相抗衡,因而公平补偿被征用人的损失即显得尤为重要。C项正确。

3.如何养老已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敬老院、托老所等社会机构承担了部分养老职能。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机构养老并非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同时,我国机构养老发展时间不长,软硬件设施尚不完善,与社会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因而家庭养老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促进家庭养老,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孝文化可以助推家庭养老

B.养老问题可用社会化方式解决

C.有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方式

D.传统孝文化可以解决养老问题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养老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然后提出机构养老面临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家庭养老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最后引出文段重点,即“促进家庭养老,弘扬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段主旨句为尾句,主要讲的是要想促进家庭养老,弘扬传统孝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4.银行中一般都会安装自动取款机,自动取款机又叫POS机,它是专门提取现金的电子设备。(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自动取款机又称自动柜员机,是指银行在不同地点设置一种小型机器,利用一张信用卡大小的胶卡上的磁带记录客户的基本户口资料,让客户可以通过机器进行提款、存款、转账等银行柜台服务。其缩写为ATM(AutomatedTellerMachine)。

POS(Pointofsales)指销售终端,安装在信用卡的特约商户和受理网点中与计算机联成网络,就能实现电子资金自动转账,它具有支持消费、预授权、余额查询和转账等功能。

故表述错误。5.下列战争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A.邯郸之战

B.长勺之战

C.桂陵之战

D.淝水之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A项正确,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B项正确,长勺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84年,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

C项正确,桂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54年,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D项错误,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6.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地方戏________的特征。不同地区的地方戏,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体现的是当地的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乡村要振兴,文化应先行。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戏,理应当好乡土文化的________,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生俱来表达者

B.与众不同先锋队

C.独一无二火车头

D.得天独厚垫脚石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体现乡土气息与地方戏的关系,辨析备选词语的侧重点,排除B、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体现地方戏对振兴乡村的作用,排除D。第一空,由“不同地区的地方戏,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体现的是当地的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可知,地方戏的乡土气息源自当地的文化和生活风貌,是天然形成的。“与生俱来”“得天独厚”都侧重本身具有的条件和资源,符合文意,备选。“与众不同”强调与其他不一样,“独一无二”侧重没有可以相比的,文段未对地方戏进行比较,排除B、C。第二空,地方戏作为文化表现形式,在振兴乡村中起到的是传播文化的作用,“表达者”符合这一特点。“垫脚石”指供步行时踏脚的石头,常用来比喻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填入明显与文意不符,排除D。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和“不同地区的地方戏,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体现的是当地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可知,地方戏的乡土气息来自于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A项“与生俱来”指个人的特别、不可替代性,一生下来就是如此,符合文意。B项“与众不同”侧重于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C项“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侧重强调唯一性。B项和C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得天独厚”指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意,地方戏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乡村的振兴需要地方戏来传达。A项“表达者”体现出将乡土文化用乡村戏的方式反映出来,符合文意。D项“垫脚石”常比喻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形容地方戏“乡土气息”的特征,根据下文“不同地区的地方戏,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体现的是当地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可知,地方戏的乡土气息源于当地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即天然形成的,具备好的条件。

A项“与生俱来”表示个人的特别、不可替代性,生来如此,符合文意,保留;D项“得天独厚”表示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符合文意,保留。B项“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C项“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侧重强调唯一性或十分稀少;两项需置于与他者比较的语境中,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

第二空,A项“表达者”可对应前文“不同地区的地方戏,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乡土味,体现的是当地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语义合适,当选。D项“垫脚石”感情色彩偏消极,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土味不土:地方戏如何当好乡土文化表达者》7.2,4,10,12,18,20,(

A.24

B.26

C.33

D.39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

第二步,数列有七项,考虑奇数项、偶数项各自成规律。

奇数项:2,10,18,(26),是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所求项为18+8=26;

偶数项:4,12,20,是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以2,6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则下一项为20+6=26。

因此,选择B选项。

8.(

对于

汽车,相当于

开关

对于

A.轮胎

电门

B.汽油

电灯

C.飞机

电池

D.钥匙

电视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代入排除法进行解题,将选项中的词项依次代入题干括号中,构成两组词项,并分析这两组词项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钥匙可以打开汽车,开关可以打开电视。故答案选D。9.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陈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

B.惩罚是法律责任最主要的功能

C.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D.法律责任必然导致法律制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律责任。

第二步,法律责任狭义上是指违法者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密切联系。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但法律责任并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如刑诉定罪免责。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就民诉来看显然错误。惩罚是法律责任的最主要功能则不恰当,如民事责任基本上是补偿性的。故本题选C。10.下列诗词句中,描写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B.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出自李白的《清平乐·画堂晨起》,其将天上降下的白雪比作天仙揉碎的云朵,描写对象为雪。

B项正确,“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出自宋之问的《苑中遇雪应制》,意思是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描写对象为雪。

