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思路-2_第1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2_第2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2_第3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2_第4页
现代文阅读思路-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议论文阅读〔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主要区别1、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以表达、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2、记叙文以形象感染读者,陶冶情操;议论文以理服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3、记叙文有很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议论文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说明文必须客观地反映事物。4、记叙文材料具体化、个性化,议论文材料简明概括;说明文材料要突出客观事物特征。〔三〕论点、论据、论证的概念。论点是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和态度。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点是解决“需要论证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2〕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照论证、比喻论证等。他们的作用分别是:①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观点〔这里的观点不是指中心论点,而是事例所在该段的分论点〕。②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同上〕,提高文章说理的权威性。③比照论证:将……与……比照,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同上〕。④比喻论证: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观点〔同上〕,让读者更容易接受。2、试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假设论点在开头,那么先指出作者是如何提出〔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然后、接着、再〞等连词将文章的分论点〔每段大意〕串联起来,最后得出……结论。归纳小结: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完成下面的小检测。〔1〕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它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主要观点和态度。〔2〕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1个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和递进两种。分论点必须服从中心论点。〔3〕论点的特征:第一,形式上,它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句。不能是疑问句句,不能是短语。第二,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和态度。〔4〕论点呈现的方式:论点可以在文章的标题、开头、中间、结尾等。但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开头。如果文章没有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时,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议论文开头段落的作用:我们在写文章时,往往会先讲述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然后才提出论点或论题。那么,这些事例和名人名言的作用是:=1\*GB3①吸引读者兴趣;=2\*GB3②充当文章的论据;=3\*GB3③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议论文的语言一、根本知识1、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主要有四方面:准确性、论辩性、概括性、条理性。准确性:表现为把握语言的“分寸感〞,对事物评价,既不拔高,也不贬低,不搞绝对化。论辩性:说服他人,用语不能平平淡淡,要用雄辩有力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概括性:在议论文,表达事实、援引事例,都要采用概述的方法,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所说明的道理的普遍意义越大。条理性:议论文语言的条理性,表现在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一些过度词语的使用上,如“首先〞、“其次〞等等;此外,就是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当的关联词会使语言富有逻辑性。2、重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表达在三个方面: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具体方法:①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作用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②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严密的逻辑性,要注意理解概括力强和准确严密等标志性标准词语。3、议论文中,表示准确、严密性的关键词语,也是目前考试的热点题型。〔1〕考题形式,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1〕确定、答复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和说明观点的作用〔深层、比喻或引申〕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周密性。〔2〕词语顺序是否可以调换?答题要点:〔1〕解释词语的含义;〔2〕说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语言的逻辑性。二、实例分析分析、体味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与严谨,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副词的使用副词有表示时间、地点、程度、范围、语气等词语,它们在议论文中对动词、形容词的修饰、限制与补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议论的力度;如突出论点的鲜明性、提升论据的周密性。例1、?纪念白求恩?中“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其中“极端〞一词最大程度地修饰动词“负责任〞、形容词“热忱〞,充分肯定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强有力地支持第二个分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例2、?想和做?中“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有些人〞不能换成“很多〞人,因为这两个词语在范围、语气上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有些人〞指的事“少数的一局部人〞,而“很多人〞那么表示“大多数人〞毕竟“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是少数人,这样说才符合事实,作为论证要真实,不能虚假。第二、近义词的使用:大多数词都有近义词,但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感情色彩、意思的区别〕,去捕捉文字背后所含的意义,感知作者的态度主张、明晰所写内容的真实情况。例1、?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问:“抛弃〞一词可以换成“遗弃〞、“舍弃〞吗?答:“抛弃〞与反问句式相结合,强烈地表达了毛泽东所提倡的彻底地进行自我批评,一定要改正错误的坚决态度,“遗弃〞、“舍弃〞都表达不出这种决绝。例2、?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阵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其中“冲破〞一词用得准,在本句中“冲破〞指“战线〞上的一段突破,它既突出了革命力量的锐不可挡,又很有分寸地表现了中国革命胜利在国际上的影响,如改用“冲垮〞,那么表示“战线〞全部崩溃,那么过分夸大,不符合当时的情况。第三,关联词语的使用关注关联词,分析各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悉心体会论证过程中逻辑的严密性。例1、?从三到万?中“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其中关联词语“不但〞、“还〞、“而〞、“无论〞、“总要〞等表达了说理的层递性,删去这些关联词语会减弱说理的力量。例2、?纪念白求恩?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只要……就……〞强调论证了白求恩的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是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最根本条件,它是向白求恩学习的核心,是成为有益于人民的共产党人的根底。说明文复习教案〔一〕简述说明文的一般阅读思路。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接着阅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和思路,然后找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一般分为三种: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历史、事物的开展历程〕、空间顺序〔多用于介绍建筑物,如?故宫博物院?〕,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特点、原理等,如?看云识天气?〕。〔三〕说明方法初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几种:打比方、列数字、作比拟、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作假设、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等〔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过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到:“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2400只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要大许多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过失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据统计,蜻蜓一小时可以吃蚊子50到100只。一小时吃100只,一天24小时,当然要吃2400只了。