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与永续发展-法律与政策(中英文)课件_第1页
绿色科技与永续发展-法律与政策(中英文)课件_第2页
绿色科技与永续发展-法律与政策(中英文)课件_第3页
绿色科技与永续发展-法律与政策(中英文)课件_第4页
绿色科技与永续发展-法律与政策(中英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Teng,Yean-SenProfessorofLawteng@.tw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1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法律與政策

十五 1為何需要保護環境十六 2為何需要法律以保護環境十七 3為何需要國際法的介入十八 4如何執行環境法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法律與政策

十五 1為何需要保護環境2"Theeffectsofclimatechangearebeingfeltalready,"YvodeBoer,executivesecretaryoftheU.N.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said."Theeffectsofclimatechange3"Failingtorecognizetheurgencyofthismessageandactingonitwouldbenothinglessthancriminallyirresponsible,"hesaid.DeBoerwasspeakingatthestartofameeting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Failingtorecognizetheurge4YanHong,deputysecretaryofthe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sation(WMO),oneoftheIPCC'stwoparentbodies,saidclimatechangebore"potentialimplicationsforworldpeace"byintensifyingsquabblesoverwater,foodandenergy.YanHong,deputysecretaryof5"Itcouldalsoleadtomassivepopulationresettlement,especiallytourbanareasthatmaynothavecapacitytoshelter,feedandemploythem.""Itcouldalsoleadtomassive6Climatechangeandlifestyleglobalwarmingcoulddecimatetheworldfisheriessector,threatenthetourismindustryandcausewidespreadjoblossesamongthosedisplacedbyitsimpacts.Climatechangeandlifestyleg7scoresofnewjobswouldbecreatedintheenvironmenttechnologysectorascountriesworktoavoidandlessentheeffectsofclimatechange.U.N.EnvironmentProgramme(UNEP)ExecutiveDirectorAchimSteinersaidscoresofnewjobswouldbecr8"Theproblemisthejobsthatwillbecreatedwillnotbecreatedatthesametime,orinthesameplace,astheonesthatarelost,"saidJoaquinNieto,presidentofSustainlabour,aninternationalfound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Wearetalkingaboutamajorchange,assubstantialaswhatresultedintheindustrialrevolution,"hetoldtheforum."Theproblemisthejobsthat9RISINGTEMPERATURES,

MOREEXTREMEWEATHER

astheclimatechanges,moredramaticweatheranddisasters-notjustdroughts,butstorms,floodsandspreadingdiseasetoo250millionpeoplecouldbedisplacedbyclimate-relateddisastersby2050RISINGTEMPERATURES,

MOREEXT10Africa,LatinAmericaandpartsofAsia-wheretheclimateisalreadymoreextremeandaridregionsarecommon-arelikelytobemostaffectedasrainfalldeclinesanditstimingbecomeslesspredictable.Africa,LatinAmericaandpart11SavingrainforestsathornyissueatBalitalksdeforestationinthetropicsisresponsibleforabout20percentofallman-madecarbondioxideemissionsblamedforglobalwarming.Haltingthedestruction,oratleastcurbingtheclearingandburningofremainingtropicalforests,iswidelyregardedasacrucialpartofanynewclimatepact.Savingrainforestsathornyis12ReducedEmissionsfromDeforestation-REDDUnderthescheme,developingnationscouldearnbillionsofdollarsthroughcarbontradingbysimplyleavingforestssuchasintheAmazonandCongobasinstheKyotoProtocoldoesnotincludeschemesthatrewarddevelopingnationstopreservetropicalrainforestsReducedEmissionsfromDefores13CASHFORFORESTStheideaistoissuecarboncreditstoqualifyingdevelopingnationsandrichnationsbuythesecreditstooffsettheiremissionsathome.It'sasystemthatcommoditisesforestsandrewardspoornationsforkeepingforeststhatmightotherwisebeclearedfortheirhardwoodortocreatevastplantationsforbiofuelsortimbertofeedever-growingglobaldemandforpulpandpaper.RightnowtherearenostandardsforthesecreditsCASHFORFORESTStheideaist14氣候變遷將威脅地球表面30%物種生態的存亡(專題報導)

提供單位:Canada,TheOttawaCitizenWednesday,April4,2007發佈時間:96.04.14氣候變遷將威脅地球表面30%物種生態的存亡(專題報導)

