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辆工程导论
之汽车电子技术概述本课主要内容第一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基础第二章汽油机的电子控制系统第三章柴油机的电子控制系统第四章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系统第五章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第六章电子控制防滑转(ASR)系统第七章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第八章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本课主要内容第九章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第十章安全气囊与安全带的电子控制系统第十一章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第十二章电子仪表及防盗系统第十三章车身与电子控制系统参考资料1.麻友良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司利增汽车计算机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邹长庚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构造原理与故障诊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4、汽车构造200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5、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实用技术1999年人民交通出版社6、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1998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7、葛安林.车辆自动变速理论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8、潘旭峰.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9.(德)M.米奇克,汽车动力学A卷(第2版).陈荫三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参考资料10.李东江,宋良玉,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1、B.霍莱姆比克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2、周云山于秀敏.汽车电控系统理论与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3、余志生主编,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4、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本书编写组,汽车构造,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15、王望予主编,汽车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6、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参考资料17、黄天译汽车空调系统设计与使用维修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18、汽车供暖与空调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B.霍莱姆比克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汽车供暖与空调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1、HorspBauer.AutomotiveHandbook(Bosch)(4thEdition).Stuttgart:RobertBoschGmbH,199622、SpeedDependentDampingSuspensionSystemGMCPT23、AUTOMOBILEELECTRONIC1995ERICCHOWANITZSAEINTERNATIONAL
24、AUTOMOBILEELECTRICAL&ELECTRONICSYSTEMS1995TOMDENTONSAEINTERNATIONAL参考资料25、UnderstandingtheElectronicallyControlledAutomamictransmissionGMPowertrain
26、ZF-ECOTRONICContinuouslyVariableDriving
27、ZFAutomaticTransmissionsinAutomobiles&Vehicles28、Rudolflimpert.BrakeDesignandSafety.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ing.Inc,1992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汽车上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将一些传统的机械结构转变为性能优良、技术高精的机电一体化装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离开了电子技术,汽车就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也无法适应顾客对汽车使用的方便性、舒适性、高效性及经济性的要求。总之,汽车对电子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电子技术就是汽车的未来,从近30年的汽车技术发展来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1、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历史对于汽车的功能件来说,第一个半导体部件作为汽车原装件的,乃是1958年装于汽车的Bosch公司开发并生产的硅基半导体电压调节器。第一个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其商品名叫D—Jetronic,出现在1967年,以后的9年里,空燃比控制及氧传感器的应用,加上三元催化器使排放控制取得很大效果。由于对排放的要求日趋严格,故当今新的汽油机已百分之百采用此技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自诞生以来的100多年,从产量到产品性能、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汽车交通事故每年死伤大量人员;在各大城市所存在的交通堵塞,使大量宝贵的时间白白的浪费在汽车中等。人们强烈要求汽车工业解决这些问题,而汽车工业也意识到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到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2、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背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于是,各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纷纷制定限制汽车有害气体排放、保证汽车交通安全的标准与法规。一些研究部门为未来的汽车定出了目标:未来的汽车应该是对环境有利的(即低排放或零排放);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能源与资源(降低油耗,减少用材,车辆报废后所用材料能再生);在汽车中能容易的与外界沟通信息;行驶安全、能避免碰撞。这样的汽车用传统的机械结构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2、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背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近30年来电子技术有很大进展,很多用机械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应用电子技术则迎刃而解。