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第四章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1第一节税收分类课税对象分类法课税环节分类法(略)税收转嫁分类法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征税依据分类法税收管理和支配权分类法(略)第一节税收分类课税对象分类法2一、课税对象分类法(1)(一)流转税类。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额流转全额C+V+M增加值V+M特性: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理论价格的构成公式:价格=成本+流转税金+利润流转税收相对稳定。影响因素较少比较容易转嫁。主体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一、课税对象分类法(1)(一)流转税类。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3(二)所得税类。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纳税人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以纯所得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如此,个人所得税也是这样。特性:1.企业所得税与经济效益相联系,不稳定;个人所得税负的分配适宜贯彻量力负担原则;一般情况下不易转嫁。(二)所得税类。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纳4(三)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拥有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产税分类课征范围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课征环节静态财产税动态财产税财产税性质1.稳定性强,适宜地方征收;2.不易转嫁,属于直接税种;3.有一定程度的公平作用。(三)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拥有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5
(四)资源税类以纳税人使用国有资源产生的级差收益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特性和作用:1.同质资源同样税负--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2.不同资源不同税负--公平竞争条件(五)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特殊行为(需要特别抑制的行为)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特性:1.临时课征--不同于对长期抑制行为课税;2.征收目的非财政性--如特种消费行为税、烧油特别税、筵席税等(四)资6三、税收转嫁分类法本分类法旨在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税收能否或是否容易转嫁直接税:不能或难以转嫁的税种所得税财产税主要功能:公平收入和财产分配间接税:容易转嫁的税种流转税主要功能:结构性调节、一定公平作用三、税收转嫁分类法本分类法旨在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税收7(四)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价内税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价格的税种含税价格=成本+税金+利润以购买者支付全额为征税对象销售收入的扣减因素价外税以不含税价格为计税价格的税种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以不含税销售收入为征税对象不是销售收入扣减因素(四)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价内税含税价格=成本+税以购买者支8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内税举例:某卷烟厂销售一批卷烟给一批发商,销售收入1400万元,消费税率45%。计算本笔业务应纳消费税额。应纳消费税额=1400×45%
=630万元解释:该批发商支付总价款1400万元,厂商再从中支付消费税金630万元厂商在核算利润时需要从1400万元销售收入中扣除630万元消费税金。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内税举例:9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外税举例:某厂销售一批货物给另一厂商,实现不含税的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计算该厂本笔业务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1200×17%
=204万元解释:购买者支付的款项包括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金204万元,共支付1404万元。本厂给购货商开具的发票应是价税分离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厂商核算利润时,不能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增值税金。
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外税举例:10五、征税依据分类法
征税依据分类法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作为计税标准从量税收=实物量×单位税额税收不依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税收利益与价格变动成反比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作为计税标准从价税收=计税价格×税率税收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五、征税依据分类法征税依11第二节税收的作用一、及时均衡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作用及时性:税收有更高的征收频率--征税点存在于社会经济各个环节均衡性:在一个预算年度内,税收收入可以比较均衡地入库稳定性:在不同的年份,税收收入的波动幅度较小税收成为主体收入形式的主要财政性根据第二节税收的作用一、及时均衡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作12二、调节经济作用1.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2.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协调发展--非中性税收3.调节利润水平,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实现利润可比性和适度性4.调节企业留利水平和居民收入--企业所得税率和个人所得税负(整体税负、边际税率、级差)5.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促进合作和交流。对等关税制度、涉外税制和减、免、退税等二、调节经济作用1.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自动稳定和相机抉13三、反映监督作用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态和企业运营情况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守法经营情况重要稽核环节销售收入有无转移定价行为,帐务处理是否及时折旧提取计提基础、办法、比率是否正确工资支出是否适用计税工资规定、是否依法扣缴个税流转税金税种、税率是否正确、按时缴税所得税金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税率三、反映监督作用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态和企业运营情况监督纳税人14第三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令条例、实施细则、征管办法和征管体制的总称。