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浙江省高考地理考前20天模拟题(十三)(试题解析)_第1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地理考前20天模拟题(十三)(试题解析)_第2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地理考前20天模拟题(十三)(试题解析)_第3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地理考前20天模拟题(十三)(试题解析)_第4页
2021届浙江省高考地理考前20天模拟题(十三)(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1.A2.D1.商业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中心,即A位置;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由于当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故工业区适宜布局在C位置,则B为住宅区;故选A。2.C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边缘,离市中心和居民区较远,故人口密度较低。该地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该地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ABC是其优势,D不是其优势;故选D。3.C【解析】考查新工业区的发展特点。甲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乙为美国硅谷。两者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形成的,甲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乙以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故选C。4.C5.A【解析】4.全球洋流系统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洋流和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洋流两种模式。图中L纬线北部盛行西南风,应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故图示为北半球反气旋型洋流模式。故选C。5.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洋流模式为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模式,L1为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暖流,L2为自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故选A。6.A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要求学生熟悉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6.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大,温室效应增强,A对;全球气候变暖与火山喷发增多、汽车尾气排放增多、雾霾天气增多无关,BCD错,选择A。7.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A对;海水蒸发量加大,对海平面影响较小,B错;有些地区降水减少干旱地区面积扩大,有些地区降水增多干旱地区面积减小,C错;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粮食增产,D错;选择A。8.C【解析】GIS是数据存储、分析的信息系统,而RS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依托GIS系统,而土地资源调查属于获取数据过程,依托遥感技术(RS),故选C。9.C10.A【解析】9.飞机沿着地球上大圆的劣弧飞行,距离最短,判断P在北极圈以北方向;已知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º,所以N在M的正西;由M向N沿晨昏线飞行,运动方向为先西北,后西南。选D正确。10.MN之间经度差为90º,a为夜弧,则P点为晨昏线中心为0:00;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转的,MN之间经度差为90º,M的日出为3:00。选A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11.A12.D11.图中山顶高度为372m,与200等高线的相对高差为172m,两者相差3条等高线,相差3个多等高距,所以1个等高距最可能为50m,从河流发育及流向判断,X的海拔比200米低两个等高距,由此推算,X的数值最可能为100m,选项A符合题意。如果X的海拔为150米,则等高距为25米,由此推出山峰高度与等高线分布不配套,排除B。如果X的海拔为200米或250,则河流流向不对,排除C、D。12.用直线把丙村分别连接①、②、③、④四地,观察连线上地形的起伏状况。①与丙村之间为河谷,不阻挡视线,A不符合题意。②与丙村之间为一凹坡和河谷,不阻挡视线,B不符合题意。③与丙村为一凹坡,不阻挡视线,C不符合题意。④与丙村之间有山脊的阻挡,不能看见丙村,D符合题意。13.A14.D【解析】13.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流量大,因此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交通堵塞等。故答案选A。14.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能盲目拓宽城市道路,A错误;普及私家车会加剧交通拥堵,B错误;大型企事业单位应该将上、下班时间适当错开,C错误;提倡市民多乘公共交通工具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D正确。故选D项。15.C16.A15.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没有考虑地球大气影响,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不一致,A错误;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但不是均匀的,B错误;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北极地区的2倍,D错。故选C。16.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A正确。江南丘陵因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B错误。西藏比云南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C错误。四川盆地因地形封闭,多云雾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故选A。17.D18.D17.读取表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东部地区资源相对少,但经济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度高,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开放度低,①是西部地区;③是中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较快,对外开放度较高;④与中部地区相比较,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相差不大,但是矿产和能源资源更为丰富,④是东北地区。故选D。18.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也会随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优化,因此影响四个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正确;自然条件、资源配置、劳动力素质都会影响产业结构,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BC错误。故选D。19.C20.D【解析】19.根据材料,图中人口迁移是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环境变化不会只是工人迁移,A错。婚姻家庭、社会文化影响没有季节性,B、D错。最可能是农业活动,季节变化明显,C对。20.结合前面分析,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图示线条,季节变化引起的主要是南北的迁移,A、B、C错。冬季北部没有农活,人口向南迁移,D对。考点:人口迁移的原因,读图能力。21.A22.A21.根据天气系统示意图可知,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后向右偏,所以位于北半球。所以甲处从高纬来是冷气团,乙处是低纬来是暖气团。从图示可以看出,雨区在锋后,为冷锋。故选A。22.甲地位于冷气团一侧,温度低,冷锋锋后为雨区,云层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能力强;乙地位于暖气团一侧,温度高。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对大气反射、吸收作用料弱。故选A。