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_第1页
德州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_第2页
德州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_第3页
德州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_第4页
德州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促进全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改革发展的十六条意见》、省住建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省住建厅印发的《山东省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5亿元,年均增长13%,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上下游50多个产业发展,吸纳约十二万人就业,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2021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71亿元,增加值14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产值269亿元,增速8.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七位。现有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2家,一级资质16家,全市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1家、超过5亿元的有11家、超过10亿元的有4家。按照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建筑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建筑业规模不大、龙头骨干企业偏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建筑设计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树立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研究发展规律,制定政策措施,推进全市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二、发展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抓手,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增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规模、提高质量、科技赋能、扩大就业,积极培育建筑业全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产业新优势,为“建筑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扩大建筑业规模,培植龙头企业,到202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建筑业产值150亿级1家、50亿级4家、10亿级15家,新增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3家、一级资质20家,外向度超过20%。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5%、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达到100%。拉伸建筑产业链长度,建设三大产业园区,培植五大优势产业,抓好产业链前端规划设计、勘察勘探、咨询服务等环节及后端项目管理、资产运营、物业服务等环节,提升建筑产业附加值。三、重点工作(一)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1.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本地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接大型国企央企,组建“联合体”,共同承建本市工程项目。建立资质升级培育机制,推动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空白的县市区实现“零”突破。对在我市注册的建筑企业首次获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由地方政府奖励1000万元,具体按照市与县(市、区)获益比例分级负担。对在我市注册的建筑企业首次获得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由企业所在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到2025年,3家企业晋升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0家企业晋升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纳央企、国企等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或成立子公司,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迁入我市或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分立到我市设立独立法人资格公司的,由地方政府奖励1000万元,具体按照市与县(市、区)获益比例分级负担。争取特级资质企业将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总部落户德州。推动大型优质建筑业企业与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增加在德投资。对迁入本市上述企业中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享受本市关于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3.推动建筑业企业“走出去”。通过组织推介会、设立外出施工服务机构等方式,为建筑业企业开拓外埠市场搭建平台,支持骨干企业加快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各县(市、区)要加大对建筑业产值、税收进行调度、分析,特别是加强对外出施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确保工程项目在外地、产值税收回德州。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4.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支持市内企业采取联合体投标等方式参与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政府和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鼓励建筑企业向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形成投建营一体化格局。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5.加大科技创新驱动。鼓励建筑业骨干企业与山东建筑大学、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实训中心,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加大建筑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模式,扩大技术应用示范和成果推广范围。2025年,新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3—5家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6.注重人才队伍培育。培育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管理、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产业工人。开展优秀项目经理、建筑工匠评选活动,优先推荐申报“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支持企业保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技术工人队伍。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可以税前扣除;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到2025年,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中级工占比达到20%、高级工及以上技能工人占比达到5%。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税务局、市总工会。(二)积极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7.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均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公共建筑以及单体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建立政府或国有资金投资工程绿色建材采购机制,开展绿色建材示范工程建设。