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1.gif)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2.gif)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3.gif)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4.gif)
![宏观11章国民收入决定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50fbb3b8851730fb665bb18453b9749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1章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acro-Economics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1章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acro-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导言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二、宏观经济学及其特点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导言一、经济学的科学性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一、经济学的科学性1.科学的本质特点:实证性,即解释“是怎样的”问题。(1)可证伪性:提出科学理论时,必须同时包含放弃这一理论的条件。理论陈述必须在逻辑上有可能被经验证明是不真实的。爱因斯坦在有人宣布拥有反对狭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据时,他立刻申明,如果这些证据被证明确实存在,他将放弃相对论。——这些证据就是证伪条件。(2)假设与简化:必须把一切科学定律和理论看作假说或猜想。科学上,没有绝对正确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一、经济学的科学性1.科学的本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4)经验一致性:科学理论需要接受经验的检验:与理论假设对照,然后决定对理论取舍。科学有可能通过实验方式提供经验证据。“可控实验”就是提供“其它条件不变,只有关注的某个因素改变”的特定状态或条件。然而,天文学等也不具有实验性,而是自然过程提供的观察现象。(3)内部一致性:同一理论体系内部逻辑必须一致,不能有逻辑互相矛盾的假设和命题。需要一个统一假设系统,能够同时解释两个现象。一个喝酒和没喝酒的同时驾车,没喝酒的人出事,喝酒人反而没事。不能用“由于喝酒所以没出事”来解释。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4)经验一致性:科学理论需要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2.经济学的科学性第一,符合科学的可证伪原则。1999年贸易额3600亿美元,GDP为81911亿元等事实陈述,无疑具备可证伪性。第二,采用假设手段构造理论,用简化模型表达理论。1/1地图就是取消地图。所以,开学研究必须大量运用简化模型。第三,坚持内部逻辑一致性原则。严谨的经济学家,在不同场合,对不同问题,分析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轻率的经济学家,他写的不同文章,潜在分析逻辑互相打架,甚至一篇文章前后部分也会打架。第四,不断把理论假设与经验事实相对照,以检验理论真伪。经验观察,包括直观性事实,整理性事实,标准性事实。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2.经济学的科学性第一,符合科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3.经济学——作为科学的“软肋”经济学在其科学性方面至少存在三根软肋:(1)实证检验不确定性。经济现象特别复杂,度量成本很高,或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受心理和预期的影响,比一般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经济过程不具备完全可重复性,难以采用可控实验研究。(2)需要大量发表规范性意见。规范性意见,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3)经济学家难以摆脱利益因素影响。配置资源,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家发表规范性意见,本身也有利益涉及其中。经济学领域存在争议,10个经济学家有一打观点和意见。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叫屈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3.经济学——作为科学的“软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二、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宏观(Macro-)”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而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宏观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二、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宏观经济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帐户二、国内生产总值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四、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六、国民收入公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9一、国民收入帐户——GDP1.国民收入帐户的重要性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长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9一、国民收入帐户——GDP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02.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帐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统计员——经济学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员——公众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02.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1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两个缺陷: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1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2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grossnationalproduct(income)2.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家统计局的定义)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2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33.GNP与GDP的比较封闭条件下,GNP=GDP。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GDP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33.GNP与GDP的比较封闭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4(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2)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3)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
是流量而非存量。(4)是最终产品,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4.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4(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55.最终产品最终产品finalproductgoods: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通常包括:①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存增加);③净出口(进出口差)。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终产品。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的最终产品。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55.最终产品最终产品fina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66.中间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经过加工后,还要在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计算在不同生产阶段增加的产值(valueadded)=产品和劳务的销售收益—中间产品费用。实际区分最终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炼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原料、能源等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66.中间产品中间产品Inte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77.GDP的缺陷修改:绿色GDP——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GDP虽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指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77.GDP的缺陷修改:绿色G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8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GDP先生的讲述GDP指一定时期内新生产而不是新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8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9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1.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C】消费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GDP=C+I+G+X-M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9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1.