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_第1页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_第2页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_第3页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_第4页
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评价他:“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李白!导言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2学习要点1.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3.背诵这首诗。学习要点1.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3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5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持弓扶桑。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6“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7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夜晚仙府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

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神仙洞府,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玄宗此刻早已在温柔乡里夜夜笙歌,又岂会理会太白这位小小的翰林待诏?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你从唐诗中走来,你挥洒文墨,记下一个鼎盛时代。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作用2、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

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

作者简介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简介8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

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9蜀长安齐吴越汉水梁宋第一次漫游:第二次漫游:江夏洞庭湖庐山金陵扬州淮南姑苏荆门安陆襄阳终南山洛阳齐州镜湖天姥山李白一生漫游图蜀长安齐吴汉水梁第一次漫游:江夏洞庭湖庐金陵扬州淮南10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李白怀着“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离开京城,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745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经11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2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题解: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13一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一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14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高适的《别董大》

3、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15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骆宾王的《与易水送别》。6、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16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文体知识17

天姥(mǔ)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天姥山天姥山18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风光欣赏19天姥仙山----拨云尖天姥风光欣赏天姥仙山----拨云尖天姥风光欣赏20天姥入梦天姥风光欣赏天姥入梦天姥风光欣赏21云海漫漫天姥风光欣赏云海漫漫天姥风光欣赏22天姥远眺天姥风光欣赏天姥远眺天姥风光欣赏23仙雾弥漫天姥风光欣赏仙雾弥漫天姥风光欣赏24仙界云宇天姥风光欣赏仙界云宇天姥风光欣赏25半壁见海日天姥风光欣赏半壁见海日天姥风光欣赏26湖光山色天姥风光欣赏湖光山色天姥风光欣赏27天姥龙潭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龙潭天姥风光欣赏28镜湖风光天姥风光欣赏镜湖风光天姥风光欣赏29美丽镜湖天姥风光欣赏美丽镜湖天姥风光欣赏30镜湖扬波天姥风光欣赏镜湖扬波天姥风光欣赏31古驿道天姥风光欣赏古驿道天姥风光欣赏32世外桃源天姥风光欣赏世外桃源天姥风光欣赏33千岩万转天姥风光欣赏千岩万转天姥风光欣赏34千姿百态天姥风光欣赏千姿百态天姥风光欣赏35天姥连天天姥风光欣赏天姥连天天姥风光欣赏36迷花倚石流连忘返天姥风光欣赏迷花倚石流连忘返天姥风光欣赏37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38

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正音,辩字,诵读全诗。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正音,辩字,诵读全39全诗按什么顺序进行?后人评说这是一首“游仙诗”,从文中有何体现?作者的梦境象征什么?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思考全诗按什么顺序进行?思考40给画线字注音瀛洲

天姥

剡溪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yíng

shànlùzhuójīfēidànhōngjìmǔ给画线字注音瀛洲.yíngsh41检查预习(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确、实在拔,超出压倒依据或许向东南,作状语检查预习(义)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实在拔,超出压倒依据或许42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颤栗;使……惊用作动词,下雨名词作状语在中间名词作动词弹奏向东,作状语舒展原来低头;名作动侍奉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颤栗;使……惊用作动43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訇然中开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确、实在)(暗)(超出;遮掩)(使…颤栗;使…惊)(动词,下雨)(打开,动词)(弹奏)(低头;侍奉)烟涛微茫信难求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确、实在)(暗)(超出;44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2、填空: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45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46填空:入梦的原因是: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填空:“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4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为何从“瀛洲”谈起?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现?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48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神”的特色凸显而出。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49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请概括内容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交待入梦之由神奇高大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请概括内容描写天姥山50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思考: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看看是怎样表现其高大神奇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思考: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51海客瀛洲天姥越人微茫明灭五岳赤城拔、掩实在雄伟衬托对比突出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瀛洲天姥越人微茫明灭五岳拔、掩实在雄伟衬52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表达诗人神往的思想情感,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1、天姥山的雄峻巍峨,作用

2、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

3、勾起游览愿望。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衬托1、53自由阅读第一部分,争取背诵第一部分背诵提示:海……,烟……越……,云……天姥……,势拔……天台……,对此……自由阅读第一部分,争取背诵第一部分背诵提示:54鉴赏梦境鉴赏梦境55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山中恐怖梦游之旅夜晚仙府欢乐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56【说梦、赏梦】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意境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②境——组画面③情——品情感【说梦、赏梦】意境的赏析思路:5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飞”表现了什么追求?思考自由自在“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急切兴奋之情。剡溪美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58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59湖月梦景

静美清幽湖月梦景静美清幽60示范:

月夜剡溪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特点:清幽表述:(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示范:61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何提到“谢公”?“宿处”有何作用?思考在全文起何作用?天姥奇景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何提到“谢62诗人为何提到“谢公”?明确:(1)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2)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诗人为何提到“谢公”?明确: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6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宿处”有何作用?思考在全文起何作用?“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说明起点,准备登山。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宿处”有何64白昼山中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白昼山中65

半壁见海日

壮美半壁见海日壮美66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壮美白天景象,壮美奇绝半壁见海日壮美白天景象,壮美奇绝67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思考写作对象是什么?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峰回路转,情迷意乱,山鸣水啸。写景,更写人。写出诗人忧郁的情感。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夜间景象,昏暗恍惚,离奇险怪天姥奇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68

傍晚山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

69●特点:昏暗诡谲、阴森恐怖。●作用: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问题五:“熊咆龙吟……生烟”一段,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特点:昏暗诡谲、阴森恐怖。●作用: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70列缺霹雳列缺霹雳7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思考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神仙洞府,光辉灿烂,壮丽非凡。洞天仙境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72月夜剡溪白昼山中夜晚仙府恬静幽美壮观雄奇惊悚震撼盛大欢乐梦游之旅愉悦神往迷醉神荡悸动惊恐惊叹艳羡景境情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颜”大开,幸福无比。傍晚山中月夜剡溪白昼山中夜晚仙府恬静幽美壮观雄奇惊悚震撼盛大欢乐梦游73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思考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洞天仙境霓为衣兮风为马,思考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74

夜晚仙府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夜晚仙府75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思考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梦境消失,无限留恋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思考76提问:

1、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写了什么?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提问:

1、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77梦醒了!梦醒了!78“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词句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要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即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79提问:

2、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

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提问:

2、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

什80齐读第二部分,争取背诵背诵提示:我欲……,一夜……。湖月……,送我……谢公……,渌水……。脚著……,身登……半壁……,空中……。千岩……,迷花……熊咆……,栗深……。云青……,水澹……列缺……,丘峦……。洞天……,訇然……青冥……,日月……。霓为……,云之……虎鼓……,仙之…….。忽……,恍……,

惟觉时……,失向来…….。齐读第二部分,争取背诵81思考:1、写了什么?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后感慨思考:1、写了什么?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822、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2、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83明确: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3、“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明确: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3、“且放”两句,诗人表844、“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4、“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明确:蔑视权贵的8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86自由阅读第三部分,争取背诵第三部分背诵提示:世间……,古来……。别君……,且放……,须行……。安能……,使我……。自由阅读第三部分,争取背诵第三部分背诵提示:87思考探究1、全文重点写的内容是什么?思考探究1、全文重点写的内容是什么?88思考探究2、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仙境美妙—自由遨游现实丑恶—失意碰壁反衬向往神仙世界厌恶黑暗现实

思考探究2、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89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90一、全诗脉络入梦缘由现实天姥,高大雄峻

梦游历程梦到剡溪,清幽寂静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灿烂辉煌

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梦境消失,无限留恋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反抗现实总结1清幽秀美雄伟神异一、全诗脉络入梦缘由现实天姥,高大雄峻梦游91总结2.全诗脉络: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总结2.全诗脉络: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92记思路,背诵。梦前:我欲因之梦吴越梦中:月夜飞渡——登山奇观——山中夜景——洞天奇景——梦醒:梦惊伤神记思路,背诵。梦前:我欲因之梦吴越93

思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思考:94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贵,而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这是李白的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95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96诗眼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诗眼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97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向往仙境呢?这个梦境从表层看来,景是虚的,然而我们知道梦某种程度上是现实的折射,反映着人的一种情感需求,比方说《牡丹亭》游园惊梦,比方说庄生梦蝶。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向往仙境呢?这个梦境从98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有人说,这是一首游仙诗,表现诗人对仙境的向往,那么,诗人为什么向往仙境呢?

描写神仙世界,鄙弃黑暗现实,追求个性自由。(特色: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构成了浪漫主义的杰作)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有人说,这是一首游仙诗,表现诗人对仙99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诗人为什么向往仙境呢?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

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

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

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

供己

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

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

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

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向往仙境呢?李100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向往仙境呢?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

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不是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

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

却无法与他们合拍,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

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诗人为什么向往仙境呢?因101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他人笔下的李白拓展延伸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102

对淡淡孤月,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风听懂你浓浓的乡愁;望重重蜀道,写下“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山了解你满怀的忧愁。身处大唐盛世,却有“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荣华东流水”的淡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呐喊。

有人说你放荡不羁,其实你是一身傲骨。与酒为伴,对月吟诗,你活出了自己,活出了精彩。让国舅磨墨,让宠臣脱靴,让爱妃捧砚,天下之大,傲王侯,藐权贵者,能有几人?

