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术语讲解课件_第1页
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术语讲解课件_第2页
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术语讲解课件_第3页
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术语讲解课件_第4页
统计继续教育-统计术语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统计的基本框架----组织管理体系统计局系统(县、乡镇)政府综合统计政府统计调查队系统(县、部分区县)部门统计(如金融、海关、交通等)基层统计(各企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社会统计(统计中介、社会中介机构涉统调查、社会中介接受委托调查)----制度方法体系统计标准制定(行业分类标准、城乡划分标准、大中小企业标准等)制度设计与管理(统计制度的制定、修改与审批)大型普查(10年4次)(03、08经济普查、06农业普查、0人口普查)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定期报表(月、季、年,规上企业、投资、劳动工资等)数据采集抽样调查(收入、价格、先行指数、重点专项等)其他(民情民意、涉统委托调查等)核算制度(GDP、投入产出、工业)主要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支出法。信息管理发布(名录库、数据库、统计公报、新闻发布等)美国官方统计体系美国的统计工作是由政府各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的分散型统计管理体制。该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统计协调和监督机构,由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的统计政策委员会及国会的联合经济委员会负责;第二部分是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其他机构的数据搜集和分析机构,主要包括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美国卫生部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美国司法部司法统计局、美国财政部国内收入局收入统计处等。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是美国政府最大的统计机构,每10年进行1次人口与住房普查,每5年进行1次农业、零售和批发业、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与矿业、运输业普查,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活动普查工作等。美国政府统计分级负责,联邦政府统计主要满足联邦的需要。要地方协助调查的,由联邦拨经费;由联邦直接调查的,资料可提供给地方。如资料不能满足地方需求,则由地方自行组织调查,经费由地方负责。联邦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统计部门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三次产业三次产业:是对全部经济活动根据其历史发展的客观顺序和内在联系进行的分类。二、三次产业的范围: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三次产业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共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前沿新材料产业”,包括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知识、技术密集度高,发展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并拥有一定市场规模和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等特征的产业。其中,核心特征是产业的高技术密集度。统计上规定为7大类:1、核燃料加工;2、信息化学品制造;3、医药制造业中的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中的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以及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5、航空航天器制造中的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其他飞行器制造;三大需求和三驾马车三大需求是指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外部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全社会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消费需求作为一种统计范畴,从广义来看,就是最终消费综额,包括实际支出的购买力和虚拟支出的购买力。投资需求指作为GDP的最终使用的资本形成总额,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国外需求是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等于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支出法核算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产品和服务出口。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三大需求和三驾马车2013年上半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是这样的: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拉动GDP上涨3.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所以从这些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是靠内需拉动。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2000年---2011年三驾马车比重2013年上半年三驾马车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额前提保证,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投资又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投资能够扩大社会生产力。需求拉动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有一定的滞后期。投资与经济增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来说,投资的适度增长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投资增长不足可能导致减缓经济发展;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引发经济过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消费需求的潜力在于中产阶层。消费水平是消费分层的一个基础,消费额度的大小决定了个人或群体在消费分层中的位置高低。笔者将研究对象划分为5个阶级/阶层,包括中产阶级、半中产阶级、商业服务业工人、产业工人和农民。其中的“半中产阶级”是指从事白领职业但教育水平或收入水平未能达到中产标准的人。数据显示,中产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阶级/阶层,中产阶级的家庭年支出是农民阶层的3.4倍,是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工人的1.9倍和2.3倍,是半中产阶级的1.6倍。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的阶级/阶层差异比家庭年总支出更大,这是因为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均规模小于其它各阶级/阶层。中产阶级的家庭年人均支出是农民阶层的4.5倍,是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工人的2.3倍和2.5倍,是半中产阶级的1.7倍。家庭日常支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项目)的阶级/阶层差异则更大。中产阶级的家庭日常支出是农民阶层的5.6倍,是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工人的2.6倍和2.4倍,是半中产阶级的1.9倍。