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中考试题精编_第1页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精编_第2页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精编_第3页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精编_第4页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26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陈涉世家》◎名句积累(本课不要求背诵)◎课内阅读(共10份)【2015年天津市】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广故数言欲亡数:屡次、多次B.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C.为坛而盟盟:盟誓D.将军身被坚执锐被:被子10.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2分)A.吴广素爱人B.祭以尉首C.陈守令皆不在D.杀之以应陈涉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士卒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心所向。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答案】9.D(2分)(“被”同“披”,穿着);10.B(2分)(就是“以尉首祭”,用将尉的头颅来祭旗);11.A(2分)(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误期,法皆斩);【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三、(4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陈胜、吴广借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会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丹书帛曰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谋事的睿智。D.陈胜起义钱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答案】9.B【思路解析】A编次、编排;临时驻扎和住宿B、适逢C、表判断,是;于是,就D、假如,如果;确实10.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思路解析】关键词:以:因为;数:多次;故:缘故;使:派遣。11.C(要复兴的是楚国,实际上都是借口而已)【思路分析】不是为了复兴秦国。【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二、阅读《陈涉世家》节选,按要求完成8-10题。(9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发闾左適戍渔阳B.置人所罾鱼腹中C.为天下唱D.固以怪之矣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C.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孤鸣”等办法,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11.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D(应当;A项,编次/驻扎;B项,写/帛书;C项,率领,统领/将军)9.B(A项“適”通“谪”;C项“唱”通“倡”;D项“以”通“已”)10.C(《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11.(6分,每小题分)⑴唉!燕雀安知鸿鹄的志向呢!(评分要点:“安”、“志”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1分)⑵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评分要点:“亡”、“等”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给1分)【2014年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三(二)(10分)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日:“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吴广素爱人()⑵广故数言欲亡()⑶并杀两尉()⑷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祭以尉首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屠惧,投以骨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⑴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案】19.⑴向来(一向)⑵逃走⑶一齐⑷带领(率领)(各1分)【解析】“素”“亡”“将”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句子意思灵活理解。20.A【解析】A中的“以”是连词,解释为“因为”;B、C、D和例句一样,都是作介词。21.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而死的本来就会达到十分之六七。(“藉第令”和“十六七”1分,句子表达1分)⑵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1分,句子表达1分)【解析】第⑴句中的“藉第令”“戍”“固”“十六七”和第⑵句中的“宁”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译述。【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三(三)(12分)陈涉世家(节选)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②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③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④行收兵。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⑥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⑦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⑧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⑨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⑩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eq\o\ac(○,11)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7.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4分)①下:②乃:③兵:④刑:18.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2分)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翻译:19.起义军从“至陈”到“计事立王”的这部分内容可分为四个阶段,请从文段中找出能高度概括另外两个阶段的词组,并依次填写在下面方框内。(每空两字)(2分)至陈→→→计事立王20.在《陈涉世家》一文中,陈胜在起义前分析天下各种形势时,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得出了起义“宜多应者”的判断。文段中的哪两句话可以证明陈胜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写出句子的序号即可)(4分)【答案】17.(4分)①攻下,攻克②于是,就③兵员,兵士④惩罚18.(2分)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泰国。19.(2分)攻陈据陈20.(4分)⑴⑤⑵eq\o\ac(○,11)【2013年湖北省孝感市】二(二(12分)司马迁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0.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①等死,死国可乎?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1.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12.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答案】9.A(2分)10.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②即使能免于斩刑,然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会死去六七个(或:但是戍守边塞的人有十分之六七会死)(每题2分,每小句1分,注意关键词的翻译)11.B12.可以从如下方面回答:有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宣传鼓动才能;做事考虑周密,有计划等。(答出一方面的才能得1分,共3分)【2012年呼和浩特市】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1题。(12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令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1、。1、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1、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节选白《史记·陈涉世家》)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⑴会天大雨会:⑵为天下唱唱:8.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怅恨久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先天下之忧而忧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佣者笑而应日/足肤皲裂而不知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⑵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11.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2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答案】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7.⑴会:适逢,恰巧遇到⑵“唱”同:“倡”,首发或倡导(2分)8.C(到;A项,助词,不译,凑足音节;B项,助词,的;D项,助词,的)9.C(缘故,原因;A项,表顺承/表转折;B项,屡次/几;D项,是/竟)10.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关键词“天下”“苦”(2分)⑵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或: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关键词“往往”“指目”)(2分)11.第一件事:鱼腹藏书(或:丹书鱼腹)第二件事:篝火狐鸣(2分)【2012年广东省深圳市】三(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为天下唱

