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维生素简介课件_第1页
新维生素简介课件_第2页
新维生素简介课件_第3页
新维生素简介课件_第4页
新维生素简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生素vitamin2016年4月5日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的特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μ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是人和动物必须的有机物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最好的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人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一般由食物中取得。现在发现的有几十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维生素——20世纪伟大发现之一在各种营养素中,维生素是最晚被人发现的。VB的发现: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糙米中这种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维生素分类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视黄醇)维生素D(钙化醇)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K(叶绿醌)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泛酸)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B6(吡哆醛)维生素B12(钴胺素)维生素H(生物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必需维生素介绍(共13种)⒈维生素A2维生素B2-①维生素B12-②维生素B22-③维生素B32-④维生素B5

2-⑤维生素B6

2-⑥维生素B7

2-⑦维生素B9

2-⑧维生素B122-⑨维生素B132-⑩维生素B15

2-维生素B17

13维生素C11分类名称发现及别称来源脂溶性视黄醇类(维生素A)由ElmerMcCollum和M.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鱼肝油、绿色蔬菜水溶性硫胺(维生素B1)由卡西米尔•丰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核黄素(维生素B2)由D.T.Smith和E.G.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水溶性酵母、肝脏、蔬菜、蛋类泛酸(维生素B3)由Roger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吡多酸酵母、谷物、肝脏、蔬菜烟酸(维生素B5)由Conrad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菸硷酸、尼古丁酸酵母、谷物、肝脏、米糠吡哆醇类(维生素B6)由Paul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生物素(维生素B+)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酵母、肝脏、谷物叶酸(维生素B9)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蔬菜叶、肝脏钴胺素(维生素B12)由KarlFolkers和Alexander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肝脏、鱼肉、肉类、蛋类胆碱,维生素B族之一由MauriceGobley在1850年发现。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肌醇环己六醇、维生素B-h心脏、肉类抗坏血酸(维生素C)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新鲜蔬菜、水果脂溶性钙化醇(维生素D)、骨化醇由EdwardMellanby在1922年发现。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脂溶性生育酚(维生素E)由HerbertEvans及Katherine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脂溶性萘醌类(维生素K)由Henrik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菠菜、苜蓿、白菜、肝脏1维生素A1.维持视觉2.促进生长发育3.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与健全4.加强免疫能力5.清除自由基功效:增强免疫系统,帮助细胞再生,保护细胞免受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自由基的侵害。它能使呼吸道、口腔、胃和肠道等器官的黏膜不受损害,维生素A还可明目。维生素A每天的需求量正常成人每天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约为3500国际单位(0.3微克维生素A或0.332微克乙酰维生素A相当于1个国际单位),儿童约为2000~2500国际单位,不能摄入过多。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它还有抗癌作用。动物肝中含维生素A特别多,其次是奶油和鸡蛋等。副作用:每天摄入3毫克维生素A,就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长期每天摄入大于3毫克维生素A会使食欲不振、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骨骼和关节疼痛,甚至引起流产。

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动物肝脏、奶类、蛋类、深色蔬菜与水果。如:动物肝脏、鱼肝油、奶制品、蛋、鱼卵、胡萝卜、菠菜、豌豆苗、青椒、红薯等。从2008年1月1日起,《营养强化食用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标准》中设置了能够保证营养强化食用油品质的营养指标,确保食用油真正得到营养强化,将对改善我国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状况起到重要作用。《标准》规定食用油中所加的营养素为维生素A,添加量为4000—8000微克/千克,确保食用油真正得到营养强化,提高营养强化食用油的营养价值。维生素D生理功能1.促进小肠钙吸收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诱发一种特异的钙运输的载体——钙结合蛋白合成,即将钙主动转运,又增加黏膜细胞对钙的通透性。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丢失。3.参与血钙平衡的调节与内分泌系统一起发挥作用。4.其它如对骨细胞的多种作用及调节基因转录作用等。

维生素D缺乏症与过多症1.缺乏症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症。老年人骨质疏松。2.过多症

摄入量过多,尤其是药物型摄入或注射过量时会发生中毒。注意!食物不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在一般膳食条件下,只要经常接触阳光,即不会产生维生素D的缺乏症。只有婴幼儿以及孕妇、乳母生理需要量增加时,才需另外补充维生素D。一般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摄入量为300~400国际单位(1国际单位维生素D=0.025微克纯维生素D3)。长时间在地下工作的人员和北方室外活动较少的幼儿,因日照较少,易产生维生素D缺乏症,因此除补充维生素D外,还要经常照射紫外线。维生素D中毒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也会中毒,出现厌食、恶心、腹泻、多尿及烦渴等症状,并引起钙、磷含量增高,肾小管及其他软组织钙化和肾功能减退,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制剂时,不能滥用。

