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_第1页
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_第2页
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_第3页
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_第4页
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ppt课件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ppt课件真题体验一、(2011·福建福州)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题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真题体验一、(2011·福建福州)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4.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4.翻译下列句子。(6分)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三、(2011·湖北宜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南康直节堂记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三、(2011·湖北宜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节选自《栾城集》)5.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准确断句。解题时要读懂其大意,从整体上根据其意思来划分朗读停顿。////5.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6.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如:“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6.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考点涵析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式和特殊句子的一种手段。文言句读是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而准确的文言句读必须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翻译文言文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命题内容一般考查文章的主旨句、文眼句、精彩句及理解有难度或含有某种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和内容翻译。命题方式有标停顿处、直接翻译、辨析选择、判断正误几种方式。一般以标停顿处和直接翻译为主。考点涵析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应考链接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和语气,都有个准确把握。如“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是一个判断句,因此要把握判断句的句式和语气,翻译为“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而“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是一句互文,不能直译,应把两句合为一句: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应考链接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等,都要准确把握。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其中的“以”,两个“效”“则”“告”等也必须准确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完成,那就惩罚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既要不漏译每个常见文言词语和特殊词语,更要准确翻译。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三、做到“信”“达”“雅”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的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三、做到“信”“达”“雅”四、翻译的一般方法文言句子翻译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力求准确通顺流畅。1.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例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句中的“然”“懈”“追”“报”等分别译为“然而”“松懈”“追念”“报答”等双音节的词语。2.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四、翻译的一般方法[例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皇宫的官员和朝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句中的“宫”“府”分别替换成皇宫、朝庭,“陟”“罚”分别替换成奖励、惩罚等。3.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例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句中的“庆历四年”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可保留。[例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例4]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句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应删去。[例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齐国是)大国,很难估测,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句中的“夫”是发语词,译时应删去。4.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5.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例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翻译]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来到。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例7]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例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于乱世苟全性命,不于诸侯求闻达。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5.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典型例题【例1】(2010·浙江绍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典型例题【例1】(2010·浙江绍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准确断句。解题时要读懂其大意,从整体上根据其意思来划分朗读停顿。///【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首先一定要注意关键字词不能解释错误。如“孰”解释为谁,“耶”解释为呢;其次翻译的句子要注意顺畅,可适当补充,如补充主语“老百姓”。(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例2】(2010·浙江宁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例2】(2010·浙江宁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逐与之绝。A.甚意,汝之不惠B.乃入见C.微斯人,吾谁与归?D.行者休于树

[解析]例句的句式是省略句。A.倒装句,B.省略句,C.倒装句,D.倒装句。本题考查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要结合各种句式的特点来分辨。B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B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译出关键词语的意思,本句的关键词是“固”“履”。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则: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本来(就)怀疑你【例3】(2010·辽宁大连)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①一月,见罢②。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③,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选自《史记》)【注释】①邸:客舍。②见罢:只召见但未加新的任命。③股肱(gōng)郡:重要之郡。【例3】(2010·辽宁大连)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解析]“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我没有接受新的任命”“就此作罢,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根据翻译后的意思断开即可。///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句子时要完整、通顺,尤其不能漏掉重点词语的解释。如:以,因为;而,就;毁,毁谤。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就让我离开。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陛下因为一个人的【例4】(2010·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例4】(2010·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解析]在理解本句话的含义基础上进行停顿的划分。“交战”是这句话的主语,“大破其军”和“乘胜克捷”是交战的结果,根据题目要求断在两处,所以分别在“大破其军”和“乘胜克捷”之前停顿。//【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几个主要文言词语的意思,如第(1)句中的“躬”译成“亲自”;“闻达”译成“出名显达”。第(2)句中的“既”译成“已经”,“足”译成“富足”“丰足”,“以……为”译成“把……当做”。另外注意介宾后置句式的翻译,第(1)句中的“躬耕于野”译时要将“于野”提前。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亲自在田间耕种,【例5】(2009·福建厦门)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例5】(2009·福建厦门)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解析]选项A中句子停顿应为“晋/陶渊明/独爱菊”;选项C中句子停顿为“荷花/为雨所洗”;选项D中句子的停顿为“余/忆/年少时”。B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B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主要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特殊句式,如:“偕”“于湖边亭中”,并要注意表达通顺。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技法点拨【典型题例】文言文句子的朗读和断句【解题思路】关于文言文朗读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三种考查形式:“单句在朗读时语气上的停顿”“多个单句句读的点断”和“复句间单句的连读与读断”。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这类题目考查的根本目的。其次,要掌握一些文言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规律,如:单句的主谓之间,并列内容之间,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朗读时在语气上往往要作停顿。技法点拨【典型题例】文言文句子的朗读和断句【典型题例】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句子【解题思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要抓三点:一是抓重点字词语法现象,即文中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等;二是抓一一对应原则,也就是说,在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应每一个词语将其逐一翻译出来,但是特殊的句式要将其还原为正常语序;三是对省略部分要作补充。【典型题例】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句子巩固与提高一、(2011·河北唐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巩固与提高一、(2011·河北唐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A项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其他皆省略介词“于”。A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2.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难度中等,注意语句要通顺。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给他“文”的谥号啊。2.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聪明3.相关内容链接。(4分)(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从语法知识角度和文章内容角度来划分。