C项错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自郑思肖的《寒菊》,其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D项正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春花比喻冬雪,写出了雪后美景,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中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描写对象为雪。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师夸耀我们班上的纪律好。

B.要加强对该市文物和旅游业的保护和改革。

C.我们要理解和运用学过的词语。

D.大雁塔附近的曲江游览区风景很美观。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夸耀”意思是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多含贬义,感情色彩与语句不符,可改为“老师夸奖我们班上的纪律好”。

第二步,B项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改为“政府要加强对该市文物和旅游业的保护和改革”。

第三步,C项表述明确,没有语病。

第四步,D项“风景很美观”属于用词不当,可改为“大雁塔附近的曲江游览区风景很美丽”。

因此,选择C选项。

12.学术评价中,往往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评价主体学术观点、情感倾向、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事实上,这类数据所包含的评价意义是由点击者、下载者、引用者体现出的,过度倚重这类数据就是把量化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以量化指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备受争议

B.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C.正确的学术评价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

D.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学术评价才是可靠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转折结构,“事实上”之后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首先指出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接着以“事实上”做转折指出过度倚重量化数据就是把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也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故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备受争议”无法从文段得出。C项不是文段的观点。D项过度推断,文段并没有否定以量化指标评价,反对的是过度倚重数据的做法。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学术评价中往往会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接着以“由于……所以……”指出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随后以转折词“事实上”强调“过度倚重这类数据会适得其反”。文段主旨句在“事实上”之后,主要讲的是“过度倚重量化数据是不好的”。文段的意图是“不应该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学术评价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又讲到为了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依靠所谓“客观”的量化数据,接下来通过“事实上”一词引出文段重点,即这些数据也不客观,过度倚重的话,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主观因素。所以,文段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学术评价不应该过多依赖量化数据。对应选项即为B项。A项文段中没有说到“备受争议”且“评价体系”扩大了概念;C、D两项所表达的意思文段中也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B。13.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万人。

A.131178

B.140178

C.141178

D.150178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

因此,选择C选项。

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14.在不同的时期,约有7000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被人类当作食物。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此外,随着森林、田野中物种的丧失可能导致某些病原体的增加,而这些病原体是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它们在人类受到感染之前,代人类承担了很多疾病的侵袭。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特有物种能够缓冲传染病的传播

B.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人类健康

C.物种的丧失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

D.物种多样性与疾病感染关系微妙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为并列关联词“此外”引导的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物种丧失所导致的两方面危害,也就是使食物多样性减少和导致某些病原体增加。文段中并未提到“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这一内容,故

C

项无中生有,当选。

A

项:根据“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可知,表述正确;

B

项:文段中的“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和“病原体的增加”,均属于影响人类健康的范畴,表述正确;

D

项:根据“而这些病原体……代人类承担了很多疾病的侵袭”可知,表述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文段来源】《中国自然保护区6年零增长

多种特有生物待保护》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它们在人类受到感染之前,代人类承担了许多疾病的侵袭”可推出。

B项,由“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可推出。

C项,由“物种的丧失将使食物的多样性减少,使人类仅仅依赖个别几种主要的食物,从而打破人们均衡的饮食结构”可知,“物种的丧失危及人类食品的安全”推断过度。

D项,分析文段可知,物种多样性减少会使某些病原体的增加,且某些物种的减少正是因为抵御传染病,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原文,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对应“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实际上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可知A项中的“特有物种”是“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意。B项对应“随着森林……而这些病原体是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可知物种的丧失会导致有机体感染疾病的元凶增加,即会影响人类健康,符合文意。C项“人类食品的安全”原文中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最后两句,可知物种丧失会导致病原体增加,而且一些最有可能灭绝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传染病传播的“缓冲区”,由此可知物种多样性与疾病感染关系微妙,D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15.野生动物之间因病毒入侵会暴发传染病,最新研究发现,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无论气候如何变化,生活在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风险

B.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

C.气温高低与野生动物患传染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气温越高患病风险越高

D.寒冷气候可能让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气候却更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

论据: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现在冬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气候不管怎样变化,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患传染病风险,与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遭遇传染病的风险在升高,与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气温高低和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存在正相关,说明气温越高,患传染病的风险会增大,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寒冷气候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更容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对比的是寒冷和炎热,而论点主要讨论“气温升高”,说的是气温的变化,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

论据: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罹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

论据讨论的是炎热地区与低温地区对于动物罹患传染病的风险情况,论点讨论的是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论据论点均在讨论气温与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关系,话题一致,可以考虑补充论据进行加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风险,而论点的主体为野生动物;同时该项并未说明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指出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但并未说明气温升高与野生动物传染病暴发之间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指出气温高低与野生动物患传染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说明气温升高确实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属于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D项:该项指出寒冷气候与炎热气候对野生动物感染病毒的风险存在差异,属于重复论据,无法得知气温升高是否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且是一种“可能”的说法,加强力度小于C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观点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题干观点和论据。题干观点为“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题干论据为“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要支持题干观点,可说明气温升高的确会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