擦亮“中国太阳城”名片,推进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应用,鼓励工业建筑推进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应用。2025年,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达到100%。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审批服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8.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城镇范围内政府或国有资金投资的新建建筑工程应采用装配式建筑,鼓励具备条件的地下车库采用装配式建设。新建学校、医院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在土地出让、建设条件、规划设计等阶段明确相关要求。经主管部门认定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进度达到正负零的,即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重污染天气Ⅱ级及以下应急响应期间,除易产生扬尘的工序外,装配式建筑项目可不予停工;对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各拨付节点预售资金监管留存比例可下调10个百分点,装配式商品房楼栋必须首批开工、首批建设。到2025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5%。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审批服务局。9.加大推行智能化建造。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支持优势企业研发数字化加工制造装备和智能施工机具。投资额1亿元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米以上技术复杂、管理协同要求高的政府投资工程全部应用BIM技术。2025年,打造4—5家有影响力的智能建造企业。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园区10.建设德州市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园。在德城区天衢工业园建设占地2435亩,国内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的建筑建材全产业发展集群,打造集多式联运物流周转、新型建筑材料孵化、建筑材料终端产品交易及综合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低碳节能数字化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实现产业园区版块从前端的原材料输入、开发向终端的建筑材料产品、新能源建筑产品、装配式建筑产品的销售延伸,整个建筑行业在产业链条内资源的实现更优化配置,打造建筑产业链的产业化,实现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根本转变,引领德州市建材行业发展现代化。在土地、税收、租金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物流、科研等全产业链高端头部企业投资进驻,使园区成为德州市建筑业对接雄安新区、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力争2023年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2025年全部建成,年产值600亿元。牵头单位:德城区人民政府、市交投集团,参与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国资委、市城管局。11.建设齐河县钢材科技产业园。鼓励莱钢永峰钢铁集团扩大市场份额,依托钢铁主业,围绕智能制造、智能建筑、智慧物流、智慧服务四大产业主题,发展装配式建筑、智能立体车库、绿色建材、3D建筑打印等,将旗下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成为省内新旧动能转换标杆园区。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入挖掘5G赋能钢铁行业节能提效,探索“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鼓励钢铁企业基于能源管控系统,探索实施数字化综合节能管理。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600亿元。牵头单位:齐河县人民政府,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12.建设天衢新区智能建造产业园。鼓励和扶持设计、生产、施工、装备制造等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天衢新区智能装配式建造产业园。以海天机电为依托,推进装配式建筑装备产业发展,巩固领先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以联兴绿厦为依托,大力发展“板架合一”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加快技术输出、标准输出和智能设备输出步伐;以山东沪江、德建建科、华海集团等为依托,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以德建集团、三东筑工等为依托,大力发展混凝土装配式部品部件。支持企业开展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全流程发展模式。2025年,培育形成省内领先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聚区,力争产值达到100亿元。牵头单位:天衢新区管委会,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四)培植五大优势特色产业13.培植暖通空调及安装产业。依托武城县“中建电商暖通空调全国产品供应基地”“中建电商暖通空调安装劳务基地”两个平台,培植亚太集团、金光集团、格瑞德集团、中大集团、中威集团为代表的暖通空调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不断提高全国暖通空调市场的占有率,打造全国最大的暖通空调产业基地。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400亿元。牵头单位:武城县人民政府,参与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4.培植门窗五金产业。以乐陵国强集团为依托,强化“小五金、大产业,高品质、长基业”理念,整合门窗五金、门控五金、建筑幕墙结构件、消防排烟及智能通风系统、塑胶及防火材料行业企业,打造集生产组装、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门窗五金产业园区,争做国内乃至全球建筑五金行业协同发展的引领者。2025年,力争年产值达到100亿元。牵头单位:乐陵市人民政府,参与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15.培植土工合成材料产业。以宏祥公司、鑫宇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规划建设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土工材料产业园。支持陵城区牵头发起成立山东省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装备技术水平、加快智改数转步伐、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力争打造国内最大的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2025年,力争产值超过100亿元。牵头单位:陵城区人民政府,参与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16.培植电梯及安装产业。以富士制御公司等为依托,发挥电梯联盟的作用,整合企业优势,促进规范运行,推动电梯整梯及零部件产业快速智能发展。建立电梯智能化制造研究机构,开发高端智能化产品,加快“走出去”步伐,叫响“宁津电梯”品牌,打造长江以北最大的整梯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依托宁津电梯学校培养生产、安装、维护保养专业人才,为电梯安装产业提供人才支撑。2025年,力争产值达到50亿元。牵头单位:宁津县人民政府,参与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17.培植人防设施等产业。发挥中昊控股、格瑞德集团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提高产品和技术竞争力。巩固宁津现有家具产业基础,培优育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行业地位,打造“宁津家具”区域品牌;支持汇扬建筑设备公司、宏德瑞琳金属结构有限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建筑机械科技水平;支持泰山体育、雷力体育等体育器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支持乐陵回弹仪厂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知名度。牵头单位:德城区、陵城区、乐陵市、宁津县、武城县人民政府,参与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人防办、市商务局、市教育体育局。(五)拉伸拉长建筑业产业链18.