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1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2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3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4页
《短歌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PAGEPAGE35《短歌行》教学设计第一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教案襄州二中邹晓慧朗读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才能在此的基础上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因此本设计在课型上主要充分体现为诵读课型,希望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再读读中体会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内涵和《短歌行》中蕴含的生命自我意识,以及曹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真诚与坦然。为此将本文的课程三维目标定位为:1、知识与技能疏通大意,理解内容。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文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深层意味,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汉末年人们生命意识的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责任感。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播放,同学们,伴随这雄浑厚重沧桑的歌声,你是否也想起了一些被历史的浪花淘尽的英雄。有这样一个英雄他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他也曾败走华容道无限凄凉。。他是众人口中的“乱世之奸雄”,是京剧里的白脸。他是谁?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2、朗读(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并找找诗歌的字眼。(2)找个别学生范读。(师生点评)3、品析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初步分析这篇文章,完成练习后,再深入的解读这首诗歌。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翻开墨香四溢的书卷,在《短歌行》中,我走近了你,从你的的诗句中,我聆听到„„感受到„„生讨论,师引导:最后明确曹操的忧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人生几何,第二层贤才难求,第三“天下”不“归心”或者天下大乱)师:这是曹操的忧,一般人所忧的是什么呢?(生讨论,师引导:一般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所忧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和每天的衣食住行,在这个基础上可能更多人想到的是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过好每一天。这种忧是人的本能,是自然之忧,眼前之忧,局部之忧,因而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来说这种忧是一种“小”忧。这首诗的前面部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所体现的就是这个层次的忧)师:曹操忧的是“天下”不“归心”,从曹操的“忧”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讨论,师引导:曹操虽然出身低微,然而却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的理想并不停留于过好每一天。长期亲身经历的战争让他深知战乱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与此同时,作为文学家的他对生命具有强烈的怜悯之心,这让他一直都想结束战乱,一统中原,真正做一番事业,建立自己的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师:与一般苟且活着的普通人和那些“只要我活着享乐,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人相比,我们说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忧,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旷世之忧。所以,诗一开头作者便借酒消愁,忧思绵绵,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用心体会曹操那种绵绵忧思,读出诗的情味来,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前面的几句,读出曹操的味道。(学生齐读:“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师生共评)师:曹操的忧为何如此的深重呢?据考证这首诗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一个宴饮大会上作的一首诗歌,当时他已经是53岁的高龄。面对前进的步伐受到的极大挫折,面对短暂的人生,他深知时间的紧迫和自己个人力量的微弱以及实现自己理想的艰辛。人生的短暂和自己伟大理想的渺茫正是曹操忧思的根源。实际上,曹操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他在这次欢乐酒会上,对生命意义进行反复思索、求解的过程。面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曹操无法一下子找到解忧的方法,于是他想到了人们通用的消愁的方法——喝酒,希望能一醉解千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抛开了暂时找不到答案的忧思,回到了现实,生也罢、死也罢,不如喝罢。于是只好端起酒杯,“唯有度康”才能解忧。师:难道曹操就只能束手就擒,有什么办法可以消去心中的忧愁呢?(师生讨论:贤才)师:他对贤才情感是怎样的?找出原文。(悠悠我心„„沉吟至今„„)师:概括成一个成语看。(魂牵梦绕或绵绵不绝)师:那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从“青青子衿”读到“不可断绝”,注意把这种“魂牵梦绕”的感觉读出来。(生读,师生共评)师: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表达这种情感?(用典。借用了古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师:结合课文的注解大家看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诗经》中说的是什么意思?(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师:那这两句在诗中曹操想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人才们啊,你们都是我朝思暮想的对象啊)师:从这里来看,曹操不但是借用了古诗而且还活用了古诗,婉转表达了曹操对人才的执着追求,就像对自己梦中情人一样的执着。因此曹操写道“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是沉思吟想的意思。当一个人凝神聚思去想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时,就把外界都忘记了,有时口中就念念有词,这就叫沉吟。接下来曹操再次活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假设了自己盛情款待天下英才的场景。然而“我”的忧思正如这天上的月亮一样运转不止,合适才能停止下来呢?我绵绵不绝的忧思正是来源于对你们的思念啊!所以曹操写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师:曹操为什么人才这个问题一直都萦绕着曹操呢?