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课件_第1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课件_第2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课件_第3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课件_第4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文学院魏本权2015.11.02《中国现代史》课程剖析文学院魏本权一、课程建设理念二、课程基本信息三、课程体系:“三个模块”为中心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手段六、课程考核评价七、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一、课程建设理念一、课程建设理念第一,“基础+”型课程定位。——基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本位的应用型课程,我们简称为“基础+”型课程。基础学科本位的历史学如何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厚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故而我们提倡在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加上创新、创业的基本元素,构成“基础+”型课程。就本课程来说,我们从“中国现代历史资源的大众化”角度切入,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楔入“史学普及与大众化理念”,培养学生将现代历史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和创业资本的能力。一、课程建设理念第一,“基础+”型课程定位。——基于人文社第二: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主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本位的历史学专业学生,亦应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与时代需求互动第二: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主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本位的历史学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2015年3月,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被写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创业成为改革、发展“新常态”下的显著时代特征,也对当前在校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与思想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了“大第三,创新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既然专业学习是创新、创业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将创新意识作为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首先,精品课程建设首先需要教师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课程建设也与学术研究一样,是相通的,从事教学和学术都需要同样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学术研究和课程建设。其次,《中国现代史》课程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培育,从课程视野、学习思路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第三,创新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既然专业学习是创新、创业的基础,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学时学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接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课程性质:面向历史学专业大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中国通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连接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断代史”课程。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课程性质:面向历史学专业大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中国通教学目标《中国现代史》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历史学专业素能为基础,坚持学术研究创新、历史教师培养、史学普及与大众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导向,以考研深造、历史学学术研究、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创新、创业目标,旨在于培养符合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中国现代史》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具有跨学科视学习目标——知识学习:奠定史学专业功底;——人文素质养成: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养成;——创新精神培育: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求真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独立阅读学术专著、撰写研究综述、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历史研究必备的跨学科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研究能力传承、利用、开发现代历史文化的创业能力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学习目标——知识学习:奠定史学专业功底;三个层次独立阅读学历学习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知识学习:系统掌握历史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力培养:解决历史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素质拓展:富有创新精神;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结构的完善学习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知识学习:系统掌握历史学专业的知识与技三、以“三个模块”为中心的课程体系1.三个模块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课程教材5.学习资源三、以“三个模块”为中心的课程体系1.三个模块1.三个模块临沂大学历史学专业《中国现代史》课程体系有三个模块组成。第一,知识体系模块,第二,创新能力培育模块;第三,创业实践能力提升模块。三个部分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构成本课程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的完备课程体系。1.三个模块临沂大学历史学专业《中国现代史》课程体系有三个模(1)知识体系学习是基础知识体系逆境重生开天辟地同仇敌忾历史抉择十年较量(1)知识体系学习是基础知识体系逆境重生开天辟地同仇敌忾紧跟学术研究最新前沿,架构中国现代史的整个内容体系。本课程用逆境重生、开天辟地、十年较量、同仇敌忾、历史抉择五个关键词串联起来,浑然一体,具有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具体内容突出历史的精细化和微观化。在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具体、历时性与共时性并重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紧跟学术研究最新前沿,架构中国现代史的整个内容体系。本课程用(2)创新精神培育是核心本课程努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宏阔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激活创新意识、养成科学理性精神。大学应担负起培养思考独立、精神独立、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深厚的人文素养且同时又具备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的大学生。本课程即立足于此。突出历史学科特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求真精神(2)创新精神培育是核心本课程努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宏阔视野、转(3)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根本针对学术创新,设置读书沙龙、研究小组、读书会、论文撰写、参与教师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等课程环节,提高研究能力;针对自主创业与协同创业需求,设置文化创意竞赛、现代历史资源田野调查、口述访谈、文案策划等实践课程环节,培养相应能力和担当、责任、独立品质(3)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根本针对学术创新,设置读书沙龙、研2.教学重点:逆境重生:辛亥革命后社会各界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努力开天辟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的进展与进程十年较量:国共两党的革命道路、现代化道路的异同;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历史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2.教学重点:逆境重生:辛亥革命后社会各界致力于政治、经济、3.教学难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主线:革命、现代化、社会变迁;对现代中国革命的理解和阐释。如阶级革命、国民革命、全民革命、平民革命中国现代历史的资源转化与文化呈现。建立起现代革命历史资源与当下红色文化产业、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的关联也是难点之一。3.教学难点中国现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主线:革命、现代化、社会变4.教材教材——《中国现代史》(1919-1949),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4.教材教材——《中国现代史》(1919-1949),王桧林5.学习资源

