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DDINCNKISM.UserStyle《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ScienceofReligion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哲学专业本科学分3学时54主讲教师修订日期2021年9月1日指定教材吕大吉等编著,《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4版一、课程性质《宗教学纲要》是哲学、思政专业基础课程,且为学位课程。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学科全貌的入门介绍,使学生能够对本学科形成整体认识,了解学科的历史发展、研究领域和主要问题,熟悉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个人专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导向。二、课程目标作为一门学科入门级概论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宗教学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相应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有个全面的框架性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宗教学概念的内涵与范畴;熟悉宗教学发展的基本历史;掌握宗教学运用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三、《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李翠琴指定教材:吕大吉主编,《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教学目的: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它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关系密切。宗教学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学术动态和宗教热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与此同时,也涉及到世界各大宗教的创始人、经书和基本教义的知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真实的、理性的、科学的眼光和方法去认识宗教在历史和现代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功能。第一章绪论课时:二周,共6课时第一节全球的宗教状况一、世界宗教状况了解世界人口中信教的比例和各主要宗教的分布状况二、中国宗教状况掌握中国的五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的信仰状况三、中国宗教法律法规理解宪法上有关信仰自由的规定,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四、中国宗教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宗教的“五性”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第二节宗教学的产生一、宗教学的诞生知道宗教学的创始人以及产生的年代、背景和发展阶段二、宗教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宗教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三、中外宗教学课程的开设情况西方和中国宗教学课程的开设过程和大致情况四、研究宗教学的态度以何种态度观察、体验和研究宗教思考题:1、如何理解宪法第36条第1款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2、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简述宗教学诞生的历史条件?4、宗教学的发展状况如何?第二章宗教的本质课时:二周,共6课时第一节宗教的涵义从西方和中国的词源上去看宗教的含义第二节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一、从信仰对象上看了解西方学者对信仰对象的各种论说二、从信仰主体上看掌握心理学家对宗教体验的分析三、从宗教功能上看社会学家是如何看待宗教的作用的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一、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的宗教是鸦片的说法二、恩格斯的观点恩格斯的信仰对象是幻想产物的说法三、列宁的观点列宁宗教是精神的劣质酒的说法第四节宗教的四要素一、宗教的定义本教材编者的观点二、四要素的结构四要素的逻辑结构和历史演化三、四要素说的意义四要素说的理论价值思考题:1、如何理解宗教的涵义?2、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3、评述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4、宗教的四要素之间关系?