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4页
数学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简洁了解计算工具的进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洁学问、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进展史。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受熟悉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展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为了便利计算,人们创造了许多种计算工具。我们在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熟悉》中对计算工具有过简洁了解,今日我们连续来熟悉计算工具。(板书)谁先来说说我们都了解了哪些计算工具?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熟悉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进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消失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纳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展各种计算。

(二)熟悉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构造简洁,使用便利,特殊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局部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创造,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旧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局部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看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进展到日本,渐渐演化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缘由是我国古代采纳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纳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构造简洁,使用便利,特殊有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师:算盘有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做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挨次完全一样。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珠靠梁。拨珠时,要根据数位从高位拨起。(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档为个位)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602134067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头就让学生展现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的状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进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创造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创造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月,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熟悉

20世纪70年月,人们创造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头用计算器来进展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特别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或许会发觉有许多种计算器。这是由于依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一样。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自主学习、小组沟通:你熟悉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些按钮,各有什么作用?“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展现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详细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根底。并引起探究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头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4468+179232023—8925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312÷8

(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展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好玩又有难度。既培育学生观看、推理力量,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9999×5=

9999×2=9999×7=

9999×3=9999×9=

9999×4=

运用竞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沟通。

三、课堂练习,稳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竞赛。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创造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进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数学的教学设计2

“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探究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看、操作、争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量的进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育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性。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胜利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送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说明:利用教材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中,进展了问题意识。]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答复: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算式13-9=。

[说明:结合详细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展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赐予个别指导)

[说明:摆一摆、算一算,有利于逐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力量。对探究有困难的学生,进展个别指导,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念。]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仔细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举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说明:通过争论和沟通,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说明:让学生之间互评,有利于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比拟中体会学习方法。]

4.活动小结。

要求:同学们都能积极思索、团结协作,想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

计算12-9和16-9(“想想做做”第1题)。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展计算)

[说明:例题教学采纳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沟通、分组争论汇报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听一听、比一比、试一试等活动,主动把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三、练习应用,稳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2.“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计算、比拟的根底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3.“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预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要求: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小蚂蚁,戴上头饰,把这些信(卡片上写着算式)送到信箱里去,其他小朋友留意看看他们有没有把信送错地方。

12-9=10-9=14-9=

18-9=

11-9=19-9=

16-9=13-9=

17-9=15-9=

在“小小邮递员”的音乐声中,“小蚂蚁”把信送往相应的信箱。最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评比“优秀邮递员”。

4.“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算一算,再比一比、议一议,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的简洁规律。

[说明:采纳多种练习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欢乐,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数学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把握比拟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拟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育学生学问迁移和归纳概括的力量。

2、学生经受亿以内数的大小比拟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拟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拟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拟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学问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熟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拟。

1、填空。

(1)82023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与720231的位数()(一样或不一样)。

(2)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其次位是()位,表示()个()。

(3)346000左起其次位是()位,表示()个()。

2、比拟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128020xx○1020

5693○52978064○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拟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假如位数一样,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假如左起第一位一样,就看其次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宽阔,山河壮美,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制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制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详细人数。

师出示课件20xx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日本:3658200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印度:606500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拟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便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拟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拟,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拟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拟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拟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讨论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拟。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争论沟通。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一样位数的数的大小比拟。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一样状况怎样比拟?小组内争论沟通。

学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学生说。

让学生说出比拟的方法:

位数一样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假如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拟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拟

要求:依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

学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沟通各自比拟方法。

引导比拟:分类————七位数相比拟———六位数相比拟

三、稳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完毕今日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展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拟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10360050140○61340

28906○28890620300○307300

(2)根据从小到大挨次排列大小

505005005005500040005

四、教师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日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觉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一样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假如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拟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熟悉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拟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一样的两个数大小比拟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假如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拟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多个数大小比拟先分级再分类比拟

数学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7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综合学问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2.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运用”的问题解决的根本过程。

3.感受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学问的热忱。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讨论一般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构造的关系,讨论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讨论一般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与它们的转数的关系。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今日我们来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二、讨论一般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构造的关系

提出问题

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分析问题

方法一:直接测量(误差大)

方法二:计算法

解决问题

自行车行进原理

探究车轮转动的圈数与什么有关?