我国规定每人每日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10微克(相当400国际单位)。

强调香菇中含极为丰富的麦角甾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因此,多吃香菇有利于身体利用维生素D香菇的营养价值1.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2.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人体所必需3.维生素D原(即麦角甾体)含量高生理功能1.抗氧化作用2.促进蛋白质的更新合成3.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的生成有关4.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维生素E缺乏症与过多症其缺乏症很少发生于人类,有长期缺乏出现溶血性贫血的报道。其毒性很小,人类尚未发现明显的过多症。维生素E供给量和来源适宜摄入量(AI):14岁以上所有年龄组均为14mg。食物来源:食用油如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豆类,粗粮、坚果、谷类,蛋类、动物内脏、绿叶蔬菜等。维生素C理化性质又名抗坏血酸,为一含6碳的α-酮基内酯的弱酸,有酸味。为一种还原剂。其水溶液不稳定,在有氧或碱性环境中极易氧化。其氧化过程为,还原型维生素C先被氧化为氧化型维生素C,若进一步氧化为二酮古洛糖酸时,便失去维生素C活性了。铜、铁等金属离子可促进上述反应过程。维生素C生理功能1.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2.参与羟化反应

维持胶原蛋白的正常功能

参与胆固醇的羟使胆固醇转变为胆酸,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参与神经递质合成及酪氨酸代谢等。3.研究认为有抗肿瘤及预防感冒的作用。维生素C缺乏典型缺乏症为坏血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症状。齿龈紫肿且容易出血眼膜、皮肤易出血伤口不易愈合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容易感冒。

过量毒性很低。一次口服过大时可能出现腹泻症状,长期摄入过高而饮水较少有增加尿路结石的危险。维生素C供给量和食物来源RNI:14岁以上各年龄组均为100mg/d。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中。新鲜蔬菜如青菜、韭菜、菠菜、辣椒等,新鲜水果如橙子、红枣、山楂、猕猴桃等。常见食物维生素C含量(mg/100g)食物菠菜辣椒(红小)柿子椒西兰花苦瓜草莓苹果西瓜鲜枣含量321447251564746243注意:人工合成的维生素补充剂,效果不如从天然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C。

长期大量服用人工合成的维生素补充剂,会在体内产生大量的草酸,有导致肾结石的潜在危险。长期服用富含天然维生素的食物则不会中毒。为什么维生素B是一族?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

(2)维生素B

①维生素B1

B1是最早被人们提纯的维生素,1896年荷兰王国科学家伊克曼首先发现,1910年为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取和提纯。它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遇碱易分解。它的生理功能是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正常活动等,缺少它会得脚气病、神经性皮炎等。成人每天需摄入2mg。它广泛存在于米糠、蛋黄、牛奶、番茄等食物中,目前已能由人工合成。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及氨基,故称为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过度加工米、面会使B1大量丢失!维生素B1在体内转变成硫胺素焦磷酸(又称辅羧化酶),参与糖在体内的代谢。因此维生素B1缺乏时,糖在组织内的氧化受到影响。它还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缺乏维生素B1时此酶活性过高,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之一)大量破坏使神经传导受到影响,可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道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障碍。缺乏与过量典型缺乏症为脚气病,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临床上分为湿型脚气病。干型脚气病。混合型脚气病。另有婴儿脚气病。目前尚未见过多症。四肢感觉异常、过敏、迟钝,触觉、痛觉减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行走困难,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的“干型”;以四肢、全身和内脏水肿及浆液渗出为主要表现的“湿型”。多数病人呈亚急性发作,病情较轻。这种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在酸性溶液中对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于分解破坏。游离型核黄素对紫外光高度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可光解为光黄素,在碱性条件下光解为光色素而丧失生物活性。缺乏与过量核黄素:在体内催化广泛的氧化还原反应。典型缺乏症有口腔生殖综合征之称。主要表现为:口角炎、唇炎、舌炎、睑缘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皮炎、口臭、失眠、头痛、精神倦怠、皮肤和头发出油、头皮屑增加。目前尚未见任何毒副作用。供给量与食物来源RNI(mg/d):14岁组:男1.5,女1.2;18岁组:男1.4,女1.2;50岁组不分性别均为1.4。良好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以肝、肾、心脏、蛋黄、乳类为丰富。植物性食物则绿叶蔬菜类及豆类含量较多。注意!!!维生素B2的天敌是紫外线、水、碱性物质、磺胺类药物和酒精;服用避孕药、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应大量补充维生素B2,长期处在精神紧张、压力大环境的人,经常喝酒的人应当增加维生素B2摄入量。泛酸——维生素B5泛酸又名维生素B5,泛酸是压力繁重的人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可强化肾上腺的功能,纳豆、牛奶、鸡蛋、番薯中含大量的泛酸。