税制的类型有两种单一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课征某一种税作为税收收入的唯一来源。复合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同时课征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税收制度的广义和狭义概念(P96-97)第三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15我国税收法律文件的主要形式:税法--立法机关通过,国家元首签发实施;税收条例--国务院通过,总理签发实施;税法实施细则--财政部根据授权对税法和税收条例做出的具体解释;税收行政法规--财税机关根据授权发布的具体涉税规定;地方性税收法规--地方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税收法律文件我国税收法律文件的主要形式:税法--立法机关通过,国家元首签16二、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起征点和免征额附加和加成减税和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二、税制要素纳税人171.纳税人
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解决某税种对“谁”课税问题--纳税主体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人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扣缴义务人代为扣缴税款的人既非纳税人也非负税人1.纳税人纳税人直18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定义。某税种对“什么”课税问题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要标志税源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V+M如果课税对象包括C,它和税源则不一致。税本税收收入的创造者-要素提供者好的税制要课及税源,但不伤及税本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的直接根据从量税的计税依据不同于课税对象税目课税对象具体化列举法和概括法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定义193.税率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度。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三种形式:1、比例税率--使用最为普遍2、累进税率--只在所得税中使用3、定额税率--最为原始、最为简单3.税率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203.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性质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均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征税。比例税率的特点:计征简便。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有悖于量力负担原则,且税负具有一定累退性。
但对不同性质的课税对象来说,税率是不同的: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幅度差别比例税率
3.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性质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213.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特点:--能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3.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22累进税率(图示)例:课税对象数额=5000全额累进税率计税5000×15%=750超额累进税率计税500×5%=250500200050005%10%15%20%5000(2000-500)×10%=150(5000-2000)×15%=450∑=625(5100)5100×20%=1020(5100-5000)×20%=20+20=645累进税率(图示)例:课税对象数额=5000全额累进税率计2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税负轻重不同在收入级次和税率档次相同条件下,全额重于超额计算繁简不同二者相比,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需引入速算扣除数公平程度不同在两级收入交叉点附近,全额累进的公平程度不及超额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税负轻重不同在收入级次和税率24图示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税率t0O征税对象比例税率累进税率I1I2I3I4t1t2t3比例税率与带免征额的累进税率图示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税率t253.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定额税率的特点:计算方便税款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税负不尽合理3.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264.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开始征税的起点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全额计税个别优惠特点。在起征点附近税负分配不公平对策--将起征点降至足够低的水平免征额免于征税的数额未达免征额不征税,超过此点只就超过部分征税普遍优惠的特点。税负分配比较公平适用于所得课税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4.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开始征税的起点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2701002003004000100200300400起征点
免征额
数额起征点免征额100不征免征200200×税率免征300300×税率(300-200)×税率不征200×税率300×税率免征免征(300-200)×税率01002003004000100200300400起征点285.附加与加成加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附加:
随正税征收而加征的占正税额一定比例的附加收入。综合税率=正税税率×(1+附加税率)加成:
在按基本税率计征税款的基础上,再加征一定成数的税款。综合税负=基本税率×(1+加征成数)5.附加与加成加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29附加和加成的比较项目覆盖范围收入去向征收目的附加全部征收预算外收入地方机动财力加成部分征收国家预算限制高收入者收入附加和加成的比较306.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依据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少征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于征税的优惠规定。根据目的不同,有刺激性减免税(经济杠杆)和照顾性减免税减、免税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税基式减免:对纳税人应税收入项目给予减除或免除,以缩小税基的方法,包括税收豁免、起征点与免征额。税率式减免:是通过降低法定税率对纳税人的税收照顾。如企业所得税对微利企业的税率优惠。税额式减免:是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减除或免除。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免二减三、再投资退税、税收抵免等。6.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依据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31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商品流转过程出厂批发零售消费者根据纳税环节规定不同,有单一环节课税和多环节课税之分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32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必须依法缴税的时限。纳税期限是根据纳税人的经营规模和各个税种的特点,本着既有利于税收及时入库,又可控制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的。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必须依法缴税339.违章处理对违反税法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欠税滞纳金漏税滞纳金偷税罚金和绳之于法抗税罚金和绳之于法9.违章处理对违反税法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欠税滞纳金34三、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三、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35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是指税收负担的分配要和纳税人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纳税人的经济状况有两种评价标准:受益标准:税负的分配要和纳税人从税款的使用中获得的利益相适应。(燃油税等)能力标准:税负的分配要和纳税人的负税能力相适应:收入标准—用收入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财产标准—用财产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支出标准—用支出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负税能力的“主观说”简介—以纳税给纳税人的带来的牺牲程度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是指税收负担的分配要和纳税人的经济状况相适36贯彻税收公平原则要做到:横向公平:经济状况相同者需承受相同的税收负担—横向公平排斥特权阶层和税负分配的非国民待遇—企业所得税有此问题纵向公平:经济状况不同者需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纵向公平排斥税收负担的平均分配和根据不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比如屠宰税有此问题。贯彻税收公平原则要做到:横向公平:经济状况相同者需承受相同的37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征收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指政府课税要促进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如果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结构是有效率的—中性税收如果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结构是缺乏效率的—非中性税收税收的征收效率:税收效率=税收收入/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征收成本—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奉行成本—纳税人在依法缴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征收效率两个方面。38公平与效率互为前提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若税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尽管公平也是无意义的。因此,好的税制不能伤及税本。
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但是失去公平的效率是不能存在的。而且,如果税制有失公平,也不利于提升效率。公平与效率互为前提39中国现行税制体系税类税种(25)流转税类(6)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所得税类(3)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6)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船舶吨税资源税类(5)资源税、农业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行为税类(5)屠宰税、筵席税、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中国现行税制体系税类税种(25)流转税类(6)增值税、消费税40第四节税负转嫁与归宿
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纳税人将所纳税款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实质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再分配过程。税负转嫁的特征:价格关联性、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行为主动性。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收分配的三个阶段:税收冲击-税收转嫁-税收归宿第四节税负转嫁与归宿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41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纳税人按照与商品流转相同的方向,将税负转移给应税商品购买者提价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后转应税商品提供者发生在流通环节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生产要素提供者供货商和劳动者后转基本方式是压低进货价格和降低工资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纳税人按照与商品流转相同的方向,提价税负转42税收资本化定义。只存在于资本品。将以后若干年内的应纳税款,通过压低资本品的价格而一次性转嫁。其实质是将未来应纳税款现值化,从资本的现值中一次性扣除。税收资本化定义。只存在于资本品。将以后若干年内的应纳税款,通43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税种因素。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流转税类--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类--其税负则较难转嫁。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供求弹性(供求相对弹性)。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大部分税负转移;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大部分税负不能转移几种特殊的税负转嫁现象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税种因素。44税负完全转嫁OQPS1P1E1Q1E2Q2P2OQPDS1Q1E1P1S2E2P2S2供给有充分弹性需求毫无弹性税负完全转嫁OQPS1P1E1Q1E2Q2P2OQPDS1Q45税负完全不能转嫁OQPSDE1P1E2P2供给毫无弹性OQPDS1E1Q1P1S2E2Q2P2需求有充分弹性税负完全不能转嫁OQPSDE1P1E2P2供给毫无弹性OQP46课堂练习题