题干论据:热带、亚热带或低海拔地区的动物,因生活环境炎热,一直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等低温环境的动物,过去因长久寒冬可免于病毒入侵,但现在冬季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持续时间也越来越短。题干观点:气温升高将加剧野生动物传染病的暴发。

A项,指出生活在炎热地带的动物始终面临着患传染病的风险,并未说明气温升高对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指出适应寒带和高海拔栖息地的动物物种遭遇传染病暴发的风险正在升高,并未说明气温升高对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影响,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C项,指出气温越高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也越高,说明气温升高会使野生动物患传染病的风险增加,可以支持题干观点。

D项,指出寒冷气候可能让野生动物免受病毒入侵,炎热气候却更易导致野生动物感染病毒,但“炎热气候”与“气温升高”并非同一概念,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C。16.2018年开年,《如果国宝会说话》、《极地》、《了不起的匠人3》等国产纪录片爆款频出,曾经遭受“冷遇”的纪录片重回大众视野,尤其受到青年群体的热捧,国产纪录片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其:

A.代表了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全部融入了时代气息和时代表达

B.回应了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C.充满活力,富于张力,独具魅力

D.内容和形式上大胆的探索和突破,引发年轻群体文化共鸣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①国产纪录片的成长与蜕变,最核心的力量在于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告别昔日高大上的形象,注重观照现实生活、剖析社会问题、描述普通人的日常,让观众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获得了更多情感共鸣,紧跟当下热点,富有强烈的时代感,代表了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融入了时代气息和时代表达。在表现形式上,纪录片的节奏不再缓慢、拖沓,越来越趋向短、轻、快,充满活力,富于张力,独具魅力。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只有5分钟,《了不起的匠人》每集12-15分钟,契合了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也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阅读特点。②与观众审美品味和文化需求一拍即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被影视剧牵着鼻子走、看明星大腕在镜头前嬉笑怒骂,而是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对一些社会问题追求更理性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看纪录片成了不少年轻人获取新知、洞悉世事的一项高“性价比”选择。③说到底,坚持深耕内容、不断提升品质、贴近时代需求,才是王道。优秀的作品能够回应广大受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真正的精品佳作不仅要博得了眼球,还得拴得住心。

因此,选择ABCD选项。

17.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宜居”不是三者的基础,A项与原文表述不一致,A项当选。B项对应“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与原文表述一致,排除B项。C项对应“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与原文表述一致,排除C项。D项对应“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与原文表述一致,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18.尽管“负面新闻”关注的是体现冲突、对抗、不和谐的负面题材,报道者对题材的使用角度与表现方式却可能不尽相同:优秀的报道者往往在负面题材中发现积极的因素,即使发现不了积极的因素,也会以建设性的态度处理消极因素,给人以警醒、反思;而蹩脚的报道者面对某些负面题材,会以猎奇、把玩的心态进行报道,使人徘徊于感官的刺激当中,难以获得精神的震慑、洗礼与反思,反而会扩大人们对社会的恐惧与不安全感,造成极坏的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即使负面题材也包含着可供挖掘的积极因素

B.报道者是否优秀主要体现在对负面题材的挖掘深度

C.对负面题材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新闻效果的关键因素

D.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更为积极的视角处理负面题材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不同的报道者对负面题材的处理会影响新闻的效果,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列举了优秀的报道者和蹩脚的报道者对于负面题材的不同报道方式及产生的不同新闻效果,说明对负面题材的处理方式不同,产生的新闻效果也不尽相同。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B两项均非文段论述重点。由原文“即使发现不了积极的因素,也会以建设性的态度处理消极因素”可知,D项“更为积极的视角”表述比较片面。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负面新闻”关注的对象,接着提出报道者对“负面新闻”的使用角度与表现方式不同,冒号后面分别从优秀报道者和蹩脚报道者两方面论述对负面新闻的处理方式不同,那么产生的效果就不同。文段重在强调对负面新闻不同的报道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中心理解题。文段通过优秀的报道者,蹩脚的报道者引导并列,通过不同的报道者报道新闻的不同角度和表现方式,会使新闻产生不同的效果。即报道者对负面题材的处理方式是造成新闻效果不同的关键。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项。A项是“积极的因素”对应文段“优秀的报道者部分”表述片面,排除;B项体现报道者是否优秀的是对负面题材采取的不同角度和表现方式,而非“挖掘深度”;D项引申过度,“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更为积极的视角处理负面题材”在材料并没有体现。且B、D两项都是围绕“报道者”在论述,而文段的重点是强调对“新闻效果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C。19.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我开始思考怎样用古典音乐语言表现中国文化,怎样将中国文化________融入我对古典音乐的诠释中。我会把中国文化的诗意美融入演奏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让观众在乐符的________中仿佛听到蝴蝶振翅、蜻蜓点水的美丽与潇洒。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韵味

