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3月青海省海西州事业单位招聘名师点拨卷答案详解版(3套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模拟押题-全考点(共125题)1.行政信息采集汇总后,需要对信息采集的结果做一个全面总结,总结积累成功经验,从不足中吸取教训。这是行政信息采集过程的(
)阶段。
A.准备
B.实施
C.利用
D.评估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行政信息采集,是政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根据行政信息用户的需求,从有关信息源或载体内对各种形态的信息选择、采集、提取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A项错误,行政信息采集的准备阶段:进行信息需求分析,明确采集目标、确定信息采集源、选择采集方法和采集工具以及制定采集信息策略。
B项错误,行政信息采集的实施阶段: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汇集信息。
C项错误,行政信息采集过程不包括利用阶段。
D项正确,行政信息采集的评估阶段:评估的核心是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对信息采集的结果做一个全面总结,总结积累成功经验,从不足中吸取教训。
故正确答案为D。2.领导人整顿风气,很多人不以为然,以为这是小题大做。据说,形成优良社会秩序,最重要的是制度。这种观念流行一时,然而不乏偏颇。制度是刚性约束,风气是柔性导引。从逻辑上说,风气导引于先,制度约束于后。风气、制度交相为用,自然能够收到奇效。关于“风气”和“制度”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风气与制度并重
B.制度比风气重要
C.制度是风气的引导
D.制度不及风气重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很多人对领导人整顿风气的行为不以为然,认为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要靠制度,紧接着通过“然而”转折指出制度和风气各有用处,尾句通过“风气、制度交相为用,自然能够收到奇效”引出风气和制度并重的正确观点,对应A项。
B、D两项,均是片面地认为风气或制度某一个更重要,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由题干可知,“风气导引于先”,而不是制度引导风气,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吴丽是某凉鞋品牌的经销商,为了增加利润,她的策划方案是:以每4双凉鞋300元的价格进货,以每6双500元的价格卖出去。如果要获得20万元的利润,吴丽需要卖出(
)双凉鞋。
A.21000
B.22000
C.23000
D.2400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
第二步,每双鞋的进价为300/4=75(元),售价为500/6(元),每双凉鞋赚500/6-75=50/6(元),故卖出200000÷50/6=24000(双)。
因此,选择D选项。
4.三个运动员跨台阶,台阶总数在100—150级之间,第一位运动员每次跨3级台阶,最后一步还剩2级台阶。第二位运动员每次跨4级台阶,最后一步还剩3级台阶。第三位运动员每次跨5级台阶,最后一步还剩4级台阶。这些台阶总共有(
)级。
A.119
B.121
C.129
D.131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余数问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总的台阶数量减去2能被3整除,减去3能被4整除,减去4能被5整除。代入选项验证,A选项,(119-2)÷3能整除,(119-3)÷4能整除,(119-4)÷5能整除。符合题目要求。
因此,选择A选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谱抗生素是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
B.广谱抗生素的效果优于窄谱抗生素
C.使用广谱抗生素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D.致病菌未知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抗生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国,同时也是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重灾区。考生要学会科学规范的使用抗生素。
A项错误。抗生素是处方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用药,不能随意购买。
B项错误。抗生素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各有用处,不存在优劣问题。
C项错误。使用广谱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
D项正确。广谱抗生素主要是用在致病菌还未知但需要杀菌的时候,当明确致病菌的时候就要用窄谱抗生素杀菌。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广谱抗生素是指抗菌谱比较宽,能够抵抗大部分细菌的药物。在致病菌未知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杀菌,可以有效抵抗致病菌。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A项错误,抗生素是处方药,使用过量对机体不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用药,不能自己随意用药。B项错误,广谱抗生素是指抗菌谱比较宽的药物,也就是能够抵抗大部分细菌的药物,与之相对的是窄谱抗生素,它指的是专门杀灭某一种或一类细菌的药物。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各有用处,不存在优劣问题。C项错误,广谱抗生素是抗生素的一种,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D项正确,广谱抗生素主要是用在致病菌还未知,但需要杀菌的时候,如果致病菌已明确,就要用窄谱抗生素特异性地杀菌了。
故正确答案为D。6.莫高窟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大的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还不如一个手掌大。这些塑像色彩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莫高窟的________艺术。
A.建筑
B.彩塑
C.壁画
D.结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莫高窟的塑像,每一件都是艺术品”,接下来分别介绍了塑像的大小、色彩以及形象。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为“莫高窟的塑像”。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彩塑为文段主要论述的对象。
因此,选择B选项。
7.工厂需要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工作需要96个小时完成,乙需要90个小时,丙需要80个小时,现在按照第一天甲乙合作,第二天甲丙合作,第三天乙丙合作的顺序轮班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当全部零件完成时,甲工作了多少小时?