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工业总产值按报告期内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计算得到,成为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值根据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紧缩后(PPI),成为可比价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工业生产”的原则。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购进商品代销的,不计入产值,可以计入营业收入。“最终产品”的原则。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工厂法”原则。以工业法人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不分段计算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是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工业增加值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forIndustrialProducts,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购进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PPI调查方法: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取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用重点调查方法;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涉及全国400多个城市的近6万家工业企业。PPIPPIPPI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流通领域消费品。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即工业品价格向CPI的传导途径为:从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但CPI与PPI长期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能源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其中设定了下一个五年的目标,其中有一目标就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现在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反映能消费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的重要标志性指标,该指标越低,说明经济活动总使用能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高。顾名思义,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因此可以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能源按能源的成因划分。分为一次能源(亦称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亦称人工能源)按能源的形成和再生性划分。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性能源。按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化分。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能源统计单位电力:度;汽油、柴油:升、吨;热力:百万千焦;天然气:立方米、吨。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采用热量来做为能源的共同换算标准。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煤、标准油、标准气等。国际上一般采用标准煤、标准油指标较多。我国采用标准煤,1万度电=1.229吨标准煤,1吨标准煤=0.7吨原油、8137度电、769立方米天然气。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能源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88百万桶/日X365日/年32000百万桶X100美元/桶3200000百万美元=32000亿美元作为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大份额,能源消费主要排放的是二氧化碳关于能源在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份额自1870年以来,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成倍的上升GtCO2关于能源在气候变化中的影响(2)各国生产和消费能源的方式是导致全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基础。因此,提高全球统计的整体质量水平十分必要。550ppm情景450ppm情景+3.7o+2o全球由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一次能源也叫天然能源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天然铀矿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指能够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均来自太阳,可以重复产生;后者用一点少一点,主要是各类化石燃料、核燃料。二次能源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包括电能、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氢能等。二次能源又可以分为“过程性能源”和“含能体能源”,电能就是应用最广的过程性能源,而汽油和柴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含能体能源。二次能源和一次能源不同,它不是直接取自自然界,只能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以后得到,因此严格的说它不是“能源”,而应称之为“二次能”。二次能源是转化过形式的能源。例如:煤如果直接拿来烧,我们就是利用了一次能源。如果先用煤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就是二次能源。清洁能源也叫绿色能源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和垃圾废料用于发电和供热的不可燃性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聚热地热能能储存的可燃性可再生能源固体生物质城市固体垃圾工业废料生物质气液体生物燃料只用于发电的不可燃性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光伏潮汐能,海洋能水能可再生能源分类可再生能源我国的能源消费现状根据中美各自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一直位列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4.78亿吨标准煤,比前一年增加7%;即使美国基本维持在2010年35.28亿吨标准煤的水平,中国也没有超过美国。据预计,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6.2亿吨标准煤,比2011年增长4%,是2002年以来第二个增速较低的年份。报告还显示,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59吨标准煤,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连年提升达到56.6%,但总体而言我国能源自给率为90.5%,比2010年仅略降0.86个百分点。这说明,在资源问题上,我国坚持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坚持维护资源主权,以对全球负责的态度制定和实行发展战略。国际能源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中国能源局官员随后表示质疑上述说法。实际上,是不是全球最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如何尽快转变以高能耗为代价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全力迎战碳减排大考。由于各国能源禀赋差异,油当量和热值折算标准不同,导致一国能源消耗的数据很难直接对比,这也是我国能源局官员对于国际能源署最新公布结果表示质疑的原因。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能源消耗量总计22.52亿吨油当量,比美国消耗的21.7亿吨高出约4%。

