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课件_第1页
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课件_第2页
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课件_第3页
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课件_第4页
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名言网)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我要尽量避免绝望,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我一试再试,争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常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搏。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模糊的全过程,心会在你泪水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澈明晰。盐。注定要融化的,也许是用眼泪的方式。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也不要以为过去的光荣可以被永远肯定。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名言网)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我要尽量避免绝望,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我一试再试,争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常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搏。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模糊的全过程,心会在你泪水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澈明晰。盐。注定要融化的,也许是用眼泪的方式。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也不要以为过去的光荣可以被永远肯定。知识产权法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主讲人:赵科学TEL-MAIL:zkx7610163QQ:16202079212011-2012第二学期第二编著作权法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一)我们西营城中心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而且留守生多,大部分家长都出外打工,还有许多孩子父母离异,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逐渐增多,他们家庭教育观念不强,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只让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不重要,有的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都过于溺爱,因此,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二)农村学生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即使父母在家闲暇时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无暇教育孩子。农村的经济条件有限,对孩子学习的投资少。(三)不少教师也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是一味追求高分,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手段使不少学生养成了上课开小差、作业潦草,撒谎逃避等坏习惯。(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人考上大学后,花了不少钱,毕业后仍然找不到称心的工作,许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务农或给人打工,所以一些家长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根本对学习不重视。二、农村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一)作业习惯比较差个别小学生做作业时随意涂改,页面不整洁,字迹潦草完成的作业也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的要求。还有些学生作业不及时完成,早晨到校后补作业或抄袭别人作业。(二)课上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有些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三)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四)没有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好的文章片段不作积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不作笔记,,大部分同学讨厌写日记和作文,不爱动脑,只要老师让写日记和作文就依赖于网络和作文书。(五)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会预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而农村小学生多数不按照老师的要求预习课文,应付了事,中高年级也只是简单的预习一下生字组两个词,标出自然段,多数同学连课文都读不熟练,不懂的词语也不查字典,所以课堂气氛不活跃,或者成为少数学生的天地。(六)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农村小学生家里的书籍特别少,我调查过本班学生,作为一个五年级小学生,有一半的同学没读过一本完整的课外书,有的同学连一本童话书都没有,所以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三、矫正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措施(一)要想让学生你真完成作业,老师可以采用预防法,就是在孩子完成作业前,提出适当要求,防止孩子发生潦草完成作业的现象。榜样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经常看优秀作业,会激起孩子的进取心。让孩子在“别的孩子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心理支配下,控制自己不良的做法,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对比法,当孩子作业有了一些进步时,用表扬来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当孩子出现退步时,用夸奖他以前的好作业来抑制错误行为。重写法,家长经过多次诱导,孩子还是潦草地完成作业,家长需用强制的手段,让孩子重写作业,使孩子重视作业质量。(二)开展比赛,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我在班上开展了争当听课小明星活动首先我明确听课小明星的标准,老师讲课时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是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及时纠正不良的倾听习惯,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鼓励,课上适当穿插一些小游戏,猜谜语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经常提问爱溜号的学生每节课结束都会评出听课小明星,在评比台上贴小红花。(三)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每周评选出几名预习小能手,让预习得特别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组织全班同学的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预习的兴趣。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就在预习本上为他批注: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预习得很成功,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评语,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树立起自信。(四)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让学生精心准备摘抄本,并自主设计封面:并为自己的摘抄本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摘抄好词佳句这项活动倾注了浓厚的兴趣。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同学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师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强化了“平等对话”、“学生主动思维”,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又一进步,真正地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唤醒学生的解读欲望,让他们自主体验解读。只是新课程标准虽实施多年,不少教师教学观念虽有所转变,但是阅读教学往往“穿新鞋,走老路”,导得多,学生活动少。