15來自於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國超過120個國家的代表團,將共同於本月在Brussels完結此份國際性的報告並正式發表。這份報告是今年度聯合國政府網路,近2000位科學家共四次研究計畫的第二份報告。這些科學家們評估可提供的證據以相互達成對氣候變遷的共識,並提出相關的因應措施。來自於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國超過120個國家的代表團,將共同於本16今年度的第一份報告則是在二月份時發表,第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是十分明確而不含糊的,人類的活動像化石燃料的焚燒是主要導致氣候攀升的主因。今年度的第一份報告則是在二月份時發表,第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17氣候變遷正重組全球的地表,威脅著20%~30%地表物種的生存,以及數以百萬的人類將因洪水的氾濫而遷移家園。隨著氣溫持續上升,加拿大可能面臨的重大問題如:森林火災、廣大的地域永久凍土層融化、以及致命的熱浪威脅等。氣候變遷正重組全球的地表,威脅著20%~30%地表物種的生存18數以百萬的人類,將因海平面上升所造成洪水氾濫而受傷害在西元2100以前,亞洲地區及其附近小島國家將因海水暴漲,而致低窪地區及海岸沿海地區將被洪水淹沒如果冰河和積雪持續退縮和減退,世界上六分之一的人類也將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問題。數以百萬的人類,將因海平面上升所造成洪水氾濫而受傷害19生態系統以及生物棲息居住地,如:紅樹林、珊瑚礁、鮭魚水域以及北極熊等也同樣面臨危機初步評估約20%~30%的生物物種很可能面臨生物滅絕的高度危機,如果全球的平均溫度增加超過1.5~2.5度C,以目前存在溫室效應的程度而言,這危機將可能於數十年內發生。如果溫度持續攀升,則更多的植物、蟲類、鳥類以及哺乳動物等將消失於地球表面生態系統以及生物棲息居住地,如:紅樹林、珊瑚礁、鮭魚水域以及20科學家們表示,氣候的變化是清楚而瞭然於目的,像是許多大自然的系統,如全球的大陸和部份海洋系統,正在被區域性的氣候變化所影響,特別是氣溫溫度的上升。冰河的融化、不穩定的永久凍土層、早春的雨流量以及鳥類的遷徙就是最好的證明,然而這只是剛開始的徵兆而已科學家們表示,氣候的變化是清楚而瞭然於目的,像是許多大自然的21氣候變化的好處是船運可經過極地、冬天凍死的人數會減少,以及加拿大的農業及森林木業可以向北方拓展。然而負面的影響則遠遠多過好處,將有超過數百萬的人因乾旱、穀物無法收成而饑餓、數億的人口將面臨飲用水短缺;在本世紀末,數千萬居住在亞洲巨大三角洲的人們以及在各個小島的人們,將因氣溫的上升及古冰河的融化,而被漲高的海洋所淹沒。氣候變化的好處是船運可經過極地、冬天凍死的人數會減少,以及加22科學家重申,海平面的高漲並不像汽車的引擎一樣可以被關掉。相較於其他氣候的變化因素,海平面漲高是一種積極的貫性,並且會必然地持續至2100後的更多世紀。科學家們聲明,氣候的安定可以降緩海平面升高的情況,但是確無法避免。科學家重申,海平面的高漲並不像汽車的引擎一樣可以被關掉。相較23這份總結報告也預測了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的營養不良和疾病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將因穀類收成不足、乾旱及洪水侵襲,在未來的數十年引發更嚴重的後果。另一方面,熱浪的侵襲也將可能愈來愈密集的發生,並在北美和歐洲等地的城市造成致命的災難。有一種說法預測,在北美洲與煙霧和熱浪有相關連的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在2050年以前攀升5%。這份總結報告也預測了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的營養不良24當冰河以及積雪浮冰消失後,清淨的水源將變成罕見而稀有。如果以現在暖化的速度持續下去,一直供應水源給數百萬人引用的喜瑪拉雅山冰河,可能在2030年以前,從現在500,000平方公里的供應量縮減為100,000平方公里。當冰河以及積雪浮冰消失後,清淨的水源將變成罕見而稀有。如果以25火災、瘟疫和疾病同樣被科學家們所預測;在2100年以前,加拿大的森林火災可能會增加近兩倍之多;對居住在北方的人們而言,極地將會有顯著的正面及負面改變的衝擊。火災、瘟疫和疾病同樣被科學家們所預測;在2100年以前,加拿26對於北極熊、海豹和遷徙性的鳥類等,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極地的景觀也正在轉型中,凍原被森林所覆蓋以及永久凍土層融化,報導中指出在2050年以前,高達35%的北半球永久凍土層將消失不見。在熱帶地區的生態系統也迅速的被改變,熱帶森林區被熱氣所威脅,珊瑚礁海域會暖化以及受污染的酸性海水所侵蝕。對於北極熊、海豹和遷徙性的鳥類等,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27許多生態系統的回復力,會因氣候變遷的影響,而有可能在本世界超越其極限。如果氣溫升高2.5度,則20%~30%生物物種將處於滅絕的危險,像是亞馬遜河的樹種、哺乳類動物、鳥類、蝴蝶、青蛙以及爬蟲類等。如果氣溫升高4度,這份科學研究報告預測,世界上40%~70%的生物物種將面臨滅種的危機;而超過數以百萬的人類也將逃不過水源短缺及饑餓的命運。許多生態系統的回復力,會因氣候變遷的影響,而有可能在本世界超28因應全球暖化所採取的政策

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目標在使大氣中人為溫室氣體穩定在一定不危害氣候系統的水平。1997年於第三次締約國會議中再通過具管制效力的「京都議定書」(KyotoProtocol);此議定書中規範38個工業國家及歐盟以個別或共同方式管控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低,要求須在2008-2012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低至1990年排放水準平均再減5.2%,否則將可能遭到貿易制裁。因應全球暖化所採取的政策

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29但很可惜到目前為止布希政府無視專家的警告,以經濟發展為由仍然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已有150個國家簽署條約,已於2005年2月生效)。但很可惜到目前為止布希政府無視專家的警告,以經濟發展為由仍然30永續發展的責任分攤聯合國於2002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所舉辦的聯合國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議(TheWorldSummitonSustainableDevelopment)中提及「各國皆具有保護地球資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責任,但富有的工業化國家較貧窮國家須承擔更多責任」,該會議亦要求已發展國家除自身發展外,對於發展中國家在相關技術的金錢援助、技術支援及人才培育都具有相當的責任及義務。以美國為例,美國近幾年來提供55國家、3000位分析員於溫室氣體定量的分析研究。永續發展的責任分攤聯合國於2002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所舉辦的31聯合國希望透過締結國不斷協商下改善全球環境並促使永續發展的可能。以歐盟為例,歐盟於2002年透過能源稅及環境資源的利用實現永續發展策略加拿大則以永續發展技術基金(SustainableDevelopmentTechnologyFund)補助各項永續發展相關計劃紐西蘭將氣候變遷之改善及應對政策調整至地方層級,如此以更切確於地方需求(bottom-up)聯合國希望透過締結國不斷協商下改善全球環境並促使永續發展的可32大多發展中國家著重於能源的利用問題,包含新燃料的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廢棄物的處理等議題台灣著重於溫室氣體減量的推動以及能源政策轉型大多發展中國家著重於能源的利用問題,包含新燃料的開發、可再生33臺灣佔全球人口3/1000,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卻高達全球的1/100;由此可知台灣在此議題的推動成果不彰。從1988年起至今,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長就未曾減緩。數據顯示,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3億噸,到了2005年,排放量已高達約2.6億噸,居全球排名第22位。檢視1998年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到2005年第二次會議所提出的遠景,很多目標不但沒達成,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反而持續惡化臺灣佔全球人口3/1000,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卻高達全球的1/342006年7月經續會所召開的會議中,產業界人士承諾透過外部成本內部化、建立溫室氣體管制機制、規範產業最清淨有效技術、與強化科技運用等4項機制,以確保環保、能源、產業三贏。同年9月「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行政院會,轉送立法院審議。2006年7月經續會所召開的會議中,產業界人士承諾透過外部成35為何需要法律以保護環境