探究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合作探究

前齿轮转动一个齿,后齿轮转动几个齿?前齿轮走过2个齿呢?5个齿呢?

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汇报沟通

前后齿轮转动的什么数是相等的?

结论: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后齿轮转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车轮周长

运用学问

自行车车轮直径是0.8米,前轮是48个齿,后轮是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跑多少米?(

三、讨论变速自行车能变出多少种速度

观看变速自行车

变速自行车一般有多个前齿轮多个后齿轮,例如这款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合作探究

出示书上表格,小组合作沟通,并完成表格填写

思索:蹬同样的圈数,前、后齿数比是()的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为

什么?

汇报沟通

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齿数比×车轮的周长,当车轮周长肯定时,前齿轮数齿数:后齿轮数齿数的比值最大时,自行车走的最远。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实践活动,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数学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P93-94例1-例3及P94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觉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圆的各局部名称,发觉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力量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培育自办法识,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学问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表达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觉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预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学具预备:

1个圆形物体、圆规、白纸、直尺、图钉、线、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找一找(多媒体出示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平面图形大家还熟悉吗?在这些平面图形中,有一个图形与众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学生说出弯曲的后多媒体演示)

2、看一看

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下面请你观赏。(多媒体出示教材97页的你知道吗图片:自然现象、工艺品和建筑物、运动现象、生活用品)

2、说一说

美不美啊?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学生举例)今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的熟悉圆(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圆:同学们,圆这样美,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师:请你借助教师供应的工具画一个圆。(小组合作)

反应:你是怎样画的?(学生答复后多媒体随即动画演示)。

(1)借助圆形实物画:你是这样画的吗?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2)借助图钉和线段画:你是怎样画的?

(3)借助圆规画:你是怎样画的?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了圆,但是通常我们会借助圆规来画圆。请拿出圆规。师简洁介绍:圆规有2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脚可以随便叉开。那怎样用圆规画圆呢?谁能说一说?(然后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4)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2、体验: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觉得圆是怎样的一个平面图形?

3、熟悉圆心、半径、直径

(1)结合圆规画的圆(屏幕),师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半径有什么特点?直径呢?

(2)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看一看、比一比: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和半径的长度(同样长)

(3)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

师:刚刚我们熟悉了圆心、半径、直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圆的特征。

4、探究圆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

出例如3:在圆形小纸片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思索以下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沟通

(3)电脑演示,加深理解。(多媒体将学生验证的圆的特征运用了旋转、重合等手段,进展动态演示)这些都是圆的特征。多媒体出示::全部的直径都相等,全部的半径都相等,d=2r,R=d/2)

通过验证,你们发觉的这些圆的特征正确吗?

质疑:那教师的圆的半径和你的圆的半径相等吗?(强调:在同一个圆内)

(4)学生概括,总结特征。谁能把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一下。

三、稳固练习(多媒体出示)

1、练一练第1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多媒体出示

2、练习十七第1题: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

3、推断题(指名说一说,说出理由)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圆有很多条半径

(3)通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4)画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5)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小。

4、练习十七第2题

四、实际应用

1、体育教师要画一个半径是3米的圆,怎么办?(商议商议,帮教师出出点子)学生沟通后看动画演示,说明和圆规画圆的道理是一样的。(固定点就是圆心,绳子长就是半径)

2、师:同学们,圆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所以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设计成了圆形,比方: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学生争论)

(多媒体播放车轮是圆形的行进动画)

附板书:

圆的熟悉

画圆:两脚叉开、针尖固定、旋转成圆

(圆形图)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

数学的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练习二p38

教学要求:

1、稳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预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依据画好的进展填空,留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沟通,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假如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假如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一样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嬉戏,帮忙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赐予适当的嘉奖。

六、数学嬉戏

先讲评嬉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数学的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看,比照,归纳的方法;进展学生的观看力量,思维力量及分析力量.

