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22年08月黑龙江嫩江市公安局选配公务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1页
甘肃2022年08月黑龙江嫩江市公安局选配公务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2页
甘肃2022年08月黑龙江嫩江市公安局选配公务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3页
甘肃2022年08月黑龙江嫩江市公安局选配公务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4页
甘肃2022年08月黑龙江嫩江市公安局选配公务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甘肃:2022年08月黑龙江嫩江市公安局选配公务员考前预测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全考点综合押题(共125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

)。

A.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

B.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理学。

A项正确,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属于法的基本特征。

B项正确,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属于法的基本特征。

C项错误,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属于法的本质,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

D项正确,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属于法的强制性,属于法的基本特征。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下列哪组气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

A.一氧化氮、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水蒸气

C.氢气、稀有气体

D.甲烷、氮气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用联想法和排除法解题。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是人们呼吸的空气中含有的正常成分,可排除B。氮气约占大气总量的78%,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可排除D。而煤和石油燃烧排出的二氧化硫则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故可推测本题选A。A项当选,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可形成酸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都属于有毒气体,对人类健康、生活环境等危害很大。

B项排除,二氧化碳、水蒸气属于温室气体,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是最大的。

C项排除,氢气本身对人体无害,但其易燃易爆,有一定危险性。空气中约含0.94%(体积百分)的稀有气体,其中绝大部分是氩气。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微溶于水,很难发生化学反应,对环境负面影响不大。

D项排除,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属于温室气体。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环境无明显负面影响。

故本题选A。3.资料室选派小郑、小周谁去基层蹲点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1)只要小郑去,小周就不去;

(2)只要小周不去,小郑就要去;

(3)小郑去基层蹲点。

资料领导研究后,同意了一种意见,否定了两种意见,据此可以推出:

A.小郑、小周都去

B.小郑、小周都不去

C.小郑去而小周不去

D.小周去而小郑不去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只要……就……”,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郑→¬周;

②¬周→郑;

③郑。

第三步,进行推理。

①根据鲁宾逊定律,转化为④“¬郑或¬周”(①与④等价);②根据鲁宾逊定律,转化为⑤“周或郑”(②与⑤等价)。假设③为真,是对⑤“或关系”一支的肯定,根据“一真则真”可得到⑤为真,即②真,与题干已知三句话一真两假不符合,故③一定是假的,即小郑没有去;

“小郑没去”是对①“或关系”一支的肯定,根据“一真则真”可得到④为真,即①真,已知条件三句话一真两假,则②一定是假的,即“¬周且¬郑”为真,进而得到“小周没去”,故B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4.学生证:学生

A.教师资格证:教师

B.身份证:人

C.律师:律师资格证

D.军官:军人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证可以证明学生身份,二者为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教师资格证可以证明教师身份,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身份证可以证明身份,但不能证明是人,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律师证可以证明律师身份,二者为对应关系,但与题干逻辑顺序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军官是军人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5.考察一个从业人员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需要考察的因素归根结底无非是“德”与“才”两个方面。这里的“德”与“才”即是(

)两大领域。

A.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

B.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

C.职业规范与职业技能

D.职业规范与职业责任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

第二步,企业用人必须选择德才兼备的人,而这里的“德”就是指职业道德,它涵盖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才”就是指职业技能,它是对人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因此,选择A选项。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①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②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③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6.大部分从太阳发出的到达地球大气层的紫外线辐射都被平流层的臭氧层所吸收,从不到达地球表面。在1969年至1986年之间,北美上空平流层的臭氧层变薄了,大约下降了三个百分点。然而,研究站在北美上空测量的紫外线辐射的平均水平在同期却下降了。

以下哪项最好地调和了上面描述的明显不一致的事实?(

A.紫外线辐射会增加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危险,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在1969年至1986年间大幅度增加

B.在1969年至1986年间,巴西上空平流层的臭氧层变薄了,并且到达巴西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的平均水平增加了

C.人工生产的氯化物使臭氧层变薄了

D.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臭氧污染在1969年至1986年显著增加了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题干矛盾。

北美上空臭氧层变薄了,但研究站测量的紫外线辐射水平却下降了。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上升,但未解释紫外线辐射的平均水平下降的原因,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

B项:该项说巴西的臭氧层情况,而题干说的是北美的臭氧层情况,主体不一致,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

C项:该项说氯化物使臭氧层变薄,但未解释紫外线辐射的平均水平下降的原因,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

D项:该项说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臭氧污染在1969年至1986年显著增加,即说明紫外线辐射水平下降是因为臭氧污染的增加且臭氧污染可以吸收紫外线辐射,可以解释题干矛盾,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7.任何重大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轻松实现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创新领域取得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变,离不开________的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更有赖于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地奋起直追、埋头苦干。相信在未来,无论是在量子科技领域还是在其他创新领域,中国科学家一定能创造出更多令世人________的成绩。