反對使用法律過渡干預環境問題的聲音一直持續到90年代,尤其是當市場經濟體制獲得大多數人的肯定與支持而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時,想藉由制訂環境法以改善環境的惡化的論述與主張,不論在國際上或是國內,都被認為是多餘而且沒有必要為何需要法律以保護環境

反對使用法律過渡干預環境問題的聲音一36環境法與其他所有法律一樣,對於人類所有問題的解決並不是萬能的,更不是唯一方法與工具。法律所提供的只是最低限度的行為標準,就理想而言,依據法律制訂的目的所規定的行為標準,就是最大多數的人可以受益或是避免損害發生的界限。環境法與其他所有法律一樣,對於人類所有問題的解決並不是萬能的37環境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也是在這個相同前提下逐漸發展形成,特別是環境污染與破壞所造成的後果與影響,本質上與現象上,都是整體性、全球性與持續性的,甚至於是不可回復的。因此,認為市場經濟法則會自行調整人類與環境互動關係的想法,似乎已經與發展的本質,也就是永續性,有所違反。環境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也是在這個相同前提下逐漸發展形成,特38為何需要國際法的介入-環境無邊界的覺醒

1968年歐洲理事會(CouncilofEurope)通過歐洲水憲章(EuropeanWaterCharter),這是有關環境保障的第一份國際文件。第12條:水不知道邊界:因其為共同資原,它需要國際合作。"Waterknowsnofrontiers:asacommonresourceitdemandsinternationalco-operation."為何需要國際法的介入-環境無邊界的覺醒

1968年歐洲理事會39不只是水,其他如空氣、海洋與及環境中的所有因素也都不知道有邊界。任何在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地區內對於環境的重大影響,都可能在其邊界以外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發生。事實上這個認知只是最近的事。倚賴其他學科有關環境知識的提出,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現,環境法也逐漸出現在傳統的法律架構中。