请图示并说明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的税收转嫁机理。课堂练习题请图示并说明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47第四章概念和复习思考题纳税人与负税人、价内税与价外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税率、起征点与免征额、税收转嫁、税收资本化、税收中性原则、税收筹划。简述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论述税收的作用(收入、调节、监督)。如何理解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简述影响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第四章概念和复习思考题纳税人与负税人、价内税与价外税、直接税48速算扣除数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500以下50501-2,00010252,001-5,000151255,001-20,00020375速算扣除数级距税率速算500以49价格数量0DSE0P0Q0S’E1P1Q1At未转嫁税负转嫁税负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条件下税负转嫁:价格数量0DSE0P0Q0S’E1P1Q1At未转嫁税负转嫁50价格数量0DSE0P0Q0E1S’P1Q1At未转嫁税负转嫁税负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条件下的税负转嫁: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价格数量0DSE0P0Q0E1S’P1Q1At未转嫁税负转嫁51中性税收图示
O烟叶粮食ABU1A1B1U2O1(a1,b1)O2(a2,b2)AA1+BB1=税收收入
a1/b1=a2/b2b1a1b2a2中性税收图示52第四章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第四章税收基本理论与制度53第一节税收分类课税对象分类法课税环节分类法(略)税收转嫁分类法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征税依据分类法税收管理和支配权分类法(略)第一节税收分类课税对象分类法54一、课税对象分类法(1)(一)流转税类。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额流转全额C+V+M增加值V+M特性:税收是价格的组成部分。理论价格的构成公式:价格=成本+流转税金+利润流转税收相对稳定。影响因素较少比较容易转嫁。主体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一、课税对象分类法(1)(一)流转税类。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55(二)所得税类。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纳税人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以纯所得为课税对象--企业所得税如此,个人所得税也是这样。特性:1.企业所得税与经济效益相联系,不稳定;个人所得税负的分配适宜贯彻量力负担原则;一般情况下不易转嫁。(二)所得税类。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纳56(三)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拥有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产税分类课征范围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课征环节静态财产税动态财产税财产税性质1.稳定性强,适宜地方征收;2.不易转嫁,属于直接税种;3.有一定程度的公平作用。(三)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拥有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财57
(四)资源税类以纳税人使用国有资源产生的级差收益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特性和作用:1.同质资源同样税负--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2.不同资源不同税负--公平竞争条件(五)行为税类以纳税人的特殊行为(需要特别抑制的行为)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特性:1.临时课征--不同于对长期抑制行为课税;2.征收目的非财政性--如特种消费行为税、烧油特别税、筵席税等(四)资58三、税收转嫁分类法本分类法旨在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税收能否或是否容易转嫁直接税:不能或难以转嫁的税种所得税财产税主要功能:公平收入和财产分配间接税:容易转嫁的税种流转税主要功能:结构性调节、一定公平作用三、税收转嫁分类法本分类法旨在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税收59(四)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价内税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价格的税种含税价格=成本+税金+利润以购买者支付全额为征税对象销售收入的扣减因素价外税以不含税价格为计税价格的税种不含税价格=成本+利润以不含税销售收入为征税对象不是销售收入扣减因素(四)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价内税含税价格=成本+税以购买者支60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内税举例:某卷烟厂销售一批卷烟给一批发商,销售收入1400万元,消费税率45%。计算本笔业务应纳消费税额。应纳消费税额=1400×45%
=630万元解释:该批发商支付总价款1400万元,厂商再从中支付消费税金630万元厂商在核算利润时需要从1400万元销售收入中扣除630万元消费税金。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内税举例:61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外税举例:某厂销售一批货物给另一厂商,实现不含税的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计算该厂本笔业务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1200×17%
=204万元解释:购买者支付的款项包括销售收入1200万元,增值税金204万元,共支付1404万元。本厂给购货商开具的发票应是价税分离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厂商核算利润时,不能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增值税金。
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价外税举例:62五、征税依据分类法
