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教案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教案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教案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学设计_第4页
教案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课方案优选: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讲课方案讲课方案优选: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整合复习》讲课设计1.环流的形成(1)低纬环流:因为赤道地域气温高,气流膨胀上涨,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倾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o时便聚集下沉,使该地域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域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域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域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域,因为气温低,气流缩短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o周边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域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2.气压带细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能够利用表示简图理解气压带细风带的形成。例1(2010年一般高校招生一致考试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周边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延伸使欧洲航空业承受重要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⑴~⑵题。⑴致使冰岛火山灰延伸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平和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寒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⑵这些延伸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徙的次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命题企图:此题灵巧观察了气压带风带的散布及各圈层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分析:⑴重点在于熟习冰岛所在的纬度地点,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周边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表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需知道这一点,很简单获得答案B。⑵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徙的次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根源开始,很明显火山灰飞扬在大气圈中,慢慢会聚集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后聚集下来。答案:⑴B⑵A【变式训练】(2011?太原模拟)以以下图是全世界近地面气压带细风带局部表示图。读图回答⑴~⑵题。⑴图中气压带(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由热力要素形成⑵以下判断和推论正确的选项是( )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有B.受风带③的挪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域夏天润湿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细风带③交替控制命题企图:此题进一步观察了气压带风带的散布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分析:⑴依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⑵风带为东北信风带,③风带为西风带。答案:⑴C⑵B研究点二气压带细风带的挪动例2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地点图”,回答以下问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双选)此时北极周边出现了极昼B.地球公转到近期点周边C.南亚吹偏南风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风带、气压带挪动的根根源因是交角的存在,致使的回归运动。(3)此时A、B、C、D中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点;气压较低的是、两点;气压较高的是、两点。命题企图:此题观察了怎样运用气压带风带的挪动判断季节,同时观察了气压带风带挪动的原由及其影响。分析:据A、B、C三点大气运动的情况,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挪动,由此刻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以南的A处周边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周边,接着可判断其余内容。答案:(1)BD(2)黄赤太阳直射点(3)BAACBD研究点三海陆散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散布负气压带细风带的散布变得复杂化。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别,使纬向散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存在大海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7月份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存在大海上,形成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例3(201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福建卷)下图表示某地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散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达成⑴~⑵题。⑴此时,①地的流行风向为A.东寒风B.东南风C.西寒风D.西南风⑵图示现象可能出此刻A.1月B.2月C.7月D.8月研究点四时风环流1.见解: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流行风,叫季风。以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兴隆而典型,范围最大。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构成部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别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独一的原由。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域的西南季风是气压带细风带季节挪动而形成。2.东亚季风:冬天为西寒风,夏天为东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别。冬天,亚洲大陆辐射冷却激烈,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而与它周边的太平洋、印度洋,因为水的热容量大,辐射冷却不如大陆激烈,相对而言,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形成低气压。气压梯度自傲陆指向大海,因此风从大陆吹向大海,流行偏寒风。夏天,亚洲大陆辐射增温激烈,温度高,空气密度小,形成低气压;而大海吸热散热慢,辐射增平和缓,相对而言,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压梯度自傲海指向陆地,因此风从大海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3.南亚季风:冬天为东寒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别,夏天为西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细风带的季节挪动。冬天亚洲大陆冷高压兴隆,高压南部的东寒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天风。夏天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此刻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天,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超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倾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天风。例4读世界某地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细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⑴~⑵题。⑴从季风的形成原由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挪动相关的是(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⑵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域原气压带特色相似的是( )A.甲B.乙C.丙D.丁命题企图:此题观察各样季风的成因及气压带的散布。分析:⑴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跟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超出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倾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跟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超出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倾向力影响而形成的。⑵从图中能够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域,该地本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⑴C⑵D【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以以下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局势图。读图,回答1~题。1.相关该图中大气运动局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P气流为西寒风B.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C.H处因热力作用形成高气压D.E到F自然带更替的主导要素是热量2.在图示时段( )我国东北地域昼永夜短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旱季C.南极地域科学观察进入最正确时期D.地中海地域中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2010?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挪动表示图。读图,回答3~4题。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0°~10°N流行下沉气流B.10°N~20°N流行东南风C.20°N~30°N流行西寒风D.30°N~40°N流行西南风4.甲、乙两图反应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选项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天B.乙表示7月份、夏天C.甲表示9月份、秋天D.乙表示1月份、冬天5.(2011?湖南联考)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天奥运会,伦敦将包办2012年第30届夏天奥运会。据此联合以以下图,北京与伦敦天气差别十分明显,其决定性要素是( )A.纬度地点B.地形起伏C.大气环流D.洋流性质(2011?浙江镇海中学、绍兴一中联考)读某地域海平面等压线散布图(以以下图),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回答6~7题。6.设A、B、C、D四地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A.Pa>Pb>Pc>PdB.Pd>Pc>Pa>PbC.Pc>Pd>Pb>PaD.Pb>Pa>Pd>Pc7.若C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地且达到兴隆之时( )A.日地距离小于1.5亿千米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杭州中午太阳高度较大D.我国北方乡村正当使用沼气的最正确季节(2011

