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1_第1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1_第2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1_第3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1_第4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共40题)1.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二)用品

双气囊三腔管、液状石蜡、50ml注射器、血压计、止血钳(2把)、沙袋、宽胶布、无菌碗、胃肠减压器、滑车牵引固定架等。

(三)方法

1.用前先要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管腔是否通畅,并分别标记出3个腔的通道。先试测气囊的注气量,要求在注气后球囊有足够大小。

2.应用时先将三腔管前段、气囊部及患者鼻腔处涂以液状石蜡润滑,并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残留气体后夹闭导管。

3.斜坡卧位,自鼻腔内插入三腔管,至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以通过三腔管。当到达65cm处,并在胃管内抽得胃液时,提示头端已达胃部。

4.用注射器先向胃囊内注气250~300ml使胃囊膨胀,将开口部反折弯曲后,用夹子夹紧,向外牵引三腔管,遇阻力时表示胃囊已达胃底部,在有中等阻力情况下,用宽胶布将三腔管固定于患者的面部。用一250g重的沙袋通过滑车装置牵引三腔管,并固定于床架上,以免三

腔管滑入胃内。

5.用注射器向食管囊注气100~200ml,压迫食管下1/3,然后将开口部反折,用夹子夹紧。最后用注射器吸出全部胃内容物。

6.用血压计测定气囊内压力,一般胃囊应为50mmHg,食管囊为30~40mmHg。为补充测压后外逸之气体,测压后可补注空气5ml。

7.将胃管连接于胃肠减压器上,可自吸引瓶中了解止血是否有效。

8.出血停止24h后,可放去食管囊内的气体,放松牵引,继续观察有无出血。

9.24h后仍无出血者,即可拔出三腔管。拔管前先口服液状石蜡20~30ml,以防胃黏膜与气囊粘连,然后抽尽食管囊及胃囊内的气体,缓缓拔出。

10.观察囊壁上的血迹,借以了解出血的大概部位。

(四)注意事项

1.用前应检查三腔管上各段长度标记是否清晰,三个腔通道的标记是否正确和易于辨认,各管腔是否通畅,气囊有否漏气,气囊膨胀是否均匀,精确测量各囊最大注气量。

2.胃囊充气量必须足够,以使胃囊充分膨胀,防止在外牵引三腔管时因胃囊过小而滑过贲门进入食管。

3.食管囊注气不可太多,以免过分压迫食管黏膜引起坏死。

4.每隔12~24h应将食管气囊放气及缓解牵引1次,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放气前应先口服液状石蜡20ml。每天放气时间为30min。

5.三腔管压迫期限一般为72h,若出血不止,可适当延长。

6.压迫无效者,应及时检查气囊内压力,偏低者须再注气,注气后压力不升者,提示囊壁已破裂。

(五)质量要求

1.熟悉适应证。

2.三腔管准备正确。

3.患者体位选择正确。

4.三腔管插入正确。

5.熟悉拔管指征。

6.熟悉注意事项。2.胸部

正确答案:检查胸部时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男受检者暴露应下至腰部,女性受检者应在不必要暴露时遮盖乳房,但绝不能隔着衣服检查胸部。后胸部检查取坐位,不能坐起者取左侧卧位,两手交叉抱肩或抱肘,从颈部至髋部暴露背部。3.问诊进度

正确答案:为了使问诊进展顺利,询问者应注意聆听,不要轻易打断病人讲话,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有时允许有必要的停顿(如在回顾思索时)。有意的沉默也许令人不安,但也可鼓励病人提供其他的有关信息,或者可使病人道出敏感的问题。沉默犹如一把利剑,其利弊全仗如何使用,如果你觉得可因此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这种停顿正好是一种有效的问诊技巧。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提出现成的问题,如“你能告诉我通常你是怎样渡过一天的吗?“好的询问者不会急促地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使病人几乎没有时间去考虑答案。如果病人不停地谈论许多与病史无关的问题,则可客气地把病人引导到病史线索上来,如“你的那些问题,我理解,现在请谈谈你当时胸痛的情况吧“?4.口

正确答案:(1)口唇:观察受检者口唇是否干燥或皲裂,有无苍白、深红、发绀或斑片;有无口唇疱疹、口角糜烂等。正常人口唇红润光泽。口唇苍白见于贫血、虚脱。口唇发绀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等。口唇干燥并有皲裂见于严重脱水。口唇疱疹常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见于大叶性肺炎、感冒、流脑、疟疾等。

(2)口腔黏膜、牙齿、牙龈:①嘱受检者张口,检查者左手持手电筒,右手持压舌板依次检查两侧颊黏膜、牙齿、牙龈;也可在自然光线下进行。②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溃疡、麻疹斑或色素沉着斑等。③观察受检者有无龋齿、残根、缺齿或义齿等,并注意牙龈有无出血、肿胀及牙龈缘有无铅线等。正常口腔黏膜光洁呈粉红色。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出现蓝黑色色素沉着斑片,各种出血性疾病或维生素C缺乏时可见大小不等的黏膜下出血点或瘀斑。

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白色斑点,称为麻疹黏膜斑,为早期麻疹的特征。

正常牙龈色粉红,质坚韧与牙颈部紧密贴合。牙龈水肿及溢脓,见于慢性牙周炎;牙龈缘出血可见于牙石或全身性疾病如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牙龈的游离缘出现蓝灰色点线称为铅线,是铅中毒的特征。