不只是水,其他如空氣、海洋與及環境中的所有因素也都不知道有邊40國家間的合作跨界的污染議題,例如1909年美國與加拿大關於邊界水域條約(Treaty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anadaRespectingBoundaryWaters)。國家間的合作跨界的污染議題,例如1909年美國與加拿大關於邊41生態的覺醒(ecologicalawareness)-國際環境法的發展各國立法機構開始大量的通過制訂與環境有關的法規非洲統一組織(OrganizationofAfricanUnity)也在這個時期草擬一份「非洲保護自然與自然資源公約」(AfricanConventionontheConservationofNatureandNaturalResources)。生態的覺醒(ecologicalawareness)-國際42TorreyCanyon油輪事件造成法國、英國與比利時海岸生態災難的黑朝,更迫使國際社會加緊重視環境生態的保護議題與問題TorreyCanyon油輪事件造成法國、英國與比利時海43斯德哥爾摩宣言1972年在聯合國的召集下於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辦了史無前例的國際會議。會中通過「人類環境宣言」,(DeclarationontheHumanEnvironment)共有6000位代表參加,其中包含113國的代表,幾乎是所有的政府間組織的代表以及由400個非政府組織所派出的700位觀察員斯德哥爾摩宣言1972年在聯合國的召集下於斯德哥爾摩(Sto44宣言中臚列了26條原則構成後來國際環境法的基石前言中明確宣示:人類的環境,包括天然與人為兩方面,是其健康與享有基本人權之生命權的要素。第1原則宣示:人類有自由、平等與在一個容許有尊嚴與健康生命的環境品質中享有生命適當條件的基本權,而且也負有保護與改善現代與後代環境的神聖責任。宣言中臚列了26條原則構成後來國際環境法的基石45以人類為中心(anthropocentric)的環境觀原則1宣示人類是永續發展關心的中心,應享有一個健康以及與自然和諧的富饒生命原則10承認個人有取得有關消息、參與(participation)以及有效獲得環境事件救濟的權利以人類為中心(anthropocentric)的環境觀原則46「21世紀議程」共有40章115項特定議題,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部分:社會經濟層面,涵蓋居住環境,衛生問題,人口問題與生產模式等;自然環境的保護與資源管理,包含大氣層,森林,水,廢棄物與化學產品等;加強非政府組織與其他社會團體,如商業團體,工會聯盟等的角色與功能;執行措施問題,例如財務問題,經濟手段與制度規劃等。「21世紀議程」共有40章115項特定議題,基本上可以分為47國際環境法發展的原則第39章1(f)款:任何為向前發展(progressivedevelopment)與法典化(codification)有關永續發展的國際法的協商,原則上應在普遍的基礎上進行,並考量不同區域中的特別情況國際環境法的檢討與發展的整體目標,應在於評估與促進法律的效用,並透過有效的國際協定或是其他文件促進環境與發展政策的整合,同時考量普遍原則與所有國家個別與不同需要與關心議題。國際環境法發展的原則第39章1(f)款:任何為向前發展(p48國際環境法應考量特定區域與特別國家不同情況的問題,是國際環境法中有關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justice)的重要課題,因此,在轉化環境與發展政策為法律行動時,不能只考慮命令與管制的方法,而應提供經濟規劃與市場工具的規範架構,才能有效地執行國際條約所創設的義務。國際環境法應考量特定區域與特別國家不同情況的問題,是國際環境49依據特定法律規則或是原則處理或是解決國際社會有關環境的問題,就是國際環境法的功用這些規則在客觀上可以被認知的的來源,最主要的是條約與習慣法,還有法律一般原則依據特定法律規則或是原則處理或是解決國際社會有關環境的問題,50條約的類型國家之間為處理或是約定彼此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往往藉由條約的簽訂以約束雙方的行為。這種雙邊條約,性質上與私法上之契約極為類似,因此學理上稱之為條約契約三個以上的國家同樣也可以使用條約約束大家的行為,這種條約稱為多邊條約(multilateraltreaty)。條約的類型國家之間為處理或是約定彼此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往往藉由51現今國際法最重要的來源基本上是條約。國際環境法就是一個好例子。完全以環境為主題(subject-matter)所簽訂的條約,至目前有300件以上的條約,其中包含國際與區域的多邊條約以及雙邊條約;一般條約而其中條款涉及環境有關議題合併計算時則約有超過700件以上條約現今國際法最重要的來源基本上是條約。國際環境法就是一個好例子52條約的拘束力條約中的條款所具有的效力與性質,原則上由締約國於締約過程中所表示的意見與最後做成之決議決定,因此,並非所有訂定在條約中的條款都具有執行力與拘束力,因為條約條款可能只是宣示一些原則或是準則(guidelines),締約國並無立即執行或是履行的義務條約的拘束力條約中的條款所具有的效力與性質,原則上由締約國於53國際環境有關的條約,在擬訂條約時基於國家履行條約能力的差異性可能會影響國家簽署條約的意願,因此,條約有關具體履行的義務內容與一些技術規定往往另外規定在相關的議定書,條約締約國可以自行考量國內情況與履行能力等有關問題後,簽署批准議定書據以執行條約的義務與基本原則。國際環境有關的條約,在擬訂條約時基於國家履行條約能力的差異性54技術上最初使用這種條約型態的是1976年「保護地中海免於污染公約」(ConventionfortheProtectionoftheMediterraneanSeaagainstPollution)公約規定締約國應採行的基本原則與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至於具體污染型態有關的技術規定與措施或是有關海洋環境保護的特殊規則則另訂於附加的議定書;國家於簽署架構公約時必須同時簽署其中至少一件相關議定書技術上最初使用這種條約型態的是1976年「保護地中海免於污染55真正開始推廣這種架構性條約的是1979年的「日內瓦長距離跨界空氣污染公約」(GenevaConventionontheLong-rangeTransboundaryAirPollution)本公約建立一法律架構做為之後科學人員、經濟利益代表以及大眾輿論進行討論溝通的機制平台。真正開始推廣這種架構性條約的是1979年的「日內瓦長距離跨界561991年的「保護阿爾卑斯山公約」(ConventionontheProtectionoftheAlps,AlpineConvention),也使用框架公約並於公約中規定締約國對於為執行本公約所通過之具體措施的議定書應予同意。在阿爾卑斯山公約的框架下並通過了12件不同領域的議定書:人口與文化、空間規劃、自然與鄉下的保護、山地農作、山地森林、土壤保護、觀光旅遊、運輸、空氣品質的保護、水的管理與廢棄物的回收等。

1991年的「保護阿爾卑斯山公約」(Conventiono57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締約國同意在農業,工業,能源與自然資源等問題上應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他們同意在國內發展減緩氣候變化的計畫。而公約中的目標、原則與承諾事項都必須隨著時間繼續觀察、瞭解以及努力才能有效達到公約所揭示的目標: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準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NationsFram58「京都議定書」(KyotoProtocol)有關原則的規定中也出現必須另行制訂更具體的措施與機制的情形,例如第3條第1款規定:各締約方應當在公平的基礎上,並根據它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為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利益保護氣候系統。1995年於柏林召開第一次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ofParties)做成「柏林授權」(BerlinMandate)的決議繼續召開新的談判以確定工業化國家更強與更具體的承諾以及執行方案。終於在第三次於京都召開的締約國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KyotoProtocol)有關原則的規59如何執行環境法

採用適當的規則:應考量個別國家的履行能力;採用框架公約以取代傳統的條約保留機制加強國內的執行機制:能力與意識的建造;國內救濟措施的可獲得性;可以提起訴訟救濟的當事人應從寬規定,可包含民間團體以及有利害關係之任何人如何執行環境法

採用適當的規則:應考量個別國家的履行能力;60資訊公開透明與大眾參與-里約宣言第10原則“eachindividualshallhaveappropriateaccesstoinformationconcerningtheenvironmentthatisheldbypublicauthorities,includinginformationonhazardousmaterialsandactivitiesintheircommunities,andtheopportunitytoparticipateindecision-makingprocesses.Statesshallfacilitateandencouragepublicawarenessandparticipationbymakinginformationwidelyavailable.Effectiveaccesstojudicialandadministrativeproceedings,includingredressandremedy,shallbeprovided”資訊公開透明與大眾參與-里約宣言第10原則“eachind61EachPartyshallmakeappropriatepracticaland/orotherprovisionsforthepublictoparticipateduringthepreparationofplansandprogrammesrelatingtotheenvironment,withinatransparentandfairframework,havingprovidedthenecessaryinformationtothepublic.Thepublicwhichmayparticipateshallbeidentifiedbytherelevantpublicauthority,takingintoaccounttheobjectivesofthisConvention.Totheextentappropriate,eachPartyshallendeavourtoprovideopportunitiesforpublicparticipationinthepreparationofpoliciesrelatingtotheenvironment.EachPartyshallmakeappropri62執行的工具-設定標準處理標準(processstandards)產品標準(productstandards)排放標準(emissionstandards)品質標準(qualitystandards)最佳可使用技術(bestavailabletechnology)執行的工具-設定標準處理標準(processstandar63處理標準regulatetheoperationsofhazardousactivitiesposingariskofaccidentsorotherdangersUNCLOSrequiresstatespartiestoadoptmeasurestopreventpollutionfrominstallationsanddevicesusedinexplorationorexploitationofthenaturalresourcesofthesea-bed,inparticularmeasurestopreventaccidentsandemergencies,includingregulationoftheoperationandmanningofsuchinstallationsordevices(Art.194(3)(c))處理標準regulatetheoperationsof64WASTEDISPOSALBYINCINERATION

