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复印机传动零部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打印机、复印机传动零部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打印机、复印机传动零部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打印机、复印机传动零部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打印机、复印机传动零部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打印机、复印机传动零部件生产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威海尔脉思电子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二二年九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④预测时段以每天工作12小时为准,预测时按最不利情况即所有设备同时运转考虑。(2)预测结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选用噪声几何距离衰减模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见表29。表29噪声源对各厂界的噪声预测值单位:dB(A)序号噪声源东厂界西厂界南厂界北厂界17532.7231.4827.7748.9827031.2532.4927.5448.7537027.0827.0823.9836.0246843.2324.8128.6933.6956838.4620.0425.0827.1767023.9836.0228.4227.7277548.9826.7048.9827.7786827.4928.7324.9937.0397532.7231.4827.7748.98贡献值39.2139.2930.3041.06由上表可知,项目营运期厂界噪声贡献值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4、为降低噪声影响,拟建项目采取的降噪措施主要有:①设备选型上应注意噪声的防治,选择噪声低、能耗低的设备,以减小噪声源的声级。合理布局各功能区,从而降低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②对于重点噪声源都单独设置并采用实体墙隔音。为进一步防噪,可采取室内基础减震等设施。对于重点噪声源,设计选型时采用低噪声、节能型产品,并在车间内合理布局,采取减震、隔声、消音等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③在车间生产过程中,车间的门应关好,并保证窗户完好,经过墙壁的隔挡降噪和距离衰减。④对设备应进行定期维修、养护,避免因设备松动、部件的震动而加大其工作时的声级;对近距离操作员工进行个体防护。⑤车辆运输时间尽量安排在工作期间,厂内车辆限速,减少交通运输噪声。(厂内限速)5、监测要求拟建项目噪声的日常监测要求见下表。表30建设项目噪声监测要求监测点位监测因子检测频次厂界等效连续A声级每年一次四、固体废物拟建项目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职工生活垃圾。(1)一般固体废物拟建项目一般固体废物包括废导线皮、不合格品等,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废导线皮产生量约为0.2t/a,不合格品产生量为0.3t/a。(2)危险废物拟建项目危险废物为废研磨油、废研磨泥、废油桶、清洗废液和废活性炭。废研磨油的产生量为0.6t/a;废研磨泥产生量为1t/a;废油桶产生量为0.2t/a;清洗废液产生量为0.5t/a,活性炭处理效率按每1kg活性炭吸收0.25kgVOCs,本项目VOCs处理量0.022t/a,则需要0.09t活性炭,废活性炭的产生量为0.1t/a(含VOCs)。以上危险废物经危废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至少每年转运一次企业每月统计种类、产生量、处理方式、去向,按时记录。根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项目危险废物汇总见下表。表31项目危险废物汇总表序号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产生量产生工序及装置形态产生周期危险特性污染防治措施1废研磨油HW09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900-006-090.6t/a研磨工序液体1个月T由危废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2清洗废液900-007-090.5t/a液体1个月T3废研磨泥HW49其他废物900-041-491t/a固体1个月T/In4废油桶0.2t/a清洗工序固体1个月T/In5废活性炭900-039-490.1t/a有机废气处理工序固体半年T项目危废暂存间基本情况见下表。表32项目危废暂存间基本情况表序号贮存场所名称危险废物名称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位置占地面积贮存方式贮存能力贮存周期1危废暂存间废研磨油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900-006-09见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12m2密封5t1年清洗废液900-007-09废研磨泥HW49其他废物900-041-49废油桶废活性炭900-039-49危险废物储存、运输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进行处置。采取的措施:Ⅰ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贮存拟建项目危废经危废间暂存,危废间储存能力为5t/a,有能力接纳拟建项目产生危废,由专人负责管理,设立警示标志,贮存场所采取严格的“四防”措施(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管理人员每月统计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清运和处置。危废间面积约12m2,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进行设计与管理,具体要求如下:①地面与裙脚采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并且建筑材料与危险废物相容;②危废暂存间内建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③危废暂存间地面基础进行严格防渗(250mm厚C15砼垫层,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4mm厚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一层,门口300mm高防水钢筋砼一道),并对危废间内墙贴玻璃纤维布及环氧树脂以保证其渗透系数小于1.0*10-10cm/s。危险废物管理要求:①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用符合标准要求的不易破损、变形、老化,能有效防止渗漏、扩散的专门容器分类收集贮存。同时在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上贴上标签;②必须做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3年;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危险废物暂存间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③危废暂存间必须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中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必须安装双锁;危废暂存件应配备通讯设备、安全照明设备、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危废暂存间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Ⅱ危险废物的转移及运输危险废物的转移应遵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并禁止在转移过程中将危险废物排放至外环境中。建设单位应与有资质的单位共同研究危险废物运输有关事宜,确保危险废物的运输安全可靠,减少或避免运输过程中二次污染和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Ⅲ危险废物的处置措施根据危险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置原则,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理。企业在严格落实上述固体废物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做好固体废物收集和分类存放工作,则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3)生活垃圾拟建项目员工55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8.8t/a。