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十一课《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备课教案语文八年下册教案6/6教学单元第三单元安排课时1备课形式集体主备人备课组成员课题第11课课时1授课时间40分钟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1、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获得阅读的快乐。教学难点1、“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二次备课)一、解题导入:1、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2、走近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二、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一)找生字、填准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柏()藻荇()(二)重要句子停顿划分提示(将文言句翻译成白话文后划分)(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重要句子停顿提示(将文言句翻译成白话文后划分)(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疏通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感知课文1、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①因为月色很美。②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2、“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郁郁寡欢之情。3、试赏析“月色入户”中的“入”字的精妙。“入”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动感,仿佛是月光登门拜访,意境活泼。一个“入”字给一个寂寞、失意的人温暖的感觉。4、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请作简要赏析。这短短的三句话,是描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1)比喻修辞。作者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暗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澈的水中交错着的藻和荇,把暗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水月莫辨,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见其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的皎洁。这两句,一正写,一侧写,二者结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6、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给我们什么启示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包括:①赏月的欣喜;②贬谪的悲凉;③失意的落寞;④自我排遣的达观;⑤人生的感慨;⑥漫步的悠闲。7、资料助读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期间,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宋太祖赵匡胤在执政时期已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获释出狱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8、课堂小结苏轼赏月的心情是复杂的,其中既有贬谪的凄凉、失意的落寞,又有自我排遣的豁达、悠闲赏月的欣喜。诗人说自己是“闲人”,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同时,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他被一贬再贬,内心深处何尝又想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但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即在于他能够从官场的失利者变为大自然的欣赏者,他能够从这种美丽的月色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由此可以看出苏轼性情中的乐观、豁达。拓展延伸:1、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坎坷人生豁达胸襟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发安慰之语;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琼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5、教师赠语遭逢逆境,仍恬淡豁达欣赏美;饱经忧患,亦积极热情乐观活。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6、妙笔生花我们大家也来学习苏轼,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愉快,或郁闷,或忧虑等等,总之,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栏手写)作业设计1、课后完成背诵。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写景;月色——如水……清(澈)竹柏——藻、荇……(透)明抒情:1、贬官的悲凉、落寞2、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达观3、对世人追逐名利的慨叹教学反思(此栏手写)教师:时间:备注:1、此表格由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填写,经集体讨论修改打印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