⑵楚人怜之

⑶置人所罾鱼腹中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

⑵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

8.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答:

【答案】6.⑴通假字,同“倡”,首发。

⑵爱戴。

⑶鱼网,这里是名词用为动词,用网捕。7.⑴士卒中到处都在谈论,都指指点点着、互相用眼睛示意注意陈胜。⑵即使免于斩刑,但戍边而死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8.都是不畏牺牲,不怕强权,勇敢反抗,威武不屈挑战旧制度旧秩序的英雄形象。但反抗的目的不同,共工是为了争夺帝位,而陈胜是为了求生存,是为了反抗暴政;共工形象暴烈鲁莽,而陈胜智慧沉着;共工孤独反抗,而陈胜带领被压迫的群众斗争。【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三(二)(12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⑴今亡亦死⑵扶苏以数谏故⑶今或闻无罪⑷楚人怜之17.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项是()(3分)A.邑人奇之B.前人之述备矣C.辍耕之垄上D.宋何罪之有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9.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情?(2分)【答案】(二)(12分)16.(4分)⑴逃走⑵屡次⑶有的人⑷爱戴17.(3分)C(到;A项,代词,代仲永写诗这件事;B项,助词,的;D项,助词,提宾标志)18.(3分)正碰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19.(2分)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意对即可,用文中相应语句回答也可)【2012四川省雅安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28题。(10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攻陈,陈守令皆不在……乃人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张楚。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节选在《史记·陈涉世家》)26.选出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徒属皆曰:“敬受命。”

属予作文以记之B.吴广素爱人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C.伐无道,诛暴秦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D.由是无亲陈王者

故人不独亲其亲27.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2分)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以激怒其众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自辩数,乃置

由是先社遂诣亮,凡三往,乃见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8.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3分)译文:

⑵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3分)译文:

【答案】26.D(2分)(亲近;A项,属下/同“嘱”,嘱托,叮嘱;B项,一向/白色的;C项,君王之道,指施仁政/小道,道路)27.D(2分)(代词,代这件事,指陈胜称王一事;动词,到)28.(6分)⑴(3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他们发火(恼怒),让他们责罚他。大意1分,“数”1分,“忿”1分)⑵(3分)(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大意1分;颛:专擅,专门,只知道,1分‘轻:使动用法,解释为“破坏”“损伤”等即可,1分)◎对比阅读(共7份)【2015年广东省佛山市】二、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10题A文段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o"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酆、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B文段道光二十一年,英人将扰佛山镇,取道泥城,经萧岗三元里。里民愤起,号召各乡义勇,枪械云集,四面邀截。英兵窘迫不能出,死者二百余人,毙其梁帅伯麦。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重围。时,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人数万人。是役也,英人为之丧胆。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持宝刀,装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被坑水冲淹,或为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选编自《广东军务记》)【注释】①梁帅:大头子,带兵的高级军官。②逆夷:指英国侵略军。③未刻:下午一时到三时。6.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A.并杀两尉(并且)B.比至陈(比较)C.枪械云集(聚拢)D.是役也(这)7.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陈胜佐之(代词,代押送的军官)B.祭以尉首(介词,用)C.夺而杀尉(表顺接)D.毙其梁帅伯麦(代词,清军)8.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分)A.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愿是天生的贵种吧)C.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死去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D.为坛而盟(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9.写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A.英酋义律亟驰援,复被围困(英国头领义律赶紧逃跑,又被当地人层层围起来)B.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当时互相呼应参加战斗的有三个乡共一百人)C.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有的被坑水冲走淹死,有的因迷路而饿死)D.柄镶宝石,映日不可逼视(刀柄上镶有宝石,对着太阳不能逼真地看)10.选出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是利用老百姓都拥护扶苏、项燕,于是就联合扶苏,项燕一并起义,依从老百姓的愿望。2·1·c·n·j·yB.A文段叙述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C.“奋臂而起者百有三乡,不械而集,众至数万人。”描写了佛山人民团结一致共抗外敌的场景。D.“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说明了三元里人民有勇有谋。【答案】6.D(2分)7.A(2分)8.B(3分)9.C(3分)10.A(3分)【参考译文】(部分)(清)道光二十一年,英国人想要骚扰佛山镇,取道泥城,路过箫冈、三元里,三元里的人民愤激而起,号召各乡义勇,拿起武器集合起来,从四面八方阻挡截击,英军陷于困境不能逃脱,死亡了200多人,英军头目伯麦也被击毙。英军首领义律急忙派兵赶来援救,又被重重围住。当时,奋起(投入战争)的有103乡,没有武器的也集聚起来了,人数达数万之多。这次战役,使英国人落魂丧胆。【2014年江苏省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摘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辍耕之垄上()⑵若为佣耕()⑶毋妄言,族矣()⑷皆已惮籍矣()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⑴停止。⑵如果。⑶抄斩门族。⑷害怕,恐惧。6.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7.思想性格:清醒而敏锐的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当初起兵反秦时,年纪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大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jiǎn)杀死的。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将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多,(以他的)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也全都畏惧项籍了。【201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选段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选段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选段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司马迁《陈涉世家》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思是“已经”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俯身倾耳以请7.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弗之怠 B.走送之C.令辱之 D.处江湖之远8.下列句子中“亡”的读音、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广故数言欲亡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宋濂,明代文学家。选段(一)开篇一个“嗜”字,写出他对学习的喜爱程度超过一般人。他曾经为了学习经书,跑到百里之外,向老师磕头请教。B.选段(二)中兼有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作者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凸显最高的人生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必曰”中的“其”就是“斯人”。C.选段(三)既表现陈胜的领导才干,又表现他的机智勇敢。在“尉”拔剑出鞘时,陈胜与吴广合作,夺下“尉”手中的剑,共同杀死了两个“尉”。D.《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出自《宋学士文集》。文章辞藻华美,内容充实。选段(一)中作者描写自己恭敬、虔诚地向老师请教的情景十分传神。1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C(2分)(A项用来;B项相当于“而”;D项相当于“而”,表修饰。)7.D(2分)(D项,取独,助词,不译;其他三项均为代词。)8.C(2分)(C项通假字,同“无”,没有;)9.B(2分)(A项,并没有向老师磕头;C项夺剑的是吴广;D项辞藻华美不是本文的特色,本文文字平实。)10.⑴因此人家多愿意借书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3分)

