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1.gif)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2.gif)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3.gif)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4.gif)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d5acdb548f93da50ae47d933105ee94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residentialbuildings
(SaveEnergy65%)(征求意见稿)2012.1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residentialbuildings(SaveEnergy65%)(征求意见稿)实施日期:2012年**月编制组针对广州居住建筑节能65%的目标,依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本设计标准。本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室外热环境设计;.建筑热工节能设计;.空调和通风系统节能设计;.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本设计标准中的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设计标准由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联合研究编制,应用于广州市以节能65%为目标的居住建筑节能相关设计。本设计标准未提及的按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执行。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TOC\o"1-5"\h\z前言 2目次 21总则 1\o"CurrentDocument"2术语、符号 1\o"CurrentDocument"3室外热环境设计 1\o"CurrentDocument"4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1\o"CurrentDocument"5空调和通风系统节能设计 1\o"CurrentDocument"6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2\o"CurrentDocument"附录A建筑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3\o"CurrentDocument"附录B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6\o"CurrentDocument"附表C热反射涂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及修正 7\o"CurrentDocument"附录D典型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7\o"CurrentDocument"附录E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参数 8\o"CurrentDocument"附录F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方法 13\o"CurrentDocument"附录G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16\o"CurrentDocument"附录H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性能参考说明 17\o"CurrentDocument"本标准用词说明 21\o"CurrentDocument"引用标准名录 22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提高广州居住建筑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广州居住建筑的热环境质量,结合广州居住建筑具体情况,制定本设计标准。1.0.2本设计标准适用于广州市以节能65%为目标的新建居住类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改善室外热环境、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提高空调系统及设备效率等节能措施实现节能目标。1.0.3以节能65%为目标的广州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设计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符号2.0.1迎风面积比('S)frontalarearatio建筑物在设计风向上的迎风面积与最大可能迎风面积的比值。2.0.2平均迎风面积比('s)averageratiooffrontalarea居住区或设计地块范围内各个建筑物的迎风面积比的平均值。2.0.3通风架空率(k)ventilationarearatio架空层中,净高超过2.5m的可穿越式通风部分的建筑面积占建筑基底面积的比率(%)o2.0.4透水系数T)permeabilitycoefficient单位厚度的匀质材料,在单位水位差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渗出水量(mm/s)o2.0.5透水地面面积比(。)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例。其中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及使用符合要求的透水性材料铺装的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2.0.6遮阳覆盖率(,)shadingcoveragerate在居住区的广场、人行道、游憩场、停车场等特定场地范围内,各类构筑物遮阳体和绿化遮阳体的水平投影面积总和占该场地面积的比率(%)o2.0.7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由于热量聚集而造成的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气温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是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2.0.8外窗综合遮阳系数(SW)用以评价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6D)的乘积。2.0.9建筑外遮阳系数(SD)在相同太阳辐射条件下,有建筑外遮阳的窗口(洞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的平均值与该窗口(洞口)没有建筑外遮阳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的平均值之比。2.0.10挑出系数(x)outstretchcoefficient建筑外遮阳构件的挑出长度与窗高(宽)之比,挑出长度系指窗外表面距水平(垂直)建筑外遮阳构件端部的距离。2.0.11太阳辐射吸收系数(P)solarabsorptance表征建筑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的能力的无量纲指标,是围护结构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照度与其投射到的太阳辐射照度之比值。2.0.12单一朝向窗墙面积比(CW)windowtowallratio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房间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2.0.13平均窗墙面积比(C)meanofwindowtowallratioM建筑物地上居住部分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含露台、晒台等出入口)的总面积与建筑物地上居住部分外墙立面的总面积之比。2.0.14窗地面积比(CF)windowtofloorratio房间外墙面上的门窗洞口的总面积与其建筑面积之比。2.0.15平均窗地面积比(CF)meanofwindowtofloorratioM建筑物地上居住部分外墙面上的门窗洞口的总面积与地上居住部分总建筑面积之比。