A.16
B.24
C.32
D.44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工作总量为1440(96、90、80的公倍数),则甲、乙、丙的效率分别为1440÷96=15、1440÷90=16、1440÷80=18。根据“轮班”可知三天一个周期,“每天”工作8小时,故一个周期完成的工作量为(15+16+15+18+16+18)×8=784,还剩下1440-784=656。
第三步,第四天甲乙合作,共完成(15+16)×8=248;第五天甲丙合作,共完成(15+18)×8=264;第六天乙丙合作,完成剩下的656-248-264=144。
第四步,故甲实际工作了4天,甲工作时间为4×8=32小时。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时间类。
第二步,根据每天8小时,可知甲工作时间为96÷8=12(天),乙工作时间为90÷8=(天),丙工作时间为80÷8=10(天)。可知甲的效率最慢,丙的效率最快。
考虑极值情况。若合作两人为甲、甲组合,完成时间最多,为12÷2=6(天);若合作两人为丙、丙组合,完成时间最少,为10÷2=5(天)。
实际为甲乙,甲丙,乙丙的顺序轮流工作,故实际使用天数应介于最少和最多之间,即5天<实际工作天数<6天。
第三步,甲参与工作的时间参见下表:
故甲实际参与4天,工作时间为4×8=32(小时)。
因此,选择C选项。
8.秦汉四百年间,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其效应是: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则被认为是违理的、反常的。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与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强化了政治一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治与文化存在紧密联系
B.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C.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D.国家统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统整合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二句话“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的“这一定势”是对前文的概括,而具体怎样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历史,第三句话进一步阐述,即国家统一加强了文化的整合,反过来文化的整合又强化了政治统一即国家统一。可以判断整个文段是“分—总—分”的行文结构,第二句是重点,因此作者的意图应该是强调秦汉文化的重大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符合作者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文段并观察选项可知,选项差异较大,论述对象不同,考生可通过抓住文段的论述对象“秦汉文化”,快速锁定答案。文段首先指出秦汉的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接着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最后具体论述了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具体影响。文段强调的是秦汉文化形成的定势对后世的影响,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秦汉文化”这一关键词。C项与文段内容无关。D项的“前提”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定势: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存在互补,然后通过指代词“这”指代前文所述的秦汉文化对后世影响,得出结论:秦汉文化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尾句具体介绍了影响的表现,故文段的重点在于强调秦汉文化对历史的影响,B项论述符合文段中心。
A项:偏离“秦汉文化”这一主题词,排除;
C项:“中国文化”不等同于“秦汉文化”,属于偷换概念,排除;
D项:对应尾句,属于解释说明部分,不是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9.端午节:屈原
A.元宵节:黄帝
B.寒食节:介子推
C.中秋节:唐玄宗
D.重阳节:陶渊明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二者为节日与纪念人物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元宵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并没有具体的纪念对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寒食节,为每年的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是为了追思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故二者为节日与纪念人物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中秋节,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没有具体的纪念对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没有具体的纪念对象,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0.下列属于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
B.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C.工商总局召集10家电商企业进行约谈
D.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网络销售商品质量抽查公告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常识。
A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属于政府部门,与题干要求不符。
B项正确,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体现了政府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项错误,工商总局召集10家电商企业进行约谈是行政手段的体现,并非经济手段。与题干要求不符。
D项错误,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网络销售商品质量抽查公告是行政手段,并非经济手段。与题干要求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B。11.甲与乙订立买卖合同,关于甲与乙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法定之债
B.属于意定之债
C.属于诺成合同
D.具有相对性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点为买卖合同的特点以及买卖合同之间债务债权关系的法律常识。
A项,法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债,本题合同的签订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志而非法律。该项错误。
B项,意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完全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加以决定的债。此合同是基于当事人意志建立起来的交易关系而非法律规定。该项正确。
C项,诺成合同指仅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的合同,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标的物为合同的成立要件,买卖合同属于诺成合同。该项正确。
D项,相对性是指,债只对特定的当事人发生效力,合同之债与其他债一样,具有相对性,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只在甲、乙之间发生效力,并不及于第三人。该项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12.体育馆内正进行一场乒乓球双打比赛,观众议论双方运动员甲、乙、丙、丁的年龄:
(1)“乙比甲的年龄大”
(2)“甲比他的伙伴的年龄大”
(3)“丙比他的两个对手的年龄都大”
(4)“甲与乙的年龄差距比丙与乙的年龄差距更大些”
根据这些议论,甲、乙、丙、丁的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甲、丙、乙、丁
B.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
D.乙、丙、甲、丁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确定,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选用排除法。由“乙比甲的年龄大”,结合提问方式“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除A;由“甲比他的伙伴的年龄大”说明甲不可能是最小的,排除B;由“丙比他的两个对手的年龄都大”说明丙不可能是最小的,排除C。
