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立心身医学硕士甘肃中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护理工作中突出中医特色刘立心身医学硕士在护理工作中突出中医特色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协调,通过经络发生联系.这种整体观念表现在:(1)生理上:(2)病理上:脏腑病变,既可反映于体表,又可相互转变.(3)诊断治疗上:诊断疾病,察其外,以知其内;治疗疾病,局部病变,从调整整体出发.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对人体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2)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3)发生疾病时,(4)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多发病也不同故在护理时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1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症,指症状或体征,而证或症候,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等,能反映疾病的本质。而病与证也不相同,一种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征候,而一个证又可出现在不同的病中。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基特点之一的辨证论治法,具体体现在:(1)异病同治:(2)同病异治
中医治疗疾病,关键在于辨“证”2.辨证施护:
1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症,指症状或体征,2.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一、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反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说明起居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应四时调阴阳的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之季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应该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以调养阳气,使阳气更加充沛,体内阳气既无过多损耗,若有所贮备,则到秋冬就能抵御寒邪侵扰,这样不但有益于患者康复,亦可预防秋冬发生腹泻、咳喘等症。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状态,人们应防寒保暖,使阴精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所以在秋冬时节,要保持患者机体阴津藏而不外泄,对慢性阴虚精亏患者,借此季节以食或药来填补阴精,使阴精积蓄,才能预防春夏阳亢之时,对阴精的耗散,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一、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二)六淫致病与环保的关系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原本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中医学将反常的六气称为“六淫”。六淫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因素,所以又称为“六邪”,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所以,护理工作应主动掌握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
六淫致病与自然环境有关外,还与环保有密切的关系,一些细菌和病毒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只得透过基因突变等形式来得以生存,而一些原来不致病的细菌或病毒经过变异具有了致病性,这些细菌或病毒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被广泛传播开来,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二)六淫致病与环保的关系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三)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我国历代医学十分重视生活起居护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住院病人的作息起居,因寒暑而异,晨间护理,开饭、查房、服药、治疗、检查和适当活动,均根据季节不同进行适当调整。休息:如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应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应早睡晚起。“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之说。特别是以昼作夜,阴阳颠倒,更耗精血,所以要督促轻病人多下床活动,按时午睡,晚间按时就寝,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安逸:《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五劳所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记有:“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如吸烟、酗酒、人口膨胀、居住拥挤、生态环境破坏,以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丰富,使有规律性的生活作息习惯越来越容易受到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提起居养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三)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或五志。不同的情志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失调,以导致病情加重。一、情志护理的原则(一)诚挚体贴(二)因人施护(三)避免刺激《素问•痹论》指出:“静则神藏,噪则消亡。”《素问•生气通天论》亦强调:“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二、情志护理的方法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因此必须加强情志的护理。这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而且富有“治病必求其本”之深意。三、情志护理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一)说理开导(二)劝说疏导(三)移情相制: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相制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四)顺情从欲(五)气功调神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一)说理开导情志变化可以四、饮食护理利用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而且能调治疾病,尤其是对慢性疾病和重病的恢复期,合理运用饮食调护,能起事半功倍之效。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饮食调理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进行调理,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四、饮食护理利用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一)清补类食物如鸭、鹅、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各种豆芽、梨、甘蔗、莲子、海带、菠菜、白菜、冰糖等。这类寒凉性食物,常用于热性病证的调护,(二)温补类食物:羊肉、狗肉、鸡、鸽、鲫鱼、糯米、黄米、桂元肉花生、胡萝卜、茄子、红糖等。这类温热性的食物,常用于寒性病证的调护,(四)辛散类食物:生姜、干姜、葱白、香菜、大蒜、葱、花椒、淡豆鼓、茴香、苏叶、薤白、桂枝、白酒等食物。可用于各种阴寒之证,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五)清热类食物:苦瓜、冬瓜、西瓜、梨、萝卜、芹菜、绿茶、葫芦、荸荠、莴苣及各种动物胆等。常用于热病烦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证极为有利;西瓜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尿赤的调护,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一)清补类食物如鸭、鹅、薏苡仁、