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筹帷幄

肃然起敬

B.殚精竭虑

望尘莫及

C.未雨绸缪

刮目相看

D.有条不紊

心悦诚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填入词语搭配“令世人……的成绩”。A项“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与“成绩”搭配不当。B项“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与“令世人”搭配不当,排除。C项“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照应前文“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变”,符合文意。D项“心悦诚服”意思是从心眼里佩服,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填入词语搭配“谋划”“布局”,指对未来的规划。C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符合文意。D项“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体现不出“谋划”“布局”的特点,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文段出处:《2020,中国创新闪耀自立自强光芒》

8.报刊:新闻

A.出版社:书籍

B.唱片:歌曲

C.土地:玉米

D.法院:法律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报刊主要用来刊登新闻,两者具有功能关系。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报刊可以刊登新闻。

A项,出版社可以出版书籍,与题干类似,保留。

B项,唱片可以收录歌曲,与题干类似,保留。

C项,土地可以种植玉米,与题干类似,保留。

D项,法院要依据法律进行审判,与题干关系不同。

比较A、B、C三项,发现B项的唱片和题干的报刊都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而其他两项则不具有类似的关系,因此B项与题干的联系更紧密。

故本题选B。9.如今,一些在东部地区“人人喊打”的小化工企业,却成为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种“污染大搬家”的现象表明,污染企业只是“区域淘汰”,而不是市场淘汰。解决这一问题应当:

A.取消当地因环境问题被取缔的企业主申办新企业的资格

B.被取缔的企业名单纳入到全国各大媒体的“黑名单”中

C.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督网络,不让污染小化工企业异地重生

D.针对小化工企业搬家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在各地形成取缔之势参考答案:CD

解题思路:A项做法违反了法律对公民经营自由权的保护;B项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企业的名誉权和隐私权,C、D两项的措施较为合理,能够有效治理小化工企业的污染问题。故本题选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面对污染企业异地搬迁的现象,政府应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加强监管与整治。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督网络,一方面能限制污染企业的异地重生,另一方面能预防新的污染事故的发生,C选项当选。针对污染问题需要防治相结合,在监督的基础上进行专项整治,提高污染治理的效力和威力,D选项当选。

因此,选择CD选项。10.地震是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B.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

C.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10倍

D.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其震级为9.5级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地震相关的知识。试题每个选项都是一个知识点,对考生的知识储备量要求较高。公务员考试中,地震常考的知识点有地震的基本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震级、烈度),地震的分类,全球三大地震带,我国的四大高发区,等等。

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加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增大30倍。C项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地震可由地震仪测量,地震的震级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C项表述错误,里氏地震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0倍,并非10倍。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1.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多种以上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的物质,无固定化学式,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物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将所含的物质分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同时具有以上三类物质的是: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B.食盐水、盐酸、氨水、蒸馏水

C.氢气、氖气、水蒸气、汞蒸气

D.二氧化碳、水蒸气、矿泉水、天然气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以上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无固定化学式”。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符合“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符合单质的定义;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符合“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符合“由两种或多种以上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无固定化学式”,符合混合物的定义。选项同时具有三类物质,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B项: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等组成的溶液,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组成的溶液,氨水是氨和水组成的溶液,均符合“由两种或多种以上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无固定化学式”,符合混合物的定义;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符合“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选项缺少单质,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C项: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氖气是由氖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汞蒸气是汞蒸发而成的纯净物,均符合“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符合单质的定义;水蒸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符合“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组成的纯净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选项缺少混合物,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D项: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蒸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符合“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矿泉水由水、矿物盐、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天然气由烃类和非烃类气体混合而成,均符合“由两种或多种以上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无固定化学式”,符合混合物的定义。选项缺少单质,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种类)组成的纯净物。

(3)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以上不用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的物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氮气”只由N元素组成,“氧气”只由O元素组成,都属于单质,“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物,符合要求;

B项:“食盐水”“盐酸”和“氨水”分别是氯化钠、氯化氢和氨气的水溶液,均属于混合物,“蒸馏水”由H、O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符合要求,排除;

C项:“氢气”只由H元素组成,“氖气”只由Ne元素组成,“汞蒸气”只由Hg元素组成,都属于单质,“水蒸气”属于化合物,不符合要求,排除;

D项:“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属于化合物,“矿泉水”和“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不符合要求,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单质、化合物、混合物三个定义,要求选择选项中同时具有三类物质的一项,需要对三个定义都理解到位。分析发现,单质定义的关键点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定义的关键点为“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定义的关键点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的物质”,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关键点分析选项。

单质定义的关键信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机械混合而成的物质。

A项,食盐水是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氨水是氨的水溶液,三者均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该项中没有单质,排除。

B项,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均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属于化合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属于混合物。该项中同时具有三类物质,当选。

C项,水蒸气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与二氧化碳均属于化合物;矿泉水是由水和多种矿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天然气是由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混合而成的物质,二者均属于混合物。该项中没有单质,排除。

D项,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氖气是由氖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汞蒸气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三者均属于单质;水蒸气属于化合物。该项中没有混合物,排除。