因此,选择D选项。
13.电影是“文化名片”,生动地展示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也是“文化底片”,形象地显影着一个国家的
;电影是“文化芯片”,深刻地
着一个国家的精神密码。电影并不提供解决方案,但却让陌生的心灵相通,成为我们彼此贴近、
对方的“通行证”。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内涵传递理解
B.底蕴揭示抵达
C.神采谱写拥抱
D.气质建构接纳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将“电影”比作“底片”,“显影”指的是在印刷、影印、复印、晒图等行业中,让影像显现的一个过程,结合文意可知,此处要填入的是像“底片”一样用肉眼看不清楚的事物,潜藏的不直接外露的。A项“内涵”和B项“底蕴”都是不直接表露呈现的,符合文意,保留。C项“神采”、D项“气质”都可一目了然,看得真切,而非潜藏的不直接呈现的,无法对应文意“底片”,排除。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搭配“精神密码”这一抽象事物,A项“传递”指递过去,辗转递送,一个接一个送过去,可搭配具体事物,也可搭配抽象事物;B项“揭示”指向人指出原来不易看清的事理,常搭配抽象事物,两项均符合文意,无法排除。
第三空,后文“通行证”指准许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有了它才能到达目的地,故文段想要表达在路上通行的意思,B项“抵达”指到达,符合文意,搭配得当,当选。A项“理解”指懂得,了解,无法对应配“通行证”,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光明日报《电影是抵达彼此的“通行证”》14.我国的(
)是政府分配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活动的主要方式。
A.科技调研
B.科技管理
C.科技招标
D.科学技术规划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制定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和中短期科技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分配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活动的主要方式。
故正确答案为D。15.研究人员分别给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喂食膳食纤维含量不同的两种食物,持续4周,然后对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炎症状况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补充膳食纤维,不仅可以提高老年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而且会显著
小鼠肠道炎症,增强细胞抗炎能力,进而抑制有害化学物质的产生,延缓大脑功能
进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弱衰萎
B.减缓衰弱
C.减轻衰退
D.减少衰变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炎症”,A项“减弱”,C项“减轻”,D项“减少”均可与之搭配,保留。B项“减缓”指速度变慢,不能直接搭配“炎症”,排除。
第二空,横线前搭配“大脑功能“,C项“衰退”指衰弱减退,可与“大脑功能“搭配,当选。A项“衰萎”指衰败萎缩,可以搭配“大脑“,但不能搭配“功能“,排除。D项”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象,与本题语境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大脑衰退》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搭配“功能”,A项“衰萎”指衰败萎缩、枯萎,与大脑功能搭配不当,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衰弱”指由强到弱或由大到小,一般形容气势和力量变弱,或神经衰弱,排除。C项“衰退”指身体、精神、意志、功能等趋向衰弱,可以搭配“大脑功能”。D项“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与语境无关,排除。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减轻”意思是使程度减少,可以搭配炎症,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炎症”搭配,排除搭配不当的A。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大脑功能”搭配,排除与文意无关的B和搭配不当的D。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炎症”搭配。“减弱”指(气势、力量等)由强到弱或由大到小,不能与“炎症”搭配,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大脑功能”搭配。“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与文段无关,排除B。“衰弱”指(身体)不强健,虚弱或(事物)不强盛,常与“身体”搭配,不能与“大脑功能”搭配,排除D。“大脑功能衰退”为常见搭配。
故本题选C。16.五个连续质数的积为2310,问它们的和是多少?
A.26
B.28
C.30
D.32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2310为偶数,根据奇偶特性可得五个数字中一定有偶质数2,则这5个连续的质数为2,3,5,7,11,他们的和为2+3+5+7+11=28。
因此,选择B选项。
17.善卷洞景区早上八点钟开始售票时,已经有若干游客排队等待购票,假定每分钟来的游客一样多。从开始售票到等候的队伍消失,同时开5个窗口需30分钟,同时开6个窗口售票需20分钟。为节约游客等待时间,要10分钟排队消失,至少需要开多少个窗口?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牛吃草问题,用公式法解题。
第二步,题目中窗口个数相当于牛吃草问题中的N,每分钟来的游客人数相当于x,“5个窗口需30分钟”,“6个窗口售票需20分钟”,根据牛吃草问题公式:y=(N-x)×T,代入数据得:y=(5-x)×30,y=(6-x)×20,联立解得x=3,y=60。
第三步,“10分钟排队消失”,即T=10,代入公式,60=(N-3)×10,解得N=9,即至少需要开9个窗口。
因此,选择C选项。
18.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
A.金文
B.大篆
C.隶书
D.行书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字的更替。
第二步,小篆是秦朝通行的字体;楷书是汉代末年出现的新字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隶书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所以有秦隶和汉隶之分。隶书的笔画比小篆简单,且由曲变直,有了横、竖、撇、捺、点等比较定型的笔画。隶书的字形由圆变方,已接近现在的楷书。所以在小篆和楷书之间主要流行的是隶书。
因此,选择C选项。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19.下列属于中医别称的是(
)。
A.杏坛
B.黄芪
C.砭石
D.岐黄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传说孔子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用“杏坛”代指教书育人的地方。
B项错误,黄芪,中药材名,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疮口久不愈合等。
C项错误,砭石,即能治病的石头,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术,砭术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
D项正确,传说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而成书得,后世的人们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
故正确答案为D。20.动物学家一般认为,哺乳动物不擅长建立理性社会,而标准的社会性动物是蚂蚁和蜜蜂,极其意外的是,人这样一种哺乳动物却能够成功________蚂蚁和蜜蜂的伦理,建立了迄今为止________的理性社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移植
最高级
B.借用
最严密
C.学习
最典型
D.模仿