李毅中说2012年中国去年煤炭产量超过36亿吨,加上进口,总消费量超过37亿吨,占了世界的一半。这么大的总量,如果每年还是以6%到7%的速度增长下去,就算把全球的资源都给我们,可能也不够用。所以,要把需求控制住,深化节能减排,把能源消耗降下来。每年的增量要控制合理,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创造)一个计量单位(通常为万元)的GDP所使用的能源。该指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物量指标,GDP是价值量指标,而价值量指标(现价指标)在统计比较中往往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了保持单位GDP能耗在各个报告期的可比性,计算公式中的GDP指标必须使用可比价GDP。人口老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8.87%,已近进入老龄化社会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不包括蓝印户口、临时居住证。外来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但目前尚无明确、准确和统一的定义。国际上,类似的群体被称为“国内移民”(internalmigration)。外来流动人口指某一地区居住或停留一天以上,无该地区常住户口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口,确切数据通过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取得。平时国家通过5%、1‰人口抽样取得数据,县一级无数据。实有人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大陆1339724852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为49.6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人口红利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Lewis

Turning

Point),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是农业传统经济,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工业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工业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是日益萎缩的农业传统经济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现代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出农业,可以支付的薪金也远远高于农业收入,只要工业部门对这些从农村来的民工能够提供足以维持其生存的最低工薪,他们就会滚滚而至,为工业部门供应无限的廉价劳动力。“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往往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前兆。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刘易斯拐点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企业资质建筑业企业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R&D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增加科技投入则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力的战略性举措。(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备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一直都把R&D投入力度(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一般认为,R&D投入强度不到l%的国家或地区是缺乏创新能力的,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研究发展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在1%到2%之间,则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R&D正处于中级阶段;大于2%的,则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比较强。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R&D2011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8687亿元,比上年增加1624.4亿元,增长2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4%,比上年的1.76%有所提高,明显低于日韩、北欧各国等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在2.6%一3%左右。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行政区划代码十二位数字到村、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组织机构代码查询的网站。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工作。如同居民的身份证一样,组织机构代码证是组织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统一赋予的单位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系统覆盖范围广泛,对申领代码单位的资质审核也有数字档案作为凭证,可以动态追溯每一个组织机构的历史发展变化。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组织机构代码证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PMI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消息显示,2013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我国采购经理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它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GDP一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2013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了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月度统计数据。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PMI体系,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已经建立。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PMIPMI计算出来之后,可以与上月进行比较。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PMI指数越大于50说明经济发展越强势;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越小于50说明经济衰退越快。PMI略大于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PMI略小于50说明经济在慢慢走向衰退。汇丰经理人采购指数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2013年1-7月制造业PMI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2013年1-7月非制造业PMIPMI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它是一个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指数的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据有关数据显示,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日本是全球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之一,一般在0.25左右,德国为0.3左右,而美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一般较高,大致在0.4上下。[2]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基尼系数由于基尼系数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该数据备受关注。从2000年起,国家统计局一直在发布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但中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却一直没有发布。对于为什么没有发布,2012年1月,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释说:“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评估,感觉到靠我们现在的城镇住户调查而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偏低,原因主要是难以获取高收入阶层居民真实的收入信息,所以就没有发布”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基尼系数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4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显示,2003年是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数据自2008年起逐年回落。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恩格尔系数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恩格尔系数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增加,在食品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恩格尔系数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在我国较早地被应用在统计分析当中。计算恩格尔系数一般是采用各地的城乡住户调查资料。例:根据广西城市住户调查资料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352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4130元,则恩格尔系数为4130÷10352=39.9%。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恩格尔系数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

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恩格尔系数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相较于2010年,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35.7%上升0.6个百分点,出现反弹。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微笑曲线微笑曲线(SmilingCurve)是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理论,以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同比、环比与定基比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均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其计算公式为:本期发展水平

同比发展速度=--------------------------×100%

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同比、环比与定基比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果计算一年内各月与前一个月对比,即2月比1月,3月比2月,4月比3月……12月比11月,说明逐月的发展程度。如分析抗击"非典"期间某些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环比比同比更说明问题。定基比发展速度也叫总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如,"九五"期间各年水平都以1995年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一年内各月水平均以上年12月水平为基期进行对比,就是定基发展速度。但实际工作中多用于分析年的总速度。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种经济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它们都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也就是把基期发展水平定为1(或100%),报告期发展水平相当于基期水平的相对数值。计算公式为:

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100%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例:2009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7亿元,2010年为7859亿元,以发展速度表示,2010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上年的137.7%(7859÷5707×100%=137.7%);以增长速度表示,2010年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7%。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在撰写统计分析的时候,多用增长速度来表述。★常见错误:在统计分析写作时,用发展速度代替增长速度。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如何理解增长速度中出现“负数”?

