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强化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D.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2.印度“圣雄”甘地认为“如果通过暴力获取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这说明()A.“仁爱”是非暴力的思想核心B.甘地受制于英国高压政策C.印度民族独立方式呈现多元化D.印度各教派矛盾错综复杂3.列宁指出:“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A.加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B.具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C.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关系秩序D.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4.“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这首歌流传于()。A.辛亥革命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5.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在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该党纲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明确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此次会议()A.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B.提出了和平夺权的方式C.首倡工人阶级专政学说D.解决了革命领导权问题6.图中的漫画是戴维·洛创作的《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伦敦《标准晚报》1938年),它讽刺的是()A.自由主义B.贸易保护主义C.绥靖政策D.美苏“冷战”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亚非许多国家赢得了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其主要原因是()①大战使除美国外的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严重削弱②资本主义阵营被迫改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③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帝斗争④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旨在()A.确立苏维埃的农民土地所有制B.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的支持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9.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击了寡头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B.鼓励私人兴办服务业和大型工业C.提出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D.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0.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力主改革的卡德纳斯得到广泛拥护。材料主要说明()A.卡德纳斯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B.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深远C.墨西哥经济困难引起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及其双重性,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其主要体现是()A.对法西斯的惩处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联合国成立及《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酝酿与成立12.欧洲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对价值作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A.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B.雅尔塔体系的形成C.二战后德国的分裂 D.联合国的成立13.《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凡尔赛条约》()A.引发了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C.导致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D.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14.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5.“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里的“新型”是指()A.组织严密、纪律严明B.以暴力革命为手段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16.自清末至1922年,孙中山及其追随者“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军事斗争”,革命事业屡遭挫折。1923年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宣言,毅然决定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政策,重新改组国民党。这一重大举措表明()A.国民党开始致力于动员民众参加革命B.国民党的性质发生重大改变C.孙中山已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D.国共合作有坚实的政治基础17.1927年是印尼民族民主运动的分水岭,1927年以前主要是无产阶级领导武装起义反抗荷兰的殖民统治,1927年之后的发展特点是()A.印尼共产党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进行暴力斗争B.印尼民族党逐渐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采取不合作政策C.印尼共产党与民族党合作领导民族独立运动D.人民群众支持印尼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支持印尼民族党18.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A.承认四大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B.这个同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列宁得出此结论的基本依据是()A.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20.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谷物产量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就增加133%以上。这表明()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新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显著D.苏联人民彻底解决了饥荒问题21.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是()A.显示强大的军事实力B.配合德国和日本的侵略C.满足人民的强烈要求D.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22.下图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张海报,上面有林肯在盖茨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该海报最早可能出现于()A.《慕尼黑协定》签订后B.德军向英法发动进攻后C.苏德战争爆发后D.日军突袭珍珠港后23.1918年下半年,德国境内抢劫成风。下图再现了德国士兵守护在一个刚刚遭受抢劫的肉铺前的情景。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战争造成了民众生活的困难B.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C.战争提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D.战争扰乱了社会的正常发展24.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A.普法战争时双方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对立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25.1926年,《益世报》记载:“孙(传芳)刻下旷观大势,颇欲于短期间内,休养生息,蓄养五省之精力,不欲有事于他方,故对北吴南蒋,极尽敷衍之能事。”这种现象反映了()A.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必要性B.北伐战争具有深入发展的可能性C.北洋军阀间的割据混战状态D.北伐战争遭到严重挫折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有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材料三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千米的周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并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决议。——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如此规定对哪国有利,并分析其主要意图。(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总统威尔逊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材料三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年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据《俄罗斯史》(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战期间,欧洲协约国劳工短缺,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梁启超曾说:“在法国之华工,在美国之华侨,多有与其职务之外,实力以裨助战事者。