最全面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人类是大自然最高级的生物,与之相对应的理性社会也是最高级的,A项“最高级”符合文意。B项、C项和D项均不符合文意。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根据“哺乳动物不擅长建立理性社会”“极其意外的是”可知,人类不同于其他的哺乳动物,可以通过向蚂蚁和蜜蜂学习再结合自身建立理性社会。A项“移植”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借用:①借别人的东西来使用;②把用于某种用途的事物用于另一种用途。学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严密:事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全面:完整周密;兼顾各方面。
21.据报道,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处于华北平原正北方。据调查数据和卫星图片分析,半个世纪以来,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万亩,流动沙地从1960年的2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50万亩,平均每年增多10万亩,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十年间年增21万亩,扩展速度惊人,比前30年扩展速度增加了一倍多,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逼近京津。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活动的频繁是导致浑善达克沙地急剧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迄今为止,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增至700多万亩
C.浑善达克沙地或许是造成京津沙尘暴的影响因素
D.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严重形势直逼京津城市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十年间年增21万亩,扩展速度惊人”可推出。
B项,由“半个世纪以来,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万亩”可知,原文是“增加”,而不是“增至”。
C项,由“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处于华北平原正北方”可推出。
D项,由“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逼近京津”可推出。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90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十年间年增21万亩,扩展速度惊人,比前30年扩展速度增加了一倍还多”,据此可知浑善达克沙地急剧荒漠化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也就是人类频繁的活动,正确。B项对应“半个世纪以来,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万亩”,意思是说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700多万亩,而非“增至700多万亩”,属于偷换数量,错误。C项和D项均可由“(流动沙地)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逼近京津”得出,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22.在许多“80后”的童年、少年记忆中,漫画还是一摞摞的杂志和成套的画册,从电脑、手机上看网络漫画,已是成年后的事情了。但这却是“90后”“00后”们漫画阅读的起始阶段。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漫画”改变和颠覆了原来的产业格局。网络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漫画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从电脑端的漫画网站、博客、论坛,到移动端的微博、微信,许多漫画作者以网络为载体,吸引了众多粉丝,创造出许多知名漫画形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互联网对漫画传播方式的影响
B.不同年代接触漫画的不同途径
C.网络对漫画作者与读者的吸引力
D.数字技术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80后”童年和少年记忆中的漫画是杂志或者画册,“但”表转折,转折之后强调“90后”、“00后”阅读漫画是从手机或电脑上开始的,即互联网改变了漫画的传播方式。后文通过“创作者”的角度进行详细论述,漫画创作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漫画的创作、吸引粉丝,进一步对前文的观点进行论证。故文段重点为转折之后的内容,强调互联网对于漫画传播方式的影响,对应选项,A项符合文意,当选。
B项,缺少“互联网”这一主题词,并且“不同途径”文段应为并列结构,而文段重点为转折之后的内容,反推与文段不符,排除;
C项“对读者的吸引力”无中生有,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漫画载体的改变,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阅读习惯”概念扩大,文段只强调了漫画,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互联网漫画井喷
优质内容仍稀缺》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介绍了“80后”接触漫画主要是通过杂志和画册,而“90后”“00后”们则是从电脑、手机上看网络漫画,也就是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看漫画的方式。后半部分从漫画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指出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漫画作者通过网络创作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文段为并列结构,说明互联网的发展对漫画读者和漫画创作者均带来了影响,读者通过互联网获取漫画,创作者通过互联网创作、传播漫画。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的概括归纳。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总结。解答本题需要分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文段首先介绍了“80后”和“90后”“00后”阅读漫画的方式不同,接着指出这种不同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漫画的传播方式。文段主要介绍的是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漫画的传播方式,正确选项应与此相符。文段首先介绍了“80后”和“90后”“00后”在童年时期阅读漫画的方式不同,然后介绍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漫画的传播方式,其传播方式由原来的杂志和画册,变成了网站、微信等。文段主要介绍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漫画传播方式的改变,A项对此概括恰当,当选。B项仅是文段开头介绍的现象,未涉及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且“不同年代”范围也过大,文段只说了“80后”和“90后”“00后”,排除。C项未体现漫画传播方式的改变,排除。D项未涉及“漫画”这一关键信息,排除。故本题选A。23.关于体育比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人三项包括铁饼、公路自行车和公路长跑
B.田径比赛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
C.某些竞走项目的比赛距离比马拉松赛长
D.径赛项目需要用计时器来记取比分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铁人三项运动属于新兴综合性运动竞赛项目。比赛由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公路长跑三项目按顺序组成,运动员需要一鼓作气赛完全程。铁饼不属于铁人三项的项目。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田径或称田径运动,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全能运动项目,则是以各单项成绩按《田径运动评分表》换算分数计算成绩。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马拉松比赛距离为42.195公里,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竞走比赛有5、10、20、50公里等分类。所以,某些竞走项目的比赛距离比马拉松赛长。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在跑道上举行的竞走和各类形式的赛跑都属于径赛,是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需要用计时器来记取比分。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24.在检查视力时,检查者通常从面前的平面镜中看身后的视力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检查点相距7米