2.0.16通风开口面积ventilationarea外围护结构上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包括外门、窗的有效可开启部分面积、敞开的洞口面积等,用于进风者为进风开口面积,用于出风者为出风开口面积。2.0.17通风路径ventilationpath自然通风气流经房间的进风开口进入,穿越房门、户内(外)公用空间及其出风开口至室外时可能经过的路线。2.0.18对比评定法custombudgetmethod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能耗和相应参照建筑物的空调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2.0.19参照建筑referencebuilding采用对比评定法时作为比较对象的一栋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假想建筑。2.0.20空调年耗电量(EC)annualcool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2.0.21空调年耗电指数(ECF)annualcool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factor实施对比评定法时需要计算的一个空调能耗无量纲指数,其值与空调年耗电量相对应。3室外热环境设计3.0.1居住区规划布局时,宜将住宅建筑净密度大的组团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冬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当夏季主导风向上的建筑物迎风面长度超过80m时,该建筑底层的通风架空率不应小于10%o居住区的夏季主导风向平均迎风面积比应小于等于0.65。3.0.2居住区围墙应能通风,围墙的可通风面积率宜大于40%。宜结合景观设施引导活动空间的空气流动或防止风速过高。3.0.3开敞型院落式组团的开口不宜朝向冬季主导风向。3.0.4居住区夏季户外活动场地应有遮阳,遮阳方式应采用乔木类绿化遮阳,或应采用庇护性景观(亭、廊或固定式棚、架、膜结构等)的设施遮阳,或应采用绿化和设施混合遮阳方式。遮阳覆盖率不应小于表3.0.4规定。表304居住区活动场地的遮阳覆盖率限值(%)场地遮阳覆盖率广场25游煮目场45停车场60人行道503.0.5绿化遮阳植物夏季的太阳辐射透射比,乔木树冠应小于0.3,棚架爬藤应小于0.4o影响建筑或小区场地冬季日照的绿化遮阳应采用落叶物种或活动式的遮阳设施。3.0.6居住区宜合理利用建筑阴影为居住区环境遮阳。3.0.7居住区户外活动场地和人行道路地面应有雨水渗透与蒸发能力,渗透与蒸发指标不应低于表3.0.7规定。渗透地面的构造应满足场地渗透和抗压强度要求。表307居住区地面的渗透与蒸发指标地面渗透面积比率(%)地面透水系数k(mm/s)蒸发量m(kg/m2d)广场5031.3游煮目场60停车场70人行道603.0.8居住区宜利用室外水景蒸发降温。居住区休憩场所宜采用人工雾化蒸发降温。3.0.9居住区应做绿地和绿化,绿地率不应低于30%,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绿化物种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3.0.10当室外热环境设计同时不满足3・0・1、3.0・2、3.0.5、3.0.7条中的两条要求时,应进行室外热环境模拟分析,日平均热岛强度应不高于1.5℃。4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一般规定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迎风面与夏季最多风向宜成60°〜90°角,且不应小于45。,同时应考虑可利用的春秋季风向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居住建筑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群平面布置应重视有利自然通风因素,如优先考虑错列式、斜列式等布置形式。屋顶和外墙节能设计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天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5W/(m2-K),天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不应大于0・4。2.2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东、西墙和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隔热要求。建筑不透明的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值不应超过表4.2.2规定的设计限值。当设计建筑的外墙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表4・2.3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K[W/(m2・K)]、热情性指标D屋顶夕卜墙K<0.8.D>2.51.5<K<2.0.D>2.8或0.7vK<15D>2.5K<0.4K<0.74.2.4居住建筑的屋顶和外墙宜采用下列隔热措施:1反射隔热外饰面(如浅色粉刷、涂层和面砖等);2屋顶内设置贴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3用可蓄水材料做屋面或外墙面的隔热层;4屋面蓄水;5屋面遮阳;6屋面种植;7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植物遮阳。按规定性指标设计,计算屋顶和外墙总热阻时,上述各项节能措施的当量热阻附加值,可按表4.2.4取值。表424隔热措拖的当量附加热阻采取节能措施的屋顶或外墙当量热阻附加值(itf.K/W)反射隔热外饰面(0.4<?<0.6)0.15*(P<0,4)0.20*屋顶内部带有铝箔的封闭空气间层单面铝箔空气间层(mm)S016mn2.00.433005140n57500.660及以上0.64双面铝箔空气间层S018mn鼻42.00.563007140n84500.9460及以上1.01用含水多升材料做屋顶面层0.4用含水多行材料做外墙面层0.4屋面蓄水层0.4屋面遮阳构造0.3屋面种植层0.9建筑物外墙平均K值夕卜窗传热系数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建筑物外墙平均K值夕卜窗传热系数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W平均窗墙面积比CMW0.25平均窗墙面积比0.25VCM<0.3平均窗墙面积比0.3VCM<0.35平均窗墙面积比0.35VCM<0.41.5《KV2.06.5<0.57<0.5<0.42<0.363.5<0.58<0.51<0.44<0.37KV1.56.5<0.69<0.6<0.49<0.423.5<0.7<0.61<0.51<0.43注:本条文所指的外窗包括阳台门,阳台门的遮阳系数计算见附录A。图4.3.4东、西朝向窗口垂直外遮阳板布置平面图东、西外墙体遮阳构造 0.3注:1 为修正后的屋顶或外墙面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热反射涂料的修正方法见附录C。*仅在规定指标中使用4.3外窗和遮阳节能设计各朝向的窗(包括阳台门)墙面积比,南、北向不应大于0.40;东、西向不应大于0.30。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5W/(m2•K),并且其空调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外窗和透明幕墙的综合遮阳系数Sw必须符合表4.3.2的规定,综合遮阳系数Sw计算按附录A计算。当设计建筑的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表4.3.2建筑物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限值用其他建筑外遮阳措施时,建筑外遮阳系数SD不应大于0.9。表4.3.3建筑外遮阳构造的挑出长度限值(单位:米)朝向遮阳型式水平垂直综合东0.250.300.15南0.300.250.15西0.450.300.20北0.450.300.20建筑东、西朝向的窗口应优先采用带偏角的垂直遮阳方式,并应按图4.3.4正确设计窗口遮阳板的偏角位置,其外遮阳系数SD按附录A计算。外窗应做建筑外遮阳,宜优先采用活动外遮阳。当采用水平、垂直或综合建筑外遮阳构造时外遮阳构造的挑出长度不应小于表4.3.3规定,当采4.3.5不同遮阳措施的遮阳系数按附表A.0.5选取。