共振

B.意蕴

流淌

C.精髓

飞扬

D.感受

跳跃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此处应填入表达中国文化内涵的词语,排除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此处描述的是音乐演奏中乐符的状态,辨析备选词语的含义,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

第一空,句意为要用古典音乐语言去表现中国文化,此处所填词语应能体现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表达。“感受”多是对表象的体会,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D。

第二空,此处描述的是音乐演奏中乐符的状态。“共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此处不存在两个物体,排除A。“流淌”多用于流动的事物,“飞扬”多用于向上移动的事物。用来描述演奏中的乐符,“流淌”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中国文化”,A项“韵味”指情趣、趣味,B项“意蕴”指内在的意义、含义,C项“精髓”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均与“中国文化”搭配得当,保留。D项“感受”指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在此处应表述为“对中国文化的感受”,故此处用法不当,排除。

第二空,搭配“乐符”,B项“流淌”指流动,搭配得当,当选。A项“共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文中并无此含义,且和“乐符”搭配不当,排除;C项“飞扬”指向上飘起,与“乐符”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把中国文化的诗意美融入到演奏中(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纵横谈)》20.田山歌,是以表现稻作生产和水乡生活风情为内容的山歌形式,曾广泛流传于长江三角洲部分水稻耕作地区。田山歌与其说是歌,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记录了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反映人文语言心理、宗教等大量内容,有着江南稻作文化区域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田山歌的历史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太湖流域开始有原始的栽培水稻农业时,整个江南就已经产生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作为我国典型的稻作农业区,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因此,这种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当地人们创作、传承田山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田山歌特有的艺术价值

B.田山歌特殊的环境条件

C.田山歌独特的创作手法

D.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下定义,引出“田山歌”这一话题,接着指出田山歌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江南稻作文化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又介绍了田山歌的历史源头,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栽培水稻。最后,通过结论词“因此”对前文进行总结,论述了这种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田山歌的创作和传承奠定了基础,强调了稻作文化传统对于田山歌的重要作用,对应D项。

A项“艺术价值”,B项“环境条件”,C项“创作手法”均对应尾句之前分述部分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从松江“田山歌”

看如何保留传统音乐的生存土壤》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讲述田山歌的主要内容和流传区域,第二句讲述田山歌的价值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第三句讲述田山歌的历史溯源,提到了“稻作农业”,尾句通过“因此”总结上文,田山歌的创作和传承都是以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基础的。文段主要说明田山歌拥有稻作文化基础。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文化底蕴”指的就是稻作文化传统。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论述重点的归纳与判断能力。解答本题须梳理文段行文结构,分析发现文段为分总结构,“因此”引导的总结句是文段的论述重点——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当地人们创作、传承田山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确答案应与此相符。

文段首先指出田山歌的表现形式及曾经的流行区域;然后指出田山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价值;接着指出田山歌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后以“因此”总结,指出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田山歌的创作和传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整个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D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特有的艺术价值”、B项“特殊的环境条件”概括均不全面,排除。

C项“独特的创作手法”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D。2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

(1)参加一个大型招商会(2)张经理下飞机(3)张经理上飞机(4)招商会开得很成功(5)主办单位司机在旅客出口处

A.2—5—1—4—3

B.1—3—5—4—2

C.1—5—4—3—2

D.3—1—5—4—2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给出解题思路。

题干描述张经理乘飞机参加招商会的过程,应按照时间先后、事件因果等顺序进行排列。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张经理下飞机,走到出口处,主办单位司机来旅客出口处接机。张经理随后参加了主办单位组织的大型招商会,招商会开得很成功,会议结束之后,张经理上飞机返程。逻辑正确,应选。

B项,招商会成功结束后,张经理才乘飞机离开,4应在3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C项,张经理下飞机后,才走到旅客出口处看到接机司机,2应在3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D项,招商会成功结束后,张经理才乘飞机离开,4应在3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A。2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病的是:

A.李老师搬进了刚装修的新办公室,由于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导致他患上了血液病

B.刑警老王在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接触过各种犯罪分子,在日常生活中,他也经常用职业的眼神打量亲朋好友

C.小赵是一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经常加班加点,饮食很不规律,终于被医院查出患上了胃炎

D.小张在一家皮鞋厂工作,因长期接触含苯物质而患上了再障性贫血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职业病的定义,分析定义的要点“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选择属于职业病的一项。职业病的定义要点:①在职业活动中;②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A项,李老师搬进新装修的办公室,不是在职业活动中,不符合要点①。