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持续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开展房产交易促销活动,完善配套、优化功能、提升品质,鼓励建设绿色健康住宅等品质住房项目,满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加强住宅用地供应管理,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实现房产保值增值。加强市场监测预警,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全力推进“保交楼、稳民生”政策的落实。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19.加快推进新建住宅全装修。自2023年起,新供地、新开工项目,推行全装修成品交房,对在建、存量项目鼓励推行住宅全装修成品交房。从土地出让、建设条件、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等各环节把关,引导并积极推行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交付,延长开发建设产业链,逐步达到取消毛坯房。采用全装修交付的商品住房,装修费用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予以明确,计入购房贷款基数,不计入缴纳公共部位维修资金基数。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参与单位:市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20.促进小区设施及管理提档升级。推动城市更新与片区改造、加装电梯等有机结合。实现连片改造、拓宽范围、丰富内容、提升标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向居民家庭家居改造延伸,不断补齐老旧小区功能短板。筑牢党建引领、条块联动、多方协同、群众参与、制度保障的物业管理新格局,推进“红色物业·幸福德州”建设取得新实效。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打造3—5家在全省叫的响的物业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六)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21.提升工程品质和施工安全。加快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机制,持续开展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消防审验管理,从源头上保障建设工程消防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相关要求,压实压紧各方责任,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突出危大工程管控,深入开展整治习惯性违章,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强化监管执法,从严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严惩重罚的高压震慑。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六项措施”,持续开展建筑扬尘防治,将防治费用纳入工程造价,推进绿色文明施工。加强队伍建设,鼓励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专业化、常态化辅助检查。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2.提高建筑设计质量。支持本地企业与省内外知名院所的交流合作,开展技能教育,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突出结构安全、建筑使用功能和“四节一环保”等要求,加大“四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使用。全面落实政府购买施工图审查服务制度,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2025年,新增甲级企业1—2家、乙级企业2—3家。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审批服务局。23.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全市限额以上建筑工地全面推行智慧工地建设,加快推动建造方式智能化、现场管理智慧化、部门监管可视化,实现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违规自动识别、扬尘自动监测,做到智慧管理、自动监测。2023年底前,建成较为完善的覆盖市、县主管部门和企业、项目多方联动的AAA级智慧工地应用和评价体系,达到全市“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全覆盖,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单位: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24.培育品牌企业和精品工程。培育一批质量卓越、创新能力突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的高端品牌企业,创建一批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泰山杯奖,创建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50个以上,打造“德州建造”品牌、建筑精品传世之作。实行优质工程奖励制度,对新获得国家和省、市级优质工程奖项的企业,建设单位应明确计取优质优价费用,给予奖金鼓励。对本市建筑企业获得国家级工程质量奖项(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的,由企业所在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奖项3-5项,省级奖项20-30项,责任单位:市、县(市、区)住建、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七)优化营商服务环境25.深化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推行“评定分离”方法,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依法赋予招标人资格预审权和定标权,在同等条件下鼓励选用本地企业、本地产品。加快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推行网上异地评标。对具备相应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不得设置初始业绩门槛和其他不合理限制。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6.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德州市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细化信用评价内容和标准,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实行差别化监管,信用评价等级高的企业,可降低各类保证金比例或免缴保证金。实行综合评价法的招标投标项目,信用评价结果原则上作为资信标权重占10%以上,其他非公开招标项目及直接发包项目应参照使用信用评价结果。水利、电力、交通等主管部门也要加强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大数据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7.减轻企业负担。对建筑工程领域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四类保证金,政府和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全面推行银行保函、保证保险等方式缴纳,其他投资项目凡是能够通过银行保函、保证保险方式提供的,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一律不得拒绝。按规定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办理社保费缓缴手续,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建筑业企业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阶段性从3%降为1%。建筑业小微企业,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建筑企业一般纳税人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以清包工程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8.落实财税支持政策。推进“政银企”战略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竞争力强、信誉较好的本地建筑业企业,加大资金信贷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信贷授信额度或优惠贷款利率,及时为企业出具资信证明,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做大做强。设立绿色审批通道,提升绿色贷款占比,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提高授信审批通过率,提升信贷支持规模。允许建筑业企业在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