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读图“某区域等压线图

(单位:百帕

)”,回答

8、9

题。8.对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处的数值为1004②A处的数值为1012③B处的数值小于1020④B处的数值大于1020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对于C、D两地风向正确的选项是A.C地常年流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寒风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流行东寒风(2010?潍坊检测)以以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均匀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均匀风力比较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域,此时的流行风向为( )A.西寒风

B.西南风

C.东寒风

D.东南风(2011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0

年10月上旬海南暴雨成灾。10月初,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使海南东部、中南部出现了强降水:3日至5日,北方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海西北部的热带低压共同作用,造成海南大多数地域的降水进一步增强

;同时,受重生成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强降水仍旧连续。依据资料和图

1,回答

12~13

题。12.资猜中的弱冷空气表现为( )A.东南风B.偏寒风C.西南风D.偏东风13海南暴雨形成的原由有( )①我国东部雨带撤回南部沿海地域②热带气旋屡次出现③海南省中部山地加剧了局部降雨的强度④地处中低纬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011?南通模拟)读世界部分地域图,图中暗影为季风的地理散布区,据此达成14~15题。14.1月,图中A地流行( )A.东南季节B.西南季节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15.当C地流行西北季风时( )地高温多雨B.B地严寒干燥地形成高压中心D.正当1月份左右二、综合题16.(2011?安徽四市联考)读图,达成以下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情况,判断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__,为何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涨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域,天气特色是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域,气候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中,受C气流和B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域,天气特色是__________。17.图1为气压带细风带季节挪动表示图,图2为世界海陆散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域的天气特色。(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地点的差别及成因。(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天气特色及其成因。18.(2011?淄博一模)读某地域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在图中分别标出c地一月和七月的流行风向。(2)c地一月和七月的降水量有何不一样样?原由是什么?(3)说明e地的天气种类及其成因。(4)f、g两地同处回归线周边的沿海地域,可是其所处的自然带却不一样样。请说明f、g两地的自然带有何不一样样并分析原由。参照答案与试题详尽分析9.C由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被高压控制,即当地(南半球)为冬天,气压带、风带北移,C地吹西南风;此时南半球东南信风超出赤道,受地转倾向力影响,D地吹西南风。当地(南半球)夏节气,澳大利亚大陆被低压控制,此时位于北半球的D处(正当冬天)吹东寒风,位于南半球的C处吹西寒风,因此正确答案为C。(2)丰富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益于水汽的凝固、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高升,不利于水汽的凝固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南北纬60°赤道地域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极地地域高多光亮天气(5)终年平和润湿终年酷热干燥冬天平和润湿,夏天酷热干燥17.分析:

(1)从图中

A气压带位于赤道周边可知

A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受其控制的地域高温多雨。

(2)B

地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3)从图中气压带地点可知甲图气压带地点偏北,乙图气压带地点偏南,这是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4)C为地中海,其沿岸地域属于地中海天气,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酷热干燥,冬天受西风带控制平和多雨。答案:(1)A是赤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