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防控知识六安市CDC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防控知识六安市CDC1主要内容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五、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主要内容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2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3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三)指导各地做好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目的4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M和S),L片段全长为6368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M片段全长为3378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编码1073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前体;S片段是一个双义RNA,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高度保守,与白蛉病毒属其他病毒成员相同,可形成锅柄状结构。
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5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Uukuniemi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Uukuni6
(二)流行病学
1.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3.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4.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二)流行病学7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三)临床表现8诊断、治疗和报告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方案》和《中医诊疗方案》做好诊断和治疗。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疑似病例的报告疾病类别应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对于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当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条目下的“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进行报告或订正报告。 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诊断、治疗和报告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方案》和《中医诊疗方9实验室检测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按照《实验室检测方案》要求,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标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若诊断需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协助医疗机构采集恢复期标本进行抗体滴度对比检测。无条件检测的医疗机构,应当将标本运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若无条件进行检测,应当将标本运送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检测结果。
实验室检测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按照《实验室检测10
在标本采集、运输及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标本采集时可进行一般性防护(穿戴口罩、手套和长袖工作服)。采集后应当将标本置于防漏容器中送检,注意不要污染容器的外表,并做好相应的消毒。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时,应当在生物安全Ⅱ级及以上的实验室开展。在标本采集、运输及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病原微11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当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调查传播途径及相关影响因素,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录入至EpiData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下载),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月底收集汇总本省(区、市)数据库,并及时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箱cdczfb@。 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由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当按照《流行12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二)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地应当开展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报告和治疗能力;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
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一般情况下无13(三)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尽快建立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也应当逐步建立该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 (四)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积极、广泛地宣传疾病防治和蜱等媒介昆虫的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最基本的预防常识从而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使公众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避免疫情发生后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五)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传播媒介密度。应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环境清理,必要时采取灭杀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中蜱等传播媒介的密度。(三)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1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课件15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16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课件18 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二)尿常规检查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
(三)生化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四)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五)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检查(三)生化检查19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之分。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20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
(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21(二)鉴别诊断
应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伤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二)鉴别诊断22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隔离及防护
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Universalprecaution)措施。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出院标准隔离及防护23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24调查目的(一)为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线索。(二)为了解该病流行病学特征积累数据调查目的25调查对象 (一)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二)聚集性病例。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调查对象 (一)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6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调查。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见附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调查。27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2.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3.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环境、家禽及家畜饲养情况等。4.暴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1)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劳动、旅行或可疑暴露史,了解其是否到过有蜱生长的场所,是否有蜱叮咬史。(2)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与类似病例的接触情况,包括接触方式、地点等。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28
(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在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应当组织疾控人员或医务人员,采用查看当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并对搜索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要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检测。
(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29
(三)病例对照调查通过开展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感染、发病等危险因素。选取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病例组,一般按照1:2的比例在同村同性别同年龄组(年龄相差5岁以内)健康人中选取对照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集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进行筛查,以排除可能的隐形感染病例。(三)病例对照调查30
(四)宿主媒介调查调查病例居住地和生产活动周围环境中的动物种类(包括家畜及啮齿动物)以及媒介的分布情况,采集动物血清标本和媒介标本进行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以查明可能的动物宿主和生物媒介。(四)宿主媒介调查31调查要求 (一)调查者及调查对象。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现场调查时,应当尽可能直接对病人进行访视、询问。如病人病情较重,或病人已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其医生、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或补充。 (二)调查时间及调查内容。应当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应当填写完整,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人转归等情况应当及时填补到调查表中,以完善相关信息。 (三)调查者的个人防护。在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过程中,调查者应当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尤其应当注意避免被蜱叮咬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调查要求 (一)调查者及调查对象。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县(区)级32 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利用