故本题选B。12.一角硬币放在平静的水面上,硬币可能漂浮在水面上,合理解释为:

A.硬币比水密度小,因此能浮在水面上

B.硬币和水之间存在引力,因此掉不下去

C.水的浮力克服了硬币受到的重力,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D.水的表面张力克服了硬币受到的重力,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

第二步,液体的表面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拉力,这种力叫做表面张力。轻轻地把硬币平放在水面上,硬币较轻,对水面的压力能由水的表面张力承受住,则可以浮在水面上。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一毛钱的硬币的材料是铜锌合金,比水的密度大,说法错误。A项错误。

B项:物质之间都存在引力,硬币不沉下去并不是由于受到水的引力的原因。B项错误。

C项:硬币有可能漂浮在水面并不是水的浮力克服了重力,而是表面张力,水的浮力比硬币的重力小。C项错误。

13.食品行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需求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行业。但目前来看,我国食品供给体系总体呈现出中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和个性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在当前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下,深入推进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是实现食品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食品标准既是国家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引导食品生产质量的主要风向标,因此,深化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先进的食品行业标准。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目前国内食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B.国外构建食品行业标准的经验教训

C.构建食品行业标准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D.深化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寻找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句引出话题介绍食品行业的重要性,接着转折词“但是”指出目前我国食品供给端存在的问题,后文提出需要深入推进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在食品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构建先进的食品行业标准是关键。文段最终话题落在“食品行业标准”,后文应保持话题一致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C选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A选项上文已论述,排除;B选项文段主要强调我国,主体不一致,排除;D选项话题不一致,排除。

14.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马踏飞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知识。

第二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2005年0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成都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因此,本题错误。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铜奔马、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15.高大:渺小

A.无穷:无尽

B.春种:秋收

C.赞誉:诋毁

D.牛奶:面包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两者为反义关系。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高大和渺小是反义词。

A项,无穷和无尽是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春种和秋收并不是反义词,两者存在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赞誉和诋毁是反义词,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牛奶和面包并不是反义词,两者可以搭配起来一同食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16.在元代,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甘棠港

B.月港

C.刺桐港

D.徐闻港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需要考生对元代历史有一些了解。A项错误。甘棠港在闽东三沙湾内,今名白马港,属福安县。

B项错误。月港,位于福建漳州,是明朝中后期“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贸杂半、走洋如市、朝夕皆海、酬醉皆夷产”的著名外贸通商港口。

C项正确。泉州港,又称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元代时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D项错误。徐闻港,即徐闻古港遗址,位于广东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

故本题选C。17.时间:速度

A.空间:质量

B.体积:密度

C.压力:效率

D.价格:价值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A项,空间和质量不存在反比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质量一定,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压力和效率也不存在反比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但不是反比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18.中国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________,夏天绿荫满枝,秋时________,冬季银装素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姹紫嫣红硕果累累

B.风光旖旎充实丰盈

C.生机勃勃琳琅满目

D.婀娜多姿五谷丰登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可知,“春日”“夏天”“秋时”“冬季”构成并列关系,即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绿荫满枝”“银装素裹”相关,均表示颜色,由此结合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分析可知,“春日________,夏天绿荫满枝,秋时________,冬季银装素裹”构成并列关系,即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绿荫满枝”“银装素裹”相似,均可表示颜色。第一空,只有“姹紫嫣红”与此相符,且秋日用“硕果累累”形容,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秋天丰收的颜色——金色。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修饰“春日”。A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B项“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C项“生机勃勃”指生命力旺盛。三项均符合“春日”的特征。D项“婀娜多姿”指轻盈柔美的姿态,多用来形容人,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春日……夏天……秋时……冬季……”可知,该空应体现秋季的独特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A项“硕果累累”指大的果实特别多,用来形容秋收非常恰当。B项“充实丰盈”指丰富、充足,一般用来形容人生,不能搭配“秋天”;C项“琳琅满目”侧重强调美好的东西。二者均不能体现秋季的独特性,排除B项和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成语填空。

本题从第二空入手,“充实丰盈”通常用来修饰“人生”、“生命”,不能用来形容秋天,排除B项;“琳琅满目”形容东西很多,让人眼花缭乱,与主语“秋”搭配不当,排除C项,只剩下A、D两项。

第一空,“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多用来修饰女性,排除D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故A项合适。

第二空,代入验证,“硕果累累”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用于形容秋季的丰收非常恰当,A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19.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他们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

)千米。

A.300

B.400

C.450

D.48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赋值甲的速度为5,则乙的速度为4,设第一次相遇时间为x,则相遇时两人分别走的路程为5x、4x;根据“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可知提速后甲的速度为5×(1-20%)=4,乙的速度为4×(1+20%)=4.8,提速后甲走的路程为4x,乙走的路程为(5x-10),根据时间相同,路程与速度成正比,则有4x∶(5x-10)=4∶4.8,解得x=50,则总路程=5×50+4×50=450(千米)。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用数字特性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甲、乙的速度比是5∶4”,则相遇时甲乙行走的路程之比5∶4,A、B两地的距离即为甲乙相遇时行走的路程和,故两地间的距离为9的倍数,结合选项,只有C满足条件。