征税依据分类法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作为计税标准从量税收=实物量×单位税额税收不依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税收利益与价格变动成反比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作为计税标准从价税收=计税价格×税率税收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五、征税依据分类法征税依63第二节税收的作用一、及时均衡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作用及时性:税收有更高的征收频率--征税点存在于社会经济各个环节均衡性:在一个预算年度内,税收收入可以比较均衡地入库稳定性:在不同的年份,税收收入的波动幅度较小税收成为主体收入形式的主要财政性根据第二节税收的作用一、及时均衡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作64二、调节经济作用1.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自动稳定和相机抉择2.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协调发展--非中性税收3.调节利润水平,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实现利润可比性和适度性4.调节企业留利水平和居民收入--企业所得税率和个人所得税负(整体税负、边际税率、级差)5.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促进合作和交流。对等关税制度、涉外税制和减、免、退税等二、调节经济作用1.调节总供求的平衡关系--自动稳定和相机抉65三、反映监督作用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态和企业运营情况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守法经营情况重要稽核环节销售收入有无转移定价行为,帐务处理是否及时折旧提取计提基础、办法、比率是否正确工资支出是否适用计税工资规定、是否依法扣缴个税流转税金税种、税率是否正确、按时缴税所得税金税前扣除项目和标准,税率三、反映监督作用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状态和企业运营情况监督纳税人66第三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令条例、实施细则、征管办法和征管体制的总称。税制的类型有两种单一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课征某一种税作为税收收入的唯一来源。复合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同时课征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税收制度的广义和狭义概念(P96-97)第三节税收制度一、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67我国税收法律文件的主要形式:税法--立法机关通过,国家元首签发实施;税收条例--国务院通过,总理签发实施;税法实施细则--财政部根据授权对税法和税收条例做出的具体解释;税收行政法规--财税机关根据授权发布的具体涉税规定;地方性税收法规--地方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税收法律文件我国税收法律文件的主要形式:税法--立法机关通过,国家元首签68二、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起征点和免征额附加和加成减税和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二、税制要素纳税人691.纳税人
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法人和自然人解决某税种对“谁”课税问题--纳税主体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人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扣缴义务人代为扣缴税款的人既非纳税人也非负税人1.纳税人纳税人直70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定义。某税种对“什么”课税问题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要标志税源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V+M如果课税对象包括C,它和税源则不一致。税本税收收入的创造者-要素提供者好的税制要课及税源,但不伤及税本计税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的直接根据从量税的计税依据不同于课税对象税目课税对象具体化列举法和概括法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定义713.税率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度。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三种形式:1、比例税率--使用最为普遍2、累进税率--只在所得税中使用3、定额税率--最为原始、最为简单3.税率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723.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性质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均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征税。比例税率的特点:计征简便。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有悖于量力负担原则,且税负具有一定累退性。
但对不同性质的课税对象来说,税率是不同的: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幅度差别比例税率
3.1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对同一性质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量大小733.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特点:--能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3.2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74累进税率(图示)例:课税对象数额=5000全额累进税率计税5000×15%=750超额累进税率计税500×5%=250500200050005%10%15%20%5000(2000-500)×10%=150(5000-2000)×15%=450∑=625(5100)5100×20%=1020(5100-5000)×20%=20+20=645累进税率(图示)例:课税对象数额=5000全额累进税率计75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税负轻重不同在收入级次和税率档次相同条件下,全额重于超额计算繁简不同二者相比,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需引入速算扣除数公平程度不同在两级收入交叉点附近,全额累进的公平程度不及超额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税负轻重不同在收入级次和税率76图示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税率t0O征税对象比例税率累进税率I1I2I3I4t1t2t3比例税率与带免征额的累进税率图示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税率t773.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额。定额税率的特点:计算方便税款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税负不尽合理3.3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课税对象的实物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税784.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开始征税的起点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全额计税个别优惠特点。在起征点附近税负分配不公平对策--将起征点降至足够低的水平免征额免于征税的数额未达免征额不征税,超过此点只就超过部分征税普遍优惠的特点。税负分配比较公平适用于所得课税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4.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开始征税的起点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7901002003004000100200300400起征点
免征额