B.平面镜中的像略小于视力表本身
C.平面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上下颠倒
D.平面镜中的成像是真像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上下不变、左右相反,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即视力表由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1=4米,则与检查点的距离为4+3=7米,A项正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项的“小于”应该是“等于”,C项的“上下颠倒”应该是“左右相反”,D项的“真像”应该是“虚像”,则B、C、D三项错误。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问题。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视力表上的内容通过平面反射达到检查点人的眼睛中,光线的路径如下图所示,所以视力表中的像与检查点相距4+3=7米,正确;
B项:物体在平面镜内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排除;
C项:物体在平面镜内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排除;
D项:物体在平面镜内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25.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
②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④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⑤都是快速走向成功的有利资本
⑥拥有较高的智商、活跃的思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⑥⑤④③
B.②⑥①⑤③④
C.③②④①⑥⑤
D.③④⑥①⑤②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语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首先熟悉各句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排除。常见的解题突破点有首尾句、关联词、指代词、逻辑顺序等。本题从首句突破较难,可考虑从其他方面入手突破,如逻辑关系和关联词。①中的“无论”与⑤中的“都是”构成一对关联词,且根据句意可知,⑤中的“有利资本”指的是⑥的“拥有较高的智商、活跃的思维”,由此可推出这三者的正确顺序为①⑥⑤,排除B、D。②提出思维能力的重要性,④说明没有思维活动参与的后果,对②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因此,④应紧跟在②之后,排除A。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句阐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③句是援引观点提出“大脑”这一话题,根据逻辑关系,应先引出“大脑”这一话题,然后介绍大脑的思维能力,所以③句在②句前,由此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观察C项和D项。②句阐述“思维能力”,④句说“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是从反面论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②句和④句话题一致,且分别为正反论证的两个方面,因此②④两句捆绑,且②句在④句之前,排除D项。锁定答案为C项。
第三步,验证C项。语意连贯,逻辑通顺。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首先观察首句,可知②③为首句,两句中③是引用,②为观点,一般情况下引用放在句首,排除A、B两项;再看②与④,很明显这两句都是在说“思维”的问题,构成相同信息捆绑,对应C项。
故正确答案为C。26.孔子文化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对“郁郁乎文哉”的文明盛象的具体呈现。从最初的“孔子诞辰故里游”到今天的“孔子文化节”,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更是不断饱满的文化________和不断厚植的文化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涵养
继承
B.素养
传承
C.内蕴
沉积
D.内涵
积淀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更是不断饱满的文化”可知,文段论述的对象是“文化”。A项“涵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B项“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二者多形容人,不用于修饰“文化”,且与“饱满”搭配不当,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厚植”可知,该空搭配“文化”,强调文化的加深、积累。C项“沉积”指沉淀、堆积、聚积,多形容具体事物,不能搭配“文化”,排除C项。D项“积淀”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且“文化积淀”为固定搭配。
因此,选择D选项。
内蕴:①指包含的内容;②蕴蓄在里面。内涵:是一种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继承:①是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②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或人与人之间接续的过程。
27.书信不仅传递感情,更传承文化,同时也真实地________了时代的变迁。从流传于世的古代书信来看,举凡天气地理、风俗人情,皆可入信。在书信中,人们________时政,品赏诗文,诫训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所以,书信也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谈论
B.记录
评论
C.印证
讨论
D.映照
议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所以,书信也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可知,该空应有“记录”之意。A项“反映”指表现;C项“印证”是指证明与事实相符;D项“映照”侧重于照射、呼应。三者皆不能表达“记录”之意,排除A项、C项和D项。B项“记录”直接照应后文中的“记录者”,符合文意。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评论”指批评或议论,“评论时政”搭配得当。
因此,选择B选项。28.展览∶铭记∶历史
A.广告∶推广∶口碑
B.处分∶告知∶结果
C.晚会∶庆祝∶节日
D.研究∶阅读∶文献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铭记”与“历史”属于动宾关系,“展览”具有“铭记”“历史”的作用,三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推广”和“口碑”不属于动宾关系,通常说“推广”品牌或产品,排除;
B项:“告知”与“结果”属于动宾关系,但“处分”没有“告知”“结果”的作用,排除;
C项:“庆祝”与“节日”属于动宾关系,“晚会”具有“庆祝”“节日”的作用,三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阅读”与“文献”属于动宾关系,但“研究”不具有“阅读”“文献”的作用,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29.一般来说,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上涨,那这就是互补商品。下列各项中两组商品为互补商品的是(
)
A.照相机胶卷
B.洗衣机空调
C.苹果梨子
D.猪肉鸡蛋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济常识。主要涉及互补商品的有关知识点。
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
A项正确,照相机和胶卷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两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求。
B项错误,两者同属于家用电器,但不存在互补或者替代关系。
C项错误,两者同属于水果类,属于替代关系。
D项错误,两者不存在互补或者替代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30.闻名世界的赵州桥是(
)时修建的。
A.两晋时期
B.隋朝中期
C.唐朝前期
D.五代时期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因此,选择B选项。
赵州桥如图所示:
31.某蔬菜批发店运来西红柿,茄子,黄瓜,冬瓜四种蔬菜,其中西红柿和茄子共8吨,西红柿、黄瓜、冬瓜共12吨,西红柿正好占蔬菜总数的,请问一共运来多少吨蔬菜?