3,情感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合作沟通意识,渗透数学学问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效劳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设想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力图表达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受由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家的过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相应关系式,学生探究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纳教师引导与学生参加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泼课堂气氛,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根底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在了解概念的根底上精确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内容连接上循序浙进,让学生乐于承受.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教学难点:区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架设学习探究平台,教师采纳点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经受主动思索,自主探究及合作沟通的过程来到达对学问的发觉和承受,进而完成学问内化,使书本学问成为自己的学问.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1: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xx年7月1日建成通车,是世界上海拨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今日我们就来探讨这条铁路上有关路程的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速度可以到达120千米/时,问: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能行使多少千米t小时呢

分析:依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则

它2小时行驶的路程:100*2=200(千米)

它3小时行驶的路程:100*3=300(千米)

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100*t=100t(千米)

点示:字母t表示时间,用含有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

留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假如出乘号,通常将号写作.或省略不写.

问题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解答教科书第54面思索题.

(1)6a2,a3(2)2.5x(3)vt(4)-n

由此引和新课.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单项式概念的探究.

①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析:6a2是6.a.a的乘积.

a3是a.a.a的乘积.

2.5x是2.5.x的乘积.

vt是v.t的乘积.

-n是-1.n的乘积.

归纳:都表示数与字母的积.

②引出单项式的概念:

教学活动

倾听

思索

分析

思索

师生互动

列式解答

倾听

理解

思索

归纳

倾听

理解概念

举例集体评议

学生活动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课起着过渡作用.

由浅入深,对新学问的把握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

培育学生的分析力量及表达.

准时强调让学生对新学问把握得更加完整.

培育学生的分析,思索及归纳力量

加深对概念的了解

培育学生的评价力量

为概念的引出

设计意图

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特殊的,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如Z,a等.

③让学生举出单项式的例子.

2,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探究.

问题1:以上单项式有什么构造特点

总结: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局部组成.

问题2:分别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的指数.

教师归纳: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全部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沟通练习:同桌之间一人举出单项式,另一人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教师巡察指导,请各别学生展现沟通成果.)

思索

总结

思索

倾听

理解

记忆

同桌沟通

学习

展现成果

做好铺垫

理解概念,为下一步利用概念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在学生形成解题思维之后,手让学生完成给学生自我展现的空间.

3,例题教学

教科书55页例1

学生独立解决后相互沟通,最终教师归纳并在黑板上加以标准.

三,练习稳固,娴熟技能.

1,教科书第56页练习第1,2题.

2,以下各式:-x+3,6x,其中是单项式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长.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五,思索

独立完成

师生互动

独立完成

集全评议

六,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培育学生思索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检验学生对学问的把握程度.

通过总结,再次加深学生对学问的把握程度,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2.1整式

一,青藏铁路问题(略)

二,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

八,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探究重在让学生参加学问产生,进展,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很发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较少.

数学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外表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根本过程.

3.把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构造,把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以下题目.

57+26=82-49=12×27=351÷13=

36+47=41-18=26×28=544÷16=

师:哪个同学和教师竞赛?看谁做的快?

师:同学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教师就把这中间的微妙告知你们,信任你们知道后比教师做的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熟悉

1.师: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学问?(学生自由发言)

2.师: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学问.(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

3.师: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熟悉,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连续讨论.(学生拿出预备的计算器)

4.出示思索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试验自己验证)

5.汇报结果

(1)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

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板书)

练习12÷4(说出过程)

(3)A.假如发觉输入错误,怎么办?(去除键)(板书)

例如:9-3,

按键教师强调:去除键只去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旧保存.