(3)牙齿疾患记录格式。

1.中切牙;2.侧切牙;3.尖牙;4.第一前磨牙;5.第二前磨牙;6.第一磨牙;7.第二磨牙;8.第三磨牙

(4)咽部及扁桃体:①嘱受检者口张大并发“啊“音;②检查者右手持压舌板,将压舌板置于舌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软腭即上抬;③左手持手电筒,在照明的配合下观察咽部有无充血、红肿、分泌物,扁桃体是否肿大、腭垂是否居中。咽部黏膜充血、红肿、黏液腺分泌增多,多见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时,咽部充血、表面粗糙,并可见淋巴滤泡增殖。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肿大的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5)舌:嘱受检者张口伸舌,观察舌质、舌苔、运动有无异常,舌体有无增大,是否居中。正常人舌质淡红,上布有少量唾液。舌质发绀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伴有胃酸缺乏的慢性胃肠疾病,表现舌乳头萎缩、舌面平滑。猩红热病人舌乳头肿胀凸出,颜色鲜红类似草莓称草莓舌。维生素B缺乏时,舌上皮可有不规则隆起,称为地图舌。伸舌震颤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偏斜见于舌下神经麻痹。5.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正确答案:简易呼吸器是指手捏皮球,多数有一个气囊及呼气活瓣。体积小,便于携带。常用于以下情况。①急症病人:急症者病情危急,在急需应用机械通气,现场无呼吸机或来不及连接呼吸机的情况下,可先用简易呼吸器作机械通气;②协调机械通气: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前,为使病人自主呼吸和呼吸机同步、协调,可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过度通气;③了解肺组织的病变情况:由于使用简易呼吸器时能直接手感呼吸道阻力和肺、胸的顺应性,可以直接了解肺组织的病变情况;④运送病人:适用于机械通气者做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⑤临时替代呼吸机:遇到呼吸机因故障、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可临时应用简易呼吸器替代。

(一)简易呼吸器构造

单向阀、气束、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面罩。

(二)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去枕并使其头部处于过伸位。

2.清除病人口咽部与喉中分泌物、义齿等任何可见的异物。

3.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4.抢救者位于病人头部的后方,将病人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颌使其朝上,保持气道通畅。

5.连接呼吸器各接口,接上氧气检查各接口是否漏气。

6.用面罩盖住病人的口鼻,左手拇指和示指紧紧按住面罩中上部,施加适当压力以减少漏气。如头部不易固定,则可用左手其他的手指紧按住下颌,以固定头位。

7.如病人已插上气管插管,把呼吸器面罩去掉,接上气管插管。

8.右手捏压气囊送气(一般用单手捏压),将气体送入肺中,频率和人工呼吸一致,12~20/min(一般的简易呼吸器在单手捏压时每次可提供约500ml的气体,双手捏压时可提供约900ml的气体)。

9.捏压气囊后立即放松,捏压时间和放松气囊的时间之比约为1:1,5。

(三)注意事项

1.保持气道通畅。

2.注意以下情况以确认病人是否处于正常的换气:①捏压时观察病人面部或口唇颜色的变化;②注意其胸部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相应起伏;③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四)质量要求

1.使用前检查气囊弹性、有无漏气。检查接口有无漏气。

2.检查气管插管是否牢固、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

3.会连接输氧管与呼吸囊、代氧侧管。

4.均匀捏压呼吸囊,12~20/min(成人:12~15/min,小儿:14~20/min)。6.动脉切开术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

1.重度休克须行动脉输血者。

2.施行特殊检查如心血管检查、造影术、体外循环等。

3.须直接监测动脉压者。

(二)禁忌证

动脉周围皮肤有炎症。动脉血管栓塞或有出血倾向者。

(三)用品

无菌静脉切开包,清洁盘及常规消毒用品,输液器材。

(四)方法

以桡动脉为例:

1.患者仰卧,术侧上肢外展外旋,局部消毒、铺巾和麻醉。

2.于腕部沿桡动脉做一长2~3cm直切口或横切口。用小弯止血钳分离出桡动脉。

3.若行动脉输血,可将针头直接刺入动脉。然后加压输血。

4.若行导管插入者,则在动脉下穿过细丝线2根,用1根先结扎动脉远侧,暂不剪断丝线,留作牵引用。

5.牵引远侧丝线将动脉提起,再用近侧丝线提起动脉,在其远侧将动脉剪~小口,迅速插入导管,结扎近侧丝线,固定导管。接上输液装置,即可开始输液、输血。

6.剪去多余丝线,缝合皮肤切口。

7.输液完毕后,拔除穿刺针或导管。动脉切开者。尽量将切口缝合修补或予结扎。缝合皮肤切口,覆盖无菌纱布,以绷带加压包扎。

(五)注意事项

1.切口不可太深,以免损伤血管,切口尽量选择左侧。

2.分离动脉时勿将静脉误认为动脉,勿损伤桡神经。

3.切勿向动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因为会引起动脉痉挛、肢体坏死等。

4.术毕,应尽量行动脉血管切口修补术,以免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六)质量要求

1.熟悉适应证。

2.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无菌操作正确、规范。

3.置管操作方法正确。

4.输液完毕后处理正确。

5.熟悉注意事项。7.鼓励病人提问

正确答案:问诊时,让病人有机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人常有些疑问需要再解释,同时,也会想起一些在询问者特殊提问前不曾想到的新问题。

询问者应明确地给病人机会,鼓励他提问或讨论问题。例如:询问者应对病人说明,如有疑问或者还能提供与现在正在讨论的问题有关的更多信息,就请大胆地谈,通常是在每个主要

项目交谈结束时进行,问诊末了再重复。8.奥本海姆征

正确答案:1.受检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2.检查者以拇指及示指沿受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

3.观察足趾变化

4.同法检查另一侧9.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有

A、严重呼吸衰竭

B、心跳呼吸骤停

C、呼吸肌麻痹

D、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

E、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

正确答案:A,B,C,D,E10.肽二头肌反射

正确答案:1.受检者上肢肘部屈曲,并使前臂稍内旋

2.检查者以左手托扶其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

3.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该拇指

4.同法检查另一侧11.问诊

正确答案: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知情人,以了解疾病的历史和现状。这是认识疾病的开始,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此外,问诊还是医患沟通的最重要时机。12.战地救护五大技术