究其原因,首先是未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不放心学生,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是图省力,教师包办不用多想教学策略,又走回“满堂讲”的老路。因此,我以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务必处理好“少讲”与“多读”的关系。一、“少讲”是确保阅读高效课堂的前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但现实是不少课堂讲风很盛,老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容易陷入被动机械,知识体系也许能搭成,但学习能力难以养成,创新思维、研究实践自然得不到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因此,高效课堂呼唤教师“少讲”,才能让出机会让学生“多学”。“少讲”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析”。《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分析的情形不多了,但有的教师仍习惯于讲解,主角意识强烈,课堂成了充满激情的演讲场、“一言堂”。课前只考虑课程预设,导学策略不作重点考虑,注重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方法,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能力;还有的老师课堂上也让学生发言,让学生思考、讨论,也能坚持“启发诱导”,但学生的思考、交流总是在老师想方设法、刻意的讲解分析下被引向参考书预设的答案,有时学生的理解与预设偏离时,教师便予以否定。这样的讲析与传统的讲解实质是一致的,仍是教师占主导,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两种“讲”,学生都难有自己的思维,难以养成各种能力。“少讲”其次表现为“能等待”。在课堂活动中,有些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佳,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不清晰,这时有的老师要么叫停,马上另叫同学发言,要么反复启发引导,一个接一个直接提示,直至让学生说出老师需要的答案来,甚至说出答案只需学生判断是或者否。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听完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教师要学会等待,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如果当学生还在对文本语言感悟、思考的时候,教师怕时间不够,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就着急让领悟快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大部分学生思考的过程被迫中断,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怎能养成呢?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学会等待,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敢于思辨,善于匡正错误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铸就精彩。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做“话霸”,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少讲”,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就能理解的“少讲”,超越学习要求的少讲。二、“多读”是成就阅读高效课堂的关键(一)教师要能够独立钻研文本,养成解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明了读的重要作用。解读文本,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教师首先要成为与文本对话的“首席”。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仍唯“教参”是瞻,以为顺畅的课堂就是将“教参”对课本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各种形式悉数传授给学生,这种知识传声筒的做法,必将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思想的缺乏。面对文本,教师首先要感知文本,独立解读文本,用心灵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曾经有人给于漪老师作了这般归纳:“非科班出身”的于漪老师第一年是撇开任何“教参”逐字逐句写教案,第二年搜罗所有“教参”改教案,第三年整合新的体验再度重写教案,改行三年就成为语文骨干教师。于漪老师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理解―反思”的最佳范例。说明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预先发现学生在品读文本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凭智慧生成课堂内的种种精彩。(二)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自由,养成与文本对话能力。现在还有些课堂借着高效课堂的名头,常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文本内容通读一遍就让学生复述或概括;有些句子学生还不能读通顺、读流利,就匆忙地让学生谈感受;一个问题下去,还没让学生从文本里找到依据思考,就匆忙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谈不到点子上,就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就恨铁不成钢地引导到规范答案上。这样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仅是“走马观花”,谈不出独到的见解,养不成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可想而知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和文本的充分对话,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悟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1.品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悉心品读文本,从词语或句子或语段去理解、体味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精髓,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枣核》一文以朴实的语言抒发了海外游子浓浓的爱国情怀。如果仅从内容层面考虑,会觉得这篇课文平淡无奇,但如果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和“旧时同窗”同呼吸,共脉搏,就能体会到身在异国多年仍情牵故土的游子的赤诚浓情,感受到本课语言独特的美。在教学时,我与学生抓住能体现“旧时同窗”爱国情怀的多处细节进行深入研读,比如,“再三托付带枣核”,把“枣核托在掌心”,安置有“家乡味道”的花园等,由此揣摩出同窗的内在心理。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2.朗读。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本。学生通过独立的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技巧的运用把文章中的人事情理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探求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可以说,追求语文阅读高效课堂,一定要让“课堂响起来”。再说说听过的《枣核》一课,从“动口朗读”到“动情朗读”,再到“动心朗读”来安排教学环节,设计上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朗读分量并不多,没有很好地唤起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如,“动情朗读”部分安排的是讨论交流:为什么带枣核?哪些地方可见老人思乡?朗读一带而过,只到学生找到读出相关语句即止;“动心朗读”部分让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由于前面未能调动起学生情感,主旨句的朗读明显平淡无味,教师指出问题后,未作情感引领,朗读指导,就要求学生再读,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课堂上的朗读除了要注意朗读形式多样化外,读前教师还要明确要求,读后还要注意及时评价反馈,读时更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揣摩理解文本。通过自主试读,反复朗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方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切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古希腊哲人德莫克利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就是点燃火把,焐热思维,让知识的种子催生出累累的思考果实,阅读高效课堂只有坚持“少讲多读”,才能演绎课堂精彩,让语文焕发出无尽的魅力光辉。■参考书目: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余映潮语文阅读教育艺术50讲.3.岁月如歌――于漪.上海教育出版社.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名1知识产权法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主讲人:赵科学TEL-MAIL:zkx7610163QQ:1620207921

