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解题思路_第1页
辨析题解题思路_第2页
辨析题解题思路_第3页
辨析题解题思路_第4页
辨析题解题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辨析题一、题型特点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辨是指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分析说明。因此,辨析题所提供的题目观点或现象的特点是:有的是亦此亦彼,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是对错相混,需作具体分析;有的有两重性,需作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有合理的因素,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有的在整体上是正确的,但有不合理成分,需区别对待;有的具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条件下又是错误的,需灵活对待等。总之,辨析题没有固定模式,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几种主要类型1、单项判断型。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解答这类辨析题一定要弄清其合理性是什么,不全面的地方是什么?怎样才能把问题说全面?再结合教材说明理由,逐一解答。它可分为:(1)观点完全正确型例如: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这就是一个观点完全正确的辨析题。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是:(1)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2)说明理由。(3)作出结论。(2)观点完全错误型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1)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2)说明理由和原因。(3)提出正确的观点。下面我们就以2001年高考政治(广东、河南卷)第37题为例加以说明。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的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十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收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份感谢或问候的信都不写。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题目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辨)第二步:说明理由和原因。“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析)第三步:紧扣题目分析,提出正确的观点。“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报,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为应受到谴责。”(总结)2、正误混杂型。即命题内容正确与错误交错混杂,真伪难辨。主要可分为五种情形:(1)命题中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题观点从总体上看来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3)题中材料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由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4)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5)题中观点内容包含多层意思,而每层意思都是正误混杂的。解题方法: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解题的关键是一一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培养辨证的思维方法。第一步: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第二步:指出题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第三步:结论。例题: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因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应尊重差异,包容一切。(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辨题肯定了包容性的作用,是正确的。(2)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需求。(3)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我们在文化建设上既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4)不加区分地包容和吸收一切文化形态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十分有害的3、观点模糊型这类类型的辨析题目及材料的观点是模糊不清、不科学、不准确的,或者是似是而非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然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辨题: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1)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清其精华和糟粕,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发挥它们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二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附加条件型此类辨析题所给命题,不能予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附加一定条件后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分析。也就是说,解答此类题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地分析,应根据题中的具体观点进行讨论,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地分析。例如:一个国家的关税收入越多越好。答案要点:⑴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口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同时还起着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关税收入对每一个国家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⑵关税收入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外贸政策和进出口商品的总价值,另一方面也与关税税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在关税税率一定或者降低的条件下,依靠最大限度地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来增加关税,不仅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还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因而我国关税收入在加入WTO后,其税率降低条件下的增加,当然是愈多愈好。如果一个国家一味地靠着提高关税税率来增加关税收入,这不仅将对一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注定是暂时的,最终关税收入反而会大幅度降低。⑶题中观点笼统地说“关税收入越多越好”,离开了具体条件具体分析,因而是片面的。评析:此题所提出的信息并不多,但认真审题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关税收入高,固然是好事,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效果(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笼统地下结论。解题步骤: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该题的辨眼在那里?此题就要具体分析关税收入的增多在什么前提下是好事,而在什么条件下是不利的,其次要弄清关税及关税收入的来源与途径,了解决定关税收入增多的诸多因素,接着全面、多角度地分析一个国家应当靠什么来提高关税收入,才是正确的,从而说明笼统地说“关税收入越多越好”是不准确的。5、残缺型辨析题(绝对化、惟一化、片面型)这类辨析题通常由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前提是结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命题通常认为,结论要成立必须要有这个前提,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命题存在的问题是,存在条件的残缺,没有看到结论要成立还需其他条件。这类辨标题的解题步骤为:第一步。肯定命题的正确性,并简要说明理由。第二步:补充其他因素和条件。第三步:作出结论。题例:“只要……就……”例题解析:(07深圳一模)公民上书,是近几年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一种现象:五位法学教授上书全国人大,启动对收容遣送制疫实施状况的特别调查;广东律师上书全国人大呼吁城乡“同命同价”;广东省律师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法学硕士上书铁道部长呼吁2007年春运停止车票涨价等。辨题:公民“上书”是公民表达诉求的唯一有效渠道。(1)公民“上书”,是公民表达诉求,行使公民监督权的有效渠道之一。(肯定正确)这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依法治国。