A.20
B.15
C.18
D.17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蔬菜总数为17x吨,则西红柿为3x吨,根据题意可列式:8+12=17x+3x,解得x=1,则一共运来17吨蔬菜。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西红柿正好占蔬菜总数的”,猜测蔬菜总数可能为17的倍数,优先代入D选项,蔬菜总数为17吨,可求出西红柿重量为3吨,茄子重量为5吨,西红柿、黄瓜、冬瓜共12吨加上茄子,正好为17吨,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32.对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中的“龙井茶”与“虎丘塔”分别属于(
)。
A.浙江省,安徽省
B.江苏省,福建省
C.浙江省,江西省
D.浙江省,江苏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龙井茶”是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虎丘塔”一般指苏州云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现存的虎丘塔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故“龙井茶”与“虎丘塔”分别属于浙江省、江苏省。
故正确答案为D。33.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生态环境选择,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趋异适应,是指同种生物如长期生活在不同条件下,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会在外形、习性和生理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别。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趋同适应的是:
A.蓖麻在我国北方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而在南方却是呈树状的多年生植物
B.草食性鱼类的粪便可促进蜉蝣生物的繁殖,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可使水质变清,有利于草食性鱼类的生活
C.北极熊由棕熊进化而来,皮衣为白色,与北极的环境颜色相同,有利于捕食,肩部呈流线型,足撑有刚毛,可使其在冰上行走而不滑倒
D.哺乳类的鲸、海豚、海象、海豹,鱼类的鲨鱼,它们都在亲缘关系上相距甚远,但都长期生活在海洋中,整个身体成为适应于游泳的纺锤形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趋同适应”,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
②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
③适应环境的类型得以保存。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在北方和在南方的蓖麻是生长地区不同的同一种生物,并非“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不符合定义;
B项:滤食性鱼类可使水质变清,使草食性鱼类更容易存活,强调的是对环境的改变,并非“适应环境”,不符合定义;
C项:北极熊由棕熊进化而来,本质上是同一种生物,并非“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不符合定义;
D项:哺乳类的鲸、海豚、海象、海豹,鱼类的鲨鱼,属于“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长期生活在海洋中,符合“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整个身体成为适应于游泳的纺锤形,属于“适应环境的类型得以保存”,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只涉及“蓖麻”一种生物,不符合“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可使水质变清不是“适应环境”,而是改变了环境,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只涉及了“北极熊”一种生物,不满足“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哺乳类的鲸、海豚、海象、海豹,鱼类的鲨鱼,它们都在亲缘关系上相距甚远符合“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长期生活在海洋中符合“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整个身体成为适应于游泳的纺锤形符合“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类型才得以保存下去”,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两个定义,但只考查趋同适应一个,可重点关注这一定义。分析题干,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原因、结果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趋同适应的定义要点:①不同物种;②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③适应环境的类型。
A项,北极熊由棕熊进化而来,两者并非不同物种,不符合要点①。
B项,说的是两种生物互利共生,并非不同物种在相似环境中接受环境选择,明显不符合定义。
C项,说的是蓖麻这一种植物在北方和南方的不同表现,并非不同物种,不符合要点①。
D项,鲸、海豚等是哺乳类,鲨鱼是鱼类,属于不同物种,但它们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为适应环境而发展出相同的纺锤形身躯,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34.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
据此,可以推出: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所有”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三年级学生→户籍在本市
②有些二年级学生户籍在本市
③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
④农民工子弟→户籍不在本市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有些二年级学生户籍在本市”是对④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有些二年级学生不是农名工子弟,但不能必然推出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名工子弟,排除;
B项:由④和①的逆否等价推理可得:农民工子弟→¬三年级学生,即所有农名工子弟都不是三年级学生,“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与之矛盾,排除;
C项:由①换位可得: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可以推出;
D项:由③“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因“有的是”为真,无法推出“有的不是”也为真,所以无法得到“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题干可翻译为:三年级学生⇒户籍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户籍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农民工子弟⇒户籍不在本市。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
A项:二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由题干无法得知这两者有关系,A错;
B项:有些农民工子弟⇒三年级学生,由题干只能推出户籍不在本市,B错;
C项:有些户籍在本市⇒三年级学生,属于肯后件,可以推出可能性的结论,故C正确;
D项: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由题干推不出。注意由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只能知道这一些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并不能知道没有提及的余下的一年级学生是不是农民工子弟。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由题干推断而出的选项,根据“所有”“有些”等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直言命题的推理方式,需明确其推理规则,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即可解题。题干推理:①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②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③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④农民工子弟→非本市户籍。
A项,结合②④可得,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推出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排除。
B项,结合①④可得,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得出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排除。
C项,题干中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进行换位推理可得,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正确。
D项,题干推理③与该项为下反对关系,当有的是为真时,无法推出有的不是也为真,排除。
故本题选C。35.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罚的执行中缓刑制度的相关规定。
《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题干是对该法条的直接引用。
故表述正确。36.全球变暖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某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却发表数据称,从1997年年初至2012年8月,全球总体气温变化仅为0℃。该机构据此认为,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中止。下列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质疑该研究机构的结论?(
)。
A.气候观察所选择的时间起点和终点十分关键,否则会扭曲研究结论
B.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而言,十几年的数据只是一个短期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
C.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更多受地球自身运动的影响
D.目前全球气温记录所依赖的电脑模型存在缺陷,真实的气候变化远比其反映的要复杂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
论点: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中止。