(生讨论,师引导:前面我们说到面对时间的流逝,曹操的内心充满了紧迫感。但是他真正忧的并不仅仅是岁月的流逝,更如他在另一诗《秋胡行》中所说的:“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板书)。他深知时不我待,靠自己个人的努力难以实现自己心中“治世”的梦想,他只能依靠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其他的豪强集团也一样招纳贤才啊,这就使得人才就如天上的月亮一样难求,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操在这个问题上才魂牵梦绕,苦苦追求。)师:下面大家再一起来读一下“青青子衿,到不可断绝”这一层,体会一下曹操那种绵绵的忧思。(生读,师生共评)师:人才难求,可是曹操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也得求啊。下面大家齐读最后一层的诗句,我们再看一下曹操怎么吸引人才的。(生齐读“越陌度阡„„天下归心”。师巡视,师生共评)师生一起分析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嚥,心念旧恩”。“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师生一起分析2:接下来的四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作者借景物喻人事。“乌鹊”泛指飞鸟。“月明星稀”是秋冬时节的景象。此时已是入夜时分,飞鸟本应早已栖宿归巢,找到自己夜间栖息之所了,但这些鸟还在飞。所谓“南飞”是说这些候鸟从北向南飞去是要找一个温暖的托身之所。“匝”是周,圈。“绕树三匝”是说这些鸟绕着树飞了一圈又一圈,但“何枝可依!”——竟没有找到一棵可以使它们托身的树枝。这里诗人以飞鸟喻贤才,暗喻这些贤才还没有找到可以依托的明君圣主,正在寒夜里(离乱之世)彷徨徘徊。在这凄寒悲凉的情景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曹操对贤才们的爱惜之情。古语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那么,哪一棵树是这些飞鸟们的托身之所?哪一个人又是这些贤才们可以依托的明君圣主呢?答案读者已经明朗,我这里才是贤才真正的归宿。曹操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抱负,也就是向天下的才俊们发出了召唤。四美读在赏析完诗句后找同学再次朗诵,把握住情感的变化(生齐读全诗,师生再共同评价,与最初读作比较)五小结诗歌需要我们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达到知人论世,甚至偃仰啸歌,陶醉其中的程度,学习诗歌我们也要做到像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二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双鸭山市宝清县高级中学姜海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总结诗词中常见的比喻与用典手法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谈谈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什么形象?(奸诈,阴险,重用人才等),看一下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如陈寿,鲁迅等(ppt展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主语是谁?枉为屈就,常可用枉临枉驾。能用在自己身上吗?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所以主语是别人。问候的对象就是我。相在这里不再是表示相互意,而偏指动作一方我。例如:例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⑧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阔”为分离。现代汉语中有阔别家乡三十载之说。“契”为聚合之意。此处用为偏义复词,强调契意,聚合。此处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此句中厌何解?厌为满足,准确吗?请同学们对照课后注释,认真体会厌和辞之间的关联?结合典故,可知厌为辞意,指推辞,推却,嫌弃。完整义理解应为山不厌土方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此处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决,同时总结揣摩诗意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疑问,多媒体展现成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从修辞、文化入手,揣摩诗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从语境语法入手,揣摩诗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诗意。活动二、体会诗人情感。1、对词句疑难的推敲,帮助我们完成了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揣摩诗意。下面我们进入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完成以下任务。思考,在我们这首诗中,有一种情感反复出现,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动笔划出直接体现出这种情感的诗句。同学们找到那个词了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忧。好,请一位同学把直接体现“忧”的诗句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忧的是什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般四言诗,以几句为相对较为完整的表意单位?两句。所以我们读时应读六句。)教师明确:忧的是人生短暂,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果落实将这种忧的情感,落实到词上,那些词体现了人生短暂之忧?几何,朝露,苦多,难忘。老师简单划分一下这四个词。前三个词是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我们叫情语;后一个词,表现形象或物象,我们叫景语。这里用朝露来表现人生短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在古典诗歌中我们给它一个专有名称,比,以彼物比此物。教师总结:酒与情感紧密相连,高兴时酒可助兴,悲伤时酒可遣怀。酒的浓烈展示着情感的厚度。对酒当歌,抒发人生短暂的忧苦,一杯酒就把曹操忧苦的心境表现的更加厚重深沉。那位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这六句诗?教师评价,突出慷慨悲凉的特点。2、诗人还忧什么?忧贤才难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为人才,何时可掇,表达对贤才难求的忧思。明月一定喻指人才吗?明月是古典诗歌中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忧的诗句?这些望月抒怀的诗句中有思乡,思国,思故友,思情人,表孤独的。为何在这里,一定就是喻指人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曹操抒发情思的对象是谁?分别抒发了何种感受?教师明确:上文中,曹操思的青青子衿是贤才;鼓瑟吹笙,宴饮的对象是嘉宾。下文中枉用相存的是贤才。所以这里曹操借明月不可掇拾,表达贤才遥不可及,无法延揽的忧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意象具有多义性,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放到诗歌整体中去把握。同时,同学们再来审视一下,曹操对贤才的情感可谓极其充沛:有对贤才的深切思念,有对贤才到来的欣喜和礼待,同时也有对贤才难求的忧思。在这里该如何把握呢?哪种情感才是曹操对贤才的主要情感呢?教师明确:现实中贤才难得,所以忧是主要情感。因为难得,忧思难以排解,所以才会在想象中展现人才到来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喜悦。这是对忧的情绪的一种反向延伸。由此就将曹操渴求贤才的心情表现的充分。