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经济史)_第1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经济史)_第2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经济史)_第3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经济史)_第4页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经济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考纲考情1、考纲要求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2、考情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2021·全国甲卷,41:建国初期的对外贸易(2)2021·全国乙卷,31:建国初期工业分布的地域差异(3)2019·全国卷Ⅲ,31:一五计划期间的社会新风(4)2019·全国卷Ⅱ,41:建国初期海关关税变化(5)2019·全国卷Ⅰ,41:中美日苏50s-80s钢产量变化趋势及原因二、复习建议1、梳理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期,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性。2、注意总结中国工业化问题,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的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3、学会用曲线绘制变化过程(工业、农业或者国民经济总量等),学会正确辨析曲折时期的史料,客观看待出现的原因。4、注意从纵向与改革开放比对理解,从横向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比较理解。中国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条线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两个主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三个转变: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根本性转变四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以来)鸦片战争前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小农经济、合作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三大改造后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后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单一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1956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过渡时期概念1、1953—1956年和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被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

B.外资企业从无到有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都实行单一公有制A毛泽东思想的构想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现阶段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中共转型:革命党-执政党)——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做政治理论准备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文化纲领:发展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自己的国家,对人民内部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对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实行专政。二者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上海资本家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可以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经济上只能是0分。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一)、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严峻形势:解放前夕,国民经济面临全面崩溃原因:①帝国主义掠夺;②国民政府搜刮;③多年战争破坏。2、主要措施①没收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②实施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③其他: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苏联援建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夏-1952年底1950年夏-1952年底1949年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土地改革运动1949年冬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1952年底以前未进行土改的地区

背景

措施

意义

结果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结束了物价暴涨的局面;国家财政开始好转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恢复和发展土地由地主→农民所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土地改革(1950-1952)①新中国的成立;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③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多年的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概念解析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2、【2014·天津文综·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B(二)、“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1952年底,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相当长时期,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生产力(主体)——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工、农业、商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两翼)(个体——集体:农业、手工业)(私营——国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采取什么方针,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2、现实原因: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3、外部原因: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1、一五计划(1953~1957年)1、一五计划(1953~1957年)①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交通十分发达②工业基础好③地理位置优越,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④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3、【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A4、

“一五”期间的建设项目,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中西部地区35个。由此可见,该布局()A.突出了东北工业中心地位

B.兼顾了资源分布与国防要求C.照搬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D.强调了国防建设的核心作用B5、【2010年海南卷】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A6、新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还充分发展轻工业,逐步满足了人民需要;农业方面,除拿出占基本建设总支出7.6%的资金用于投资外,还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据此可知,“一五”计划()A.实现了农轻重的飞速发展

B.推动了“三大改造”C.将苏联模式与国情相结合

D.片面追求发展重工业C7、【2014年全国新课标全国Ⅰ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8、【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A私有制占多数,不符合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个体经济满足不了工业发展需要(1)背景:2

、三大改造(1953~1956年)(2)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手工业集体化道路和平赎买、公私合营2

、三大改造(1953~1956年)概念辨析农业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我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允许资本家在企业利润中分取20%左右的利润;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年息为5%,共发给十年。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国家入股私营企业,并由国家派代表负责经营管理,企业性质从私有变成公私共有。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家手中股份进行赎买,使企业完全变成公有。

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即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实际上就是国有或半国有企业。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这种经济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成分。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

是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是劳动农民为共同发展生产自愿联合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分为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私有的耕畜、大中型农机具则按合理价格由社收买,或为集体财产。个体——集体:合作化运动(农、手工)农业:生产合作社①1953年,初级社特征:土地入股、统一经营②1955年,高级社高潮:集体所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①1953年:供销入手,分期、分批、分片改造②后来:一次性合作化2

、三大改造(1953~1956年)9、下面的图片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意在说明

()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B.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C.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D.包产到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运动开始于1958年10、

关于建国初期的农村工作,有著作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这样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克服生产困难,减少自然灾害,促进生产;另一方面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由此判断,这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B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河北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历史再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1955年,毛泽东在南京郊区尧辰乡十月农业合作社视察11、下图是新中国某时期企业利润分配图,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过渡时期

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进入21世纪后A资本主义工商业——国有:国家资本主义①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②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

(1953年底个别企业;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四马分肥: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1953开始,1956年公私合营后,资方改为十年定息,年息五厘(和平赎买)。2

、三大改造(1953~1956年)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饼状图反映我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是什么?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12.【2014年海南卷】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D1、中共八大(1956年)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提出矛盾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明确任务农业国工业国分析国情(成功的探索)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需求与现状的矛盾团结起来抓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957年: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阶级斗争为纲,长期错误根源1958年:三面红旗——经济上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7年,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赫鲁晓夫在庆祝大会上宣称: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共产党人很受触动。第二天,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红旗》第4期1958年7月)1、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忽视了客观规律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影响建设积极性(二)三面红旗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大跃进时期的漫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13.【2014年全国大纲卷】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D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人民公社好趣味对联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提示: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各自错误之处。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总结探究“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负面影响?《“信阳事件”,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节选张树藩(时任中共信阳地委副书记、行政公署专员)

省委仍按1958年大丰收的标准征购,我们地区又完成了16亿斤,将农民的口粮、种子粮都交了征购。秋收刚完,很多地方群众就没饭吃了,开始出现了逃荒要饭的现象。很多食堂开不了伙,群众无奈,就在家里煮红薯叶、野菜充饥。干部发现后把他们的锅给砸了,群众就外出逃荒。地委认为这是破坏大跃进,就让各县市在各路口设岗拦堵群众,不准外逃。当时地委不仅没有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认为是有人将粮食瞒藏起来了,于是决定在全区开展反瞒产运动。信阳县委有一个纪委干部看到饿死人的严重问题,给省委写信反映情况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当时路宪文在省委支持下,为了不让干部群众向中央写信反映情况,还专门开会让各邮局把关,凡是反映情况的信,一律扣压,后来统计被扣压的信件达12000多封。即使如此严格限制,还有人跑到许昌地区向上寄信。有一个党支部(哪个县哪个村已不清了),23个党员饿死了20个,剩下的三个党员,给省委写了一封信,请求求省委救救他们村人民。此信也被省委秘书长戴苏理扣压并要查处。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希圣同志:

转上一信,请阅后派人前往此县一查,也许确有此事,也许夸大其词,但这类个别现象,各省都有,尤其去年遭灾省份,更值得注意。主席在批转山东省六级干部会议文件上,也曾着重指出这一点,请查明后复我一信。

敬礼!周恩来

一九六O、三、二十九

1960年初周恩来收到反映安徽省和县、无为县饿死人情况的来信,致函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14、【2012年新课标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

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D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危害错误根源结果多快好省滋生左倾情绪高速度高指标一大二公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损害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导致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二)三面红旗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三)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0年:农村纠“左”:停办公社食堂等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立八字方针——1962年: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1965年:调整基本完成——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14、【2012年海南卷】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A15、【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