(一)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疫情调查结束后,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时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调查结束后,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将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及调查报告及时整理归档。 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利用 (一)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33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34
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调、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的防护和感染控制,特制定本要点。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35病例隔离与管理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对无出血表现的病人实施标准预防;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病例隔离与管理密切观察病人36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接触过病37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
(一)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二)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若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处置。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医疗、流调、采38消毒处理病人就诊、住院或转运期间,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做好病房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对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诊疗用品、生活用具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康复、离院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消毒处理39(一)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
收治病人的房间应保持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增加病房物表日常消毒次数,可选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当物表被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时,立即用含有效氯2000-4000mg/L的消毒剂溶液作用20分钟后清理。(二)诊疗用品消毒
听诊器、血压计等一般诊疗用品被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时,按照上述物表所用消毒剂浓度采取擦拭或浸泡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物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重复使用的侵入性诊疗用品严密包装后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处理。(一)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40(三)血液等污染物的清理与消毒
病人排出的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用专用容器盛放,按1:4比例加含有效氯10000-20000mg/L的消毒液并放置2小时,按医疗机构的污水排放进行处理。(四)医疗废弃物处理
病人的生活垃圾、价值低的污染物以及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处理。(三)血液等污染物的清理与消毒
41尸体处理(一)以含有效氯2000-3000mg/L的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将口、鼻、肛门、阴道等处堵塞,使用浸有上述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后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
(二)尸体衣物以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剂喷洒后装袋送焚烧。搬运尸体的担架、推车等用具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一般可采用擦拭、喷雾、薰蒸等消毒方法。
(三)每取放一具尸体后都应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消毒剂对停尸台进行随时消毒。
(四)存放未经消毒处理病人尸体的冷藏箱,待尸体取出后,对冷藏箱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可按3:7比例添加酒精以防止消毒剂被冷冻)进行终末消毒。
(五)尸体运送及处理人员工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穿胶鞋及隔离衣;搬运尸体或进行各项消毒操作后,要及时用过氧乙酸或含溴、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双手。尸体处理42五、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1、各疾控中心设置手机预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调查处理;2、各医疗机构熟悉监测工作方案,做好报告、检测和转诊流程;3、开展规范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风险沟通工作;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层层培训工作;5、相关医疗机构要做好院内感染,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五、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1、各疾控中心设置手机预警,发现疑似/436、开展疫源地调查工作,了解该病在我市的发病及流行情况;了解和鉴定我市自然疫源地蜱虫的带毒率和种类;了解和分析我市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感染状况;探索和分析我市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感染的危险因素。6、开展疫源地调查工作,了解该病在我市的发病及流行情况;了解44谢谢!谢谢!45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4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防控知识六安市CDC发热伴血小板减少防控知识六安市CDC47主要内容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五、下一步防控工作建议主要内容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48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49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三)指导各地做好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目的50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Bunyaviridae)白蛉病毒属(Phlebovirus),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80-100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棘突。基因组包含三个单股负链RNA片段(L、M和S),L片段全长为6368个核苷酸,包含单一读码框架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M片段全长为3378个核苷酸,含有单一的读码框架,编码1073个氨基酸的糖蛋白前体;S片段是一个双义RNA,基因组以双向的方式编码病毒核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高度保守,与白蛉病毒属其他病毒成员相同,可形成锅柄状结构。
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51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Uukuniemi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Uukuni52
(二)流行病学
1.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3.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4.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 (二)流行病学53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三)临床表现54诊断、治疗和报告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方案》和《中医诊疗方案》做好诊断和治疗。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疑似病例的报告疾病类别应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对于实验室确诊病例,应当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条目下的“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进行报告或订正报告。 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诊断、治疗和报告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方案》和《中医诊疗方55实验室检测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按照《实验室检测方案》要求,采集病人急性期血清标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若诊断需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协助医疗机构采集恢复期标本进行抗体滴度对比检测。无条件检测的医疗机构,应当将标本运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若无条件进行检测,应当将标本运送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检测结果。
实验室检测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按照《实验室检测56
在标本采集、运输及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标本采集时可进行一般性防护(穿戴口罩、手套和长袖工作服)。采集后应当将标本置于防漏容器中送检,注意不要污染容器的外表,并做好相应的消毒。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时,应当在生物安全Ⅱ级及以上的实验室开展。在标本采集、运输及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病原微57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当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调查传播途径及相关影响因素,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录入至EpiData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下载),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月底收集汇总本省(区、市)数据库,并及时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箱cdczfb@。 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由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当按照《流行58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二)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地应当开展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报告和治疗能力;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
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一般情况下无59(三)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尽快建立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也应当逐步建立该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 (四)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积极、广泛地宣传疾病防治和蜱等媒介昆虫的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最基本的预防常识从而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使公众正确对待疾病的发生,避免疫情发生后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五)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传播媒介密度。应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环境清理,必要时采取灭杀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中蜱等传播媒介的密度。(三)加强检测,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6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课件61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62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临床表现 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6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课件64 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二)尿常规检查