2011-2012第二学期知识产权法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2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二编著作权法3序言: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产权购买并使用“山寨”版(冒牌商标)生活用品(制造者、出售者侵权)购买并使用盗版书籍字画(制造者、出售者侵权)购买并使用盗版(“克隆”)软件(制造者、出售者侵权;购买并使用者:区分善意、恶意两种情况两种情况。。。。。。)(请各位同学勿复制课件)……序言: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产权购买并使用“山寨”版(冒牌商标)生4序言: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产权序言: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产权5序言: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产权序言: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产权6财富财产财产权财富财产传统观念:有形资产土地商品(货币)房地产知识经济时代:包括知识等无形财产(国家实力对比)财富财产财产权财富财产7财富财产财产权财富财产财产权8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经过近多30来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近10部知识产权领域法律以及3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95.wmv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经过近多30来年的9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Day)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生效的日期。

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IntellectualPro10连云港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街头咨询场面连云港市“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街头咨询场面11淮工知识产权法2012.ppt淮工知识产权法2012.ppt1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1世纪法学专业核心系列教材

知识产权法主编:刘春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1世纪法学专业核13第一编知识产权法导论第一编知识产权法导论14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对象

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

第四节知识产权法与民法

第五节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与现状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15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一)对知识产权概念的表达,迄今有多种大同小异的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主要的三种表达方法。第一种是列举知识产权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二种是下定义的方法,第三种是完全列举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或者划分的方法。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一)对知识产权概念的表达,迄今有多种16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二)本书采用的定义为: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的所有人依法产生的的权利的统称(P4)。该定义反映了知识产权的如下几点特征:第一,“创造成果”的概念使之与“智力活动”划清了界限。第二,“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的概念,使之将非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排除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之外。第三,知识产权之所以划分为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是因其作为财产权,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权的价值与工商业标记权的价值来源截然不同。第四,强调知识产权依法产生,是指法律对它所要提供保护的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是有选择的。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二)本书采用的定义为:17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对象一、知识产权的对象1.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本身。知识

(各种实践经验和认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知识产权对象是知识的本身)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对象一、知识产权的对象18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IP)或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IPR)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体)财产权,目前尚无公认的概括式的定义,主要观点是:(1)基于智力活动产生的权利--专利权、著作权(2)基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权利--商标权、商号权、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权等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19淮工法学知识产权法课件20狭义: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三个主成部分商标权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LiteratureProperty);另一类是工业产权(IndustrialProperty)

与大多数民事权利不同的是,知识产权的出现,大大晚于其他民事权利。狭义: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21知识产权狭义: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三个主成部分商标权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LiteratureProperty);另一类是工业产权(IndustrialProperty)

与大多数民事权利不同的是,知识产权的出现,大大晚于其他民事权利。知识产权狭义: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22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对象二、“知识”的本质就是“形式”,创造是“设计形式”的活动三、构思与表现四、知识与载体或形式与质料五、“知识”的特征1.“知识”作为形式,不具有实体性,它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为存在条件。2.“知识”作为形式,在时间上具有永存性的特点。3.“知识”作为形式,受其非物质性决定,它在空间上可以无限地再现或复制自己。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对象二、“知识”的本质就是“形式”,创造是23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一、知识产权的分类(一)著作权和工业产权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对知识的消费方式为标准划分的。(二)创造性智力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本书的划分方法是以知识产权价值的来源作为标准。二、知识产权的性质1.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权利的属性是客观的,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2.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与公权力的关系。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一、知识产权的24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三、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其内容和特征,既不同于物权,也不同于债权。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均作为民事财产权,但又互相区别,就在于它们各自的法律事实构成不同。1.知识产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的产生前提,是以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形式出现的有形无体的“知识”。债权产生的前提是以作为或不作为方式存在的无形无体的“行为”。由于债权的对象是“行为”,故决定了其义务主体是特定的人,其权利具有相对权的特征。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三、知识产权与25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2.知识产权与物权:第一、按照传统物权理论,物权产生的前提通常是占有一定空间,能为人力所支配并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物质或精神需要,表现为动产和不动产、有体有形的“物”。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的范围也扩大。一些无体无形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比如电,也成为物权的对象。第二、物权和知识产权分别表现为对“物”和“知识”的控制、利用和支配,因而是法定权利,其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多数人,其权利具有绝对权的性质。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2.知识产权与26但是知识产权人,对其智力成果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行为,除了要考虑和遵循与物权人行使物权的相同约束条件之外,法律还明确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制度。例如:“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等制度。易言之,法律把某种权利同时赋予权利人和权利人以外的人。这种情况在物权法中是没有的。但是知识产权人,对其智力成果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行为,除27第三,物权往往可以通过事实占有实现,知识产权则需仰仗法律的保障。物权的对象通常是有形有体的物质实体,可以被权利人实际占有和控制。知识产权的对象只是一种结构和形式,一旦被设计出来,并不依赖于特定的载体存在,只要被公开,则很难被权利人实际控制占有。这也是知识产权极易受到侵害的原因。第三,物权往往可以通过事实占有实现,知识产权则需仰仗法律的保28第四,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知识产权通常要让位给物权。在一件实体物之上可以并存着物权与知识产权,但是,附着于特定物质载体之上的知识产权,同它所附着的载体之物权,也是可以分离的。比如一幅绘画,当物权转移时,著作权通常还留在原权利人手中。在这种物权和著作权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的情况下,如果著作权人行使权利,要以接触或使用作品原件为前提,这势必和物权发生冲突。当二者不能就此达成一致时,著作权会因物权的对抗而无法实现。第四,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知识产权通常要让位给物权。29第五,知识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一定的期限,期限届满,权利归于消灭。物权则无此法律规定,物权的期限与物的自然属性寿命竟合。第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其价值无论质的规定性还是量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知识产权的价值是通过人们对其对象,“知识”的结构和形式的利用而表现出来的。第五,知识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30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二)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区别(总结):1.权利的对象或标的不同。2.物权与知识产权虽然同为绝对权利,但是在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上,知识产权显然要弱于物权。3.物权往往可以通过事实占有实现,知识产权的实现则需仰仗法律的保障。4.当知识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知识产权通常要让位给物权。5.知识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6.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价值无论是质的规定性还是量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权。第三节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与其他民事财权权利(二)知识产权31第四节知识产权法与民法1、知识产权为私权,属于民事财产权。知识产权法主要以单行法律形式存在,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2、知识产权法是民事普通法,不是民事特别法。3、本书认为,知识产权法与民法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第四节知识产权法与民法1、知识产权为私权,属于民事财产权。32第五节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和现状一、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一)创造是人类产生、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二)知识产权法律既是制度文明的典范,也是激发创造力和促进社会进步(三)科学技术、法律和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二、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第五节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和现状一、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331、国外立法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确定了专利保护的三个基本原则:保护发明创造的原则;专利独占原则;侵权处罚原则。1624年:英国的《垄断法》(《专卖条例》)全面的规定了专利保护主体、客体取得的条件,保护期限,宣告专利无效的条件,确立了现代专利法的基本内容。1、国外立法341709年:英国颁布了《安娜法》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1803年:法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标法,《关于工厂、制造厂和作坊的法律》。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法》为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此后的一百年内,世界上多数国家都相应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1709年:英国颁布了《安娜法》被认为是世界352、旧中国的立法第一部专利法:1898年清朝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44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专利法》第一部商标法:1902年清朝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第一部版权法:1910年的《大清著作权律》。2、旧中国的立法363、新中国的立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商标注册暂行条例》1950年:其他暂行条例3、新中国的立法374、改革开放之后的知识产权立法1983年3月1日正式施行《商标法》1985年4月1日正式施行《专利法》1991年6月1日正式施行《著作权法》1993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反不正当竞争法》1995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1997年10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2001年10月1日施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4、改革开放之后的知识产权立法385、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1)法律的修改完善--1993年专利法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第二次修改,2001年7月1日施行。--1993年商标法第一次修改,2001年10月27日第二次修改,同日实施;--2001年10月27日著作权法的第一次修改,同日实施;2010年再次修订。5、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39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以《商标法》(1982年,2001年修订)、《专利法》(1984年,2008年修订)以及《著作权法》(1990年,2010年修订)等为主体框架,中国加入或承认的国际条约与法律。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40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二编著作权法41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