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的中间十六句,注意能够直接体现情感的情语和景语。直接体现情感的词:悠悠,但为,沉吟,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久恩。表现形象的词: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明明如月,越陌度阡,心念旧恩。3、一般来说,忧的情感让人情绪低落,为何同学们在自由诵读的时候,却声音洪亮,情绪昂扬呢?这首诗还表达了曹操心中的什么?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贤能的人才都归附我,隐含的意思是什么?天下归顺。与这种统一天下的壮志相连的是曹操广纳贤才的胸襟,那两个意象能体现这种胸襟?山和海。山容万物,海纳百川,这种壮景把壮志表现的淋漓尽致。初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哪些诗句展现了他的壮志?《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处还有一个人的形象和曹操联系在一起,他是谁?周公。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曹操什么特点?表现出曹操要以礼来待贤才,展现了他为天下操劳,鞠躬尽瘁的能臣形象。哪个同学能为大家有感情的将这四句诗诵读一下?教师点评,突出气魄。4、这里还有同学们值得探究的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种景象有什么特点?这里曹操在表现什么?教师明确:景象特点,表现一种彷徨可依的处境。这是谁的处境?①贤士。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表现贤才无明主可择时的彷徨无依,和后文展现的广纳天下贤才的气魄,遥相呼应。表现出曹操对贤才的关切,更能激起贤才的投奔之情。②一般百姓心境。战争乱离,百姓彷徨无依。曹操渴望挽狂澜于既倒,招纳贤才,统一天下。这里是对曹操统一壮志的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和衬托,揭示出他统一天下的目的是挽救苍生。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本诗卒章显志。正是有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前人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教师明确,到此诗歌鉴赏的第二个阶段就完成了,那位同学能为大家将全诗有感情的诵读一下。教师评价,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将感情放在那些最能体现的情语和景语上。5、教师总结:人生不满百,长存千岁忧。我们忧青春已逝,时光短暂;我们忧生老疾病,亲友故去;我们忧年青时学业未成,中年时家庭事业不顺利;但这些忧不足以让我们徒然喟叹,只要有壮志雄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呢?请同学们齐声将课文诵读一遍,在同学们的诵读中,我们结束了课堂的教学,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大课堂中有大收获。活动三、课外拓展练习多媒体20XX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三、作业布置:1、背诵全试;2、如何评价曹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四、板书设计:人生苦短招纳贤才忧求贤若渴抒功业未就一统天下五、《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名篇之一。诗歌的教学方法大体上都是按照朗读、讲解、分析等教法来授课,虽然已经讲读了《诗经》、《离骚》、《归园田居》等诗歌,但是学生对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把此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一般文章的鉴赏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几个问题带学生去鉴赏这首诗歌。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之根源──归心解忧。于是我想到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通过点拨法,设置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也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这种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吧。于是这节课在学生基本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因此我主要设计了这几个问题:一,诗眼;二,诗人为何而忧;三,诗人是如何抒发忧的。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句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和手法。同时诗歌的教学要注重诵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次的诵读,开始听读,把握节奏和情感,然后自由读正音,接着个别学生读点评,然后全班有感情诵读,最后齐读成诵,应该说在读中巩固了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但是,设想很美好,但整节课操作下来却有很多不满和遗憾:1、曹操的生平经历,学生基本上都了解,所以在课堂上不必赘述,这一知识点在导学案中体现即可。2、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在能力提升这个环节,指定其中重要诗句让学生鉴赏就可以。这样学生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较快的、有针对性的掌握鉴赏方法。通过这次作课、听课,尤其听评课,我受益匪浅。这次作公开课让我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让我更加知道了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三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蒙城一中刘士卿教学目标: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2.了解诗歌体裁的知识,积累实词、句子,背诵全诗。3.了解体会文章中引用、用典、比兴等修辞手法。4、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进而了解“建安风骨”。教学重、难点:1.知人论世,从历史高度认识曹操。2.引导学生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背诵全诗。3.赏析引用、比兴和用典的表现手法(难点)。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点拨法三者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亳州地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出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大家知道有哪些吗?(蒙城的庄子,涡阳的老子,亳州的曹操、华佗等。)这些都是重量级的文化大家,对华夏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花开几朵,单表一枝”,我们只来关注一下出生在亳州的曹操。大家对曹操有哪些了解: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东汉末年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奸雄、反贼、白脸、阴险、奸雄、残忍、狠毒等等。看来社会上对曹操的定位、评价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实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认识曹操的途径也不少,比较适合大家的有两种,一种是阅读正史《三国志》(晋·陈寿),客观公正地记载了曹操一生;还有一个途径就是阅读曹操的诗文,因为言为心声,文亦为心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让我们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去认识真实的曹操。