因此,选择C选项。

20.下列有关科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比太阳大,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月亮对海水的吸引力

B.世界著名的“死海”位于西亚,尽管“死海”的含盐量较高,但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很丰富,“死海”中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

C.云和雾都是水蒸气达到饱和并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而形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X射线”是一种波长比紫外线更短的光,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错误,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高(达25%~30%),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都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当滚滚洪水流来之期,约旦河及其他溪流中的鱼虾被冲入死海,由于死海中含盐量太高,水中又严重地缺氧,这些鱼虾必死无疑。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推理法。死海之所以称为死海,是因为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除水草外生物。这也是人们给它起名叫死海的原因之一。B项说法明显有误。A项正确。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B项错误。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极高,达25%~30%,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C项正确。云和雾都是水蒸气达到饱和并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而形成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项正确。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死海位于西亚,是世界上海拔最低、最咸的湖,水中盐分高达30%,湖中除少量的微生物外,鱼和其他水生动植物都难以生存,故称为“死海”。

因此,选择B选项。21.现在,随着科学界获得越来越多更加精确的数据,我们在探寻此次空前大灭绝事件背后可能的原因时,其得到的结果可能并不会是________的。一些科学家表示,增进我们对于生命几乎被完全毁灭环境情况的了解,将会增加我们作为一个物种能够长期生存下去的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准确无误

机会

B.开门见山

概率

C.直截了当

几率

D.立竿见影

可能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前文“获得越来越多更加精确的数据”可知,A项“准确无误”与前文矛盾,排除A项。另外,该空搭配“结果”。B项“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D项“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通常是效果“立竿见影”。二者均不能与“结果”搭配,排除B项和D项。C项“直截了当”指简单明了,不绕弯子,对应前文“获得越来越多更加精确的数据”,所以结果不会是“简单直接的”。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增加几率”搭配恰当。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结果”,B项,“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与“结果”搭配不当,排除;根据前文内容“随着科学界获得越来越多更加精确的数据”可知,A项“准确无误”与前文矛盾,排除。

第二空,文段重在强调增进对环境了解将会增加生存下去的可能性。C项,“几率”指概率、可能性大小,符合文意,当选;D项“可能”与“增加”搭配不当,应为“增加可能性”,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地球最严重大灭绝发生了什么?》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结合词义及此处的修饰对象,排除B。第三步,第二空,结合词义及词语的习惯搭配,排除A、D。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一空,“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不能描述“研究结果”,排除B。

第二空,增进对环境的了解将会增加我们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机会”指恰好的时候,时机,与文段表达意思不符,排除A。“可能”与“增加”搭配不当,应是“增加可能性”,排除D。

验证第一空,此处句意为随着获得的数据越来越多,发现大灭绝事件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而不会轻易地把某一事件作为大灭绝事件的原因,故“直截了当”填入恰当。故本题选C。22.1,1,3,6,13,27,(

A.49

B.52

C.56

D.6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递推数列。

第二步,数列增长相对平缓,考虑递推和,第一项+第二项+(修正项)=第三项,1+1+(1)=3,1+3+(2)=6,3+6+(4)=13,6+13+(8)=27,修正项为:1,2,4,8……等比数列,因此所求项=13+27+(16)=56。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递推数列。

第二步,数列各项两两之间约为2倍关系,尝试递推倍,第一项×2+(修正项)=第二项,1×2+(-1)=1,1×2+(1)=3,3×2+(0)=6,6×2+(1)=13,13×2+(1)=27,修正项为递推和数列,下一个修正项为:1+1=2,因此所求项=27×2+2=56。

因此,选择C选项。

23.“阿基米德将被永远铭记,而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将会被遗忘,因为语言会消亡而数学理念不会消亡。”

这一论证可能隐含了哪些前提,除了:

A.阿基米德的贡献在于数学理念

B.埃斯库罗斯不是一个好作家

C.使用会消亡的东西的人会被遗忘

D.数学理念不是语言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隐含了哪些前提,除了”,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阿基米德将被永远铭记,而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将会被遗忘。

论据:语言会消亡而数学理念不会消亡。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建立联系。阿基米德的贡献在于数学理念,而数学理念不会消亡,所以阿基米德将被永远铭记,建立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埃斯库罗斯不是一个好作家,与其是否会被遗忘无关,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建立联系。使用会消亡的东西的人会被遗忘,而埃斯库罗斯作为剧作家会使用语言,并且语言是会消亡的东西,所以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将会被遗忘,建立了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D项:补充前提。利用“否定代入法”,如果数学理念是语言,则数学也会消亡,那么题干论证就无法成立,所以“数学理念不是语言”是必要前提,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24.遇到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会发出独特的声音。声音感应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提供一个房屋起火的早期警报,使居住者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由于烟熏是房屋火灾人员伤亡最通常的致命因素,所以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将会有效降低房屋火灾的人员伤亡。

下列哪一项假设如果正确,最能反驳上面的论述?

