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以及研究的意义(一)、研究法律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任何法律想象的存在都是要处理某种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原则)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法律规范内容的设置)解决法律问题的技术性手段是适用法律规范的前提条件第五讲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以及研究的意义1实践意义在于为职业法律群体分析案件,处理和解决纠纷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法律关系成为司法人员的分析工具。例如分析各种从综复杂的关系;对事实与法律的认知;实践意义2(二)、法律关系的定义起源罗马法中的“法锁”概念债本质上就是依据法律,要求人们为一定给付的法锁。(债权人要求给付请求权;债务人为给付义务)。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定义:由法律规则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两个内容——成为关系的实质要素-事实状态;形式要素,事实状态借助一平台上升至法律层面。(二)、法律关系的定义3温德雪德:所有权关系可不依事实要素而存在所有权法律关系。因此认为法律关系是法律上规定的关系。(由法律所设立;法律追究其法律后果的事实状态。争论的实质是指对法的性质的认识的不同(法律是法律规范体系还是法律关系体系的问题)。比尔林:一切法律规范都表达法律关系的内容;而法律关系的内容则包括一方的权利和另一方的义务。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温德雪德:所有权关系可不依事实要素而存在所有权法律关系。因此4二、特征(一)、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具有合法性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不宜由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因此不存在相应的法律规范也就不存在法律关系。有些社会关系领域没有形成法律规范,因此也不产生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不可与社会关系等同。例如刑事法律关系在社会中本身是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财产和人身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参在但也须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二、特征53、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实现的形式。是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得以贯彻的表现。例如按照民事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会发生法律上的联系。无效民事行为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实现的形式。是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和法6第五十八条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本项删除)(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五十八条下列民事行为无效:7合法性的理解,该法律关系的建立有法律依据即法律规范。社会存在的事实关系不是法律关系。例如:未经法律认可的收养关系。合法性的理解,该法律关系的建立有法律依据即法律规范。8孙某与李某签订购房合同规定:孙某将租借张某的房子于2004年10月1日前出卖给李某,李某支付人民币12万元。李某明知该房屋属于张某,仍于2004年9月将房款交给孙某。张某得知消息后,将孙、李二人告至法院。法院审理后确认孙、李两被告侵权成立,宣布其购房合同无效,并向张某支付赔偿金3000元。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孙某与李某签订购房合同是“无效的合同”,他们之间也就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但他们签订的“无效合同”事件恰好证明了两人侵权行为成立,这就构成了张某与他们之间侵权法律关系形成的一个事实。也就是说,这个事例中,孙、李与张某之间的损害赔偿关系才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孙某与李某签订购房合同规定:孙某将租借张某的房子于2004年9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第五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第六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第七条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第八条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第九条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第十条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10第十一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第十二条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第十三条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第十四条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六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第十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第十六条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第十七条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收养关系。第十八条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第十九条送养人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再生育子女。第十一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11(二)、意志性(意识)社会关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人的意志的产物。是人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目的和意识有意与他人建立的某种联系。法律规范的产生和制定本身就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对社会利益的取舍。保护什么,遏制什么。法律关系本身就是关联概念,建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意志要符合国家的要求,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护。多数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需要当事人意志的参与。(为什么:私法自治的原则的体现)例外:有些无需当事人的意志的参与,即可成立:刑事法律关系,只要有犯罪行为,刑事法律关系即可成立。民事侵权行为也是如此。(二)、意志性(意识)12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13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第二十一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14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15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第八十八条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16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17(三)、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规范行为模式就是就是权利义务的规定。法律规范中的权利义务是待实现的权利义务,即应有,属于权利义务可能性的领域。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是实际有的现实性领域。法律关系是法律对社会的控制得以真正实现的结果。是法的实效的体现。(三)、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18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对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初次分配进行的再分配,是根据具体的法律事实,针对特定的主体和具体客体使权利与义务具体化,使法律规范中属于可能性的权利与义务现实化,法律关系是实现法律规范中权利与义务的工具。