对电子技术来说,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扩大新领域,汽车工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需求量很大,自然是电子工业非常感兴趣的。因此,两者很快地结合在一起,由于汽车消耗量大,电子产品一旦被汽车采用就能形成规模生产,从而使价格下降,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这就是为什么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得如此之快的原因。2、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背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外己形成了独立的汽车电子产业。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逐年增加。1991年一辆轿车上的电子产品约825美元,1995则上升到1125美元。2000年已达到2000美元。中高档轿车采用的电子信息设备已经达到30%~50%。电子技术能在汽车上不断得到发展,也是由于其功能不断增加而价格却不断下降。3、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电子产品本身的特点,如计算机芯片的功能不断提高而价格则在不断下降。例如,Bosch公司1997年推出的新ABS5.3,价格比它所替代的系统下降了30%,而性能则更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新增的性能可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原有构件实现,如ESP(电子稳定系统)就利用了很多ABS原有元件。3、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原有系统皆系单独控制,很复杂,现开始发展并推广的多路传输技术、局部区域网络控制技术等,可将多个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集成到一起,各系统分享信息,这就大大简化了线路,节省材料、加工装配费用。因此,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会不断增长。3、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1、发动机及改善排放方面由于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日益加重,特别是在美国洛杉矶以及日本东京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后,造成很大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研究制定法规对汽车的排放进行限制。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在60年代末相继提出限制排放的法规,而且,后来不断地严格,美国有的州甚至还提出了低污染或无污染车的要求。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这样日趋严格的要求,用传统的结构是无法达到的,电子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排放法规推动了电子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大量采用电子控制是从发动机管理开始的。发动机采用电子管理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应用电子点火开始。当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用锗功率晶体管的结构,非常昂贵并对环境很敏感。到70年代,电子点火在轿车上已成为标准装置。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1、发动机及改善排放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由于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由微机接收水温、进气压力、空气流量及曲轴位置与转速等信号,经微机分析处理,按最佳燃烧的要求,控制点火线圈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这样就可以更精确地根据发动机工况来控制点火正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于汽车已20年。在这期间,有了很多改进。近年来特别是直喷式汽油机的推广,推动了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1、发动机及改善排放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的另一个新领域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除了可以降低排放及稍降低油耗外,可加大输出功率。另外一个发展较快的电子技术,就是电子控制节气门(Drive—by—wire)。发动机电子控制方面的技术进步及集成化、模块化的趋势,今后,将会把电子控制节气门、电子控制变速器、行驶速度控制器等都集成为一个动力传动系统电子控制模块。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1、发动机及改善排放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另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控制模块的安装位置。上个世纪70年代,电子控制单元承受不了发动机舱内的严酷环境,都装在客舱内的前围下方,因此,就有大量的线束穿过前围板进入发动机舱。到了80年代,一些新材料开发出来,使控制单元可以进入发动机舱,但仍远离发动机。新一代电子模块已可以做得非常严实,不仅可装在发动机舱内,而且,可以装在发动机上,因而大大简化了布线。这种模块完全采用了不同的技术。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1、发动机及改善排放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尽管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降低油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1997年京都会议,各发达国家都承诺了降低C02,对汽车来说也就是降低油耗。这一切都要求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有更好的控制。而目前的传感器及微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存储能力都还不理想,这将是今后5~10年内的一项重要课题。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1、发动机及改善排放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主动安全性主要是指对汽车事故的预防能力。(1)防抱制动系统(ABS)
这一系统主要是在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以便充分利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这样可以缩短制动距离,并保持汽车的操纵性与稳定性。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种结构最早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由Bosch公司开发的,并装于奔驰轿车,但没有很快推广,直到80年代才开始有车采用。主要原因是当时价格太贵,要2000美元左右,仅在高档车上装用。到1987年时还没有一辆日本汽车装有ABS。到80年代末,ABS的装车率在欧美迅速增长。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1)防抱制动系统(ABS)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系统各公司有不同的名称,沃尔沃公司称为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ETC),宝马公司称为自动稳定性控制系统(ASC),奔驰公司称为防滑调节系统(ASR),丰田公司则称为牵引力控制系统(TRC)。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2)驱动防滑控制系统(TCS)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最初是在1985年由沃尔沃公司开发的。其作用是防止驱动轮滑转以提高车辆的驱动能力,并保持车辆的操纵性及稳定性。实际上,这是防抱制动的构思在驱动领域的应用。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2)驱动防滑控制系统(TCS)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各公司都有不同名称,美国ITT公司称之为电子稳定性程序ESP,Delphi公司称之Stabili
