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慢性支气管炎_第1页
中医辨治慢性支气管炎_第2页
中医辨治慢性支气管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及2年以上才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以反复性咳嗽、气喘、胸闷气短为主要临床症状。传统西医常以抗生素、化痰药等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控制症状发生,但长期临床效果不是很好。中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很多经验,兹将我辨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一、病因病机肺司呼吸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风、寒、暑、湿、燥、火时邪或疫气,均可犯肺导致咳喘等症。《黄帝内经》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五脏六腑有病皆可影响肺脏。内外合邪,长期作用于肺,影响到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同时,肺脏的虚损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功能。慢性支气管炎多属肺、脾、肾三脏虚损,脾虚运化失权,水湿内停,痰湿蕴滞;肾虚失于固纳,肾不纳气而作喘;肺虚不可顾护肌表,易受外邪侵袭而诱发疾病急性发作。心肺相连,肺气虚极,必然影响到心脏,导致心血瘀阻。总之,慢性支气管炎多属虚实夹杂之证,病机为肺虚邪阻,宣降失调。二、辨证论治1,肺气虚证临床表现:咳嗽无力,痰少色白,气短乏力,出汗多,畏寒怕风,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补肺,固表止咳,方药:玉屏风散合止嗽散加减:黄芪,防风,白术,百部,紫菀,白前,桔梗,陈皮,桂枝,甘草。出汗多者加浮小麦、麻黄根;气短重者加党参、红景天。2,肺阴虚证临床表现:干咳声短,吐痰不爽,发低热,盗汗,口干咽燥,心烦,舌质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麦冬,沙参,薄荷,川贝,丹皮,白芍,百合,杏仁,百部,甘草。大便干者加全瓜蒌、玄参;痰粘不易咳出加桔梗、远志。3,脾虚证临床表现:咳嗽多痰,痰色白呈泡沫状,腹胀纳呆,大便溏,身体困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治法:健脾和胃,化痰止咳。方药:六君子汤和三子养亲丸加减:党参,白扁豆,白术,甘草,茯苓,陈皮,半夏,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痰偏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腹胀便溏者加厚朴,干姜。4,肾虚证临床表现:咳嗽气短甚则喘促,咳嗽无力,痰不多,腰酸腰痛,遗精阳痿或月经不调,夜尿频,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治法:补肾纳气,止咳平喘方药:人参蛤蚧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蛤蚧,杏仁,炙甘草,人参,茯苓,桑白皮,附子,肉桂,山萸肉,山药,生地,丹皮,泽泻。喘促严重者加补骨脂、胡桃肉;夜尿频明显者加菟丝子、覆盆子。5,肺肾两虚证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少痰,活动后气短气喘,头晕目眩,腰酸无力,多汗,易外感,舌质淡,苔薄,脉沉弱。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补肺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菟丝子,补骨脂,车前子,牛膝,覆盆子,枸杞子,核桃肉。血脉郁滞者加丹参、红花;阳虚明显者加肉桂、附子。三、临床体会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要按急性支气管炎来辩证处理,如风热型可以用桑菊饮加减;风寒型可以用杏苏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痰热型可以用苇茎汤合小陷胸汤加减等。但需注意衰其半而止以及扶正祛邪这二治疗原则。2,慢性支气管炎属于慢性病,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首先要戒烟;其次要适当的锻炼身体;最后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脾气虚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肾虚者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或河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