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重大网院PPT模板地震学基本知识2015年重大网院PPT模板地震学基本知识2010.07.152地震的基本知识引言一、地球的构造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四、地震震害2010.07.152地震的基本知识引言2010.07.153引言灾害: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为灾害,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2010.07.153引言灾害: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2010.07.154引言自然灾害地震2010.07.154引言自然灾害2010.07.155引言自然灾害风暴2010.07.155引言自然灾害2010.07.156引言自然灾害海啸2010.07.156引言自然灾害2010.07.157引言人为灾害(人为引起的)火灾2010.07.157引言人为灾害2010.07.158引言人为灾害交通事故2010.07.158引言人为灾害2010.07.159引言人为灾害酸雨2010.07.159引言人为灾害2010.07.1510引言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种灾害,在诸多灾害中,更显著的特点是自然灾害中掺杂着人为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人类自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泥石流,往往与人为砍伐树木破坏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紧密相关。
2010.07.1510引言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种灾害,在诸多2010.07.1511引言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无疑就是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不用灵敏的仪器测量不到,这样的小地震约占一年中地震总数的99%以上,剩下的不足1%的地震才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其中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发生18次。
2010.07.1511引言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最大2010.07.1512一、地球的构造有一定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球体,平均半径6400公里,地球的周长可以计算出来2x3.1416x6400=40212公里,所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地球表面各点的半径不同,导致地球上各个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同,两极比赤道略大。
2010.07.1512一、地球的构造有一定地理常识的人都知2010.07.1513一、地球的构造地球由性质不同的三层物质构成,最表面一层很薄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0公里,中间很厚的一层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公里,最里面的叫地核,其平均半径约为3500公里。
2010.07.1513一、地球的构造地球由性质不同的三层物2010.07.1514一、地球的构造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不断释放热量,地球内部的温度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地幔中存在着一个厚约几百公里的软流层。2010.07.1514一、地球的构造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2010.07.1515一、地球的构造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是不均衡的,地幔内部物质就是在这样的热状态下和不均衡压力作用下缓慢运动着,这可能是地壳运动的根源。
2010.07.1515一、地球的构造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是不2010.07.1516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震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2010.07.1516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震按照其成因可2010.07.1517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2010.07.1517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火山爆发而引2010.07.1518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表或者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叫陷落地震;2010.07.1518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表或者地下2010.07.1519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前面两种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而后面一种地震的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是我们研究工程抗震的重点。
2010.07.1519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壳运动,推2010.07.1520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构造地震的成因是:地球内部在不停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巨大的能量,组成地壳的岩层在巨大的能量作用下,也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地发生褶皱、断裂和错动,使地壳的某些部位产生相当大的应力,当弹性应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会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从而引起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形成地震。由于岩石的破裂往往不是沿着一个平面发展,而是形成由一系列裂缝组成的破碎地带,沿整个破碎地带的岩层不可能同时达到平衡,因此,在一次强烈地震(即主震)之后,岩层的变形还有不断的零星调整,从而形成一系列余震。
2010.07.1520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构造地震的成因是2010.07.1521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层构造运动中,在断层形成的地方大量地释放能量,产生剧烈振动,此处就叫做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做震中。比如这次四川发生的地震,其震中就在汶川。
按照震源的深浅,地震又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85%来自浅源地震。中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0-300公里,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12%来自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3%来自深源地震。
2010.07.1521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层构造运动中,2010.07.1522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1、地震波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它包含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2010.07.1522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1、地震波2010.07.1523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形式的波。
在纵波的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故又称为压缩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就是一种纵波。纵波的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在横波的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故又称为剪切波。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它包括两种形式的波:瑞雷波(R波)和洛夫波(L波)。
一般的地震,首先到达的是纵波(P波),继而是横波(S波),面波到达最晚。一般情况是,当横波和面波到达时,其振幅大,地面振动最猛烈,造成的危害也最大。
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它包含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2010.07.1523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体2010.07.1524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目前我们说的也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Richter)1935年提出的,计算公式很简单:
M=lgA
M就是震级,A是标准地震仪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记录的以微米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
例如: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地震仪记录的振幅是1毫米,也就是1000微米,其对数是3,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这次地震的震级就是3级。
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有关,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将差32倍。