案例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对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初次分配进行的再分配19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BCD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20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BCD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21三、法律关系的分类(一)、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产生依据是否适用法律制裁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在执行法的调整职能过程中,基于主体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主体权利就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根据调整性法律规范在实现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内容,它是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例如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执行法的保护职能过程中,基于主体的违法行为而产生的,需要通过法律制裁才能恢复被破坏的权利与秩序的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根据保护性法律规范在实现法律规范的否定性后果的内容,它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这一关系的一方主体国家通过实施法律制裁,要求另一方违法者承担由于实施违法行为所招致的法律责任。保护型法律关系的典型形态是刑事法律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分类(一)、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22(二)、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按照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相互地位,可以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也称横向型法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其典型形态是民事法律关系。
隶属性法律关系,也称纵向型法律关系,是指隶属法律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力服从关系。其特点是法律关系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有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监督与被监督诸方面的差别;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隶属性法律关系的典型形态是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一方——国家主管机关具有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或社会组织都必须服从。
(二)、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法律关23(三)、单向(单边)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系
按照法律主体的多少及其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为根据,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所谓单向(单务)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仅享有权利,义务人仅履行义务,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联系。例如:季某与杨某系多年交往的好友。季某生前立遗嘱,表示死后将所藏徐悲鸿画作一幅赠与杨某。杨某得知后表示接受赠与,但愿意将自己祖传的一对清代乾隆年间青瓷花瓶作为回赠。季某不允,而将自己的赠与遗嘱到公证处公证。
这是一个典型的不附义务的“赠与合同”,其中,季某与杨某之间所存在的赠与法律关系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其实,一切法律关系无论多么复杂,均可分解为单向的法律关系来加以考察。买方(权利)→卖方(义务)双向(双边)法律关系,是指在特定的双方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向权利义务关系,其中一方主体的权利对应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例如,买卖法律关系就包含着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单向法律关系。买方(权利)→卖方(义务)卖方(权利)→买方(义务)买方(义务)←卖方(权利)卖方(义务)←买方(权利)
(三)、单向(单边)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24所谓多向(多边)法律关系,又称“复合法律关系”或“复杂的法律关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法律关系的复合体。比如:
“阳光公司”欲出售“荷花”牌洗衣机40台给一国营企业(简称“A单位”),合同约定A单位支付货款4万元。在交货之前,40台洗衣机暂时寄放在临近“阳光公司”的一所福利工厂(简称“B单位”)的废旧仓库,“阳光公司”委托个体运营者赵某将货物按时运抵A单位。
这个事例涉及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其中包含“阳光公司”与““A单位”之间的货物买卖法律关系,与“B单位”之间的货物仓储法律关系,“阳光公司”与赵某之间的货物运输法律关系等。(阳光公司→A单位;阳光公司→B单位;阳光公司→赵某)所谓多向(多边)法律关系,又称“复合法律关系”或“复杂的法律25(四)、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它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法律关系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或从法律关系。以上述事例5—3来看,“阳光公司”与“A单位”之间的货物买卖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那么,“阳光公司”与“B单位”之间的货物仓储法律关系,“阳光公司”与赵某之间的货物运输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四)、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26(五)、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根据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可以分为绝对性法律关系与相对性法律关系。
绝对性法律关系是特定的权利主体与不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绝对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只有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具体的,而义务主体则是除权利主体之外的不特定的任何人,其表达公式是“某个人对其他一切人”,典型形态是所有权关系。
相对性法律关系是特定的权利主体与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对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参加法律关系的双方或数方均是特定的具体的人,其表达公式是“某个人对某个人”,典型形态是债权关系。
(五)、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根据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27吴某有一家传的古董花瓶,价值人民币4万元。2002年12月的某一天,吴某的朋友李某到吴某家中做客时看到此花瓶奋遂起意欲将此花瓶据为己有。2002年12月24日晚,李某趁吴某全家出行的机会潜入吴某家中将花瓶盗走,后2002、年12月26日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2003年2月10日,李某以盗窃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此事发生后,吴某拥有古董花瓶的事在当地传开,被古董商陶某得知,与吴某商定以人民币15万元买下该花瓶。2月20日,陶某支付人民币15万元给吴某,吴某将古董花瓶完好地交给陶某。吴某有一家传的古董花瓶,价值人民币4万元。2002年28首先,吴某在将古董花瓶卖出前对花瓶享有的所有权是绝对法律关系。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具体的,即只有吴某对该花瓶享有所有权,而义务主体则是除权利主体之外的不特定的所有人或组织,即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侵犯吴某对该花瓶的所有权,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吴某与陶某的买卖关系是相对法律关系,其权利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双方的权利义务也明确具体,即吴某享有要求陶某支付15万元人民币的权利,而应履行给付完好真实的古董花瓶的义务,而陶某则享有取得花瓶的权利,履行支付价款的义务;其权利义务都只能向特定的对方要求和履行,而且能针对其他人。首先,吴某在将古董花瓶卖出前对花瓶享有的所有权是绝对法律关系29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B.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答案:B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30案情:韩先生某日持所购京剧票去北京某剧院观看“新新京剧团”排演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不料该剧团在外地演出,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返京,致使在京的演出不能如期举行。该剧院被迫安排了一场交响乐,韩先生以剧院违约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剧院违约事实成立,判令剧院赔偿韩先生票款及路费等人民币250元。剧院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告“新新京剧团”违约,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上述案情,分析以下问题:
(1)上面哪些人、单位或机构之间的关系构成法律关系?
(2)这些法律关系指向的客体是哪些?
(3)这个案例中,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的法律事实有哪些?
