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设计课件_第1页
居住空间设计课件_第2页
居住空间设计课件_第3页
居住空间设计课件_第4页
居住空间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住与

宅2住之于人,在于追求生理与心理最大的满足

一种舒缓身心,淡定闲散的松弛情境;

一种安定舒适,美观愉悦的环境氛围。

3住之最高境界

在于人超越生命有限存在,实现物质与精神在审美层面达成的统一。

4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摘自荷尔德林的名句55前言:住的文化6◆

中国艺术大约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历经沧桑,一直延续到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享有如此丰硕的艺术财富;从全面考虑,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相媲美。◆

中国艺术缺乏雄浑宏伟的作品。故此中国的建筑比不上希腊或哥特式建筑。但在绘画与雕塑等其他艺术方面,中国艺术曾几度取得了一种完善无缺的形式美。

【英】赫伯特·里德著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68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人文艺术的历史价值7捣练图

◆张萱拾穗

◆米勒8

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地位◆

中国在人类历史蜿蜒的长河中,科学技术之船在17世纪之前始终处于前列,以至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1995)在20世纪40年代发出疑问:“中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朝前发展?”在学术界现在一般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在中国的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那么多世纪以后,反而是西欧于17世纪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

【美】伊恩·莫里斯著,钱峰译《西方将主宰多久-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第328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7月9◆

华夏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平和、舒缓、优雅、内敛

西方文化——

人作为大自然主宰的环境观

极致、细密、张扬、外向

中西文化的环境观念与形态10◆

华夏文化——统一系统的思想观念孕育农耕文明

正统、固化、维护、人文◆

西方文化——发散对立的思想观念引发工业文明

民权、变革、开拓、科技

两种文化导致的理论与实践11中国传统文化——超越宗教的哲学系统公元前公元12

超越文明的设计伦理◆

2000年前的墨子,已精准阐释“衣、食、住、行”设计内涵的功能与审美。◆“圣人之所节俭也,小人之所淫佚,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度”之设计理念贯穿华夏千年文明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诗意

•生命本真状态的审美意象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一境意

•天地万物山水之境皆于心1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问刘十九》宅意

•气息醇厚身心俱醉的神往之宅1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心意

•体现自然生活友情的和谐之宅17◆

建筑与器型

——城郭、宫室、园林、舟车、兵器◆

材料与工艺

——丝绸、陶瓷、金属、玉石、髹漆、木工、皮革、染织、刺绣、印刷……

领先世界的华夏设计18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宋·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天•地•人•物•境视

•嗅

•味

触19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天地人物•情境交融2020《金城揽胜图》清·光绪–

甘肃兰州1906年21诗意地栖居曾是华夏大地文人贤士之现实22澳门博物馆藏20世纪新婚家具9件23脸盆与盥洗架量斗嫁妆箱食盒恭桶婚用长凳架床结婚字架241

住与住宅辨义

●住与住宅辨义●住与社会形态●住与商品经济●住与环境生态●住与价值观念25“衣、食、住、行、用”——人作为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代词。“住”位居排序的中央,既是机缘巧合,也是定位的必然。“衣、食、行、用”所代表的均是人的生活用品,唯有“住”代表着人的生活环境。当人类搭起人字形棚架,第一次开始了居所的建筑,这个人造空间就以生活环境的最小单位,作为“住”的物化形态确立起“住宅”的概念。01

住与住宅辨义2601

西安半坡遗址住与住宅辨义2701

作为人的生活环境创造,住宅必须是能够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空间形态,除了具有功能条件外,还必须具有审美因素。即使是以审美因素为主导的住宅室内装饰(注意:不是室内设计),其美学意义也不是传统概念的定位。而是环境美学的全新理念。对于具有人的动态时空运行特征的住宅室内环境而言,“环境美学不只关注建筑、场所等空间形态,它还处理整体环境下人们作为参与者所遇到的各种情境。”

