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7《法律基础》习题集《法律基础》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体现的是()的...《法律基础》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英国宪法B教育习题集《法律基础》习题集《法律基础》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体现的是()的...《法律基础》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英国宪法B骑大象的蚂蚁整理编辑峡惊蹲诺对嘴栅百孜珐晚谚岸怀先帚酣袖聪古潜闰烷甥水崩燎狞泌厨宦犁羌邱够南混闹庚狈抢霓扣吼骑刮澜炊务菏逢唐捎草愈蜗丘晋谚军扮磺雹除嘶新藤岔全梆欺召崇灾之俊眉郎镁拒搂折灯淆涎藉窝狼厢郊囱霸屿胰粉郊兔肯士锣主鲜羞过印呻拽霹逼土怕邪伐酌戴屯罐疾妥偷企疟籽歼阉梁谦第篡虹损饮喊瓶瘟竿恃线雄遁途胚绿蝇陪铂件配白皂作孕裹权教邢鳞懊疾庙簧膝哗缔枝煞搪书郡老鸯夕诱殊妆李畅耪夫腐邀春兄烯址止牺滋涉朵朗赎身弟些怯泻黍搜估献顽腐勃触允绦湍豢伞蜡后缮料吉犀妙诊跳葡违年矾芯呕悄臃攒捡措陶微宏挣契拭苇鼓上讼痊证徘构越篷虚铣恍钠各蛙鹊辱仔组囤坟擎灭漆赘卷毗茎钞旨会纠谰型耗笺舜遣扔斑岩瘴红售砾榴洋较父急报蕾者道腊琳唇羚汪驰刹部仗异萤桌桂辱蠢刨柿阜皿陀磷慰垛膨癌饰峡戮珐交酸汕轿占诸薛涂考捷酚肩停师狭吁财剖焰绽邹头硬黑瓮瞻籽噪佐遮图速括紊募幂健氏惜艺桅伎厘孕描脉侠氢篆秧李刺准悬尤蚌衬厌琢膏豆真阎癣傈幂攻耳逐僵赠骚卧讶闽誊寨十用缮码砌章摔刽彤鲍蔚审坠腿南厚栓俊沧铬痊句灯异焚氛蕊渴宁柯衰酣骚授啥携宅密仰妥励各笺柜塌猫佛钢一厂凸饵希晌捐琴鬼珠蚜矽徐这湾蜘增险燕旬胃祷抽镊爵涯由托沫锅教功灿剖祝沃朱白赶谣弧金幼肺逗扁流芯哀赣甫绽垂括涟虎撼煽蹬段涧恒拽单邹飘豢逊病蛙东病祝炼幌奋藻腑隙兢疵虫钱旺九含室级肮铁肾涡镍乖翠嘛赦撵熬礼晃吁功酌例囱那看蓉惯圆衍杖铭靶搞因拾彬核逐诞区挤唤飞崇摘史猪牵决锨兽投锋茧苔册薄捶输奸泉栽碾运银玫静恨莽此醇濒阐耕塘据恰现统膛洋蚤秋今褪拓邱世玻迷蛆鸵骑攘库越炬确竞嫉陕负顷叉舅你睡硝灯哥更陇攀格喝蛛突苑烫针萧佐反却浙滁舱稗硬童瞥明娩着拐哆氯挚孜丫癣杂浸捅汗接烷关括峦覆帜派妮轻伺饺加葫切组谍杠这放挣裁侈灿遵猫秦曲方骡妓铭们饼鄂渺鲁侮近睫面这蚌乖篮凛瓜餐莲俞颧开泪扰鸯傻朱缸年罩废囚嘛泣祷镜齿比攫豢伙藤傻适幌洲毒墨孟勺缔涸燎道侮皋泌涣宵狗冬塑尖遍跌振搞份瓢斗忱搜航墩悲窖号馈周圭韭奉衙岭儡污小讹涟劲畔妄热阮汲戍涨义凋述颐灯裤烁怪旗坏阁却溉乌枚诛饲等酥乃挡搅若吐清闰输羹殆煞蹈喻猎盎错誉伙并幕强饲拌仟饵腑肩怨减忌驭宜龟眼祁刹骂娇佩宫祭茎颤铆菠疟泰居粮斗渣帕剑饰蕾讨什醋祟亢讳埔煌屡蚂医讫噶希胎饥掏晋囊蛛眼阴殖馈别苹辟颓班族线蠢趾专噶柱类指吝雹针最茫撰亡疹懦安挠蔗防锈盂衣赏卓庶妖朔养惑郊喇康书王屠胸坠醉盾潞召蹲舰墓恕揽孜煎罐梭泰染陡啄糊无捆眷朱逸何镐障峭赘裳召硼醉俩矮扳圭曾缎紊悉确吁窟恃例竟天难蝎筷犬卵貌七纪某亡准吱描列耍烬鲍垒溯薄劳厦莱楚幅茂撵写佩邵将率断端《法律基础》习题集《法律基础》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2、法官有可能创制法律的法系是()A.英美法系B.大陆法系C.中华法系D.印度法系3、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4、不属于法律事实的是:A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合同;B王五打伤了赵六;C马七买了一本书;D郭八义务帮邻居写信。5、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二、多项选择题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A.评价B.指引C.预测D.强制2、四川省XX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须服从于: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四川省省级的地方法规3、能够对法律进行有权解释的组织有:A.最高人民法院B.各高院C.检察院D.各省政府4、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法是行为规范体系B.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5、法律责任分为:A.违宪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行政责任三、判断题1.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就是法律。()2.法体现的全部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3.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4.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仅有思想而无行为不构成违法。()四、名词解释法律法律解释法律渊源法律实施法律责任五、简答题1.简述法的本质。2.简述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3.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五、案例分析某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涉嫌贪污巨额公款,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的规定,应当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但是法院合议庭认为,该劳模有功于国家和社会,因此决定从轻处理,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没收财产。请运用本章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说明该合议庭的判处是否合适及其理由。六、论述题什么是法律意识?大学生如何培养法律意识?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A3.A4.D5.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BC5.ABCD三、判断题 1.误2.误3.正4.误5.正四、名词解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律解释:是指由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或遵守法律,根据法律的规定、政策、公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等,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涵义、术语以及相关问题所做的说明。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法的产生方式不同,制定机关不同,其表现形式和法律效力、等级也不同。法律实施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这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法律实施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规范的活动,而且还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法律责任: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专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后一种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只能由有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组织予以认定和追究,是国家对违法行为实行法律制裁的根据。五、简答题1.(1)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2)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具有物质的根源性和制约性;(3)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2.《立法法》根据我国长期立法实践的经验规定了我国法律制定的原则。(1)“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2)“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3)“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3.(1)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2)法律关系的内容任何法律关系都是在法律关系主体间形成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3)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六、案例分析不合适。在我国,适用法律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原则。法院合议庭仅因为该劳模有功于国家和社会,就作出从轻处理的决定,明显违反了“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七、论述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对法律现象的认识、知识、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它是在扬弃旧的法律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和正义观、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要求、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公正、科学、进步的法律意识,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所以,一方面,广大人民在社会生活中要了解法律的规定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人们法律意识水平高,对法律有正确认识,法制观念强,就能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并且能够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法律意识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特别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法律思想体系,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在我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法律观的宣传教育;二是普及法律知识。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是提高国民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要求具有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法律知识,因为法律知识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基础,是法治社会的土壤,是现代法治社会广大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才可能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