作者的乘法计算是无误的,却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这就闹出了笑话。中国石拱桥〔节选〕=1\*GB3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92年间。=2\*GB3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从16米到21.6米。=3\*GB3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4\*GB3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5\*GB3⑤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石拱桥。=6\*GB3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巩固。=7\*GB3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8\*GB3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9\*GB3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万态,惟妙惟肖。1、选段第=3\*GB3③句话中有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把它找出来,然后简要地进行分析。答:“约〞和“几乎〞。“约〞是“大约〞、“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地说明了桥的宽度8米是个概数,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几乎〞是“根本,不完全〞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地说明了桥与河面的平行关系,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文学作品阅读技巧与解题思路文体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议论、抒情、说明。〔1)表达: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开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它是记叙文中主要的表达方式,也是概括事件的有效方法〔先找出事件的六要素,然后将它串联起来〕。按照事件开展的先后顺序,有三种写作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开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表达的方法。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表达的方法。=1\*GB3①倒叙的类型: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局部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2\*GB3②倒叙的作用: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防止表达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注意:在答复倒叙的作用时,应把倒叙的那局部内容简要概括一下,再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3\*GB3③采用倒叙应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或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或为了结构变化的需要或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千万不可为倒叙而倒叙。运用倒叙,非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不可。当倒叙的局部表达完毕回到顺叙时要交待清楚。否那么,会使文章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3、插叙:在表达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表达方法。=4\*GB3④插叙的类型:追叙:追叙是追忆过去,追忆往事,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对情节进行追溯性的表达。如鲁迅的?故土?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友谊片断,借以表现因过多艰辛、痛苦和精神摧残,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注入了闰土的头脑,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童年伙伴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不仅使闰土的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主题。补叙: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一般并不发生于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表达的缺乏,丰富表达的内容。=5\*GB3⑤插叙的方法:(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表达、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6\*GB3⑥插叙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注意:在写插叙的作用时,应先简要概括插叙的内容,再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与上/下文相照应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主要区别1、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以表达、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2、记叙文以形象感染读者,陶冶情操;议论文以道理服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任务。3、记叙文有很浓的主观感情色彩;议论文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说明文必须客观地介绍事物特征。注意:在阅读记叙文〔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它们或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或渲染一种气氛,或说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或点明文章的主旨。总之,它们是文章重要的句子。〔三〕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1\*GB3①比喻:将本体比喻为喻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GB3②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品质〔性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GB3③排比:使文章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或事物的〔什么〕特征。=4\*GB3④反复:起强调作用,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5\*GB3⑤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6\*GB3⑥比照:突出〔衬托〕了事物的某一特征。=7\*GB3⑦反问:语气强烈、态度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引人深思。=8\*GB3⑧设问:引起读者对某事的关注,引发读者深思。〔四〕景物描写的作用1、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渲染了……气氛,②衬托了……心情,③交代了……时代背景,④突出了……主题,⑤为某某人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⑥推动某某情节的开展⑦突出了某人……的性格等等。2、在文章中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分析它的作用,要能够准确分析。下面介绍一种方法:第一步:联系上下文〔一般就在该处景物描写的附近〕找出这处景物描写是为了什么人和什么事而写的,找准人和事很关键,只有找准了人和事,才能准确分析该处景物描写的作用。第二步:调动你的生活经历去想象,假设你在那种情境之下,你的感受会是怎样的。第三步:把“第一步找出的人和事〞与“第二步得出的感受〞结合起来,这就是该处景物描写的作用。第四步:再次联系上下文〔通观全文〕,将你得出的答案在文章中去验证一下,看是否合理。〔五〕把握文章的思路与主旨1、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文体特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然后根据文体特征去确定解题思路。=1\*GB3①记叙文:记叙文分为叙事〔?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和抒情?大唐柳色?〕两种,对于叙事的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事〔可能有几件〕,作者在表达这些事件的同时塑造了一个〔几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表达了什么主旨。对于抒情的文章,那么要抓住作者的情感、态度,理出一条情感的线索,把握住作者对于文中的人或事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旨。=2\*GB3②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先要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然后通观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顺序,用了哪些主要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该事物的什么特征。还要注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比拟多的是修饰性的词语或短语,比方副词〔程度、范围、频率、顺序等〕和介词短语。=3\*GB3③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是抓住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用了哪些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去论证,它的论证过程又是怎样的。2、除了根据文体特征去把握思路之外,还要注意文章的反复出现的句子和词语、文章的线索、结构语,尤其是过渡句,它往往预示着文章思路的变换。〔六〕品味句子的语言=1\*GB3①品味整个句子:品味整个句子,一般来说这个句子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这个句子蕴含了某种意蕴深刻的哲理。=2\*GB3②品味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这个词语在整个句子中是非常重要的。先根据该词语的最常见的用法写出它的原意,再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它在该句中的意思,最后写出它在该句的作用〔也就是整个句子在这个段落的意思或作用〕。注意:在做这种题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去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