住与住宅辨义2801

应该说环境体验的过程是情境产生的关键。而这个过程不仅是视觉的观感,它需要人的全部感官投入,甚至包括主观的联想和所谓的直觉。

住与住宅辨义2901

现代意义的室内设计体现于中国住宅的时间很短,这是因为住宅商品化的实施尚不满十年。但是,却催生出一个庞大的行业——家装。这个词的出现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庸含混,模糊不清,甚至没有一个公认的全称。家庭装潢、家庭装修,抑或还是家庭装饰……尽管如此,专业者心知肚明:“家装”的实际含义是住宅的室内设计。住与住宅辨义3001

艺术与科学,生活与美学的结合,应该作为室内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

由于在社会认知的层面:

艺术=设计设计=装饰装饰=装修于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审美因素上升到住宅室内设计的主导地位。住与住宅辨义3101

“住”与住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住是动词,代表了人的居住形态,这里并没有“住”的环境界定。“住”是人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在特定场所存在的社会反映。安定舒适,是人对“住”的基本心理诉求,因而“住有所居”的反面就是“居无定所”。住宅则是名词,代表了供人居住的环境,这里并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泛指的空间场所。“住宅”是人工环境的建筑形态,无论其商品价值的高低贵贱,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住”的安定舒适。

住与住宅辨义322

住与社会形态

33“住”的安定舒适,首先取决于大小适宜的活动空间尺度。从人的基本生理与心理需求出发,空间尺度过大和空间尺度过小,都不适合人的居住。在技术层面,空间的高低,面宽与进深的比例,是住所活动空间基本的尺度限定,在这里本应有一个符合人类共通的标准,这个标准通常以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积来统计。然而,落实到具体的住宅尺度单位限定,除了自然的环境条件和人工的技术条件之外,却因所处社会形态的制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02

住与社会形态34

封建的王权统治社会形态,造就了辉煌的具有严格范式的宫廷建筑。纵观东西方文明,中国的紫禁城和法国的凡尔赛宫,作为17~18世纪封建社会末期极盛阶段最后辉煌的两个典型,充分体现出融宫殿与宅第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体,在满足作为“帝王人”和“本真人”的需求之间所形成的强烈反差。02

住与社会形态35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建筑的形制完整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核心“王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的北京城中轴线,纵贯紫禁城。从紫禁城前庭大明门起始,经千步廊过金水桥,入承天门过端门,再入紫禁城午门过太和门,穿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再经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钦安殿、最终洞穿神武门北上。无比壮观严整对称的纵横双向扩展组合,形成前殿后寢的整体格局。这条中轴线的核心,无疑是太和殿上显示皇权的宝座。所有的时空铺垫无不以这个坐标而展开,从大明门到达此点的距离,是从此点到神武门的一倍,帝王的权势,天子的威仪,通过建筑的空间序列得以充分的诠释。02

住与社会形态36●故宫紫禁城卫星遥测图●紫禁城午门与养心门38故宫寝宫尺度和床位宽窄保持着人的尺度●故宫养心殿后殿冬暖阁●故宫坤宁宫洞房喜床39●故宫养心殿三希堂在康乾盛世的清代,养心殿的三希堂是皇帝政务之余的流连之所,在此书画器玩尤以乾隆为最。40三希堂与太和殿的面积相差百倍,然而使用的时间却是一多一少,同样相差百倍。

●养心殿三希堂位置●故宫紫禁城与养心殿卫星遥测图41凡尔赛宫作为法国路易十四到十六的皇家宫苑,从建筑的功能而言,它更像是北京的圆明园而非紫禁城。同样法兰西的封建传统礼仪也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但是这所宫苑却反映了西方文明在“住”的问题上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西方世界自古罗马之后,再也没有建立起能够与之匹敌的大帝国。政教合一的统治,城邦之间的征战,构成中世纪的主旋律。与之相适应“住”的最高建筑形制便是城堡。这是将防御功能置于首位的住宅形式,所有王者概莫能外。凡尔赛宫本身就是从这样的城堡发展起来的,其主体建筑的平面可能更像是今天的展览馆,起居卧寝的空间就像是一个个展厅依次排开。02