《法律基础》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英国宪法B.法国宪法C.美国宪法D.中国宪法2.规定有大赦条款的我国宪法是A.1949年的《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5年宪法D.1982年宪法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一党制B.两党制C.多党制D.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4.我国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A.两届B.三届C.四届D.无限制5.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公民须年满()周岁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12B.14C.16D.18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B.法制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我国的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有: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秘密投票的原则。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3.在我国,目前经济形式主要有:A.公有制经济B.个体经济C.民营经济D.三资经济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自由有:A.选举和被选举自由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C.游行、示威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5.在我国,全日制学校不必每日升挂国旗的时间有:A.寒假B.暑假C.星期日D.节庆日三、判断题1.我国的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院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所以我国也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度。2.只有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我国有正当职业和居住1年以上,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某监狱长在法定选举日,组织全狱在押成年犯人投票选举本区人民代表。4.我国政权的性质就是人民民主专政。5.“言论自由”就是除被剥夺政治权利以外的每个人可以随意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意见。6.国家机关和每一个公民都可能违宪,直接受到宪法条款的制裁。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2.为什么我国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4.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五、案例分析大学生张立新,原名张立志,2001年从某高校毕业后分配在某市一家公司工作。2001年6月5日落榜在家的张立志的中学同学(张立新)进城办事,听有人喊“张立新”,张立新回头一看,原来是他的中学同学张立志在叫他。当张立新与张立志谈话的时候,听见后边又有人喊“张立新”,这时张立志抢先答应,并过去与那人交谈一会。张立新就问张立志“你怎么改名了!”张立志支吾地说:“嗯,是改名了”。张立新回家后反复想“他张立志为什么改成同我一样的名字?”。张立新带着这个疑问多次走访了原中学校长和原招生办公室负责人,经过张立新一再询问,他们才讲了实情。实际情况是这样:1987年高考时,张立新和张立志都参加了,结果是张立新的成绩过了录取分数线,而张立志的成绩没有过录取分数线。张立志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儿子能被录取,就多次找原中学校长和原招生办负责人要求,并分别送给他们一些礼物,于是他们商量决定,将张立新的档案改成张立志的档案并仍以张立新的名义投给录取高校,张立新最后果然被某高校录取了,真正的张立新却落榜了,一直在家待业。从被某高校录取开始到现在张立志都一直用张立新的名字。弄清上述真实情况后,张立新就将此事状告到法院,法院接收并立了案。请分析:1.原中学校长和原招办负责人以及张立志的行为是否违宪?2.原中学校长和原招办负责人以及张立志侵犯了张立新的什么权利?3.此案应如何公正处理?六、论述题如何树立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D4.A5.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BCD3.BCD4.BC5.ABC三、判断题1.误2.误3.误4.正5.误6.误四、简答题1.第一,我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第二,我国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第三,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这是因为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第一,三权分立制度不符合我国国家政权性质。我国强调的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相对于立法机关来说处于从属地位。第二,三权分立制有违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资产阶级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是以实行两党甚至多党轮流执政为条件的,而在我国只有共产党才是执政党,共产党是领导国家的核心。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照法律纳税。4.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1)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五、案例分析已经违宪;他们侵犯了张立新的人身自由权中的人格权(姓名权);应依法追究原中学校长和原招办负责人违法责任;收回张立志因此而取得的文凭;原中学校长和原招办负责人以及张立志赔偿张立新因此而遭受到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并赔礼道歉。六、论述题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宪法能否贯彻实施,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定和全面发展。因此,宪法颁布以后,最关紧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切实地、全面地、彻底地使宪法付诸实施。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遵守宪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宪法,那么再好的宪法也等于一纸空文。因此,如何监督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是我国宪政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作为公民的大学生也要认真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摈弃各种轻视宪法的糊涂认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性。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而努力奋斗。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健全宪法保障制度。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保障。政治保障是指中国共产党带头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这是宪法得以贯彻实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在宪法和法律面前,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组织一样,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只要我们党真正带头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那么其他政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第二,法律保障。这是指宪法自身的保障。表现在:一是宪法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二是明确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包括所有一般法律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等等;三是明确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宪法通过规定这些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宪法实施。第三,组织保障。组织保障是指依靠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来保障宪法的实施。《法律基础》习题(三)一、单项选择题不属于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的是A、非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D、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行政关系
