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4-循环系统.课件_第1页
生理学4-循环系统.课件_第2页
生理学4-循环系统.课件_第3页
生理学4-循环系统.课件_第4页
生理学4-循环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循环系统二、体循环和肺循环:(一)体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搏出,沿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除肺泡外的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再汇入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二)肺循环:静脉血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1概述一、循环的概念意义:循环是各种体液不断地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完成循环功能的结构即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和淋巴管系。

1第二节心脏的生理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脏的生理特性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生物电活动有关。1、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值约为-90mv,形成机制似神经和肌肉的静息电位机制,主要是K+的扩散电位(-95mv)。除K+的扩散电位外,Na+、Cl-也参与形成静息电位、使之低于K+的平衡电位。22、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特征:复极化较复杂且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具有平台期。(1)0期(去极化期):Na+通道开放,膜内电位急剧上升出现超极化。(2)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仅出现部分复极,膜电位迅速由+30mv下降到近0mv,耗时约10mv。1期和0期共同构成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峰电位。(3)2期(平台期、缓慢复极化期):膜电位基本停滞于0mv水平附近,历时10mv。(4)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由0mv附近迅速下降到-90mv,历时100-150mv。(5)4期复极(恢复期):借助于“钠-钾”泵将产生动作电位时流入膜内的Na+、Cl-和Ca++排出细胞,并将流出细胞的K+吸收回细胞。3第二节心脏的生理(一)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1、自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通过自身内在的变化,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的正常部位——正常起搏点;其他自律性组织——潜在起搏点。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房室束及其分支5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房室束及其分支2、传导性:心肌的兴奋可通过闰盘在心肌细胞间传递。机能合体性:心肌细胞间虽无互相连接的原生质结构,但在机能上类似合体细胞,故称机能合体性。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延搁一段时间然后才向心室传播——房室延搁。63、兴奋性:心肌由于不应期长,每次后必有舒张,因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有舒有缩地交替进行。74、收缩特性:机械变化也分3个时期。特点:(1)全或无现象:只要刺激达到阈值而引起心脏某处细胞兴奋或起搏点自动兴奋,兴奋就可迅速传到整个心房肌或心室肌,引起整个心房或心室肌收缩。(2)不发生强直收缩:由于绝对不应期正对应于收缩期,故此期内不会发生再次兴奋。使心脏能始终交替收缩和舒张,有利于血液回心。(3)能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有些病理情况下,或在局部反应期内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或异常病理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引起一个额外收缩。期外兴奋、期外收缩、代偿间歇。8(四)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心脏一舒一缩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如图所示:房室共同舒张的时间约占一半(0.4s)称为全心舒张期。0s0.1s0.2s0.3s0.4s0.5s0.6s0.7s0.8s心房心室10(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成人男每分输出量约为5000ml(70ml/次X75次/分),女低10%(约4500ml),运动时可高达25000—35000ml/分。睡眠时低25%,而饱餐时可增25%。心输出指数:在空腹安静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称心输出指数。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并不与体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2、心力贮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适应机体需要而提高输出量的能力,称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心搏贮备。心力贮备的意义:心力贮备的大小则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需要的适应能力。12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收缩力:是决定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收缩力越大,则射出的血量越多。心室充盈度→心肌细胞初长度→心肌收缩力→搏出量——施塔林心脏定律。(2)心率:在通常情况下,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加,但不成正比关系。