根据《威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2021年7月1日起实施),拟建项目需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项目厂区应设置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回收容器,收集容器的颜色、图文标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至威海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威海市垃圾处理场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艾山红透山夼、距离开发区初村片区东约8km,垃圾处理场前期以填埋处理为主,二期工程BOT项目已于2011年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总投资2.8亿,总占地面积44578m2,服务范围为威海市区(包括环翠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部范围),设计处理能力为近期700t/d,远期1200t/d,处理方式为焚烧炉焚烧处理,现处理量约为700t/d,完全有能力接纳处理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区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衬层系统,有效杜绝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填埋区底部铺设有连续性的渗滤液导流层和完善的渗滤液收集系统,对垃圾渗沥液采用生化工艺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五、地下水、土壤1、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可知,拟建项目属于通用、专用设备制造及维修,地下水环境项目类别为IV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第4.1条,IV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次不进行评价。本项目正常工况下,厂区生产废水在防渗条件下对地下水、土壤造成的影响很小。但是在非正常工况下会不可避免的对地下水、土壤环境产生污染,因此污染预防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源头控制措施,并对项目生产区地面进行全面防渗处理,及时将泄漏/渗漏的物料和废水收集处理,有效的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①源头控制措施A.本项目使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良好的管道、设备和污水B.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C.优化排水系统设计。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②分区防渗措施本项目设计在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在布置上严格区分防渗区和非防渗区,根据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所处位置不同将防渗区划分为简单防渗区、重点防渗区。表33厂区防渗等预防措施表序号名称措施1项目车间简单防渗区:做好地面硬化,必要时建设抗腐蚀的防渗层。研磨机底部设置防渗托盘。2化粪池、污水管道简单防渗区:底部和墙体铺设防渗层并进行硬化处理,确保防渗系数小于10-7cm/s。3一般固废暂存库简单防渗区: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制定防渗措施,确保防渗层至少为0.75m厚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10-5cm/s),或至少相当于0.75m厚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10-5cm/s)的其他材料防渗层。4危废库重点防渗区: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制定防渗措施,确保防渗层至少为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A.15~20cmB.简单防渗区防渗措施:采用水泥进行地面硬化。由于项目所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项目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环境基本无影响;事故工况下,生活废水泄漏下渗对地下水、土壤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不会超出厂界。在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实良好的情况下,本项目对项目附近地下水产生的影响较小。拟建项目不取地下水,不会对区域地下水水位等造成影响,项目可能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的方式主要为污染物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地下水环境。2、土壤拟建项目属于设备制造,属于污染影响型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A.1土壤环境影类,不需要展开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危废库、生产车间均做防渗处理,正常情况下危险废物不会渗入地下对土壤造成污染。六、生态本项目无新增用地且用地范围内不含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七、环境风险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的规定,对项目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环境风险预测、选址及敏感目标、防范措施等做出评价。1、评价依据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规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风险潜势为IV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III,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II,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I,可开展简单分析。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具体见下表。表34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环境风险潜势IV、IV+IIIIII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见《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A。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危险物质的临界量见表35。表35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一览表序号原材料名称单位存储量临界存储量q1/Q11研磨油t/a0.325000.001合计0.001经计算,Q=0.001<1,拟建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因此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拟建项目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可不设置风险评价范围。3、环境风险识别项目营运期潜存的环境风险问题有:废气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转,出现超标排放;车间通电线路损坏,可能引起火灾;化粪池、排污管道损坏,导致项目废水外漏,目液态原料具有易燃性、毒性,泄露物料进入厂区周边的雨水管网后,随雨水排入外界水体;或渗透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危废处置不当,可能对周围水环境、土壤造成污染。企业需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项目原辅材料均为丙类物质,不易燃。仓库应保持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对易燃物分开存放。设专人管理原材料仓库,制定完善的安全、防火制度,严格落实各项防火和用电安全措施,并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定期向职工传授消防灭火知识。(2)加强对化粪池、污水管道等排污设施的管理、巡视和检查,坚决杜绝废水“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3)项目危险废物的储存除设危险废物暂存间集中储存和管理外,必须遵守国务院下达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设专人负责。危险废物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的规定执行,存放于防腐、防漏容器中,密封存放,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转运处置。4、建立事故救援应急机制为保证企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的开展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根据《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规定,本厂必须对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成立公司负责人为总指挥,分管生产负责人为副指挥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指挥部下设立办公室、工程抢修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实施细则,组织专业队伍学习和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防患于未然,以便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该厂必须将本单位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告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便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调动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救援,以减少事故损失。