B项,刑警老王用职业的眼神打量亲朋好友,并未“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要点②。

C项,小赵因加班饮食不规律患上胃炎,不符合要点②。

D项,小张因接触含苯物质患上再障性贫血,符合职业病的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②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在刚装修的办公室接触到有害气体,并非“在职业活动中”,不符合定义;

B项:用职业的眼神打量亲朋好友,是工作习惯,并非“疾病”,不符合定义;

C项:饮食不规律患上胃炎,并非“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不符合定义;

D项:在皮鞋厂工作属于“职业活动”,因接触含苯物质生病,属于“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

定义强调的关键词包括“职业活动”、“毒害物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选项不属于职业活动;

BC选项中老王和小赵都没有接触毒害物质;

D项中小张在鞋厂工作属于职业活动,接触的苯物质属于毒害物质,并引起了再障性贫血,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D。23.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而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了大量的方便食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果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要么难看、难吃或难以保鲜,要么就是价格昂贵。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宣称无食品添加剂往往是商家迎合消费者心理造出的噱头

B.如果不使用添加剂,食品会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食物中毒

C.食品添加剂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例如点豆腐用的卤水

D.三聚氰胺也是一种添加剂,在水泥里能够作为高效减水剂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结论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点为第一句话,其他为论据。要支持该结论,只需说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益无害。题干论据: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了大量的方便食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果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要么难看、难吃或难以保鲜,要么就是价格昂贵。题干结论: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而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A项,指出宣称无食品添加剂往往是商家的噱头,与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有害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如果不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会因为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食物中毒,从反面说明食品添加剂的防腐作用,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食品添加剂的历史悠久,与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有害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三聚氰胺也是一种添加剂及其在水泥里的作用,但与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否有害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而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论据:如果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要么难看、难吃或难以保鲜,要么就是价格昂贵。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选项中只提到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和卤水的例子,但没有具体说明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以及是否对人体无害,不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B项:增加论据。以“不使用添加剂,食品就会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食物中毒”为例,说明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保鲜的作用,对人体无害,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题干中讨论的是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无食品添加剂是否迎合消费者心理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题干中讨论的是食品添加剂,而三聚氰胺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既对人体无害,而且能够改善食品品质,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了大量的方便食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果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要么难看、难吃或者难以保鲜,要么就是价格昂贵。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为什么食品添加剂按规定添加既对人体无害,并且能够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保鲜,或举例证明某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并且能够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保鲜。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说的是食品添加剂按规定添加既对人体无害,并且能够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保鲜,该项说的是食品添加剂和人类文明一样历史悠久,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若不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会因微生物作用而导致食物中毒,说明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是有好处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当选;

C项:论点说的是食品添加剂按规定添加既对人体无害,并且能够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保鲜,该项说的是商家会以什么样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论点强调的是食品添加剂按规定添加既对人体无害,并且能够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保鲜,该项说的是三聚氰胺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与题干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4.某公司有96名作业人员,如果基层管理幅度为8,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为3,则该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应该是(

)。

A.2

B.3

C.4

D.5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因为基层工作人员有96人,基层管理者就有96除以8为12人,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中层管理人员,此时高层管理人员的的幅度为3人,则中层管理者应为12除以3是4人。

故正确答案为C。25.要加快新型产业布局,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广东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以科技创新去________产业新优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

B.构建

C.建筑

D.建造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缺词语的语义。第二步,观察选项,根据词语搭配对象的不同,排除不能与“产业新优势”搭配的C、D。第三步,辨析“构造”“构建”侧重点的不同,结合句意,选择更契合文意的选项。“建筑”“建造”的对象多为房子、路、桥等具体事物,不能与“产业新优势”搭配,排除C、D。“构造”侧重于“造”,如制造、建造;“构建”侧重于“建”,如建立、建设。根据句意,此处应选“构建”,排除A。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的应用。

A、C、D三项多用于具体事物,“构建”是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故正确答案为B。

26.下列雕塑作品表现唐太宗李世民生平战功的是:

A.马踏匈奴

B.击鼓说唱俑

C.昭陵六骏

D.乾陵石雕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唐太宗李世民战功相关的内容。

第二步,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六骏是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因此,选择C选项。27.下列现象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

B.熟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公交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向前倾

D.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向前飞行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惯性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A项正确,跳远运动员利用惯性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样会跳得更远。

B项错误,熟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重力的作用,与惯性无关。

C项正确,车辆行驶时,乘客与公交车一起向前运动,当紧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会向前倾。

D项正确,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飞行。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8.大圈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则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A.3倍

B.6倍

C.9倍

D.3.14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几何特殊性质类。

第二步,设小圆半径为x,则大圆半径为3x,根据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πr²,则小圆面积为πx²,大圆面积为π(3x)²=9πx²,故大圆面积是小圆面积的9倍。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几何特殊性质类。