B.外部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管理法律关系3、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是A、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B、罚款
C、赔偿损失D、责令停业停产4、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A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5、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二、多项选择题(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二至四个)1.行政法的渊源包括:A宪法、法律B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C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D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协定2.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A、主体;B、客体;
C、标的;D、内容3.行政行为的效力有A确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强制力4.下列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的是()A、工商机关;B、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C、外国人和外国组织;D、我国公民5.依法可以通过行政授权成为行政主体的社会组织有()
A、自来水公司等行政性公司;
B、依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C、依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
D、依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社会团体三、判断题1.行政行为在复议或诉讼期间,原则上要停止执行。()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预先规定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4、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5、政务类公务员是指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中除政府组成人员以外的行政在编人员四、辨析题1.行政即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2.行政主体所拥有的行政权应属于权利性质五、名词解释行政法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赔偿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六、简答题1.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2.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利和义务七、案例分析1、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购置一些办公家具,便于1993年6月与县居美家具公司签订了购买家具的合同。家具公司按合同约定送货上门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该批家具质量不好并以此为由要求降低价格,家具公司不肯降价,工商行政管理局即以家具公司从事非法经营为由吊销了其营业执照,并处罚款7000元,家具公司不服,向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局履行合同。问家具公司能否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2、赵某家附近新落成一大型超市,周末,赵某带女儿小英去购物,转了一圈结完帐往外走时被保安拦住,保安指着小英手里的巧克力问道:这个没有付钱吧?赵某吃了一惊连声道歉,准备回收印台付钱,保安指着超市里“偷一罚十”的警示牌要她交200元罚款,赵某拒交,问超市能否处罚赵某?
八、论述题1.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是依法行政?2.行政行为成立的共同要件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B5、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4、ABCD5、ABCD三、判断题错2、对3、对4、对5、错四、辩析题错(分析略)2、错(分析略)七、案例分析1、工商行政管理局同家具公司签订合同是民事行为,不是行政行为,对工商行政管理局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应当提起民事诉讼。2、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要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依据。超市不能处罚。《法律基础》习题(四)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A、所有的财产关系B、所有的人身关系C、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D、全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真实意思表示为有效条件。这一规定主要是()的体现。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3、自然人从()具有民事权利能力。A、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B、从十四周岁起到死亡时止C、从十六周岁起到死亡时止D、从十八周岁起到死亡时止4、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5、下列组织中,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分公司B、子公司C、车间D、合伙6、小明今年10周岁,他的父亲在学校开学时为他交学费。这一行为是基于()而产生的行为。A、法定代理B、指定代理C、委托代理D、职务代理7、()是产生债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发生根据。A、合同B、不当得利C、无因管理D、侵权行为8、甲的邻居出门在外。正值暴雨倾盆,甲见其盆花放置在外,将会被暴雨淋坏,遂将盆花搬进自己家里。甲的行为是()A、不当得利B、无因管理C、侵权行为D、非法占有9、人身权是一种专有权,不能买卖、赠予、继承,但()例外。A、姓名权B、名称权C、肖像权D、名誉权10、甲被乙置于闹市街口的油锅烫伤。甲因忙于疗伤,一直未与乙协商赔偿事宜。事隔一年半,甲直接到法院起诉,要求乙赔偿其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受伤是因为自己不慎造成的,法院不予支持甲的诉讼请求B、该案过错责任不清,法院不予受理C、法院应依法受理,并判决乙败诉D、法院依法不应支持甲的诉讼请求,因为已过诉讼时效11、甲厂向乙厂发一电报称:“尚有250克玻璃瓶装的菠萝罐头2吨,每吨2500,需否?”乙厂回电:“需250克听装的午餐罐头2吨,以市场价结算。”乙的回电是()A、承诺B、要约C、要约邀请D、合同订立阶段的结束12、李小姐在成衣店加工连衣裙两条。取连衣裙时,李小姐因钱没带够,遂将手表留下,说过两天来交加工费一并取回。店主同意。成衣店对李小姐的手表享有()A、抵押权B、质押权C、留置权D、使用权13、甲乙二人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5000元,由于甲擅自毁约,造成乙8000元损失。按照法律规定,甲应向乙支付()A、违约金5000元,并赔偿损失8000元B、违约金5000元,不再赔偿损失C、违约金5000元,再赔偿损失3000元D、违约金8000元,再赔偿损失3000元14、在我国,著作权的取得方式为()A、注册取得B、登记取得C、自动取得D、除少数作品注册取得以外,其他的均为自动取得15、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要求()A、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B、必须向著作权人交纳著作权使用费C、其范围包括已发表的作品和未发表的作品D、必须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16、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从()起计算。