应急预案内容见下表36。表36应急预案内容表序号项目内容及要求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公司应急机构人员,地方政府应急组织人员。2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3应急救援保障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4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交通保障、管制。5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由环境监测站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根据。6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器材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7人员紧急撤离、疏散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8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专业队伍抢救结束后,做好事故现场善后处理,邻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现场调查、清理、清洗工作恢复生产状态,组织生产。9应急培训计划制定计划,安排人员培训与演练。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5、结论拟建项目周围环境不存在环境风险因素,项目所在区域属非敏感区域;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中辨识、分析,该项目未构成重大风险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风险防范措施处理情况下,该项目环境风险可以接受。在完善并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加强演练,项目的各项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八、电磁辐射本项目不涉及电磁辐射。九、专项评价结论未开展专项评价,无专项评价结论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内容要素排放口(编号、名称)/污染源污染物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标准大气环境排气筒VOCs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有组织废气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7部分:其他行业》(DB37/2801.7-2019)表1非重点行业(VOCs最高允许排放浓度60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kg/h)要求,厂界无组织废气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7部分:其他行业》(DB37/2801.7-2019)表2厂界监控点浓度限值(VOCs2.0mg/m3),同时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及附录A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NMHC监控点处1h平均浓度限值10mg/m3、任意一次浓度限值30mg/m3)厂界VOCs颗粒物项目产生的颗粒物经移动式烟尘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地表水环境生活污水CODNH3-N经化粪池处理经污水管网,进入经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级标准生产废水pH、COD悬浮物经污水管网排入经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声环境厂界设备噪声采取隔声、减震、合理布局等措施。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电磁辐射////固体废物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部出售废品回收单位,危险废物经危废库暂存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第36号修改单相关规定和要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设计在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在布置上严格区分防渗区和非防渗区,根据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所处位置不同将防渗区划分为简单防渗区、重点防渗区。生态保护措施项目运营阶段不会造成区域内生态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对项目区及周围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许可范围与程度之内。1)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定期对废气治理设施进行检修;(2)建立定时巡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备专人负责对生产车间、危险废物仓库进行巡视。(3)明确岗位责任,定期培训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4)一旦发生泄漏,正确分析判断泄漏位置,用最快办法进行堵漏,同时组织人力对风险区进行警戒,严格控制一切火源,避免发生火灾爆炸和蔓延扩大。(5)组织应急处置队伍迅速奔赴现场,在现场领导小组指挥下,按照制定的应急方案进行应急处置。(6)设立厂内应急指挥小组,并和当地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建立正常联系,一旦出现事故能立刻采取有效救援措施。(7)事故发生情况下,立即疏散附近员工和群众,切断电力等供应设施,并及时组织人员控制事故规模,采取应急措施;事故规模较大时及时通知当地专业消防队伍进行救援。1、排污许可管理制度项目行业类别为C3474复印和胶印设备制造。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项目属于“二十九、通用设备制造业34、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347,——其他”,属于登记管理。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函[2020]14号)、《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2018),项目应当在启动生产设施或者发生实际排污之前完成排污登记。2、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拟建项目根据《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DB37/T3535-2019)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进行规范化设置:(1)监测断面应设置在规则的圆形或矩形烟道上,应便于测试人员开展监测工作,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2)对于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监测断面应设置在烟道的负压段;若负压段不满足设置要求,应在正压段设置带有闸板阀的密封监测孔。(3)烟道直径≤1m的圆形烟道,设置一个监测孔;烟道直接大于1m不大于4m的圆形烟道,设置相互垂直的两个监测孔;直径>4m的圆形烟道,设置相互垂直的4个监测孔。(4)距离坠落高度基准面0.5m以上的监测平台及通道的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高度应≥1.2m。3、废气、废水监测点位标准牌设置(1)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应设置监测点位标志牌,标志牌分为提示性标志牌和警告性标志牌两种。提示性标志牌用于向人们提供某种环境信息,警告性标志牌用于提醒人们注意污染物排放可能会造成危害。(2)监测点位标志牌的技术规格及信息内容应符合《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DB37/T3535-2019)附录A规定,其中点位编码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3)一般性污染物监测点设置提示性标志牌。排放剧毒、致癌物及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物质的监测点设置警告性标志牌。(4)标志牌设置在距污染物监测断面较近且醒目处,并能长久保留。(5)排污单位可根据监测点位情况,设置立式或平面固定式标志牌。(6)标志牌右下角应设置与标志牌图案总体协调、符合山东省排污口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技术要求的二维码,二维码编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8284的规定。监测点位信息变化时,应及时更换二维码。(7)监测点位二维码信息应包括排污单位名称、地址、企业法人、联系电话、监测排口性质和数量、点位编码、监测点位的地理定位信息、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设施投运时间等有关资料(8)固定污染源监测点位标志牌要求标志牌信息内容字型应为黑体字。标志牌边框尺寸为600mm长×500mm宽,二维码尺寸为边长100mm的正方形。标志牌板材应为1.5mm~2mm厚度的冷轧钢板,立柱应采用38×4无缝钢管。标志牌的表面应经过防腐处理。标志牌的外观应无明显变形,图案清晰,色泽一致,不应有明显缺损。监测点位标志牌示例见下图。提示性废气监测点位标志牌提示性污水监测点位标志牌4、监测点位管理(1)排污单位应建立监测点位档案,档案内容除应包括监测点位二维码涵盖的信息外,还应包括对监测点位的管理记录,包括对标志牌的标志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