B.假如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当怎么办?

C.假如需要去除前边的全部数据,应当怎么办?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例如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连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展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2983-627=32×68=

1548÷43=49×39=17805-3976=

小结:加、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

2.出例如2:计算68+5×25(板书)

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练习:

783+56×2157+272÷1794+184×3

3.出例如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稳固反应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146-89301+27419

52-764

102×634608÷3627×391596÷38

2.用计算器计算.

591-243+20752×34+6253815÷35-27

32×59-10348004÷92+768027-7570-84

3.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5次可以运完;假如改用一辆载重12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

四、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问?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留意什么?依据你所了解和把握的关于计算器的学问,你能设想一下将来计算器的进展趋势吗?

五、课后作业

1.用计算器计算.

69000+135000=352400-168000=

300760-259065=920234+1540217=

2.用计算器计算.

203-2584÷76=2405÷(85-48)=

35×(729÷27)=7641-56×82=

2412÷(288÷8)=470+21×19=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首先生动地引出计算器博士来介绍计算器学问,从而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随后教师通过操作动画中的计算器,来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使学生对正确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学生设想将来计算器的进展趋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探究活动

辩论会

辩论题目

正方:小学生应当使用计算器.

反方:小学生不应当使用计算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自发地学习计算器的相关学问.

2.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思维及反响力量.

活动预备

查找有关电子计算器的一切学问.

活动过程

1.选出若干评委,其他学生分为两组.

2.抽签打算正、反方.

3.辩论分两阶段进展.首先请正、反双方各选一名代表进展论述.随后进入自由辩论,两组可自由举手发言,时间为半小时(可自定).

4.由评委打分,判定优胜者.

数学的教学设计9

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对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进展的前提和保证。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需遵循肯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筹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需融人设计者的丰富阅历,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强化根底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局部,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严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根底,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详细落实。

1,学生的学问储藏。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根底上,熟悉新知,重构学问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学问背景进展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学问获得的旧学问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学问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储藏,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力量。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很多数学教师在进展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无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启迪和进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力量得到形成和进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展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力量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无视的内容。

3.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推断供应了理论根底及根本思路,精确地推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展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把握多少数学学问,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讨论的力量。因此,教师要依据各个学生的力量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进展区内。帮忙学生把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育学习数学的力量,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找准教学设计的根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展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学问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表达,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依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学问与技能”“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表达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详细目标,在详细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展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详细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动身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问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索、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

在进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学问”,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留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学问库,与学生承受学问的动态过程不行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悟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留意学问的呈现挨次,即先消失什么,再消失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到达学问的形成、稳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动身,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挨次,进展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制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构造。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沟通、自主探究”,逐步转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学问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

2.自主探究。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觉。学生学习数学学问,原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学问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究场,是学生进展有效探究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展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状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究场。固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究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常常创设不同的探究场,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沟通。当今时代科学讨论的主要方式是集体讨论,通常组建讨论小组,按肯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讨论并最终到达讨论的目的。合作学习表达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起到了不行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沟通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忙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学问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沟通中可能消失的状况加以猜测与估量,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找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肯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表达所教学问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明显,教学程序应有肯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需优化教学程序,可实行一些有效的措施,进展共性化的教学设计,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筹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肯定的弹性,为学生参加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转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制造条件。鼓舞学生主动探究、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才智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共性舞台。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供应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在探究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要优化课堂导入,重视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中,要留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欢乐的身心沟通中学习、成长。设计的评价过程,要促进学生的主体进展,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数学的教学设计10

一、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肯定共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根底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力量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材分析

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很多表达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详细表现:

“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根底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看,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详细情境,探究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供应丰富的学习资源,注意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索。“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熟悉并能识别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熟悉简洁的路线图。“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熟悉图形”通过生活实景,熟悉角,能识别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熟悉平行四边形。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依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并与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洁的猜想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大事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除此之外,还有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