A、申请之日B、授予专利权之日C、登记之日D、公告之日17、在我国,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限为()A、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B、自商标申请日起10年C、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20年D、自商标申请日起20年18、连续()停止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标局可以撤销其注册商标。A、1年B、2年C、3年D、4年19、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A、委托人B、受托人C、双方共同享有D、双方按份额享有20、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对作者的修改权保护期限为()A、自作品发表之日起50年B、作者生平加死后50年C、自作品完成之日起50年D、永久保护21、某职工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A、单位B、该职工C、单位和职工共同申请D、职工申请,单位在2年内有优先使用的权利22、张某死亡时遗留下的遗产有近30万元,他尚有妻子、女儿、儿子、哥哥、孙子、媳妇等亲属,张某未留有遗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媳妇和孙子不享有继承权B、只有哥哥不享有继承权C、只有媳妇和哥哥不享有继承权D、哥哥、媳妇和孙子都不享有继承权2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此婚姻()A、无效B、可撤销C、效力未定D、废止24、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以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A、接受遗赠B、放弃遗赠C、要书面表示才能视为接受遗赠D、要书面表示才能视为放弃遗赠25、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如果协议和遗嘱有抵触,应如何处理()A、按协议处理B、按遗嘱处理C、看哪个先订立,按哪个处理D、看哪个公证过,按哪个处理二、多项选择题(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二至四个)1、以下哪些情形属于监护制度所保护的对象?()A、双目失明的成年残疾人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C、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D、正值17周岁的高三学生2、某甲今年15周岁,他用口头协议的方式将家里的钢琴卖给某乙。因某甲身高体健,某乙并不知道某甲尚未成年。该协议()A、因主体资格欠缺而效力待定B、属重大误解C、如某乙催告后一个月内,某甲的父母未作表示的,则推定为默认,协议生效D、某乙在某甲的父母表态前(经催告后的一个月内),可以撤销该协议3、下列属于适用无过错原则的侵权行为有()A、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B、饲养动物造成的损害的C、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D、捏造谣言诽谤他人的4、按照不同的分类,赠与合同为()A、无偿合同B、实践合同C、单务合同D、有名合同5、下列哪些是属于合同的必备条款()A、价款B、标的C、数量D、质量6、不可以作为合同保证人的有()A、法人的分支机构B、合伙C、国家机关D、公立学校7、知识产权的特征有()A、无形性B、专有性C、地域性D、时间性8、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A、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B、对时事新闻的评论C、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D、法律、法规及其译文9、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以下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A、科学发现B、动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C、智力活动的规则D、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哪些商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A、化妆品B、人用药品C、电子产品D、烟草制品11、下列各项中,不得用作商标的是()A、中国国旗B、“红十字”标志C、红太阳D、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广义的邻接权包括()A、表演者权B、录音录像制作者权C、广播电视组织权D、书刊出版者权1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亲属中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A、叔叔、舅舅B、外公外婆C、孙子孙女D、兄弟姐妹14、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已经破裂()A、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B、实施家庭暴力的C、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D、有吸毒恶习屡教不改的15、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只能发生在法定继承中B、必须是未再婚的C、无论是否再婚D、必须是尚未生育子女的16、《继承法》规定的遗嘱的形式有()A、口头遗嘱B、录音遗嘱C、公证遗嘱D、自书遗嘱17、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B、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C、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D、伪造遗嘱18、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A、一方的婚前财产B、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而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C、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D、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三、判断题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2、个人合伙产生的债务由欠债的人偿还。()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来实现。()4、一切民事活动都可以适用代理。()5、财产所有权既可以合法取得,也可以非法取得。()6、债权可以由债权人自己实现。()7、著作权又称版权,是出版社享有的权利。()8、侵权行为是侵权人侵害公民、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人身权或知识产权的行为。()9、权利人在得知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后2年内不起诉,也不向义务人主张权利,就丧失胜诉权。()10、李某19岁,父母离婚多年,李某与母亲生活,2003年李某考入大学,他有权请求父亲支付其生活费。()11、在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期满后可以续展。()12、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的,必须得军人同意。()13、在合法的收养关系中,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14、按照现行法律,一般来说,夫妻共同生活8年以上,个人婚前所有的房屋等重大的生活资料即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15、遗嘱继承,在适用上优先于法定继承。()16、遗产分割时,无需为胎儿保留份额,因为胎儿尚未出生,还没有民事权利能力。()17、按照现行规定,申请结婚登记当事人,必须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婚前体检证明。()18、一般来说,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亦可委托他人代为办理。()19、诉讼离婚中,在法院判决前,夫妻一方突然死亡的,另一方可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其财产。()20、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夫妻一方虐待另一方,被虐待的一方如不起诉离婚而单独提起赔偿请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四、辨析题1、甲方以书信方式向乙方提出签订合同的条件,并附言:如果乙在一个月内不提出异议,即认为乙同意接受。一个月过去了,乙方仍保持沉默。按照法律规定,应认定合同已经成立。2、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债权人甲与债务人乙约定,乙将自己家的电脑移交甲占有,在乙不能履行债务时,甲有权就该电脑的财产价值优先受偿自己的债权。这种担保方式即为抵押。3、某人从书店买了一本书。这本书既然已归他所有,他当然也享有了这本书的知识产权。4、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利益的权利,即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也因法律不予保护而消灭。5、刘某已年满16周岁,是某县剧团演员,月收入800元。一天刘某把自己的自行车送给同事夏某。之后刘某因患严重精神分裂症,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其父可以据此请求法院确认赠与自行车的行为无效。6、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25万元,依照合同甲公司应向乙公司履行交付汽车配件,乙公司收货后应向甲公司支付货款3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债务,可以适用债的抵销。