增长速度,从字面上理解,它是一个:“正”指标。但是,人们在日常经济工作中计算增长速度时,有时会出现“负数”。不难理解,当该指标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分子所得的差数为正值,就表现为增长速度;若该指标报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则分子所得的差数为负值,结果也就表现为“负数”。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例:2008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1.3万吨,2009年为97.6万吨,增长速度:(97.6÷101.3)×

100%-100%=-3.7%。★常用表述:2009年广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下降3.7%,而不是表述为比上年增长-3.7%。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即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对比计算的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几何平均法也叫水平法,另一种是方程法,也叫累计法或代数平均法。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平法主要考虑最后一年的发展水平,即着重解决按什么平均速度才能达到最后一年的发展水平。通常用于计算人口、产品产量、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速度。而累计法则考虑整个时期累计发展总量。通常用于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垦荒造林、地质勘探等指标的速度。下面简单介绍水平法。累计法较复杂就不详细介绍了。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1)按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计算: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项数。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例:某省地区生产总值(GDP)2006-2010年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分别为115.6%,107.8%,105.6%,103.6%,107.2%,计算该省“十一五”期间(即2006-2010年)年平均发展速度为:=power((product()),1/5)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2)按总发展速度计算:其中n为报告期与基期的间隔期数。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例:2005广西财政收入475.37亿元,2006年为568.81亿元,2010年为1228.75亿元。计算“十一五”期间(即2006-2010年)年广西财政收入年平均发展速度:

★常见错误:基期选择错误。按总发展速度计算2006-2010年年均发展速度时,应以2005年为基期,而不是以2006年为基期。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例:在上例中,2006-2010年财政收入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20.9%,则平均增长速度为:

120.9%-100%=20.9%。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增长1%绝对值增长1%绝对值是指报告期在基期水平基础上每增长1%时增长的绝对量,它表明增长速度所包含的实际内容。计算公式为:增长量基期水平

增长1%绝对值=-------------×1%=------------

增长速度100

增长1%绝对值由于相同的增长速度指标,可以从差别很大的绝对数计算而得,用以计算增长速度指标的基期水平越高,增长速度提高1%所包含的增长量就越多,因此在进行动态分析时,必须把速度指标与增长量结合起来研究。例如,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24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8%,增长1%的绝对值是113.99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45万亿美元,是我国的8.4倍,增长速度只有2.2%,远远低于我国,但其增长1%的绝对值达到1020.8亿美元。美国GDP增长1%的绝对量相当于我国GDP增长9%的绝对量。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正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从经济规模上看还不够大,特别是人均水平还不高。在进行统计对比时,要做到客观全面,就必须把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分析,比较好的形式就是计算"增长1%绝对值"。增长1%绝对值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增减百分比”与“提高或下降几个百分点”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增减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标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相对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的,其计算公式为:

增(减)百分比(%)=(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或=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

上式表明,当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比,就是增长速度;反之则是降低速度。

“增减百分比”与“提高或下降几个百分点”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的单位,它是一个量词。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适用于两个百分数进行比较,结果用百分点来表示。★常用表述:2010年某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增长速度比上年(增长16%)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在表述中,前半句用增减百分比来表示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后半句话用增减百分点来表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提高情况。“增减百分比”与“提高或下降几个百分点”

一、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例:2010年物价上升了8%,2009年上升了10%,2010年物价上升幅比2009年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8%-10%)。百分点应用比较广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的标准单位等。

“番”与“倍”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倍数和翻番都是描述数量增加的一种抽象化的表现形式,但二者的涵义和计算方法截然不同。“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

“番”与“倍”

倍数:

增加一倍,就是增长100%;倍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常常用于比数(分子)远大于基数(分母)的场合。如,某城市2000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倍)。再如,甲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0元,为乙地3000元的2.7倍(8000÷3000=2.7倍)。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番”与“倍”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增加一倍,就是增长100%;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番”与“倍”