combustiblewastes,whicharenotremovedfromtheAntarcticTreatyareashallbeburntinincineratorswhichtothemaximumextentpracticablereduceharmfulemissions.ThesolidresidueofsuchincinerationshallberemovedfromtheAntarcticTreatyarea.(ANNEXIIITOTHEPROTOCOL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TOTHEANTARCTICTREATY)

WASTEDISPOSALBYINCINERATION65Incontrasttoemissionstandardsprocessstandardsimposemeansofproductionandgenerallydonotallowthepollutertochooseothermethodstoreduceriskofharmoremissions.Incontrasttoemissionstanda66Processstandardsandimportedproduct

particularproblemsinrespecttotheircompatibilitywiththeinternationaltradingregimesetupunderGATTandtheWTO.Processstandardsandimported67產品標準產品標準68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Teng,Yean-SenProfessorofLawteng@.tw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69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法律與政策

十五 1為何需要保護環境十六 2為何需要法律以保護環境十七 3為何需要國際法的介入十八 4如何執行環境法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法律與政策

十五 1為何需要保護環境70"Theeffectsofclimatechangearebeingfeltalready,"YvodeBoer,executivesecretaryoftheU.N.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said."Theeffectsofclimatechange71"Failingtorecognizetheurgencyofthismessageandactingonitwouldbenothinglessthancriminallyirresponsible,"hesaid.DeBoerwasspeakingatthestartofameeting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Failingtorecognizetheurge72YanHong,deputysecretaryofthe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sation(WMO),oneoftheIPCC'stwoparentbodies,saidclimatechangebore"potentialimplicationsforworldpeace"byintensifyingsquabblesoverwater,foodandenergy.YanHong,deputysecretaryof73"Itcouldalsoleadtomassivepopulationresettlement,especiallytourbanareasthatmaynothavecapacitytoshelter,feedandemploythem.""Itcouldalsoleadtomassive74Climatechangeandlifestyleglobalwarmingcoulddecimatetheworldfisheriessector,threatenthetourismindustryandcausewidespreadjoblossesamongthosedisplacedbyitsimpacts.Climatechangeandlifestyleg75scoresofnewjobswouldbecreatedintheenvironmenttechnologysectorascountriesworktoavoidandlessentheeffectsofclimatechange.U.N.EnvironmentProgramme(UNEP)ExecutiveDirectorAchimSteinersaidscoresofnewjobswouldbecr76"Theproblemisthejobsthatwillbecreatedwillnotbecreatedatthesametime,orinthesameplace,astheonesthatarelost,"saidJoaquinNieto,presidentofSustainlabour,aninternationalfound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Wearetalkingaboutamajorchange,assubstantialaswhatresultedintheindustrialrevolution,"hetoldtheforum."Theproblemisthejobsthat77RISINGTEMPERATURES,

MOREEXTREMEWEATHER

astheclimatechanges,moredramaticweatheranddisasters-notjustdroughts,butstorms,floodsandspreadingdiseasetoo250millionpeoplecouldbedisplacedbyclimate-relateddisastersby2050RISINGTEMPERATURES,

MOREEXT78Africa,LatinAmericaandpartsofAsia-wheretheclimateisalreadymoreextremeandaridregionsarecommon-arelikelytobemostaffectedasrainfalldeclinesanditstimingbecomeslesspredictable.Africa,LatinAmericaandpart79SavingrainforestsathornyissueatBalitalksdeforestationinthetropicsisresponsibleforabout20percentofallman-madecarbondioxideemissionsblamedforglobalwarming.Haltingthedestruction,oratleastcurbingtheclearingandburningofremainingtropicalforests,iswidelyregardedasacrucialpartofanynewclimatepact.Savingrainforestsathornyis80ReducedEmissionsfromDeforestation-REDDUnderthescheme,developingnationscouldearnbillionsofdollarsthroughcarbontradingbysimplyleavingforestssuchasintheAmazonandCongobasinstheKyotoProtocoldoesnotincludeschemesthatrewarddevelopingnationstopreservetropicalrainforestsReducedEmissionsfromDefores81CASHFORFORESTStheideaistoissuecarboncreditstoqualifyingdevelopingnationsandrichnationsbuythesecreditstooffsettheiremissionsathome.It'sasystemthatcommoditisesforestsandrewardspoornationsforkeepingforeststhatmightotherwisebeclearedfortheirhardwoodortocreatevastplantationsforbiofuelsortimbertofeedever-growingglobaldemandforpulpandpaper.RightnowtherearenostandardsforthesecreditsCASHFORFORESTStheideaist82氣候變遷將威脅地球表面30%物種生態的存亡(專題報導)

提供單位:Canada,TheOttawaCitizenWednesday,April4,2007發佈時間:96.04.14氣候變遷將威脅地球表面30%物種生態的存亡(專題報導)