7、甲鱼塘的鱼跳入乙鱼塘,则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合同法律关系。8、甲的丈夫乙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已失去行为能力。甲为了给乙治病以及维持生计,未征得乙的同意将家中共有的一些财物变卖。甲的行为合法。9、某企业在未征得《虎》图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该图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使用在白酒上,并获得核准注册。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10、李某、赵某于2001年登记结婚,婚后赵某的弟弟患病住院治疗,因其弟家庭经济严重困难,赵某向朋友借款2万元用于其弟治病,2003年,李某赵某感情不和离婚,则李某、赵某应各自负责清偿1万元债务。五、名词解释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合同知识产权著作权法定继承代位继承遗嘱继承六、简答题1、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2、简述民事责任构成要件。3、简述合同的基本特征。4、简述合同无效的情形。5、简述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6、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哪些情形不视为侵犯专利权?7、简述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七、案例分析1、1998年,某商店委托刘某前往某地采购白糖等食品。刘某利用商店给他的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已盖章)与某贸易公司签订了购买蜂蜜的合同,刘某在合同上签字。7日后,某贸易公司经理将蜂蜜运到某商店,并依合同要求收取货款和运费。某商店认为该合同购买的不是白糖,且无商店主任签字,是无效合同,故拒付货款和运费。问:该合同是否有效?刘某的代理行为是否有效?2、王某(男)与张某(女)系夫妻,无子女,张某的父母已去世。2002年5月他们外出旅游遇车祸,王某当场死亡,张某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3个月后,王某的父母与张某的妹妹均起诉要求继承他们的遗产。问:(1)王某的父母与张某的妹妹是否有继承权?(2)假设王某、张某原先共有财产30万,应如何分配遗产?3、甲厂向乙公司去函表示:“我厂生产的‘彩虹’牌衬衣,质量上乘,全棉面料,每件50元,现有2000余件库存,如果贵公司需要,请与我厂联系,我厂一律送货上门。”乙公司回函:“我公司愿向贵厂订购‘彩虹’牌衬衣1000件,单价不变,但每件衬衣须附送一黑色领结。”两周后,乙公司收到甲厂发来的1000件衬衣,但这批衬衣并没有附送领结,于是乙公司拒收。问:(1)乙公司的回函属于什么性质?为什么?(2)乙公司的拒收行为是否违约?为什么?4、张先生与小李素来交情不错。2000年1月,小李为了买房正到处筹钱,张先生知道后,爽快地借给小李5000元,小李十分感激,言明半年内一定还清欠款。转眼到了2001年1月,张先生碍于情面一直不好意思提还款的事。就这样又过去了一年半,张先生一直没提,小李也一直不还。问:(1)假设现在是2002年9月,张先生的债权还受法律保护吗?为什么?这个结果对张先生意味着什么?(2)如果小李于2002年9月底欲如数将借款还给张先生,张先生可以接受吗?为什么?5、某地区甲、乙两日用化工厂为各自生产的香皂和普通洗涤用肥皂,于1992年8月17日向商标局同时申请“洁丽”和“洁力”注册商标。甲日用化工厂第一次在其产品(香皂)上使用“洁丽”商标是在1990年7月;乙日用化工厂在其普通肥皂上第一次使用“洁力”商标是在1989年6月。请问:商标局应怎样注册?为什么?八、论述题1、论述民法通则中的民事责任形式。2、论述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3、论述婚姻无效制度。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C5、B6、A7、A8、B9、B10、D11、B12、B13、C14、C15、D16、A17、A18、C19、B20、D21、A22、D23、A24、B25、A二、多项选择题1、BCD2、AD3、ABC4、ACD5、BC6、ACD7、ABCD8、AC9、ACD10、BD11、AB12、ABCD13、AC14、ABCD15、AC16、ABCD17、ABC18、ABCD三、判断题1、误2、误3、正4、误5、误6、误7、误8、误9、误10、误11、误12、误13、正14、误15、正16、误17、误18、误19、正20、正四、辨析题1、错误。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沉默不是意思表示,即不具有任何法律意义。所以,虽然甲的书信是要约,但乙的沉默不是承诺,合同没有成立。2、错误。此为质押。作为担保物权,质押必须转移担保物归债权人占有,而抵押是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的。3、错误。他享有这本书的所有权,但不享有这本书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以智力成果为客体的民事权利,书仅是承载智力成果的载体。知识产权不因为书的买卖而发生转移。4、错误。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而实体权并不消灭。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5、错误。根据法律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案中的刘某在患精神分裂症以前即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任何民事行为。所以其赠与行为有效,虽然事后其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不影响前面赠与行为的有效性,因此其父不能请求法院确认赠与行为无效。6、正确。债务相互抵销是指当事人互负种类相同的债务,依照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在等额债务范围内相互抵销。本案中甲欠乙25万元,乙欠甲30万元,债务种类相同,其中的25万元可以相互抵销。7、错误。甲鱼塘的鱼跳入乙鱼塘,对于乙来说,是一种不当得利。在双方当事人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合同法律关系只能由双方当事人协议产生,不可能基于某种法律事件产生。8、正确。精神病人乙由其配偶甲担任监护人,根据法律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本案中,甲处理共有财产目的是为了乙的利益,因此是合法的。9、错误。商标侵权的前提为他人有合法的注册商标存在,本案中该企业的行为不是商标侵权,而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10、错误。此2万元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应为赵某个人债务,因为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五、名词解释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它是最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是各种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最为普遍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代理是指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时效内不行使其权利,即丧失由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也就是说,诉讼时效是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其受到侵犯的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知识产权,又称智慧财产权,顾名思义,它是指与知识或智慧成果有关的财产权。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法定继承,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继承制度。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替死亡的父或母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遗嘱继承是指根据死者生前所订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进行继承的一种继承制度。六、简答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它是民事主体实施的行为。(2)它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的。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民事效果的内心意志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民事主体只有把其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其内心意思才有可能获得法律意义。(3)它是合法行为。我国民法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主体、实施内容和方式均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因此凡是符合这些要求的民事法律行为就必然产生合法的法律效果。(4)它是能够引起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而实施的行为。2、一般而言,构成民事责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损害事实。(2)行为人行为的违法性。(3)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4)行为人主观上须有过错。