翻番是指数量加倍。如1变为2(1×2),2变为4(2×2),3变为6(3×2)……A变为A×2,翻两番为(A×2)×2=A×22,是指原基数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例如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也就是说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是2000年的4倍。

翻番和倍数有一定联系,即翻番后的水平相当于原基数的倍数,如原基数是5,翻三番为5×,翻三番后达到的水平为5*2的三次方=40,相当于基数5的倍,即8倍。可见"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番”与“倍”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番”与“倍”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在描述广西“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时,自治区党委概括为: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等12个指标实现翻番”。

“番”与“倍”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十一五”时期广西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贡献率与拉动百分点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主要有两种类型:1、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投入量(消耗量)×100%例: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资金占用的经济效益,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能力。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贡献率与拉动百分点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2、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常用于分析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中各行业的贡献所占的份额。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长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长量或增长程度)×100%,实质是指某因素的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的比重。

如计算各产业贡献率时,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即为各产业的贡献率。

贡献率与拉动百分点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例:2011年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GDP)472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6.2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454.06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9.84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69.5%和26.4%。

★注意:计算各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时,应使用生产法不变价GDP计算。

贡献率与拉动百分点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拉动百分点(拉动力):表示某项指标的增长速度中,各因素指标的贡献程度。计算公式:A指标拉动B指标增长的百分点=A指标对B指标的贡献率×B指标的增长速度×100

贡献率与拉动百分点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例:接上例,2011年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其中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69.5%和26.4%。则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4.1%×12.3%×100=0.5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69.5%×12.3%×100=8.6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26.4%×12.3%×100=3.3贡献率与拉动百分点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表述为:2011年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2.3%(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3个百分点。预计数、快报数与实际数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预计数,是指报告期从时间上尚未到期,提前测算出某一指标在该报告期内全期完成的数据。如每月中旬过后,测算出全月数据,每季度两个月过后,测算出全季数据,一年三个季度过后或11月份测算出全年数据。预计数可以对主要指标在报告期的完成情况,提前作到胸中有数,为了解生产和工作进度,指导生产和工作按期全面完成任务提供依据。

三、常用统计术语解析

快报数,是指年度的统计年报数据尚未提出之前,采取快速的统计方法,把主要指标当年完成情况于下一年年初,最迟在一月份内统计并提供出来的数据。之所以要搞快报数,主要是因为统计年报提出的时间较晚,一般在三月底。快报数一般是当年12月份月报中的全年累计数,有的是12个月的月报累加取得的,分组比较粗。

四、宏观调控四个主要目标解读BACK

这一章主要是介绍判断经济形势最常用的指标,以及如何综合运用多项经济指标全面、准确地判断经济形势。

一国政府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这四项指标是是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最重要的四大指标,下面着重介绍这四大指标。经济增长:GDP

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同时在这样一个区间内,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市场需求不足,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技术构成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有责任提供财政上的帮助,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救济和帮助失业人口。但充分就业并非意味着失业率为零。西方各国一般认为失业率在4%以下就算是充分就业。

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基本定义:中国目前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的就业指标中,失业率统计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过时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登记的失业人数是指报告期内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失业人员总数。登记的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指调查周内,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调查周内城镇调查就业人员与调查周内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调查失业人员是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就业指标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1、就业指标是反映经济繁荣与否的标志性指标,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2、对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就业指标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即使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就业指标对于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指导意义也日渐明显。3、就业指标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