支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0【I】投资investment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投资固定投资fixed居民住房投资企业固定投资固定: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存货投资inventory=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货。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0【I】投资investmen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1支出法应计入总投资的是:A.个人购买小汽车B.个人购买游艇C.个人购买住房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1支出法应计入总投资的是:某年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2净投资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为使问题简单化,除非特别说明,都假定折旧为零,投资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投资重置投资replacement=对磨损的补偿=折旧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投资–折旧(重置投资)=期末的资本存量-期初的资本存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2净投资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3【G】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以避免重复计算。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3【G】政府购买Governm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4【X-M】净出口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net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X=出口M=进口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但外需波动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经常帐户差额贷方借方2003459519647372002354387535212001174317930051997297215918621996721814174119951615431526199477126411881993-1199221041199264856792国际收支概览表(亿美元)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4【X-M】净出口表示本国的最25表12-3A国国民生产总值,200×年国民生产总值4070⒈私人消费支出
2600⑴耐用品360⑵非耐用品900⑶劳务1340⒉私人国内总投资
650⑴固定投资640
非居民固定投资
480
建筑投资180
耐用生产设备投资300
居民住房投资
160⑵存货投资10⒊政府购买支出
800⒋净出口
20⑴出口380⑵进口360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25表12-3A国国民生产总值,200×年国民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6年份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最终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资本形成率(投资率)最终消费率(消费率)(%)(%)2001108972.466878.339769.42324.736.561.42002120350.371691.245565.03094.137.959.62003136398.877449.555963.02986.341.056.82004160280.487032.969168.44079.143.254.32005188692.197822.780646.310223.142.751.82006221651.3110595.394402.016654.042.649.92007263242.5128444.6111417.423380.542.348.8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6年份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72.收入法incomeapproach
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W+i+R+E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paymentapproach)。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块:(1)要素报酬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厂商收入产品最终价值:除要素收入外,还有折旧、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收入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72.收入法incomea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8(1)生产要素报酬收入工资: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利息: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利息,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权等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入,个体户收入。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常混在一起,无法区分。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8(1)生产要素报酬收入工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9(3)厂商收入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未分配利润等。资本折旧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里面。企业转移支出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9(3)厂商收入公司税前利润。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0两类税收间接税: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主要针对货物,13/17%税率营业税:主要针对劳务,3-15%税率关税等:针对进出口。直接税: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0两类税收间接税:能够转嫁税负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2007年/亿元)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1地区地区生产总值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北京9353.324071.701386.621375.462519.54天津5050.401588.56893.84754.321813.68河北13709.505257.091999.131817.054636.23山西5733.351899.32900.26816.822116.95内蒙古6091.122093.35772.85969.232255.69辽宁11023.494464.481858.991688.233011.79吉林5284.692170.28735.12907.381471.91黑龙江7065.002568.21890.31960.902645.58上海12188.854261.732072.561951.843902.72江苏25741.159611.804153.133582.728393.51浙江18780.447433.992833.042593.495919.92安徽7364.183241.141051.01997.512074.52福建9249.133919.321279.151097.122953.54江西5500.252450.46732.19618.801698.80山东25965.919082.094181.753771.388930.69河南15012.466167.592026.051579.845238.98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2007年/亿元)西方经济学·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2007年/亿元)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2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湖北9230.683812.091466.411386.032566.15湖南9200.004273.001230.581188.082508.34广东31084.4012053.444399.454558.8710072.64广西5955.652758.18665.29643.961888.21海南1223.28512.81166.28235.81308.38重庆4122.511971.50542.38432.761175.87四川10505.304804.131251.791788.942660.44贵州2741.901234.36434.75380.85691.94云南4741.312118.18972.68645.281005.17西藏342.19175.4524.3174.3268.11陕西5465.792031.84823.33912.201698.42甘肃2702.401181.35413.49467.18640.38青海783.61356.3999.84149.43177.93宁夏889.20401.64114.32178.36194.89新疆3523.161566.80456.62494.691005.05总和275624.62109532.2740827.5239018.8586245.97地区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2007年/亿元)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33.生产法productionapproach
又称部门法(sectorapproach)。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从生产角度,运用增值法统计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化学工业,金融保险业等17个部门进行生产或部门法统计。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33.生产法producti
国内生产总值(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亿元)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4年份国民总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