(4)在上面的法律关系中,哪是第一性的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哪是第二性的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
(提示:学生在讨论这个案例时,首先确定法律关系主体,把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一一分解为“单向法律关系”,由此才能够分辨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最后才能找到各个法律关系的客体)案情:韩先生某日持所购京剧票去北京某剧院观看“新新京剧团”排31事实如何转变为法律事实实例分析侵权行为法第七十八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未加工的案件事实→处理后的事实(狗,咬伤,伤害到手)→法律规范描述事实(动物,身体的伤害);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未加工的事实(邻居家的狗)→(狗属于家庭范围,属于邻居家支配)→法律规范描述事实(动物的占有人-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事实如何转变为法律事实32一位妇人在把骨头递给邻居的狗,而被狗咬伤手臂时,她可能会讲述事实如下:这只狗让她觉得有点同情,因为它看起来很瘦,它的反应让她很惊讶,因为这只狗认识她,而且之前她也经常给它东西等等。她或许不会提到:邻居曾警告她,不要给狗东西,因为它还很小,并未完全驯服。这种情况或许会有法律上的意义。一位妇人在把骨头递给邻居的狗,而被狗咬伤手臂时,她可能会讲述33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未加工的案件事实→处理后的事实(被警告,不要接近狗喂食)→法律规范描述事实(自身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足以引发法律问题的核心:狗咬人的动作以及因此给妇人带来的痛苦或不利,(精神恐惧害怕,物质上的损失,医疗费误工损失)→牵涉的法律问题(是损害,妇人有权向动物占有人请求赔偿)。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34结论:法律规范的内容是对事实的涵摄,但涵摄的事实是足以有影响和产生厉害关系并能引发法律问题的事法律事实。即具有法律属性的事实.具体详见卡尔.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第四章。结论:法律规范的内容是对事实的涵摄,但涵摄的事实是足以有影响35关于法律事实问题的观点一、因果说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事实。缺陷:须是法官已经清楚地事实。反之就无从知道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因此这些事实是我们已经认定后的结果,是衡量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的标准。二、法律规范构成要件说。不全面其仅是法律事实的一种分类。某种特定事实发生某种特定效果,当事人完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法律事实。例如民法184条: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力者(法律事实);负损害赔偿责任是法律效果。关于法律事实问题的观点36三、法律规范之事实说法律规范所支配之事物即法律之适用对象,称之为法律事实。凯尔森《法律与国家》“某个行为之成为法律行为,正因为它是法律规范所决定。任何行为的法律性质,即其与法律规范的关系。一个行为也只能够在法律规范所决定的范围以内,才能成为法律行为。”由此许多人推论法律事实也应是法律所规范的事实,事实如不被法律所规范就不能称其为法律事实。三、法律规范之事实说37四、法律适用前提说。该说认为,法律适用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由此推出法律适用的原则相当于形式逻辑中三段论中法律规范充当大前提,法律事实是小前提,判决是结果。(有人称为法律效果)。在这里,法律事实就是经法官认定的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第五、实证规范说。认为法律事实当指实证法所规范之生活事实,从而法称事实之主要特征应在:(A)具体性,(B)事实性,亦即法律事实所指称者,本来一直是发生于或继续存在于具体案件中之事实或状态。四、法律适用前提说。该说认为,法律适用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以事实38上述五种关于法律事实的认识,反映了研究法律事实这一概念的两个角度,(1)站立法者的立场上概括生活事实而得出的结论。法律规范构成要件说、实证规范说、法律规范之事实说。这一角度强调了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规范所含有的立法意图,认为事实只能与法律设定的模型重合才可称为法律事实。事实是法律中的事实。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社会进行调整就不能在其所创立规范中舍弃事实。法律事实都是关于事实共性的认识。是立法者在规范中设计的事实模型。上述五种关于法律事实的认识,反映了研究法律事实这一概念的两个39(2)司法前提说和法律关系的因果关系说司法的立场对法律事实定义。法律与事实是分开的。法律在此主要指规则。而事实是经过法官去伪存真排除了大量个性的事实。既引起了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又是由法官等在法律程序中反复质认,最后由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关系问题只是我们认识法律事实问题的一个角度,只是在探讨生活事实是否有法律意义的时候才加以运用。如果不是探讨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不需要把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放到一块进行定义。对于法律事实,不能仅拘泥于对法律关系的阐释。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关系实际是认定法律事实的一种方法。(2)司法前提说和法律关系的因果关系说40(二)法律事实的特征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在这里,规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静态的法律规范模式,和动态的法律规范。约束着人们对自然事实的认定方向法律规范中的法律事实,包括行为模式和实践的模式包括时效规定),为保护权利。因而,一个人的权利要想得到法率充分保护,其行为应是规范的芯过遮剥认为法律事实是一种取向于法律规范陈述形态的事实。(二)法律事实的特征41“·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许多事实虽然客观存在过,但不能被人证明,对这样的事实就不能认定为事实(法律明确规定可以推定的除外)。从司法的角度,有些事实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看可能存在,但由于许多事实具有的不可重复性,当事人拿不出证据,法官等就不能确认。法律事实需要有一个证明的过程。由此推论,“以事实为根据”原则中的事实并不是原本的“自然”事实,它是法官等用法律思维方式过滤的事实,同时还必须是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423·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是对法律关系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两个衡量尺度:一是事实和法律规范有没有关系,事实只有和法律规范有联系才能产生法律意义,所以,法律规范是存在法律事实的前提;二是事实和法律关系能否挂钩,这是从结果的角度来审视法律事实,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我们就可称之为法律事实。3·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是对法律关系产生了某种434.事实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英国法理学家麦考密克曾说:“事实是,在使用与法律有关的这些字眼时,必须指出迥然不同的两点:一点是哲学上的,一点是社会学上的。”对每一车乘客来说,除了坚实的、物质的汽车和冷静的可以触知的乘客之外,还存在和乘客数目一样多的运输合同。是制度性的事实麦考密克认为制度性事实不仅取决于世界上某些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而且取决于规范适用于这些行为或事件。4.事实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英国法理学家麦考密克曾说:“事实是44法律事实的合理分类:一、法律规范中涵摄的法律事实。