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体会情感。1、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正音,释义,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诵读指导:诗中生僻、易读错的词语:慨(kǎi)当以慷(kānɡ)、子衿(jīn)、...沉吟(yín)、可掇(duō)、契(qìe)阔谈讌(yàn)、三匝(zā)、吐哺(tǔbǔ).....本诗为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前半部分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充满对生命短促的浓浓的感伤,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不凡,充满昂扬的进取精神,给人以鼓舞。诵读时指导学生体会诗歌感情的起伏变化。生读,师生点评,纠正错误读音,师示范朗读,领读,生齐读。三、研读:赏析内容,探究问题先由学生提出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然后教师也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思考,交流。师问1“诗言志,歌咏怀”。大家思考诗人的心情怎样呢?一言以蔽之,关键词:忧思、忧郁、豪迈、高昂等,哪一个是贯穿始终的呢?明确:忧(诗眼)。师问2、.作者忧什么?(为什么而忧)?明确:我们必须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刘孙势力。大战前夕,一冬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他在船上置酒设乐,欢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鹊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短歌行》)。诗的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情写照。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忧求贤若渴而不得壮志未酬,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作者愿意像高山大海不拒细流土石,虚怀若谷,多多招纳贤士;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渴求贤士来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大业。到这里作者才流露出心迹。深深的忧思之中,还包括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成分。以周公自比,何等气魄、胆识。这种种忧中,哪一个是使作者最忧的呢?所以这首诗的主题是招纳贤才。(求贤歌)好,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又可以了解曹操的一个方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个求贤若渴,渴望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政治家,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周公一样宽广博大的胸怀和胆识的英雄,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风流人物。(两首诗合起来《蒿里行》)历史上的曹操是果真如此吗?请看作者简介(文学史上)曹操(155—120XX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士令”等。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是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让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建安风骨)有很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好,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又多了一份对曹操的敬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四、品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在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反复涵咏吟诵,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起伏变化,读出语调气势。五、作业:背诵这首诗阅读《三国志·曹操传》、曹操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等。第四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高一的一年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本班学生学习水平不一,为了能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求课下他们充分预习诗歌内容,搜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安排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目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2.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与讲授法。2、比较阅读。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马会出现这几个词语“奸雄”,“枭雄”、“英雄”,那么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短歌行》,从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作者)作家简介曹操(155-220XX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在曹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称“魏晋风骨”。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题解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节奏、重音。2、朗读时注意短歌行的诵读特点,低沉,缓慢,读出气魄来。3、试着以曹操的形象来读。朗读过程1、学生同桌间放声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全班同学配乐齐读。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通过配乐朗读你感觉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慷慨悲壮2、诗中表现诗人感情最浓烈的是哪个字?明确:“忧”,它也是本诗的诗眼。(板书)3、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你看到了“忧”字?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为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4、分析这几句话你觉得诗人内心的忧愁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从“难忘”“、不可断绝”,还有诗人借酒浇愁的这些词语上看出郁结于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深,忧愁之多难以释怀,只有借酒浇愁得到短暂的释怀。课文内容探究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感受那带有诗人浓浓的忧愁的诗句并且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到底在“忧”什么?