正确答案:(一)通气技术

通气障碍的主要表现有:早期伤员出现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汗,呼吸呈吸气时间大于呼气时间,或伴有肺部哮鸣音。继而病情加重,口唇发绀,吸气时出现三凹征。此时,呼吸呈浅快样改变,随后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以致于测不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出现昏迷,导致死亡。通气障碍发生后应依据气道阻塞的不同原因用相应的方法以恢复呼吸道的通气。

1.异物阻塞咽喉部对于发生咽喉部异物阻塞的伤员,首要为清除阻塞的异物,用手指掏出或者用合适的管子迅速吸出堵塞物,清除伤员口鼻内积存的凝血块、分泌物、碎牙片、碎骨片、泥沙等。同时,立即改变体位,采取端坐前倾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以利于咽喉部的引流,以有效清除分泌物,通畅呼吸道,解除通气障碍。对于有下颌骨骨折移位的必须将骨折复位固定,将舌向前拉,对昏迷的病人应将舌外拉并固定,以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2.血肿、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

(1)鼻腔插入鼻咽通气导管通气。

(2)环甲膜粗针头穿刺通气:病情紧急的可用14~15号粗针头由环甲膜穿刺插入气管内,仍觉通气不足时可同时插入多个粗针头,随后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3)紧急环甲膜切开术:因通气障碍而濒死的病人可行此术,即用尖刀迅速切开皮肤和环甲膜,达到通气目的。病情缓解后再做常规气管切开。

(4)紧急气管切开术:仅在非常紧急的情况可以使用,即使用当前可以使用的物品切开气管,维持暂时的通气。具备条件时及时更换正规套管。

(5)快速气管切开术:采用快速气管切开器完成手术。为了伤员的安全运送,防止途中发生意外,也可选择性地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3.呼吸道误吸及时吸出误吸的血液、涎液及呕吐物,尤其对昏迷、休克的误吸者应迅速做气管切开。对于昏迷病人,有条件时应留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

4.呼吸道烧伤水肿应迅速做气管切开,通过气管套管迅速吸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质量要求

(1)掌握通气障碍的表现。

(2)对异物阻塞的伤员首先应解除呼吸道的阻塞。

(3)熟悉紧急通气术及气管切开术。

(4)熟悉几种通气障碍的紧急处理方法。

(二)止血技术

肢体大血管破裂或其他原因的大出血,在短时间内将危及伤员生命,或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时、正确地止血将有效地减少火线伤亡,主要止血方法由以下几种。

1.指压止血法主要是用手指压住搏动性出血伤口近侧的动脉,将动脉压在深部的骨骼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时间内控制动脉血流,但因四肢动脉侧支循环较为丰富,指压效果有限,而且无法持久,故随即应采用其他的止血方法。

2.压迫包扎止血法一般中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损伤出血可用这种方法止血,将急救包打开后将敷料敷盖在伤口上,用三角巾折叠呈带状或用绷带加压包扎。为火线急救止血的常用方法,无急救包时也可以用清洁的布类织物适当地包扎。敷料要垫厚,血管表浅的部位,也应有敷料的保护,以免绷带加压包扎造成“止血带“效应。包扎压力适当、均匀,包扎范围要大,以保证肢体远侧浅动脉正常搏动为原则,同时应该抬高伤肢,避免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伤口出血现象。

3.填塞止血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型敷料加压包扎。用法比较局限,仅限于腋窝、肩部、大腿根部、臀部等用加压包扎难以止血的部位使用。

4.屈曲关节止血法多在肘或膝关节以下出血,并且证实无骨关节损伤时才能采用此法,在肘窝或腘窝处垫绷带卷或者棉垫,将肘或膝关节尽可能屈曲固定,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借衬垫压迫动脉达到止血的目的。

5.简易绑扎止血法

(1)勒紧止血法:在四肢伤口上部用绷带或带状布条或三角巾折叠成带状,勒紧伤肢,第一道为衬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适当勒紧止血。

(2)绞棒止血法:紧急情况没有止血带可用三角巾、绷带、纱布条等便捷材料折叠成带状缠绕肢体一圈,两端拉紧打结,绞棒插在圈内并向上提起,边提边绞紧,直至伤口不出血,最后固定绞棒。

6.止血粉、止血纸、止血栓止血法依据创面的特性选用不同的止血用品,此法可与压迫止血法合用。

7.止血带法

(1)使用方法:先在止血带部位用纱布等物衬垫肢体一周,然后扎上止血带。将止血带的头端用一手的拇指、示指、中指夹持,将尾端绕肢体一周后压住止血带头端,再绕肢体一周,仍然压住头端,将尾端放至示指与中指中间夹紧,抽出被止血带压住的手指时不能松脱尾端,否则将导致止血过程失败。

(2)应用指征:应严格限制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的喷射性大、中血管出血。

(3)注意事项:①必须做出显著的标志,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②连续阻断血流一般不得超过1h,如必须继续阻断血流,应每隔1h放松1~2min。③要避免止血带勒伤皮肤,止血带下面应垫有衬垫。④止血带应靠近伤口。

8.质量要求

(1)对出血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2)熟练掌握几种止血方法的操作。

(3)熟悉止血带止血法的注意事项。

(三)包扎技术

1.包扎材料以急救包为主。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便捷材料进行包扎。

2.包扎方法主要由绷带卷包扎和三角巾包扎等方法,绷带包扎有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和帽式包扎等。包扎时要注意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走行方向顺序。

三角巾包扎使用时应先撕开胶合边一侧的剪口,取出三角巾将敷料放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包扎起来。