在统计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1、目前中国的失业统计口径上与国际标准相比太窄,从而低估了中国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2、中国的失业率统计方法上属于全面统计,而排抽样统计,对于确定社会保障需要予以求助的人群,有比较大的价值,但对于经济分析而言却价值有限。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2022/12/1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夏业良125失业率与实际GDP与GNP之间的关系失业率提高必然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点。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称为奥肯定理。奥肯定理指出: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实际GNP偏离潜在GNP的百分比称为GNP缺口。假如失业率是8%,比自然失业率的6%高2个百分点,那么就比潜在GNP低6%,即GNP缺口为-6%。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稳定物价是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但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物价短期的局部变动是不可避免的,是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形式。因此,稳定物价是指不使物价出现连续、普遍的大幅度上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认为物价上涨在3%以下,即可视为物价稳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这一指标可能还会高些。当然,物价稳定,也不是说物价总水平越低越好,如果物价持续走低,甚至出现通货紧缩,同样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基本定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购买的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CPI及其类指数还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资产、负债、消费、收入等实际价值的重要依据。(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CPI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13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9%;食品价格上涨5.0%,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7%,服务价格上涨2.7%。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4%。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食品价格持平,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0.6%。(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如何正确使用CPICPI是一个综合宏观经济指标,其中包含很多分类指数。要了解一个地区整个消费市场物价变动情况,可以用CPI,但要了解自己消费的商品、服务项目涨价情况,就需要看具体细项,而不能用CPI总指数与个体指数相比。(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这与人们日常接触和掌握的情况不够全面有关。相对来说,日常生活中人们只注意涨价的商品,对涨价反映强烈,而对平价或降价则反映微弱。如家电产品普遍降价,人们反映平淡;但猪肉价格略有浮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另一方面,人们只注意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而忽视其它商品,这就容易造成用部分商品的涨价幅度来概括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错觉。为什么有人觉得价格指数有时与实际感觉不太吻合?

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比如在食品中,黑木耳即便涨幅100%,但由于消费量小,所以对它的感受还不如对猪肉价上涨50%来得强烈。一般说,在一个时期内,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大,有的变动小,有的没有变;价格变动的商品有的上涨,有的下降,而价格指数要受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说,物价指数与人们实际感觉的反差,其实是心理感觉与统计局科学测量之间的差别。为什么有人觉得价格指数有时与实际感觉不太吻合?