论据:从1997年年初至2012年8月,全球总体气温变化仅为0℃。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质疑所选择的时间起点和终点,削弱论据,排除。
B项,质疑了论据中所使用的数据周期太短,削弱论据,排除。
C项,题干话题是全球变暖是否中止,非全球变暖的影响因素,无关选项,当选。
D项,通过说明电脑模型存在缺陷,质疑论据不可靠,削弱论据,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中止。
论据:从1997年年初至2012年8月,全球总体气温变化仅为0℃。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削弱论据。该项说明时间起点和终点选择不科学会扭曲结论,质疑论据中起点“1997年年初”和终点“2012年8月”的选择不科学,具有削弱作用。
B项:削弱论据。该项说明论据“从1997年年初至2012年8月”这十几年的数据短暂,不能由此得出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在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话题不一致,另外,即便是受“地球自身运动影响”,也不能说明“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中止”,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削弱论据。该项说明目前全球气温的数据模型存在缺陷,据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能质疑题干结论的选项,一般不能质疑题干结论的选项多为加强项或无关项,因此明确题干论点和论据,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即可解题。题干论点:全球变暖趋势已经中止。论据:从1997年年初至2012年8月,全球总体气温变化仅为0℃。
A项,气候观察所选择的时间起点和终点十分关键,体现了对论据中所选取的时间点存在疑问,从而质疑了题干结论。
B项,十几年的数据只是一个短期数据,不能说明问题,说明论据中所选取的时间段不具有代表性,质疑了题干结论。
C项,全球气候变化更多地受地球自身运动的影响,说的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与全球变暖无关,属于无关项,不能质疑。
D项,电脑模型存在缺陷,说明数据来源不科学,质疑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37.媒介依存症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该症的典型表现包括三项:过度沉溺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都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人际交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媒介依存症的是(
)。
A.某知名香水企业在情人节推出的甜蜜系列经媒体广泛宣传后销量大增
B.大学生们借助网络聊天工具实现语音、视频聊天,面对面的交流频率减少
C.尽管专家一再解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原理,各种传闻和报道仍让人们心存疑虑
D.小禾对韩剧很痴迷,从言行、穿着到选择男友和工作,都像极了剧中女主角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过度沉溺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都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人际交往”。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表述内容属于企业宣传行为,不符合“过度沉溺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都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人际交往”,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网络聊天工具的使用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频率,并未明确体现使用者对网络工具的过度沉溺或满足于与网络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人际交往,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传闻和报道让人们心存疑虑,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传闻和报道过度沉溺或是价值和行为选择都从中寻找依据,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禾对韩剧很痴迷,体现了其过度沉溺于媒介,这种沉迷也影响了小禾的言行、穿着、择偶和工作,符合“价值和行为选择都从媒介中寻找依据”,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38.作者对政治并不回避,她在______,在_______,甚至有_______,但在处理现实与文本的关系上她仍然有所克制,选择更密实地敲打她笔下的人物,以此来与现实背景产生对比,让现实成为远景,虚构的人物成为近景,远近交映,又保持距离,这需要深厚的写作功底。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追问苦笑愤怒
B.诘问苦笑愤怒
C.追问讪笑恼怒
D.诘问讪笑愤怒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追问”指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的问;“诘问”意为责问,质问。两者比较,“诘问”语气更重,而第一空对应前文的“作者对政治并不回避”“敲打”可知此处应该选择语气较重的“诘问”,所以排除A、C选项。
第二空,“苦笑”是指心里不高兴而勉强做出的笑容,“讪笑”指讥笑或勉强装笑。文中表达的是作者通过作品对政治表达不满,“讪笑”放在这里更符合语境,排除B选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9.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个位与百位上的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1,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A.400
B.430
C.437
D.45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位数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排除A、D选项;根据“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3倍少2”,排除B选项。
因此,选择C选项。
40.二十四节气歌中的“夏满芒夏相连”中第二个“夏”是指()节气。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夏满芒夏暑相连”对应的节气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与大暑。第二个夏是夏至,是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因此,选择D选项。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1.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描述了“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几下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下列能够解释“蝴蝶效应”所包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D.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哲学常识。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来的。它指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是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A项错误,选项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项正确,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题干中蝴蝶煽动翅膀而引发龙卷风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项错误,选项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选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42.书架∶图书∶阅读
A.手机∶图片∶阅读
B.广场∶舞蹈∶大妈
C.花盆∶花卉∶欣赏
D.城市∶星空∶美丽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图书”放置在“书架”上,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阅读”与“图书”属于动宾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图片”存放在“手机”里,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图片”与“阅读”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大妈”在“广场”表演“舞蹈”,“广场”与“舞蹈”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大妈”与“舞蹈”属于主宾关系,排除;
C项:“花卉”种植在“花盆”里,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欣赏”与“花卉”属于动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美丽”的“星空”,二者属于偏正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3.超过一半的人要求将有意义和创意的网络词汇收入词典,代表的是对网络词汇的肯定与重视。但在今天,重视网络词汇,是否非得要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毕竟,相较于传统词汇的变化速度和路径,网络词汇已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不少网络词汇可能火过一阵就开始被遗忘;比如传统汉语中的新词一般是通过入选词典而被加以确认,从而逐渐被推广、使用。但网络词汇却无需词典这类官方力量的“加冕”,而更多源自自发式生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网络词汇是否纳入词典,无关紧要
B.我们对网络词汇需要有开放的态度
C.网络词汇相较于传统词汇没有生命力
D.将某些词汇纳入词典,确有必要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表明一些人要求将一些网络词汇收入词典,接着以转折词“但”提出问题,即重视网络词汇是否非得要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随后对该问题进行了回答。通过说明网络词汇火一阵就被遗忘;与传统汉语新词对比,网络语言无需“加冕”,而是自发式生长。因此概括整个文段的重点就是“网络词汇没大有必要纳入词典”。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要抓住能提示文段行文脉络的一些连接词,如“但”“毕竟”“比如”。“但”之前为铺垫表述,可忽略,重点关注转折词“但”后内容。“但”之后提出问题,后文以“毕竟”“比如”对问题给予分析解答,故文段主旨应与所提问题相关,且与解答内容的倾向一致。文段首先介绍了一种建议将某些网络词汇收入词典的观点,由此引出“重视网络词汇,是否非得要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的质疑,后文通过对网络词汇时效性、自发式生长特点的介绍,说明网络词汇不一定要纳入词典。D项的“无关紧要”与作者观点相符,正确。