3.注意事项

(1)包扎前要充分暴露伤口,动作要轻快,避免增加出血和疼痛。

(2)包扎伤口位置要准确。打结时要注意避开伤口。

(3)急救敷料尽可能干净,接触伤口的尽量用消毒的敷料。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cm。

(4)包扎时动作要轻柔,压力适当,牢靠稳妥,防止滑脱,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加压止血,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5)伤口嵌入的弹片、弹头和其他异物,一般不要随便取出,有外露污染的骨折端或内脏,不可轻易还纳。

4.质量要求

(1)熟练掌握绷带及三角巾包扎手法。

(2)熟悉注意事项。

(四)固定技术

1.固定材料常用的有木板、铁丝夹板、标准的预制夹板或石膏夹板、热塑料夹板等。携带的固定物品用完后,也可就地取材。

2.固定方法先尽可能地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的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先固定上端,后固定下端,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如无固定材料,也可行自体固定法。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3.注意事项

(1)临时固定只要求大体复位,不必追求完全复位。

(2)伤口有出血的应该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3)大腿和脊拄骨折时应就地固定,四肢骨折应先固定近端,再固定远端。

(4)固定要轻、稳妥、牢靠、松紧适宜。固定器材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在骨突部衬垫衣物或敷料,防止皮肤受压引起损伤。

(5)对开放性骨折,不要把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6)固定后,应给予标志,迅速后送。

4.质量要求

(1)能够正确、合理选择合适的材料。

(2)固定前尽可能对伤肢进行复位。

(3)掌握固定范围。

(4)熟悉注意事项。

(五)搬运技术

1.搬运方法

(1)单人徒手搬运:主要包括单人匍匐搬运法,单人肩扛、背、拖法,单人牵拖法。

(2)双人徒手搬运:坐椅式搬运法可用于头部及胸部损伤,此外还有搬抬式搬运及多人徒手搬运,但脊柱、腹部创伤禁用搬抬式搬运法。

(3)担架搬运法:应用制式担架或临时做成担架对伤员进行转移。

2.注意事项

(1)搬运伤员动作要轻快,搬运前尽可能地做好初步急救处理。

(2)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伤员的伤情变化,出现紧急情况要处理后待伤情好转再继续转移。

(3)担架后送,伤员脚在前,头在后,便于观察伤情;上坡时则头在前,脚在后,下坡时头部应在后;尽可能保持担架平稳。

(4)遇有火力威胁或敌人空袭时,应妥善保护伤员的安全。

3.质量要求

(1)掌握单人、双人及担架搬运方法。

(2)对不同的伤员能选择正确的搬运方法。

(3)熟悉注意事项。

附:脊柱损伤的搬运

1.原则脊柱损伤很容易损伤脊髓,应平稳置于硬板上抬运,始终保持中立位,切忌脊柱扭曲、旋转。

2.操作方法

(1)使病人两下肢伸直,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

(2)由3~4人分别托病人的头背、腰臀及双下肢部位,协调动作,使病人成一整体,保持脊柱伸直位,施以平托法移至硬板上。

(3)在伤处垫一薄枕,使此处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一般4条:胸、肱骨水平,前臂、腰水平,大腿水平,小腿水平各1条)将病人固定在硬板上,避免其左右转动或移动。

(4)疑有颈椎骨折或脱位时,须用双手牵引头部使颈椎维持中立位,平置病人于硬板上,在头颈两侧填塞沙袋或布团以限制头颈活动。

3.质量要求

(1)搬运操作方法正确。

(2)能就地取材(木板床、硬质平板担架)。13.气管

正确答案:1.让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注意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两肩等高。

2.右手示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受检者两侧胸锁关节上。

3.以中指触摸气管或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14.肝、肋脊角叩击痛

正确答案:1.肝叩击痛

(1)检查者以左手掌平放于受检者肝区,右手握拳由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2)询问有无疼痛

2.肋脊角叩击痛

(1)受检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2)检查者将左手掌平放于受检者肋脊角(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右手握拳由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3)询问有无疼痛

(4)同法检查另一侧

(九)Murphy征检查

1.受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其右侧

2.左手掌平放于受检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钩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3.嘱受检者做缓慢的深吸气

4.观察受检者有无因疼痛而突然屏气或痛苦表情15.胃插管术及胃肠减压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治疗盘内置鼻饲包(治疗碗、压舌板、镊子、胃管、30~5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状石蜡、棉签、胶布、夹子或橡皮圈、安全别针、弯盘、听诊器、适量开水。

2.检查胃管是否通畅,长度标记是否清晰。

(二)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病床边,查对并向病人解释。

2.视病情协助病人取坐位、半卧位或平卧位,昏迷病人取左侧卧位(有活动义齿者应取下),将治疗巾铺于颌下,清洁鼻腔,并检查鼻腔通气情况,选择通气顺利一侧鼻孔插管。

3.用液状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端,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向前推进插入到咽喉部时(14~16cm),清醒病人嘱其做吞咽动作,昏迷病人,将头略前倾,同时将胃管送下,插入长度为45~55cm(相当于患者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

4.在插入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5.插入至所定长度后,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用注射器抽取胃内容物,抽出胃液,即证明管在胃中,如无胃液可用以下方法检查:①将听诊器放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如能听到气过水声,表示管在胃中;②将胃管开口端置于水中,若有气泡溢出,则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证实在胃内后,然后夹紧胃管开口端,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梁部。

6.松开胃管开口端,注入少量温开水,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夹子夹紧,用别针固定于患者枕旁或衣服上。

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8.拔管法:①置弯盘于患者颌下,胃管末端用夹子夹紧,放入弯盘内,轻轻揭去固定的胶布;②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在病人呼气时,快速拔出胃管,将胃管盘起放在弯盘中;③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三)注意事项