2010.07.1524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2010.07.1525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一般认为,小于2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下来,称为微震;2-4级地震人们会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的地震,则称为强烈地震或大震;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2010.07.1525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2010.07.1526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剧1935年后提出的震级测算方法计算,1960年5月发生在智利的8.5级地震,是记录到的世界最大地震,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之大是空前的,海啸规模巨大,地面形态变化非常显著,其破坏性之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2010.07.1526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2010.07.1527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度定性地讲,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说,随距离震中的远近不同,烈度就有差异,距离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或者说烈度就愈低;反之,距离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此外,地震烈度除了与震中距离有关以外还与地震大小(震级)、震源深度、地震传播介质、表土(场地土)性质、建筑物自身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2010.07.1527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2010.07.1528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度为评定地震烈度,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称为地震烈度表。
为了方便掌握,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动作反应等方面加以区分。由于对烈度影响轻重的分段不同,以及在宏观现象和定量指标确定方面有差异,加之各国建筑情况和地表条件的不同,各国制定的烈度表也不同。现在除了日本采用从0到7度分成8等的烈度表,少数国家用10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以外,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分成12度的地震烈度表。
2010.07.1528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2010.07.1529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度定量地表征地震烈度是通过地震最大加速度来实现的。例如6度、7度、8度、9度的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分别是0.05g、0.1g、0.2g、0.4g,g就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米/秒^2(随着纬度提高,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略有增大,如赤道附近g=9.780米/秒^2,北极地区g=9.832米/秒^2)。质点受到的地震力就等于加速度乘以质点自身的质量,由此可见,地震烈度每增加一度,地震力就增加一倍。
2010.07.1529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2010.07.1530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4、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
一般来说,震中烈度与地震大小和震源深度有关,是两者的函数。但是,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发生最多的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在10-30公里,所以我们近似认为震源深度不变,来进行震中烈度I0和震级M之间关系的研究。有一个经验公式:
M=0.58I0+1.5
必要时根据地震影响面积的大小作适当调整。大致的对应关系是6级7-8度,7级9-10度,8级11度。例如唐山地震的震级是7.8级,其震中最大地震烈度是11度。
2010.07.1530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4、震中烈2010.07.1531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剧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震级为8级以上、震中烈度11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2次;震级7级以上、震中烈度在9度以上的大地震不到20次;震级在2.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在15万次以上;通常在地震台上仪器能够记录到的地震至少在100万次以上;用高灵敏度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的微弱振动更是数不胜数。
2010.07.1531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2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科学家们在遍访各大洲、进行了大量地震资料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世界地震活动分布图,从这些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主要有四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主要山脉的狭窄浅震活动带、地震相当活跃的断裂谷(如东非和夏威夷群岛等)。
2010.07.1532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3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我国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区分布很广。我国的地震分布大致可分为两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东西地震带。
2010.07.1533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4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具体地讲,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0.07.1534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5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2010.07.1535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6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2010.07.1536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7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列举我国发生的记录比较完整的几次较大地震:
2010.07.1537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8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①1966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最大震级7.2级,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2010.07.1538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39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②1974年5月11月,云南大关发生7.1级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其中倒塌2.8万余间,房屋破坏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
2010.07.1539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40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③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死亡2041人,伤亡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儿童和不听指挥的人。2010.07.1540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41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④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震级分别为7.3级和7.4级。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受灾面积约1883平方公里。
2010.07.1541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42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⑤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到54亿元。
2010.07.1542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43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⑥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6.7级地震。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公里。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但这次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多数是由震后泥石流、山崩、滚石等次生灾害所致。
2010.07.1543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44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⑦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义以东地区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年中国大陆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区人口近17万。地震中有49人死亡,11439人受伤,其中重伤362人,伤亡人数占全国当年总数的83.9%。