是对社会存在事实的抽象概括。二、司法实践中的法律事实。这类事实复杂多样,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存有纷争,其中充满了个性,如果运用此种事实作为判决的前提,就必须对它进行充分的论证。其中论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种事实是否存在,或者这种事实与法律事实能有多大程度上的吻合。每一具体案件的案情都属于司法实践中的法律事实。注意,并非人们纷争的生活事实都是法律事实,而只有经过论证(质证、认证等)的事实才能称为法律事实,能够成为司法实践中法律事实的必定是和法律中的法律事实特征有某些方面的吻合。法律事实的合理分类:45二、认定法律事实的基础法律事实的认定需掌握法律思维方式法律事实总是需要人去认定的。所以,认定法律事实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它要受三个方面的制约:第一,认定过程要受法律规范的制约。(包括程序规范和法律中的法律事实模型)二、受认定人的价值观念感情心态的制约;三,要受到证明事实本身的各种情况证据的制约。法律事实的认定是属于法律适用性质的活动,它需要以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并非任何人都可以界定某种事实为法律事实。根据上述认识,对法律事实的认定有如下三个基础:二、认定法律事实的基础461、系统的法律知识是形成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法律事实的认定者应具备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形成较为成熟的法律思维方式,起码应清楚法律条文中的法律事实的基本框架。思维定势的特点:(1)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规范性思维方式,它强调只有规范的行为方式才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并做出不规范的行为,如果发生了纠纷,必然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作为代价的。(2)站在人性恶的立场上思考一切行为的思维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法律的出现不是以人性善为原因的,相反,它是为克服人性的弱点。它强调人们思考一切问题应从“坏人”的角度着眼,但这样思考问题不是为了期盼坏结果,而是为了防止害结果的出现。考虑各种不利情况。1、系统的法律知识是形成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47(3)求实的思维方式按道德要求法官该做的许多善行,在法治的场景下并不一定能做。法官断案必须以证据证明的事实作为判案的依据。(4)利益性思维。法律的本位是权利,为维护权利的实现。趋避害是人的本能,所以法律思维方式的很大特点就是强调利益基础上的权利与义务对等。(5)审判活动中是确定性的单一思维方式。这种确定性是讲,用该思维方式到断事实只能作是或否的判断,而不作非此即彼的判断。在陈述许多间题的时候只作客观描述而不带价值评判。比如,在表述一只表走得不准时,具有法律思维方式的人决不作这只表是块坏表的陈述。因为,关于坏表的陈述是带有非确定性评价意义上的判断,坏表有多种表现方式,走得不准只是其中一种表现。(3)求实的思维方式482、法律事实的认定者要尊重法律的基本价值从依法认定事实的角度讲,似乎对法律事实的认定无须强调法律价值问题,因为法律自身已载有立法者所赋予的各种价值。但由于法律认定不是机械的运作过程,离不开认定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从规范法官行为的角度看,我们应强调法律的价值问题。关于法律的最基本价值,职业法律群体还是有一些共性认识的。如果某位法律事实的认定者偏离法律的价值追求,应该受到来自同行的批评和指责。比如像属于毒树之果的证据,虽然能证明事实的真相,但能不能当成定案的证据,这其中就含有一个法律价值追求的问题。有些西方法律学者认为,通过非法途径得到的证据不能用来证明法律事实。2、法律事实的认定者要尊重法律的基本价值493、法律事实的认定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基础。在哲学上,虽然经验属于感性认识,但它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理性起点。对于什么是法律,许多思想家是站在经验的立场上来认识的,英美法系的许多法官断言法律就是经验的总结。我国立法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也强调立法应注意借鉴本国历史上和外国的有益经验。准,就属于立法加以形式化的经验。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认为,法律是经验的总结。如果当事人所争事实没有经过法律解释加以形式化,人们认定事实依据积累的经验,达到对某事实的共识,这种事实则被称为自然事实,即未经法律加以形式化的经验。3、法律事实的认定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基础。50(一)法律事实的认定其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每一个当事人提供可采用的证据,双方当事人盘问提供证据的证人,然后各方均声称所提出的证据的作用在于证实某些事实或有特殊效果的事实,法官通过审判加以认定。这一过程也同时断定证人证言的真实可靠性以及某些不利于他人的证据的分量及各种可能性等。法院或法官在认定法律事实时,还须借助证人证言以外的证据像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但即使是这样,法院或法官也还会遇到难题,像许多生活事实原本就不能直接观察,如人的心态等;有许多事实除当事人以外,其他人没有办法身临其境,没有目击等,这都会影响法院或法官的认定工作。这就要求在认定事实的时候首先应尊重程序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程序设定的步骤和方式办案。(一)法律事实的认定其过程大致是这样的:每一个当事人提供可采51其次,提高法官自身的认证能力和职业道德,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干扰,客观地认定法律事实。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把法律事实完全等同于客观事实。第三,对事实的认定,法官等要遵循已形成的证据法准则,在庭审过程中,搞好质证、认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如果是因为证据不足的间题打输官司,当事人并没有太多的理由抱怨司法活动。事实如果不清的话,法官可通过反复询问、质证、认证,甚至亲自调查取证来证明事实的真相。如果法官们对已认定的法律事实解释错误,就会直接影响案件的公正判决。正是因为法官在解释法律事实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西方有些人常说的法律就是法官的行为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其次,提高法官自身的认证能力和职业道德,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干扰52法律事实的解释法律事实的解释是指法官等把生活事实认定为法律事实后,关于法律事实所释放出来的法律意义。这个定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对法律中规定的法律事实意义的重新阐释。这种阐释既尊重了立法者所创设的规范,又是针对个案的,这二者的结合正是法律中的法律事实发挥作用的场合。由于这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法官等职业法律群体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它所释放的意义可能和立法者所设计的意义有所不同,但应保持大体上的一致,法律事实的解释者应在法律的可能范围内释放其意义。第二,法官等对法律事实的解释是一种对生活事实的提炼和说明。它是在区分了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后对所认定法律事实的说明,是适用法律的前提。法律事实的解释法律事实的解释53法律事实的解释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由法官根据法律规范之可能范围释放的意义。法律事实的解释是法官对事实所含有的法律意义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法律问题。关于法律事实的解释是审判实务上的理论难题,它需要借助法律术语对事实间题加以说明,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法律上的判断,当然也包括法官等的主观判断。第二,法官对法律事实的解释是对生活事实的法律化过程,是法官等经过法律思维剪裁生活事实而得出的结论。适用法律是把具体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法律和事实两个方面进行重新阐释,适用法律实际上就是解释法律。