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笔记与感悟_第1页
《为何家会伤人》笔记与感悟_第2页
《为何家会伤人》笔记与感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何家会伤人》精华笔记自序摘要: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现代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1、真相第一。无视真相,产生疾病——根源在于“家”,父母爱的方式,让我们受伤。2、爱恨模式,在代际传递着。3、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固然重要,但都不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模式——在成才之前,先要有健康的成长。“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4、心理学基本原则:6岁前形成人格基础。5、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至关重要。6岁前的父母或主要抚养对象,被孩子内化成“内在父母”,而孩子自己的形象,则会被内化为“内在的小孩”。所谓人格,就是“内在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个关系模式,将决定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和心理健康程度:因为我们会将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6、如果父母真爱子女,就要给孩子内心种下一个良好的关系模式,让孩子的“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这个关系模式和谐而健康。最根本的实现途径是:爱与自由。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爱使关系亲近,自由使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两者同时兼备,是一切亲密关系的真谛。”7、压制孩子的自由,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容易犯的错误。8、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神胚胎,它自动会指引孩子成长。9、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具有强大的力量——是一条家族链条,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将自己拉出来。重点章节摘要之一:溺爱孩子的根源在于溺爱自己。表面上看来,溺爱仿佛有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的满足。溺爱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让孩子沉溺在里面,迷失了自我,孩子会以为世界都是一帆风顺的,不需要他操心的,但是当他成长到一定的年龄,必须得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父母从来没有培养他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然间,这个孩子就会觉得很崩溃,甚至不能跟父母说,因为父母对他太“好”了,他没有办法跟他们生气。如果他不能找到正确的倾诉的途径,得到帮助,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之二: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太听话的孩子要么一生没有激情,要么终有一天要出大事——自杀或者爆发。在没有出事之前,也总是动不动出错,而且出的都是奇形怪状的错,这是他们独立的本能对父母专制的抗议。之三: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害怕孩子离开、自己生活贫乏、与丈夫关系不太好之四: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重要。之五: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牺牲自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貌似可歌可泣,其实本质是自私,把自己人生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偷懒放弃让别人替自己奋斗,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爱。“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之五: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不要紧盯着孩子的问题,而要寻找并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之六:分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熟分离:爱家,但喜欢独立;拒绝分离:恋家,无法独立;单纯分离,逃离家庭,拒绝与家庭继续保持联系。之七: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也是一次极好的治疗机会。其实,我们无意中都将恋爱当成了“治疗”,目的是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恋人多数时候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能给与我们无条件的爱)。如果治疗成功,不仅童年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真正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人格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少数时候,一场恋爱会自动拯救一个人,这是爱情为什么被奉为伟大的深层原因。但可惜的是,恋爱,在更多时候,只是亲子关系的复制。恋爱不只是两人现在的舞蹈,也是两个家庭过去的舞蹈,因为我们的舞步是在童年学会的。但是,如果特别想得救,我们就必须自己去努力——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恋爱。学习无条件的爱,学习分离。拒绝分离,不利于成长,两人总是黏在一起,这并不是生命的自然状态和健康状态。如果你只觉得恋人是你的“理想父母”,那就等于你只是将恋人当做一个爱的工具或对象,而没有将恋人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来理解、来尊重。生命中最大的教训之一是: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重要一样独立的人。之八: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溢着爱,也懂得分离。健康家庭的孩子,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长大,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不健康的模式:A.烦丈夫,爱儿子;B.“没”丈夫爱儿子;C.太愚孝,轻妻子;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并且为了父母的健康,我们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为自己与他(她)的关系胜于他们的关系;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最爱的必然是最难割舍的。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牺牲自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貌似可歌可泣,其实本质是自私,把自己人生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偷懒放弃让别人替自己奋斗,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爱。之九:6个爱的谎言谎言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