第二步,根据几何性质可知,当边长变为原来n倍式,则面积变为原来的n²倍,由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则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3²=9倍。

因此,选择C选项。

29.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一个人的表情能改变容颜,特别是日积月累的表情,具有滴水穿石的效果。

②一个人的面容是先天生好的。

③你看那些老年夫妻,经过多年饮食和趣味的磨合,表情越来越趋相同,一颦一笑都相仿

④这种美除了有姣好的面容作底子,更重要的是表情和气度在起作用。

⑤少年的美或许是惊艳的,但只称得上漂亮,只有过了成年,甚至到了色衰的中老年,才可称得上美。

A.①③⑤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②①④

D.②⑤④①③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①句讲表情对容貌的影响;②句讲面容是天生的;⑤句比较“少年美”和“成年美”。根据逻辑关系,应先引出“容貌是天生的”,然后讲述表情改变容貌,②句应该在①句之前论述,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比较C项和D项。③句讲“老年夫妻经过多年的磨合,表情越来越相同”,①句讲“表情经过长时间可以改变容貌”,根据话题一致原则,①③捆绑。④句中代词“这种美”指代⑤句“成年美”的内容,所以⑤④捆绑,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30.文明礼貌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是商业、服务业职工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其他职业没有关系。(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

第二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由此可知“文明礼貌”并不属于职业道德规范,而是社会公德的内容。

因此,本题错误。

文明礼貌要求我们做到:①卫生整洁,仪表文明。②仪态优美,举止文明。③谈吐礼貌,语言文明。④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31.“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这是一个网络段子,但这里说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躺枪”,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做过,或者是经历过。从最初私密的记录和分享,到现在帮领导点赞、帮单位公号拉粉丝、帮“萌娃”投票。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人的微信朋友圈的状态,在让一些人欲罢不能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疲于应付,身心憔悴。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变味的“朋友圈”已成鸡肋

B.变味的“朋友圈”不是我的菜

C.微信朋友圈,你还能走多远

D.微信朋友圈,只是生活的调味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先由网络上的段子引出现在人们微信朋友圈的状态,即从最初的私密记录和分享变成现在的点赞、拉粉丝和投票,尾句利用“这”总结前文,强调朋友圈让很多人欲罢不能的同时疲于应付,身心憔悴,由此可知,对于人们来说,朋友圈既有吸引力又令人疲惫,对应A项,“鸡肋”指丢了舍不得,拿着又没有什么味,符合了文中矛盾的情绪,当选。

B项“不是我的菜”、C项“你还能走多远”侧重于强调“朋友圈”的坏,只对应了“疲于应付,身心憔悴”,表述片面,排除;

D项“生活调味品”侧重于强调“朋友圈”的好,只对应了“欲罢不能”,表述片面;且“只是生活的调味品”意为朋友圈对我们来说不重要,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并无此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2.在夫妻财产关系中,下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

A.工资与奖金

B.一方专门的生活用品

C.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而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

D.一方的婚前财产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可见,A项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B、C、D项:根据《婚姻法》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可见,B项对应(四),C项对应(二),D项对应(一),它们都属于夫妻一方财产,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33.下列情形在北宋时期的汴梁不可能发生的是:

A.有来自波斯的商人经商

B.民众在绸缎庄买彩绸锦帛

C.蹴鞠运动深受民众欢迎

D.民众的餐桌上出现了花生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花生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大约在公元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早期,花生从南洋群岛引入我国,最初只在沿海各省种植。在明孝宗弘治15年(1502年)的《常熟县志》中有“三月栽引蔓不起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长土中,故名”的记述,这是关于花生种植在我国史料中的最早记载。所以花生最早传入中国应该是明代,在北宋时期民众的餐桌上不可能出现花生。D项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34.人的寿命长短与心率之间有很大关系。研究发现在正常范围内,心率越慢人越长寿。而高血压患者往往忽视对心率的监测。当高血压患者心率大于每分84次时,会比心率低于每分钟65次的患者增加一倍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而心率每分钟大于79次的高血压患者其死亡风险相对于小于这个数值的患者而言会增加89%。因此,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同时,也要做到心率控制。

由此可以推出:

A.高血压患者往往只注意到了从血糖、血脂等方面全面管理血压,却忽视了对心率的管理

B.正常范围内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继发其他疾病的风险更高

C.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当静息心率大于每分钟84次时就应该进行心率管理了

D.同时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其对目标心率的要求会比单方面的高血压患者更高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根据“高血压患者往往忽视对心率的监测”可知,高血压患者“忽视了对心率的管理”,但是否“只注意到了从血糖、血脂等方面全面管理血压”没有涉及,无中生有,无法推出,排除;

B项:根据题干中“当高血压患者心率大于每分84次时,会比心率低于每分钟65次的患者增加一倍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可知该项可以推出;