83來自於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國超過120個國家的代表團,將共同於本月在Brussels完結此份國際性的報告並正式發表。這份報告是今年度聯合國政府網路,近2000位科學家共四次研究計畫的第二份報告。這些科學家們評估可提供的證據以相互達成對氣候變遷的共識,並提出相關的因應措施。來自於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國超過120個國家的代表團,將共同於本84今年度的第一份報告則是在二月份時發表,第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暖化是十分明確而不含糊的,人類的活動像化石燃料的焚燒是主要導致氣候攀升的主因。今年度的第一份報告則是在二月份時發表,第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85氣候變遷正重組全球的地表,威脅著20%~30%地表物種的生存,以及數以百萬的人類將因洪水的氾濫而遷移家園。隨著氣溫持續上升,加拿大可能面臨的重大問題如:森林火災、廣大的地域永久凍土層融化、以及致命的熱浪威脅等。氣候變遷正重組全球的地表,威脅著20%~30%地表物種的生存86數以百萬的人類,將因海平面上升所造成洪水氾濫而受傷害在西元2100以前,亞洲地區及其附近小島國家將因海水暴漲,而致低窪地區及海岸沿海地區將被洪水淹沒如果冰河和積雪持續退縮和減退,世界上六分之一的人類也將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問題。數以百萬的人類,將因海平面上升所造成洪水氾濫而受傷害87生態系統以及生物棲息居住地,如:紅樹林、珊瑚礁、鮭魚水域以及北極熊等也同樣面臨危機初步評估約20%~30%的生物物種很可能面臨生物滅絕的高度危機,如果全球的平均溫度增加超過1.5~2.5度C,以目前存在溫室效應的程度而言,這危機將可能於數十年內發生。如果溫度持續攀升,則更多的植物、蟲類、鳥類以及哺乳動物等將消失於地球表面生態系統以及生物棲息居住地,如:紅樹林、珊瑚礁、鮭魚水域以及88科學家們表示,氣候的變化是清楚而瞭然於目的,像是許多大自然的系統,如全球的大陸和部份海洋系統,正在被區域性的氣候變化所影響,特別是氣溫溫度的上升。冰河的融化、不穩定的永久凍土層、早春的雨流量以及鳥類的遷徙就是最好的證明,然而這只是剛開始的徵兆而已科學家們表示,氣候的變化是清楚而瞭然於目的,像是許多大自然的89氣候變化的好處是船運可經過極地、冬天凍死的人數會減少,以及加拿大的農業及森林木業可以向北方拓展。然而負面的影響則遠遠多過好處,將有超過數百萬的人因乾旱、穀物無法收成而饑餓、數億的人口將面臨飲用水短缺;在本世紀末,數千萬居住在亞洲巨大三角洲的人們以及在各個小島的人們,將因氣溫的上升及古冰河的融化,而被漲高的海洋所淹沒。氣候變化的好處是船運可經過極地、冬天凍死的人數會減少,以及加90科學家重申,海平面的高漲並不像汽車的引擎一樣可以被關掉。相較於其他氣候的變化因素,海平面漲高是一種積極的貫性,並且會必然地持續至2100後的更多世紀。科學家們聲明,氣候的安定可以降緩海平面升高的情況,但是確無法避免。科學家重申,海平面的高漲並不像汽車的引擎一樣可以被關掉。相較91這份總結報告也預測了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的營養不良和疾病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將因穀類收成不足、乾旱及洪水侵襲,在未來的數十年引發更嚴重的後果。另一方面,熱浪的侵襲也將可能愈來愈密集的發生,並在北美和歐洲等地的城市造成致命的災難。有一種說法預測,在北美洲與煙霧和熱浪有相關連的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在2050年以前攀升5%。這份總結報告也預測了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一些亞洲國家的營養不良92當冰河以及積雪浮冰消失後,清淨的水源將變成罕見而稀有。如果以現在暖化的速度持續下去,一直供應水源給數百萬人引用的喜瑪拉雅山冰河,可能在2030年以前,從現在500,000平方公里的供應量縮減為100,000平方公里。當冰河以及積雪浮冰消失後,清淨的水源將變成罕見而稀有。如果以93火災、瘟疫和疾病同樣被科學家們所預測;在2100年以前,加拿大的森林火災可能會增加近兩倍之多;對居住在北方的人們而言,極地將會有顯著的正面及負面改變的衝擊。火災、瘟疫和疾病同樣被科學家們所預測;在2100年以前,加拿94對於北極熊、海豹和遷徙性的鳥類等,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極地的景觀也正在轉型中,凍原被森林所覆蓋以及永久凍土層融化,報導中指出在2050年以前,高達35%的北半球永久凍土層將消失不見。在熱帶地區的生態系統也迅速的被改變,熱帶森林區被熱氣所威脅,珊瑚礁海域會暖化以及受污染的酸性海水所侵蝕。對於北極熊、海豹和遷徙性的鳥類等,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95許多生態系統的回復力,會因氣候變遷的影響,而有可能在本世界超越其極限。如果氣溫升高2.5度,則20%~30%生物物種將處於滅絕的危險,像是亞馬遜河的樹種、哺乳類動物、鳥類、蝴蝶、青蛙以及爬蟲類等。如果氣溫升高4度,這份科學研究報告預測,世界上40%~70%的生物物種將面臨滅種的危機;而超過數以百萬的人類也將逃不過水源短缺及饑餓的命運。許多生態系統的回復力,會因氣候變遷的影響,而有可能在本世界超96因應全球暖化所採取的政策

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目標在使大氣中人為溫室氣體穩定在一定不危害氣候系統的水平。1997年於第三次締約國會議中再通過具管制效力的「京都議定書」(KyotoProtocol);此議定書中規範38個工業國家及歐盟以個別或共同方式管控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低,要求須在2008-2012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低至1990年排放水準平均再減5.2%,否則將可能遭到貿易制裁。因應全球暖化所採取的政策