(理由)(2)但公民除了“上书”表达诉求的渠道之外,还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新闻媒体等舆论监督制度,通过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其他条件)(3)所以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总结)6、设置情景型此类题型一般是先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设置情景,然后引出辨题。这种类型辨析题在形式上有创新之处,在辨题前面加上一段背景材料,目的是为考生解答提供一个思维的切入点,不至于考生漫天撒网,击不中要害。例如: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十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的信都不写。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答案要点:⑴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⑵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⑶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报,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为应当受到谴责。评析:这就是2001年高考政治试卷第37题,是一道以背景材料为基础的辨析题,且材料和观点都属于错误型的。首先,应当根据背景材料作出判断,仅仅用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是错误的,其次,根据背景材料全面分析其理由,而且说明正确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再次,紧扣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说明老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精神值得赞扬;同时指出有的受助者知恩不报,应当受到谴责。三、解题要领解答辨析题,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万能的方法,但不等于没有规律可循,也不等于没有基本原则可遵。解答辨析的基本原则是三步曲,即辨、析、结。1、“辨”要简明准确。辨是辨别是非,对可辨点作出简单明白、准确无误的判断,并扼要说明理由,不能只作出对错的简单辨别。要作出简明准确的判断。(审题)具体要求:(1)找出中心。先弄清楚题目是要问什么,是要考我们什么考点。(2)把握好关键词,对它仔细进行推敲,弄清它的真实含义,在此基础上说明为什么正确的?为什么是不正确的?(3)明确辨析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辨析题的突出特点是正误混杂,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并存。这样,通过确定辨析点,即可把原来较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问题分解为结构简单、层次单一的具体问题,实际上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为下一步组织答案创造了有利条件。注意:(1)掌握好问题的切入点。有时候题目中出现的概念或原理,如果说出了它基本内容对分析问题很有帮助的,可先回答概念或原理。如回答后对分析问题没有什么帮助的,则不要回答。(2)判断时不要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进行判断。如:“前半句正确,后半句不正确”“这个说法不正确”这个说法不科学”。必须引用题目的原话,并对它进行正确的评价。(3)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是辨中套辨的要特别注意。2、“析”要全面完整。析是分析,分析总的要求是全面、透彻、完整、紧扣题意。分析就是进一步说明判断的理由,一要针对可辨点,二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释理由,三要分析判断相统一,防止两张皮。具体来说,就是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解答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并运用有关知识原理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以及怎样才是正确的。(2)展开讨论点具体地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结论是或然性的观点(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要展开讨论,具体说明其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是不正确的。二是有些辨析题在一个辨析点中既包含着正确的、合理的因素,又包含着错误的因素,解答这类辨析题,也要按照展开讨论点的原则和方法,针对每一个辨析点,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错误的、不正确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即指出其错误的、不正确的依据)。(3)补充遗漏点补充遗漏点,就是对题目中观点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命题并没有完出地给出条件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3、“结”要顺理成章。结是结论,在辨别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结论,结论不能脱离辨别分析,要合乎逻辑,顺理成章,浑然一体。注意:分清辨析层次,应该逐一分句逐一分局审阅,看有几个要辨析的层次,每一个层次应该从哪些角度展开。注意分句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或前提与结论的关系。如果是,不要漏了对分句这种关系的辨析、回答的次序,一般要沿着“是什么”(作判断)、“为什么”(进行阐述论证)就可以了,但个别题目要具体情景的要求,要适当回答“怎么办”。一般要进行分段分析,一段一个意思,但不要把段分得过于零碎,一般为三段到四段左右,字数每题控制在150-200字之间。答辨析题时,要考虑是否能联系当年的重大时事,特别是隐含对当年重大时事的理解辨析题在解答时要注意贯彻“有是说是、有非说非、不全补充”的原则,甄别问题,区别对待,是非判断要分明,不要模棱两可。综上所述,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是:明确辨析点,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其中采取“剥皮法”来明确“辨点”是回答所有辨析题的首要步骤,在此基础上“逐层分析一一层层设疑一一逐层释疑——总体归纳”,将“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对号入座、灵活运用,提高答题准确率。四、学生解答辨析题常见问题辨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主观题中,辨析题可以说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做辨析题中,很容易陷入一种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境地,明明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心里也明白书上的理论,往往由于答题方法上的欠缺、思路的不清和逻辑上的混乱导致失分现象严重。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发现,考生在解答辨析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一些问题: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解读信息不正确,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逻辑性不强,正误混谈;只分析对的不分析错的或只分析错的不分析对的;只分析这种条件不分析那种条件;“辨点”缺失。观点不突出,段落不清晰,最后没有总结。虽然有分析,观点也对,却不能自如运用政治术语。学生缺乏的是全面的观点,往往是只运用某一方面的知识来辨析命题,结果丢分较多。因此,克服思路狭窄是解答好辨析题的关键。而要克服思路狭窄,主要在于全面把握所学知识,结合命题,从全书中思考问题。要解答好辨析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书中的结构和内容。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思考。经常练习。五、用设问法解答辨析题在高考中,辨析题的解答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分析问题时思维应具有合理性、严密性、层次性、条件性。高考试题命题人在设置答案时肯定是按照试题自身的内在逻辑来进行分析,并对考生提出要求的,因此要想形成与命题人思维一致的答案,就必须和命题人有一样的思路,而这种思路必须根据辨析题本身内在的逻辑形成。所谓辨证思维能力就是考生要尽量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地和静止地看问题的思维形式。要在解答辨析题中体现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我们可以运用设问法,层层设问,环环相扣,这样形成的答案可以作到既严密有层次,又全面辨证。辨析: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这道题的内在逻辑是这样的:题目说的是依法治国与国家机关及公民的关系。要依法治国,是不是所有的国家机关都要立法?为什么?(不是,只有立法机关才能立法)除立法机关外,其他国家机关还做什么?为什么?(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机关除立法、行政、司法外,还需要做什么?(国家机关还必须接受监督)要依法治国,全体公民要不要守法?为什么?(公民必须遵守法律,这样才能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全体公民除守法外,还必须做什么?(公民还必须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全体公民除守法、用法外,还必须做什么?(公民还必须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事。)结论:认为“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是片面的。这样分析的思路,就是按照题目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