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纹性聋课件_第1页
血管纹性聋课件_第2页
血管纹性聋课件_第3页
血管纹性聋课件_第4页
血管纹性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纹性聋StriaVascularisHearingLoss五官科周勇森Schuknecht(1955)根据不同部位之病理改变,将感音神经性聋分为四种FourbasictypesofSNHL

感音性(毛细胞性)sensory(haircell)神经元性neural血管纹性strial(striavascularis)耳蜗传导性cochlearconductive骨性耳蜗膜性耳蜗(为何称阶,鼓及前庭阶)耳蜗管横断面耳蜗管横断面striavascularis三层细胞组成(1)边缘细胞(marginalcell)(2)中间细胞(intermediatecell)(3)基底细胞(basalcell)striavascularisstriavascularis作用:(1)参与内淋巴液的形成(2)保持蜗内电位(3)维持蜗内内淋巴液的高钾成分(高钾是保持正常毛细胞功能的必要条件)感音性聋萎缩变性始于小儿或中年,慢性进展,多局限于耳蜗基底转数毫米的Corti器,早期扭曲变平,稍后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消失,仅残留基底膜。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突然下降,早期低频听力正常,呈下降型曲线,言语识别率尚好。神经元性聋主要特征为耳蜗螺旋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语言识别率损害严重而听力较好,两者不成比例。据otte(1978年)研究耳蜗神经节改变发现,1-10岁时神经元细胞平均为37000,80岁后减少到20000,老年性聋者可减少到13000,这种现象可称之为老年性语言退化。耳蜗传导性聋为Schuknecht命名,尚无组织形态学改变证实,亦称机械性老年聋。最初出现于中年,可能为蜗管运动机制紊乱所致。主要是基底膜玻璃样变性和钙化,使膜变宽、变厚,运动僵硬而影响声波的传导。纯音听力图表现为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缓降型听力。血管纹性聋多在30-60岁间血管纹开始隐性进行性退变,呈斑点状萎缩,蜗尖处严重而且有囊性变。由于内淋巴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纹三层细胞都萎缩变性,病变波及到包括从顶周到底周的全部血管纹,因此所有频率都受损,呈低平听力曲线。早期语言识别率尚好,在纯音损失50dB后,言语识别率亦明显下降。(听不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