数额起征点免征额100不征免征200200×税率免征300300×税率(300-200)×税率不征200×税率300×税率免征免征(300-200)×税率01002003004000100200300400起征点805.附加与加成加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附加:
随正税征收而加征的占正税额一定比例的附加收入。综合税率=正税税率×(1+附加税率)加成:
在按基本税率计征税款的基础上,再加征一定成数的税款。综合税负=基本税率×(1+加征成数)5.附加与加成加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81附加和加成的比较项目覆盖范围收入去向征收目的附加全部征收预算外收入地方机动财力加成部分征收国家预算限制高收入者收入附加和加成的比较826.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依据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少征部分税款或全部免于征税的优惠规定。根据目的不同,有刺激性减免税(经济杠杆)和照顾性减免税减、免税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税基式减免:对纳税人应税收入项目给予减除或免除,以缩小税基的方法,包括税收豁免、起征点与免征额。税率式减免:是通过降低法定税率对纳税人的税收照顾。如企业所得税对微利企业的税率优惠。税额式减免:是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减除或免除。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免二减三、再投资退税、税收抵免等。6.减税、免税减税免税是依据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83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商品流转过程出厂批发零售消费者根据纳税环节规定不同,有单一环节课税和多环节课税之分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课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84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必须依法缴税的时限。纳税期限是根据纳税人的经营规模和各个税种的特点,本着既有利于税收及时入库,又可控制税收成本的原则确定的。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必须依法缴税859.违章处理对违反税法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欠税滞纳金漏税滞纳金偷税罚金和绳之于法抗税罚金和绳之于法9.违章处理对违反税法的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欠税滞纳金86三、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三、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87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是指税收负担的分配要和纳税人的经济状况相适应。纳税人的经济状况有两种评价标准:受益标准:税负的分配要和纳税人从税款的使用中获得的利益相适应。(燃油税等)能力标准:税负的分配要和纳税人的负税能力相适应:收入标准—用收入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财产标准—用财产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支出标准—用支出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负税能力的“主观说”简介—以纳税给纳税人的带来的牺牲程度作为测评负税能力的标志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是指税收负担的分配要和纳税人的经济状况相适88贯彻税收公平原则要做到:横向公平:经济状况相同者需承受相同的税收负担—横向公平排斥特权阶层和税负分配的非国民待遇—企业所得税有此问题纵向公平:经济状况不同者需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纵向公平排斥税收负担的平均分配和根据不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比如屠宰税有此问题。贯彻税收公平原则要做到:横向公平:经济状况相同者需承受相同的89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征收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指政府课税要促进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如果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结构是有效率的—中性税收如果市场机制决定的资源配置结构是缺乏效率的—非中性税收税收的征收效率:税收效率=税收收入/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征收成本—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奉行成本—纳税人在依法缴税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征收效率两个方面。90公平与效率互为前提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若税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尽管公平也是无意义的。因此,好的税制不能伤及税本。
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尽管公平要以效率为前提,但是失去公平的效率是不能存在的。而且,如果税制有失公平,也不利于提升效率。公平与效率互为前提91中国现行税制体系税类税种(25)流转税类(6)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所得税类(3)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6)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船舶吨税资源税类(5)资源税、农业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行为税类(5)屠宰税、筵席税、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中国现行税制体系税类税种(25)流转税类(6)增值税、消费税92第四节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状蓬松石英棉项目建议书
- 如何学会护理操作
- 2025年管业:地暖专用管项目建议书
- 2025届四川省达州市重点中学高考仿真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幼儿小班讲课课件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2025年大孔烧结空心砖项目建设总纲及方案
- 2025年网络特性测试仪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西安雁塔区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适应性月考(六)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电影后期制作服务合同样本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3部分:验收技术规程
- (重点)水利安全员B证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
-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 ICU轮转护士考核试卷试题及答案
- 监理规划报审
- 《铸件检验记录表》
- 欧姆龙(OMRON)3G3JZ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报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