表4.3.5典型形式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遮阳形式SD可完全遮挡直射阳光的固定百叶、固定挡板、遮阳板0.5可基本遮挡直射阳光的固定百叶、固定挡板、遮阳板0.7较密的花格0.7非透明活动百叶或卷帘0.6室外遮阳篷0.25-0.30室内水平软百叶0.55〜0.85室内布帘0.55〜0.65着色玻璃0.40-0.65阳光控制薄膜0.20-0.60树木完全遮阳、轻微遮阳0.20-0.60南向棚架上覆盖落叶攀缘植物或遮阳织物0.20室外平行并贴近窗户的金属百叶0.15-0.20室外卷帘百叶0.30注:1位于窗口上方的上一层阳台也作为遮阳板考虑;2本表引自《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表4.0.8。3.6房间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或外窗面积的45%。当平开门窗、悬窗、翻转窗的最大开启角度小于45°时,通风开口面积按1/2可开启面积计算。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并不得小于0.60mN居住建筑应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和通风路径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以居住房间外窗的通风开口作为进风开口,以户内(厅、厨房、卫生间等)、户外公用空间(走道、楼梯间等)的通风开口或洞口作为出风开口,逐一房间设计通风路径。2户内同一通风路径上的进风开口和出风开口所在立面的朝向夹角不应小于90°,并累计出风开口面积应不小于进风开口面积。3当户门设有常闭式防火门或同一单元内户外公用空间外门窗开启口(含洞口)的通风面积累计小于2.0m2时,户门不应作为出风开口。4.3.9建筑的卧室、书房、客厅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l/7o当房间窗地面积比小于1/5时,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o4.3.10居住建筑1至9层外窗的气密性能应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的4级水平;10层及10层以上外窗的气密性能应不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的6级水平。4.3.11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o4.3.12居住建筑应统一设计空调室外机的安放位置和搁板构造、并应考虑冷凝水排放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热污染和噪声污染;设计安装整体式(窗式)房间空调器时,建筑应预留其安放位置。4建筑节能设计的对比评定法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可采用,对比评定法”进行综合评价。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完全符合本标准第4.2.1、4.2.2、4.2.4、4.3.1、和4.3.2条的规定时,则必须采用“对比评定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指标可采用空调年耗电指数,也可直接采用空调年耗电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空调年耗电指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时,所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不得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即应符合下式的规定:ECF<ECF, (4.4.1-1)ref式中尸——所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ECFef——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2当采用空调年耗电量指标作为综合评定指标时,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用相同的计算方法,所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不得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指标,即应符合下式的规定:EC<EC, (4.4.1-2)ref3对节能设计进行综合评价的建筑,其天窗的遮阳系数和传热系数应满足第421条的规定,屋顶、东西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必须满足本标准第4.3.2条的规定。参照建筑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参照建筑的建筑形状、大小和朝向均应与所设计建筑完全相同;2参照建筑各朝向和屋顶的开窗面积应与所设计建筑相同,但当所设计建筑某个朝向的窗面积超过本标准第4.3.1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该朝向的窗面积应减小到符合本标准第4.3.1条的规定;3参照建筑外墙和屋顶的各项性能指标应为本标准第4.2.3和4.3.2规定的最低限值。其中墙体、屋顶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取0.7;当所设计建筑的墙体热惰性指标大于2.5时,墙体传热系数应取1.5W/(mxK),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8W/(m2.K);当所设计建筑的墙体热惰性指标小于2.5时,墙体传热系数应取0.7W/(m2.K),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4W/(m2-K)o4.4.3建筑节能设计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计算温度:夏季26℃;2室外计算气象参数采用当地典型气象年;3换气次数取1.0次/h;4空调额定能效比取3.2;5室内不考虑照明得热和其他内部得热;6建筑面积按墙体中轴线计算;计算体积时,墙仍按中轴线计算,楼层高度按楼板面至楼板面计算;外表面积的计算按墙体中轴线和楼板面计算。7当建筑屋顶和外墙采用浅色饰面时,其计算用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取按附录C修正之值,且不得重复计算其当量附加热阻。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应采用动态逐时模拟的方法计算。空调年耗电量应为计算所得到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年耗电量与年耗电量之和。建筑的空调年耗电指数应采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附录B的方法计算。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步骤5.1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按如下步骤和方法进行:1在居住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中,平面布局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第3章的要求。2计算屋顶的平均传热系数是否小于0.8W/(m2・K);如不符合,则应调整屋顶隔热的构造设计,直至满足为止。3如有天窗,检查天窗的热工指标是否符合第4.2.1条的要求;如不符合,则应调整直至符合规定。若天窗的面积不符合要求,则应调整天窗面积,直至符合规定。4分别计算建筑物东西外墙和屋顶的内表面温度是否符合表4.2.2的规定;如不符合,则应调整屋顶、外墙热工性能参数,直至符合规定。5计算各向窗墙面积比,检查是否符合第4.3.1条规定;如不符合,则应调整直至符合;或者采用“对比评定法”进行节能综合评价。6计算或查阅所选择的外窗的遮阳系数,计算平均窗墙面积比C,根据平均窗墙面积比C及外墙K值,查表4.3.2,查出外窗的综M M合遮阳系数s限值。进一步计算出外窗本身遮阳系数;如门窗的性能W指标不满足要求,则应调整门窗设计,再计算或查阅性能指标,直至符合规定;或者采用“对比评定法”进行节能综合评价。7检查外窗可开启面积是否符合第4.3.6条的规定,如不符合,则应调整设计参数直至符合规定;8根据图纸上外窗所处的位置及4.3.10条要求,注明外窗的气密性能指标要求。5空调和通风系统节能设计通风设计当室外热环境参数由于室内热环境设计要求时,居住建筑通风宜采用自然通风使室内满足热舒适及空气质量要求;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辅以机械通风;当机械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空调。