A.在完全燃烧时,许多房屋建筑材料发出的声音在几百米外也可以听见

B.在一些较大的房子里,需要多个声音感应报警器以达到足够的保护

C.声音感应报警器广泛使用的话,其高昂的成本将下降

D.许多火灾开始于室内的沙发坐垫或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将会有效降低房屋火灾的人员伤亡。

论据:遇到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会发出独特的声音。声音感应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提供一个房屋起火的早期警报,使居住者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火灾早期也可能存在部分建筑材料完全燃烧了,声音在几百米外都可以听到,那么声音报警器也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存在需要多个报警器达到足够保护的目的情况,讨论的是量的问题,而且多个报警器能达到足够保护的目的说明声音报警器确实可以起到效果,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讨论的是这种报警器成本的问题,与论点这种报警器能不能早期火灾报警,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存在许多火灾开始时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的情况,那么声音感应报警器就无法起到早期警报作用,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25.捐赠制度对美国社会的每一个人和企业都至关重要,因为美国政府是通过税收的方式来________慈善的。倘若个人或企业将收益的部分或全部捐赠给非营利机构,那么它的计税标准就会降低。不过,对于捐赠者来说,把钱捐给任何非营利机构都是一样的,这就让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之间形成了类似市场竞争的关系,这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让慈善事业和文化产业也能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

优胜劣汰

B.提倡

互惠互利

C.推广

取长补短

D.刺激

百家争鸣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这就让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之间形成了类似市场竞争的关系”可知,各种非营利机构在市场中是竞争关系,该空应体现“好的留下来,不好的淘汰掉”这一竞争结果。A项“优胜劣汰”符合语境。B项“互惠互利”指相互带来利益和好处;C项“取长补短”指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D项“百家争鸣”是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三项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锁定答案A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鼓励”指激发、勉励,体现美国用税收的方式来促使更多人参与慈善,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和成语辨析。将第二空作为本题突破口,从“让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之间形成了类似市场竞争的关系,这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可知,把钱捐给非营利机构使它们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A项“优胜劣汰”最能和“市场竞争关系”形成对应。“优胜劣汰”是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题干中没有提到文化事业对慈善事业的帮助,“互惠互利”和“取长补短”均不适用。“百家争鸣”指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不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填入“鼓励”,前后通顺,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26.某市直属机关举行“健身杯”排球比赛,参赛的共九个单位,如果采取循环赛的方法,分别在九个球场进行比赛。请问每个球场平均进行几场比赛?

A.7场

B.6场

C.5场

D.4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比赛问题。

第二步,根据循环赛比赛规则每两队均需要比一场,则一共比赛了场,每个球场平均进行了场比赛36÷9=4场。

因此,选择D选项。27.最近有一位科学家提出新观点: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他的依据是:板块运动必然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而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位专家观点的是:

A.颜色浅的长英质岩石本质上是颜色深的镁铁质岩石“再生”而来的,而在数十亿年前,镁铁质岩石在地球上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地位

B.以全球各地35亿年前的沉积层样品分析,其中含有长英质岩石颗粒的不足一半

C.长英质岩石在自然界中的占比比镁铁质岩石高出很多似乎只有板块运动这一解释,但早期的板块构造运动很可能是时断时续的,局部范围的

D.35亿年前地球火山密布,火山爆发释放的岩浆会把镁铁质岩石深深埋在地下,这些镁铁质岩石会被熔化,进而转变成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

论据:板块运动必然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而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说的是能不能通过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来判断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该项说的是镁铁质岩石数量的多少,话题不一致,而且数十亿年时间也不够明确,无法削弱,排除;

B项:题干说的是能不能通过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来判断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该项说的是长英质岩石的颗粒在沉积层的占比多少,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C项:“似乎”和“可能”说明不能确定是板块运动导致镁铁质岩石转变成长英质岩石,还是板块运动直接导致长英质岩石的占比高,而且并没有提到时间,属于不明确项,无法削弱,排除;

D项:火山爆发会把镁铁质岩石转化成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指出镁铁质岩石转变成长英质岩石并不一定与板块运动有关,拆断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是拆桥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

论据:板块运动必然会让自然界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而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浅色长英质岩石具体的产生方式以及数十亿年前存在的数量,与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35亿年前含有长英质岩石颗粒在沉积层样品中不足一半,与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该项强调的是早期的板块运动方式,与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深色的镁铁质岩石转变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是由火山爆发带来的,而板块运动并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说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造成浅色的长英质岩石的出现,并不一定是板块运动引起的,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专家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的论点为“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论据为“在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要质疑该专家的观点,可以指出根据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并不能判断出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题干根据“35亿年前,地球已经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出现了”得出“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不会晚于35亿年前”的结论。