[答案]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3.相关内容链接。(4分)二、(2011·甘肃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二、(2011·甘肃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节选自《陈涉世家》)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从语法知识角度和文章内容角度来划分。此题依据内容来划分。

[答案]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节选自《陈涉世家》)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一一对应”,尤其是关键的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十六七”要译成“十个中的六七个”。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三、(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三、(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敌骑数千四面集

[解析]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标准:有时可以音节划分,有时可以意义划分。从这个句子来看,说明了两个意思:一是敌兵很多,二是从四面聚集过来。且只要求划一处,所以答案为最佳划分方法。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难度不大。/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7.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做到语句通顺、句意完整、重点词语不漏译。本句重点词为“闻”“大”“摇愕”,必须译出,否则将扣分。(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7.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士兵们)听四、(2011·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四、(2011·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意思,把握断句的规律。/

/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用直译的方法,抓住句中的关键词,使词义一一落实到位,同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使语意连贯流畅。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五、(2011·辽宁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题目。【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五、(2011·辽宁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题目。【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理解关键词语,如“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为”,做;“平直”,公平正直。其次,注意语句要通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解析]根据句意断句,理解句意是关键。只能断两处,多断或少断,都易造成失分。//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六、(2011·四川达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六、(2011·四川达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12.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今齐地方千里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从语法知识角度和文章内容角度来划分。此题依据内容来划分。

/12.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用直译的方法,抓住句中的关键词,使词义一一落实到位,同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使语意连贯流畅。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13.翻译下列句子。(4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七、(2011·山东日照)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七、(2011·山东日照)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用直译的方法,抓住句中的关键词,使词义一一落实到位,同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使语意连贯流畅。(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如果)没有这种人15.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若夫/淫雨霏霏B.感极而/悲者矣C.其/喜洋洋者矣D.四时之景/不同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从语法知识角度和文章内容角度来划分。此题依据语法知识来划分,B项应断在“而”前。B15.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八、(2011·山东滨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八、(2011·山东滨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解析]根据句意断句,理解句意是关键。只能断两处,多断或少断,都易造成失分。//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诚然,卿不朕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用直译的方法,抓住句中的关键词,使词义一一落实到位,同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使语意连贯流畅。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17.翻译下列句子。(4分)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完成考点跟踪训练25完成考点跟踪训练25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69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69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ppt课件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ppt课件真题体验一、(2011·福建福州)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题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真题体验一、(2011·福建福州)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最新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文言句读和翻译》课件4.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4.翻译下列句子。(6分)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三、(2011·湖北宜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南康直节堂记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三、(2011·湖北宜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节选自《栾城集》)5.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准确断句。解题时要读懂其大意,从整体上根据其意思来划分朗读停顿。////5.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6.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这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如:“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6.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考点涵析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式和特殊句子的一种手段。文言句读是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而准确的文言句读必须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翻译文言文要求准确、通顺。准确是指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通顺是指译文前后连贯,语言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命题内容一般考查文章的主旨句、文眼句、精彩句及理解有难度或含有某种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和内容翻译。命题方式有标停顿处、直接翻译、辨析选择、判断正误几种方式。一般以标停顿处和直接翻译为主。考点涵析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应考链接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和语气,都有个准确把握。如“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是一个判断句,因此要把握判断句的句式和语气,翻译为“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而“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是一句互文,不能直译,应把两句合为一句: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应考链接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等,都要准确把握。如“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其中的“以”,两个“效”“则”“告”等也必须准确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完成,那就惩罚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既要不漏译每个常见文言词语和特殊词语,更要准确翻译。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三、做到“信”“达”“雅”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确切地表达原文原意。但实际操作起来情况比较复杂:如果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就需运用现代汉语多方面的知识,并且体现现代汉语“规范、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意译。三、做到“信”“达”“雅”四、翻译的一般方法文言句子翻译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力求准确通顺流畅。1.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例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句中的“然”“懈”“追”“报”等分别译为“然而”“松懈”“追念”“报答”等双音节的词语。2.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四、翻译的一般方法[例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皇宫的官员和朝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句中的“宫”“府”分别替换成皇宫、朝庭,“陟”“罚”分别替换成奖励、惩罚等。3.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例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句中的“庆历四年”是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可保留。[例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例4]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句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应删去。[例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翻译](齐国是)大国,很难估测,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句中的“夫”是发语词,译时应删去。4.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5.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例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翻译]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来到。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例7]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例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于乱世苟全性命,不于诸侯求闻达。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5.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典型例题【例1】(2010·浙江绍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典型例题【例1】(2010·浙江绍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准确断句。解题时要读懂其大意,从整体上根据其意思来划分朗读停顿。///【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首先一定要注意关键字词不能解释错误。如“孰”解释为谁,“耶”解释为呢;其次翻译的句子要注意顺畅,可适当补充,如补充主语“老百姓”。(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例2】(2010·浙江宁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例2】(2010·浙江宁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逐与之绝。A.甚意,汝之不惠B.乃入见C.微斯人,吾谁与归?D.行者休于树