住宅自然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要求的住宅,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结合的复合通风系统。室外新风应先进入人员的主要活动区;2厨房、无外窗卫生间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或预留机械排风系统开口,且应留有必要的进风面积;3厨房和卫生间全面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3次/h;4厨房、卫生间宜设竖向排风道,竖向排风道应具有防火、防倒灌、及均匀排气的功能,并应采取防止支管回流和竖井泄漏的措施。顶部应设置防止室外风倒灌装置。居住建筑中设置空调的房间宜设计调速度吊扇或壁扇的配电预留及固定预埋件,有装饰要求的房间吊扇或壁扇应与室内装饰一体化设计。1.4在进行居住建筑通风设计时,通风机械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设备及产品。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应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当居住建筑设置全年性空调,并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较高时,宜设置通风换气装置。5.2空调设计5.2.1居住建筑空调与供暖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因素,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并经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5.2.2采用集中式空调(供暖)方式或户式中央空调的住宅应进行逐时逐项冷负荷计算;采用集中式空调(供暖)方式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热)量计量设施。5.2.3居住建筑进行夏季空调、冬季供暖时,宜采用电驱动的热泵型空调器(机组)、燃气、蒸汽或热水驱动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或有利于节能的其他型式的冷(热)源。5.2.4设计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或采用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的电机驱动压缩机单元式空气调节机,或采用蒸气、热水型溟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溟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作为住宅小区或整栋楼的冷热源机组时,所选用机组的能效比(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规定值。5.2.5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户式集中空调(采暖)机组时,所选用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应不低于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中规定的第3级。5.2.6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空调和(或)采暖时,宜选择符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08中规定的能效等级2级以上的节能型产品。居住建筑的供暖方式不宜采用直接电热设备。当选择土壤源热泵系统、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淡水、海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供暖)机组的冷热源时,严禁破坏、污染水、土资源。5.2.9空调室外机和整体式(窗式)房间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应有利于换热器的吸入和排出气流通畅,避免吹出气流相互干扰,缩短室内、外机的连接管路。5.2.10设计居住建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时,应避免多台相邻室外机吹出气流相互干扰,并应考虑凝结水的排放和减少对相邻住户的热污染和噪声污染;设计搁板(架)构造时应有利于室外机的吸入和排出气流通畅和缩短室内、外机的连接管路;设计安装整体式(窗式)房间空调器的建筑应预留其安放位置。参考《广州市分体空调室外机设置及遮饰设计指引》(关于印发《广州市分体空调室外机设置及遮饰设计指引》的通知(穗建技[2007]654号))。6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照明1.1居住建筑每户的照明功率密度不应大于表6.1.1规定。当房间设计照度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表6.1.1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间照明功率密度(W/m2)对应照度值(lx)起居室(厅)6100卧室75餐厅150厨房100卫生间1001.2居住建筑公共部位的照明应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措施。1.3室外庭院、园林宜采用节能灯、LED灯和太阳能灯。1.4应采用节能型镇流器,应优先采用电子镇流器或电感节能型镇流器。1.5居住建筑应按相关要求做好配电回路的分配,尽可能实现三相平衡。1.6公共区域照明应采用集中控制或感应式控制,楼梯间及入户前室应采用节能自熄灯(应急照明除外)。动力设备A.0.1窗口或透明幕墙的外遮阳系数SDA.0.1窗口或透明幕墙的外遮阳系数SD按式(A.0.1-1)计算。(A.0.1-1)m=Ab居住建筑的电梯、风机、水泵等应采用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认证的节能产品。其中电梯选型应优先采用小机房或无机房电梯机型,并应采用节能型电梯设备。动力设备的节能控制,户内部分的风机、水泵等应考虑就地控制和集中控制,公共部分的设备应优先采用集中控制。居住建筑的配电电线及电缆的选择除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外,其规格型号要求节省有色金属,不得随意加大电缆截面积。
附录A建筑外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SD=aM2+bM+1其中a、b系数按表A.0.1-1取值;M——遮阳板外挑系数,按图A.0.1和式(A.0.1-2)计算;(A.0.1-2)A——遮阳板外挑长度,如图A.0.1〜A.0.5所示;B——遮阳板端头到窗口对边或相邻遮阳板边的距离,如图A.0.1〜A.0.5所示;图A.0.1水平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图A.0.2垂直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图A.0.5 竖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附表A.0.1 外遮阳系数计算用的拟合系数a,b图A.0.3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图A.0.4 横百叶挡板式外遮阳的特征值外遮阳基本类型拟合系数东南西北水平式(图A.0.1)a0.350.350.200.20b-0.65-0.65-0.40-0.40垂直式(图A.0.2)a0.250.400.300.30b-0.60-0.75-0.60-0.60挡板式(图A.0.3)a0.000.350.000.13b-0.96-1.00-0.96-0.93固定横百叶挡板式(图A.0.4)a0.500.500.520.37b-1.20-1.20-1.30-0.92固定竖百叶挡板式(图A.0.5)a0.000.160.190.56b-0.66-0.92-0.71-1.16活动横百叶挡板式a0.140.420.120.84(图A.0.4)b-0.75-1.11-0.73-1.47活动竖百叶挡板式(图A.0.5)a0.560.790.570.60b-1.30-1.40-1.30-1.30注:1.其余朝向的外遮阳系数按等角度差值原则计算2.位于窗口匕方的阳台、外廊作为水平遮阳板考虑:A.0.2组合形式的外遮阳系数,由各种参加组合的外遮阳形式的外遮阳系数(按AO1计算)相乘积。例如:水平式+垂直式组合的外遮阳系数=水平式遮阳系数X垂直式遮阳系数水平式+挡板式组合的外遮阳系数=水平式遮阳系数X挡板式遮阳系数A.0.3当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有透光能力的材料制作时,应按式AO3式修正。SD=1-(1-SZ>)(1-Q*) (A.0.3)式中SD——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非透明材料制作时的外遮阳系数,按A.0.1计算。Q*——遮阳板的透射比,按表AO3选取。表A.0.3遮阳板的透射比遮阳板使用的材料规格q*织物面料、玻璃钢类板-0.4玻璃、有机玻璃类板深色:0<Se<0.60.6浅色:0.6<Se<0.80.8金属穿孔板穿孔率:0〈(pS0.20.1