Trak,丰田公司称为车辆稳定性控制VSC,本田公司则称为车辆稳定性助理系统VSA,Bosch公司则称为车辆动态性能控制VDC。Volvo公司称为动态稳定性助理系统DSA。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3)电子稳定系统(ESP)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系统是ABS与TCS合乎逻辑的延伸,它采用了ABS及TCS的主要硬件。如果说ABS及TCS主要是控制纵向滑动,那么ESP可以防止侧滑,也就是说可以在全天候路面情况下防止车辆滑移,保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使车辆完全按驾驶员的意图行驶。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3)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最早是由BOSH公司于1995年研制并装在奔驰S级车上。1997年1月开始在装有V8的E420上提供选装。其价格为1290美元。奔驰公司在其A级车投放市场发生翻车事故后,为了挽回影响下决心采用此装置,奥迪与宝马公司也都表示要装用此装置。本田公司在其1998年型的Accord车上装用。美国车也将在1998年开始推广装用。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3)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一般夜间行驶里程仅占总行驶里程的20%,但致命的事故却占50%,特别是在天气状况不好时更为严重。说明汽车照明对夜间行车的重要性。尽管在60年代中引进卤素灯泡后,灯光质量有了很大改进。80年代应用双反光镜于近光、远光,以及先进的反光镜技术,加大了可利用的光度。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4)智能式前照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前照灯,由近光变远光或远光变近光时,是一种突变,容易使人看不清旁边的行人或障碍物。另外,在将要转弯时,由于灯光是直射的,看不清即将进入的弯道情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汽车上应用的日益增多,各汽车公司加大了对智能式前照灯的开发。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4)智能式前照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种系统主要由各种传感器提供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调节灯光。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如下雨、大雾、下雪)及车辆行驶速度,道路几何状态,以及车流密度等,来改变光照的形状、其相对强度以及照射的方向。具体可有以下几种情况: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4)智能式前照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1)远光随车速而变,车速高则光照得远而且比较窄,当车速减慢则光照得近而宽。根据加速踏板的位置或直接由车速数据进行处理。2)自动高度调节以保持近光在一定高度,避免使迎面驶来的车辆眩目。这可以直接根据灯光在地面的分布来调节,也可根据车身相对车桥之间的间隙来调节。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4)智能式前照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3)转弯时改变照射方向。根据转向盘转角,车速、转向指标信号以及导航系统中的道路信息计算出前照灯的转角。总之根据行驶条件实时变更前照灯的各项参数,以达到最佳照明状态。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4)智能式前照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行驶中如轮胎气压不足,将导致燃油消耗的增加、轮胎磨损不均匀,并使稳定性及操纵性变坏;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引发事故。因此,极需一种能在行驶中能监测轮胎气压的装置,当发现气压降低时,及时发生警告。采用电子技术较易实现。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主动安全性方面(5)轮胎气压监测与报警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被动安全性指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事故时,对驾驶员和乘员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其所受伤害,即提高汽车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能力。(1)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的形式很多,正碰撞安全气囊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装车以来,发展很快,开始仅安装于驾驶员座处,后发展到副驾驶座处,1996年在轿车上作为标准装置,已l00%安装。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据美国调查,装有安全气囊的车辆,驾驶人员在撞车中丧生的危险性降低了18%,在1987~1996年间,安全气囊挽救了1800多人的生命。为了更进一步保护头部,现在很多公司又推出了充气帘式保护气囊。奔驰公司已于1998年7月开始,在所有E级车上装设长达2m(从前风挡玻璃一直到后窗),宽300mm,厚50mm的充气帘,可在25ms内充满。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1)安全气囊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宝马公司也宣称要在1998年的5系列及7系列车型上,将一种称为头部保护系统(HPS)的充气帘作为标准装置、这种侧碰撞保护装置,是一种直径3.8cm,长1.52m的挠性管,充气后直径可达12.95cm,一直从前立柱到中立柱后,穿越门框,在发生侧翻滚时也可起一定保护作用。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1)安全气囊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西门子公司还开发了一种保护脚部的气囊。这种气囊设在驾驶员脚下的衬垫里。当发生撞车时,它比正碰撞气囊早数毫秒自动充气弹出,直径约7.6cm,可使驾驶员的双脚改变角变,从而避免被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撞断。试验表明可以减少重伤70%。现已在欧洲的车上装用。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1)安全气囊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在汽车上应用以来,挽救了很多生命,但也造成50多名人员因气囊展开力量过程而致死。这都发生在幼儿或身材较小或坐姿不正确的人员。因而很多人提出要求减小充气强度,有的女性要求加设开关,当乘坐儿童时可关闭使气囊不充气。因而引发了智能式气囊的研究与发展。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1)安全气囊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所谓智能式气囊,主要指能探测座位上是否有人,乘坐者体重与身材,乘坐者是否在正确的位置,碰撞的强度等,根据探测到的信息,确定气囊是否要展开或展开的程度(气压与速度)。从而,达到最合适的充气状态,以免由于强烈的冲击而伤害乘坐者。从探测到运算到发出指令,都由电子控制器完成。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1)安全气囊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德国安全统计表明,在单车事故中,侧滚翻约占45%。