第二节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历史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42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一)一、著作权1.著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著作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著作权法律关系得以发生的法律事实构成。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著作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就特定作品而产生的。2.著作权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的著作权,是指各类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其内容包括人身方面的和财产方面的;(2)广义的著作权是指除了狭义著作权以外,还包括艺术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在法律称谓上,通常叫作著作邻接权或者称作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3)本书所称的著作权也包括著作邻接权。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一)一、著作权43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二)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的区别:(1)二者主要共同之处是,二者的标的或对象都是表现形式,即各类作品和各种发明创造和产品设计以及工商业标记都是表现形式,或称表达。(2)二者有如下的区别:①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的对象所属的领域和作用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②与工业产权相比,著作权所显示的独占性和排他性程度更弱些。③由于著作权制度赋予独立完成同样或相似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权,所以,著作权通常可以自动产生。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二)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的区别:44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三)二、著作权法1.概念:著作权法是指调整因著作权的产生、控制、利用和支配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著作权法包括著作权法、邻接权法、各种相关的法律规范,以及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就相互提供著作权保护而缔结的国际条约。2.著作权法的法律渊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刑法》、单行法规、行政条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所加入的国际条约等。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三)二、著作权法45第二节著作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一、著作权制度的孕育———特许出版权时期二、著作财产权时期三、作者权时期四、国际条约作用下的著作权制度走向第二节著作权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一、著作权制度的孕育———特许46第三节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历史一、我国著作权立法始于清朝末年,1910年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二、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相继于1915年和1928年分别颁布过著作权法,基本沿袭《大清著作权律》的内容和架构。三、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全国第一次出版工作会议《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1953年出版总署《关于纠正任意翻印图书现象的规定》20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商标法》《专利法》《民法通则》1990年9月7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了《著作权法》。1992年决定同时参加《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第三节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历史一、我国著作权立法始于清朝末年,47第三章著作权的对象

第一节作品的概念

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第三节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第三章著作权的对象

第一节作品的概念48第一节作品的概念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是多种多样的,但凡是作品,都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的特征:一、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二、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独创性亦称原创性。作品即形式。因此,这里的独创性是指形式上的独创,不是指思想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而且,著作权法所要求的独创性不同于专利法对发明创造规定的创造性。三、该表现形式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第一节作品的概念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49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一)一、文字作品文字作品包含从文学创作到实用名录等广泛的一系列作品。计算机软件。二、口述作品,指用口头方式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也属于语言的一种形式。在著作权法中一般被理解为在特定场合发表的正式言论。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一)音乐作品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二)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三)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一)一、文字作品50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二)(四)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五)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一)美术作品指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绘画是美术作品最普遍的形式。(二)建筑作品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建筑作品是一种实用的社会物质产品,也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造型艺术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二)(四)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51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三)五、实用艺术作品是指适于作为实用物品的艺术作品,不论是手工完成还是按工业规模制作的作品,是造型艺术之一。六、摄影作品是指在易感受光线或其他辐射线的表面上制作的实物图像。这类作品只要在拍摄选定对象的构图、取景或方式上表现出原创性,即可作为艺术作品受到著作权保护。七、电影等视听作品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三)五、实用艺术作品是指适52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四)八、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一)工程设计图(二)产品设计图(三)地图(四)示意图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一般从法律保护观点理解为世世代代在土著共同体中由身份不明的人创作、保存和发展、属于民族文化遗产的作品。《伯尔尼公约》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四)八、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53第三节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不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有些具备了作品的条件,但是为了国家或公众的利益,不给予著作权法保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这种情况有两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属于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三、欠缺作品实质要件的对象这些对象具备作品形式条件,但因其形式往往具有唯一表达的特点,不具备独创性而不予以著作权法保护。如历法、数表、通用格式和公式等对象。(新著作权法修正案将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第四条)修改为:“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第三节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不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54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

