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ersion:1.0StartHTML:0000000107EndHTML:0000107049StartFragment:0000000127EndFragment:00001070312022-2023学年江西省鹰潭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题)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用典C.拟人D.夸张

2.贯串《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全文的线索是()

A.偃竹图B.胸有成竹C.画竹D.文与可的生平事迹

3.明江中学拟提拔中层干部,征求教职工意见,行文应用()

A.公告B.公示C.通报D.启事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A.旷达飘逸B.诗中有画C.沉郁顿挫D.慷慨豪迈二、填空题(5题)6.西宫南苑多秋草,____

7.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____《西风颂》中的名句

9.____,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10.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

三、判断题(5题)11.《世说新语》的编者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A.否B.是

12.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落笔地坛,却泼墨母爱,是一种象征性的类比()

A.否B.是

13.杜甫的诗集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重大事件,号称诗史()

A.否B.是

14.《拣麦穗》一文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谊()

A.否B.是

15.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A.否B.是四、简答题(2题)16.简要说明《水调歌头》一词中,作者是如何以月贯串全篇的

17.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五、阅读理解(2题)18.这段文字中的公安分局和蚕种改良所分别暗示了什么?

19.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哪些治国思想?

六、现代文阅读(2题)20.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着,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蹚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21.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家园落日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有删改)

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诗化用了《汉书·苏武传》中鸿雁传递书信之事,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

2.CC《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为文与可所赠《筼筜谷偃竹图》所写的题画记。既是一篇悼念亡友的记人散文,又是一篇见解深刻的文艺随笔。文章以画竹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体现了苏轼散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

3.BB公示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将有关公共事务向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公布,使其周知并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文书

4.A

5.BB王维受佛学禅宗影响颇深,得任性自然之诗境。又精通多种艺术如音乐、绘画等,诗中因多有音乐、绘画之美感,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落叶满阶红不扫

7.青枫浦上不胜愁

8.雪莱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8.4~1822.7.8),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作品中最为一般读者传颂的是抒情诗《西风颂》中的结尾: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

9.山气日夕佳

10.都护铁衣冷难着

11.Y

12.Y

13.Y

14.Y

15.Y

16.此词以中秋之月贯串全篇。上片写对月饮酒,从问月开始,先写向往月宫,又写到月下起舞,作者的人生态度由出世之想归于入世。下片写对月怀人,从月影移动,月有圆缺,写到月光普照,用理智排遣了别离之情

17.(1)陶渊明诗歌的语言平淡,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开千古平淡之宗。(2)陶渊明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3)陶渊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