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_第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_第2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_第3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_第4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本章要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中国社会学者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社会建设实践的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关键概念:社会学社会运行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个人与社会社会进步社会代价理论自觉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社会学的对象问题的正确解决,规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从而也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第一章目录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根据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各自做出了不同的回答。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第二,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第四,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它发源于英国,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的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为有障碍的常态运行。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种恶性运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更全面广泛地感受到了它。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也会经常处于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之中;如果再不注意,还会陷入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二)定义中的其他概念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而是对社会系统进行有社会学理论视野的、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的具体科学。所谓“综合性”,表明社会学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研究领域的单科性学科。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即人口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与心理条件。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例如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城乡协调机制、区域协调机制、阶层划分机制等。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上述社会学定义,也即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在《墨子》中,就有对夏桀乱、商汤治,纣王乱、武王治的评价。而在《墨子》中,则有对治乱原因和达到治的方法的探讨:“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此外,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尽人皆知;老庄的“无为而治”,无人不晓。其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最后,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则可以看作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二)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有代表性的有(1)“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2)“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3)“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4)“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5)“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研究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进行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第三,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五、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别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所以成为该学科的本质规定,即规律性。作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分支学科的出现,不仅不能说明作为本质规定的学科研究对象的所谓“共有化”,反而恰恰是以其研究对象的特有性为基础的。研究领域是指一门学科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的社会学科可以从自己特有的视角研究同一领域、同一现象;没有哪一个领域能为哪一门学科所垄断,成为后者的专有品。(二)联系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确实存在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正是对不同领域中存在的规律性的理论概括。六、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那种僵死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第二,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如唯实论和唯名论等,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第三,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第四,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例如社会互动、社会分层、社会问题、社会控制无一不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六、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答的问题。实际的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个人,也即每个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获得资源和机会的问题;或者反过来说,是社会如何将社会资源和机会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的问题。(二)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下述三个层次组成: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等等。以人的社会化为例。人的社会化以及个体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细胞”分析或微观分析,那么,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等,则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骨骼”分析或宏观分析。如果说,所有这些内容都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静态分析,那么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运动则是对它的动态分析。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为什么要控制犯罪、违法、违警、不道德等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呢?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国家、法律、纪律等硬控制手段,而且要使用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等软控制手段。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方法的内容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按照前述定义来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能够为各分科社会学提供社会学的角度,从而能够较清楚地说明各分科社会学的含义,以及它们与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例如,什么叫“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就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学科。换言之,它着重研究教育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它既与着重研究教育规律本身的教育学相区别,又与着重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社会学不同。由此可见,贯串众多分科社会学的仍然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孙本文于20世纪30年代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学地位的看法“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此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社会行为原理——为社会生活现象的一部分,而关于部分的社会现象,故社会学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学者魏镛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在并列的地位;认为社会学是从人类的群居生活中去研究人,而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则是分别从人类的权力关系、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记忆”、人类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去研究人。郑杭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一种与上述观点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两种主要意见,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另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后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要揭示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生、发展和胜利的规律,必须对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所有方面做综合性的考虑,而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政治斗争上。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一、社会学的社会功能(一)科学理性功能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的工具。(二)人文价值功能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科学理性功能,而且有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功能。“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是社会学的深层理念。得出这一深层理念,是基于这样的事实:迄今人们看到的每一个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社会代价的。纯粹的进步、理想状态的进步,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三)服务建设功能在实践中,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同时综合起作用的,从而集中体现为一种服务建设功能。社会学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提供学理支撑。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理论自觉”中的中国社会学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学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从中国的情况看,近百年前社会学被引入中国,在中国获得较大发展,被取消27年后又不得不重建,归根到底也是适应了中国从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