建筑业2001108068.2109655.215781.349512.343580.65931.744361.686222002119095.7120332.716537.053896.847431.36465.549898.993982003135174.0135822.817381.762436.354945.57490.856004.7105422004159586.7159878.321412.773904.365210.08694.364561.3123362005184088.6183217.422420.087364.677230.810133.873432.9140532006213131.7211923.524040.0103162.091310.911851.184721.4161652007251483.2249529.928095.0121381.3107367.214014.1100053.518934注:1.1980年以后国民总收入(原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为国外净要素收入。
2.2006年全国农业普查后,对2005年、2006年第一产业数据进行了调整,2004年及以前年份数据未做调整。国内生产总值(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亿元)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5我国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资料加工计算得出。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报酬、价格、住户收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如交通运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国际收支统计资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和为避免中间层次干扰的超级汇总法。基本计算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现价和不变价计算方法。中国如何统计GDP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5我国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64.产出、支出、收入的关系广义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完全等值,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2)产出=支出。最终销售=最终支出。从一个国家来说,总支出与总收入应当是相等的;但由于统计误差,即用支出法与收入法统计的结果可能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支出法为准进行调整,所以,用收入法核算GNP要额外有一个统计误差项。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64.产出、支出、收入的关系广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75.总产出核算的重要意义(1)总产出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税收、财政支出、进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只有通过总产出水平的变化才能得到最终说明。比如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等。(3)“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恒等式是建立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依据。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75.总产出核算的重要意义(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8四、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netdomesticproductsNDP=GDP-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8四、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92.国民收入:NInationalincome广义: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92.国民收入:NInatio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03.个人收入:PIpersonalincome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PI=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03.个人收入:PIpers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1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从长期看:DPI=GDP-Z-T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1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25.综合GDP-固定资产折旧=NDP
某年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元,国内私人投资5000亿元(其中500亿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为3000亿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元),出口为2000亿元,进口为1500亿元。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DP=16000-500=15500NI=15500-2000=13500PI=13500+500=14000DPI=14000-(3000-2000)=13000NDP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NI
NI
-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
PI
-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DPI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25.综合GDP-固定资产折43国民生产总值4070减:折旧500等于:国民生产净值3570减:间接税和非税支付340企业转移支付25统计误差1加对政府企业的净补贴10等于:国民收入3214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表12-4A国国民收入200×年
43国民生产总值4070减:折旧500等于:国民生产净值344表12-2A国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200×年)国民收入3214减:
公司利润300
净利息432
社会保障支出350加: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450
个人的利息收入420
个人股利收入100
企业转移支付20等于:
个人收入3122减:
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500等于:
个人可支配收入2622减:
个人支出2400等于:
个人储蓄222单位:10亿元(当年价格)44表12-2A国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200×年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5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5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66.人均收入人均GDP(GNP)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温州17727元18846元苏州14451元57992元比例1.30.3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66.人均收入人均GDP(G我国人民生活基本情况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7时间1990
2000
2006
2007
收入与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106280117591378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68622533587414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1279499886979997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585167028293224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元)62350761229313058生活质量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城镇54.239.435.836.3农村58.849.143.043.1我国人民生活基本情况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7时间19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8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1.名义与实际GDP名义GDP: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只有实际GDP才能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情况。名义GDP有时会造成一些假象,即名义增加,而实际减少。当年价格也称为即期价格、现期价格。不变价格指基年价格。GDP折算数(平减指数)IPD:
ImplicitPriceDeflator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反映通胀的物价指数。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8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1.名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92.潜在产出现实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潜在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最终产品和劳务。GDP缺口:潜在GDP与实际上所生产的GDP的缺口。潜在GDP是充分就业时的GDP,也称充分就业GDP。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92.潜在产出现实GDP: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03.综合国力的评价CNPComprehensiveNationalPower综合国力排名
数据资料截止2002年12月31日
排名国名增长率总分
1美国2.6%8530
2日本1.1%4947
3法国2.6%4280
4英国2.3%4096
5德国2.0%4081
6俄罗斯4.9%2901