国内各埠之华商,以种种方便为物产上之协助,皆其显著者也。然则,我友邦似不能以政府一二人一二事之怠慢,而抹煞我全国人多数之热诚。”材料二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家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为协约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当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策时,中国战场如火如荼,爆发了平型关、台儿庄等一系列战事。据统计,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在一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怎样的待遇?(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3)你怎样看待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根据“东方各民族”“别国发财的对象”,可以判断是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反映了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了民族独立而斗争,由此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2.A【解析】甘地坚决反对“通过暴力获取自治”和“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说明“仁爱”是非暴力的思想核心,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甘地“受制于英国高压政策”,B项错误;“印度民族独立方式呈现多元化”和“各教派矛盾错综复杂”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3.B【解析】依据材料“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可以看出凡尔赛体系具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体系的世界影响,而不是凡尔赛体系对英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凡尔赛体系具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这会加剧被奴役地区的反抗,不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B【解析】5.A【解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列宁的坚持下,大会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这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故A项正确。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和平夺权的方式,排除B项;首倡工人阶级专政学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6.C【解析】据材料漫画所示,一位军人形象的人物向一位传统绅士借火柴,欲想引燃埋在绅士座下的炸弹。结合画作发表的时间——1938年,可知此时主张军国主义扩张的德国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欲挑起二战,故选C项;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极力提倡的经济主张,排除A项;贸易保护主义在工业革命后的西方普遍推行,非为漫画的军事战争寓意,排除B项;美苏冷战双方阵营呈现全面对峙状态,而非面合神离,排除D项。7.C【解析】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都正确,故本题选C。8.B【解析】根据材料“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目的是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因此B项正确;这一调整使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A项错误;这一调整的目的是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的支持,这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无关,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无关,D项错误。9.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卡德纳斯曾任墨西哥总统,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卡德纳斯进行了改革,他提倡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打击了寡头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A、C、D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鼓励私人兴办服务业和大型工业”不是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B项错误,符合题意。10.A【解析】材料强调了墨西哥的经济恶化、社会矛盾尖锐等国内状况,说明卡德纳斯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故A项正确;B、C两项都是改革具有必要性的一个方面,均不全面,故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改革是否体现社会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11.C【解析】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反映出各国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需要一个维护世界共同安全的国际性组织,表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无关,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只是针对“整体世界”的某一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12.D【解析】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这与材料中的“接受多元世界”“渐渐生成秩序”相符,故选D项;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之上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体现了美苏两国的对抗和竞争,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3.D【解析】《凡尔赛条约》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而且引发德国强烈的复仇情绪,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故D项符合题意。14.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代表顾维钧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中国有效帮助,否则会“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说明中国政府仅靠自身力量无力阻挡日本的侵略,因此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争取各国对华的同情与帮助,故C正确。15.C【解析】布尔什维克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且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6.A【解析】根据材料“革命事业屡遭挫折。1923年孙中山……决定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政策,重新改组国民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开始致力于动员民众参加革命,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非无产阶级革命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发动民众参加革命,而非强调国共合作,排除D项。17.B【解析】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但起义遭到荷兰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独立运动的领导权,B项正确。18.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按照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依次排列的原则,可知体现的是四大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突出作用。19.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比如俄国就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因此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故C项正确。20.B【解析】由材料“1925年”“1926年”“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所取得的成就,故选B项。21.D【解析】埃塞俄比亚属于红海和北非战略要地,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目的在于抢占有利的战略位置,故D项正确。22.D【解析】图中美国的国旗已残缺不全,这表明美国的利益遭受到直接的损害,再结合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故D项正确。23.C【解析】大量抢劫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批德国民众生活的困难,这表明战争已干扰了德国社会的正常发展。军人守护被抢的肉铺,只反映出军人在履行职责,无法反映军人社会地位的提高。24.B【解析】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普法战争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不符,A错误;漫画并未体现殖民地的信息,C错误;D说法错误,两大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25.B【解析】据时间信息“1926年”和材料中的“孙(传芳)……欲于短期间内,休养生息,蓄养五省之精力”“对北吴南蒋,极尽敷衍之能事”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当北伐军进攻吴佩孚时,同为北洋军阀的孙传芳并未对其进行有力援助,这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