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97但很可惜到目前為止布希政府無視專家的警告,以經濟發展為由仍然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已有150個國家簽署條約,已於2005年2月生效)。但很可惜到目前為止布希政府無視專家的警告,以經濟發展為由仍然98永續發展的責任分攤聯合國於2002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所舉辦的聯合國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議(TheWorldSummitonSustainableDevelopment)中提及「各國皆具有保護地球資源與人類永續發展的責任,但富有的工業化國家較貧窮國家須承擔更多責任」,該會議亦要求已發展國家除自身發展外,對於發展中國家在相關技術的金錢援助、技術支援及人才培育都具有相當的責任及義務。以美國為例,美國近幾年來提供55國家、3000位分析員於溫室氣體定量的分析研究。永續發展的責任分攤聯合國於2002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所舉辦的99聯合國希望透過締結國不斷協商下改善全球環境並促使永續發展的可能。以歐盟為例,歐盟於2002年透過能源稅及環境資源的利用實現永續發展策略加拿大則以永續發展技術基金(SustainableDevelopmentTechnologyFund)補助各項永續發展相關計劃紐西蘭將氣候變遷之改善及應對政策調整至地方層級,如此以更切確於地方需求(bottom-up)聯合國希望透過締結國不斷協商下改善全球環境並促使永續發展的可100大多發展中國家著重於能源的利用問題,包含新燃料的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廢棄物的處理等議題台灣著重於溫室氣體減量的推動以及能源政策轉型大多發展中國家著重於能源的利用問題,包含新燃料的開發、可再生101臺灣佔全球人口3/1000,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卻高達全球的1/100;由此可知台灣在此議題的推動成果不彰。從1988年起至今,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長就未曾減緩。數據顯示,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13億噸,到了2005年,排放量已高達約2.6億噸,居全球排名第22位。檢視1998年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到2005年第二次會議所提出的遠景,很多目標不但沒達成,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反而持續惡化臺灣佔全球人口3/1000,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卻高達全球的1/1022006年7月經續會所召開的會議中,產業界人士承諾透過外部成本內部化、建立溫室氣體管制機制、規範產業最清淨有效技術、與強化科技運用等4項機制,以確保環保、能源、產業三贏。同年9月「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行政院會,轉送立法院審議。2006年7月經續會所召開的會議中,產業界人士承諾透過外部成103為何需要法律以保護環境

反對使用法律過渡干預環境問題的聲音一直持續到90年代,尤其是當市場經濟體制獲得大多數人的肯定與支持而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時,想藉由制訂環境法以改善環境的惡化的論述與主張,不論在國際上或是國內,都被認為是多餘而且沒有必要為何需要法律以保護環境

反對使用法律過渡干預環境問題的聲音一104環境法與其他所有法律一樣,對於人類所有問題的解決並不是萬能的,更不是唯一方法與工具。法律所提供的只是最低限度的行為標準,就理想而言,依據法律制訂的目的所規定的行為標準,就是最大多數的人可以受益或是避免損害發生的界限。環境法與其他所有法律一樣,對於人類所有問題的解決並不是萬能的105環境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也是在這個相同前提下逐漸發展形成,特別是環境污染與破壞所造成的後果與影響,本質上與現象上,都是整體性、全球性與持續性的,甚至於是不可回復的。因此,認為市場經濟法則會自行調整人類與環境互動關係的想法,似乎已經與發展的本質,也就是永續性,有所違反。環境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也是在這個相同前提下逐漸發展形成,特106為何需要國際法的介入-環境無邊界的覺醒

1968年歐洲理事會(CouncilofEurope)通過歐洲水憲章(EuropeanWaterCharter),這是有關環境保障的第一份國際文件。第12條:水不知道邊界:因其為共同資原,它需要國際合作。"Waterknowsnofrontiers:asacommonresourceitdemandsinternationalco-operation."為何需要國際法的介入-環境無邊界的覺醒

1968年歐洲理事會107不只是水,其他如空氣、海洋與及環境中的所有因素也都不知道有邊界。任何在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地區內對於環境的重大影響,都可能在其邊界以外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發生。事實上這個認知只是最近的事。倚賴其他學科有關環境知識的提出,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現,環境法也逐漸出現在傳統的法律架構中。