第三章宗教观念课时:二周,共6课时第一节灵魂观念一、灵魂观念的涵义灵魂的字面意思,尤其是古代中国的灵魂思想二、灵魂观念的成因灵魂与心、血、气和梦的关系三、灵魂观念的演变灵魂怎样有轻微的物质演变为纯精神第二节神灵观念一、神灵观念的涵义神灵是信仰对象的人格化二、神灵观念的种类(一)自然神(二)氏族神(三)职能神(四)高位神或至上神(五)绝对惟一神三、神灵观念的结构1、多神型(Poly-theism)2、单拜主神型(Heno-theism)3、轮换主神型(Katheno-theism)4、泛神型(Pan-theism)5、二元神型(Dualism)6、一元神型(Mono-theism)第三节神性观念一、神性观念的涵义神的能力、品德和意志二、天命天命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的传达方式三、神迹神迹的含义、表现和评价思考题:1、如何理解灵魂观念的涵义?2、神灵观念的种类?3、神灵观念的结构?4、天命的涵义?5、如何看待神迹?第四章宗教经验课时:一周,共3课时第一节宗教经验的含义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一、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二、对神圣物的依赖感三、对神圣力量之神奇和无限的惊异感四、罪恶感和羞耻感、安宁感和获救感五、自觉与神遭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第三节宗教经验获得之途径一、理论的引导二、道德的净化三、药物的使用四、宗教的修习第四节宗教经验的实质思考题:1、如何界定宗教经验?2、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3、简述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4、如何评价宗教经验?第五章宗教行为课时:二周,共6课时第一节巫术一、巫术的特点二、巫术的种类(一)按巫术的原理和法则可把巫术分为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二)从功能的角度可分为生产巫术、保护巫术和破坏巫术。(三)从巫术结果的道德价值,可分为白巫术和黑巫术。三、巫术的作用(一)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发展。(二)神圣君权得以形成的关键。(三)为处于困境之中的人们,提供一个超自然的避难所。(四)增强了人们的迷信。第二节禁忌一、禁忌的性质二、禁忌的种类(1)语言禁忌。(2)行为禁忌或作业禁忌。(3)饮食禁忌。(4)性禁忌。三、禁忌的功能(1)强化了神圣观念的神秘性。(2)加强了宗教群体的认同感。3)有助于身体健康。(4)也是束缚人枷锁。第三节献祭一、献祭的涵义二、献祭的三要素三、献祭的作用第四节祈祷一、祈祷的涵义二、祈祷的类型三、祈祷的作用思考题:1、巫术与科学的关系?2、巫术与宗教的关系?3、巫术与禁忌的关系?4、巫术的种类?5、巫术的功能?6、禁忌的种类?7、如何评价祈祷的功用?第六章宗教体制课时:一周,共3课时第一节宗教组织一、宗教组织的性质二、宗教组织的演变三、宗教组织的核心四、宗教组织的类型五、宗教组织的作用第二节宗教教义一、宗教教义的性质二、宗教教义的功能第三节宗教修行一、宗教修行的性质二、宗教修行的目的(一)生存条件的满足。(二)追求与神相通的神秘体验,获得超自然权能或神通。(三)清除罪欲的触染,寻求救赎与解脱。(四)社会的拯救与改善。三、宗教修行的种类四、宗教修行的模式第四节宗教礼仪一、宗教礼仪的性质二、宗教礼仪的种类(一)从行为上可分为巫术仪式和禁忌仪式。(二)从功能上可分为积极仪式和消极仪式。(三)从时间上可分为偶发性危机仪式和周期性岁时仪式三、宗教礼仪的功能(一)强化宗教信仰。(二)满足精神需要。(三)团结社会群体,整合行为模式。(四)其消极作用是窒息思想。思考题:1、如何理解宗教组织的涵义?2、宗教组织的类型?3、评述宗教教义的功能?4、宗教修行的目的何在?5、宗教礼仪的种类?6、宗教礼仪的功能?第七章宗教起源课时:二周,共6课时第一节各派起源论一、自然神话论二、实物崇拜说三、万物有灵论四、祖灵论或鬼魂论五、图腾论六、前万物有灵论七、原始启示说第二节图腾观念与图腾崇拜体制一、图腾的涵义二、图腾观念的主要内容三、图腾崇拜体制第三节中国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一、内容二、天地崇拜三、祖先崇拜四、社稷崇拜五、特点和作用第四节印度的婆罗门教一、早期吠陀时代二、婆罗门教三、奥义书第五节古代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一、琐罗亚斯德教其人二、经典与教义三、兴衰第六节犹太教一、亚伯拉罕时代二、摩西时代三、发展与完成第七节世界性宗教的特点一、信众的普世性二、产生的创建性三、组织的独立性第八节佛教一、兴起的条件二、佛陀三、基本教义四、佛教组织五、释迦牟尼的神格化六、发展七、世界化第九节基督教一、产生的历史条件二、耶稣其人三、形成和发展四、世界化进程第十节伊斯兰教一、产生的历史条件二、穆罕默德三、教义和礼仪四、世界化进程思考题:1、如何理解有关宗教起源的各种理论?2、图腾与图腾崇拜体制?3、儒家与宗教的关系?4、婆罗门教的基本思想?5、佛教的基本教义?6、犹太教的基本精神以及与基督教的关系?7、基督教的产生背景?8、基督教的发展及神学思想的演变?9、伊斯兰教的产生?10、伊斯兰教的礼仪?11、伊斯兰教的教派?