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阅读鉴赏之哲理启示类专练_第1页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阅读鉴赏之哲理启示类专练_第2页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阅读鉴赏之哲理启示类专练_第3页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阅读鉴赏之哲理启示类专练_第4页
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阅读鉴赏之哲理启示类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插秧诗【后梁】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①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注】①六根:指眼、耳、鼻、活、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1、这首诗看似在客观记录插秧的过程,实际却在“摹景说理”。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移居①(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②不胜③,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④,力耕不吾欺。【注】①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②将:岂。③胜:美好。④纪:料理。2、有评论认此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概括其中的哲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3、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偶成程颢①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注】①程颢,北宋理学的奠基者。4、这首诗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②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①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②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③蹇(jiǎn)驴:跛脚的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5、宋诗深沉精辟有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润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6、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偶题三首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湲。【注】①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7、文章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蔽月山房【明】王守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8、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①三君子,转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②欲如何。【注】①微之、敦诗、晦叔:即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情分很深。②闻琴泪尽:《晋书•徽之传》载,王徽之听说其弟王献之(字子敬)死讯,前往吊唁,取出王献之的琴弹奏,久不成调,直呼“呜呼子敬人琴俱亡”。9、本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简要分析颈联包含了什么人生哲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悟道诗某尼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注】这是一首哲理深刻的禅诗。10、这首诗蕴含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十一、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1、有人认为,本诗寄寓了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谭孝廉赴举李咸用【注】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12、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韬光禅师①白居易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②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注]①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②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13、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理趣。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4、诗的最后两句颇有哲理,请结合诗句含义简要分析。十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对花有感(宋)梅尧臣新花朝竞艳,故花色憔悴。明日花更开,新花何以异?马上小睡(宋)孔仲平夹路桃花眼自醉,昏昏不觉据鞍眠。觉来已失初时景,流水青山忽眼前。15、宋人常以诗说理,请说说这两首诗共同表现出的哲理。十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近人俞陛云说“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请结合诗意说说16、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①(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释]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17、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塘避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18、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塍①秋日即事周密络纬②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注]①塍:田间的土埂子,小堤。②络纬:虫名。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得此名。19、宋诗往往从理性上把握,总有逻辑思维的潜流贯串其中。请结合本诗内容,我们能从中提炼出什么哲理。二十、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20、这首诗让你领悟到哪些人生哲理?请至少写出两条。二十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菊节(宋)苏轼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21、本词充满理趣,多处体现出哲理性思考,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①只有“手把”的亲身实践,才能将稻田“插满”,可见万事要躬行实践;②诗歌写插秧时“低头”能看见水中天空,说明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③“六根清净”有助于秧苗生长,说明为人处事应该保持纯粹与初心;④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说明有时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2、哲理:①乐从勤中来。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要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淳朴的邻里之乐,就应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自力更生。②勤是乐的保障。勤力躬耕是乐的根源,勤是人生的真谛。③要热爱劳动、热爱生活。④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真正回归自然,回归本性。⑤自食其力的踏实心态。3、(1)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2)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3)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4、①用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②静观万物,穷极物理,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③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超越世俗。5、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意思对即可)6、颈联说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并非生来就是如此高不可攀。它们刚开始时都是娇嫩的幼苗。诗人以“涧底针”变成“云端树”做比,勉励刘朝英及人们,只有不懈奋斗,才能由“涧底针”成为“云端树”。7、第一首:凡事当寻求根底,努力探寻真理。或不但要欣赏美,更要探索美。第二首: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或美有多种形态,不要以固定眼光衡量。第三首:探求真理永无止境,随缘领略,美好即得。或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不可偏执一端。8、《劝学》:要趁着年轻多读点书,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想要重来,也不会有机会了,毕竟时间不等人,没有人能够永远少年。《蔽月山房》:看待人或事不能仅依靠主观意识,不能被表面迷惑,不能目光短浅,否则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应当了解事物的真相,应当心胸开阔,这样你的世界就更大。9、包含的哲理: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其必然性,而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美好东西往往就在身边,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或: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梦寐以求的东西往往是原本拥有而未加珍惜的。)11、人生哲理:①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②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终能到达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12、①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年轻人不要为求轻松只做容易的事;即使贫贱有命,但疏懒怠惰会一事无成。②启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勇于奋斗;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13、①“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句,“一门”外又另开了“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无穷开启之感。②“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相互转化。③“南山云起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尘世的烦恼都是“有为”之果,“无为之处有还无”智者坐看云起云涌才是大自在、大快乐。④“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4、①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日落之时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江满天。②诗人由此感悟到人老心不老,相信暮年可以奋发有为,拥有美丽的人生,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5、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6、①颈联意思是说走到水源深处,好像到了尽头,就随之坐下观看云霞变化,可见妙境之无穷;②由此可以领悟为人处世之随意事变之无穷;③也可读书感悟文章义理之无穷。17、①求学需要沉心静气,不受外部环境影响。首联“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②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可以看出即使身处“干戈地”,仍需要坚定志向,坚持修身养性。③求学需要勤奋,珍惜点滴光阴。尾联“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直接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18、①“长自足“可推出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②“只空还”可推出清廉不染尘埃的高洁。③将“万柄莲一枕山”融为一体,可显示其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