穿孔率:O.2<(p0O.40.3穿孔率:O.4<(p0O.60.5穿孔率:O.6<(p0O.80.7铝合金百叶板-0.2木质百叶板-0.25混凝土花格-0.5木质花格-0.45注:本附录引自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OoA.0.4正面活动外遮阳的外窗传热系数修正系数按附表AO4选取。附表A.0.4正面活动外遮阳的外窗传热系数修正系数外遮阳卷帘遮阳百页遮阳中空玻璃百页遮阳修正系数0.850.950.90A.0.5阳台门的遮阳系数按式(A.0.6)计算。SC=PK16.5 (A.0.5)式中K——非透明部分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P——非透明部分外表面的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附录B建筑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面层类型表面性质表面颜色吸收系数Q值石灰粉刷墙面光滑、新白色0.48抛光铝反射板浅色0.12水泥拉毛墙粗糙、旧米黄色0.65白水泥粉刷墙面光滑、新白色0.48水刷石粗糙、旧浅灰0.68水泥粉刷墙面光滑、新浅黄0.56砂石粉刷面深色0.57浅色饰面而专浅黄、浅绿0.50红石专墙旧红色0.7-0.77硅酸盐糖墙不光滑黄灰色0.45~0.5混凝土砌块灰色0.65混凝土墙平滑深灰0.73红褐色陶瓦屋面旧红褐0.65-0.74灰瓦屋面旧浅灰0.52水泥屋面旧素灰0.74水泥瓦屋面深灰0.69绿豆砂保护层屋面浅黑色0.65白石子屋面粗糙灰白色0.62浅色油毛毡屋面不光滑、新浅黑色0.72黑色油毛毡屋面不光滑、新深黑色0.86绿色草地0.78-0.80水(开阔湖、海面)0.96
黑色漆光滑深黑色0.92灰色漆光滑深灰色0.91褐色漆光滑淡褐色0.89绿色漆光滑深绿色0.89棕色漆光滑深棕色0.88蓝色漆光滑深蓝色0.88中棕色漆光滑中棕色0.84浅棕色漆光滑浅棕色0.80棕色、绿色喷泉漆光亮中棕、中绿色0.79红油漆光亮大红0.74浅色涂料光平浅黄、浅红0.50银色漆光亮银色0.25
附表C热反射涂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及修正表CO1受污染前、后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的变化情况颜色受污染前受污染后污染前后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变化率半球辐射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半球辐射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白0.8613.750.8735.242.56白0.8814.230.8926.781.88米黄0.7825.480.8640.411.59黄0.8335.770.8341.831.17绿0.7835.990.8541.951.17粉0.8336.020.8442.631.18蓝0.7957.210.8847.660.83黄绿0.8857.740.8858.791.02蓝0.8559.690.8556.780.95蓝0.8668.140.8756.790.83棕0.8171.680.8653.650.75
附录D典型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墙体材料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厚度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东向西向钢筋混凝土250004Q355835?,81007?3SS83S1Q2.00.9335.6035.2.0钢筋混凝土20000.2.835.5235.591006?3SS83S4S200.8135.5935.40钢筋混凝土15000.0935.0635.591004S3S313SSQ?00663S433SS8300.8435.4935.59钢筋混凝土10000013426353510on34613SS7200.3834.7835.60300.6?35.1535.584007735.?.?.3560混凝土砌块单排孔1900003348S3SS8100.1335.0035.60?003035083560300573543355Q400.6935.4935.59混凝土砌块双排孔19000.1135.2.135.571003735363560?00633SS83S4Q300.7135.5835.36加气混凝土B04-2000076356034711008Q35603476加气混凝土B05-200n079好60246只100.8735.5934.75加气混凝土B06-200006635603464mn8?好602479加气混凝土B07-20000.6435.6034.63100.8135.6034.72.注:①外墙构造:外抹灰水泥砂浆o厚+不同墙体材料内抹灰石灰砂浆o厚。②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做法介于水泥砂浆与墙体材料之I;喷热系数入=o.07W/(m•K),容重P=300kg/m,比热C=0.53<J7kg•K,蓄热系绫=0.9W/(m2•K)。③其他材料热工参数:加气混凝土604,导热系数入=0.12W#m-K),容重p=400kg/m,比热C=l.03<J/kg-K,蓄热系数S=2.06W/(m2•K),a=l.25;加气混凝土B05,导热系数入=0.16W/(m•K),容重p=500kg/m,比热C=l. 7kg•K,蓄热系数S=2.81W/(m2•K),a=l.25;加气混凝土B06,导热系数入=0.19W/(m・K),容重P=600kg/m,比热C=l.05kj/kg•K,蓄热系额=3.00W/(m2•K),a=l.25;加气混凝土B07,导热系数X=0.22W/(m-K),容重p=700kg/m,比热C=1.03<J/kg-K,蓄热系数S=3.59W/(m2•K),a=1.25;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入=1.04W/(m•K),容重p=1400kg/m,比热C=l.7kg•K,蓄热系数S=7.5W/(ih2・K);排孔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入=0.792W/(m・K),容重P=1400kg/m,比热C=l.05kj/kg•K,蓄热系娄5=7.5W/(m2•K);
附录E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参数附表E.0.1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序号材料名称干密度P0(kg/ms)计篁参数导热系数人[W/(m,K)]蓄热徽S(周期24h)[W/(m2•K)]比热容C[KJ/(kg•K)1混凝土1.1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25001.7417.200.92碎石、卵石混凝土23001.5115.360.9221001.2813.570.921.2轻骨料混凝土20000.7710.490.96膨胀矿渣珠混凝土18000.639.050.9616000.537.870.9617001.0011.681.05自然煤肝石、炉渣混凝土15000.769.541.0513000.567.631.0517000.9511.401.05粉煤灰陶粒混凝土15000.709.161.0513000.577.781.0511000.446.301.0516000.8410.361.05粘土陶粒混凝土14000.708.931.0512000.537.251.05页岩渣、石灰、水泥混凝土13000.527.390.98
续表E.0.1序号材料名称干密度P0(kg/ms)计算参数导热系数人[W/(m,K)]蓄热藏S(周期24h)[W/(m2•K)]比热容C[KJ/(kg«K)15000.779.651.05页岩陶粒混凝土13000.638.161.0511000.506.701.05火山灰渣、砂、水泥混凝土17000.576.300.5715000.679.091.05浮石混凝土13000.537.541.0511000.426.131.051.3轻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7000.223.591.05土5000.192.811.052砂浆和砌体2.1砂浆水泥砂浆18000.9311.371.05石灰水泥砂浆17000.8710.751.05石灰砂浆16000.8110.071.05保温砂浆8000.294.441.052.2砌体灰砂石专砌体19001.1012.721.05硅酸盐糖砌体18000.8711.111.05炉渣石专砌体17000.8110.431.05重砂浆砌筑26、33及36孔粘土空心砖砌体14000.587.921.05