第一节著作人身权

第二节著作财产权

第三节著作权的取得

第四节著作权的期间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

第一节著作人身权55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一)著作人身权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是与著作财产权相对应的人身权。2.在我国,著作人身权有几个特点:(1)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在一定条件可以视为作者,因而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也可以享有著作人身权;(2)著作人身权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大部分情况下不得转让、继承和放弃;(3)著作人身权虽被称为“人身权”,但并不同于民事权利中的其他人身权。3.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一)著作人身权的概念及特点:56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二)一、发表权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发表权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表权属于行使一次就穷尽的权利。2.发表权专属于作者,通常不能转移。3.如果因作品而产生的权利涉及第三人的,发表权往往还受到第三人权利的制约。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二)一、发表权57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三)二、署名权署名权,是指作者在其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如何标记作品来源的权利,也称姓名表示权。法律规定署名权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不同作品来自不同作者这一事实不被人混淆,署名即是标记,旨在区别。署名权不同于作者的民事人格权,它不因作者的死亡而消灭或改变。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三)二、署名权58第一节著作人身权(四)三、修改权修改,通常是对已完成的作品形式进行改变的行为,既包括由于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的改变而导致的对作品形式的改变,也包括在思想与情感不变的前提下对纯表现形式的改变。如改变逻辑安排,增减文字。即使作品已经发表,作者也有权对作品实施修改。修改与演绎、派生创作不同,是对原作品的完善,是继续创作活动,修改作品的权利理所当然属于作者。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无法由原作者本人完成修改,出于社会利益的实际需要,修改权也可以由他人行使。修改权同著作权的其他权利一样,不是绝对的。通常修改权很难对抗物权。第一节著作人身权(四)三、修改权59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五)四、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其中既包括作品的完整性,也包括标题的完整性。《伯尔尼公约》第6条之二规定,作者享有反对对作品进行任何歪曲、割裂或者其他更改,或有损于其声誉的其他一切损害的权利。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有的国家著作权法规定了作品收回权。法国文学艺术产权法则称之为“追悔权或收回权”。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五)四、保护作品完整权60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一)1.概念:所谓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人基于对作品的利用给他带来的财产收益权。(物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著作权-使用、收益、处分;著作权有哪些?)2.内容(使用权):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这些著作财产权是相互独立的财产权形态,可由著作权人分别行使或转让。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一)1.概念:61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二)一、复制权复制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复制权是严格意义上的复制权,一般仅指以同样形式制作成品的权利,如复制文字作品生成书籍、杂志、报纸等方式,还包括在不同于原作载体的载体上复制(在上彩釉的陶盘或瓷盘上复制绘画、雕刻、油画作品)或者使用不同的技术(将一件艺术作品摄制成照片)也属于复制。广义的复制权除狭义复制权之外,还包括以不同于作品的原来形式表现该作品的权利,比如,将工程设计或产品设计等平面图形作品制作成立体形式的工程或产品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只保护狭义的复制权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二)一、复制权62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三)二、发行权发行,是指为满足公众对作品的需求,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作品的复制件的行为。著作权法把该行为作为一项法定权利赋予著作权人,旨在维护著作权的真实和效力,以保障权利人传播其作品的权利。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三)二、发行权63四、出租权1、含义: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2、权利对象: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也可以授权他人出租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出租这些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

四、出租权1、含义: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64注意:出租权仅仅限于电影作品、以与电影作品相同的方式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音乐作品四种,其他作品不具有出租权。

例如:若甲从一个音像店购买了一张正版电影的DVD光盘,没有经过制片人的许可就进行出租的,此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

出租一台电脑,内有数种软件,是否侵犯出租权?

注意:出租权仅仅限于电影作品、以与电影作品相同的方式创作的作65又如:甲从正规商场上购买了一套正版的计算机软件,在没有经过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出租给他人进行安装,此行为是否侵犯著作权?