二、饮食种类
食物中除许多干果品和少量的蔬菜可直接食用外,一般都必须根据饮食的需要,制成不同的食品或药用,食物的用法较多,主要有汤羹、汤剂、浸泡剂、饮料、鲜汁、酒剂、膏滋、蜜饯、糖果、粥食、散剂、菜肴、米面食品
三、饮食调养的原则食物有气味之偏,病有阴阳盛衰,故饮食调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因人因病,辨证施食(感冒)(二)因时因地,灵活选食(三)审证求因,协调配食(便秘)二、饮食种类
食物中除许多干四、饮食宜忌
(一)饮食与疾病
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疾病有寒热虚实之辨,阴阳表里之别,故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证候类型来指导患者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配合治疗目的。例如: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性暖性食物;热证应忌辛辣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食物;阳虚者忌寒凉,宜温补类食物;阴虚者忌温热,宜淡薄滋润类食物。又如:“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以及水肿病忌食盐,黄疸泄泻忌油腻,疮疖肿毒、皮肤瘙痒忌鱼虾蟹,经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等”。四、饮食宜忌
(一)饮食与疾病(二)饮食与药物
食物和药物都有四气五味之性,故在临床功效主治上亦有协同和相悖的不同。协同者有辅助加强治疗作用,如赤小豆配鲤鱼可增强利水作用;当归加羊肉生姜可加强补血作用;黄芪加薏米可加强渗湿利水的作用;苏叶加鱼、蟹可解毒去腥等。相悖相克者可削弱药物的疗效,如人参忌萝卜,白术忌桃、李、大蒜,蜂蜜忌葱、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铁屑、土茯苓。使君子忌茶等。(二)饮食与药物食物和药物都有四气五味之性,故在临床功效五、运动与养生“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比喻运动。在实践中,华佗首创“五禽戏”的运动方法,成为我国体育健身运动的先驱,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对人体有十方面的好处:①更好地发挥大脑机能;②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③能增强呼吸机能;④能预防骨折;⑤能控制体重;⑥有助于消化;⑦能保持肌肉正常运动;⑧能调节神经;⑨能使皮肤柔软、有光泽;⑩能使四肢运动协调。即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180-自己的年龄=自己应控制的最高心率(次/分)。常用运动保健方法有: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打门球、骑自行车、面壁蹲墙法、调身锻炼法、劳动锻炼法等。
五、运动与养生“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用“流水不腐、户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从古代来看,多开展散步,而对跑步则不大提倡。
睡前散步“是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并要求散步时安闲自如,行不言语。现代养生学对跑步作了许多观察与研究,确认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4、自我按摩保健①摩耳:②浴面:③揉太阳;④摩腹;⑤搓手脚: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从古代来看
1.发宜多梳2.面宜多擦3.目宜常运4.耳宜常弹
5.舌宜抵腭6.齿宜常叩7.津宜数咽8.浊气常呵
9.背宜常暖10.胸宜常护11.腹宜常摩12.谷道宜常撮13.肢体宜常摇14.足心宜常擦15.皮肤宜常干沐浴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养生十六宜明初冷谦的《修龄要指》;李中梓《颐生微论》养生十六宜
中医护理(刘立)课件谢谢谢谢中医护理(刘立)课件情志因素与疾病的成因机制内、外刺激的影响来自高级神经中枢的刺激下丘脑神经激素下丘脑释放和抑制因子垂体前叶其它组织情志因素与神经内分泌反应机制图肾上腺甲状腺睾丸卵巢肾上腺激素甲状腺素睾酮雌激素黄体酮可的松甲状腺素雌激素ACTHTSHFSH、LHGH催乳素MSH代谢产物GH生长激素MSH促黑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LH促黄体激素TSH促甲状腺释放激素FSH促卵泡激素情志因素与疾病的成因机制内、外刺激的影响来自高级神经中枢的刺刘立心身医学硕士甘肃中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护理工作中突出中医特色刘立心身医学硕士在护理工作中突出中医特色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协调,通过经络发生联系.这种整体观念表现在:(1)生理上:(2)病理上:脏腑病变,既可反映于体表,又可相互转变.(3)诊断治疗上:诊断疾病,察其外,以知其内;治疗疾病,局部病变,从调整整体出发.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对人体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2)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3)发生疾病时,(4)季节不同,地区不同多发病也不同故在护理时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1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症,指症状或体征,而证或症候,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等,能反映疾病的本质。而病与证也不相同,一种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征候,而一个证又可出现在不同的病中。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基特点之一的辨证论治法,具体体现在:(1)异病同治:(2)同病异治
中医治疗疾病,关键在于辨“证”2.辨证施护:
1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症,指症状或体征,2.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一、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反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说明起居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应四时调阴阳的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之季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应该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以调养阳气,使阳气更加充沛,体内阳气既无过多损耗,若有所贮备,则到秋冬就能抵御寒邪侵扰,这样不但有益于患者康复,亦可预防秋冬发生腹泻、咳喘等症。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状态,人们应防寒保暖,使阴精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所以在秋冬时节,要保持患者机体阴津藏而不外泄,对慢性阴虚精亏患者,借此季节以食或药来填补阴精,使阴精积蓄,才能预防春夏阳亢之时,对阴精的耗散,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一、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二)六淫致病与环保的关系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原本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中医学将反常的六气称为“六淫”。六淫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因素,所以又称为“六邪”,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所以,护理工作应主动掌握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