7中国7.7%286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于偏重物质和劳务。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还取决于其它许多因素,还有国土资源、国民素质、环境质量、社会福利、政府工作效率、国际竞争能力,等等。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03.综合国力的评价CN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1六、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的收入构成简化:假设全社会只有两部门:消费者和企业,不存在税收和进出口。假定没有折旧。即GDP=NDP=NI=Y若生产与消费均衡:生产=消费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1六、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2从GDP的计算得出国民收入公式假设:一国内所有收入都用以支出。即总支出=总收入GDP=总支出=总需求=C+IGDP=总收入=总供给=C+S假设企业:全部是实物资产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由于把企业没有售出的产品计入存货投资,所以从事后和名义上看,存在恒等式:总需求=总供给从总支出的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从总收入的去向角度看,GDP=消费用途C+储蓄用途S
C+I=GDP=C+S即:I=S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都=国民收入Y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2从GDP的计算得出国民收入公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3I=S恒等式的解释大写的I=S会计方面
不论经济状况如何,储蓄和投资都相等。是事后的实际发生的国民收入均衡;也是名义上的,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本教材,小写的i=s经济方面
却不一定存在是事前均衡问题,指意愿、计划的储蓄和投资。也是剔除了价格变动、根据实际价格计算的。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均衡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收缩i>s(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扩张储蓄由消费者提供;投资由企业进行。个人的储蓄动机和企业投资动机不同,储蓄与投资不可能致。比如:个人肯定不会为存货投资提供储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3I=S恒等式的解释大写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4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三部门中,包括政府部门。Y=GDP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不在内,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所以:C+I+G=Y=C+S+T,即I+G=S+T,I=S+(T-G)(T-G)为政府储蓄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收入方面:Y=C+S+T,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0-Tr=全部税金-转移支付。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忽略掉转移支付也可以)。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4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三部门中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53.四部门的收入构成四部门=三部门+国外部门。支出方面:Y=C+I+G+(X-M)(X-M)为净出口收入方面:Y=C+S+T+KrKr为是本国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款等,都来自要素收入。所以C+I+G+(X-M)=Y=C+S+T+Kr即I+G+(X-M)=S+T+KrI=S+(T-G)+(M+Kr-
X)=本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53.四部门的收入构成四部门=学习本章应该能掌握GNP与GDP的比较GDP的缺陷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计算NDP、NI、PI、DPI的涵义及相互关系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及其经济内涵学习本章应该能掌握GNP与GDP的比较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57练习: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资产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yp=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练习: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练习
3.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1)用S表示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元)(2)用z代表投资,用Sp、Sg、Sr厂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一200(亿元)。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练习3.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1)用S表示储蓄,
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4.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605.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1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不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GDP有净出口一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5.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61思考: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1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思考: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62学习本章应该能掌握GNP与GDP的比较GDP的缺陷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计算NDP、NI、PI、DPI的涵义及相互关系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及其经济内涵学习本章应该能掌握GNP与GDP的比较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1章64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acro-Economics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1章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acro-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5导言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二、宏观经济学及其特点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导言一、经济学的科学性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6一、经济学的科学性1.科学的本质特点:实证性,即解释“是怎样的”问题。(1)可证伪性:提出科学理论时,必须同时包含放弃这一理论的条件。理论陈述必须在逻辑上有可能被经验证明是不真实的。爱因斯坦在有人宣布拥有反对狭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据时,他立刻申明,如果这些证据被证明确实存在,他将放弃相对论。——这些证据就是证伪条件。(2)假设与简化:必须把一切科学定律和理论看作假说或猜想。科学上,没有绝对正确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3一、经济学的科学性1.科学的本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7(4)经验一致性:科学理论需要接受经验的检验:与理论假设对照,然后决定对理论取舍。科学有可能通过实验方式提供经验证据。“可控实验”就是提供“其它条件不变,只有关注的某个因素改变”的特定状态或条件。然而,天文学等也不具有实验性,而是自然过程提供的观察现象。(3)内部一致性:同一理论体系内部逻辑必须一致,不能有逻辑互相矛盾的假设和命题。需要一个统一假设系统,能够同时解释两个现象。一个喝酒和没喝酒的同时驾车,没喝酒的人出事,喝酒人反而没事。不能用“由于喝酒所以没出事”来解释。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4(4)经验一致性:科学理论需要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82.经济学的科学性第一,符合科学的可证伪原则。1999年贸易额3600亿美元,GDP为81911亿元等事实陈述,无疑具备可证伪性。第二,采用假设手段构造理论,用简化模型表达理论。1/1地图就是取消地图。所以,开学研究必须大量运用简化模型。第三,坚持内部逻辑一致性原则。严谨的经济学家,在不同场合,对不同问题,分析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轻率的经济学家,他写的不同文章,潜在分析逻辑互相打架,甚至一篇文章前后部分也会打架。第四,不断把理论假设与经验事实相对照,以检验理论真伪。经验观察,包括直观性事实,整理性事实,标准性事实。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52.经济学的科学性第一,符合科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93.经济学——作为科学的“软肋”经济学在其科学性方面至少存在三根软肋:(1)实证检验不确定性。经济现象特别复杂,度量成本很高,或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受心理和预期的影响,比一般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经济过程不具备完全可重复性,难以采用可控实验研究。(2)需要大量发表规范性意见。规范性意见,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3)经济学家难以摆脱利益因素影响。配置资源,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经济学家发表规范性意见,本身也有利益涉及其中。经济学领域存在争议,10个经济学家有一打观点和意见。