法律解释只要不是立法性的解释,它就具有与具体案件的关联性特征。法律事实的解释正好是综合了法律与事实两个方面的属性。在这里,法律与事实相互渗入对方,从而使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在法律思维方式支配下合而为一。法律事实的解释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由法官根据法律规范54第三,对法律事实的解释是法官在判决书中的说明理由部分应详细叙说的部分。法官判案应说明理由,这个理由既包括认定事实部分,也应包括解释法律事实的部分。某一法律事实可能会引发多重法律结论,为什么法官能释放出判决书中所认定的意义,这是法官必须要说明的,如不加以说明,很可能就是任意裁判。关于审判的一般印象就是法官在具体的事实中发现法的规范,对权利义务进行确定的判断。”在事实中发现法律规范的结果就是对法律事实进行解释,并把它写进判决书中。第三,对法律事实的解释是法官在判决书中的说明理由部分应详细叙55第五讲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以及研究的意义(一)、研究法律关系的意义和价值任何法律想象的存在都是要处理某种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原则)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法律规范内容的设置)解决法律问题的技术性手段是适用法律规范的前提条件第五讲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以及研究的意义56实践意义在于为职业法律群体分析案件,处理和解决纠纷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法律关系成为司法人员的分析工具。例如分析各种从综复杂的关系;对事实与法律的认知;实践意义57(二)、法律关系的定义起源罗马法中的“法锁”概念债本质上就是依据法律,要求人们为一定给付的法锁。(债权人要求给付请求权;债务人为给付义务)。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定义:由法律规则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两个内容——成为关系的实质要素-事实状态;形式要素,事实状态借助一平台上升至法律层面。(二)、法律关系的定义58温德雪德:所有权关系可不依事实要素而存在所有权法律关系。因此认为法律关系是法律上规定的关系。(由法律所设立;法律追究其法律后果的事实状态。争论的实质是指对法的性质的认识的不同(法律是法律规范体系还是法律关系体系的问题)。比尔林:一切法律规范都表达法律关系的内容;而法律关系的内容则包括一方的权利和另一方的义务。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温德雪德:所有权关系可不依事实要素而存在所有权法律关系。因此59二、特征(一)、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具有合法性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不宜由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因此不存在相应的法律规范也就不存在法律关系。有些社会关系领域没有形成法律规范,因此也不产生法律关系。2、法律关系不可与社会关系等同。例如刑事法律关系在社会中本身是不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财产和人身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参在但也须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二、特征603、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实现的形式。是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得以贯彻的表现。例如按照民事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会发生法律上的联系。无效民事行为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实现的形式。是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和法61第五十八条下列民事行为无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本项删除)(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五十八条下列民事行为无效:62合法性的理解,该法律关系的建立有法律依据即法律规范。社会存在的事实关系不是法律关系。例如:未经法律认可的收养关系。合法性的理解,该法律关系的建立有法律依据即法律规范。63孙某与李某签订购房合同规定:孙某将租借张某的房子于2004年10月1日前出卖给李某,李某支付人民币12万元。李某明知该房屋属于张某,仍于2004年9月将房款交给孙某。张某得知消息后,将孙、李二人告至法院。法院审理后确认孙、李两被告侵权成立,宣布其购房合同无效,并向张某支付赔偿金3000元。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孙某与李某签订购房合同是“无效的合同”,他们之间也就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但他们签订的“无效合同”事件恰好证明了两人侵权行为成立,这就构成了张某与他们之间侵权法律关系形成的一个事实。也就是说,这个事例中,孙、李与张某之间的损害赔偿关系才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孙某与李某签订购房合同规定:孙某将租借张某的房子于2004年64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第五条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第六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第七条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九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的限制。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第八条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第九条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第十条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第四条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65第十一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第十二条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第十三条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第十四条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条第三项、第五条第三项、第六条和被收养人不满十四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第十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订立收养协议的,可以订立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第十六条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第十七条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收养关系。第十八条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第十九条送养人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再生育子女。第十一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66(二)、意志性(意识)社会关系的建立本身就是人的意志的产物。是人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基于自己的目的和意识有意与他人建立的某种联系。法律规范的产生和制定本身就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对社会利益的取舍。保护什么,遏制什么。法律关系本身就是关联概念,建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意志要符合国家的要求,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护。