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必二

第二单元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深圳市高级中学钟明浩英国工厂的童工本课重点壹重要名词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工厂法》、癸卯学制、工人运动贰课程标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本单元时间轴“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壹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2)确立: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3)影响: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动,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家庭手工作坊◎比较集中的印刷工场◎机器大工厂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工厂制度(1)原因: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与中世纪农民和鞋匠相比,现代工业对太阳或季节可说是完全不在乎,更重视的是要追求精确和一致。举例来说,在中世纪的鞋店里,每个鞋匠都是从鞋底到鞋扣一手包办。如果某个鞋匠上班迟到,完全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工作。但如果是在现代的制鞋生产线,每个工人面对的机器都只负责鞋子的一小部分,完成后再交给下一台机器。假设其中某台机器的工人睡过头,整条生产线就得停摆。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发生,每个人都得严格遵守确切、共同的时间表。每个工人在完全相同的时间开始上班。不管饿了没,都要在同样的时间午休吃饭。等到换班哨音一响,所有人都得下班回家,不管手上的事情做完了没。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材料一:1771年,阿克莱特与斯特拉特合作,在德比郡水力资源丰富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一家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佣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这家纺纱厂安装了多台多轴纺纱机,一台水轮可同时带动多部纺纱机,300多名工人完全听从机器指挥,跟随机器节奏而劳动。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材料二:在巨大利润的驱动下,阿克莱特工厂在19世纪之前机器几乎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连续工作的,工人是分为两组轮流换班。阿克莱特工厂不仅在生产技术上形成一套体系,而且在劳动力招聘和管理方面也初步实现制度化。——张博珺《

阿克莱特的工厂制投资及其影响》

大规模,集中劳动机器生产,协同劳作工人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生产流水线普遍应用,进行标准化生产【思考】根据材料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费12小时3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分钟。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买得起的“平民汽车”。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工厂制度(2)特点:①时间: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②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③生产: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④原料: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从麦当劳的生产经营中可以看出工厂生产的哪些特点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工厂制度(3)影响: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剧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经济:促进标准化生产模式诞生,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劳动潜质,促进早期管理人才出现,保证产品数量与质量,获得巨额利润。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社会地位。文化: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自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第十二条:打断连接秆子者,每根从其工资中扣除一便士……——《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3.近代中国的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2)发展: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汉阳铁厂◎大生纱厂◎永利化工厂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贰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城市化(1)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9世纪初英格兰城市人口分布表◎英格兰城市比例和城市人口增长率(1776-1826)(伦敦)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城市化(1)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问题: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3)措施: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工人的居住条件也很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贫民窟。以伦敦的贫民窟为例,“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洼洼的,到处是垃圾,没有排水沟,也没有污水沟,有的只是臭气熏天的死水洼。城市中这些地区不合理且杂乱无章的建筑形式阻碍了空气的流通。由于很多人住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所以这些工人区的空气如何,是不难想象的”。……所有这些悲惨遭遇使得英国的工厂工人营养不良、身体畸形乃至丧失劳动力,大批工人早早去世,在工业化初期,工人的平均寿命反而比工业化之前还要低得多。——李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2.乡村变化(1)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2)表现:①生产: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②人口: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工业革命)首先引爆、影响也最深的就是农业。一般情况下,我们想到工业革命,脑中浮现的画面就是一片都市景象、冒着烟的烟囱,或者是一群煤矿工人汗流浃背,深入地底辛苦工作。然而,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在于它就是第二次的农业革命。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3.交通(1)变化: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2)原因: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铁路运输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人青睐。(3)影响: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蒸汽机车◎轮船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4.时间(1)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2)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3)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工业革命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时刻表和生产线的概念,更将这些概念推广到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当中。就在工厂用时刻表规范劳工行为之后不久,学校也开始采用了这一套,接着医院、政府机关,甚至杂货店也行礼如仪。就算那些没有生产线和机器的地方,时刻表也成了王道。毕竟,假设工厂是下午5点下班放人,当地的酒吧难道不是应该5:02开门营业最为恰当?……1847年,英国各家火车业者齐聚一堂,研拟同意统一协调所有火车时刻表,一概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时间为准,而不再遵循利物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或任何其他城市的当地时间。在火车业者开了头之后,越来越多机构跟进这股风潮。最后在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民依据人工的时钟来过生活,而不是依据当地的日升日落周期有所调整。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5.教育(1)变化: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2)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表现: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①西方: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政府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②中国: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6.消极影响(1)影响:工人劳动时间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2)工人运动:①意义: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结果: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这个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哈孟德夫妇《技术工人》英国已成为“两个民族”的国家,一个民族是富人,另一个民族是穷人,这两个民族之间将会发生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