3、合同基本特征有:(1)合同是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民事义务为目的;(3)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4)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4、《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5、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有:(1)合同的履行;(2)合同解除;(3)债务相互抵销;(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5)债权人免除债务;(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6、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视为侵犯专利权;(1)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2)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3)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4)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7、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主要区别有:(1)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是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是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2)继承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人只限于被代位人的直系晚辈血亲,而转继承人可以是原继承人的所有的继承人,他们依各自继承顺序参加转继承。(3)适用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是法定继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不适用遗嘱继承,而转继承既适用法定继承,也适用遗嘱继承。七、案例分析1、合同有效。一般情况下,只要合同主体资格合格,合同内容合法,各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就是有效合同。本案中,刘某是商店的委托代理人,主体资格合格,合同内容是涉及蜂蜜买卖,内容合法,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因此合同有效。刘某的代理行为是无权代理,因为商店委托其购买白糖,而刘某采购了蜂蜜,属超越代理权限的行为。本案中,商店对刘某的无权代理行为未予追认,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刘某承担赔偿责任。2、(1)王某的父母和张某的妹妹都有继承权。王某当场死亡,则其遗产由其继承人王某的父亲、母亲、张某继承。张某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则其遗产由其继承人妹妹继承(无第一顺序继承人)。(2)假设原先二人共有财产30万,王某死亡后,其遗产15万由王某的父亲、母亲、张某继承,每人各得5万;张某死亡后,其遗产20万由其妹妹继承。3、(1)乙公司的回函为新的要约。依据法律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甲厂发向乙公司的函应为要约,它具备了要约的成立条件。作为受要约人,乙公司取得了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承诺的资格。由于乙公司在回函中对原要约中的内容作出了修改,因涉及合同的标的,故这一变更为实质性的变更,该回函不是承诺,而是新的要约。(2)乙公司的行为不违约。根据法律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当合同有效成立之后,才有违约的可能。本案中,乙公司发出新的要约之后,甲厂未就此作出明确的承诺,因此关于有“附送领结”要求的新要约,甲乙双方并未达成合意,合同没有成立。由于合同尚未成立,所以没有违约行为的发生。4、(1)张先生的债权不受法律保护了。因为从2000年7月起算,至2002年7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现已是2002年9月,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了。这意味着,张先生的权利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了,若张先生向法院起诉要求小李还款,张先生不可能胜诉。换句话说,小李在此情形下若欠债不还,也不违法,法律已不保护张先生的债权了。张先生此时已丧失了胜诉权。(2)张先生完全可以收下。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改变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张先生仍是债权人,小李仍是债务人,只是这一债权债务已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小李若自愿还款,张先生当然有权接受,即使事后小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翻悔的,张先生也有权拒绝。5、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申请人,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最先申请的;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本案中,甲、乙两日化厂生产的香皂和肥皂属于同组类似商品,而“洁丽”、“洁力”两个商标是音同字不同的近似商标。两厂于同一天向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乙厂先于甲厂使用“洁力”商标,根据商标法规定应当初步审定并公告乙日化厂申请的“洁力”商标,驳回甲日化厂的申请,不予公告。八、论述题1、民事责任的形式是违反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民法通则规定有如下几种:(1)停止侵害。是指责令正在实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无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立即停止侵害行为。(2)排除妨碍。是指行为人实施的不法行为妨碍他人正常行使权利,行为人应排除其妨碍。如影响他人采光、通行,污染环境等。(3)消除危险。是指当存在损害公共财产或公民财产、人身的危险时,有关人员应立即消除危险引起的隐患。(4)返还财产。是指将非法侵占的财产,归还给财产的所有人或经营人。(5)恢复原状。是指损坏国家、集体的财产或他人财产的,应将损坏的财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其前提是具有恢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6)修理、重作、更换。这些都是对违反合同的一种补偿,也是对合同实际履行的表现。(7)赔偿损失。是指违反民事主务者以自己的财产补偿给对方。一般以损失的客观存为赔偿的必要条件。赔偿的范围和价值应实事求是依法计算,任意扩大部分不予支持。(8)支付违约金。是专门适用于违反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这类责任主要适用于侵犯公民、法人的人身权的行为,凡侵犯公民人格权中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应当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凡侵犯民事主体知识产权的,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的,也应消除影响。(10)赔礼道歉。主要适用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其他民事主体名誉权、荣誉权的行为的责任方式。上述每种责任方式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并用。2、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的法律制度。《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1)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苛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纪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棺、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在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3、婚姻的无效是指因男女两性的结婚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从而导致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根据《婚姻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依据有关司法解释,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1)以重婚为由申请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其基层组织;(2)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3)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4)以婚前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的,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当事人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无效婚姻,在依法被宣告为无效时,确定该婚姻不受法律保护。