多数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需要当事人意志的参与。(为什么:私法自治的原则的体现)例外:有些无需当事人的意志的参与,即可成立:刑事法律关系,只要有犯罪行为,刑事法律关系即可成立。民事侵权行为也是如此。(二)、意志性(意识)67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68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第二十一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十四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69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70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第八十八条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七十七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71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72(三)、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规范行为模式就是就是权利义务的规定。法律规范中的权利义务是待实现的权利义务,即应有,属于权利义务可能性的领域。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是实际有的现实性领域。法律关系是法律对社会的控制得以真正实现的结果。是法的实效的体现。(三)、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73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对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初次分配进行的再分配,是根据具体的法律事实,针对特定的主体和具体客体使权利与义务具体化,使法律规范中属于可能性的权利与义务现实化,法律关系是实现法律规范中权利与义务的工具。案例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对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初次分配进行的再分配74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BCD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75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BCD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76三、法律关系的分类(一)、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产生依据是否适用法律制裁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在执行法的调整职能过程中,基于主体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主体权利就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根据调整性法律规范在实现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内容,它是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例如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执行法的保护职能过程中,基于主体的违法行为而产生的,需要通过法律制裁才能恢复被破坏的权利与秩序的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根据保护性法律规范在实现法律规范的否定性后果的内容,它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这一关系的一方主体国家通过实施法律制裁,要求另一方违法者承担由于实施违法行为所招致的法律责任。保护型法律关系的典型形态是刑事法律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分类(一)、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77(二)、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按照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相互地位,可以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平权型法律关系,也称横向型法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地位是平等的,相互间没有隶属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其典型形态是民事法律关系。
隶属性法律关系,也称纵向型法律关系,是指隶属法律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力服从关系。其特点是法律关系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有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监督与被监督诸方面的差别;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隶属性法律关系的典型形态是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一方——国家主管机关具有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或社会组织都必须服从。
(二)、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法律关78(三)、单向(单边)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系
按照法律主体的多少及其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为根据,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所谓单向(单务)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仅享有权利,义务人仅履行义务,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联系。例如:季某与杨某系多年交往的好友。季某生前立遗嘱,表示死后将所藏徐悲鸿画作一幅赠与杨某。杨某得知后表示接受赠与,但愿意将自己祖传的一对清代乾隆年间青瓷花瓶作为回赠。季某不允,而将自己的赠与遗嘱到公证处公证。
这是一个典型的不附义务的“赠与合同”,其中,季某与杨某之间所存在的赠与法律关系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其实,一切法律关系无论多么复杂,均可分解为单向的法律关系来加以考察。买方(权利)→卖方(义务)双向(双边)法律关系,是指在特定的双方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着两个密不可分的单向权利义务关系,其中一方主体的权利对应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例如,买卖法律关系就包含着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单向法律关系。买方(权利)→卖方(义务)卖方(权利)→买方(义务)买方(义务)←卖方(权利)卖方(义务)←买方(权利)
(三)、单向(单边)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79所谓多向(多边)法律关系,又称“复合法律关系”或“复杂的法律关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法律关系的复合体。比如:
“阳光公司”欲出售“荷花”牌洗衣机40台给一国营企业(简称“A单位”),合同约定A单位支付货款4万元。在交货之前,40台洗衣机暂时寄放在临近“阳光公司”的一所福利工厂(简称“B单位”)的废旧仓库,“阳光公司”委托个体运营者赵某将货物按时运抵A单位。