A项,题干要论述的是能否通过浅色长英质岩石来判定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而该项说的是“含有长英质岩石颗粒”的占比,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无法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B项,题干要论述的是能否通过浅色长英质岩石来判定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而该项说的是“镁铁质岩石”在地球上的数量,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无法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C项,没有提到时间,无法说明根据浅色长英质岩石能否判定地球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且“似乎只有板块运动这一个”是猜测,并非确定性的表述,无法质疑题干结论,排除。

D项,指出火山爆发会使镁铁质岩石转变成长英质岩石,但板块运动并不是火山爆发的唯一原因,说明不能根据35亿年前地球上有浅色的长英质岩石就判断出那时有地球板块运动,质疑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28.下列文种中,可以平行的有:

A.意见

B.决定

C.议案

D.函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A项: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的行文可以有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方向。A项符合题意,故当选。

C项: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是平行文。C项符合题意,故当选。

D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是平行文。D项符合题意,故当选。

因此,选择ACD选项。

B项: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是下行文。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9.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订立的合同约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这反映我国市场交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

A.法律问题

B.决策问题

C.公平问题

D.信用问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合同履约率也称合同完成百分数,是指实际交货额与合同规定货额之比,它是用来反映合同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我国市场交易中合同的履约率不高,反映出不少人没有信守约定。

故正确答案为D。30.简报报头排在第一页上方,约占全页(

)的面积。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简报报头设计要求美观大方,约占首页三分之一。其位置居中,用大号宋体,在简报的第一页上方。名称下面是简报顺序号,编号下面靠左下侧是编发单位的全称,右下侧是简报印发的日期,如果是机密文件,在报头左上方印上“机密”二字,是供内部阅读的,在报头左上方印出“内部刊物,注意保存”的字样,报头下面用一条横线于正文部分隔开。

故正确答案为B。31.下面四个图形,只有一个是由上面的四个图形拼合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要求将各图进行拼合,对题干标号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寻找等长的平行边,将其拼合后如下图所示:

因此,选择B选项。

32.《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语境中的“道”,是指:

A.世界万物的起源

B.人们做事的方法

C.人们行走的道路

D.世界万物的演变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强调“道”乃是世界万物的起源。

因此,选择A选项。

33.中国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________,夏天绿荫满枝,秋时________,冬季银装素裹。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姹紫嫣红

硕果累累

B.风光旖旎

充实丰盈

C.生机勃勃

琳琅满目

D.婀娜多姿

五谷丰登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修饰“春日”。A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B项“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C项“生机勃勃”指生命力旺盛。三项均符合“春日”的特征。D项“婀娜多姿”指轻盈柔美的姿态,多用来形容人,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春日……夏天……秋时……冬季……”可知,该空应体现秋季的独特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A项“硕果累累”指大的果实特别多,用来形容秋收非常恰当。B项“充实丰盈”指丰富、充足,一般用来形容人生,不能搭配“秋天”;C项“琳琅满目”侧重强调美好的东西。二者均不能体现秋季的独特性,排除B项和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可知,“春日”“夏天”“秋时”“冬季”构成并列关系,即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绿荫满枝”“银装素裹”相关,均表示颜色,由此结合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分析可知,“春日________,夏天绿荫满枝,秋时________,冬季银装素裹”构成并列关系,即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绿荫满枝”“银装素裹”相似,均可表示颜色。第一空,只有“姹紫嫣红”与此相符,且秋日用“硕果累累”形容,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秋天丰收的颜色——金色。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成语填空。

本题从第二空入手,“充实丰盈”通常用来修饰“人生”、“生命”,不能用来形容秋天,排除B项;“琳琅满目”形容东西很多,让人眼花缭乱,与主语“秋”搭配不当,排除C项,只剩下A、D两项。

第一空,“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多用来修饰女性,排除D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故A项合适。

第二空,代入验证,“硕果累累”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用于形容秋季的丰收非常恰当,A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34.下列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次普查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以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

B.本次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人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对象可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

C.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含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D.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人口普查工作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正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这主要是出于数据比对的目的。所填数据将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为的就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会对身份证号信息进行保密处理,普查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严禁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B项错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

C项正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成功进行过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有关规定,人口普查工作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经国务院批准,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本题为选非题,考生只需选出一项表述有误的即可。B项,联系实际可知,在进行人口普查时,社区居委会的普查人员是入户调查,挨家挨户敲门进行登记工作的,由此可推断普查登记工作是以户为单位的,直接判定B项“以人为单位”表述错误,为当选项。

A项表述正确。2020年6月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指出,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本次普查首次采集普查对象的身份证号码,主要是为了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

B项表述错误。2020年6月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指出,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该项“以人为单位”的表述有误。

C项表述正确。2020年6月印发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指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