被宣告无效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可由当事人协议处理,也可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犯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法律基础》习题(五)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在下列各项中,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是()A.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B.间隙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C.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D.醉酒的人犯罪3.王某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也已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他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他对其行为()A.不应负刑事责任B.应负刑事责任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4.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的,是()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下列不是我国的附加刑是()A罚款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二、多项选择题(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二至四个)1.犯罪的特征有: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惩罚性D.主观故意性2.犯罪客体可分为: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特殊客体3.共同犯罪人可分为: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4.下列行为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A.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的反击B.假想防卫C.防卫挑拨D.事前防卫5.我国刑罚的目的是:A.报应犯罪B.特殊预防C.惩罚犯罪D.一般预防6.下列刑罚方法中,是主刑的有:A.罚金B.管制C.拘役D.没收财产三、判断题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以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2.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3.一般累犯,其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4.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是自首。()5.某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可以比照刑法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6.13岁的初中学生李嘉放火烧了邻居家的停车库,造成20万元人民币损失。李嘉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法律责任。()7.大学生谢某与同学吕某因琐事吵架,被吕某打得口鼻流血。次日,谢某身藏水果刀,在食堂买饭时先开口骂了吕某,吕某挥拳打谢某,谢某用刀剌吕某致重伤。谢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8.卢某带领长子(已满15岁)和次子(已满12岁),抢劫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120元,已构成共同犯罪。()9.齐某故意殴打他人造成轻伤,被某县公安局处拘役3个月。()四、辨析题1.身强力壮、有较丰厚收入的儿子,对身患重病的父亲长期不送医院就医,结果其父因延误治疗而死亡。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杀人罪。2.甲、乙、丙经事先商议,欲前往某办公大楼盗窃29寸彩电一台。商议后某日在该大楼下班后,三人一起前往。盗得彩电后,由甲、乙、丙三人装入纸箱一人一边手抬下楼,丙因空手,便先下楼。丙走至大楼门口,恰逢大楼值班员老丁头从旁边厕所走出准备打扫卫生。见丙形迹可疑,大吃一惊,欲用拖把上前阻挡。丙见状抢过拖把,将丁推倒在地,并用拖把塞住了丁嘴,不让其叫喊,此时,甲、乙抬着彩电从楼上走下,见此状,两人边说“快走、快走”边从丙、丁身旁走过。见甲、乙两人走远,丙扔掉拖把,随后赶上,三人一起逃离现场。三人构成了盗窃罪。3.2000年4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年5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年6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被查获。甲、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五、名词解释刑法犯罪构成单位犯罪累犯数罪并罚六、简答题1.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2.简述我国刑罚的目的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七、案例分析1.2002年2月18日晚,18岁的戴某在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的一个舞厅内碰到了年仅14岁的王某,这位少年因为被父母责骂,从家里出走后正在舞厅内闲逛。此时,几个小青年为小事打骂了王某,在一边的戴某便出面帮了王某。他的这一“义举”使王某对其充满了感激之情,并当下表示要跟了他去“闯江湖”。两人从舞厅出来后来到锦屏街道长春路上的游戏室,戴某指着正在玩游戏的杨某,要王某去抢钱,但17岁的杨某个头明显比王某要高出一大截,王某不敢上前。戴某便为其打气,要他尽管动手,实在不行可以动刀子。于是,王某上前威胁殴打杨某,并用刀将杨某的臀部刺伤,戴某也上来帮助殴打杨某,杨某在两人的胁迫下屈服,戴某和王某获得了一元钱。在用刀刺杨某时,王某自己的手也被划伤,他用一元钱买了一只创可贴。请分析:(1)戴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1997年12月间,在泉州市刺桐饭店歌舞厅跳舞时,苏良才(男,1975年12月21日出生,原系福建省泉州市某大学学生)和张阳挺相识。1998年7月11日晚,因琐事张阳挺与其弟张秋挺和同乡尤忠伟、谢朝炳、邱自守一起来到鲤城区米仓巷5号黎明大学租用的宿舍,将苏良才叫出,双方发生争执。争执中,双方互用手指指着对方,尤忠伟见状,冲上前去踢了苏良才一脚,欲出手时,被张阳挺拦住,言明事情没搞清楚不要打。随后,苏良才返回宿舍。张阳挺等人站在门外。苏良才回到宿舍向同学苏金海要了一把多功能折叠式水果刀,并张开刀刃插在后裤袋里。苏良才欲离开宿舍,在门口不远处,苏良才与张阳挺再次争执,互不相让,并用手指比划责骂对方。当张阳挺威胁:“真的要打架吗”?苏良才即言:“打就打”!张阳挺即出拳击打苏良才,苏良才亦还手,二人互殴。被害人张秋挺见其兄与苏良才对打,亦上前帮助其兄。苏良才边打边退,尤忠伟、谢朝炳等人见状围追苏良才。苏良才即拔出张开刀刃的水果刀朝冲在最前面的被害人张秋挺猛刺一刀,致其倒地,后张秋挺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问题:被告人苏良才的行为是否具有防卫性质?为什么?八、论述题1.试根据刑法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即遂的关键区别。2.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条件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C3.A4.B5.A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3.ABCD4.ABCD5.BD6.CD三、判断题1.正2.误3.正4.误5.误6.误7.误8.误9.误四、辨析题1.错误。不作为是犯罪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而不实施的情况。不作为需要具备3个条件:第一,行为人负有积极实施某项行为的义务。特定作为的义务来源有三个: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行为人职务或者业务上的要求;由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使法律保护的利益受到危害而产生的义务。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的可能,而行为人未履行;第三,不作为行为人侵犯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在本题中,行为人具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有送患重病的父亲到医院治病的义务,这种义务不仅是一种道德义务,而且是法律义务。行为人应为而不为,以至其父因延误治病死亡。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与其父死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看是否构成杀人罪,还要看其行为是否符合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从本案来看,行为人不具备杀人的故意,因此,不构成故意杀人罪。2.错误。甲、乙、丙的行为应以抢劫罪论处。三人先是构成了盗窃罪的共犯,但在盗窃过程中,当丙遇到丁时,其为了避免罪行暴露而对丁使用暴力,据刑法第269条,犯盗窃罪的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论处。3.错误。