⑵假使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3分)【2014年四川省巴中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7-23题。(21分)【甲】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⑴辍耕之垄上:⑵比至陈:⑶小惠未偏:⑷必以信:1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辍耕之垄上肉食者谋之B.杀之以应陈涉可以一战C.陈涉乃立为王乃入见D.皆刑其长吏公问其故20.“中国成语,自成语境。”请分别写—个出自(甲)(乙)文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4分)⑴(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甲)文中陈涉最终“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你认为陈涉起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乙)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谈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7.⑴停止⑵等到⑶通“遍“,遍及,普遍⑷实情(4分)18.于是(他们)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揭竿而起)(2分)⑵(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的。(2分)19.C(2分)20.答案示例:【甲】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2分)【乙】一鼓作气,指做事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2分)2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得到了广贫苦农民的支持和响应。(2分,意思对即可)2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分)取信于民(1分,意思相近即可)23.答案略(从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或“以人为本”“民心所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取胜要善于抓住时机、周密筹划准备充分”等任意角度谈论均可)(3分)【2013年湖北省荆州市】二、古诗文阅读(24分)【甲】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乙】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丙】列子学射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列子·说符》)注:①[中]射中箭靶。②[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6.(2分)下面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C.然足下卜之鬼乎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7.(2分)指出下面括号中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A.皆次当行(行:行军)会天大雨(会:恰逢)B.或以为死(或:有的人)楚人怜之(怜:爱戴)C.念鬼(念:念叨)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皆指目陈胜(目:看着)8.(2分)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9.(2分)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C.“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表现了陈胜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10.(2分)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B.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C.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自己去探究射中的道理。D.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3.(8分)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出淤泥而不染,①”,透出的是品性高洁的正能量;“②,不汲汲于富贵”,传递的是淡泊名利的正能量;“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的是济世情怀;“④,后天下之乐而乐”,听到的是忧乐心语;“人有悲欢离合,⑤”,安慰了多少离人!“沉舟侧畔千帆过,⑥”,鼓励了多少后辈!“长风破浪会有时,⑦”,是重新扬起的希望;“人生自古谁无死,⑧”,是以死明志的决心。让我们诵读经典,滋养人生,传承正能量,共圆中国梦!【答案】6.D7.B8.C9.C10.A1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1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13.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戚戚于贫贱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先天下之忧而忧⑤月有阴晴圆缺⑥病树前头万木春⑦直挂云帆济沧海⑧留取丹心照汗青【参考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2013年四川省宜宾市】二(三)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畎亩之中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1.陈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请细读甲、乙两则选段,并摘选其中你认为最恰当的原句回答他们成功的缘由。(3分)【答案】18.(2分)D(A动词,去,到;助词,的。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介词,向;动词,行为。D都是代词,代人)19.(2分)C多次(A发动,兴起;推荐,选拔。B使……受苦;苦于秦。D为……死;死亡,灭亡)20.(3分)如今逃跑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关键点:“亡”“举”“等”“死国”各0.5分,翻译达意1分)21.(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缺首句或尾句各扣1分)【2012年四川省眉山市】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8—10题。【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错的一项是()(2分)A.今亡(逃跑)亦死无论(不论)魏晋B.今或(有时)闻无罪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便要(通“邀”,邀请)还家D.楚人怜(爱戴)之此中人语(说)云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陈胜、吴广乃谋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扶苏以数谏故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D.吴广以为然父利其然也10.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体现了桃源民风淳朴。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D.甲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乙文以叙述为主,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8.B(A:一正一错,“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B:全错,“或”:有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C:全对;D:一正一错,“语”:告诉)9.B(A:前“乃”:于是,就;后“乃”:竟然;B:两“以”:因为;C:前“为”:向;后“为”:为了,表目的;D:前“然”:正确;后“然”:这样)10.C(直接原因应是:“失期,法皆斩”)11.⑴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了。(关键词“会、度”译错一个或两个,均扣1分,语意连贯1分)⑵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关键词“具”译错,扣1分,语义连贯1分)◎课外阅读(共6份)【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三、(二)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衣以文绣()

②齐赵陪位于前()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王惊而问其故。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24.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3分)【答案】(二)22.(2分)①穿(1分)②在(1分)23.(4分)①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2分)②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24.(3分)⑴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⑵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⑶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每点1分)【参考译文】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楚庄王时,庄王有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用枣脯喂养它。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左右大臣谏诤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楚庄王下令说:“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庄王问:“怎么安葬呢?”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纹的梓木做椁室,用上好的楩、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死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侍坐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后,为死马建庙宇,让它享受牛、羊、猪三牲祭祀,并封以万户之邑给它守墓。这样,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庄王说:“难道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该怎么办才行?”优孟说:“请大王将它作为六畜来安葬。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于是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姚公乃使人迎之。继忠曰:“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注释】①姚善:人名,明建文时忠臣。②王宾:人名,字仲光。③踞坐:蹲坐。④洎(jì):到。⑤款:诚恳。⑥俞贞木:人名。⑦贶(kuàng):赐,赏赐。⑧钱继忠:人名。⑨分:区别。⑩抗:同“亢”,高。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必躬诣之()⑵明日诣学()⑶姚公乃使人迎之()⑷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⑴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3分)⑵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2分)11.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3分)12.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的特点。(1分)【答案】9.(4分)⑴亲自⑵到、到……去⑶派、让、叫⑷离开10.(5分)⑴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⑵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11.(3分)第一件事: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第三件事:结交钱继忠。12.(1分)重视人才、礼贤下士【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14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