再如:甲从正规书店购买了一套司法考试的辅导用书,在没有经过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出租给他人阅读,此行为是否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又如:甲从正规商场上购买了一套正版的计算机软件,在没有经过著66四、展览权展览权,也称公开展览权或展示权,是指将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向公众展示的权利。作品原件,是指作品首次表现于其上的载体,比如美术作品原件或文学艺术大师的手稿等。四、展览权67注意:(1)如果该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还没有发表即被公开陈列的,则侵犯了著作权中的两项权利。一是发表权;二是展览权。

(2)如果购买了该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就享有了作品的所有权,当然享有该作品的展览权。

注意:(1)如果该美术作品、摄影作品还没有发表即被公开陈列的68六、表演权1、含义:公开表演作品(活表演或者现场表演),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机械表演)的权利2、机械表演:将现场表演用转播设备直接进行播放或者将录制下来的现场表演再通过录音机等技术设备向公众播放——不是以机械设备传播作品3、与“表演者权”有根本区别4、内容作者可以自己表演或者授权他人表演其作品;作者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表演其作品,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任何人未经作者许可而表演其作品的,即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表演权。

六、表演权1、含义:公开表演作品(活表演或者现场表演),以69如:甲创作完成了一部舞蹈作品,某舞蹈演员未经甲的许可,擅自表演,某电视台或网站又将该表演公开播送,则该演员和电视台或网站均侵犯了甲的作品表演权。

六、放映权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再现的是作品而非表演如:甲创作完成了一部舞蹈作品,某舞蹈演员未经甲的许可,擅自表70第二节著作财产权(四)七、广播权广播权,是指著作权人依法通过广播、电视等无线发射、有线发射或与前者类似的技术手段传播作品的权利。著作权人可以自己广播,也可以授权他人广播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广播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第二节著作财产权(四)七、广播权71八、信息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注意:广播与信息网络传播并不是以无线或有线方式来区分,而是:广播是听众同步接收作品,广播也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网络传播是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接收作品。

八、信息网络传播权72

九、摄制权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73十、摄制权1、含义:通过新的创作和相应的技术加工,将原作品演绎表现为影视作品的权利2、是指原作品能否及怎样被制片人使用的权利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摄制,也可以授权他人摄制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摄制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十一、翻译权1、含义: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2、翻译对象:语文作品(英国、新加坡等国包含计算机程序语言的转换)3、内容著作权人可以自己翻译,也可以授权他人翻译并获得报酬,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翻译其作品的,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均构成侵权十、摄制权1、含义:通过新的创作和相应的技术加工,将原作74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五)十二、改编权改编是指以原作品即首次出现的作品为基础,对原有形式进行解剖与重组,创作新的作品形式的行为。改编是一种再创作,不是原创,故又称为演绎制作、二度创作、派生创作以及衍生创作。改编权,即对原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权利。改编权不同于改编者权。改编权是著作权人对原作进行二度创作的权利。改编者权是改编者经过二度创作后基于新的作品而产生的权利。改编者将作品经再度创作赋予新的形式,改编者对这种新的形式享有新的著作权。改编完成的新作品,是原作和派生创作双重创作活动的产物。如果对新作品进行三度创作,应当受到原著作权和再创作著作权的双重授权的制约。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五)十二、改编权75第二节著作财产权(六)十三、汇编权汇编权,即著作权人就自己的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增删、选择、组合、汇集编排的权利。第二节著作财产权(六)76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七)十四、注释权与整理权注释权是被注释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故注释他人有著作权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对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进行注释,比如对《论语》、《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进行注释,则不受此限。注释人对其注释作品享有新的著作权。整理权是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加工的权利。根据著作权保护原则,整理他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经整理后产生的作品形式由整理人享有新的著作权。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七)十四、注释权与整理权77甲创作并出版的经典童话《大灰狼》超过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后,乙将“大灰狼”文字及图形申请注册在“书籍”等商品类别上并获准注册。丙出版社随后未经甲和乙同意出版了甲的《大灰狼》童话,并使用了“大灰狼”文字及图形,但署名为另一著名歌星丁,丁对此并不知情。关于丙出版社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侵犯了甲的复制权

B.侵犯了甲的署名权

C.侵犯了丁的姓名权

D.侵犯了乙的商标权甲创作并出版的经典童话《大灰狼》超过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后,乙将78下列哪些出租行为构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A.甲购买正版畅销图书用于出租

B.乙购买正版杀毒软件用于出租

C.丙购买正版唱片用于出租

D.丁购买正宗专利产品用于出租下列哪些出租行为构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A.甲购买79第三节著作权的取得(一)1.著作权取得的条件的性质,可以分为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两种。(1)实质条件是指法律对作品的要求,大体有两种标准。一种标准是只要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被赋予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无论是作品的全部还是其中的局部,也不问该作品是否已经采取了一定物质形式被固定下来,都可以依法被认为是受保护的作品。另一种标准是,除了具备作为作品的一般条件,即表现为某种文学艺术形式外,还要求这种形式通过物质载体被固定下来,才可以获得著作权法保护。我国著作权法采用第一种标准。第三节著作权的取得(一)1.著作权取得的条件的性质,可以分80第三节著作权的取得(二)(2)形式条件是指作品完成之后,是不附加其他条件就享有著作权,还是附加一定的条件或是再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才能获得著作权。目前各国主要分为三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以作品的产生为条件自动取得著作权。第二种做法是,除了作品已创作出来外,还须履行注册登记手续才能获得著作权。第三种做法是以加注著作权标记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此外无须再履行其他手续。这是一种有条件的自动保护办法。我国著作权法采用自动保护原则。第三节著作权的取得(二)(2)形式条件是指作品完成之后,是81第四节著作权的期间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2.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至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3.合作作品的保护期间。4.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作品的保护期间。5.电影、电视、录像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间。6.作者使用假名、笔名等发表的作品或者是未署名发表的作品的保护期间。第四节著作权的期间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82第五章著作权的主体