C项:题干中并未提到“静息心率”,且无法推出应该进行心率管理的具体数值,无法推出,排除;

D项:题干中没有比较同时患两种病的患者和单方面的高血压患者对目标心率的要求,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35.修建一条铁路,如果每4米铺设5根枕木,共需5000根;如果每5米铺设6根枕木,一共要用(

)根。

A.3600

B.4200

C.4800

D.7500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由题意可得铁路长度为米,则若每5米铺设6根则需要枕木根。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由每4米铺5根枕木、需5000根,可知铁路的全长为5000÷5×4=4000(米)。如果每5米铺设6根枕木,则需要枕木4000÷5×6=4800(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每4米铺设5根枕木,则铁路长度∶4=枕木数∶5。其中枕木数为5000是已知条件,可求得铁路长度,再根据第二种铺设方式列式计算即可。铁路长度为5000÷5×4=4000米,所求为4000÷5×6=4800根。故本题选C。36.7月7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该桥主体工程全体贯通。

A.港珠澳大桥

B.杭州湾大桥

C.胶州湾大桥

D.厦漳跨海大桥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先后经历13年论证、设计、施工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

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

故正确答案为A。37.甲去世,留下500万遗产,其中甲的配偶乙、独女丙、母亲丁、祖父戊、外祖父已、哥哥庚争夺遗产。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

A.乙、丙、丁

B.庚、丁、戊

C.已、戊、丁

D.乙、丙、戊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法》。

第二步,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题干中,配偶乙、独女丙、母亲丁是甲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祖父戊、外祖父已、哥哥庚是甲遗产继承的第二顺序继承人。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根据《继承法》第十二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38.清末民初,一批西方人跑到中国西南山区进行科学考察或偷猎活动。他们中有人在山区发现了一种体型较小的有尾熊,由于当地人称其为“山地熊”或“猫熊”,他们在文章中也就称其为“猫熊”。“猫熊”后来为什么叫成“熊猫”了呢?民国以后,有些书刊由传统的竖排改为横排,有人由于左右行文的不同,把“猫熊”读成了“熊猫”。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动物学界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分类。

这段文字主要是:

A.论述熊猫如何进入研究视野

B.介绍“熊猫”一词的由来

C.表明应对熊猫进行科学分类

D.说明对“熊猫”的误称由来已久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由“猫熊”引出疑问“后来为什么叫成‘熊猫’了呢?”,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具体解释。由此可知,正确答案应与原因相关。文段由“猫熊”引出一个疑问,即“‘猫熊’后来为什么叫成‘熊猫’了呢?”,后文具体解释了“熊猫”一词的由来。B项与此相符。

文段首句说一批西方人因为科学考察或偷猎活动,从而发现了“猫熊”这种动物,后文并未论述熊猫如何进入研究视野,A项表述有误。

C项,对于熊猫的科学分类,文段并未提及,文段最后一句只是简单说明了将“猫熊”读成“熊猫”的原因是未对熊猫进行明确分类。

D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且“误称”一词欠妥,文段旨在平实地阐述“熊猫”一词的由来,并非说“熊猫”是对“猫熊”的误称。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清末民初,他们称“熊猫”为“猫熊”,然后提出“猫熊”为什么改成“熊猫”这个问题,并回答了原因:一是历史原因,一直以来的误读;二是科学原因,动物学界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分类。文段用“设问”引出了重点内容,旨在强调“熊猫”一词是如何得来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据提问知此题属于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先介绍了“熊猫”这一称呼的历史由来,又介绍了“熊猫”一词形成的科学原因,故而B项说法正确。

A项的“进入研究视野”文中并未提及;C项属于主观臆断,文段只是说形成“熊猫”这一称呼的根本原因是动物学界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分类;民国以后才误读作“熊猫”,D项“由来已久”有夸大之嫌。

故正确答案为B。39.大学发展遇到的困难是可以理解的,如知识成倍增长,新学科不断出现,旧学科依然存在,学校的扩大趋势不可阻挡,因此大学变得更难管理,足以耗尽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管理者是从教育者中挑选出来的,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训练,很可能陷入可悲的境地,他们因学术经历而被任命,之后却再没有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学校的扩大要求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求资金等各种支持发展的资源,他们在为保持发展自己的研究中心而奋斗时,也越来越深地卷入了筹集资金和事务的苦役。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学扩张的主客观因素

B.大学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C.大学管理者陷入困境的原因

D.选拔大学管理者的最佳途径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提出大学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使得大学更难管理,并由此推出大学的管理者可能陷入的种种困境。结合选项可知,C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表述,当选。