续表E.0.1计算参数序号材料名称干密度P0(kg/ms)导热系数人[W/(m,K)]蓄热徽S(周期24h)[W/(m2•K)]比热容C[KJ/(kg•K)3热绝缘材料3.1纤维材料<800.0500.591.22矿棉、岩棉、玻璃棉板80-2000.0450.751.22矿棉、岩棉、玻璃棉毡<700.0500.581.34矿棉、岩棉、玻璃棉松70-2000.0450.771.34散料<700.0500.460.84麻刀70-2000.0450.510.841500.0701.342.103.2膨胀珍珠岩、蛭石制品水泥膨胀珍珠岩8000.264.371.176000.213.441.174000.162.491.17沥青、乳化沥青膨胀珍4000.122.281.55珠岩3000.0931.771.55水泥膨胀蛭石3500.141.991.053.3泡沫材料及多孔聚合物聚乙烯泡沫塑料1000.0470.701.38聚苯乙烯泡沫塑料300.0420.361.38聚氨酯硬泡沫塑料300.0330.361.38聚氯乙烯硬泡沫塑料1300.0480.791.38钙塑1200.0490.831.59续表续表E.0.1续表E.0.1序号材料名称干密度P0(kg/m3)计算参数导热系数人[W/(m•K)]蓄热系数5(周期24h)[W/(m2•K)]比热容C[KJ/(kg・K)泡沫玻璃1400.0580.700.84泡沫石灰3000.1161.701.05碳化泡沫石灰4000.142.331.05泡沫石膏5000.192.781.054木材、建筑板材4.1木材橡木、枫树(热流方向垂直木纹)7000.174.902.51橡木、枫树(热流方向顺木纹)7000.356.932.51松木、云杉(热流方向垂直木纹)5000.143.852.51松木、云杉(热流方向顺5000.295.552.51木纹)4.2建筑板材胶合板6000.174.572.513000.0931.951.891500.0581.091.89软木板10000.348.132.516000.235.282.51纤维板18000.528.521.05石棉水泥板5000.162.581.05石棉水泥隔热板10500.335.281.05序号材料名称干密度P0(kg/m3)计算参数导热系数人[W/(m•K)]^热系数5(周期24h)[W/(m2•K)]比热容C[KJ/(kg・K)石膏板10000.347.272.01水泥刨花板7000.194.562.01稻草板木屑板3002000.130.0652.331.541.682.105松散材料5.1无机材料锅炉渣10000.294.400.92粉煤灰10000.233.930.92高炉炉渣9000.263.920.92浮石、凝灰岩6000.233.050.92膨胀蛭石3000.141.791.052000.101.241.05硅藻土2000.0761.000.92膨胀珍珠岩1200.070.841.17800.0580.631.175.2有机材料木屑2500.0931.842.01稻壳1200.061.022.01干草1000.0470.832.016其他材料6.1土壤夯实粘土20001.1612.991.0118000.9311.031.01加草粘土16000.769.371.0114000.587.691.01轻质粘土12000.476.361.01建筑用砂16000.588.261.016.2石材花岗石、玄武岩28003.4925.490.92大理石28002.9123.270.92砾石、石灰岩24002.0418.030.92石灰石20001.1612.560.926.3卷材、沥青材料沥青油毡、油毡纸6000.173.331.47沥青混凝土21001.0516.391.68石油沥青14000.276.731.6810500.174.711.686.4玻璃平板玻璃25000.7610.690.84玻璃钢18000.529.251.266.5金属紫铜85004073240.42青铜8000641180.38建筑钢材785058.21260.48铝27002031910.92铸铁725049.91120.48注:①围护结构在正确设计和正常使用条件用料的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应按本表直接采用。有附表E.0.2所列情况者,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值应分别按下列两式修正:入c二人•a,Sc=S•a式中入,S——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应按本表采用;a 修正系数,应按附表E.0.2米用。表中比热容C的单位为法定单位,但在实际计算中比热容C的单位应取W-h/(kg•K),因此,表中数值应乘以换算系数0.2778。④本表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o附表E.0.2导热系数入及蓄热系数S的修正系数a值-序号材料、构造、施工、地区及使用情况a1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凝土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块状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及水泥膨胀珍珠岩等),因干燥缓慢及灰缝影响1.602铺设在密闭屋面中的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水泥膨胀珍珠岩、石灰炉渣等),因干燥缓慢1.503铺设在密闭屋面中及作为夹心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半硬质矿棉、岩棉、玻璃棉板等,因压缩及吸湿1.204作为夹芯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泡沫塑料等,因压缩1.205开孔型保温材料(如水泥刨花板、木丝板、稻草板等),表面抹灰或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因灰浆渗入1.306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加气混凝土条板墙体、屋面,因灰缝影响1.257填充在空心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松散保温材料(如稻壳、木屑、矿棉、岩棉等),因下沉1.208矿渣混凝土、炉渣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实心墙体及屋面构件,因干燥缓慢1.15
附表E.0.3常用墙体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材料名称干密度Po(kg/m3)标准侑修正系数a计篁侑影响因素XFW/(m・K)1SFW/(m2•K)1XcFW/ScFW/(m2•K)1加气混凝土5000.192.811.250.243.51墙体,灰缝加气混凝土6000.203.001.250.253.75墙体,灰缝加气混凝土7000.223.591.250.284.49墙体,灰缝普通混凝土今孔豉14500.747.251.000.747.25墙体陶粒混凝土11000.606.011.000.606.01墙体轻集料混凝士空心砌块墙11000.756.011.000.756.01墙体普通混凝土空心砌理情单排孔9000.867.481.000.867.48墙体双排孔11000.798.421.000.798.42墙体三排孔13000.757.921.000.757.92墙体聚苯颗粒保温砂般2300.0590.951.200.071.14墙体,吸湿闭孔珍珠岩保潟盼黎3500.091.201.200.111.44墙体,吸湿岩棉、矿棉、璃棉板80〜2000.0450.751.200.0540.90墙体保温层,龙骨插筋岩棉、矿棉、的璃棉板80〜2000.0450.751.900.0861.43夹芯墙,吸湿膨胀聚苯板20〜300.0420.361.500.0630.54钢筋混凝土夹芯墙.乐缩.插筋聚氨酯硬泡法朔翱300.0240.401.200.02900.48墙体、屋面保温层.压缩、口乃湿续表E.0.3
材料名称干密度Po(kg/ms)标准值修正系数a计簟值影响因素X[W/(m ]S[W/fm2 ]Xc[W/(m ]Sc[W/fm2¥)]充气石膏板4000.142.201.200.172.64墙体保温层,灰缝粘接占高强度珍珠岩板4000.122.031.200.142.44墙体保温层,灰缝泡沫玻璃1400.0580.701.300.0750.91墙体、灰缝玻化微珠保温砂装3000.070.951.200.0841.14墙体吸祝无机保温砂浆I型240〜3000.0701.200.084墙体吸湿无机保温砂浆TTsy301〜4000.0851.200.102墙体吸湿注:表中人为材料导热系数,s为材料蓄热系数。标准值为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值;计算值为不同使用场合,考虑影响修正系数以后的值,此值供设计计算采用。