1.插胃管动作轻柔,特别是在通过食管3个狭窄处时(环状软骨水平、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2.每次鼻饲前应确定胃管确实在胃内及无胃液贮留时,方可注食。

3.鼻饲者,须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每次喂食量不超过200ml,温度38~40℃,间隔时间不少于2h。

4.每次给食、给药后应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

5.长期鼻饲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四)质量要求

1.插胃管时操作熟练、正确。

2.拔管时操作正确。

3.熟悉留置胃管的目的及适应证。

4.插管时患者的体位正确。16.氧气筒压力下降至多少时不适合再用

A、5kg/cm[YZ76_~2.gif]

B、15kg/cm[YZ76_~2.gif]

C、8kg/cm[YZ76_~2.gif]

D、10kg/cm[YZ76_~2.gif]

正确答案:A17.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有

A、休克,包括失血性、感染性休克

B、心功能不全或心衰的危重患者

C、手术中需要进行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D、长时间不能进食,需深静脉营养的患者

E、需长期输液,外周浅表静脉条件不好者

正确答案:A,B,C,D,E18.听诊

正确答案:(1)听诊方法:嘱受检者微张口,稍做深呼吸,注意每个部位听诊1~2个呼吸周期。

(2)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从外向内,从左到右,由前胸到侧胸及背部(听诊部位参考胸部叩诊点),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根据需要在某个部位可多听几个点。

(3)支气管呼吸音:其特点为呼气时的声音较吸气音时间长,响度强,音调高。呼气音类似舌头抬高用口呼气时发出的“哈“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此种呼吸音。

(4)肺泡呼吸音:其特点为吸气音较呼气音时间长,响度强,音调高,类似上齿咬下唇吸气时发出的“夫“音。正常人除了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分布部位外,其余的肺部均为肺泡呼吸音。

(5)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此种呼吸音为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音,又称混合呼吸音。其特点为呼气音性质与支气管呼吸音相似,但音响较弱,音调较高;吸气音性质与肺泡呼吸音相似,但音响较强,音调较高。吸气与呼气时相大致相等。正常人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及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可以听到此种呼吸音。在右肺上部锁骨上、下窝也可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注意有无异常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异常肺泡呼吸音主要为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以及肺泡呼吸音增强。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胸痛、肋软骨骨化、肋骨切除、重症肌无力、肋间肌炎症、膈肌瘫痪、膈肌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胸腔积液或气胸、肺不张、肺气肿、肺癌、大量腹腔积液、腹腔巨大肿瘤等。肺泡呼吸音增强可见于呼吸运动增强及肺通气功能加强者,如运动后、发热、贫血、酸中毒等。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可见于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内大空洞,如肺脓肿或肺结核形成空洞时;压迫性肺不张,如胸腔积液压迫肺脏时。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可见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或大叶性肺炎的初期。

(6)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可分为干啰音和湿啰音。正常人听不到啰音。

干啰音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肿瘤。湿啰音常见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淤血、支气管肺炎、急性肺水肿。

(7)语音共振:检查语音共振时,嘱受检者用一般面谈的声音重复说“一、二、三“,检查者用听诊器放在胸壁上可听到柔和、模糊的声音,在两侧对称部位比较其强度及性质的改变。语音共振的改变其临床意义与触觉语颤相同。

(8)胸膜摩擦音:听诊胸膜摩擦音最通常的部位是腋中线胸部的下份,正常人无胸膜摩擦音。发生胸膜摩擦音可见于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膜肿瘤、尿毒症、严重脱水。19.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阐述,错误的为

A、手术室每周应彻底大扫除1次

B、每台参观手术人员的数目不宜超过2人

C、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时,应另换无菌手套

D、锐利器械、内镜和腹腔镜等适于热力灭菌

正确答案:D20.颈内静脉穿刺术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

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需长期静脉输液而周围血管塌陷、硬化、纤细脆弱不易穿刺者。

(二)用物准备

清洁盘,小切开包,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管,深静脉留置导管,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肝素15~2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甲紫。

(三)操作方法

1.病人平卧,头低20°~30°(颅内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不应采取此体位)或肩枕过伸位,头转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

2.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3.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做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回血,即表明已进入颈内静脉。

4.穿刺针尾端接10ml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按试穿方向穿刺,将穿刺针迅速通过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取下注射器,经穿刺针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插入扩张管,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退出扩张管,沿导引钢丝送入静脉留置导管,插入长度15cm左右,退出导引钢丝,接上输液导管。

5.将小纱布垫于进针点处,其上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用一次性贴膜覆盖,固定。如系小儿,可在穿刺点处穿一缝线,将导管结扎固定,以便长期保留。

(四)质量要求

1.熟悉穿刺适应证。

2.病人体位正确。

3.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无菌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方法正确。

5.术后处理正确。21.全身检体的顺序

正确答案:对受检者进行全身检体时,为了减少来回翻动,应打破系统检查的界限,按照大的部位,将各系统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可先取卧位或坐位,但以卧位为多。在完成生命体征和发育、营养、意识状态等一般检查后,全身检体的临床实用顺序为:头部→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后胸部(肺、脊柱、肾区)→腹部→上肢→下肢→外生殖器、肛门、直肠→神经系统。按此顺序,卧位病人只须坐位一次,坐位病人亦只须卧位一次。

以卧位为例:

(一)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仰卧位。观察受检者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等。然后检查体温(腋测法)、脉搏,触诊脉搏后继续置手指于桡动脉处观察呼吸,测血压,最后取出体温计,记录读数。皮肤、淋巴结分别在以下各部分中检查。

(二)头、颈部

仰卧位。检查颈部时,充分暴露颈部至颈根。头部检查除头颅、头部器官(眼、耳、鼻、口)外,包括头部皮肤、角膜反射检查。颈部检查除颈部外形、姿势,颈部血管、甲状腺、气管外,包括颈部皮肤、颈强直、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三)前、侧胸部