住与社会形态42●

法国-凡尔赛宫鸟瞰43●

法国-凡尔赛宫全景示意图●

法国-凡尔赛宫门44●

法国-凡尔赛宫全景油画45●

法国-凡尔赛宫帝后寝宫示意图

18-皇帝寝宫9-皇后寝宫4646●

法国-凡尔赛宫皇帝寝宫

法国-凡尔赛宫皇后寝宫

47●

法国-凡尔赛宫镜厅

48可见,不同的社会形态,必然造就人的不同居住行为模式。以封建社会形态代言:作为本真人的需求,在空间占有的尺度概念上,皇帝和老百姓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同样,“住”所通过空间表象显现的尊贵奢靡氛围,是“帝王人”以牺牲“本真人”的自在为代价的。02

住与社会形态493

住与商品经济

50资本的金权统治社会形态,造就了人生价值以金钱衡量的现实。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住宅成为高端商品的顶级。无论何种地域、民族、国家的人,都以拥有商品形式的住宅,作为私有财产的标志物而奋斗终身。住宅在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下,其不动产的保值概念,成为投资渠道的重要选择。房地产业的巨大利润空间,导致住宅建设面向普通劳动者的人性化目标越来越远。03

住与商品经济51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经过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至19世纪,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住宅内容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干净的自来水和排水系统,使生活环境更卫生;煤气和电力的供应,使生活更方便;交通的发达则使城市加快向郊外扩展,“住”并不一定要靠近工作的地方。社会化大生产使构造复杂的家庭用品变得价格公道而大受欢迎,1900年,一般人都有能力购买电风扇、炊具和电水壶、暖炉等。到20世纪初,住宅里已有电灯、冷热水、抽水马桶、电话和洗衣机等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家用设施的机电化与环境系统运行的人工控制,成为住宅作为商品的基础条件。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西方世界住宅中。03

住与商品经济52从1949~1995年的近50年间,集合住宅在中国大量兴建。这种由西方输入的独门独户的住宅样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中国沿袭几千年的宅内行为模式,以院落住宅中营建的伦理传统、尊卑观念完全消失,一种新的宅内行为模式开始建立。03

住与商品经济53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形态。但是受到当时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在西方集合住宅中最重要的起居室,却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城市集合住宅中消失。直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开始在住宅空间中使用家用电器。起居空间逐渐普及,并成为住宅中展示自我和休闲交流的主要场所。电视,因此成为起居室中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标志性商品。03

住与商品经济541999年起,中国的住宅开始进入商品市场,受需求和房地产利润驱动的影响,集合住宅形态迅速呈现多元化的倾向。21世纪已过去了八年,就是这短短的八年,在城市住宅的高端市场,已经完成了西方世界的百年历程。集合住宅的所有形态都已在中国出现。20世纪末,能够赚取最大利润而环境条件和使用功能极差的高密度塔楼,迅速被设计精良的板式楼替代。联排、叠拼、复式、独栋全部进入人们的视野。03

住与商品经济55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促使住宅的房地产发展出现明显的高端化倾向,大户型、大房间所占比例日益攀升。国家不得不以宏观调控的手段强制推行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商品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住宅建设的速度。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轻易解决全民“住有所居”的问题。已建商品住宅的空置率和数量庞大买不起房的低收入群体形成反差。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破解的难题。

03

住与商品经济564

住与环境生态

57环境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着力于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变化机制、变化规律、修复对策等理论及实践问题。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环境生态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优势,从宏观与微观方向深入,在系统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突破,与社会、经济、应用科学结合,产生了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同时包括生态工程、生态规划、生态管理等交叉学科。住与环境生态04

58住宅定位于环境生态的概念体现于人与环境互动的两个层面第一层面:环境对于人的生理影响,包括构成住宅的建筑物在利用阳光、空气、水体等自然要素,和运用人为的技术手段在采光、通风、给排水与结构材料应用方面的问题。第二层面: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包括构成住宅的建筑物在室内形态的尺度、比例、光色等技术要素,和与此对应的空间氛围感应、人际交往距离、光色感受等影响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住宅建筑环境生态的营建和宅内生活方式影响下的生态运行模式。住与环境生态04

59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住宅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环境生态营建和生态运行模式方面,却是异曲同工。汉族传统住宅按地域的体系区分,为南北两个大的系统,都採取合院式的宅院布局。住与环境生态04