附表E.0.4常用屋面保温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值材料名称干密度Po(kg/m3)标,F侑修正系数a计算侑影响因素XFW/(m・K)1srw/Cm2XcFW/(m・K)1Scrw/Cm2挤塑聚苯板300.030.361.100.0330.40压缩、吸水模塑聚苯板20-300.0420.361.300.0550.47压缩、吸水硬质聚氨酯泡沫朔科标600.0240.401.200.0290.48压缩、吸水水泥聚苯板3000.091.541.500.1352.31压缩、吸水水泥膨胀珍珠岩板4000.162.491.500.243.74压缩、吸水憎水膨胀珍珠岩板2400.0871.601.300.1132.08压缩、吸水沥青膨胀珍珠岩板3500.122.281.200.1442.74压缩、吸水水泥膨胀蛭石板3500.141.991.500.212.99压缩、吸水加气硅板5000.192.811.500.2854.22压缩、吸水泡沫玻璃板1500.0620.751.200.0740.90压缩、吸水水泥焦渣找坡层11000.426.131.500.639.20压缩、吸水陶粒砂找坡层12000.537.251.500.79510.88压缩、吸水轻骨料碎找坡层1000-11000.305.01.500.457.50压缩、吸水轻质混合种植土12000.476.361.500.7059.54吸湿附录F建筑热工设计常用计算方法F.0.1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1外墙受周边热桥的影响,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附F.0.1-1)KF+KF+KF+KF〃 〃(附F.0.1-1)F+F+F+F
pBlB2B3式中:K——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z・/K);mK——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取计算值或检测值,W/(m2・K);K,K,K——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BlB2B3F——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m2;PF,F,F——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m%BlB2B3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如附图F.0.1所示。F.0.2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按下式计算:1K=Ro (附F.0.2)式中Ro 围护结构传热阻,m2•K/WoF.0.3传热阻的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阻R°按下式计算:11R=R.+R+R=—+R+— (附F.0.3)u1ea. a式中R,a——内表面换热阻,m2-K/W,和换热系数,W/(m2«K),ii按附表F.0.3-1采用;R,a——外表面换热阻,m2-K/W,和换热系数,W/(m2-K),e e按附表F.0.3-2采用;R——围护结构热阻,m2•K/W。注:1本图仅表示一个开间一层高度范围内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实际工程项目中应计算整栋建筑外墙包括所有热桥影响后的平均传热系数。2采用自保温、内保温或夹芯保温(也称中保温)时,应分别计算有保温热桥和无保温热桥的面积,然后进行加权平均。附表F.0.3-1内表面换热系数a:及内表面换热阻R:值适用季节表面特征ai[W/(m2•K)]R.i(m2•K/W)冬季和夏季墙面、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W0.3时8.70.11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7.60.13注:表中h为肋高,s为肋间净距。附表F.0.3-2外表面换热系数a及外表面换热阻Re值 e 适用 a R表面特征 e e季节 [W/(m2・K)] (m2・K/W)夏季外墙和屋顶 19.0 0.05F.0.4热阻的计算1单层围护结构或单一材料层热阻R按下式计算:R=(5/入 (附F.0.4—1)式中R——材料层热阻,m2-K/W;6——材料层厚度,m;入一一材料导热系数,W/(m-K),见附图F.0.4—1。2多层结构热阻R按下式计算:R=R1+R2+…Rn (附FO4-2)式中RjR2,……,Rn——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热阻,m2•K/Wo3组合材料层平均热阻的计算围护结构内部个别材料层常出现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组合材料层(第i层),第i层平均热阻R可按下式近似计算:
i—F+F+
Ri=——F+F+
Ri=—i————+—2-+RiRiFnFnFin(附F.0.4—3)式中F,F,•••,F 垂直于热流方向第i层各组成材料的表面积;2 nR,R,…,R——第i层各组成材料热阻,m2•K/Woili2 in4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R通风良好的空气间层,其热阻可不予考虑。这种空气间层的空气温度可取进气温度,表面换热系数可取12.0W/(m2•K)o附表F.0.4-4封闭空气间层热阻值R(m2-K/W)位置、热流状况及材料特征夏季状况间层厚度(mm)5102030405060以上一般空气间层热流向下(水平、倾斜)热流向上(水平、倾斜)垂直空气间层0.090.090.090.120.110.120.150.130.140.150.130.140.160.130.150.160.130.150.150.130.15F.0.5热惰性指标的计算1单层围护结构或单一材料层的D值按下式计算:D=RS(附F.0.5—1)D=RS式中R 材料层的热阻,m2•K/W;S 材料的蓄热系数,W/m2•K2多层围护结构的D值按下式计算:D=D+DJ——HD +R.SJ——HRS (附F.0.5—2)1 2 n11 22 nn式中D,D,…,D——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TOC\o"1-5"\h\z2 nR,R,…,R 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热阻,m2•K/W;2 nS,S,•••,S 各层材料的蓄热系数,W/(m2•K),空气层的蓄2 n热系数取s=o。附录G面积和体积的计算G.0.1建筑面积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成面积的总和计算。0.2建筑体积应按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围成的体积计算。0.3建筑物外表面积应按与室外大气直接接触的外表面积总和计算包括外墙面面积、外门窗面积、屋顶面积和下表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面积等。若为坡屋顶,按坡屋顶展开面积计算。0.4计算建筑围护结构在进行朝向统计时应遵守如下规则:1朝向位于东偏北45°(含45。)至东偏南45°(含45。)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东朝向。2朝向位于南偏东45。至南偏西45。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南朝向。3朝向位于西偏南45°(含45。)至西偏北60°(含60。)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西朝向。4朝向位于北偏西30。至北偏东45。以内的立面应统计到正西朝向。0.5外墙面积应按照如下规定进行分类和统计:1某一朝向的外墙面积,按该朝向外表面积减去窗户和外门洞口面积计算,内天井墙面分别计入相应朝向的外墙面积中。2墙体应按其热工性能进行分类,墙体中的梁、混凝土墙(含混凝土柱)、混凝土凸窗板、填充墙等均应分类;3各类墙体均应按立面朝向规定分别统计面积,只要墙体类型(热惰性指标、传热系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不同,均应分类统计。4当电梯交通核心筒与主体之间通过外走廊相连通时,则该部分外墙面积不计入外墙总表面积中。也不计算该部分建筑面积、体积。0.6非空调房间(楼梯间、电梯间、厨房、卫生间等)的外墙和外窗,应参与统计计算。当楼梯间洞口无窗时可按有窗计算。0.7窗及透明部分门的面积应按朝向、窗类型(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不同)进行统计,取窗户洞口面积。内天井窗户分别计入各朝向窗墙面积比中。遇到阳台、遮阳设施等,均应按照附录A计算其建筑外遮阳系数。当外凸窗凸出的长度超过0.5m时,朝向按凸窗所在外墙的朝向计取,外凸窗上下左右侧板按实际面积和实际热工参数计算,窗按展开面积计算。