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城市的明眸》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读“眸、辟、韵、矗、廊、禹、襟”7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似、旋、分”。
2.理解课文内容,观赏青岛的各种雕塑,体会对青岛及其建立者的赞美之情。
3.了解课文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观赏青岛的各种雕塑,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体会对青岛建立者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教具图片资料
(一)借题质疑,导人新课
本课课题新奇,可从课题人手导人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板书“明眸”两字,并教学生读准“眸”字并说说“明眸”的意思,即光明的眼睛。接着板书“城市的明眸”。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如:“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也可以播放一段青岛的风光片,重点突出青岛的雕塑,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而导人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韵、禹”是整体认读音节;“廊”是后鼻音,“襟”是前鼻音,留意读准。
2.本课有3个多音字,留意区分。
似旋分
(三)自学沟通,引导思索
本文为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可抓住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查找答案,使学生能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培育独立阅读力量。
1.自由读课文,思索课后练习第1题,沟通争论:“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沟通时,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终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方的手法,将“青岛”比方成“新妆的丽人”,将“精致的城市雕塑”比方成“丽人的明眸”,所以“城市的明眸”指的是精致的城市雕塑。最终一自然段又强调正由于有了这些雕塑,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增加了很多风景,“倍加亮丽了青岛”,使她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布满了生命力,眼睛为心灵之窗,“永恒地展现着自己的共性”,多么“使人沉迷”,所以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教师结合文章的开头、结尾,叙述文章首尾照应的写作特点。
2.学生已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但对精致的城市雕塑还没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应连续让学生自学课文,思索课后练习第2题。
沟通争论: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区?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一个雕塑园?
课文主要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五四广场“五月的风”、海韵园等,写得最具体的是海涛园。写海涛园先是介绍了主体雕塑“天地问”,又介绍了最令人动心的“世纪长廊”,以及令人感动的盲文说明图的设计细节。
不但写出了海涛园雕塑的特点——宏伟大气,立意不俗,令人感受到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和历史文化气氛的熏陶,同时还突出了设计者的人文关心——铜牌制作的盲文说明图,不忘给盲人装上一双“明眸”——能够通过触摸感受此间的漂亮。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青岛雕塑的文字或图片资料,通过展现和观赏,使学生感受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剧烈震撼。
(四)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局部朗读。
指导朗读时要读出对青岛雕塑的赞美之情,更要读出对青岛建立者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长,读写结合
1.青岛的雕塑各具特色,你能仿照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四周或你看到过的一座雕塑吗?
2.你对“世纪长廊”十二根圆柱上雕刻的历史故事感兴趣吗?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要画面,用自己的话把它再现出来。
附板书设计:
3城市的明眸
精致的雕塑
名海海海海
人风韵趣涛
园园园园园
建立者的聪慧才智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眸”“辟”“韵”“矗”“廊”“禹”“襟”7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似”“旋”“分”。理解“千娇百媚·名副其实·意味深远”等词语。
2.理解课文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观赏青岛的各种雕塑,体会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赏青岛的各种雕塑,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体会对青岛的喜爱和对建立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预备:收集课文中与青岛雕塑有关的文字或图片和历史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每个人都有-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能看到人的内心,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城市也有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城市的无限风光,感受城市的美。
1.教师板书“明眸”并教读字音,解释意思,即光明的眼睛。重点指导“眸”的写法。
2.板书“城市的明眸”。
3.学生读题,质疑:你想知道什么?什么是“明眸”?“城市的明眸”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4.展现青岛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最深印象。
5.提醒课题。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青岛的雕塑,这就是城市的明眸。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l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词。
2.辨析3个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自学沟通
1自由读课文,思索课后练习第1题,沟通争论: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思索,圈点批注。
(2)沟通争论。
抓住文章第1自然比方手法的运用来理解,运用比方,把变化了的青岛比作新装的丽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青岛娇媚的特点。运用比方,把城市雕塑比作丽人的明眸,生动形象地点明白雕塑在城市中的亮丽的风采。“城市的明眸”指的是精致的城市雕塑。结尾强调了这些雕塑为城市增加了很多风景,“倍加亮丽了青岛”,多么“使人沉迷”,所以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3)引导学生体会开头、结尾的写法。
以“城市的明眸”开头,又以“城市的明眸”结尾,这就是首尾照应的写法。
2.连续自学课文2~3自然段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
(1)学生自读课文,在书上圈点批注。
(2)沟通争论。
(3)教师点拨。
①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五月的风。
②出示图片《五月的风》看到这座雕塑,你会想到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雕塑表达了青岛人在进展变化中的气派和雄心”这个句子的?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从雕塑火炬般的颜色和旋风般的造型,以及它恢弘的气概去想象。体会青岛人在改革进展中那种昂扬、向上、进取的精神。
③指导朗读。
④自由品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思索,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写了海涛园的哪些雕塑?指名学生答复,教师相机板书:青铜雕、世纪长廊、盲文说明图。
⑤你喜爱这个园区的什么地方?说说你喜爱的缘由。
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喜爱的缘由。
⑥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1:她的造型是一双巨足上立着一双巨手,两手之间托着一个圆球,意味深远,气派爱极了,宏伟极了。
引导学生抓住“巨足、巨手、圆球”等词的含义理解全句的意思,体会雕塑的壮丽和宏伟,以及青岛人在改革和进展中的雄心壮志。
出示句子2:下部的内容则包括了大禹治水……等十二则故事,让人深感《世纪长廊》确实立意不俗。
学生依据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青岛人对文化的理解与品位。
出示句子3:给那些看不见壮美景观的人也装上了一双“明眸”-能够通过触摸感受人间的漂亮。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1、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局部朗读,读出对青岛及青岛建立者的赞美之情。
2、为什么说些雕塑是“城市的明眸”你怎样理解“亮丽”与“共性”这两个词语?为什么“城市的明眸”让青岛倍加亮丽?让青岛人的共性得以充分展现?