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叫屈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63.经济学——作为科学的“软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0二、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宏观(Macro-)”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1933年提出。而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之父。宏观与部门或某个地区的局部性整体不是一个概念。经常提到部门性或地区性的所谓“宏观调控”问题。不仅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经常以宏观调控的名义进行经济干预,地方政府把它们的管理和干预活动看作宏观调控,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也要“搞一点宏观调控”。增加了对市场干预的随意性,带来不必要的效率损失。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二、宏观经济学及其范围宏观经济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1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帐户二、国内生产总值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四、其他宏观经济指标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六、国民收入公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2一、国民收入帐户——GDP1.国民收入帐户的重要性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长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9一、国民收入帐户——GDP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32.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帐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统计员——经济学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员——公众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02.国民收入帐户的产生背景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4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两个缺陷: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1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5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grossnationalproduct(income)2.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家统计局的定义)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2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63.GNP与GDP的比较封闭条件下,GNP=GDP。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GDP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33.GNP与GDP的比较封闭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7(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2)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3)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
是流量而非存量。(4)是最终产品,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4.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4(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85.最终产品最终产品finalproductgoods: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通常包括:①消费品、军工产品;②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存增加);③净出口(进出口差)。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终产品。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的最终产品。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55.最终产品最终产品fina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796.中间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经过加工后,还要在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计算在不同生产阶段增加的产值(valueadded)=产品和劳务的销售收益—中间产品费用。实际区分最终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炼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原料、能源等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66.中间产品中间产品Inte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07.GDP的缺陷修改:绿色GDP——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动等,不在GDP统计范围以内。(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目前实践不可行。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率先实行了绿色GDP。GDP虽是反映国民经济总量活动的最重要指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77.GDP的缺陷修改:绿色G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1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GDP先生的讲述GDP指一定时期内新生产而不是新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8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2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1.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C】消费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GDP=C+I+G+X-M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19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1.支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3【I】投资investment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投资固定投资fixed居民住房投资企业固定投资固定: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存货投资inventory=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货。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0【I】投资investmen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4支出法应计入总投资的是:A.个人购买小汽车B.个人购买游艇C.个人购买住房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1支出法应计入总投资的是:某年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5净投资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为使问题简单化,除非特别说明,都假定折旧为零,投资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投资重置投资replacement=对磨损的补偿=折旧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投资–折旧(重置投资)=期末的资本存量-期初的资本存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22净投资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2章86【G】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小区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 砼网格护坡施工方案
- 听评课记录高中数学数列
- 金融市场深度解读
- 家居设计季报总结
-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听课评课记录6
- 江苏省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第4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说课稿 苏科版
- 2025年度进口服装代理服务合同范本二零二五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3.1《生活在民主国家》听课评课记录
- 现代医疗美容院的市场营销与管理体系建设
- DL∕T 1309-2013 大型发电机组涉网保护技术规范
- 燃气泄漏检测管理规定
- AQ/T 6111-2023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正式版)
- (2020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评分表
- 城乡低保待遇协议书
- 华为HCIA-Storage H13-629考试练习题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辽宁省抚顺五十中学2024届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府谷县飞马梁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创新班数学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 卫生院药房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