这个事例涉及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其中包含“阳光公司”与““A单位”之间的货物买卖法律关系,与“B单位”之间的货物仓储法律关系,“阳光公司”与赵某之间的货物运输法律关系等。(阳光公司→A单位;阳光公司→B单位;阳光公司→赵某)所谓多向(多边)法律关系,又称“复合法律关系”或“复杂的法律80(四)、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它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法律关系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或从法律关系。以上述事例5—3来看,“阳光公司”与“A单位”之间的货物买卖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那么,“阳光公司”与“B单位”之间的货物仓储法律关系,“阳光公司”与赵某之间的货物运输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四)、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81(五)、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根据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可以分为绝对性法律关系与相对性法律关系。
绝对性法律关系是特定的权利主体与不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绝对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只有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具体的,而义务主体则是除权利主体之外的不特定的任何人,其表达公式是“某个人对其他一切人”,典型形态是所有权关系。
相对性法律关系是特定的权利主体与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对性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参加法律关系的双方或数方均是特定的具体的人,其表达公式是“某个人对某个人”,典型形态是债权关系。
(五)、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根据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82吴某有一家传的古董花瓶,价值人民币4万元。2002年12月的某一天,吴某的朋友李某到吴某家中做客时看到此花瓶奋遂起意欲将此花瓶据为己有。2002年12月24日晚,李某趁吴某全家出行的机会潜入吴某家中将花瓶盗走,后2002、年12月26日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2003年2月10日,李某以盗窃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此事发生后,吴某拥有古董花瓶的事在当地传开,被古董商陶某得知,与吴某商定以人民币15万元买下该花瓶。2月20日,陶某支付人民币15万元给吴某,吴某将古董花瓶完好地交给陶某。吴某有一家传的古董花瓶,价值人民币4万元。2002年83首先,吴某在将古董花瓶卖出前对花瓶享有的所有权是绝对法律关系。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具体的,即只有吴某对该花瓶享有所有权,而义务主体则是除权利主体之外的不特定的所有人或组织,即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侵犯吴某对该花瓶的所有权,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吴某与陶某的买卖关系是相对法律关系,其权利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双方的权利义务也明确具体,即吴某享有要求陶某支付15万元人民币的权利,而应履行给付完好真实的古董花瓶的义务,而陶某则享有取得花瓶的权利,履行支付价款的义务;其权利义务都只能向特定的对方要求和履行,而且能针对其他人。首先,吴某在将古董花瓶卖出前对花瓶享有的所有权是绝对法律关系84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钱某趁孙某不备,将孙某的狗毒死。孙某掌握了钱某投毒的证据之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钱某赔偿孙某600元钱。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孙某因对其狗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法律关系B.由于孙某起诉而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C.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纵向的法律关系D.因钱某毒死孙某的狗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中,孙某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答案:B孙某的狗曾咬伤过邻居钱某的小孙子,钱某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一天85案情:韩先生某日持所购京剧票去北京某剧院观看“新新京剧团”排演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不料该剧团在外地演出,因路途遥远未能及时返京,致使在京的演出不能如期举行。该剧院被迫安排了一场交响乐,韩先生以剧院违约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剧院违约事实成立,判令剧院赔偿韩先生票款及路费等人民币250元。剧院又向法院提起诉讼,告“新新京剧团”违约,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上述案情,分析以下问题:
(1)上面哪些人、单位或机构之间的关系构成法律关系?
(2)这些法律关系指向的客体是哪些?
(3)这个案例中,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的法律事实有哪些?
(4)在上面的法律关系中,哪是第一性的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哪是第二性的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
(提示:学生在讨论这个案例时,首先确定法律关系主体,把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一一分解为“单向法律关系”,由此才能够分辨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最后才能找到各个法律关系的客体)案情:韩先生某日持所购京剧票去北京某剧院观看“新新京剧团”排86事实如何转变为法律事实实例分析侵权行为法第七十八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未加工的案件事实→处理后的事实(狗,咬伤,伤害到手)→法律规范描述事实(动物,身体的伤害);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未加工的事实(邻居家的狗)→(狗属于家庭范围,属于邻居家支配)→法律规范描述事实(动物的占有人-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事实如何转变为法律事实87一位妇人在把骨头递给邻居的狗,而被狗咬伤手臂时,她可能会讲述事实如下:这只狗让她觉得有点同情,因为它看起来很瘦,它的反应让她很惊讶,因为这只狗认识她,而且之前她也经常给它东西等等。她或许不会提到:邻居曾警告她,不要给狗东西,因为它还很小,并未完全驯服。这种情况或许会有法律上的意义。一位妇人在把骨头递给邻居的狗,而被狗咬伤手臂时,她可能会讲述88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未加工的案件事实→处理后的事实(被警告,不要接近狗喂食)→法律规范描述事实(自身有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足以引发法律问题的核心:狗咬人的动作以及因此给妇人带来的痛苦或不利,(精神恐惧害怕,物质上的损失,医疗费误工损失)→牵涉的法律问题(是损害,妇人有权向动物占有人请求赔偿)。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89结论:法律规范的内容是对事实的涵摄,但涵摄的事实是足以有影响和产生厉害关系并能引发法律问题的事法律事实。即具有法律属性的事实.具体详见卡尔.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第四章。结论:法律规范的内容是对事实的涵摄,但涵摄的事实是足以有影响90关于法律事实问题的观点一、因果说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事实。缺陷:须是法官已经清楚地事实。