D项表述正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2010年)第八条规定,“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工作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开启。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登记采用普查员入户询问、当场填报,或由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普查数据采集原则上采用电子化的方式。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B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35.________________,这并非说明人类有多强壮,实际上如果仅仅是比拼搏击,很多动物都可以轻易打败人类。但是,人类从来不喜欢遵循自然原本的法则,面对对自己存在生命威胁的生物,人类避免正面接触,打不过跑,跑完了还可以制造陷阱,设计圈套来对付你。管你是身形矫健的猎豹还是凶残威武的狮虎,怎么能斗得过狡猾的人类呢?而且,人类居安思危的良好传统会促使人类研究更有效的攻破对手的“战略战法”,不仅要求屡战屡胜,还要求速战速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已经降伏了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

B.人类不断挑战自然界原本的生存法则

C.自然界里再也寻找不到人类的天敌了

D.人类不惧怕自然界中任何的生存挑战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下文语境。横线出现在文段第一句,引出下文。横线之后的句子指出“这并非说明人类有多强壮,实际上如果仅仅是比拼搏击,很多动物都可以轻易打败人类”,转折关联词“实际上”之后指出动物可以打败人类,那么之前的内容就应该是表达“人类打败动物”的意思,前后构成语义相反。后文进一步强调人类能够打败对自己有危险的生物,即可证明横线处应该填入“人类战胜对自己有危险的生物”的内容。

第二步,辨析选项。C项“自然界里再也寻找不到人类的天敌了”中“天敌”指天然的仇敌,即是说明人类能够战胜自然界中的天敌生物,话题一致,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前后文语句的衔接呼应。由设空位置可知,填入句子可能是文段的总起句。解题关键在于理清行文结构,抓住主旨观点。文段为转折结构,“但是”之后论述了人类与动物对阵获胜的方法。由横线后“这并非”可知,填入句子应该表达人类战胜动物,由此排除B、D。A项“降伏”并不能说明这些动物已不能对人类构成威胁,且“但是”之后,讲的主要是人类怎样“面对对自己存在生命威胁的生物”,更贴近于“怎么避开、减少、克制天敌”,而不是“人类怎么降伏生物”故本题选C。36.赫拉克勒斯∶希腊

A.阿瑞斯∶罗马

B.李舜臣∶朝鲜

C.李尔王∶英国

D.猪八戒∶中国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希腊”属于神话人物与国家的对应关系,并且是一个神话故事。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阿瑞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与“罗马”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李舜臣”生于“朝鲜”,二者属于人物与国家的对应关系,但属于真实存在的人物,不是神话故事,排除;

C项:“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李尔王》中的一个国王,故事来源于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不是神话故事,排除;

D项:“猪八戒”是中国神话《西游记》中的人物,“猪八戒”与“中国”属于神话人物与国家的对应关系,并且是一个神话故事,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37.凡国家行政机关用来发布重大措施的命令(令),称作“公布令”。(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行政令,或称行政法令,是国务院及其部门、县以上人民政府发布采取重大的行政措施的一种公文。所以凡国家行政机关用来发布重大措施的命令(令)是行政令不是公布令。

因此,本题错误。

公布令,亦称发布令、颁布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发布重要法律、行政法规时所使用的发布生效、即行实施的命令性文书。其特点:①公布令是复体公文中的效力部分,与其内容部分相配合,使所公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产生法律效力;②公布令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令之所及即所公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之所及;③公布令中必须明确其所公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名称及其产生法律效力的法定程序、生效日期,以示法律效力的可行性和可靠性;④公布令一经发出,其所发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即具有权威性。

38.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建设“地球望远镜”这一方案?

A.在真正建设地球望远镜之前,天文学家还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B.这种航天器上的探测器能收集到更多来自不太明亮恒星的光线

C.现有的太空望远镜难以满足当前对太阳系外天体进行研究的需要

D.即使这个构想不会成功,这种创造性思维也会给天文学家带来启发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种被称为“地球望远镜”的设备能够进行超灵敏探测,揭示太阳系外恒星的特征。

论据:当太阳系外恒星的光线抵达地球大气时,光线会发生弯曲(或折射),这种弯曲使光线集中并聚焦在地球另一边空间中的某个区域,在合适的位置,比如在距地球150万公里的轨道上,放置一架带有探测器的航天器就可以捕捉到聚焦的光线。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该项只是指出真正建造地球望远镜之前还要进行更多研究,但无法确定研究之后的结果,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这种探测器可以接受不太明亮的恒星的光线,说明具有可行性,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只是提及现有的望远镜不能满足需求,但是与“地球望远镜”是否能发挥作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该项只是提及会带来启发,无法确定“地球望远镜”是否能发挥作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39.在历史与现状,成就与错误,传统与新潮的碰撞中,人们的种种迷茫和困惑的产生并不奇怪,________的是被利用和误导。《魂牵梦圆》给人一种________的感觉,它是在讲故事,又是在讲道理。它讲的是一代人经过的故事,是中国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不是靠怪异离奇的情节编造、淫秽下流的低俗描写来引诱人,而是靠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来教育人,有一种细雨润物、________的说服力。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危险