根据诗人的情感将本诗划分为四个小节,并且逐层分析诗人到底忧什么?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第一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忧”的是什么?明确: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作者借酒浇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中国发明造酒的第一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作者借酒忧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样的短暂、时光易逝,而自己功业未成。可见诗人一忧人生短暂。(板书)过渡: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诗歌中说: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李白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要解忧只有找出“忧”的源头,诗人还在忧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节。第二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女同学齐读)1、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大家找出是那两句?明确:“但为君故,沉吟至今”2、那么其它诗句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用这些诗句诗人是要表明什么?明确: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其后还有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纵然我没有主动到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联系,给我个音信呢?表达的是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样思慕你们贤才啊!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礼遇嘉宾。(展示课件)3、这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确: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第二节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思——求贤若渴(齐读第一、二节)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男同学齐读)1、这里运用什么手法?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也表达了诗人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远不会止息的。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并没有来归,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明确:求贤不得之忧。二忧贤才难得。(板书)2、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的渴慕人才?我们可以联系写作背景来谈。明确: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展示背景课件)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读)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辞?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明确: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怎样理解?明确:比喻、用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到这边我们就比较清楚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了。三忧:功业未就。(板书):3、“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诗人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成,所以他的志是招纳人才,统一天下。(板书)师:全班同学再次配乐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内心的忧,感受作者渴望贤才,广招贤才的迫切心情和博大胸襟。(播放音乐)艺术手法探究问题:诗人何以写忧的?请举例说明。明确:⑴巧用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⑵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课内拓展延伸历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人?师: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课外拓展延伸:本诗与《长歌行》主题与艺术手法有什么异同?长歌行(汉乐府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题:劝诫世人惜时奋进《长歌行》感慨时光易逝,渴慕贤才《短歌行》手法:由情入理《长歌行》比兴,巧用典故《短歌行》课堂小结我们在诵读本诗的基础上,分析了曹操为何而忧,忧什么,以何写忧,同时《短歌行》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即便一道人生暮年依然和时间赛跑,招揽贤士完成统一大业。而对于我们这些青春少年们难道不应扬帆远航,奋发图强实现人生梦想吗?布置作业作文《我心中的曹操》,要求500字,体裁不限板书设计短歌行曹操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志:统一天下功业未成第五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原创)——龚普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及情感。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展示)英雄诗人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短歌行:本文是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四言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苦闷。二、整体感知1、范读。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三、课文赏析(一)、把握诗歌的情感主线。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从诗中寻找线索,试用一个字概括出来。[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二)情感解读为何而忧?问:诗人到底忧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忧情”。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明确]:三优:人生短暂;求贤难得;功业未就。诗的前八句写: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靠什么来排解愁绪呢?唯有饮酒方可解脱。这八句就写出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忧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化用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求)。“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据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