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除胸壁、胸廓、乳房:肺、胸膜i心脏检查外,包括前、侧胸部皮肤、腋窝淋巴结检查。

(四)后胸部

坐位,双手交叉抱肩或抱肘。充分暴露背部,从颈部至髋部。除肺和胸膜外,检查包括后胸部皮肤、脊柱(弯曲度、颈椎活动度、脊椎压痛和叩击痛),进行肋脊点、肋腰点压痛、肾区叩击痛检查。

(五)腹部

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充分暴露腹部,上至乳头(女性盖住乳房),下至耻骨联合上缘。腹部检查顺序与其他系统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按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除腹部检查内容外,包括腹部皮肤、腹壁反射、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六)上肢

仰卧位。充分暴露上肢,从肩至指尖。除上肢形态、运动功能检查外,包括上肢皮肤、滑车上淋巴结、上肢的生理反牡、病理反射、血管检查(主要检查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

(七)下肢

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下肢。除下肢形态、运动功能外,包括下肢皮肤、腘窝淋巴结、下肢生理反射、病理反射、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拉赛格征检查。

(八)外生殖器、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查)

(九)腰椎活动度、步态

受检者取立位行腰椎活动度检查,然后嘱受检者在室内走动,观察步态有无异常。

以坐位为例:

取坐位→一般检查(生命体征)→上肢→头颈部→后胸部→取卧位→前、侧胸部→腹部→下肢→外生殖器、肛门、直肠→取立位→腰椎活动度、步态。22.承认经验不足

正确答案:询问者应明白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够为病人提供情况的需要是否相称,当自己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及适当医嘱时,应承认自己经验不足,一旦病人问及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应承认并立即设法为病人寻找答案。23.脑脊液压力正常为

A、40~50滴/分

B、30~40滴/分

C、50~60滴/分

D、20~30滴/分

正确答案:A24.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正确答案:病人在陈述病史时,可能主次不分,杂乱无章。因此在问诊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对主诉和与本病有关的内容要深入了解,对病人的陈述要分析和鉴别。25.要实事求是,忌主观臆断

正确答案:有的病人对记忆不清的病史,回答问题顺口称“是“;有的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恐惧,有可能隐瞒真相或夸大病情、不说实话或自己编造病情,甚至弄虚作假。对此,询问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分析判断,发现不可靠的或含糊不清之处,要反复询问,从不同角度询问,以求获得可靠病史,切忌主观臆断,轻易下“结论“,随便告诉病人患的什么病,但也不能轻易对病人持怀疑态度。26.吸氧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用物:氧气装置1套(氧气筒、板钳、氧气表、湿化瓶)、鼻导管、棉签、胶布、氧气面罩、漏斗、治疗碗(内盛冷开水)等。

2.检查:氧气筒上是否标有“有氧“或“空“标志。

3.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二)操作方法

1.装表

(1)打开总开关清洁气门,迅速关好总开关。

(2)接氧气表并用板手旋紧。

(3)橡胶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4)检查给氧装置:①关流量表小开关;②开总开关;③开流量表小开关;④用水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⑤关流量表小开关。

2.给氧

(1)鼻导管法:①携用物至病床处,查对并向病人解释;②用湿棉签清洁鼻腔;③将鼻导管湿润后,自鼻孔轻轻插入鼻咽部,长度约为鼻翼至耳垂的长度;④将鼻导管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⑤按需调节流量连接鼻导管。

(2)口罩法:①同鼻导管法;②以漏斗代替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好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距离皮肤约为3cm,用绷带适当固定。

(3)面罩法:①携用物至病人床边,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以取得配合;②检查各部功能是否良好;③放置面罩,使之与病人面部密合,以松紧带固定;④调节流量,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上。

(4)鼻塞法:①同鼻导管法;②擦净鼻腔,将鼻塞塞入鼻孔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③调节好流量,连接鼻塞。

3.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4.停氧

(1)拔去鼻导管(鼻塞)或撤去口罩、面罩,擦净口鼻部。

(2)关流量表小开关一关氧气表总开关一开流量表小开关放出余气一关好。

(3)记录停氧时间。

(4)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

(三)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震、防热。

2.治疗过程中,保持导管和呼吸道通畅,经常观察患者缺氧情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

3.用氧时防止损伤肺组织,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导管或移动面罩后进行。停用时先拔管再关氧气开关。

4.持续用氧者,应每8~12h更换一次鼻导管,并更换鼻孔插入。

5.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2.gif],以防再充气时引起爆炸。

6.氧气筒要有标志,注明“满“或“空“字,以便使用时鉴别。

(四)质量要求

1.操作熟练,动作迅速。

2.符合操作规程,认真检查。

3.根据病情调节氧量。27.导尿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操作者衣帽整齐,戴日罩。

2.准备用物:无菌导尿包、无菌手套、橡胶布及治疗巾、便盆及便巾、检验标本容器(按需要准备)、弯盘、治疗碗(内盛消毒液棉球、血管钳一把)、消毒手套一只。

(二)操作方法

1.女患者导尿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向患者解释,说明目的,取得合作,并用屏风遮挡。

(2)对能自理的患者嘱其清洗外阴,对不能起床者,应协助其洗净外阴。注意翻开大阴唇清洗。

(3)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帮助其脱去对侧裤脚,盖在近侧腿部。患者取仰卧屈膝位,两腿略向外展,将治疗巾及橡胶布垫于臀下。

(4)治疗碗、弯盘置于外阴附近,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蘸以2%红汞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或0.1%氯己定(洗必泰)的消毒液棉球,消毒阴阜和大阴唇,接着以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顺序为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棉球只用一次。将污染棉球及手套放入弯盘内移至床尾。