辅助教材5.学习资源

辅助教材推荐阅读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高华:《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美]罗威廉:《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百年的暴力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回望20世纪中国》,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黄道炫:《张力与界限: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王奇生:《党员、权力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华文出版社2010年。[美]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推荐阅读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四、学情分析从近年来课程教学反馈看,主要学情:——第一,学生对中国现代历史了解不够深入、浮于表层,有浅尝辄止的倾向;——第二,对本课程的应用性、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转化的途径、机制认识不足。——第三,学习兴趣很高,求知欲很强,但学习方法、视野、问题意识不够明确。

四、学情分析从近年来课程教学反馈看,主要学情:五、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教学方法其他教学环节五、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与课程体系的设计相呼应,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第一,知识体系模块,以课程讲座形式进行。第二,创新能力培育模块;以文献阅读、专题讨论(seminar,可译为赛米娜)、学术演讲(Academiclecture)、读书报告(ReadingReport)、论著导读、学术讲座等形式展开。第三,创业实践能力提升模块。以史学田野调查与口述访谈、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调研与开发利用为导向。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与课程体系的设计相主要教学方法第一,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有以下三种。(1)探究式教学:每一单元、每一章节将学术界重点研究讨论的问题提出,进行文献资料检索,了解最为前沿的学术动态。(2)问题式教学:发现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发现新的没有被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与领域;以新的学科理论方法解释以往的问题,如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民俗学理论用于历史学研究,不仅开辟边缘交叉领域,也在理论方法上实现创新。(3)讨论式教学:以学术专著的专题研读,研究综述报告,文献资料研读,以个人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的方式,形成以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为核心的学习团队,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教学方法第一,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有以专题讨论(seminar,可译为赛米娜):教师对课程讲座的主导,是基于教师的学术积累和教学经验,提出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并引起学生的思考则是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基础。专题讨论(seminar)是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个专业方向的课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鉴于本科阶段教学的基础性,专题讨论的论题主要围绕课程体系展开。教师设定讨论选题,并提前两周以上布置下去,研习小组成员就感兴趣的论题展开文献检索,了解研究动态,提交讨论报告,并于课堂呈现。呈现完毕以后,相关同学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提升与评价。专题讨论旨在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主要平台,通过学术争鸣、思想争鸣获得思维、思路、视野与洞察力、理解力的提升。专题讨论(seminar,可译为赛米娜):教师对课程讲座的主读书报告(ReadingReport):大学生活应主要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阅读本专业课程的参考书,并形成读书报告、书评,然后在课堂上呈现,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分享,是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的较佳途径,并且在阅读层面上实现“倍读”的效果。读书报告以阅读著作的著作简介、主要内容、读书心得等为主要内容提交,并在课堂上呈现。读书报告(ReadingReport):大学生活应主要是在第二,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每位同学本学期并就某一学术问题到临沂市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提交一份档案记录和解读档案的作业,达到学术研究水准者,推荐发表。(2)以团队为单位,到临沂市内进行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提交一份某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原始资料与口述访谈资料。重点围绕沂蒙革命老区的革命历史记忆、战时经历、抗战记忆等展开。(3)走进基地,亲身实践。沂蒙革命历史纪念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革命纪念馆、滨海革命纪念馆、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旧址等革命旧址及纪念地,均是依托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本课程要求学生走进基地,进行历史资料整理、参观讲解等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4)参与主讲教师的社会服务项目。在沂蒙革命纪念馆展陈设计、兰陵文化资源调查、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展陈设计中,历届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充分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历史资源转化能力。第二,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田野调查: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课程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精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专业实践领域,依照《中国现代史》课程特点,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中国现代史的田野考察、口述资料访谈和收集、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田野调查:人文社科领域的专业课程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精密结合起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调研。现代革命历史的丰富遗址遗存是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挖掘此类文化资源内涵,也是《中国现代史》学习的必要环节。现代历史文化资源调研。现代革命历史的丰富遗址遗存是党性教育、项目参与:目前,《中国现代史》历届学生已经参与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的展陈设计、布展及展馆讲解工作;近期还将陆续启动鲁南、滨海、鲁中革命纪念馆的展陈设计和讲解词撰写、讲解;沂蒙红色之旅的规划设计及优化提升项目等项目参与:目前,《中国现代史》历届学生已经参与了沂蒙根据地群六、课程考核评价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读书报告与期末闭卷考试组成。平时成绩:占本门课程成绩的30%,主要由读书报告、文献阅读、专题讨论等构成;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材料分析,占本门课程成绩的70%。六、课程考核评价课程的考核方式由读书报告与期末闭卷考试组成。

读书报告专题讨论社会实践文献阅读

课程考核平时考核30%期末笔试70%知识层面问题分析综合运用过程运用课程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