第一节作者

第二节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合作作品的著作权

第四节职务作品的著作权

第五节汇编作品的著作权

第六节定作作品的著作权

第七节视听作品的著作权

第八节外国人作品在中国的著作权第五章著作权的主体

第一节作者83第一节作者1、作者可以为自然人,也可以为自然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法律规定自然人为作者,是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与肯定。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为了满足某种利益需求,在法律上也可以把自然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视为作者,给他们以作者的法律资格。2、关于作者的认定关于如何认定作者,法律通常以署名为准。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之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为作者。第一节作者1、作者可以为自然人,也可以为自然人以外的其他民84第二节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根据著作权自动产生的原则,完成创作文学艺术作品这一法律事实一经出现,相应的著作权法律关系也应运而生,作者依法成为著作权人。著作权属于作者,是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9条第(2)项规定,作者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也可以成为著作权人。由于著作权这一民事权利是基于完成创作文学艺术作品这一事实而依法产生的,所以未成年的作者也可以成为原始著作权人。但是,著作权的行使则要符合民事行为的合法条件,通常要由作者的父母、监护人、收养人或其他代理人来完成。第二节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根据著作权自动产生的原则,完成创85第三节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一、合作作品的概念两人以上合作的作品是合作作品。二、合作作品的类型: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和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三、合作作品的确认1.合作作者之间应有共同创作某一作品的意思表示。2.在创作过程中合作作者之间始终贯彻合作创作的意图,有意识地调整各自的创作风格和习惯,以便使他们的创作成果相互照应、衔接、协调和统一,达到整体的和谐。3.每个合作作品所完成的文学艺术形式,应当达到著作权法所要求的作品的标准。四、合作作品的作者共同享有著作权。第三节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一、合作作品的概念86第四节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一)一、职务作品(一)概念所谓职务作品,是由于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和他所服务的机构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故作品在著作权归属上与非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存在着区别。(二)特征1.作者与所在工作机构应具有劳动关系。2.创作的作品应当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3.对作品的使用应当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任务或业务范围之内。第四节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一)一、职务作品87第四节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分别规定了三种情况:1.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通常属于事实作者,即自然人作者。2.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享有,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可以给予作者适当奖励。3.根据劳动合同,由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主持,根据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意志创作,并由该法人或社会组织承担责任的职务作品,法人或社会组织被视为其作者。第四节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88第五节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一、汇编作品汇编作品是将已有的文学艺术作品、科学作品或其他材料等作为素材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取舍、设计、组合编排形成的作品。汇编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依法产生新的独立的著作权,该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二、汇编作品的著作权1.对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汇编,要受到著作权人汇编权的制约,汇编他人的作品须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否则会侵犯他人的汇编权。2.汇编无著作权的作品而形成的汇编作品,汇编人仅就其设计和编排的结构或形式享有著作权。3.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4条的规定,汇编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的,也归为汇编作品,该类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第五节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一、汇编作品89第六节定作作品的著作权一、定作作品的概念又称委托作品。这种创作的特点是,受约人无论是利用自己的物质条件或设备,还是利用出约人提供的条件或设备创作,受约人依约定向出约人提供的不是劳务,也不是处理或管理有关创作活动的事务,而是特定的文学艺术作品。二、定作作品的权利归属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定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定作人和作者通过合同约定。但是,如果合同未明确约定著作权的归属或双方没有签订合同的,著作权则属于作者。第六节定作作品的著作权一、定作作品的概念90第七节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一、视听作品的作者电影、电视和录像等作为艺术形式,可以统称为视听作品。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视听作品的作者包括:1.导演。2.编剧。3.作词、作曲。4.摄影。二、视听作品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根据视听作品的制作规律和传统管理体制,规定导演、编剧、作词、作曲和摄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制作人享有。上述作者与制作人在财产权关系上,可根据劳动合同解决。第七节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一、视听作品的作者91第八节外国人作品在中国的著作权一、修改前的著作权法对外国人作品的保护1、外国人作品的界定2、外国人作品保护的主要内容二、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对外国人作品的保护第八节外国人作品在中国的著作权一、修改前的著作权法对外国人92第六章邻接权