(5)导尿包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人小药杯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6)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前端,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露出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棉球再次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消毒尿道口与小阴唇,每个棉球只用一次,用过的血管钳、棉球置碗盘内移出无菌区。然后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6~8cm,见尿再插入1cm左右,将尿引入治疗碗内。

(7)须做细菌培养者留取中段尿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8)导尿毕,将导尿管夹闭后再徐徐拔出。须保留导尿管者,依留置导尿法用三叉胶布固定或向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20ml。外端以止血钳夹闭,管口以无菌纱布包好,或导尿管末端接~次性尿袋。

2.男患者导尿

(1)同女患者导尿。

(2)对能自理的病人嘱其清洗外阴,对不能起床者,应协助其洗净外阴,注意翻开包皮清洗。

(3)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帮助其脱去对侧裤脚,盖在近侧腿部。病人取仰卧,两腿屈膝外展,露出阴部,将治疗巾及橡胶布垫于臀下。

(4)用血管钳夹住消毒液棉球消毒阴囊及阴茎(自阴茎根部向尿道口擦拭)接着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以显露尿道口,自尿道口由内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并注意包皮和冠状沟的消毒,每个棉球只用一次。

(5)将导尿包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入小药杯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6)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前端,左手提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将包皮向后推以露出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棉球如前法再消毒尿道口一次,然后夹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15~20cm,见尿再插入2~3cm,将尿引入治疗碗内。

(7)(8)同女患者导尿,保留导尿管者可用蝶形胶布固定。

(三)注意事项

1.用物必须无菌,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2.保护病人自尊,耐心解释,操作环境要遮挡。

3.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换管重新插入。

4.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5.对膀胱高度膨胀且以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四)质量要求

1.病人体位及冲洗清洁操作正确,女病人应翻开大阴唇,男病人应翻开包皮清洗。

2.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正确。

3.插入导尿管操作正确。

4.留置导尿管操作方法正确。28.颈部血管

正确答案:1.颈静脉充盈情况观察受检者颈静脉有无怒张。正常人平卧位去枕时颈静脉稍见充盈,但在坐位或半坐位(45°)时,颈静脉是塌陷的。如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均为异常现象。颈静脉怒张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颈动脉搏动观察受检者在安静状态下,有无颈动脉的明显搏动。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颈动脉搏动一般不易看到,剧烈活动后,心搏出量增加时可见颈动脉有微弱搏动,如在安静状态下出现颈动脉的明显搏动,则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颈动脉搏动触诊:检查者以右手拇指置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动脉搏动处,触诊并比较两侧颈动脉搏动。注意不可两侧同时触诊。

3.颈静脉搏动观察受检者有无颈静脉搏动。正常人不出现颈静脉搏动。因动脉和静脉都会发生搏动,而且部位相近,故应鉴别。颈动脉搏动比较强劲,为膨胀性,搏动感明显。颈静脉搏动较柔和,为弥散性,触诊指尖无搏动感。颈静脉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29.全身体检项目及顺序(以卧位为例)

正确答案:(一)一般检查或生命体征(仰卧位)

1.观察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

2.测量体温(腋测法)

3.触诊脉搏(桡动脉,至少半分钟)

4.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5.观察并计数呼吸(至少半分钟)

6.测右上肢血压

(二)头部和颈部(仰卧位)

7.视诊头颅并观察头皮、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8.触诊头颅

9.视诊双侧眉毛、眼睑

10.分别检查左右睑结膜、球结膜、巩膜

11.检查左右眼球外形及运动(6个方位)

12.分别检查左右角膜

13.视诊双侧虹膜

14.视诊双侧瞳孔大小、形状

15.分别检查左右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

16.检查集合反射(调节辐辏反射)

17.分别视诊左右耳廓

18.分别检查左右外耳道

19.检查双侧乳突有无压痛

20.分别检查左右耳听力

21.视诊鼻外形、有无鼻翼扇动

22.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观察鼻前庭

23.检查双侧上颌窦

24.检查双侧额窦

25.检查双侧筛窦

26.检查口唇、口腔黏膜、牙齿、牙龈

27.检查咽部及扁桃体

28.检查舌(舌质、舌苔、运动)

29.视诊颈部外形及姿势、皮肤

30.视诊颈静脉充盈、颈动脉搏动情况

31.检查有无颈强直(仰卧,去枕)

32.触诊双侧耳前淋巴结

33.触诊双侧耳后淋巴结

34.触诊枕后淋巴结

35.触诊双侧颌下淋巴结

36.触诊颏下淋巴结

37.分别触诊双侧颈前淋巴结

38.分别触诊双侧颈后淋巴结

39.分别触诊左右锁骨上淋巴结

40.触诊甲状腺(甲状腺峡部、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41.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42.触诊气管位置

43.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三)前、侧胸部(仰卧位)

44.观察胸壁有无静脉曲张、胸廓外形、皮肤、呼吸运动

45.分别触诊左、右腋窝淋巴结

46.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47.触诊双侧胸廓扩张度(呼吸动度)

48.触诊双侧语颤(锁骨下窝、第5肋间、下胸部,双侧对比)

49.触诊有无胸膜摩擦感

50.双侧对比叩诊前胸和侧胸

51.双侧对比听诊前胸和侧胸

5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53.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搏动)、心尖搏动

5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55.触诊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56.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

57.心脏5个瓣膜区听诊

(四)后胸部(坐位。两手交叉抱肘或抱肩)

58.视诊脊柱弯曲度、胸廓外形、皮肤

59.触诊双侧语颤(肩胛上区、肩胛间区×2、肩胛下区,双侧对比)

60.双侧对比叩诊后胸部

61.分别叩诊左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肩胛下角线)

62.双侧对比听诊后胸部

63.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64.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65.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66.检查颈椎活动度