A、B两项与网络词汇是否要纳入词典的话题无关,且“开放的态度”“没有生命力”无法得出;C项的“确有必要”与作者观点相悖。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指出“超过一半的人要求将有意义和创意的网络词汇收入词典”,后文提出问题——是否非得通过将之纳入词典的方式来表现对它的肯定与重视,后文通过两个例子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即考虑到网络词汇的变化速度和路径,是否将网络词汇纳入词典并没有那么重要,对应D项。
A项,文段讨论的是网络词汇是否需要纳入词典,而不是我们对网络词汇的态度,排除;B项为“比如”之后的内容,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C项与文意表述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网络词汇是否纳入词典真没那么重要》44.下列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次普查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以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
B.本次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人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对象可通过互联网自助填报
C.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含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D.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工作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工作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开启。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登记采用普查员入户询问、当场填报,或由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B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本题为选非题,考生只需选出一项表述有误的即可。B项,联系实际可知,在进行人口普查时,社区居委会的普查人员是入户调查,挨家挨户敲门进行登记工作的,由此可推断普查登记工作是以户为单位的,直接判定B项“以人为单位”表述错误,为当选项。
A项表述正确。2020年6月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指出,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本次普查首次采集普查对象的身份证号码,主要是为了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B项表述错误。2020年6月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指出,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该项“以人为单位”的表述有误。
C项表述正确。2020年6月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指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D项表述正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2010年)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这主要是出于数据比对的目的。所填数据将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为的就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会对身份证号信息进行保密处理,普查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严禁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B项错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
C项正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成功进行过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有关规定,人口普查工作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经国务院批准,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5.不管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能________到各种交通问题和交通本身一样古老,你就多少会感到________。自从人类开始依靠自身的努力向前发展,这个社会就一直在努力追求运动的意义,社会和技术依据新的需求不断做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识轻松调整
B.联想失落更新
C.认识欣慰反应
D.考虑遗憾让步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分析可知,句意说的是要对“各种交通问题和交通本身一样古老”这一问题有所认识,结合选项排除与句意不符的选项。第三步,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继续看第三空。第三空,根据句意及两个词语的侧重,排除与语境不符的选项。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一空,句中说的是交通问题由来已久,了解到这一点,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便不会那么紧张。“意识”“认识”填入符合句意,排除B、D。
第三空,“调整”所含的主动改变的态度较“反应”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不管日益严峻的……如果能……你就多少会感到……”可知,该空应表达出和“面临严峻的交通问题”相反的感情。B项“失落”指丢失,失掉或指精神上空虚、失去寄托;D项“遗憾”指不满意、悔恨、不甘心的事情,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根据“社会和技术依据新的需求不断做出……”可知,横线处应体现“依据新的需求不断做出改变”之意。C项“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A项“调整”指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符合语境。锁定答案A项。
第三步,验证第一空。“意识”到各种交通问题和交通本身一样古老,搭配得当,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二空,根据语境,“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应和前文的情况相反,前文说到“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给人们的感受应该是偏负面的,所以空格处应该填一个具有积极色彩的词,“失落”和“遗憾”都不合语境,故排除
B、D
两项。
第三空,人类努力向前发展,“努力”是主动的,所以社会和技术依据新的需求也应该是作出一种主动的“调整”,“反应”一般是根据对方作出的被动行为,所以排
除
C
项。
第一空,代入验证,“意识到问题”搭配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
A。
46.蜘蛛:织网:爬行
A.蚕:破蛹:吐丝
B.蜜蜂:酿蜜:飞行
C.夜莺:筑巢:歌唱
D.猎豹:奔跑:捕食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蜘蛛可以结网,且通过爬行的方式移动。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蜘蛛织网,爬行是蜘蛛的行动方式。
A项,蚕破蛹,但吐丝不是蚕的行动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蜜蜂酿蜜,飞行是蜜蜂的行动方式,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夜莺筑巢,但歌唱不是夜莺的行动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猎豹奔跑,但捕食不是猎豹的行动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47.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成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⑥,③④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第4个图形是“田”字的变形,是一笔画考点的特征图形,考虑笔画数。
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分组。
观察发现,图①②⑥均有2个奇点,均可一笔画出来;图③④⑤均有4个奇点,均可两笔画出来,根据图形笔画数进行分组,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过退款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辽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和方法
- 化工师徒合同范本
- 出让合同范本
- 买木头合同范本
- 作为甲方合同范本
- 制氢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农业项目施工合同范本
- 冰糖橙水果合同范本
- 上海别墅合同范本
- DL∕T 1785-2017 电力设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导则
-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英语》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融合教育完整版本
- 产品研发指导专家聘用协议书
- 【正版授权】 IEC 60268-5:2003/AMD1:2007 EN-FR Amendment 1 - Sound system equipment - Part 5: Loudspeakers
- JT-T-1210.1-2018公路沥青混合料用融冰雪材料第1部分:相变材料
- 2024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参考答案
- DL-T5493-2014电力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年03月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系统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120人笔试历年典型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含详解
- DZ/T 0452.3-2023 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锂、铍、钪、锰、钴、镍、铜、锌、镓、铷、铌、钼、铟、铯、钽、钨、铊、铅、铋、钍、铀及15个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 ICP-MS法(正式版)
-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工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