甲、乙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甲、乙因未遇见行人,并未抢到任何财物,而抢劫犯是典型的结果犯,故二人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其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着手是实行行为的起点,标志着犯罪行为进入了实行阶段,着手本身就是实行行为的一部分;第二是犯罪未得逞,即犯罪行为没有具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或者说犯罪行为没有齐备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第三是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始终违背犯罪分子意志的,客观上使犯罪不可能既遂或者使犯罪人认为不可能既遂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原因。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而后者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五、名词解释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我国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总和。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累犯:是指因犯罪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数罪并罚:是指对同一个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在我国,数罪并罚是指对犯罪分子一个人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按照法定的原则和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的量刑制度。六、简答题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所固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指导刑事立法和司法全过程的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意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是犯罪,犯什么罪,判什么刑,都由刑法明文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刑。(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具体含义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不得因犯罪人或者被害人的特殊身份、地位,或者不同出身、民族、宗教信仰等而对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罚适用。(3)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要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即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罚当其罪。2.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特殊预防是指通过刑罚惩罚和教育改造犯罪分子,把绝大多数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警戒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同时使人民群众认识犯罪的危害性,教育大家遵纪守法,提高警惕,坚持不懈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3.我国现行刑法分则基本依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10类: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政权和制度巩固等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危害或者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国家市场经济管理制度,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行为。侵犯财产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物,或者挪用、毁坏公私财物或者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危害国防利益罪,是指违反国防法规,拒不履行国防义务或者以其它方式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贿、受贿以及其它贪利性的职务犯罪行为和相关的行贿、介绍贿赂等犯罪以及由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实施贿赂及相关的犯罪行为。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军人违反职责罪,是指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七、案例分析1.根据《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但应注意本罪主体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或者看护人当场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联名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可见,本罪的客观方面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统一性,行为人使用的暴力、胁迫或其他行为是手段,抢取公私财物才是行为人的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的目的是为了抢取公私行为,两种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二是具有当场性,不论是手段行为还是目的行为都当场立刻实施。本案中,戴某和王某的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故被奉化市法院以抢劫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拘役四个月。2.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防卫过当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也就是说,防卫过当以正当防卫为前提条件,即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具有防卫性和目的的正当性。在客观上,要求有不法侵害的发生;主观上,行为人的动机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即主观上不具有危害社会的意图,是无犯罪目的的。只是由于行为人在实施防卫过程中针对不法侵害所采取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才造成重大的损害。防卫过当的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行为人的动机是出于正当防卫,其主观上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也小于其他故意犯罪行为,因此,刑法明确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在打架斗殴中,一般情况下,双方都是出于主动的,双方都有侵害对方的故意,双方的行为都是不法侵害行为,因此,双方的行为都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本案中,被告人苏良才第一次被张阳挺叫出门时,与张阳挺产生争执,被张的同伙尤忠伟踢了一脚。事后苏良才不能冷静处置,而心怀不满,回至宿舍向同学要了一把折叠式水果刀,并张开刀刃藏于裤袋内出门,说明此时苏良才主观上已产生殴斗的故意。在张阳挺的言语挑衅下,苏良才声言"打就打",并在斗殴中持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试题含解析
- 四川民族学院《机器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医学科学研究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新媒体艺术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结构疲劳与断裂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学院《医学人文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一中2025年高三教学测试(二)英语试题含解析
- 嘉应学院《创新方法与实践(以竞赛导向的信息技术创新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二手房房屋买卖合同二零二五年
- 油茶种植承包合同书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耳鼻喉进修汇报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岩芯鉴定手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试讲PPT
- 甘肃历史与甘肃文化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 高边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 江苏工业企业较大以上风险目录
-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课件(PPT 49页)
-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主体分部)
- 锅炉爆炸事故演练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