五、拓展延长,读写结合
你对“世纪长廊”十二根圆柱上雕刻的历史故事感兴趣吗?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要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再现出来。
六、课堂小节
青岛这座城市漂亮而又富有共性。座座雕塑如双双明眸,使漂亮的青岛更加亮丽迷人。透过这双双明眸,我们领悟到青岛人进取的精神,蕴含的文化品位,漂亮宏大的胸襟!观赏到青岛独具的魅力与共性。
篇三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认读“眸”辟“韵”“矗”“廊”“禹”“襟”7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似”“旋”“分”。
2、理解课文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观赏青岛的各种雕塑,体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收集有关青岛雕塑的资料。
2、引导自读,学习生字,辨析多音字。
3、引导朗读,领悟的情感。
4、结合课后思索练习沟通争论,丽姐文章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的情感,观赏青岛的雕塑,培育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赏青岛的各种雕塑,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体会对青岛建立者的赞美之情。
难点: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具预备
与青岛雕塑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能看到人的内心,由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城市也有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城市的无限风光,感受城市的美。
1、教师板书“明眸”并教读字音,解释意思,即光明的眼睛。
2、板书“城市的明眸”。
3、学生读题,质疑。
4、展现青岛的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最深的印象。
5、提醒课题。
(青岛的雕塑——城市的明眸)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准字音。
眸、辟、韵、矗、廊、禹、襟
2、辨析3个字音。
似:Sì(相像)shì(似的)
旋:xuàn(旋风)xuán(旋转)
分:fèn(格外)fēn(分数)
三、再读课文,自学沟通
1、自由读课文,思索课后练习第1题,沟通争论:“城市的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思索,圈点批注。
(2)沟通争论。
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比方手法的运用来理解,“城市的明眸”指的是精致的城市雕塑。结尾强调了这些雕塑为城市增加了很多风景,“倍加亮丽了青岛”,多么“使人沉迷”,所以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3)、引导学生体会开头、结尾的写法。以“城市的明眸”开头,又以“城市的明眸”结尾,这就是首尾照应的写法。
2、连续自学课文,思索课后练习第2题:课文介绍了哪些雕塑园区?写的最具体是哪一个雕塑园?详细是怎样写的?
(1)学生自读课文,在书上圈点批注。
(2)沟通争论。
(3)教师点拨。
①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海风园、海韵园等,写的最具体的是海涛园。
②先是介绍海涛园主题雕塑“天地间”,又介绍最令人动心的“世纪长廊”,以及令人感动的盲文说明图的设计细节。
③写出了海涛公园雕塑的特点,突出了设计者的人文关心,不忘给盲人装上一双“明眸”。
(4)、教师点拨,这局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第4节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课时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2第1课时离子键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邮政包袋密封扣件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园区立项申请)
- 2025年工程机械的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康体游乐设备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央空调水系统改造初步可行性报告
- 2025年中国熊胆粉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远程办公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国有企业“三定”工作方案-国有企业三定方案
- 清华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数学试题(解析)
- 建筑业投标师聘用合同
- 中国非遗文化傩戏详细介绍课件
-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风华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3课 乐于助人善于助人 通用版
- 道路车辆 48V供电电压 电气要求及试验
- 政府机关保安服务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 小学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稿500字11篇
- 2024年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