第八章宗教功能课时:二周,共6课时第一节宗教与经济一、经济对宗教的影响第一,是国家的支持。第二,是宗教课税以及教徒的捐赠和社会各界的资助。第三,教会组织亲自从事经济活动。第四,宗教服务。二、宗教对经济的作用1)宗教徒对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2)宗教观念影响信徒的经济行为。3)宗教的祭仪活动消耗大量社会财富。4)宗教组织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节宗教与政治一、古代的政治与宗教二、宗教为政治服务的形式(一)宗教国家化为国教(二)政教合一(三)非国教形式的宗教与统治阶级三、政治与宗教的分离四、宗教与政党五、宗教与国际争端第三节宗教与道德一、道德神启说二、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三、宗教道德的社会意义四、宗教道德的历史作用第四节宗教与科学一、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第一,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以承认自然规律的必然性作为科学的基础。第二,科学注重理性和经验,宗教一般是非理性的和超验的。二、科学在历史上与宗教的冲突(一)古代希腊自然哲学对万物有灵论的冲击。(二)哥白尼天文学说对于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三)近代实验科学的无神论意义。(四)天体演化说与生物进化论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三、宗教与科学对立关系的协调第五节宗教与哲学一、宗教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二、宗教与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关于神学问题的哲学思考思考题:1、宗教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2、宗教与道德的密切关系?3、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和调和?4、宗教与政治的复杂关系?5、国教的涵义?6、政治与宗教分离的思想?7、宗教与国际政治?8、宗教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第九章当代新兴宗教课时:一周,共3课时第一节文化背景一、社会的转型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三、高科技的发展四、宗教的世俗化第二节特点一、产生于动荡时期二、批判主流文化三、教义的混合性四、教主崇拜五、强烈的入世性第三节趋势一、如何与现代社会协调二、如何处理与科学的关系三、如何与传统宗教接轨思考题:1、如何界定新兴宗教的涵义?2、新兴宗教产生的原因?3、新兴宗教的特点?4、如何看待新兴宗教?第十章宗教对话课时:一周,共3课时第一节原因一、宗教冲突屡见不鲜二、意识形态的深层差异三、全球化第二节基础一、信仰自由二、共同的宗教精神三、世界和平第三节运动一、1910年的世界宣教大会(20世纪初的“普世合一”运动)二、西方对东方宗教的研究和兴趣三、1962-1965年第二届梵蒂冈会议四、共建普世伦理运动思考题:1、如何理解宗教对话的涵义?2、宗教对话的必要性?3、宗教对话应如何展开?4、宗教对话的重要意义?四、进度表周次起讫

日期教学内容教时

分配目的要求备注1第一讲绪论3了解世界及中国的宗教状况、宗教学的产生2第二讲宗教的本质3理解宗教不同的规定性3第三讲宗教观念3分析灵魂、神灵和神性观念4第四讲宗教经验3掌握宗教经验的含义、表现形式和获得途径5第五讲宗教行为·巫术3懂得巫术的含义,与宗教、科学的关系6第六讲宗教行为·禁忌3了解禁忌的性质、起源、种类和功能7第七讲宗教行为·献祭和祈祷3认识献祭与祈祷性质和功能8第八讲宗教体制(一)3透视宗教组织、宗教信条9第九讲宗教体制(二)3关于宗教修行和礼仪10第十讲宗教的起源3理解各种宗教起源的理论11第十一讲图腾观念和图腾崇拜体制3介绍原始社会的图腾观念12第十二讲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3解剖传统宗教与儒家关系13第十三讲世界各大宗教3有关婆罗门教、犹太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14第十四讲宗教与经济3了解宗教与经济关系15第十五讲宗教与政治3分析政教关系16第十六讲宗教与道德3宗教对道德的影响17第十七讲宗教与科学、哲学的关系3理解宗教、科学、哲学的复杂关系18第十八讲新兴宗教、宗教对话3新兴宗教的文化背景、特点。宗教对话运动193复习203考试合计60学时参考书目:1、罗竹风主编,《宗教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金泽著,《宗教人类学导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4、单纯著,《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王晓朝主编,《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