G.0.8屋面或顶棚面积,应按支承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应按类型(不同热惰性指标、传热系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进行统计。坡屋顶在计取外围护结构面积时应不包括挑檐部分面积,按坡屋顶展开面积计算。坡屋顶上的天窗按水平天窗计算其实际窗面积。附录H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性能参考说明H.1一般规定H.1.1外窗、透明幕墙及屋顶透明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窗框型材和玻璃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H.1.2玻璃的种类、中空玻璃的间隔层层数、距离、间隔层内的气体,Low-E中空玻璃膜层的辐射率都对玻璃的保温性能有影响,可根据标准对不同类型外窗、透明幕墙及屋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限值来确定玻璃类型。H.1.3不同材料的窗框对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影响较大,铝塑共挤型材、铝木复合型材、断桥铝合金型材等传热系数较小,窗框材料对提高外窗整体热工性能有较大贡献,而普通铝合金、钢等金属材料由于其自身导热系数较大,会大大降低外窗的整体热工性能。铝塑共挤窗框、木窗框等因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较小,对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影响不大。铝合金窗框等因材料本身的导热系数很大,形成的热桥对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影响比较大,必须选择隔热效果好的隔热(断热)铝合金窗框。H.1.4铝塑共挤型材是我国目前新型的绿色节能型门窗型材,其特征是以壁厚大于1.0mm的多空腔的铝合金型材作衬,在其外表面上采用挤出发泡成型工艺包覆一层厚4.0mm以上的微发泡聚氯乙烯材料(简称:微发泡PVC)而成的一种复合型材。其中,微发泡PVC层与铝合金衬之间复合的构造特征是:铝合金腔壁带有燕尾槽,使之与微发泡PVC层牢固梯接。主型材铝合金衬的空腔特征是:沿窗热流传递方向的空腔数量不少于3,腔内筋厚大于0.6mm。设计人员应选用符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铝塑共挤节能门窗》HCJ27要求的铝塑共挤窗框。H.1.4窗框面积占外窗的比例根据窗框材料和窗型系列的不同,大约为20〜40%,不同的窗框面积比对窗的传热系数影响也不同。H.1.5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屋顶透明部分)的遮阳系数可根据不同的玻璃本身的遮阳系数及外遮阳来选择,以达到限值的要求。H.1.6不同颜色系列的着色玻璃、热反射玻璃及Low-E中空玻璃膜层的位置都有不同的遮阳系数和光学性能。设计人可根据有关材料选用。1.7附表H.1.7-1、H.1.7-2、H.1.7-3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外窗、透明幕墙及屋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及可见光透过率下列文件为准:(一)、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具的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认证证书;(三)、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具的广东省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与产品目录入编证书。附表H.1.7-1典型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参数
玻璃品种及规格(mm)可见光透射比TV太阳能总透射比屋透阳系数SC中部传热系数KW/(m2.K)透明玻璃3透明玻璃0.830.871.005.86透明玻璃0.770.820.935.712透明玻璃0.650.740.845.5吸热玻璃5绿色吸热玻璃0.770.640.765.76蓝色吸热玻璃0.540.620.725.75茶色吸热玻璃0.500.620.725.75灰色吸热玻璃0.420.600.695.7热反射玻璃6高透光热反射玻璃0.560.560.645.76中等透光热反射玻璃0.400.430.495.46低透光热反射玻璃0.150.260.304.66特低透光热反射玻璃0.110.250.294.6单片LOW-E玻璃6高透光Low-E玻璃0.610.510.583.66中等透光Low-E玻璃0.550.440.513.5中空玻璃6透明+12空气+6透明0.710.750.862.86绿色吸热+12空气+6透明0.660.470.542.86灰色吸热+12空气+6透明0.380.450.512.86中等透光热反射+12空气+6透明0.280.290.342.46低透光热反射+12空气+6透明0.160.160.182.36高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0.720.470.621.9
6中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0.620.370.501.86较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0.480.280.381.86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0.350.200.301.86高透光Low-E+12氤气+6诱明0.720.470.621.56中透光Low-E+12氯气+6诱明0.620.370.501.4附表H.1.7-2典型玻璃配合不同窗框的整窗传热系数玻璃品种及规格(mm)玻璃中部传热系数Kg:W/(m2.K)]传热?区数Krw/(m2.K)l非隔热金属型材K=f10.8W/(m2.K)框面积15%隔热金属型材K=f5.8W/(m2.K)框面积20%塑料型材K=f2.7W/(m2.K)框面积25%透明玻璃3透明玻璃5.86.65.85.06透明玻璃5.76.55.74.912透明玻璃5.56.35.64.8吸热玻璃5绿色吸热玻璃5.76.55.74.96蓝色吸热玻璃5.76.55.74.95茶色吸热玻璃5.76.55.74.95灰色吸热玻璃5.76.55.74.9热反射玻璃6高透光热反射玻璃5.76.55.74.96中等透光热反射玻璃5.46.25.54.76低透光热反射玻璃4.65.54.84.1
6特低透光热反射玻璃4.65.54.84.1单片LOW-E玻璃6高透光Low-E玻璃3.64.74.03.46中等透光Low-E玻璃3.54.64.03.3中空玻璃6透明+12空气+6诱明2.84.03.42.86绿色吸热+12空气+6透明2.84.03.42.86灰色吸热+12空气+6透明2.84.03.42.86中等透光热反射+12空气+6透明2.43.73.12.56低透光热反射+12空气+6透明2.33.63.12.46高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1.93.22.72.16中透光Low-E+12空气+6诱明1.83.22.62.06较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1.83.22.62.06低透光Low-E+12空气+6透明1.83.22.62.0
6高透光Low-E+12氮气+6透明1.52.92.41.86中透光Low-E+12氤气+6透明1.42.82.31.7附表H.1.7-3典型玻璃配合铝塑共挤窗框的整窗热工性能玻璃品种及规格(mm)玻璃中部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收购合同范文电子
- 2025年公司仓储部季节性临时工劳动合同
- 2025年建筑工程基桩检测义务合同
- 2025年运输车辆使用合同
- 2025年个人借款质押策划合同范本集
- 2025年合肥珺和府智能化安防系统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光伏电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开发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管理流程范本
- 2025年度互联网技术服务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合同范本学习手册
-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2025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血小板及其功能》课件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