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个体与总体不同:CPI是一个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众多的居民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总水平,是很多时点价格的综合反映。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在某一场所对单一商品的时点价格变化的感受,时点性强,对比基期模糊。这是具体商品价格的一个时点与多个商品多个时点价格总水平的差异,即个体与总体的不同。商品在月初涨价和中、下旬涨价对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常月末涨价对当月的CPI影响不是很大,老百姓有时只看到月末涨价,却没有看到当月大多数时间价格没有变化采价的频率,一般商品一个月三次,农贸城6次权数对不同消费结构的差异:CPI度量的是一篮子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化情况,由若干个大、中、小类和基本分类用权数加权计算的结果。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数不同,对分类指数、总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权数是根据一个地方的总体消费结构确定的,与个人的消费结构差异较大,因此,某一种商品或类别价格涨跌对CPI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个体的影响可能较大,从而导致个人感受与统计资料不符。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特定商品、服务项目与“一篮子”商品、服务项目的综合平均价格的不同:一般来说,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而CPI调查的范围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包括了价格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价格下跌的品种。老百姓往往对上涨的,自己关心的感兴趣,对下降的、与自己无关的关心不够。因此,居民用具体的上涨商品或服务价格与公布的CPI相比,感受就存在差异对比基期不同:居民感受价格变化,对比的基期比较模糊,可能是几天前,也可能是10天半月前,还可能是3、5、10年以前的;而CPI公布的主要是同比、环比指数,分别和上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其反映物价涨跌的变化也只是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价格的变动。CPI固定对比基期的物价指数,与百姓不确定对比基期的价格体验,由于存在时间距离,相互比较结果必然产生差异。但如果把居民消费价格放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观察,价格涨幅也是比较明显的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个人承受不同:随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收入阶层对物价上涨的感觉也不一样,低收入家庭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波动比较敏感,反应强烈。而高收入群体对食品上涨的幅度敏感度较弱,对轿车等大件商品比较关注。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绝对价格与价格指数的不同:价格指数是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通俗讲,反映的是价格上涨的幅度,而不是价格的高低,指数高并不意味绝对价也高,涨幅低并不意味价格水平低。如,成都猪肉价格由5元/公斤涨至9元/公斤,涨幅为80%;而北京猪肉价格由7元/公斤涨至10元/公斤,涨幅是42.9%。虽然成都猪肉价格涨幅远高于北京,但绝对价格却低于北京。CPI与普通百姓感受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即时与滞后的不同:居民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是即时的,而物价指数至少要一个月后才能反映,是一个滞后的统计指标,对经济和市场的价格反映客观存在一个滞后期。(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尽管人们的亲身感受与CPI数据反差较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CPI指标内涵的不甚了解,但客观上说,当前我国CPI统计工作中也确有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无法针对特定个体(人或事)反映价格变动情况;二是无法包罗万象,当年确定的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跟不上市场及商品的千变万化,需要每年不断调整调查网点和代表规格品;三是由于技术等原因,对某些现象和项目无法做到完整统计:四是居民支出大项权重偏低。比如,近20多年来,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居民支出大项主要是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交通通信、水电费用等,但在CPI构成中,这些支出的权重却被严重低估;而以往在日常生活支出中所占比重非常高的食品类,目前支出比重则己相对微小,但统计权重仍高达32.79%,为CPI数据中最大占比。(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价格问题历来是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CPI与商品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却不能划等号。CPI有自己明确的适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了解并掌握关于CPI的上述情况,大家对物价的亲身感受就不会与CPI数据差得那么远。(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翘尾因素”或“翘尾影响”?目前,在有关CPI的分析文章和新闻稿件中,经常会出现“翘尾因素”或“翘尾影响”一词。那么,什么是“翘尾因素”或“翘尾影响”呢?“翘尾因素”或“翘尾影响”是指上年价格上涨(下降)对本年同比价格指数的滞后(延伸)影响。也就是在计算同比价格指数过程中,上年商品价格上涨(下降)对下一年价格指数的影响。一般说来,上年价格上涨(下降)的时间早,则对下年指数的翘尾影响小;而上年价格上涨(下降)的时间晚,则对下年指数的翘尾影响大。上年调价幅度愈大,时间愈晚,翘尾影响就会愈加明显。因此在CPI的分析预测中,“翘尾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某一商品2006年前6个月价格均为每千克1元,7月份上涨到2元,然后一直到2007年12月份都保持在2元。那么,虽然2007年全年价格保持稳定,但如计算2007年前6个月与2006年前6月比的价格指数则为200%,表明价格上涨一倍,这就是2006年7月份价格上涨对下一年前6个月价格指数的滞后影响,简称“翘尾因素”CPI:新涨价因素新涨价因素是指由于当年(当期)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对CPI上涨产生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们用CPI的同比字数反映年度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程度,而它是“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CPI:价格传导价格传导是指上游产品价格变化引起下游产品的同向变化。PPI向CPI的传导,国外石油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的输入性传导。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什么没有直接包括购房价格?

之所以没有将商品房价格直接纳入CPI统计,主要是因为商品房购买支出与当期实际住房消费支出不同步和不对等。购买商品房是一次性的大量货币支出,但商品房用于居住消费则长达几十年。换句话说,居民购买商品房用于居住后,每月(年)的实际住房消费只是整个购房支出的一小部分,而不是购买商品住房的全部支出。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什么没有直接包括购房价格?

另外,商品房既有消费品属性,但同时又具有投资品属性,根据1993年“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简称SNA体系),CPI统计中只考虑商品房的消费属性,只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居住消费及服务的价格变动,不直接反映商品房价格的变动。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什么没有直接包括购房价格?

虽然CPI没有把购房价计算在内,但并不是说CPI和房价没有关系。CPI中的居住类包括了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等方面,而这几方面的价格变动与房地产价格有密切的相关性。

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对外贸易状况,而且包括了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往来的总和。国际收支既包括了用外汇收付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了以实物、技术形式进行的经济交易。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方面。

1、在林林总总的统计指标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分析宏观经济的指标?

通常,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五)如何全面准确地判断经济形势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以上四项目标的调控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一般的说,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经济增长放慢或停滞时,物价水平也会随之走低,但就业问题则会比较突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是政府优先考虑的目标,同时兼顾其它。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包括施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这几项目标处于协调状态,都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四、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2、如何使用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判断经济走势?

★先行指标

★同步指标

★滞后指标二、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涉及到方方面面众多经济指标。要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形势,不能以偏盖全。

判断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的综合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