A项主体为大学,偏离“大学管理者”这一主体,排除;B项为过度推断,文段只是在强调大学管理者遇到的困难,而并非强调其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排除;D项“选拔”一词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了大学本身的发展壮大让学校很难管理,耗尽大学管理者的才智,接着讲了大学管理者自身缺乏管理方面的训练,也让他们陷入可悲的境地。文段属于并列结构,主要讲了主客观两方面因素让大学管理者陷入管理困境。主体是“大学管理者”。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谈及到文段主体词“大学管理者”,且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主体词“大学扩张”与文段“大学管理者”这一话题主体不符。B项“应具备的素质”和D项“最佳途径”属于无中生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引出问题—分析原因的结构,原因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概括此部分内容。文段由“大学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发,引出了大学管理难的问题,并从大学管理者的出身、缺乏管理训练、学术与学校发展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管理者陷入管理困境的原因,C项概括恰当。

A项未提到“大学管理者”这一主体,B、D两项的“素质”和“最佳途径”文段均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C。40.凤,作为百鸟之王,自古便与龙纹相合成为华夏文明鲜明的文化符号。传说百鸟取下身上最漂亮的一支羽毛插于凤身,凤便成了世上最美丽的鸟。凤喜牡丹、鸾凤和鸣、游龙戏凤,这些耳熟能详的凤纹题材无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彰显着某些吉祥寓意,这在我们的丝织文明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

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中国丝织文明中的凤纹题材

B.古代凤纹题材的种类及图样

C.中国丝织文明如何向西流传

D.凤纹题材象征意义的演变史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通过“凤”引出了“凤纹题材”这一话题,尾句强调“凤纹题材”在“我们的丝织文明”有着最直接的体现,其核心话题为“凤纹题材”和“丝织文明”,因此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具体讲述中国丝织文明中的凤纹题材,对应A项。

B项,“凤纹题材的种类及图样”前文已举例论述过,且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

C项,“如何向西流传”为无中生有,且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

D项,“象征意义的演变史”与文段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彩凤来仪穿百花》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是介绍了凤自古就与龙纹相结合成为华夏文明的文化符号,接着介绍了凤纹题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彰显着某些吉祥寓意,最后一句将话题引向了凤纹题材在丝织文明中的体现,按照话题一致原则,文段接下来论述的内容应与话题“丝织文明”“凤纹题材”保持一致。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与文段尾句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根据已知信息推断下文内容。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推出文段的落脚点在“凤纹题材在丝织文明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然后,根据话题一致原则,选择与末句话题衔接紧密的一项。文段由作为华夏文明鲜明文化符号的“凤”引出“凤纹题材”在日常生活中彰显着吉祥寓意,末句进一步说明凤纹题材在丝织文明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的话题,具体介绍我国丝织文明中涉及凤纹题材的作品。即A项的内容。

B、D两项未提到“丝织文明”,C项未提到“凤纹题材”,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41.“黄山归来不看岳”,以下选项与上述推理方式最相近的是(

)。

A.桂林山水甲天下

B.疑是银河落九天

C.稻花香里说丰年

D.二月春风似剪刀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本题属于翻译推理题,首先翻译题干,然后进行推理。

原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五岳的风景比天下的风景都好,黄山的风景比五岳的风景都好。五岳只有五座山,从这两句诗中也能推测出作者应该把五岳都游览了。所以这里的推理方式为“完全归纳”,即由五岳的风景归纳出特征——不如黄山的风景好。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意思是说桂林的山水比天下的风景都美。由常识推论,作者不可能把天下的风景都看完,所以这里的推理方式为“不完全归纳”,即在一定的范围内,桂林的山水最美,作者就认为全天下的风景都不如桂林的山水美。“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都属于归纳法,推理方式接近。该选项正确。

B项,这句诗把瀑布比喻成银河,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与题干推理逻辑不相似。该选项错误。

C项,这句诗看到了稻花,就想到了丰收,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与题干推理逻辑不相似。该选项错误。

D项,这句诗把二月春风比喻成剪刀,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与题干推理逻辑不相似。该选项错误。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A。42.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销售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

第二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因此,选择ABD选项。43.法国大学尤其是商业和工程类高校试图吸引中国留学生。法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间,赴法求学的中国学生有28760人。在这个稳定的数据背后是众多法国高校一如既往吸引中国学生的意愿。法国高等教育部署主任贝亚特丽斯·凯亚解释说:“这种意愿无可否认,而且是有原因的:中国是一流经济强国,并且随着‘中国梦’而不断发展,法国应该准备好迎接这一挑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巴里高科与中国高校建立了三所中法合作学院

B.法国总统马克龙希望到2025年将新兴国家赴法留学人数翻一倍

C.法国高等教育署为吸引更多中国学生赴法留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D.中国将致力于加强中法教育合作,推进法文课程班、中法合作高中、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机构、法国优秀暑期学校四大项目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众多法国高校一如既往试图吸引中国留学生。

论据:中国是一流经济强国,并且随着‘中国梦’而不断发展,法国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