[解析]例句的句式是省略句。A.倒装句,B.省略句,C.倒装句,D.倒装句。本题考查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要结合各种句式的特点来分辨。B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B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译出关键词语的意思,本句的关键词是“固”“履”。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则: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我本来(就)怀疑你【例3】(2010·辽宁大连)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①一月,见罢②。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③,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选自《史记》)【注释】①邸:客舍。②见罢:只召见但未加新的任命。③股肱(gōng)郡:重要之郡。【例3】(2010·辽宁大连)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解析]“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我没有接受新的任命”“就此作罢,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根据翻译后的意思断开即可。///5.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句子时要完整、通顺,尤其不能漏掉重点词语的解释。如:以,因为;而,就;毁,毁谤。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就让我离开。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陛下因为一个人的【例4】(2010·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例4】(2010·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解析]在理解本句话的含义基础上进行停顿的划分。“交战”是这句话的主语,“大破其军”和“乘胜克捷”是交战的结果,根据题目要求断在两处,所以分别在“大破其军”和“乘胜克捷”之前停顿。//【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几个主要文言词语的意思,如第(1)句中的“躬”译成“亲自”;“闻达”译成“出名显达”。第(2)句中的“既”译成“已经”,“足”译成“富足”“丰足”,“以……为”译成“把……当做”。另外注意介宾后置句式的翻译,第(1)句中的“躬耕于野”译时要将“于野”提前。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亲自在田间耕种,【例5】(2009·福建厦门)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例5】(2009·福建厦门)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

[解析]选项A中句子停顿应为“晋/陶渊明/独爱菊”;选项C中句子停顿为“荷花/为雨所洗”;选项D中句子的停顿为“余/忆/年少时”。B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B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主要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特殊句式,如:“偕”“于湖边亭中”,并要注意表达通顺。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技法点拨【典型题例】文言文句子的朗读和断句【解题思路】关于文言文朗读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三种考查形式:“单句在朗读时语气上的停顿”“多个单句句读的点断”和“复句间单句的连读与读断”。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这类题目考查的根本目的。其次,要掌握一些文言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规律,如:单句的主谓之间,并列内容之间,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朗读时在语气上往往要作停顿。技法点拨【典型题例】文言文句子的朗读和断句【典型题例】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句子【解题思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情况要抓三点:一是抓重点字词语法现象,即文中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等;二是抓一一对应原则,也就是说,在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应每一个词语将其逐一翻译出来,但是特殊的句式要将其还原为正常语序;三是对省略部分要作补充。【典型题例】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句子巩固与提高一、(2011·河北唐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巩固与提高一、(2011·河北唐山)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A项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其他皆省略介词“于”。A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2.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白话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难度中等,注意语句要通顺。聪明并且勤奋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人们给他“文”的谥号啊。2.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句翻译成聪明3.相关内容链接。(4分)(1)给下面一则断句,并加上标点。(2分)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从语法知识角度和文章内容角度来划分。

[答案]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3.相关内容链接。(4分)二、(2011·甘肃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二、(2011·甘肃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节选自《陈涉世家》)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解析]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从语法知识角度和文章内容角度来划分。此题依据内容来划分。

[答案]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节选自《陈涉世家》)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一一对应”,尤其是关键的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十六七”要译成“十个中的六七个”。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三、(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三、(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敌骑数千四面集

[解析]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标准:有时可以音节划分,有时可以意义划分。从这个句子来看,说明了两个意思:一是敌兵很多,二是从四面聚集过来。且只要求划一处,所以答案为最佳划分方法。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难度不大。/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7.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