2010.07.1544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45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地震所造成的破坏主要有:
2010.07.1545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2010.07.1546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①地表破坏,例如地裂缝、地面喷水冒沙等;2010.07.1546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2010.07.1547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②工程结构的破坏,例如墙体开裂、柱子剪断、建筑物倒塌、建筑物整体倾斜失稳等等。2010.07.1547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2010.07.1548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③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例如水灾、火灾、毒气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等。2010.07.1548四、地震震害3、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谢谢!谢谢!2015年重大网院PPT模板地震学基本知识2015年重大网院PPT模板地震学基本知识2010.07.1551地震的基本知识引言一、地球的构造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四、地震震害2010.07.152地震的基本知识引言2010.07.1552引言灾害: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为灾害,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2010.07.153引言灾害: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2010.07.1553引言自然灾害地震2010.07.154引言自然灾害2010.07.1554引言自然灾害风暴2010.07.155引言自然灾害2010.07.1555引言自然灾害海啸2010.07.156引言自然灾害2010.07.1556引言人为灾害(人为引起的)火灾2010.07.157引言人为灾害2010.07.1557引言人为灾害交通事故2010.07.158引言人为灾害2010.07.1558引言人为灾害酸雨2010.07.159引言人为灾害2010.07.1559引言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种灾害,在诸多灾害中,更显著的特点是自然灾害中掺杂着人为因素。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人类自己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泥石流,往往与人为砍伐树木破坏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紧密相关。
2010.07.1510引言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种灾害,在诸多2010.07.1560引言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无疑就是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不用灵敏的仪器测量不到,这样的小地震约占一年中地震总数的99%以上,剩下的不足1%的地震才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其中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大约发生18次。
2010.07.1511引言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最大2010.07.1561一、地球的构造有一定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球体,平均半径6400公里,地球的周长可以计算出来2x3.1416x6400=40212公里,所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地球表面各点的半径不同,导致地球上各个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不同,两极比赤道略大。
2010.07.1512一、地球的构造有一定地理常识的人都知2010.07.1562一、地球的构造地球由性质不同的三层物质构成,最表面一层很薄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0公里,中间很厚的一层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公里,最里面的叫地核,其平均半径约为3500公里。
2010.07.1513一、地球的构造地球由性质不同的三层物2010.07.1563一、地球的构造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不断释放热量,地球内部的温度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地幔中存在着一个厚约几百公里的软流层。2010.07.1514一、地球的构造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2010.07.1564一、地球的构造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是不均衡的,地幔内部物质就是在这样的热状态下和不均衡压力作用下缓慢运动着,这可能是地壳运动的根源。
2010.07.1515一、地球的构造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是不2010.07.1565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震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2010.07.1516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震按照其成因可2010.07.1566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2010.07.1517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火山爆发而引2010.07.1567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表或者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叫陷落地震;2010.07.1518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表或者地下2010.07.1568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前面两种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而后面一种地震的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是我们研究工程抗震的重点。
2010.07.1519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由于地壳运动,推2010.07.1569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构造地震的成因是:地球内部在不停运动,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巨大的能量,组成地壳的岩层在巨大的能量作用下,也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地发生褶皱、断裂和错动,使地壳的某些部位产生相当大的应力,当弹性应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会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从而引起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形成地震。由于岩石的破裂往往不是沿着一个平面发展,而是形成由一系列裂缝组成的破碎地带,沿整个破碎地带的岩层不可能同时达到平衡,因此,在一次强烈地震(即主震)之后,岩层的变形还有不断的零星调整,从而形成一系列余震。
2010.07.1520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构造地震的成因是2010.07.1570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层构造运动中,在断层形成的地方大量地释放能量,产生剧烈振动,此处就叫做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做震中。比如这次四川发生的地震,其震中就在汶川。
按照震源的深浅,地震又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是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85%来自浅源地震。中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0-300公里,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12%来自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约3%来自深源地震。
2010.07.1521二、地震的类型和成因地层构造运动中,2010.07.1571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1、地震波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它包含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2010.07.1522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1、地震波2010.07.1572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形式的波。
在纵波的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故又称为压缩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就是一种纵波。纵波的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在横波的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故又称为剪切波。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它包括两种形式的波:瑞雷波(R波)和洛夫波(L波)。
一般的地震,首先到达的是纵波(P波),继而是横波(S波),面波到达最晚。一般情况是,当横波和面波到达时,其振幅大,地面振动最猛烈,造成的危害也最大。
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它包含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面附近传播的面波。
2010.07.1523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体2010.07.1573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目前我们说的也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Richter)1935年提出的,计算公式很简单:
M=lgA
M就是震级,A是标准地震仪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记录的以微米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
例如: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处地震仪记录的振幅是1毫米,也就是1000微米,其对数是3,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这次地震的震级就是3级。
震级与震源释放能量的大小有关,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将差32倍。
2010.07.1524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2010.07.1574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一般认为,小于2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下来,称为微震;2-4级地震人们会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的地震,则称为强烈地震或大震;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2010.07.1525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2010.07.1575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剧1935年后提出的震级测算方法计算,1960年5月发生在智利的8.5级地震,是记录到的世界最大地震,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之大是空前的,海啸规模巨大,地面形态变化非常显著,其破坏性之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2010.07.1526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2、震级
2010.07.1576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度定性地讲,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一般说,随距离震中的远近不同,烈度就有差异,距离震中愈远,地震影响愈小,或者说烈度就愈低;反之,距离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此外,地震烈度除了与震中距离有关以外还与地震大小(震级)、震源深度、地震传播介质、表土(场地土)性质、建筑物自身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2010.07.1527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2010.07.1577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度为评定地震烈度,就需要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称为地震烈度表。
为了方便掌握,它是以描述震害宏观现象为主的,即根据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地震时人的感觉、家具动作反应等方面加以区分。由于对烈度影响轻重的分段不同,以及在宏观现象和定量指标确定方面有差异,加之各国建筑情况和地表条件的不同,各国制定的烈度表也不同。现在除了日本采用从0到7度分成8等的烈度表,少数国家用10度划分的地震烈度表以外,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分成12度的地震烈度表。
2010.07.1528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2010.07.1578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度定量地表征地震烈度是通过地震最大加速度来实现的。例如6度、7度、8度、9度的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分别是0.05g、0.1g、0.2g、0.4g,g就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米/秒^2(随着纬度提高,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略有增大,如赤道附近g=9.780米/秒^2,北极地区g=9.832米/秒^2)。质点受到的地震力就等于加速度乘以质点自身的质量,由此可见,地震烈度每增加一度,地震力就增加一倍。
2010.07.1529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3、地震烈2010.07.1579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4、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
一般来说,震中烈度与地震大小和震源深度有关,是两者的函数。但是,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发生最多的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在10-30公里,所以我们近似认为震源深度不变,来进行震中烈度I0和震级M之间关系的研究。有一个经验公式:
M=0.58I0+1.5
必要时根据地震影响面积的大小作适当调整。大致的对应关系是6级7-8度,7级9-10度,8级11度。例如唐山地震的震级是7.8级,其震中最大地震烈度是11度。
2010.07.1530三、地震波、震级和地震烈度4、震中烈2010.07.1580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剧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发生震级为8级以上、震中烈度11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2次;震级7级以上、震中烈度在9度以上的大地震不到20次;震级在2.5级以上的有感地震在15万次以上;通常在地震台上仪器能够记录到的地震至少在100万次以上;用高灵敏度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的微弱振动更是数不胜数。
2010.07.1531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1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科学家们在遍访各大洲、进行了大量地震资料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世界地震活动分布图,从这些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主要有四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主要山脉的狭窄浅震活动带、地震相当活跃的断裂谷(如东非和夏威夷群岛等)。
2010.07.1532四、地震震害1、世界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2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我国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区分布很广。我国的地震分布大致可分为两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东西地震带。
2010.07.1533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3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具体地讲,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0.07.1534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4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2010.07.1535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5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2010.07.1536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6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列举我国发生的记录比较完整的几次较大地震:
2010.07.1537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7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①1966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最大震级7.2级,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2010.07.1538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2010.07.1588四、地震震害2、我国的地震活动
②1974年5月11月,云南大关发生7.1级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其中倒塌2.8万余间,房屋破坏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开发合同范本
- 英语早读话题语料学案(七)中国传统艺术+清单- 高三下学期英语一轮复习专项
- 短视频制作的质量控制与优化
- Unit+4+Humour+Lesson+2+Why+Do+We+Need+Humour+知识点及默写清单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2025年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科技企业如何运用直播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
- 枝桠材购销合同范本
- 科技展会中的社交媒体互动策略
- 科技手段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2025-2030年中国电动机吸尘器电机产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3 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6章
- 《由宋城集团的成功》课件
- (2024)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信息经济学 课件(1至6章)
- 《优衣库公司基层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研究(9400字)》
- 反恐防暴器械与战术应用讲解
- 浙江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 海迈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使用说明书-20220226100603
- 图解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