本期课程内容学问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具有肯定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只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对思维力量、口头表达力量、动手操作力量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当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根底。

三、学习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结合分物活动,探究并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通过详细情境,探究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展估量的习惯,能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看,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展估量,了解

其数位挨次,会用万以内的数进展表达和沟通,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育学生的数感。

3.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熟悉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把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精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图形与几何

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熟悉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识别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熟悉简洁的路线图,能依据路线图说出动身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3.通过生活实景,熟悉角。能识别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熟悉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依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并与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阅历,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但凡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展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详细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好玩、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嬉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好玩的情景中理解和熟悉数学学问;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看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展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用多练,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把握所学的根底学问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索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把握科学、敏捷的方法。布置一些比拟好玩的作业,比方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进步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索、敢于提问、擅长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连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数学的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看、比拟、测量和动手操作的根底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讨论不规章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留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索、质疑问难、小组争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

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表达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详细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稳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章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学问,给予《周长这一学问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简单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表达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赐予确认)

(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

〔评析:采纳学生身边的、熟识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讨论素材,增加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楚明朗。〕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熟悉。

(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

[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究的问题。]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全部边长的总和)

[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根底。]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现不同的计算方法。

(2)稳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稳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章平面图形中,避开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章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熟悉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理解和把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学问进展推断、推理的力量。

2、初步理解小数的根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加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填空

1米=()分米1米=()厘米1米=()毫米

2、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标价一般是这样的:手套:毛巾:(课件演示)

提问:2.50元、3.00元各是多少钱呢?(2元5角、3元)

2.5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3.00相等吗?

引入:为什么会相等呢?这就是今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图。

请比拟一下它们的大小。学生略加思索后立刻提问,要求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重合法比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

板书并演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导入例1:

你能把它们都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必需表达它们的原先单位。

1分米=()米10厘米=()米100毫米=()米

依据学生答复归纳演示:1分米是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很快答复后课件演示。并在他们之间加上等号。

我们还可以用重合法比拟一下。(课件演示)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提问:这说明白什么问题?

请大家认真观看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末尾添上“0”

依据学生答复逐一板书:

小数0.1米=0.10米=0.100米大小不变

末尾去掉“0”

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三、稳固运用、沟通反思

强调:我们假如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比拟0.30和0.3的大小。(用你喜爱的颜色在课本上分别表示出0.30和0.3)。

2.出例如2: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索: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提问:0.70你认为可以怎么化简才能大小不变?

(2)学生自己完成。指名答复,让其说说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3)为什么105.0900的5左边的0不能去掉呢?(强调小数的性质中“小数的末尾的0“。)

(4)练习: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0.401.8202.9000.08012.000

答复后小数末尾的0红色出现。

问12应当去掉0后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表示?

强调:12去掉0后,小数局部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过渡:同样,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还可以依据需要,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3.出例如3。

不转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局部是三位的小数。

想想可以怎么做?

(1)学生自己完成。

(2)大家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3能不能直接在后面添0?

(3)练习:以下数假如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4.90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有哪些收获?

2.现在知道刚刚的标价为什么相等吗?

五、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第一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小数0.1米=0.10米=0.100米大小不变

末尾添上“0”

末尾去掉“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数学的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把握按比例安排应用题的构造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安排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按比安排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假如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确定要买杀虫剂(浓缩剂)进展杀虫。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依据学生的答复,那好,我们今日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学问比的应用。

板书:比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的54页。

出示教材54页例2

阅读与理解: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条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

分析与解答:

(1)、稀释液:500ml总分数:1+4=5

1:4表示什么意思呢?

浓缩液:水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方法一:

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终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把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

先求总份数,再求各局部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最终用总量乘各局部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局部量。

浓缩液有:5001/5=100(mL)

水有:5004/5=400(mL)

回忆与反思: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

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

三、稳固练习

练习十二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