食物缺乏泛酸可导致头痛、疲倦、运动机能不协调、易怒、感觉迟钝、肌肉痉挛、胃肠障碍。心跳过速,直体式的血压下降内分泌失调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症会增加其敏感性有时会产生脚足发烧的现象维生素B6

作用:维持免疫功能,防止器官衰老。摄入不足的坏处:肌肉痉挛、外伤不愈合、孕妇出现过度的恶心、呕吐。动物类食物如牛肉、鸡肉、鱼肉和动物内脏等,全谷物食物如燕麦、小麦麸、麦芽等,豆类如豌豆、大豆等,坚果类如花生、胡桃等。维生素B12相当特别的维生素,蔬菜中几乎完全找不到,只有紫菜及海藻类蕴涵。此外,维生素B12也是唯一含必须矿物质的维生素,因含钴而呈红色,又称红色维生素,维生素B12虽属B群维生素,却能贮藏在肝脏,用尽贮藏量后,经过半年以上才会出现缺乏症状。人体维生素B12需要量极少,只要饮食正常即可。少数吸收不良的人及素食者须特别注意。主要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肾脏、牛肉、猪肉、鸡肉、鱼类、蛤类、蛋、牛奶、乳酪、乳制品

*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毛发稀少、舌头发炎、失去味觉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便是缺乏维生素B12的警讯

*严重缺乏维生素B12时,医师多会以注射方式补充,多为老年人使用。注意:只有动物类食物含有维生素素食主义者容易缺乏。

烟酸烟酸又名尼古丁酸;尼克酸;烟碱酸;维生素PP,尼亚生,吡啶-3-甲酸烟酸包括烟酸和烟酰胺。理化性质烟酸对酸、碱、光、热稳定,一般烹调损失较小。烟碱酸容易从小肠中吸收,仅少量贮留在体内,因此需要每天摄取,饮食中烟碱酸含量即使远超过标准也没有毒性,即使如此它也不能降低血脂.烟碱酸参与糖解反应,组织呼吸和脂肪合成。若长期缺乏烟碱酸,会产生癞皮病,且癞皮病牵连到胃肠道、皮肤和神经系统。

缺乏时可能发生状况:癞皮病,疲倦厌食,舌炎,肠炎等。

建议补充的食物:肝,酵母,糙米,全谷制品,瘦肉,蛋,鱼类,干豆类,绿叶蔬菜,牛奶等。烟酸供给量与食物来源RNI(mg/d):14岁组:男15,女12;18岁组:男14,女13;50岁组不分性别均为13。烟酸除直接从食物中摄取外,还可在体内色氨酸转化而来,平均约60mg色氨酸转化为1mg烟酸。因此,膳食中烟酸应以烟酸当量表示。烟酸NE(mg)=烟酸(mg)+1/60色氨酸(mg)烟酸含量丰富的食物瘦肉、动物肝脏、鱼、全麦制品、啤酒酵母、麦芽等。

注意:糖尿病、青光眼、痛风、胆囊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肝病和溃疡病的病人慎用烟酸!!!

叶酸是人血红细胞生成及DNA生成的重要成份(对细胞分裂和生长有重要作用)。叶酸广泛分布于食物中,尤其是绿叶植物(“叶子”),其得名即源于此。尽管如此,叶酸缺乏症是世界上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叶酸缺乏症通过阻止细胞分化引起贫血,这会危及血红细胞生成。其症状类似于铁和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症状,包括疲劳、虚弱及呼吸短促等。叶酸

摄入不足的坏处:贫血、口疮、身体虚弱、乏力、失眠、健忘、躁动不安。人体内叶酸的储藏量很小,总量约为5~6毫克,50%储存在肝脏内。叶酸通过胆汁和尿排出体外。叶酸在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还有橘子、草莓、花生、瓜子等均含有丰富的叶酸。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蛋等亦有叶酸。此外,酵母中的叶酸含量也较高。叶酸的作用注意:叶酸不耐高温,过度烹调,叶酸损失较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