别开生面

自然而然

B.奇怪

沁人心脾

理所当然

C.可怕

耳目一新

如雷贯耳

D.重要

感同身受

无可厚非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于我们处于各种“碰撞”中,故“人们的种种迷茫和困惑的产生并不奇怪,________的是被利用和误导”可知,能构成反向对立,因此B项“奇怪”可保留。而“被利用和误导”也是极其危险和可怕的,故A项和C项也正确。D项“重要”褒义词,感情色彩错误,排除。

第二步,第二空区别不大,可直接看第三空。《魂牵梦圆》“有一种细雨润物、________的说服力”,可知所填词语要和“细雨润物”表并列。“细雨润物”指小雨可以滋润世间万物,大雨却会让水土流失,比喻做事不能太过量过度,要顺其自然。A项“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正确。B项“理所当然”指道理就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不容置疑的。不能与“细雨润物”并列,排除B项。C项“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别开生面: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感同身受: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40.人类的到来着实给这个世界的某些自然法则带来了不少的挑战。比如说,植物的种子之所以味道鲜美,就是因为它需要吸引动物前来将它的果实中附赠的种子带往更远的地方,当然同时也将富含大量营养物质的果实作为对传播种子的动物的报酬。这是一桩完美的公平交易,可是,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集中种植成果园。

据此,可以推断:

A.人类违背自然法则是为了改造自然

B.动植物之间的交易总是完美的

C.人类挑战自然法则的勇气可敬可佩

D.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的公平交易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内容推出的一项,需准确理解和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

A项,题干只说人类给自然法则带来了不少挑战,但并未提及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该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

B项,根据题干中的例子可知动植物之间的交易并非总是完美的,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项,题干并未提及对人类挑战自然法则的态度,该项不能由题干推出,排除。

D项,根据题干中的例子可知该项说法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未提到“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排除;

B项:由题干最后两句可知动植物间的公平交易并非总能完美实现,“总能”一词过于绝对,排除;

C项:题干并未提到“对果实种子展开科学研究”,排除;

D项:题干最后两句表明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完美的公平交易,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说明人类给世界的某些自然法则带来了挑战;第二句说明植物的果实味道鲜美是因为它需要吸引动物前来将它的果实附赠的种子带往更远的地方,同时也将富含大量营养物的果实作为对传播种子的动物的报酬;第三句说明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干脆集中种植成果园。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人类违背自然法则是为了改造自然,题干中并未涉及人类违背自然法则的目的,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断,排除;

B项:动植物之间的公平交易“总能”完美地实现,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只是给出一个完美实现的例子,并没有提及其他动植物之间的公平交易能够完美实现,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断,排除;

C项:人类有时对植物果实中的种子展开科学研究,“展开科学研究”题干并未提及,属无关选项,因此C中说法无法推断,排除;

D项:由题干中“这是一桩完美的公平交易。可是人类对于果实中的种子要么集中处理成垃圾,要么干脆集中种植成果园”,可以得出人类有时会破坏自然界完美的公平交易,因此D中说法可以推断,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41.所谓“文化自觉”,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文化自觉需要进行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

B.文化自觉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

C.文化自觉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

D.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所谓‘文化自觉’……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并不是说文化自觉“需要”进行的内容,属于曲解文意,错误。B项对应“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正确。C项对应“所谓‘文化自觉’,……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正确。D项对应“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42.当前,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环境问题。

A.土壤

B.食品

C.装修材料

D.固体废弃物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三大污染。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D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土壤污染不属于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在种植或饲养、生长、收割或宰杀、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中,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而造成污染,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食品污染不属于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装修材料污染,主要指材料中的甲醛、苯、氨和TVOC等污染,其中甲醛最为严重。装修材料污染不属于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43.稀疏∶稠密

A.原告∶被告

B.谨慎∶庄重

C.松散∶整齐

D.懒惰∶勤奋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稀疏”与“稠密”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原告”与“被告”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B项:“谨慎”与“庄重”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松散”与“整齐”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懒惰”与“勤奋”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44.李普曼《舆论学》中对新闻业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探照灯”,“新闻业就像是总在移动的探照灯的光束,它在茫茫黑暗中照亮了一个又一个片段。”李普曼紧接着又说:“人们不可能仅仅依据这样的光束来处理与世界有关的事物。”

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新闻报道的总量太大,难以选择

B.新闻在观察世界时难以避免其局限性

C.新闻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难以选择

D.新闻热衷于表面的、戏剧性强的事实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通过比喻形式引出“新闻学”的话题,将新闻学比作探明灯的光束,肯定了新闻学的作用与价值,接下来,通过“这样的光束”总结全文,强调人们不能仅仅通过新闻业来了解世界,即新闻业在观察世界时有局限性,对应B项。

A项,“难以选择”文段无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重点强调新闻的局限性,“太多的可能性”表述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表面的、戏剧性强的事实”文中无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未来新闻的只是形态》45.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

A.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B.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C.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