当侧翻时由于乘员头部撞击车顶而致死的比正碰撞致死者还多,敞篷车则更加严重。奔驰公司在其1998年的CLK型敞篷车上首创性地装设侧翻保护架。当传感器探测到有侧翻倾向时,其座椅头枕便会伸长,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架。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2)侧滚翻保护装置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有的车上采用充气横梁保护乘员,同时在感知有侧翻倾向时预紧安全带,使乘员能更好的固定在座位上,同时切断供油系统的供油,熄灭发动机,以免引起火灾。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3、被动安全(2)侧滚翻保护装置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在提高驾驶方便性及乘坐舒适性方面,电子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1)电子自动变速过去的自动变速器皆为液力式,传动效率较低。由电子技术控制的变速器开始是比较简单的电子控制自动离合器,现在是电子控制全自动变速器。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4、提高驾驶方便性,乘坐舒适性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型式:一种是电子控制电动液压式,另一种是电子控制电动助力式。前一种型式目前较典型的是由转向机构、助力机构及电子控制单元组成。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4、提高驾驶方便性,乘坐舒适性(2)电子控制转向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了改善行驶平顺性,国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的研究和应用。被动悬架:刚度和阻尼一定的悬架。传统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只能是根据一定的载荷、某种路面情况和车速,兼顾各方面的要求,优化选定一种刚度和阻尼。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4、提高驾驶方便性,乘坐舒适性(3)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载质量、路面情况及车速是变化不定的,因此刚度和阻尼一定的被动悬架不可能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再有大的作为,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对乘座舒适性和操纵稳定的更高要求。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4、提高驾驶方便性,乘坐舒适性(3)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半主动悬架:可以根据汽车运行时的振动及工况变化情况,对悬架阻尼参数进行自动调整的悬架系统。全主动悬架:汽车载质量、路面状况(振动情况)、行驶速度、起动、制动、转向等工况的变化,自动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及车身高度的悬架系统。全主动悬架是一种有源控制悬架。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4、提高驾驶方便性,乘坐舒适性(3)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1)车载导航系统及信息通讯系统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如何使汽车成为一个移动的信息中心,在汽车里也像在办公室或家中一样,能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等与外界保持联系,对提高人们的效率、生产率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对外联系或对内(车辆内部各系统、部件之间)的联系均离不开电子技术。
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此外,目前各国存在的交通堵塞问题日益严重,美国估计一年浪费交通堵塞上达20亿,人们估计一年交通拥挤堵塞费用达400亿美元。因此,各国都在加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美国预测今后20年,其交通信息技术市场将达4200亿美元。这有交通管理、公路基础设施方面,但车载电子设备将占相当部分。这些方面,将成为汽车电子设备的很大发展领域。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1)车载导航系统及信息通讯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用电线操纵”即电子操纵,其英文名为“x—by—wire”这是指“电控转向”(Steer—by—wire),“电控制动”(Brake—by—wire),“电控油门”(Drive—by—wire)等的总称。另外,如电控变速,电控悬架等。总之,底盘中的很多总成都将引入电子控制技术。这也将成为今后几年中电子技术大有发展的一个领域。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2)电子控制系统融入机械结构之中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化的一个很好例子就是西门子公司为奔驰A级车开发的电控自动变速器,将控制元件及传感器都装入到齿轮箱内,节省了空间,电线由20根减为4根。多路传输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先是福特公司用于林肯大陆型车上,通用公司也用于1996年型的少数豪华型车上,1998年通用公司销售中的10%~20%采用此技术。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3)集成化、多路传输、区域网络、模块化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多路传输技术需要有智能型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的配合。此技术可减少质量,减少结构的复杂性(减少导线),因而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3)集成化、多路传输、区域网络、模块化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由于技术进步,微型化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例如,与1978年第一次装于轿车上的ABS相比,目前新开发的ABS及TCS其质量与体积仅为原先的0.25。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4)微型化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传感器,在过去的10年中,由平均每车5到10个增加到50个。传感器的数量将大幅增加,但如何减小其尺寸,增加灵敏度及可靠性,向智能化发展,是很多公司研究的课题。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5)传感器向智能型发展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及声控不仅会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对确保行车安全有很大作用。在信息通讯中尤为重要。现在很多公司都将此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在进行研究。这项技术的发展,将会减少甚至消除驾驶者操作仪表板上的按钮,包括对导航系统及移动电话的操作。二、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5、今后的发展(6)语音识别及声控技术第一节概述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电子/电器元件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增加,汽车原有的电能供应就出现了不足。欧美的汽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