23.C【详解】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北极极夜天数和南极极昼天数短;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极极昼天数和南极极夜天数长,因此北极极夜持续天数少于南极,C正确。24.D25.B【解析】24.从经纬度及图中中信息可判断该地是尼日利亚,其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洲大部分国家经济落后,往往只能发展与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a工业主要位于热带雨林地区,为木材加工工业,而c则位于热带草原区,主要发展以棉花和羊毛为原料的纺织工业。据此判断该题选D项。25.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大力发展棉、毛纺织工业,可能会促进棉花的种植和过度放牧,从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土壤盐碱化。故该题选B项。考点:工业的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26.桃花峪黄土高原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减少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或植树种草等)水库拦沙【详解】(1)结合图例,图中四地,1987~2000年平均输沙量最大的是桃花峪,该地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这对其下游河道带来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2)近年来,黄河干流输沙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有黄河中游地区恢复地表植被,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减少。流域梯级开发,水库拦沙,泥沙在库区沉积。27.(1)德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自然条件方面:德国位于欧洲的中部,气候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过渡,终年温和,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北部地形平坦广阔,有利于牧草生长,中部和南部山地和高原种植小麦、大麦、黑麦等作物,利用农产品作为饲料来发展畜牧业;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交通便利,市场广大,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2)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钢铁、纺织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德国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一时期德国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而战前德国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力队伍。(3)原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产业相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第一、第二产业,产业比重升高,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合理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劳动力价格上升,因此钢铁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德国经济发展,因此大量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这一阶段德国利用其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等条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德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详解】(1)从德国既种植大、小麦,又发展乳畜业可知,该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度发达的混合农业,其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参照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模式,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等来作答。(2)德国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其优势在于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铁矿区较近、便利的水陆交通、大量较高素质又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等。(3)本题应先阐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原理,再结合德国当时的实际来进行论证。区域发展初期,一般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资源的消耗,区域慢慢转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由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受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以钢铁和纺织为主的重工业已不适应德国经济发展,德国必须依托自身优势力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28.(1)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冰川积累量小;纬度较高,高温期较短,年消融时间短;冰川末端远高于林线,下限较高。(任答2点)(2)奎屯河位于北疆,河流径流量主要补给方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1987年以来气温呈波动升高,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增加,径流量增大;年降水量波动变化较小,但暴雨频率增加,汇流速度快,且能加速融雪,径流量增大。(3)为干流首个水文站,集水面积大,能较好地反映该流域冰川变化产生多年径流变化;海拔较高,接近冰川,因蒸发、下渗、人类活动导致的水量损失小,便于研究冰川变化的水文响应。(4)短期内随着冰川退化,融冰径流增加,艾比湖水面扩大;可能出现水位暴涨淹没铁路。随着冰川持续退缩,冰川储量亏损最终会导致奎屯河径流量减小,艾比湖萎缩;沙漠化、盐碱化加剧,铁路可能面临风沙、盐尘等威胁。【详解】(1)由材料可知“冰川分为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每年的积累、消融量很大,流动速度快,冰川末端往往能延伸到高山森林带。大陆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流动速度慢,冰川下限较高。”读图,从奎屯冰川所处位置看,冰川末端远高于林线,下限较高。从收支看,奎屯深居内陆降水少,冰川累积量小,所以判断为大陆性冰川。(2)1987年以来奎屯河径流量呈增大趋势的原因主要结合图中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及河流补给类型进行分析。由图可知,1987年以来,奎屯河流域降水量及气温均距平较高。而位于内陆地区,补给类型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温升高,融化量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同时部分山地降水补给河流,随着降水距平增加,所以河流径流量也会增加。(3)选取将军庙水文站的径流数据的优点要从该水文站的位置对研究数据的准确性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将军庙水文站为海拔较高,接近冰川,因蒸发、下渗、人类活动导致的水量损失小,便于研究冰川变化的水文响应。同时为干流首个水文站,集水面积大,能较好地反映该流域冰川变化产生多年径流变化,所以选择该水文站可以更好的获取准确数据。(4)冰川持续消融给艾比湖畔的北疆铁路带来威胁的变化主要从短期和长期湖水变化对周边环境变化进行考虑。从长期看,长期冰川消融,导致后期融化量减少,艾比湖的水面下降,导致沿线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铁路会被沙尘埋藏。短期看,融化量增大,湖水增多,铁路会被湖水淹没。29.广州各污染物浓度均呈下降趋势;PM2.5、NO2和PM10浓度依然较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答对两点即可)。行政法律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污染物达标排放;提高绿化率;汽车限行,推广新能源汽车。(答对三点即可)。【详解】(1)读“2017年北京、南京和广州空气质量状况对比表”广州市的空气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