李白——世上潇洒走一回,留一身豪情,留一座丰碑。他人笔下的李白拓展延伸对淡淡孤月,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03

你从月光下走来,你轻挥衣袖,洒下一片浪漫情怀;

你从蜀道上走来,你微微昂头,留下一身豪放气概;

你从唐诗中走来,你挥洒文墨,记下一个鼎盛时代。

你名中带“白”,的确,正如一张白纸,才可尽情在上面描绘出天马行空的想象,才可尽兴在上面挥写出任何豪迈、磅礴的气势,才可温柔地倾诉出那一片浪漫心境。

一身傲气,惊世才华,是你;

一派洒脱,写遍情怀,是你!

最后,你向着那波光中的月影一跃,跃进了你的浪漫世界,留下了一水灿烂。

他人笔下的李白拓展延伸你从月光下走来,你轻挥衣袖,洒下一片浪漫情怀104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

广东高分作文《语言与沟通》学生笔下的李白拓展延伸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105

太白漫有惊人句,夜光杯里诗成仙!可惜,天生不羁世难容!恰便似蕃纕蒙尘不得用。悲兮,叹兮……太白确实有才,他可邀月同影成三人,亦可放浪散发弄扁舟,但他缺乏一位伯乐,缺少能赏识他的君主!玄宗此刻早已在温柔乡里夜夜笙歌,又岂会理会太白这位小小的翰林待诏?学生笔下的李白拓展延伸太白漫有惊人句,夜光杯里诗成仙!可惜,天106当诗仙宽袍弃履,举起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这瞬间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福建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永恒》学生笔下的李白拓展延伸当诗仙宽袍弃履,举起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107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中心思想: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108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傲视权贵,追求自由。局限性进步性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傲视权贵,追求自由。局限性进步性109总结二.构思与表现手法:

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五个“改变”.总结二.构思与表现手法:110①改变惜别伤离的老套手法,借离别表明不事权贵的态度.②改变平铺直叙,围绕一场梦幻来构思,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让诗人的幻想有更广阔的空间.③改变素笔写实,大胆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幻想世界,塑造幻想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五个“改变”①改变惜别伤离的老套手法,借离别表明不事权贵的态度.②111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描写神仙世界,鄙弃黑暗现实,追求个性自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④改变纯粹描景,写幻景为“不事权贵”服务,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由遨游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以及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而正有了这一点,方使全诗绽放出动人光彩.⑤改变格律拘束,兼用长短句,多用换韵,诗句随感情起落而变化多姿,笔随意动,意到文成.流畅自然的诗体适合于表现作者豪迈奔放的感情.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④改变纯粹描112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艺术特色: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113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

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幻灯屏幕上摘选的

四首可供借鉴,亦可另行选择。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然后再选派代表发言。)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114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115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瑰丽的境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瑰丽的11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17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评价他:“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就是李白!导言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118学习要点1.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2.领会作品想象奇特和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3.背诵这首诗。学习要点1.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119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20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2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持弓扶桑。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122“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123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夜晚仙府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

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神仙洞府,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玄宗此刻早已在温柔乡里夜夜笙歌,又岂会理会太白这位小小的翰林待诏?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你从唐诗中走来,你挥洒文墨,记下一个鼎盛时代。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作用2、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

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

作者简介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简介124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

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125蜀长安齐吴越汉水梁宋第一次漫游:第二次漫游:江夏洞庭湖庐山金陵扬州淮南姑苏荆门安陆襄阳终南山洛阳齐州镜湖天姥山李白一生漫游图蜀长安齐吴汉水梁第一次漫游:江夏洞庭湖庐金陵扬州淮南126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李白怀着“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离开京城,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745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经127部编教材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28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题解: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梦游”129一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一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130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高适的《别董大》

3、借送别言志。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如李白的《梦游天姆吟留别》。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131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骆宾王的《与易水送别》。6、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知识链接:送别诗的分类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132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文体知识133