不只是水,其他如空氣、海洋與及環境中的所有因素也都不知道有邊108國家間的合作跨界的污染議題,例如1909年美國與加拿大關於邊界水域條約(Treaty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anadaRespectingBoundaryWaters)。國家間的合作跨界的污染議題,例如1909年美國與加拿大關於邊109生態的覺醒(ecologicalawareness)-國際環境法的發展各國立法機構開始大量的通過制訂與環境有關的法規非洲統一組織(OrganizationofAfricanUnity)也在這個時期草擬一份「非洲保護自然與自然資源公約」(AfricanConventionontheConservationofNatureandNaturalResources)。生態的覺醒(ecologicalawareness)-國際110TorreyCanyon油輪事件造成法國、英國與比利時海岸生態災難的黑朝,更迫使國際社會加緊重視環境生態的保護議題與問題TorreyCanyon油輪事件造成法國、英國與比利時海111斯德哥爾摩宣言1972年在聯合國的召集下於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辦了史無前例的國際會議。會中通過「人類環境宣言」,(DeclarationontheHumanEnvironment)共有6000位代表參加,其中包含113國的代表,幾乎是所有的政府間組織的代表以及由400個非政府組織所派出的700位觀察員斯德哥爾摩宣言1972年在聯合國的召集下於斯德哥爾摩(Sto112宣言中臚列了26條原則構成後來國際環境法的基石前言中明確宣示:人類的環境,包括天然與人為兩方面,是其健康與享有基本人權之生命權的要素。第1原則宣示:人類有自由、平等與在一個容許有尊嚴與健康生命的環境品質中享有生命適當條件的基本權,而且也負有保護與改善現代與後代環境的神聖責任。宣言中臚列了26條原則構成後來國際環境法的基石113以人類為中心(anthropocentric)的環境觀原則1宣示人類是永續發展關心的中心,應享有一個健康以及與自然和諧的富饒生命原則10承認個人有取得有關消息、參與(participation)以及有效獲得環境事件救濟的權利以人類為中心(anthropocentric)的環境觀原則114「21世紀議程」共有40章115項特定議題,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部分:社會經濟層面,涵蓋居住環境,衛生問題,人口問題與生產模式等;自然環境的保護與資源管理,包含大氣層,森林,水,廢棄物與化學產品等;加強非政府組織與其他社會團體,如商業團體,工會聯盟等的角色與功能;執行措施問題,例如財務問題,經濟手段與制度規劃等。「21世紀議程」共有40章115項特定議題,基本上可以分為115國際環境法發展的原則第39章1(f)款:任何為向前發展(progressivedevelopment)與法典化(codification)有關永續發展的國際法的協商,原則上應在普遍的基礎上進行,並考量不同區域中的特別情況國際環境法的檢討與發展的整體目標,應在於評估與促進法律的效用,並透過有效的國際協定或是其他文件促進環境與發展政策的整合,同時考量普遍原則與所有國家個別與不同需要與關心議題。國際環境法發展的原則第39章1(f)款:任何為向前發展(p116國際環境法應考量特定區域與特別國家不同情況的問題,是國際環境法中有關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justice)的重要課題,因此,在轉化環境與發展政策為法律行動時,不能只考慮命令與管制的方法,而應提供經濟規劃與市場工具的規範架構,才能有效地執行國際條約所創設的義務。國際環境法應考量特定區域與特別國家不同情況的問題,是國際環境117依據特定法律規則或是原則處理或是解決國際社會有關環境的問題,就是國際環境法的功用這些規則在客觀上可以被認知的的來源,最主要的是條約與習慣法,還有法律一般原則依據特定法律規則或是原則處理或是解決國際社會有關環境的問題,118條約的類型國家之間為處理或是約定彼此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往往藉由條約的簽訂以約束雙方的行為。這種雙邊條約,性質上與私法上之契約極為類似,因此學理上稱之為條約契約三個以上的國家同樣也可以使用條約約束大家的行為,這種條約稱為多邊條約(multilateraltreaty)。條約的類型國家之間為處理或是約定彼此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往往藉由119現今國際法最重要的來源基本上是條約。國際環境法就是一個好例子。完全以環境為主題(subject-matter)所簽訂的條約,至目前有300件以上的條約,其中包含國際與區域的多邊條約以及雙邊條約;一般條約而其中條款涉及環境有關議題合併計算時則約有超過700件以上條約現今國際法最重要的來源基本上是條約。國際環境法就是一個好例子120條約的拘束力條約中的條款所具有的效力與性質,原則上由締約國於締約過程中所表示的意見與最後做成之決議決定,因此,並非所有訂定在條約中的條款都具有執行力與拘束力,因為條約條款可能只是宣示一些原則或是準則(guidelines),締約國並無立即執行或是履行的義務條約的拘束力條約中的條款所具有的效力與性質,原則上由締約國於121國際環境有關的條約,在擬訂條約時基於國家履行條約能力的差異性可能會影響國家簽署條約的意願,因此,條約有關具體履行的義務內容與一些技術規定往往另外規定在相關的議定書,條約締約國可以自行考量國內情況與履行能力等有關問題後,簽署批准議定書據以執行條約的義務與基本原則。國際環境有關的條約,在擬訂條約時基於國家履行條約能力的差異性122技術上最初使用這種條約型態的是1976年「保護地中海免於污染公約」(ConventionfortheProtectionoftheMediterraneanSeaagainstPollution)公約規定締約國應採行的基本原則與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至於具體污染型態有關的技術規定與措施或是有關海洋環境保護的特殊規則則另訂於附加的議定書;國家於簽署架構公約時必須同時簽署其中至少一件相關議定書技術上最初使用這種條約型態的是1976年「保護地中海免於污染123真正開始推廣這種架構性條約的是1979年的「日內瓦長距離跨界空氣污染公約」(GenevaConventionontheLong-rangeTransboundaryAirPollution)本公約建立一法律架構做為之後科學人員、經濟利益代表以及大眾輿論進行討論溝通的機制平台。真正開始推廣這種架構性條約的是1979年的「日內瓦長距離跨界1241991年的「保護阿爾卑斯山公約」(ConventionontheProtectionoftheAlps,AlpineConvention),也使用框架公約並於公約中規定締約國對於為執行本公約所通過之具體措施的議定書應予同意。在阿爾卑斯山公約的框架下並通過了12件不同領域的議定書:人口與文化、空間規劃、自然與鄉下的保護、山地農作、山地森林、土壤保護、觀光旅遊、運輸、空氣品質的保護、水的管理與廢棄物的回收等。

1991年的「保護阿爾卑斯山公約」(Conventiono12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締約國同意在農業,工業,能源與自然資源等問題上應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他們同意在國內發展減緩氣候變化的計畫。而公約中的目標、原則與承諾事項都必須隨著時間繼續觀察、瞭解以及努力才能有效達到公約所揭示的目標: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準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NationsFram126「京都議定書」(KyotoProtocol)有關原則的規定中也出現必須另行制訂更具體的措施與機制的情形,例如第3條第1款規定:各締約方應當在公平的基礎上,並根據它們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為人類當代和後代的利益保護氣候系統。1995年於柏林召開第一次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of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