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
(三)生化检查
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AST、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钠血症,个别病例BUN升高。(四)病原学检查
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五)血清学检查
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检查(三)生化检查65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之分。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66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
(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67(二)鉴别诊断
应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伤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二)鉴别诊断68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隔离及防护
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Universalprecaution)措施。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出院标准隔离及防护69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70调查目的(一)为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线索。(二)为了解该病流行病学特征积累数据调查目的71调查对象 (一)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二)聚集性病例。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调查对象 (一)散发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72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调查。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见附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个案调查。73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2.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3.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环境、家禽及家畜饲养情况等。4.暴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1)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劳动、旅行或可疑暴露史,了解其是否到过有蜱生长的场所,是否有蜱叮咬史。(2)询问病例发病前2周内与类似病例的接触情况,包括接触方式、地点等。1.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74
(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在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应当组织疾控人员或医务人员,采用查看当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并对搜索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要时采集相关样本进行检测。
(二)聚集性病例的调查75
(三)病例对照调查通过开展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感染、发病等危险因素。选取实验室确诊病例为病例组,一般按照1:2的比例在同村同性别同年龄组(年龄相差5岁以内)健康人中选取对照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集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进行筛查,以排除可能的隐形感染病例。(三)病例对照调查76
(四)宿主媒介调查调查病例居住地和生产活动周围环境中的动物种类(包括家畜及啮齿动物)以及媒介的分布情况,采集动物血清标本和媒介标本进行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以查明可能的动物宿主和生物媒介。(四)宿主媒介调查77调查要求 (一)调查者及调查对象。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现场调查时,应当尽可能直接对病人进行访视、询问。如病人病情较重,或病人已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其医生、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或补充。 (二)调查时间及调查内容。应当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应当填写完整,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人转归等情况应当及时填补到调查表中,以完善相关信息。 (三)调查者的个人防护。在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过程中,调查者应当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尤其应当注意避免被蜱叮咬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调查要求 (一)调查者及调查对象。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县(区)级78 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利用
(一)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疫情调查结束后,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时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调查结束后,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将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及调查报告及时整理归档。 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利用 (一)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79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80
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调、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的防护和感染控制,特制定本要点。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81病例隔离与管理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对无出血表现的病人实施标准预防;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病例隔离与管理密切观察病人82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对接触过病83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
(一)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二)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若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处置。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医疗、流调、采84消毒处理病人就诊、住院或转运期间,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做好病房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对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诊疗用品、生活用具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康复、离院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消毒处理85(一)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
收治病人的房间应保持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增加病房物表日常消毒次数,可选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当物表被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时,立即用含有效氯2000-4000mg/L的消毒剂溶液作用20分钟后清理。(二)诊疗用品消毒
听诊器、血压计等一般诊疗用品被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时,按照上述物表所用消毒剂浓度采取擦拭或浸泡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物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重复使用的侵入性诊疗用品严密包装后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规定处理。(一)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86(三)血液等污染物的清理与消毒
病人排出的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用专用容器盛放,按1:4比例加含有效氯10000-20000mg/L的消毒液并放置2小时,按医疗机构的污水排放进行处理。(四)医疗废弃物处理
病人的生活垃圾、价值低的污染物以及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处理。(三)血液等污染物的清理与消毒
87尸体处理(一)以含有效氯2000-3000mg/L的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将口、鼻、肛门、阴道等处堵塞,使用浸有上述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后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
(二)尸体衣物以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消毒剂喷洒后装袋送焚烧。搬运尸体的担架、推车等用具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一般可采用擦拭、喷雾、薰蒸等消毒方法。
(三)每取放一具尸体后都应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消毒剂对停尸台进行随时消毒。
(四)存放未经消毒处理病人尸体的冷藏箱,待尸体取出后,对冷藏箱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可按3:7比例添加酒精以防止消毒剂被冷冻)进行终末消毒。
(五)尸体运送及处理人员工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穿胶鞋及隔离衣;搬运尸体或进行各项消毒操作后,要及时用过氧乙酸或含溴、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双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红磷阻燃剂搬迁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度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共享合作框架协议书3篇
- 比赛前心理辅导课程设计
- 特色商业易主协议
- 我的性格优势树课程设计
- 保健食品合作协议
- 消防器材保修协议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城市商业中心店铺租赁合同
- 2024围墙大门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合同3篇
- 2024年01月11032成本管理期末试题答案
- 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 2024年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5篇)
-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数学试题
- 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 部编版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 废弃油管道注浆施工方案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资金托盘业务协议
-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 消防水带使用培训
- 电力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