保证血液供应(3)静脉回心血量:心室舒张未期容积↗↘提高心肌收缩力另一方面,回心血量多,心室充盈度越大,心输也量随之增大。搏出量=舒张未期V(145ml)-收缩未期V(75ml)=70ml(4)心房压和动脉压动脉压愈低,则压力差愈大,心输出量也增加,反之则心输出量减少。心房压愈高,心室充盈越多,心输出量越大。14(六)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到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由于人体是一个电的导体,故可将电位差及其变化反映在体表,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发生一次规律性的电变化,即一个完整的心电图。心电图不是记录一个心肌细胞的电变化,而是一个心动周期中整个肌群的电变化,它只能测出两点或两个部位间的电位差,心电图频率,各段波形的形状和经历时间,可以反映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位的生理状况。15第三节血管生理一、血管的种类及血管壁的组织结构:(一)动脉:按管径大小,分大、中、小、微动脉四级。1、一般结构:(1)内膜:是3层中最薄的一层,又依次分3层。内皮:是衬于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是位于下面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弹性膜:为弹性Pr组成的数um厚的有孔薄膜。(2)中膜:较厚,主要由多层(10---40层)环行排列的平滑肌构成,平滑肌之间有弹性纤维,或其连成的弹性膜(是由平滑肌产生),具有使血管扩张或回缩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平滑肌可移入内膜,增生并产生结缔组织,使内膜增厚,这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3)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6第三节血管生理一、血管的种类特点:(一)动脉:1、中动脉:含丰富的平滑肌。中动脉与较大的小a合称肌性动脉。2、大动脉:具有强的弹性,称“弹性贮器”。3、小动脉:4、微a:小动脉与微a的数量多,总横断面大,血流阻力主要由它们产生,合称外周阻力血管;对器官、组织的血流量调节,及正常血压的维持发挥作用。

内膜内弹性膜平滑肌中膜外弹性膜营养血管外膜脂肪细胞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17(二)毛细血管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及其外面的基膜组成,细胞间有大的间隙(10---20nm),有的细胞上有贯通细胞全厚的小孔(60---80nm)。“交换血管”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18(四)微循环的血管微循环:指由微a到微v之间的血循环。1、微a2、中间微a3、真毛细血管4、直捷通路5、动静脉吻合支6、微v平滑肌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动脉中间微动脉微静脉动静脉吻合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直捷通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微静脉20(五)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1、在身体左右对称的部分,血管分布常有对称性。2、动脉干一般在躯干、关节的屈侧或深部隐蔽处走行,并常和神经、静脉伴行。3、动脉从干发出后,常以