第一节邻接权的概念

第二节表演者权

第三节录音制品作者的权利

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

第五节出版者的权利第六章邻接权

第一节邻接权的概念93第一节邻接权的概念一、邻接权的不同定义(一)邻接权,英文为“neighboringrights”,原意是指相邻、相近或者相联系的权利。在国际上是对表演艺术家、录音制品的制作人和广播电视组织所享有权利的称谓。(二)为与作品的原创相区别,《伯尔尼公约》的很多成员国习惯上把艺术表演、录音制品的制作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归为传播作品的行为。故邻接权有时也被称做传播者权。(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邻接权界定为:“表演者防止未经其同意而固定、直接播放或公众传播其表演的权利;录音制品制作者授权或禁止复制其录音制品和进口、发行该录音制品的未经授权的重制物的权利;广播组织授权或禁止转播、固定和复制其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利。第一节邻接权的概念一、邻接权的不同定义94第二节表演者权(一)一、表演者和著作权人1、表演者,是指演员、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或表演、演唱、演讲、朗诵或者以其他方式表演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指挥这种表演的人。2、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第二节表演者权(一)一、表演者和著作权人95第二节表演者权(二)二、表演者的主要权利(一)表演者的人身权利1.表明表演者身份。2.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二)表演者的财产权利1.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2.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3.表演者复制发行其表演的录音录像的权利。4.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因此获得报酬的权利。此外,我国著作权法没有规定表演者的机械表演权和出租权。而这两种权利往往涉及表演者很大的利益。第二节表演者权(二)二、表演者的主要权利96第三节录音制品作者的权利一、录音制作者和著作权人1、概念:录音制作者,是指录音制品的首次制作人。2、著作权人的权利: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第39条规定。二、录音制品制作者和表演者三、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1、录音制品制作者的复制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复制发行其制品的权利;二是许可或禁止他人复制发行其制品的权利。2、录音制作者还享有将录音制品的复制品向公众发行的权利,也可将此项权利许可他人。3、录音制作者对其录音制品享有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权利。4、录音制品制作者还应当享有录音制品的机械表演权。5。录音制品的出租权。第三节录音制品作者的权利一、录音制作者和著作权人97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1.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2.播放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3.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应当取得制片者或者录像制作者许可,并支付报酬。4.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5.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有关权利。第四节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1.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98第五节出版者的权利1、《著作权法》第29条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2、《著作权法》第33条的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删节。3、新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8条规定,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的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第五节出版者的权利1、《著作权法》第29条的规定,图书出版99第七章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

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

第二节著作权的转让

第三节著作权的继承

第四节著作权的其他利用

第五节违反著作权合同的民事责任

第六节著作权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和诉讼第七章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

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100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一)一、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一)概念:著作权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授权他人以法律规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商业性使用其作品的行为。(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有如下几个特点:1.通过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被许可人所获得的是在约定的期间和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作品的使用权,著作权仍然全部属于著作权人。2.被许可人对作品的使用,不能超出合同约定的范围。3.被许可人对第三人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有权根据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以自己的名义向侵权行为人提起诉讼。4.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保障演绎作品中的原始著作权人的权利。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一)一、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101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二)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据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性质和特点,规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也就是许可使用作品的方式。2.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3.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4.付酬标准和办法。5.违约责任。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二)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102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三)三、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的普通条款亦称一般条款,是合同主要条款以外的条款。普通条框的有无,对合同成立及其效力不发生影响。其主要有两类:1、一类普通条款是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要在合同中必须履行的内容,无须合同特别约定也要履行。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这类条款主要是:(1)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2)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依照著作权法取得他人的著作权使用权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和其他著作财产权。2、另一类普通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约定的其他条款,如出版合同中向作者赠送样书的数量以及作者购书的优惠办法等。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三)三、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普通条103第二节著作权的转让(一)一、著作权的转让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公开表演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整理权和注释权等,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权能或全部著作财产权,从一个民事主体合法地转移到另一个民事主体支配下的行为。其法律后果是,著作权一经转让,出让人便丧失了该权利。

第二节著作权的转让(一)一、著作权的转让104第二节著作权的转让(二)二、著作权的转让的特点1.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一项、几项或全部转让给受让人,从而受让人成为该作品一项、几项或全部著作财产权新的权利人的法律行为。2.著作权的转让,并非作品原件物权的转让。3.著作权的转让与著作权许可使用有严格的区别。4.著作权转让的权利内容可以有多种选择。5.转让著作财产权的行为,应当视为著作人身权同时行使完毕。6.著作权的转让是一种重要的民事行为,要涉及双方当事人多方面的权利和义务问题。7.著作财产权转让究竟是全部转让,还是部分转让,以及转让的地域范围,应当依照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加以约定。第二节著作权的转让(二)二、著作权的转让的特点105第三节著作权的继承一、著作人身权不能作为继承的标的,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不受时间限制。二、著作人身权的发表权。三、著作财产权的继承。四、合作作品的继承。五、著作权属于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继受。第三节著作权的继承一、著作人身权不能作为继承的标的,但作者106第四节著作权的其他利用1.担保。2.信托。3.破产财团。4.强制执行的对象。5.离婚时如何分割著作财产权。第四节著作权的其他利用1.担保。107第五节违反著作权合同的民事责任(一)一、违反著作权合同民事责任的概念违反著作权合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有以下法律特征:1.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制裁。2.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补偿性是合同责任的基本特点。二、承担违反著作权合同民事责任的条件著作权合同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除了有损害事实之外,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义务和他方受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2.行为人的过错是构成其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第五节违反著作权合同的民事责任(一)一、违反著作权合同民108第五节违反著作权合同的民事责任(二)三、免除违反著作权合同民事责任的条件1.法律作为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和司法审判的规则,其公正性就在于,它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