67.检查双侧肋脊点、肋腰点有无压痛

68.检查双侧肾区(肋脊点)有无叩击痛

(五)腹部(仰卧位。两手放在躯干两侧,双下肢屈曲)

69.观察腹外形、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蠕动波

70.听诊肠鸣音(至少1min)

71.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72.顺序叩诊全腹

73.叩诊肝上界

74.叩诊肝下界

75.检查肝、胆有无叩击痛

76.检查有无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77.浅部触诊全腹(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检查腹壁紧张度、压痛、包块、脏器肿大)

78.深部触诊全腹(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79.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腹部任何部位)

80.触诊肝(右锁骨中线上触诊肝右叶,前正中线上触诊肝左叶)

81.检查有无肝颈静脉回流征(半卧位)

82.触诊胆囊

83.检查有无胆囊触痛征(Murphy征)

84.触诊脾脏(仰卧位,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其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触诊脾脏)

85.分别触诊左右肾脏(仰卧位)

86.分别检查左右季肋点有无压痛

87.分别检查左右上输尿管点有无压痛

88.分别检查左右中输尿管点有无压痛

89.检查有无波动感(液波震颤)

90.检查有无振水音

91.两侧对比检查腹壁反射

92.检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

(六)上肢(仰卧位)

93.观察上肢形态、皮肤

94.检查双侧指关节运动

95.检查双侧腕关节运动

96.分别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

97.检查双侧肘关节运动

98.检查双侧肩关节运动

99.分别检查左右肱二头肌反射

100.分别检查左右肱三头肌反射

101.分别检查左右桡骨膜反射

102.分别检查左右霍夫曼征

103.触诊有无水冲脉

104.检查有无毛细血管搏动征

105.听诊有无枪击音

(七)下肢(仰卧位)

106.观察下肢形态、皮肤

107.检查双侧髋关节运动

108.检查双侧膝关节运动

109.触诊双侧腘窝淋巴结

110.分别检查双侧浮髌试验(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11.分别检查左右膝腱反射(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

112.分别检查左右髌阵挛(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13.检查双侧踝关节运动

114.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15.触诊左右足背动脉

116.分别检查左右跟腱反射(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外旋、外展)

117.分别检查左右踝阵挛(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

118.分别检查左右巴宾斯基征(仰卧位、双下肢仲直)

119.分别检查左右奥本汉姆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20.分别检查左右克匿格征

121.检查布鲁金斯基征(仰卧,去枕)

122.分别检查左右拉赛格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23.检查腰椎活动度(立位,屈、伸、侧弯、旋转)

124.观察步态30.耳

正确答案:(1)耳廓:观察受检者耳廓有无外伤、结节及畸形等。

(2)外耳道:用右手将受检者左侧耳廓向后向上牵拉,观察外耳道有无溢液、有无耳廓牵拉痛等。以同样方法用左手检查右耳。

外耳道如有黄色液体流出并有痒痛者为外耳道炎;外耳道内有局部红肿、疼痛,并有耳廓牵拉痛者为疖肿。化脓性中耳炎致鼓膜穿孔则可见脓性分泌物。

(3)乳突:①观察乳突区皮肤有无红肿、瘘管或瘢痕等。②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受检者左右乳突,然后同时按压,检查有无乳突压痛。乳突炎时在乳突部皮肤可见红肿并有压痛。

(4)听力(粗测法):①嘱受检者闭目,并用一手掩耳;②检查者以拇指与中指互相摩擦,从离受检者耳外1m处逐渐移近其耳边,直到听到声音为止。以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听力正常时,一般在1m处即可听到捻指声,两侧听力大致相同。听力减退见于耳道耵聍或异物、听神经损害、耳硬化等。31.布鲁金斯基征

正确答案:布鲁金斯基征

1.受检者取仰卧位去枕,双下肢伸直

2.左手托扶受检者枕部,右手置于其胸前

3.使头部前屈

4.观察双下肢变化32.乳房

正确答案:(1)视诊:观察乳房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皮肤色泽异常和乳头内陷、肿起、溢液、水肿、瘘管、脱皮、裂纹及溃疡。

(2)触诊:置一小枕于受检侧的肩胛骨下,将其手臂置于枕后。检查者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压力适当(一般要触及肋骨而不引起疼痛为宜),按一定顺序做滑动触诊。先用右手触诊受检者左侧乳房,然后用左手触诊右侧乳房,手指掌面以圆周运动方式进行触摸,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触诊。用手指掌面触诊乳晕和乳头。

(3)触诊应注意乳房质感,触及包块时注意部位、外形、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边界是否清楚、与周围皮肤及组织粘连状况等。正常儿童及男子乳房一般不明显。妇女的乳房在青春期逐渐长大。青春女子乳房多呈半球形,固定于胸壁,而成年、老年妇女,乳房多下垂和呈袋状。正常乳房,有一种柔软或弹力感,内部常有颗粒或结节感(如妊娠时),无压痛。

乳房红肿热痛,见于急性乳腺炎。乳房溃疡和瘘管,见于乳腺炎、结核或脓肿。乳房内肿物或包块,见于乳癌、纤维瘤、囊肿或慢性炎症、结核、乳管堵塞等。男子乳房发育,见于癌肿、慢性肺心病肝功能障碍期、肝硬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及雌激素分泌增多等。33.颈前、颈后、锁骨上、滑车上淋巴结检查

正确答案:1.颈前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检查者一手置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下颌角处触诊,同法检查另一侧

2.颈后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检查者以一手置于斜方肌前缘触诊,同法检查另一侧

3.锁骨上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向前屈,稍耸肩,再放松,检查者以一手置于其锁骨与胸锁乳突肌所形成的夹角处触诊,同法检查另一侧

4.滑车上淋巴结:检查者左手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