六淫致病与自然环境有关外,还与环保有密切的关系,一些细菌和病毒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只得透过基因突变等形式来得以生存,而一些原来不致病的细菌或病毒经过变异具有了致病性,这些细菌或病毒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被广泛传播开来,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二)六淫致病与环保的关系
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三)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我国历代医学十分重视生活起居护理,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住院病人的作息起居,因寒暑而异,晨间护理,开饭、查房、服药、治疗、检查和适当活动,均根据季节不同进行适当调整。休息:如夏季天气炎热,昼长夜短,应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应早睡晚起。“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之说。特别是以昼作夜,阴阳颠倒,更耗精血,所以要督促轻病人多下床活动,按时午睡,晚间按时就寝,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安逸:《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五劳所伤,“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记有:“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如吸烟、酗酒、人口膨胀、居住拥挤、生态环境破坏,以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丰富,使有规律性的生活作息习惯越来越容易受到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提起居养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三)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二、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或五志。不同的情志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失调,以导致病情加重。一、情志护理的原则(一)诚挚体贴(二)因人施护(三)避免刺激《素问•痹论》指出:“静则神藏,噪则消亡。”《素问•生气通天论》亦强调:“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二、情志护理的方法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因此必须加强情志的护理。这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而且富有“治病必求其本”之深意。三、情志护理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一)说理开导(二)劝说疏导(三)移情相制:移情就是将注意力转移;相制即是以一种情抑制另一种情志(四)顺情从欲(五)气功调神情志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变化。《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一)说理开导情志变化可以四、饮食护理利用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特色,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而且能调治疾病,尤其是对慢性疾病和重病的恢复期,合理运用饮食调护,能起事半功倍之效。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饮食调理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进行调理,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四、饮食护理利用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一)清补类食物如鸭、鹅、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各种豆芽、梨、甘蔗、莲子、海带、菠菜、白菜、冰糖等。这类寒凉性食物,常用于热性病证的调护,(二)温补类食物:羊肉、狗肉、鸡、鸽、鲫鱼、糯米、黄米、桂元肉花生、胡萝卜、茄子、红糖等。这类温热性的食物,常用于寒性病证的调护,(四)辛散类食物:生姜、干姜、葱白、香菜、大蒜、葱、花椒、淡豆鼓、茴香、苏叶、薤白、桂枝、白酒等食物。可用于各种阴寒之证,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五)清热类食物:苦瓜、冬瓜、西瓜、梨、萝卜、芹菜、绿茶、葫芦、荸荠、莴苣及各种动物胆等。常用于热病烦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证极为有利;西瓜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尿赤的调护,一、饮食的性味与功效(一)清补类食物如鸭、鹅、薏苡仁、
二、饮食种类
食物中除许多干果品和少量的蔬菜可直接食用外,一般都必须根据饮食的需要,制成不同的食品或药用,食物的用法较多,主要有汤羹、汤剂、浸泡剂、饮料、鲜汁、酒剂、膏滋、蜜饯、糖果、粥食、散剂、菜肴、米面食品
三、饮食调养的原则食物有气味之偏,病有阴阳盛衰,故饮食调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因人因病,辨证施食(感冒)(二)因时因地,灵活选食(三)审证求因,协调配食(便秘)二、饮食种类
食物中除许多干四、饮食宜忌
(一)饮食与疾病
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疾病有寒热虚实之辨,阴阳表里之别,故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证候类型来指导患者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配合治疗目的。例如: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性暖性食物;热证应忌辛辣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食物;阳虚者忌寒凉,宜温补类食物;阴虚者忌温热,宜淡薄滋润类食物。又如:“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以及水肿病忌食盐,黄疸泄泻忌油腻,疮疖肿毒、皮肤瘙痒忌鱼虾蟹,经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等”。四、饮食宜忌
(一)饮食与疾病(二)饮食与药物
食物和药物都有四气五味之性,故在临床功效主治上亦有协同和相悖的不同。协同者有辅助加强治疗作用,如赤小豆配鲤鱼可增强利水作用;当归加羊肉生姜可加强补血作用;黄芪加薏米可加强渗湿利水的作用;苏叶加鱼、蟹可解毒去腥等。相悖相克者可削弱药物的疗效,如人参忌萝卜,白术忌桃、李、大蒜,蜂蜜忌葱、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铁屑、土茯苓。使君子忌茶等。(二)饮食与药物食物和药物都有四气五味之性,故在临床功效五、运动与养生“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比喻运动。在实践中,华佗首创“五禽戏”的运动方法,成为我国体育健身运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艺师考试的仿真测试与复习计划 完成试题及答案
- 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的细节与全面分析试题及答案
- 助理会计师试题及答案
- 八下历史中期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在线学习平台选择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活动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天然根雕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搜索测试题及答案的软件
- 园艺师园艺古籍文献研究试题及答案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如何打好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湖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新人教版
- 经营分析培训课件(课件)
- 2024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创新思维拓展-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测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给小学生科普地质学知识
- 课程与教学评价课件
- 提高手卫生正确率品管圈课件
- 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