反之就无从知道是否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因此这些事实是我们已经认定后的结果,是衡量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的标准。二、法律规范构成要件说。不全面其仅是法律事实的一种分类。某种特定事实发生某种特定效果,当事人完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法律事实。例如民法184条: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力者(法律事实);负损害赔偿责任是法律效果。关于法律事实问题的观点91三、法律规范之事实说法律规范所支配之事物即法律之适用对象,称之为法律事实。凯尔森《法律与国家》“某个行为之成为法律行为,正因为它是法律规范所决定。任何行为的法律性质,即其与法律规范的关系。一个行为也只能够在法律规范所决定的范围以内,才能成为法律行为。”由此许多人推论法律事实也应是法律所规范的事实,事实如不被法律所规范就不能称其为法律事实。三、法律规范之事实说92四、法律适用前提说。该说认为,法律适用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由此推出法律适用的原则相当于形式逻辑中三段论中法律规范充当大前提,法律事实是小前提,判决是结果。(有人称为法律效果)。在这里,法律事实就是经法官认定的有法律意义的事实。第五、实证规范说。认为法律事实当指实证法所规范之生活事实,从而法称事实之主要特征应在:(A)具体性,(B)事实性,亦即法律事实所指称者,本来一直是发生于或继续存在于具体案件中之事实或状态。四、法律适用前提说。该说认为,法律适用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以事实93上述五种关于法律事实的认识,反映了研究法律事实这一概念的两个角度,(1)站立法者的立场上概括生活事实而得出的结论。法律规范构成要件说、实证规范说、法律规范之事实说。这一角度强调了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规范所含有的立法意图,认为事实只能与法律设定的模型重合才可称为法律事实。事实是法律中的事实。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社会进行调整就不能在其所创立规范中舍弃事实。法律事实都是关于事实共性的认识。是立法者在规范中设计的事实模型。上述五种关于法律事实的认识,反映了研究法律事实这一概念的两个94(2)司法前提说和法律关系的因果关系说司法的立场对法律事实定义。法律与事实是分开的。法律在此主要指规则。而事实是经过法官去伪存真排除了大量个性的事实。既引起了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又是由法官等在法律程序中反复质认,最后由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关系问题只是我们认识法律事实问题的一个角度,只是在探讨生活事实是否有法律意义的时候才加以运用。如果不是探讨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不需要把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放到一块进行定义。对于法律事实,不能仅拘泥于对法律关系的阐释。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关系实际是认定法律事实的一种方法。(2)司法前提说和法律关系的因果关系说95(二)法律事实的特征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在这里,规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静态的法律规范模式,和动态的法律规范。约束着人们对自然事实的认定方向法律规范中的法律事实,包括行为模式和实践的模式包括时效规定),为保护权利。因而,一个人的权利要想得到法率充分保护,其行为应是规范的芯过遮剥认为法律事实是一种取向于法律规范陈述形态的事实。(二)法律事实的特征96“·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许多事实虽然客观存在过,但不能被人证明,对这样的事实就不能认定为事实(法律明确规定可以推定的除外)。从司法的角度,有些事实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看可能存在,但由于许多事实具有的不可重复性,当事人拿不出证据,法官等就不能确认。法律事实需要有一个证明的过程。由此推论,“以事实为根据”原则中的事实并不是原本的“自然”事实,它是法官等用法律思维方式过滤的事实,同时还必须是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973·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是对法律关系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两个衡量尺度:一是事实和法律规范有没有关系,事实只有和法律规范有联系才能产生法律意义,所以,法律规范是存在法律事实的前提;二是事实和法律关系能否挂钩,这是从结果的角度来审视法律事实,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我们就可称之为法律事实。3·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是对法律关系产生了某种984.事实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英国法理学家麦考密克曾说:“事实是,在使用与法律有关的这些字眼时,必须指出迥然不同的两点:一点是哲学上的,一点是社会学上的。”对每一车乘客来说,除了坚实的、物质的汽车和冷静的可以触知的乘客之外,还存在和乘客数目一样多的运输合同。是制度性的事实麦考密克认为制度性事实不仅取决于世界上某些行为或事件的发生,而且取决于规范适用于这些行为或事件。4.事实是一种制度性事实英国法理学家麦考密克曾说:“事实是99法律事实的合理分类:一、法律规范中涵摄的法律事实。是对社会存在事实的抽象概括。二、司法实践中的法律事实。这类事实复杂多样,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存有纷争,其中充满了个性,如果运用此种事实作为判决的前提,就必须对它进行充分的论证。其中论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种事实是否存在,或者这种事实与法律事实能有多大程度上的吻合。每一具体案件的案情都属于司法实践中的法律事实。注意,并非人们纷争的生活事实都是法律事实,而只有经过论证(质证、认证等)的事实才能称为法律事实,能够成为司法实践中法律事实的必定是和法律中的法律事实特征有某些方面的吻合。法律事实的合理分类:100二、认定法律事实的基础法律事实的认定需掌握法律思维方式法律事实总是需要人去认定的。所以,认定法律事实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它要受三个方面的制约:第一,认定过程要受法律规范的制约。(包括程序规范和法律中的法律事实模型)二、受认定人的价值观念感情心态的制约;三,要受到证明事实本身的各种情况证据的制约。法律事实的认定是属于法律适用性质的活动,它需要以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并非任何人都可以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学校工作总结参考模板(三篇)
- 2024年学校总务工作计划范本(二篇)
- 2024年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总结参考(二篇)
- 2024年年度销售工作计划模版(二篇)
- 2024年小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本(四篇)
- 2024年学校消毒通风制度样本(二篇)
- 2024年卫生室管理制度样本(五篇)
- 2024年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例(二篇)
- 2024年工商部门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 【《N公司员工培训问题与完善策略(含问卷)》9500字(论文)】
- 消防操作考核表
- 食物过敏诊疗规范2023版
- 国培教师个人成长案例3000字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实施细则
- 干细胞医疗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教案(教学设计)
- DB37T 4672-2023 水利工程闸站无人值守运营规范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英语试卷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考题(附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中西式点心新手制作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