60北方住宅重在防寒、保温、需要采暖,对日照要求严格;北方汉族住宅建筑单体的基本型可以概括为三开间的“一明两暗”。合院式布局的核心构成可以概括为“一正两廂”。主要代表类型:北方单体平房、北京四合院、东北大院、晋陕窄院、青海荘窠、西北窑洞等。

住与环境生态04

61北方单体平房住与环境生态04

62北方合院式宅院的典型-北京四合院住与环境生态04

63晋陕窄院

住与环境生态04

64青海荘窠

住与环境生态04

65西北窑洞

住与环境生态04

66南方住宅重在隔热、防潮,需要遮阳、避雨、散热、通风。南方汉族住宅的形制与北方基本一致,但由于地域特征,多丘陵河流,土地资源紧张,因此形成了小院落的天井式民居。其建筑特征表现为:小天井、多巷道、敞厅堂。形成类型丰富、组合灵活,外封闭、内开敞,密集方形的平面布局。通过厅堂、天井、廊巷组成通风体系。

住与环境生态04

67湖南张谷英村

住与环境生态04

6869中国传统民居封闭的合院式,以及“一明两暗”的室内布局,在它形成的那个年代,不愧为优秀之作,然而它适用于几世同堂的封建社会家庭。当历史发展到以三口之家为基本模式的当代中国时,这种形式就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人口增长的矛盾,不可能使家家都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天地。当若干个家庭共同处于同一院落时,问题就出现了……显然旧的形式不能容纳新的内容,如果不创造符合新生活方式的空间,营造新的生态模式,旧的民族传统样式也不可能留存。住与环境生态04

70北京某四合院的历史变迁住与环境生态04

7104

创造实用、舒适、美观、愉悦的室内物理与人文环境,应该是住宅环境生态及其运行模式的终极目标。以室内物理环境的技术问题为例,恒温条件下的自然通风就是一个关键的难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解决的问题。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逐步摆脱人工气候——封闭式空调的控制,在高技术的层面回归于自然。以室内人文环境的行为问题为例,当代核心家庭的两代居问题。如何能够在保证两代人不同生活方式不受干扰的情况下,通过交通与空间的技术处理,保持经常的最大限度交流。住与环境生态725

住与价值观念

73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社会需求层面的住宅建设决策机制应建立在道德的层面,也就是价值观的导向方面,因为它符合于中国特定的国情。与“住”相关的政策和项目策划的目的性,在这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应该成为“住”的需求层面决策机制定位的核心指导内容。05

住与价值观念74关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及其导向,且不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即就是按照一百年前美国人亚瑟·史密斯的理解,节俭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领域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说:“按照我们的理解,节俭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限制需求,杜绝浪费,以这样的方式调节经济,少花钱,多办事。照这三方面衡量,中国人是异常节俭的。”[1]如果,这种传统观念能够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乐观。金钱至上、经济至上导致人性扭曲,势必影响人的健全发展。

[1][美]亚瑟·史密斯著.张梦阳、王丽娟译《中国人德行》4页.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10月05

住与价值观念有房有车就算真的过上幸福生活了吗?当代的中国人也会做美国梦TheChineseincontemporaryChinacanalsohave“AmericanDreams.”

76如果这是“中国梦”?77在“住”与住宅的问题上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使用者都要明白“人们生活的目标是幸福,而不是财富,财富只是手段之一,人们生活幸福的程度也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信念、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之中的对比感受。”[1]的道理。而基于环境意识的设计审美恰恰符合这样的理念,因为“在环境欣赏中,视觉的和形式的因素不再占主要地位,而价值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2]这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否意识和注意到,它们都进入我们的感知体验并且成为我们的生活环境。”[3]也就是说,住宅空间的大小,装修档次的高低,家用设施的选配,需要在个人生理心理基本需求满足的基础上,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之间取得平衡。需要经济基础的保证与环境生态资源的适度匹配。[1]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47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2]张敏:阿诺德·柏林特的环境美学构建,《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3]张敏:阿诺德·柏林特的环境美学构建,《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05

住与价值观念1949~1957

以寝室为核心的居住模式的合住型住宅“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新中国的建筑设计原则。这个时期的住宅有以下特征:

1、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

2、混合空间

3、小面积集合住宅的设计

住与价值观念0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