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1页
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2页
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3页
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4页
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531964198219911958年度人物

赫鲁晓夫1973年度人物

勃列日涅夫1988年度人物

戈尔巴乔夫认识他们吗?美国《时代》周刊中的苏联领导人19531964198219911958年度人物

赫鲁晓夫1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3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执政背景: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3、斯大林逝世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契机内容及评价: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执政背景:3、斯大林逝【小组合作】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1: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内容农业收购制取代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半交半售价格低廉)扩大集体农庄的生产自主权;把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允许农民搞家庭副业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运动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怎样改革?以期增加粮食产量所有制和分配形式没有质的变化◆有何特点?增强农庄的技术力量并没扩大企业自主权①改革重点在农业②小修小补农民仍旧无经营自主权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内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引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引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953年—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

——岳麓版必修2第87页1953年—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

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3720万吨。但是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这段材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什么问题?不尊重客观规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存在的问题?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

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如何评价?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1964-1982年执政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他在开会或讨论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内容及评价:二、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2: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如何改革?内容(前期)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个人副业限制赫氏改革的延续,无新意。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有何特点?①重点在工业②依然小修小补◆效果如何?前期有一定收效,后期陷于停滞。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如何改革?内工业总利润由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间的6.1%增加到1966—1970年间的7.7%。——岳麓版必修2第88页工业总利润由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勃氏观念保守,因循守旧,无法突破原有体制美苏争霸,军备竞赛加重经济负担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后期改革为何停滞?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1985—1991年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苏联陷入危机边缘,人民迫切要求改革内容及评价: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小组合作】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3: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②所有制上,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承认私有经济。③“加速发展战略”,重点在重工业。突破原有体制,重点改管理体制,承认市场调节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如何拯救危局?◆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方案,比以前……的改革前进了一步,……然而,该改革方案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突出表现在:把调整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局限于财政关系即利润分配关系,而未触及产权关系。事实表明,企业没有独立的产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直至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当做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方案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存在什么问题?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方案,比以前……的改革前进了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②所有制上,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承认私有经济。③“加速发展战略”,重点在重工业。政治改革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改革重点转入政治

后果:国内政局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结果如何?①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②实行多党制,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新闻自由等。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这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事实。这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合作探究】:(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何异同?(从背景、内容、侧重点、结果等方面分析)【合作探究】:拓展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1)苏联三次改革的相似点①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②改革都主要涉及了经济领域;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③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拓展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2)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苏联社会陷入危机的边缘指导思想理论上没有突破,局部改革认为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没有突破原有框架进行根本性变革具体内容从农业领域开始,重点是农业重点是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首先进行经济改革,然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造成苏联经济全面滑坡,人民渴望改变现状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2)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历史背大多数俄罗斯人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罪魁祸首,俄罗斯社会上对他的指责不绝于耳。历史罪魁大多数俄罗斯人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罪魁祸首,结束世界冷战,把世界从核战争的威胁中挽救出来;推进苏联国家自由和民主的进程(最大的功绩);把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推向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作用)。前不久普京给他写了生日感谢信。民主功臣结束世界冷战,把世界从核战争的威胁中挽救出来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

不是在战争中被打败瓦解的,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完成的;不是被反革命政治势力直接打倒的,而是由执政党领导人自己宣布解散共产党、停止联盟存在的。◆

反思

◆什么教训?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反思◆什么教训?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认识:苏联解体从根本上说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如中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验、教训: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认识:苏联解体从根本上说是苏联模式(斯大林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课堂小结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19531964198219911958年度人物

赫鲁晓夫1973年度人物

勃列日涅夫1988年度人物

戈尔巴乔夫认识他们吗?美国《时代》周刊中的苏联领导人19531964198219911958年度人物

赫鲁晓夫1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40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执政背景:1、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2、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3、斯大林逝世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契机内容及评价: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执政背景:3、斯大林逝【小组合作】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1: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内容农业收购制取代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半交半售价格低廉)扩大集体农庄的生产自主权;把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允许农民搞家庭副业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运动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怎样改革?以期增加粮食产量所有制和分配形式没有质的变化◆有何特点?增强农庄的技术力量并没扩大企业自主权①改革重点在农业②小修小补农民仍旧无经营自主权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内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引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引自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1953年—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

——岳麓版必修2第87页1953年—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

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地的产量为3720万吨。但是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

这段材料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什么问题?不尊重客观规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存在的问题?1954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8560万吨,其中来自开垦

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苏联政治家布尔拉茨基写到:“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如何评价?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1964-1982年执政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他在开会或讨论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内容及评价:二、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2: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如何改革?内容(前期)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个人副业限制赫氏改革的延续,无新意。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有何特点?①重点在工业②依然小修小补◆效果如何?前期有一定收效,后期陷于停滞。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如何改革?内工业总利润由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间的6.1%增加到1966—1970年间的7.7%。——岳麓版必修2第88页工业总利润由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1962年美国比苏联多一倍核导弹。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勃氏观念保守,因循守旧,无法突破原有体制美苏争霸,军备竞赛加重经济负担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后期改革为何停滞?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1985—1991年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苏联陷入危机边缘,人民迫切要求改革内容及评价: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小组合作】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评价。【小组合作】3: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②所有制上,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承认私有经济。③“加速发展战略”,重点在重工业。突破原有体制,重点改管理体制,承认市场调节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如何拯救危局?◆有何特点?◆存在什么问题?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方案,比以前……的改革前进了一步,……然而,该改革方案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突出表现在:把调整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局限于财政关系即利润分配关系,而未触及产权关系。事实表明,企业没有独立的产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主体。直至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当做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方案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存在什么问题?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方案,比以前……的改革前进了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②所有制上,打破单一的公有制,承认私有经济。③“加速发展战略”,重点在重工业。政治改革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改革重点转入政治

后果:国内政局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结果如何?①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②实行多党制,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新闻自由等。内容经济改革①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承认市场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这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事实。这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合作探究】:(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有何异同?(从背景、内容、侧重点、结果等方面分析)【合作探究】:拓展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1)苏联三次改革的相似点①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②改革都主要涉及了经济领域;都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③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