最短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

官,管径粗细与器官行使

的功能相适应。4、容易受牵引或压迫的

器官,以及经常变换形状

的器官,其血管常通过侧

支吻合成网或弓。21(二)动脉血压的形成1、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去除心脏收缩造成的压力成分,心血管各部分由于血液充盈造成的压力---充盈压。体循环充盈压近7mmHg。2、心室收缩:心脏射血所作的功,部分形成流速,一部分产生侧压(血压)。3、外周阻力:如果无小血管产生的外周阻力,能量全部转化为动能。4、大a弹性:一是使射出的血在血管的持续流动,二是缓冲血压变化(详见影响因素)。充盈度通常是稳定的,它对动脉血压的产生影响不大。心室收缩程度和速度越大,则动脉血压越大;外周阻力越大,则动脉血压也越大。23(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加,则动脉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2)心率:心率加快,动脉血压主要是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同心率影响。(4)动脉弹性:弹性增大,可缓冲血压波动的幅度(收缩压变低,舒张压稍高),脉压变小。随年龄增大,由于管壁中弹性纤维减少而造成弹性减小。因此,老年人收缩压较高。同样会造成老年人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也升高。此即老年人易患高血压的原因之一。(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比例减小,则降低血压。脉压不变。24(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脉依次递减:接近右心房为0。中心静脉压(近于0)、外周静脉压。2、静脉血流:影响因素有:(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高,则有利于静脉回流。血量增加、容量血管收缩都可使充盈压增高。(2)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可使心室排空较完全,心房和大静脉抽吸血液的力量就愈大,故回心血量就多。(3)重力和体位改变:平卧有利于回流,直立位不利于回流。(4)骨骼肌的挤压:骨骼肌与静脉瓣一起对静脉回流起“肌肉泵”的作用,使静脉回流加快。(5)呼吸运动:吸气有利于体循环静脉回流,呼气不利于体循环静脉回流。对肺循环的作用则正好相反。26(四)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1、生成和回流:生成:血浆中的成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回流:组织液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以及形成淋巴再注入静脉的过程。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压-组织液回流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内组织间隙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27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织液积聚,呈现水肿。丝虫病时可发生这种情况。(4)毛细血管通透性:通透性大则生成多。烧伤、过敏反应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小孔的口径变大,通透性增高,致使一部分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282、血管的神经支配:(1)交感性缩血管纤维:起自胸髓1-腰髓3节段的侧角。递质:节前纤维释放Ach,节后纤维释放EN。受体:节后纤维为N型(兴奋),平滑肌为α(收缩),β2舒张。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的激活能力较强,主要使α受体激活,引起细胞膜和肌质膜对Ca++通透性增高,结果使细胞内【Ca++】升高,平滑肌收缩力加强,缩血管。(2)舒血管神经:数量少,分布范围非常小(主要是小动脉)。①交感性舒血管纤维: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内的血管,节后纤维递质是乙酰胆碱受体为M型,使血管舒张,增加血液供应。与舒血管纤维不同,它平时无紧张性活动,只有动物处于激动或准备做剧烈运动时才发放冲动。②副交感性舒血管纤维:少数器官除接受交感性血管运动纤维支配外,还接受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节后纤维释放Ach,血管平滑肌受体为M型。作用:使器官的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小,增加血流量,但对总外周阻力影响极小。30(二)心血管中枢:广泛分布于各级中枢。1、脊髓的心血管神经元:(1)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脊髓的胸腰段灰质侧角。(2)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脊髓骶段相当于外侧角。2、延髓的心血管神经元: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1)心交感中枢: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也称加压区。(2)心迷走中枢: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区,称减压区。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运动神经元:(1)下丘脑:间脑之下丘脑是较高级的植物性神经中枢,调节控制机体的体温、摄食、水平衡、睡眠、觉醒、性功能等生理过程,并对惊恐、发怒及其他情绪反应有关。(2)大脑:是调节心血管运动的最高中枢。31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使心交感神经中枢紧张性下降,迷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升高,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对防止血压过高有重要的监护作用。

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则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降低,发生相反反射,使血压回复正常。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当血液成分改变时(如缺o2、Pco2↑、[H+]↑),其传入冲动增加,分别由窦神经、迷走神经传至延髓,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心交感中枢兴奋,呼吸加强,血压升高,循环加速。3233二、体液调节(一)全身性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二者使血压升高途径不同: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兴奋心脏起作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兴奋血管平滑肌起作用。2、血管紧张素:(1)使全身微动脉平滑肌收缩,是主要途径。(2)使肾上腺皮质增加释放醛固酮,后者可使细胞外液的量和血量增加,进而升高血压。3、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可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34(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造成局部水肿。3、前列腺素: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35第五节器官循环一、冠状循环:占心输出量的5-10%,供氧量占10%。特点:心舒期供血量大于心缩期。心舒期供血量占80%,而心舒期只占20%。二、脑循环:占心输出量的15%,耗氧量占20%。灰质血流量与白质之比为6:1.特点:血流量的变化较其他器官小。36§5淋巴系统一、淋巴管系:(一)毛细淋巴管(二)淋巴管胸导管左锁骨下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右淋巴导管右颈干左颈干右支气管纵隔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腰干右腰干肠干L1乳糜池T9-10L5锁骨上淋巴结37(三)淋巴干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淋巴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肠干。(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

2、右淋巴导管:左锁骨下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右淋巴导管右颈干左颈干右支气管纵隔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腰干右腰干肠干L1乳糜池胸导管锁骨上淋巴结38二、淋巴组织(一)弥散淋巴组织以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连接成多孔

的支架,网孔中充满了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常以T-cell为主。(二)、淋巴小结以B-cell为主,兼有T-cell等,有2种状态:(一)初级淋巴小结无生发中心,较小。(二)次级淋巴小结小结中央细胞有丝分裂相多,该中央为生发中心。39三、淋巴器官(一)中枢淋巴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发生较早,是淋巴干细胞分裂、分化为T-cell和B-cell的场所。1、胸腺(1)位置和形态:40(2)胸腺的功能:①分泌多种胸腺激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