天姥(mǔ)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天姥山天姥山134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风光欣赏135天姥仙山----拨云尖天姥风光欣赏天姥仙山----拨云尖天姥风光欣赏136天姥入梦天姥风光欣赏天姥入梦天姥风光欣赏137云海漫漫天姥风光欣赏云海漫漫天姥风光欣赏138天姥远眺天姥风光欣赏天姥远眺天姥风光欣赏139仙雾弥漫天姥风光欣赏仙雾弥漫天姥风光欣赏140仙界云宇天姥风光欣赏仙界云宇天姥风光欣赏141半壁见海日天姥风光欣赏半壁见海日天姥风光欣赏142湖光山色天姥风光欣赏湖光山色天姥风光欣赏143天姥龙潭天姥风光欣赏天姥龙潭天姥风光欣赏144镜湖风光天姥风光欣赏镜湖风光天姥风光欣赏145美丽镜湖天姥风光欣赏美丽镜湖天姥风光欣赏146镜湖扬波天姥风光欣赏镜湖扬波天姥风光欣赏147古驿道天姥风光欣赏古驿道天姥风光欣赏148世外桃源天姥风光欣赏世外桃源天姥风光欣赏149千岩万转天姥风光欣赏千岩万转天姥风光欣赏150千姿百态天姥风光欣赏千姿百态天姥风光欣赏151天姥连天天姥风光欣赏天姥连天天姥风光欣赏152迷花倚石流连忘返天姥风光欣赏迷花倚石流连忘返天姥风光欣赏153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154

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正音,辩字,诵读全诗。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正音,辩字,诵读全155全诗按什么顺序进行?后人评说这是一首“游仙诗”,从文中有何体现?作者的梦境象征什么?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思考全诗按什么顺序进行?思考156给画线字注音瀛洲

天姥

剡溪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yíng

shànlùzhuójīfēidànhōngjìmǔ给画线字注音瀛洲.yíngsh157检查预习(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确、实在拔,超出压倒依据或许向东南,作状语检查预习(义)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实在拔,超出压倒依据或许158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颤栗;使……惊用作动词,下雨名词作状语在中间名词作动词弹奏向东,作状语舒展原来低头;名作动侍奉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使……颤栗;使……惊用作动159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訇然中开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确、实在)(暗)(超出;遮掩)(使…颤栗;使…惊)(动词,下雨)(打开,动词)(弹奏)(低头;侍奉)烟涛微茫信难求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确、实在)(暗)(超出;160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2、填空: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16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162填空:入梦的原因是: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填空:“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16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为何从“瀛洲”谈起?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现?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164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神”的特色凸显而出。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165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请概括内容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交待入梦之由神奇高大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请概括内容描写天姥山166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思考: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看看是怎样表现其高大神奇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思考: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167海客瀛洲天姥越人微茫明灭五岳赤城拔、掩实在雄伟衬托对比突出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瀛洲天姥越人微茫明灭五岳拔、掩实在雄伟衬168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表达诗人神往的思想情感,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1、天姥山的雄峻巍峨,作用

2、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

3、勾起游览愿望。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对比、衬托1、169自由阅读第一部分,争取背诵第一部分背诵提示:海……,烟……越……,云……天姥……,势拔……天台……,对此……自由阅读第一部分,争取背诵第一部分背诵提示:170鉴赏梦境鉴赏梦境171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山中恐怖梦游之旅夜晚仙府欢乐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172【说梦、赏梦】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意境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②境——组画面③情——品情感【说梦、赏梦】意境的赏析思路:17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飞”表现了什么追求?思考自由自在“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急切兴奋之情。剡溪美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174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175湖月梦景

静美清幽湖月梦景静美清幽176示范:

月夜剡溪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特点:清幽表述:(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示范:177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何提到“谢公”?“宿处”有何作用?思考在全文起何作用?天姥奇景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何提到“谢178诗人为何提到“谢公”?明确:(1)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2)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诗人为何提到“谢公”?明确: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179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宿处”有何作用?思考在全文起何作用?“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说明起点,准备登山。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宿处”有何180白昼山中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白昼山中181

半壁见海日

壮美半壁见海日壮美182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壮美白天景象,壮美奇绝半壁见海日壮美白天景象,壮美奇绝18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思考写作对象是什么?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峰回路转,情迷意乱,山鸣水啸。写景,更写人。写出诗人忧郁的情感。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夜间景象,昏暗恍惚,离奇险怪天姥奇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184

傍晚山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

185●特点:昏暗诡谲、阴森恐怖。●作用: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问题五:“熊咆龙吟……生烟”一段,这段描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特点:昏暗诡谲、阴森恐怖。●作用: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186列缺霹雳列缺霹雳187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思考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神仙洞府,光辉灿烂,壮丽非凡。洞天仙境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188月夜剡溪白昼山中夜晚仙府恬静幽美壮观雄奇惊悚震撼盛大欢乐梦游之旅愉悦神往迷醉神荡悸动惊恐惊叹艳羡景境情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颜”大开,幸福无比。傍晚山中月夜剡溪白昼山中夜晚仙府恬静幽美壮观雄奇惊悚震撼盛大欢乐梦游189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思考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洞天仙境霓为衣兮风为马,思考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190

夜晚仙府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夜晚仙府19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思考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