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实战训练)-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实战训练)-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实战训练)-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实战训练)-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实战训练)-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练】1.北宋初期,“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对任何需要考虑的方面都事先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对于需要预防的隐患都有了妥善的准备和安排。其中为防止唐末藩镇割据而采取的措施是()A.增设通判 B.崇文抑武 C.分割相权 D.强干弱枝2.“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宋朝的这一政治体制旨在()A.防范武将专权 B.有效分权制衡C.加强君主专制 D.优化基层管理3.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所致 B.北方少数民族南侵C.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和赔款 D.政府财政入不敷出4.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对手的评价:“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此“二虏”指的是()A.辽与西夏 B.辽与金 C.西夏与金 D.蒙古与金5.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题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 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6.《宋会要》记载,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规定每方差大甲头二人,以本方上户充”,与官吏一同清丈田地。这反映出方田均税法()A.利于地主与官员的制衡 B.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C.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遭到了顽固势力反对7.中国文人山水画强调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而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朝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安石变法态度坚决,与神宗力图富强的愿望相契合。王安石吸取庆历新政的教训,认为为政治国重在立法,改变时弊尤要“立善法”,法度立而道术明,上下各安其位。“有司议罪,唯当守法”。如果断案不依法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在王安石看来,人才与法度紧密联系,“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虽然王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摘编自胡昊宇《论王安石的行政法制思想》等材料二南宋儒学家多斥责王安石新学为异端邪说,认为它“于学不正”“杂糅佛道”,强调废祖宗法令“遂致邻敌外衡”“中原陷没”“皇舆僻寄于东吴”。而陆九渊作《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予以回应,称:“公以盖世之英,绝俗之操,山川炳灵,殆不世有”“指陈时事,剖析弊端,枝叶抉竦,往往切当”“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术必为孔孟、勋绩必为伊周,公之志也”。陆九渊的文章并未涉及北宋灭亡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并没有把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摘编自李华瑞、水潞《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态度。【提升练】9.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10.“(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11.庆历新政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进行的一场改革运动,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由此可推知,这些措施旨在()A.节省耗费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B.解决当时的积贫积弱的局面C.把重农抑商上升为基本国策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12.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此举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宗旨 B.借变法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13.北宋前期面临严重的问题,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钱明逸认为范仲淹、富弼的改革:“更张纲纪,纷扰国经。凡所推荐,多挟朋党。乞早罢免,使奸诈不敢效尤,忠实得以自立。”欧阳修认为范仲淹:“自许太高,诋时太过……好异以取高。”材料二表1北宋前期财政收支变化简表年代岁入(缗)岁出(缗)结余(缗)太宗至道末(997)22245800无具体数字剩余大半真宗天禧末(1021)150850100126775200余24074900仁宗皇祐初(1049)126251964无具体数字无余英宗治平初(1065)116138405120343174缺15726049表2北宋前期官员数量变化简表北宋初年景德年间(1004—1007)皇祐年间(1049—1054)3000—5000名1万名2万名表3北宋前期军队数量变化简表北宋初年开宝年间(968—976)天禧年间(1017—1021)庆历年间(1041—1048)22万人66.6万人91.2万余人12.59余人表4北宋赐给辽、西夏的岁币数量简表银绢荼其他辽10万两20万匹——西夏7万两15万西3万斤各种节日赐给银2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据黄纯艳《宋代财政史》整理(1)指出材料一中二人对庆历新政的态度,并说明他们的不同之处。(2)结合王安石变法,说明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北宋面临的困难局面而进行的改革,结果如何?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2.答案:C3.答案:A4.答案:A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边疆两大主要对手是辽与西夏,故A正确;金建立后,很快灭辽,二者不可能并存,排除B;宋神宗时期,金尚未建立,排除C;蒙古政权是南宋时期崛起的,排除D。故选:A。5.答案:A解析:太学三舍法大幅简化了太学生进入仕途的过程,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授官,这就为王安石变法输送了大量人才,故A项符合题意。推动学校教育完善是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而非其主要目的,排除B项。北宋实行严格的科举制,“大官僚控制教育”说法不当,排除C项。材料侧重于人才的选拔形式,与教育内容无关,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6.答案:C

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据所学知识可知,方田均税法是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从而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但是据材料可知,清丈田地是地主与官吏一起进行的,所以不能有效地抑制土地兼并,故选C项。A项地主与官员的制衡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和变法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故B、D两项错误。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民族关系,难度中等。“残山剩水”意思是残破的山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宋朝丢掉半壁河山,所以文人常常用“残山剩水”来描绘国家的现状,故D项正确;A项不是导致南宋时的山水画只有“残山剩水”的主要原因,排除;宋朝重文轻武与南宋时的山水画只有“残山剩水”无关,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风俗画发展,与南宋时的山水画只有“残山剩水”无关,排除D项。8.答案:(1)有利条件: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本人的变法态度坚决;“庆历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特点:重视立法,严格执法;注重招揽人才,整顿吏治。(2)态度:赞赏王安石的道德品质,认为其志向高远,勇于任事;肯定王安石的变法改革思想。9.答案:A10.答案:B解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趋向松弛”,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张在地方上扩大自主权,可以使边将以生命保卫国家,国家统一安定,B项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关于分权的叙述,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不出地方自主性被削弱,而是反映出地方自主性增强,D项不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庆历新政中的这些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冗兵、冗官、冗费、行政效率低等造成的积贫积弱问题,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措施虽然在客观上减轻了耗费,减轻了人民负担,但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问题,C选项排除;这些措施客观上对加强中央集权有一定效果,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选项。12.答案:D13.答案:(1)态度:反对或不认同。不同之处:钱明逸认为庆历新政违背了纲纪,并且多任用朋党进行改革;欧阳修认为范仲淹过于自信,改革措施不符合实际。(2)措施:政治方面:改革科举制度;经济方面: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军事方面: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结果: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统治存在的问题,因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用人不当等,司马光上台后废除了新法。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庆历新政。根据材料一“更张纲纪,纷扰国经。凡所推荐,多挟朋党。乞早罢免,使奸诈不敢效尤,忠实得以自立”“自许太高,诋时太过……好异以取高”可知,钱明逸认为庆历新政违背了纲纪,并且多任用朋党进行改革;欧阳修认为范仲淹过于自信,改革措施不符合实际,可见二人认为庆历新政存在很多问题,对范仲淹改革持反对或不赞同态度。(2)本题主要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